A. 城市污水廠要求的碳氮比是多少
C:N:P一般比例為100:6:1
其中C為COD,N為氨氮,P為磷酸鹽
B. 廢水的化學性指標都有哪些
污水的化學指標有兩大類,即無機物指標,主要包括酸鹼度、植物營養元素、重金屬等。有機物指標,一般採用生物化學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總需氧量和總有機碳等指標來反映。
1.PH值
氫離子濃度指數是指溶液中氫離子的總數和總物質的量的比。
2.總氮和氨氮
污水中氮有一下幾種形式存在。有機氮、氨氮、亞硝酸氮、硝酸氮。總氮是污水中各類有機氮和無機氮的總和。
3.磷
磷是生物體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生化處理中,磷同氮一樣是微生物的營養,故在污水中對碳氮比有一定的要求。
4.重金屬類
冶金、電鍍、陶瓷、玻璃、氯鹼、電池、製革、照相器材、顏料等工業廢水往往含有各種金屬離子。
5.生物化學需氧量
BOD是指1L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進行氧化分解時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6.化學需氧量
一般認為BOD5/COD大於0.3的污水才適於採用生物處理。
C. 何謂水的低碳氮比
一般控制在碳氮比為20比1,低於這個就偏低了
D. 污水處理中碳氮磷的計算公式
說到污水處理指標中碳氮磷比例,首先要明確生化處理中的營養比是根據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來確定的。自然界中各類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活性污泥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好氧條件下是100:5:1而厭氧條件下則是200:5:1。
其次,各參數的含義: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計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總凱氏氮(TKN),包括有機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亞硝氮和硝態氮,因為除了反硝化細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亞硝氮和硝態氮作為氮源,而有機氮和氨氮則可被絕大多數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為磷酸鹽。
碳氮磷比例的來源:
說法一:Mc Carty於1970年將細菌原生質分子式定為C5H7O2N,若包括磷為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佔的百分數分別為52.4%、12.2%、2.3%.對於好氧生物處理過程來說,在被降解的BOD5中,約有20%的物質被用於細胞物質的合成,80%被用來進行能量代謝所以進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說法二:細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統中的C:N=8(介於二者之間),同時由於只有40%的碳源進入到細胞中,所以這個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參照一。
活性污泥系統是個微生物生態系統,不僅是細菌,還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這個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細菌的組成,而是整個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統的營養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給出了說法二。個人也覺得說法二更符合具說服力,同時對於活性污泥系統而言,這個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總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因此,理論如此,實際操作接近即可。
E. 生活污水的碳氮比是如何計算的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碳源的簡單計算;尿素的投加量計算:氮的計算(*0.05)磷的計算(*0.01)尿素(0.46)日處理水量m3 *進入生化池COD的值*B/C值/1000*碳氮磷比值/100 /尿素的含量較復雜的計算:較復雜計算—簡單計算的原cod的值=標准添加量。
國內大部分市政污水處理廠採用AAO、氧化溝、SBR等3大類工藝及其變形工藝,主要為生物脫氮除磷方式。反硝化脫氮和生物除磷涉及的微生物大部分是異養細菌,對碳源有競爭,當進水碳源不足時,該矛盾尤其突出。
為保證出水達標,通常採用外加碳源的方式提高脫氮除磷效率,增加化學除磷措施保障出水TP達標,兩類葯劑的投加增加了污水處理成本。因此開發適應低碳源進水的高效低耗脫氮除磷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低碳源污水處理可以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和控制方式,提升原水碳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強化生物脫氮除磷效果並節約運行成本。當系統原水碳源不足以完成脫氮要求時,需要投加外部碳源。針對外加碳源的優化控制方式包含碳源種類的篩選、投加點位的選擇和投加量精細化等。
F. 污水C/N比是什麼意思
碳氮比:(C/N)
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叫做碳氮比.碳氮比是分子個數比而非質量比。
碳氮比大的有機物分解礦化較困難或速度很慢。原因是當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同化5份碳時約需要同化1份氮來構成它自身細胞體,因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約是5:1。
碳氮比5:1比較好,太高或太低
對廢水生物處理過程都不利。
G. 污水處理碳氮比究竟是什麼碳什麼氮
就是原子個數比。
由於污水中各種有機物成分比較復雜,因此將它們簡化為碳原子與氮原子的比例,只有比例合適時,活性污泥才能有效發揮作用。
H. 在污水處理領域,碳氮比是指什麼碳比上什麼氮(比如是COD比上總氮還是什麼)
碳氮比,是指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叫做碳氮比
I. 活性污泥法中碳氮比一般是多少
活性污泥法的碳氮磷的比例一般是C:N:P=100:5:1。
對於各類微生物來說,其具體需版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權但是對於活性污泥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
當然,對於活性污泥系統而言,這個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總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的。因此,理論如此,實際操作接近即可,有一點差距是沒關系的。
如果是這個樣那就不知道了,一般來說現在我只是直接引用數值。
(9)污水碳氮比擴展閱讀: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組成
①曝氣池:反應主體
②二沉池:
1)進行泥水分離,保證出水水質;
2)保證迴流污泥,維持曝氣池內的污泥濃度。
③迴流系統:
1)維持曝氣池的污泥濃度;
2)改變迴流比,改變曝氣池的運行工況。
④剩餘污泥排放系統:
1)是去除有機物的途徑之一;
2)維持系統的穩定運行。
⑤供氧系統: 提供足夠的溶解氧
活性污泥系統有效運行的基本條件是:
①廢水中含有足夠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機物;
②混合液含有足夠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在池內呈懸浮狀態;
④活性污泥連續迴流、及時排除剩餘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污泥;
⑤無有毒有害的物質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