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污水的主要成分
農村污水的主要成分就是生活污水,如洗簌類
,牲畜的糞便以及雨水。
㈡ 養殖污水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養殖場污水主要來源於畜禽舍沖洗用水、滴漏的飲水、降溫用水以及養內殖場生活污水等。沖洗用容水量取決於清糞工藝,不同清糞工藝的沖洗用水量差別很大,因而養殖污水量差別也很大。對豬場而言,如果採用發酵床養豬生產工藝,生產過程中的沖洗用水量很少、甚至不用水沖洗,因此養殖污水量也很少甚至沒有;但是如果採用水沖清糞工藝,畜禽排泄的糞尿全部依靠水沖洗進行收集,沖洗用水量大,污水量也很大。滴漏的飲水主要來自飲水器或飲水系統的接頭,如果飲水器因為質量問題導致閉合不嚴或飲水系統的接頭損壞或松動,則會有水不斷滴漏,另外飲水器的安裝高度不合適,在動物飲水過程中也會產生滴漏現象,這些滴漏的飲水也將混入糞污。降溫用水是夏季特有的,養殖場採用的降溫技術不同,其用水量不同,對養殖污水量的貢獻也不相同,如果採用濕簾降溫技術且使用水循環系統對濕簾未蒸發的水分進行收集和循環利用,則不會增加污水量,但是如果採用水管直接沖洗豬體的降溫方式,大量的降溫用水將直接進入污水系統,使養殖污水量增加,這種現象在夏季尤其突出。
㈢ 水庫里過度水產養殖造成的水污染會出現什麼現象
水產養殖造成的水污染
近幾年來,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水產養殖業無序發展,逐漸由半集約化養殖方式轉向高度集約化養殖方式。這些水產養殖模式是靠施肥或投餌獲得盡可能多的魚產品,生產中產生的殘餌、殘骸、魚體排泄物和施放的化肥、葯物都要在水體中分解並消耗溶氧,分解的產物主要成分為氨氮,這樣一來,水中的溶氧降低,氨氮上升,造成水質惡化,對水產養殖水環境產生了自污染。同時由於水質的惡化會使水中滋生大量病毒、細菌等致病微生物,影響了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水產養殖污水排放破壞了周圍環境,加劇了與環境污染控制的矛盾水產養殖迅猛發展,使當今養殖污水排放量巨增,對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傳統養殖模式為超容量高負荷養殖,生產過程存在著一些不合理投放飼料與漁葯使用行為,大大超過了環境容量和環境
自凈能力,導致營養不均衡,養殖污水富含N、P等營養物質。這些污水排放流入河道,可能導致藻類大量繁殖,產生多種毒素,污染了水體、土壤和空氣,最終形成「池塘水體一土壤一養殖生物一大氣」連鎖污染,通稱為立體污染由此可見,水產養殖業在我國己成為污染源頭和受污染物影響的重要功能區之一。這不僅給漁民、企業、甚至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了風險。為使我國漁業發展走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有效地控制水產養殖水污染,改變傳統粗放型生產方式,尋求科學的經濟發展模式,以最小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在獲取水產品的同時保護漁業資源和環境。
㈣ 農村生活污水的來源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明顯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專步伐,大力發展新農村屬或小城鎮建設,對於帶動農村經濟或小城鎮的發展是一大戰略。但是,在發展農村經濟或小城鎮經濟的同時,又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是可續發展的又一大重大舉措。
我國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涉及到的環保問題,主要有農村污水污染和農村垃圾污染兩個方面。在農村污水污染方面,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畜牧養殖污水污染、農葯化肥污染、也有一些工業污染和其他污染。這些污染物與生活污水混合外排,所以農村污水實際上是上述污水的總稱。
㈤ 養豬場排出的糞便的成分以及對人和牲畜的危害
當然有危害,一定要給當地相關部門施壓解決。
這有篇報告
規模化豬場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形式及危害
規模化豬場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三個方面:糞便、污水和惡臭。
2.1糞便污染 據試驗資料分析,每頭豬每天大約產生5.5L排泄物(不包括沖洗圈舍的廢水),每年大約排泄9.53kg的氮。一個萬頭豬場(按中豬計)每年至少向豬場周圍排放1.26萬噸的糞便,由於豬對飼料中氮的吸收率很低,大量的氮隨糞便被排出體外後,在土壤中累積,超過其單位面積生態環境再循環需求。而且通過雨水的沖刷會造成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的污染。而且糞便中含有大量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物質。
2.2污水 由於我國畜禽養殖企業長期以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環保意識極差,對糞便污水管理落後,致使大量的糞便隨沖洗水直接流失,甚至有的將糞便直接排入河流中,嚴重污染了大江大河的水質。豬場排放的糞尿污水中的生化指標極高,其中COD(化學耗氧量)和BOD(生物耗氧量)遠遠超過國標。高濃度的有機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質不斷惡化,其中污水中高濃度的氮、磷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 使藻類過度生長,從而導致魚類的大量死亡(Roland等,1993)嚴重威脅水產業的發展。畜禽糞便污染物不僅污染了地表水,使地表水中的硝酸鹽含量超出允許范圍(50mg/L),其有毒、有害成分還易進入到地下水中,嚴重污染地下水。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極難治理恢復,將造成較持久性的污染。同時養豬場在污染周圍環境的同時,也污染了自身的環境,嚴重地影響了畜牧養殖業的自身可持續發展。
2.3惡臭及氨 糞便的臭味是指糞便中含有的或在貯存過程中釋放出來的揮發性成分。由於規模化豬場對糞便沒有進行有效處理,相當部分的豬場散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嚴重地污染了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目前已有160種揮發性成分從糞中鑒定出來(O,Neill and Philips,1992)。在糞尿中還發現80多種含氮化合物,其中有10種與惡臭味有關。降低糞中氮的排出會降低糞中的揮發性物質,從而減少糞便的臭味。Hobbs等(1996)研究表明,降低日糧中蛋白質水平和理想蛋白質的攝入量,會明顯減少糞中多種揮發性成分的含量。另外,糞尿在發酵時會產生氨氣、SO2、NO2、胺及氨基酸衍生物等。盡管氨氣與糞臭味之間相關不大,但大量研究表明,環境氨氣濃度過高會影響動物生產性能和健康狀況,動物採食量和日增重下降,肺炎發生率上升,性成熟推遲。因此人們仍積極採取措施減少氨氣的排放量(O,Neill and Philips,1992;Hobbs等,1996)。。
http://bbs.cnjlc.com/thread-6330-1-1.html
㈥ 造成養殖業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一)糞便污染。目前畜禽養殖產生了大量糞便,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機污染物等。由於以往畜禽養殖場(戶)環境意識差,畜禽糞便隨意堆放,並隨雨水進入水系。因此,畜禽糞便成為繼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後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水質污染。養殖場對水體的污染主要為有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養殖污水不經過無害化處理直接排放到溝渠或者開放水域里,由於這些污水中氮(N)、磷(P)含量豐富,極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污。高濃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質不斷惡化。污水對周邊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影響,有些已對集中飲用水源地構成嚴重威脅。
(三)大氣污染。畜禽糞便經過發酵後會產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氫、糞臭素、甲烷等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不但會破壞生態,而且還會直接影響人類健康。有害氣體能進入呼吸道,引起咳嗽、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不僅威脅著養殖場的安全,更危及養殖場員工和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
(四)生物污染。糞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如不及時處理就會孳生蚊蠅,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蟲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危害人畜健康。如近年來發生的禽流感、豬流感、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與畜禽糞便污染造成的惡劣環境不無關系。
畜禽糞便主要特點是:
(1)含有機物多,營養豐富;
(2)含病原菌等,流行病學上不安全;
(3)某些地區的畜禽糞便中還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污染和抗生素殘留。
報道指出,畜禽糞便中含有豐富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礦物質及鈣、磷、鉀、氮等營養成分,不僅可以作為飼料飼喂豬、雞、牛等,而且還是一種優質的肥源,應用價值極高。 因此,將大量畜禽糞便堆肥發酵製成有機肥,以實現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對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
一般畜禽糞便中都含有大量病原菌(如沙門氏菌屬、埃希氏菌屬、呼吸道腸道病毒等)、寄生蟲和雜草種子,因此畜禽糞便必須經過高溫發酵才能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