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處理污水,首先要了解清楚污水的類型,污水的水質情況,以及污水的水量及處理要求。
針對於現階段的污水處理,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
1、物理法
物理法污水處理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主要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水的化學性質。
⑴沉澱(重力分離)
污水流入池內由於流速降低,污水中的固體物質在中立的作用下進行沉澱,而使固體物質與水分離。
這種工藝分離效果好,簡單易行,應用廣泛,如污水處理廠的沉砂池和沉澱池。沉砂池主要去除污水中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物,沉澱池則主要用於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呈顆粒狀的懸浮固體。
⑵篩選(截流)
利用篩濾介質截流污水中的懸浮物。屬於砂濾處理的設備有格柵、微濾機、砂濾池、真空濾機、壓濾機(後兩種主要用於污泥脫水)等。
⑶氣浮(上浮)
對一些相對密度接近於水的細微顆粒,因其自重難於在水中下沉或上浮,可採用氣浮裝置。此法將空氣打入污水中,並使其以微小氣泡的形勢由水中析出,污水中密度近於水的微小顆粒狀污染雜質(如乳化油)黏附到氣泡上,並隨氣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根據空氣打入方式的不同,氣浮設備有加壓溶汽氣浮法、葉輪氣浮法和射流氣浮法等。為提高氣浮效果,有時需要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劑。
⑷離心與旋流分離
使含有懸浮固體或乳化油的污水,由於懸浮固體和廢水的質量不同,受到的離心力也不同,質量大的懸浮固體被拋甩到污水外側,這樣就可使懸浮固體和污水分別通過各自的排出口排出設備之外,從而使污水得以凈化。
2.化學法
污水的化學處理方法就是向污水投加化學物質,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是其轉化為無害物質。屬於化學處理法的有以下幾種。
⑴混凝法
混凝法是向污水中投加一定量的葯劑,經過脫穩、架橋等反應過程,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凝聚並沉降。水中呈膠體狀態的污染物質通常帶有負電荷,膠體顆粒之間互相排斥形成穩定的混合液,若水中帶有相反電荷的電解質(混凝劑)可使污水中的膠體顆粒改變為呈電中性,並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大顆粒下沉。
⑵中和法
用化學方法消除污水中過量的酸和鹼,使其pH值達到中性左右的過程稱為中和法。處理含酸污水以鹼作為中和劑,處理含鹼污水以酸作為中和劑,也可以吹入含CO2的煙道氣進行中和。酸和鹼均指無機酸和無機鹼,一般依照「以廢制廢」的原則,亦可採用葯劑中和處理,可以連續進行,也可間歇進行。
⑶氧化還原法
污水中呈溶解狀態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投加氧化劑和還原劑後,由於電子的遷移而發生氧化和還原作用形成無害的物質。常用的氧化劑有空氣中的氧、純氧、漂白粉、臭氧、氯氣等,氧化法多用於處理含氰含酚廢水。常用的還原劑則有鐵屑、硫酸亞鐵、亞硫酸氫鈉等,還原法多用於處理含鉻、含汞廢水。
⑷電解法
在廢水中插入電極並通過電流,則在陰極板上接受電子。在水的電解過程中,陽極上產生氧氣,陰極上產生氫氣。上述綜合過程使陽極上發生氧化作用,在陰極上發生還原作用。目前電解法主要用於處理含鉻及含氰廢水。
⑸吸附法
污水吸附處理主要是利用固體物質表面對污水中污染物質的吸附,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等。物理吸附是吸附劑和吸附質之間在分子力作用下產生的,不產生化學變化,而化學吸附法則使吸附劑和吸附質在化學鍵力作用下起吸附作用的,因此化學吸附選擇性較強。此外,在生物作用下也可產生生物吸附。在污水處理中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磺化煤、硅藻土、焦炭等。
⑹化學沉澱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種化學葯劑,使它和某些溶解物質產生反應,生成難溶鹽沉澱下來。多用於處理含重金屬離子的工業廢水。
⑺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在污水處理中應用較廣。使用的離子交換劑分為無機離子交換法(天然沸石和合成沸石)、有機離子交換樹脂(強酸性陽離子樹脂、弱酸性陽離子樹脂、強鹼性陰離子樹脂、弱鹼性陰離子樹脂、鰲和樹脂等)。採用離子交換法處理污水時,必須考慮樹脂的選擇性。樹脂對各種離子的交換能力是不同的,這主要取決於各種離子對該種樹脂親和力的大小,又稱選擇性的大小,另外還要考慮到樹脂的再生方法等。
⑻膜分離法
滲析、電滲析、超濾、微濾、反滲透等通過一種特殊的半滲透膜分離水中的離子和分子的技術,統稱為膜分離法。電滲析法主要用於水的脫鹽,回收某些金屬離子等。反滲透作用主要是膜表面化學本性所起的作用,他分離的溶質粒徑小,除鹽率高,所需的工作壓力大;超濾所用的材質和反滲透相同,但超濾是篩濾作用,分離溶質粒徑大,透水率高,除鹽率低,工作壓力小。
3、生物法
污水的生物膜法就是採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創造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被降解並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污水得以凈化。
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好氧處理法和厭氧處理法兩類。前者處理效率高,效果好,使用廣泛,是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屬於生物處理法的工藝有以下幾種。
⑴活性污泥法
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生物處理技術。將空氣連續鼓入含有大量溶解有機污染物的污水中,經過一段時間,水中既形成繁殖有大量好氧型微生物的絮凝體—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能夠吸附水中的有機物,生活污水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以有機物為食料,獲得能量,並不斷省長增殖,有機物被分解、去除,使污水得以凈化。一般經曝氣池處理的出水是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的污水—混合液,經沉澱分離,水被凈化排放,沉澱分離後的污泥作為種泥,部分迴流到曝氣池。活性污泥法自出現以來,經過80多年的演變,出現了各種
活性污泥法的變法,但其原理和工藝過程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2)普通活性污泥法
這種方法已被廣泛使用,是許多污水處理廠的常用工藝。傳統活性污泥法是將污水和迴流污泥從曝氣池首段引入,呈推流式至曝氣池末端流出,此法適用於處理要求高、水質較穩定的污水,但對負荷的變動適應性較弱,後來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一些改良形式。
⑶多點進水法
為了使槽內有機負荷接近一定值,把污水從幾個點分開流入,有利於解決超負荷問題。
⑷吸附再生法
接觸槽內活化的活性污泥吸附污染物質,污泥與水分離後,在曝氣槽內把吸附的污染物質進行氧化。該法有利於增加污水處理量,有一定的抗擊沖擊負荷能力。
⑸延時曝氣法
污水在曝氣池內延長曝氣時間,有利於完全氧化,污泥量少,該法適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
⑹厭氧-缺氧
-好氧活性污泥法在常規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機污染物的同時,為了能有效的去除氮磷等營養物質,人們把厭氧、缺氧、好氧狀況組合到活性污泥法中,使厭氧-缺氧-好氧狀況在反應曝氣池內同時存在或反復周期實現,形成了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也有的工藝流程採用厭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⑺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污水流至單一反應池中,按時間通過程序控制各過程。在反應池的一個工作周期,運行程序依次為進水、反應、沉澱、出水和待機等過程。該法適用於中小水量和出水水質較高的場合,有利於自動化控制;通過對運行的調整,該法也可進行除磷脫氮和化學處理,有利於污水回用。
近年來,SBR工藝發展很快,尤其隨著儀表和自控技術與裝備的發展,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新工藝不斷涌現,如CASS工藝、CAST工藝、IDEA工藝、MSBR
工藝以及UNITANK工藝等。
⑻AB法
該法是吸附降解工藝的簡稱,屬超高負荷活性污泥法,它是兩個活性污泥法的串聯系統,兩者各有獨立的二次沉澱池。該法抗沖擊負荷能力強,有利於除磷脫氮和化學處理,特別有利於處理濃度高、水質水量變化大的污水。
⑼氧化溝
氧化溝為連續環形曝氣池,其池較長,深度較淺。氧化溝系統是一種成本低廉、構造簡單易於維護管理的處理技術,其出水水質好,可進行脫氮,有利於延時曝氣。
4、生物膜法
使污水連續流經固體填料,在填料上就能夠形成污泥垢狀的生物膜,生物膜上繁殖大量的微生物,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能起到與活性污泥同樣的凈化污水作用。從填料上脫落下來死亡的生物膜隨污水流入沉澱池,經沉澱池澄清凈化。生物膜有多種處理構築物,如生物濾料、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和生物流化床等。
⑴生物濾池
生物濾池是以土壤自凈原理為依據發展起來的,濾池內有固定填料,污水流過時與濾料相接觸,微生物在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
凈化污水裝置由提供微生物生長息棲的濾床、布水系統以及排水系統組成。生物濾池操作簡單,費用低,適用於中小城鎮和邊遠地區。生物濾池分為普通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和塔式生物濾池以及曝氣生物濾池等。
⑵生物轉盤
通過傳動裝置驅動生物轉盤以一定的速度在接觸反應池內轉動,交替的與空氣和污水接觸,每一周期完成吸附-吸氧-氧化分解的過程,通過不斷轉動,使污水中的污染物不斷分解氧化。生物轉盤流程中除了生物轉盤外,還有初次和二次沉澱池。生物轉盤的適應范圍廣泛,對生活污水和各種工業廢水都能適用,同時生物轉盤的動力消耗低,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管理維護簡便。
⑶生物接觸氧化
在池內設填料,使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填料上長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接觸,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轉化成新的生物膜。從填料上脫落的生物膜隨水流到二沉池後被去除,污水得到凈化。生物接觸氧化法對沖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污泥產量少,可保證出水水質。
⑷生物流化床
採用相對密度大於1的細小惰性顆粒,如砂、焦炭、活性炭、陶粒等作為載體,微生物在載體表面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充氧污水自上而下流動使載體處於流化狀體,生物膜與污水充分接觸。生物流化床處理效率高,能適應較大沖擊負荷,佔地小。
5、自然生物處理法
利用自然條件下生長繁殖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形成水體-微生物-植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對污染物進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凈化,可對污水中的營養物質充分利用,有利於綠色植物生長,實現污水的資源化、無害化和穩定化。該法工藝簡單,建設與運行費用都較低,效率高,是一種符合生態原理的污水處理方式,但容易受自然條件影響,佔地較大。主要有水生植物塘、水生動物塘、土地處理系統以及上述工藝組合系統。穩定塘是利用塘水中自然生長的微生物處理污水,而在塘中生長的藻類的光合作用和大氣氧作用向塘中供氧。在穩定塘內污水停留時間長,其生化過程和自然水體凈化過程相似。穩定塘按其微生物反應類型分為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和曝氣塘等。土地處理是以土地凈化為核心,利用土壤的過濾截留、吸附、化學反應和沉澱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可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水分和營養物。如污水農田灌溉就是一種土地處理方式。
6、厭氧生物處理法
利用兼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降解有機污染物,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難降解的有機工業廢水及有機污泥。主要構築物是消化池,近年來在這個領域有很大的發展,開創了一系列的新型高效厭氧處理構築物,如厭氧濾池、厭氧轉盤、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流化床等高效反應裝置,該法能耗低且能產生能量,污泥量少。
⑵ 農村污水治理措施大全和具體實施解決方案
據統計,我國廢水總排放量為600億t/a,其中鄉鎮污水為200億t/a,農村生活污水為80億t/a,農村污水處理率僅為6%,96%的村莊都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而這些污水的隨意排放,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為了解決農村污水處理問題,近年來,國家也頒布了不少政策。
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水十條》,要求「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8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推進「廁所革命」,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並提出到 2018年底排放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的目標。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單元技術,現在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但是 由於每個單元技術都有各自的缺陷、適用范圍,所以必須因地制宜地選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在我們缺乏的是系統集成技術的創新。
本文針對農村污水處理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和工藝技術上的問題,都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農村生活污水現狀
一、農村生活污水特點
1、高分散性,難於統一收集。 我國幅員遼闊,加上農村地形復雜、經濟發展程度低的影響,污水無法利用市政管網統一收集,農戶一般直接將其排放到房外溝渠或潑灑到地面。
2、水量小,水量波動大。 由於農村分散,常駐人口不多,相應產生的生活污水也很少,但每天居民的用水習慣基本相似,在早、中、晚各有一個用水高峰期,其他時間用水很少,用水量日變化系數一般為1.9~2.5。季節特徵明顯,夏季排放量比冬季大。
3、有機物濃度偏高。 生活污水中含有COD、氮、磷等元素,可生化性強,COD平均最高濃度可達到500mg/L。但生活污水中不含重金屬元素等有害物質,利於運用生物處理技術。
4、水質、水量地區性差異大。 由於我國農村各個區域的發展程度、地形氣候、個人習慣各不相同,使得農村生活污水在每個地方的水量、水質各不相同。
二、農村生活污水來源
1、廚房污水。 廚房污水是農村生活污水中有機物的主要來源,排放量占生活污水總量的20%。
2、洗滌污水。 洗滌污水占生活污水總量的50%以上,含大量的氨氮、磷等元素,是造成農村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
3、廁所污水。 廁所污水是農村生活污水中氮、磷、COD、細菌、病毒的主要貢獻者。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一、生物處理技術
1、生物接觸氧化法
原理: 利用外界曝氣的條件,既能讓污水和附著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所形成的生物膜充分接觸,又能使好氧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機物,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
優缺點: 出水水質好、佔地面積小、耐沖擊、適應性強、沒有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方便。但存在填料容易堵塞、坍塌、需要鼓風曝氣設備、基建投資和運轉費用偏高的缺點。
2、生物濾池法
原理: 以碎石、塑料為濾料,將污水從濾料上面均勻流下,使濾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利用微生物膜對有機物的分解作用,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
優缺點: 運用時無需沉澱池、節省佔地、抗沖擊性強、運行成本低。為避免運行過程中的曝氣工序增加運行成本,目前多採用自然通風生物滴濾池。
如將生物滴濾池與人工濕地結合使用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時,CODcr、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可達到92.53%、99.55%、62.26%、63.82%,出水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效果較好。
但該法存在蚊蠅滋生、處理效率低、填料容易堵塞、反沖洗耗能的缺點。
3、蚯蚓生物濾池技術。
在生物處理系統中創新地引入了蚯蚓。
由於蚯蚓的存在,填料中微生物種類更多,蚯蚓和微生物二者可互相協同,降解有機物,處理效果更好。同時,由於蚯蚓在土壤中的穿梭覓食,解決了傳統濾池易堵塞、生物膜更新的問題。
但該法為了滿足蚯蚓生長要求,對環境濕度、溫度要求嚴格,而且水力負荷較低。
4、厭氧沼氣池技術。
目前,厭氧沼氣池在我國農村應用較為廣泛,它利用微生物的厭氧發酵,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變為沼氣,同時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
優缺點: 運行費用低,出水可用於農田灌溉,既可埋入地下,又可產生能源,資源利用率高。可應用於一家一戶或聯戶農村污水的初級處理。對於養殖一定數量家禽的用戶,可再次對沼渣、沼液進行利用,但其出水有惡臭味。
5、一體化污水處理技術。
借鑒日本推行「凈化槽」的經驗,我國在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方面也推行了一體化污水處理技術,它可埋置於地下或安裝於地上,將傳統生物處理工藝的反應、沉澱、污泥迴流集中於一個反應器中,可實現污水就地處理。
優缺點: 它集抗沖擊性強、能耗低、維護管理簡便、見效快等優點為一體。但存在工程施工要求較高、處理水量不宜過大的缺點。適用於急需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問題且土地和水資源較少的地區。
二、生態處理技術
1、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是將污水投配到生長有蘆葦、香蒲等特定植物的土地上,利用填料的過濾、吸附作用和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機物。
優缺點: 人工濕地系統具有出水水質好,投資、運行費用低,抗沖擊性強、處理效果穩定,生態效益顯著等優點。
但其佔地大,脫氮、除磷效率低,並且處理效果受氣溫和植物生長季節的影響。尤其是在寒冷地區的冬季,低溫可能導致人工濕地微生物活性降低、植物休眠死亡、濕地處理效率大幅下降甚至濕地凍結無法運行。
適用於資金少、技術人才缺乏、有大量土地可供利用的南方農村地區。
2、土壤滲濾
原理: 土壤滲濾系統屬於土地處理的一種,其工作原理是將水解池中經過預處理的污水,由滲濾溝有控制地通入到已設計好的滲濾田,利用土壤的滲濾和毛細作用,使污水向各個地方流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的過濾、吸附、分解作用去除有機物。
優缺點: 地下滲濾系統工程簡單、管理簡便、運行費用低、處理效果穩定、水質好,但存在佔地面積大、土壤易堵塞的缺點。
而且如果設計不周,在運行過程中會出現污染周邊地下水源的情況。
目前,土地滲濾技術在國內已有運用。 如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鎮張墅村採用了土壤滲濾系統處理生活污水,出水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B標准,且整個處理系統建造成本低,基本免維護。
3、穩定塘
穩定塘是將污水在塘內滯留較長時間,依靠菌藻、微生物的各種代謝活動,使污水進行生物處理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
優缺點: 穩定塘充分利用地形,且有基建費用低、運行管理成本低、能夠實現污水資源化、美化環境的優點。但該法佔地面積大,易產生臭味、滋生蚊蠅,污水處理效果受季節、氣溫、自然因素影響較大,處理效果不夠穩定。
該法適用於有水溝或池塘、土地面積相對豐富的農村地區。
國內目前應用較廣泛的穩定塘是在太湖地區的高效藻類氧化塘,其對COD的平均去除率可達70%;氨氮主要通過硝化作用去除,去除率高於90%;磷酸鹽主要通過沉澱作用去除,去除率為50%。
三、生物-生態系統集成處理技術
由於目前單一的生物技術需要復雜管理,單一的生態處理技術對環境的依賴性又強,二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導致出水達不到規范標准。
因此,我國小部分農村地區也採用了創新型的生物-生態組合工藝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問題。
例如,在江蘇農村地區採用的厭氧/跌水充氧接觸氧化/水生蔬菜型人工濕地組合工藝,其對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別高達68.15%、68.15%、69.50%、86.30%,處理效果較好且穩定。但該法要求技術創新條件較高。
農村污水處理面臨的問題
單看上面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單元技術,現在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但是 由於每個單元技術都有各自的缺陷、適用范圍,所以必須因地制宜地選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在我們缺乏的是系統集成創新。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1、建不起、用不起農村污水處理設施。
由於村鎮經濟水平低,有的鎮財政資金短缺,導致農村地區買不起設備,或者已建成但沒有經濟條件維護污水處理廠的日常運營費用,只能擱置。
2、運行操作復雜,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管理。
許多農村污水處理設備運行步驟復雜,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才能操作。但由於農村的經濟、地理等外部條件所限,許多技術人員不願到農村污水處理廠(站)工作,導致污水處理設備閑置。
3、污水處理廠(站)設計規模、管網鋪設長度過大。
我國在設計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時,照搬城市處理的經驗,對污水處理量上的設計過大,而由於農村地區常駐人口少,產生污水較少,達不到污水處理設備的設計值,導致污水處理站只能低負荷運行或間歇性運行。同時,由於設計的污水處理站規模過大,導致市政污水管網的鋪設長度也過大,基建投資費用偏高。
4、未做到因地制宜。
某些地方政府在建設污水處理項目時施行「一刀切」政策,即在該地區統一施行一種污水處理技術。但該地區農村分散,每個農村各自的地形等條件又不一樣,導致有的地方根本不適合建這種污水處理設施,所以所建的污水處理廠(站)也就達不到預計效果了。
5、農村管網建設薄弱。
許多農村地區由於地形復雜、財政資金少,沒有健全的污水排水管網系統,導致許多農戶居民室內無污水管道,無法外排,這也使得所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沒法使用。
6、居民對污水處理項目的質疑。
當一個村想要眾籌購買污水處理設備或收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費用時,村民由於缺乏環保意識,對所收取的污水處理項目資金的使用產生質疑,不支持、不擁護政府的決策。
兩個層面上的對策
一、針對農村污水所面臨的問題上的對策
以目前我國農村的發展現狀和前景來看,經濟水平落後、管理人員缺乏、操作管理困難仍是阻礙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大屏障。
因此,今後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勢必 要研發出具有基建費用低、操作運行和維護簡單、運行成本低廉、裝置便於安裝等一系列優勢的處理工藝。
針對以上問題給出下列對策:
1、開發新工藝,降低污水處理設備建造、運行費用
對於建不起、用不起農村污水設施的問題,其主要原因還是水處理設備建造、運行費用太高。所以應鼓勵科技創新,開發新型污水處理工藝,在保證出水效果的同時,還能大幅降低建造、運行費用。
2、推行操作、管理簡單工藝
對於運行所需操作復雜、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的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是工藝過於復雜。所以政府應多提倡運用無需專人管理或只需簡單操作的小型智能污水處理技術。
3、將水處理裝置「設備化」
由於農村污水處理裝置在安裝中經常出現工期時間長、施工慢的問題,建議推行水處理裝置設備化,以設備的形式實現污水處理,加快建造速度,縮短施工工期。
4、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規范
針對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廠(站)設計規模過大的問題,應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盡快編制、完善農村污水處理相關規范,為以後的設計做出規范性指導,避免在設計時出現無標准可依、規模不合適的問題。
二、工藝上的對策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特點與存在的問題,以現有的技術及應用成果為基礎,提出能夠快速應用並推廣的微動力、易管理的新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和設備裝置,具體可列為以下 3套技術方案 。
1、C-CBR 一體化生物反應工藝
C-CBR(Continuous-)即連續流連續生化反應器,C-CBR工藝是基於倒置A2/O工藝的一體化活性污泥法裝置。
經格柵、沉砂池處理後的污水由進水管進入厭氧區,多點進水。內循環經水泵與射流器的組合將污水由厭氧區吸至好氧區,在聚磷菌的作用下完成生物除磷;
富含硝酸根離子的硝化液由好氧區重力迴流至缺氧區,並通過氨化-硝化-反硝化過程實現生物脫氮。
缺氧區的污水重力自流至厭氧區,從而達到缺氧-厭氧-好氧不斷循環的目的,實現生化反應的連續進行,從而達到高效的脫氮除磷效果。沉澱區產生的污泥部分迴流至好氧區,部分外排,出水經溢流堰由出水管排出。
C-CBR 一體化生物反應工藝示意圖
1)該工藝為一體化活性污泥法裝置,理論基礎為A/A/O工藝。通過一台水泵實現混合液迴流、曝氣充氧和混合攪拌等功能。
2)設計總水力停留時間為15.5h,其中好氧區停留時間為9.3h,缺氧區停留時間為2.4h,厭氧區停留時間為1.3h,沉澱區停留時間為2.5h;
經過污泥培養後的試驗裝置在穩定運行期,COD、NH4-N、TN、TP的平均出水濃度分別為57.2、15.9、27.1、1.7mg/L,平均去除率為74.3%、53..8%、50.1%、60.3%,運行費用為0.55元/t,試驗裝置對COD及TP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2、強化通風分級跌水充氧生物過濾器
強化通風分級跌水充氧生物過濾器的主體工藝為具有生物脫氮功能的A/O工藝。
A池為水解調節池,內置彈性填料,具有均衡水質和反硝化功能。A段末端設置污水提升泵,經水射器充氧將污水提升至生物過濾器。
O池為強化通風分級跌水充氧生物過濾器,污水經內部兩級跌水板以及通風管拔風充氧進入填料區進行生物處理,實現硝化反應和泥水分離。出水流入出水槽,部分迴流至調節池進水口,部分外排。
強化通風分級跌水充氧生物過濾裝置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強化通風分級跌水充氧生物過濾裝置示意圖
1)該工藝通過射流器、強化通風分級跌水實現兩次充氧,布水均勻且充氧效率高,克服了傳統生物濾池處理效率低、滋生蚊蠅、易堵塞等缺點;
2)整套污水處理裝置耗電設備僅為一台潛污泵,每噸水的處理費用低於0.5元;
3)操作簡單、管理方便,無需污泥迴流,無需專人值守,運行管理簡便;
4)基建費用低、施工周期短,適合遠離市政管網的村鎮生活污水處理,滿足當前節約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要求。
3、接觸氧化跌水充氧污水處理工藝
整體工藝採用A/O工藝,原水經人工格柵後進入水解調節池,經均衡水質和反硝化後,泵提升至配水井,配水井之前設置射流器實現第1次充氧。
配水井把來水均勻配送至跌水充氧接觸氧化池,接觸氧化池分五級跌水,實現第2次充氧。
然後經出水槽實現出水和迴流水分離,迴流水重力迴流至格柵池,出水重力流入中水池。最終處理的出水可用作農田灌溉。脫落生物膜少,污泥採用干化處理,無需脫水設備。
接觸氧化跌水充氧污水處理工藝示意圖
該工藝運轉設備僅為1台水泵,充氧方式為射流器充氧和跌水充氧,省卻傳統的鼓風曝氣設備,具有以下3個顯著特點:
1)運行費用低廉;
2)操作管理簡單;
3)安裝施工便捷。
目前,農村已成為我國環境整治的新陣地。必須根據村莊所處的地形地貌、排水特點、人口規模,結合當地經濟承受能力,採用適宜的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方法進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⑶ 河南一體化農村污水處理設備的技術有哪些啊
河南一體化農村污水處理設備技術的話,其實不管河南的還是其他地區的,一體化農村污水處理設備普遍有以下幾類:
1、好氧生物處理系統
好氧生物處理系統是美麗鄉村污水處理中最常見的一種解決技術。好氧生物工藝是微生物利用水中存在的有機污染物為底物進行好氧代謝,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逐級釋放能量,最終以低能位的無機物穩定下來,達到無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環境或進一步處理。
2、穩定塘處理技術
在中國,尤其是少水乾旱氣候,穩定塘是實施污水化利用的有效方式,近些年變成在我國大力推廣的一項技術。與傳統式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對比,高效率藻類塘具備許多與眾不同的特性,針對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技術水準相對落伍的鄉村地域而言,是一種較具推廣價值的污水處理技術。
3、人工濕地解決技術
農村生活污水經過化糞池處理後,上清液通過集水管道進入進水井,歷經格柵注入沉砂池,經沉積的上清液泵揚入一級人工濕地,然後再進到二級人工濕地,二級人工濕地的出水流回至清水池,可供園林綠化、澆灌,也可溢流至周邊溝渠。
4、MBR工藝技術
膜生物管式反應器MBR是二十世紀末發展起來的高新科技技術,它是膜分離技術和活性污泥生物技術的融合,其高效率的固液分離是出水水質良好,懸浮固體和渾濁度接近於零,日常生活污水處理後可立即回用。
以上就是關於一體化農村污水處理設備技術介紹。
⑷ 污水處理工程
污水處理是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並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是指用各種方法將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分離出來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的工程項目。
常用工藝
處理生活污水的工藝有厭氧濾池,射流曝氣,接觸氧化,氧化塘,潛流人工濕地等工藝。
厭氧濾池工藝 這種工藝的原理是將厭氧微生物大量固定在濾池的填料上,利用厭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達到凈化作用。
折疊厭氧濾池工藝
此種工藝無需電力,適用於供電困難的地區。
工藝處理能力預測為COD和BOD去除率約為50~70%,SS去除率約為50~80%,氨氮去除率約為20~50%。
SBR工藝 SBR是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與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不同,SBR技術採用時間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間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穩定生化反應替代穩態生化反應,靜置理想沉澱替代傳統的動態沉澱。它的主要特徵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SBR技術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於一池,無污泥迴流系統。SBR工藝具有流程簡單,運行方式靈活多變,可形成多種工藝路線,空間上完全混合,時間上理想推流,耐沖擊,凈化效率高,出水水質好和防止污泥膨脹等顯著特點。而強化生物吸附作用等,則是它更為重要的優點。因此,受到廢水生物處理技術領域的重視,並有了較大的發展和較廣泛的應用。SBR處理垃圾滲濾液有成功實例。
折疊SBR工藝
接觸氧化工藝 接觸氧化工藝又稱"淹沒式生物濾池"、"接觸曝氣法"、"固著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創的污水處理技術,其技術實質是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
折疊接觸氧化工藝
生物接觸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特點,池內的生物固體濃度(5~10g/l)高於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可達2.0~3.0kgBOD5/m3.d),另外接觸氧化工藝不需要污泥迴流,無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較活性污泥法簡單,對水量水質的波動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是一種典型的好氧處理手段,具有曝氣量大,處理程度高,自動化控制的優點。
該工藝處理能力預測為COD和BOD去除率約為80~95%,SS去除率約為70~90%,氨氮去除率約為80~90%。
氧化塘工藝 氧化塘是一種利用天然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構築物的總稱。其凈化過程與自然水體的自凈過程過程相似。通常是將土地進行適當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並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塘內生長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穩定塘污水處理系統具有基建投資和運轉費用低、維護和維修簡單、便於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病原體、無需污泥處理等優點,在我國,特別是在缺水乾旱的地區,是實施污水的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所以穩定塘處理污水成為我國著力推廣的一項新技術。
折疊氧化塘工藝
潛流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系統是在一定長寬比及底面坡度的窪地中,填充一定的填料(如土壤、礫石等)形成填料床,在床表面種植具有處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強、生長周期長、美觀及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如蘆葦等)而構成的一個獨特的動植物生態系統。
折疊潛流人工濕地
生長在人工濕地的植物通過根系把廢水中的營養物質吸收到體內,在光合作用下把該類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部分。水中的大部分氮磷等富營養化物質被轉移到植物體內,使污水資源轉化為植物體內的有用資源。水中的大量微小懸浮物流經生態模塊時,被模塊中的"土壤"攔截,從而污水得到凈化。該處理單元處理效果預測如下:COD和BOD去除率約為50~80%,SS去除率約為70~80%,氨氮去除率約為50~70%。
1990年以來,全球污水處理表觀消費量以年均6%的速度增長,而九十年代的十年間,我國污水處理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7.73%,是世界年均增長率的2.9倍。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污水處理產業高速增長。2000年-2004年,我國污水處理消費量從188萬噸增長到447萬噸,增加了2.3倍,年平均增長率在27%以上。其中,2001年,我國污水處理表觀消費量達到225萬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污水處理消費大國。同時,污水處理進口也大幅度增加。1998年,我國污水處理進口100萬噸,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污水處理進口國。2004年與1998年比,污水處理進口增長幅度年均達到27.14%。預計2005年,中國污水處理表觀消費量將達到500萬噸,進口仍將保持在300萬噸左右。
伴隨著污水處理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污水處理產量也結束了長期徘徊的局面,實現了高速增長。我國污水處理產量從2000年的46萬噸增長到2004年的236萬噸,年平均增長率在82.6%,占國內市場需求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24.47%提高到2004年的52.80%。而同期,世界污水處理產量則僅以6%左右的速度增長。
⑸ 穩定塘的應用實例
概況
1、綏化市氧化塘。該塘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容積38萬立方米,抽升站兩座,簡抽升站四座,磚砌防滲渠道19500米,灌溉面積6000畝。根據污水總泵站和氧化塘的水質分析情況看,凈化效果明顯,可以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准。利用這種凈化後的污水灌溉農田十七年,對土壤、蔬菜、地下水都沒有污染,而且凈化後污水中含氮22.5毫克/升,含磷2.93毫克/升,含鉀6.0毫克/升,這樣每年可節約化學肥料31430公斤,地下水100萬噸。從小區試驗和大面積調查看,各類蔬菜均增產,平均每年增產5-8萬斤,提早成熟7-10天,每年增加收入25-30萬元。因此,中小城市利用氧化塘處理污水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水肥資源,還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蔬菜產量。
2、義馬煤業集團公司常村煤礦氧化塘。為清除礦井水對澗河的污染,幾年來,該礦先後投資40餘萬元將一廢棄的礦坑改建成一座容積為15萬立方米的氧化塘,月處理礦井水8.2萬立方米。這條治理礦井水污染的新途徑,不僅緩解了礦區用水嚴重不足,而且還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氧化塘處理後的礦井水,可作為井上和井下工業用水,同時還可在氧化塘內養魚,年產鮮魚2萬余公斤。如今氧化塘四周已綠樹成蔭,成為遠近聞名的一處風景勝地。
3、高唐紙業集團氧化塘。為解決污水排放問題,該集團投入1200萬元建成了佔地600餘畝的治污二期工程一氧化塘,全天候運行。這使公司處理後的造紙廢水水可用於水產養殖及農業灌溉,並可達到80%水量循環回用於生產,從而實現造紙廢水的無害化綜合利用,成為零污染排放企業。
山東省東營市污水處理與利用生態工程
1、 工程簡介
東營市污水處理與利用生態工程於2000年10月建成,設計處理水量10萬t/d,佔地面積約110公頃,工程總投資6700萬元,是現今國內外應用穩定塘處理系統設計較為完善的一座污水處理廠。 污水水質如下表:
▲表4 進水水質情況一覽表 項目 BOD COD SS TN TP NH3-N 濃度(mg/L) 70 150 70 30 5 20 該工程因地制宜,將現有的一個水庫適當修整分隔後,改造成高效厭氧塘、曝氣塘、曝氣養魚塘等處理單元;將附近的鹽鹼荒地建成養魚塘、藕塘、蘆葦塘等生態利用單元。
2、 主要處理單元設計
(1)細格柵:單組柵寬1.4m,柵條間隙8mm,柵條寬10mm,柵前有效水深0.8m,過柵流速0.9m/s,格柵安裝角度75°。
(2)沉砂池:每組平面設計尺寸12.0m×3m,有效水深1.2m,砂斗傾角55°,砂斗高度1.85m。
(3)高效復合厭氧塘:每組厭氧塘平均長約138.88m,寬約65.87m,有效水深5.0m,厭氧塘中污水停留時間為1.68d。
(4)曝氣塘:每組曝氣塘平均長度133.37m,寬約66.31m,有效水深3.6m,污水在曝氣塘中停留時間為1.29d。
(5)曝氣養魚塘:塘總面積為23.24公頃,塘有效水深3.5m,污水在塘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8.13d。
(6)養魚塘:養魚塘總佔地面積為12.09公頃,有效水深2.5m,污水在其中停留時間為3.02d。
(7)藕塘:總面積為7.56公頃,有效水深1.2m,污水在其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0.91d。
(8)蘆葦塘:蘆葦塘Ⅰ和蘆葦塘Ⅱ的佔地面積分別為18.09公頃和19.09公頃,有效水深平均為0.5m,在蘆葦塘中總共水力停留時間為1.85d。
3、運行效果
本工程於2000年10月開始通水試運行,在養魚塘中尚未放養魚苗、藕和蘆葦未開始種植的情況下,經現場檢測,最終的出水完全復合我國污水綜合排放二級標准(GB 8978-1996)的要求。
4、本工程的特點
(1) 本工程採用穩定塘處理系統,將污水的處理與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了污水的資源化,這對於緩解東營市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義。
(2) 本工程在設計中特別注意了處理系統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一致,注意了對環境的美化。堤壩修建整齊,全部採用毛石進行護砌;曝氣養魚塘作為人工景點,將污水處理廠建成了一座生態公園。
(3) 本工程同傳統活性污泥法比較,具有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優點。
⑹ 關於污水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按作用來分類:
1、物理性方法
主要用物理原理對污水中的物質進行分離處理的一種方法,主要將污水中非溶解性的物質給分離出來,在處理的過程中是不會改變其化學的性質的。經常用的具體方法包括使用重力進行分離,使用離心力進行分離,反滲透的方法以及氣浮法等。使用無理的方法一般構築比較的簡單且成本低,適合那些容量大且要求處理程度不高的污水。
2、生物性方法
這個方法主要是在污水中加入一些微生物,利用其代謝的功能將污水中那些膠狀或溶解有機物給氧化為比較穩定的無機的物質,這樣就使得污水被凈化,這種方法的污水處理具體包括有活性的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其處理的程度比起物理法來要更高。
3、化學性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利用化學的反應將污水中膠狀及溶解物來進行處理,大多會用於對工業性污水的處理,其具體的方法包括混凝法,中和法,離子交換以及氧化還原等,這種方法來處理污水會有著很好的效果,但是費用也比較高。
按程度來分類的處理方法
1、一級
一級程度的處理主要需要將污水中那些懸浮的固體物給去除掉,因此一級程度的處理多數使用物理性的方法就能夠達到要求,經過一級程度的處理後,污水BOD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達不到規定排放的標準的,因此一般還需要經過二級程度的處理,通常會將一級處理作為一種預處理的方式。
2、二級
二級程度的處理主要就是需要去除掉污水中膠狀的溶解的有機物,通常做二級程度的處理時大多會使用生物性的方法,其去除率一般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經過了二級程度處理後,一般就能達到規定排放的標准了,並且出水的效果都比較好。
3、三級
在某些污水中可能會含有氮磷等難以降解的特殊物質,這是就需要對污水進行三級程度的處理,三級處理主要使用化學性的方法,比如用生物來脫氮及除磷,用活性炭進行吸附,用混凝法沉澱等,三級處理是更加深度的一種處理方式,能夠進一步去除氮磷等物質。
⑺ 穩定塘的類型和優缺點是什麼
穩定塘處理工藝的優缺點 1、 優點
(1)能充分利用地形,結構簡單,建設費用低。
採用污水處理穩定塘系統,可以利用荒廢的河道、沼澤地、峽谷、廢棄的水庫等地段建設結構簡單,大都以土石結構為主,在建設土地具有施工周期短,易於施工和基建費低等優點。污水處理與利用生態工程的基建投資約為相同規模常規污水處理廠的1/3-1/2。
(2)可實現污水資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實現水循環,既節省了水資源,又獲得了經濟收益。
穩定塘處理後的污水,可用於農業灌溉,也可在處理後的污水中進行水生植物和水產的養殖。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水生作物、魚、水禽等物質,提供給人們使用或其他用途。如果考慮綜合利用的收入,可能到達收支平衡,甚至有所盈餘。
(3)處理能耗低,運行維護方便,成本低。
風能是穩定塘的重要輔助能源之一,經過適當的設計,可在穩定塘中實現風能的自然曝氣充氧,從而達到節省電能降低處理能耗的目的。此外,在穩定塘中無需復雜的機械設備和裝置,這使穩定塘的運行更能穩定並保持良好的處理效果,而且其運行費用僅為常規污水處理廠的1/5-1/3。
(4)美化環境,形成生態景觀。
將凈化後的污水引入人工湖中,用作景觀和游覽的水源。由此形成的處理與利用生態系統不僅將成為有效的污水處理設施,而且將成為現代化生態農業基地和游覽的勝地。
(5)污泥產量少。
穩定塘污水處理技術的另一個優點就是產生污泥量小,僅為活性污泥法所產生污泥量的1/10,前端處理系統中產生的污泥可以送至該生態系統中的藕塘或蘆葦塘或附近的農田,作為有機肥加以使用和消耗。前端帶有雁洋塘或鹼性塘的塘系統通過其底部的污泥發酵坑使污泥發生酸化、水解和甲烷發酵,從而使有機固體顆粒轉化為液體或氣體,可以實現污泥等零排放。
(6)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圍的波動,其適應能力和抗沖擊和能力強。
我國許多城市其污水BOD濃度很小,低於100mg/L,是活性污泥法尤其時候氧化溝無法正常運行,而穩定塘不僅能夠有效的處理高濃度有機物水,也可以處理低濃度污水。
2、缺點
(1)佔地面積過多。
(2)氣候對穩定塘的處理效果影響較大。
(3)若設計或運行管理不當,則會造成二次污染。
⑻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與建議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標准
2011年第33期
・SCIENCE&TE咖LOGYINFORMATION
o百家論劍。
科技佰囊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與建議
張艷艷,高洪振2孫大鵬2
(1.諸城市城市供排水管理處山東諸城261000;2.山東省城建設計院山東濟南250002)
【擒要】本文對國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當今中國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建議。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問題與建議
0引言
農村水環境污染主要由農村生活污水導致.農村水環境污染嚴重製約著農村地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與提高.同時造成了廣大農村地區地表水質量嚴重下降,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最近幾年來.國家雖然十分重視污水源控制及污水處理事業發展.但是污水排放總量仍以3.15%左右的平均速度遞增I」.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影響更加突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滯後。污染尤為嚴重.水環境狀況越來越惡化.大部分水源中重金屬、氨氮、總磷、化學耗氧量、大腸桿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等指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2002年統計結果表明,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就達320.5萬t.其中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過任何處理田.直接就近排放,農村水環境的惡化.不但直接影響到工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不利於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穩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刻不容緩。
1
我國農村衫帶寬水污染現行御狀及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
1.1我國農村水污染現狀
我國農村人口多,缺少科學的規劃,處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未
經處理肆意排放.由於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N、P元素,使得河流湖泊的水體的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能力不堪重負.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水污染問題日益加劇,嚴重影響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並對人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構成了危害。據統計。我國全國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類水質佔41%.有8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農村有近7億人的飲用水中大腸桿菌超標.約有1.9億人的飲用水中有害物質含量超標;我國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均與生活用水不潔直接相關131。
1.2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特點
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相對穩定.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物含量較高。一般不含有有毒物質.污水中還含有合成洗滌劑以及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據監測分析發現農村生活污水總氮、總磷等各項水質指標濃度均很高,人均年排放量為總氮1.562kg,總磷0.153kg舊。農村與城市相比,其佔地面積大,人口不集中。分布密度小。有的十戶八戶就是一個村,即使是中心村,相對也比較分散。所以污水排放相當分散,排放面也較廣.
1.3農村生活污水的水量排放特點
農村居民沒有固定的上下班作息時間和相對穩定的生活習慣,因此,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為不均勻排放。瞬時變化較大.日變化系數一般在3.0~5.0,同時農村生活污或亮水還具有早、中、晚不同時段相對集中排放等特點.
2國內農村生活污水的工藝選擇
2.1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
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是一種分散處理生活污水的裝置。採用厭氧發酵技術和兼性生物過濾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集生物、化學、物理處理於一體。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水,達到凈化處理生活污水的目的。
沼氣池相比較化糞池來講.污泥減量效果明顯.有機物降解率較高,處理效果好;可以有效利用沼氣。但是沼氣池處理污水效果有限,出水水質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需經後續好氧生物處理單元或生態技術單元進一步處理;與化糞池比較.管理較為復雜。
可應用於一家一戶或聯戶農村污水的初級處理.如果有畜禽養殖』蔬菜種植和果林種植等產業,可形成適合不同產業結構的沼氣利用模式。
萬方數據
2.2穩定塘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穩定塘是一種經過人工修整而且設有嗣堤和防滲層的池塘.它主要利用水生生物系統.靠自然生物凈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凈化.是迅速推廣污水處理工藝,實施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在我國.特別是在缺水乾旱地區.穩定塘是實施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近年來成為我國著力推廣的一項技術。與傳統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相比。穩定塘具有很多獨特的性質,對於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技術水平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來說.是一種較具推廣價值的污水處理技術。對BOD,、COD.、氨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86.2%、70.1%、60.3%和
67.5%齶。
穩定塘技術適合不同的處理規模.基建費用低。處理構築物由各種天然塘系統或經簡單修建而成.沒有復雜的機械設備.工程十分簡易.整個系統的基建費比常規處理方法低。出水水質穩定.同用領域廣闊,該技術運行費用低廉。可利用重力使水流動,費用是常規下藝的10%。50%。但是該工藝有機負荷低,佔地面積大,處理效果受氣候條件影響大。
在處理農村和小城鎮污水時.穩定塘及其人工強化技術實用性強,應用也較廣泛。凈化效果受氣溫等自然因素影響比較大。如果有可利用的天然養魚塘、天然廢塘等條件.可考慮採用該處理系統。2.3人工濕地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處理技術是利用生態工程的方法.在一定的填料上種植特定的濕地植物.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牛態系統,當水通過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或分解。使水質得到凈化。該技術具有建造成本較低、運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質非常好、操作簡單等優點.同時如果選擇合適的濕地植物還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
該技術雖有很多優點但是污染負荷低.佔地面積大。設計不當容易堵塞,處理效果受季節影響.隨著運行時間延長除磷能力逐漸下降。適於資金短缺、土地面積相對豐富的農村地區,不僅可以治理農村水污染、保護水環境,而且可以美化環境。節約水資源。2.4土地處理技術
土地處理技術是一種人工強化的污水生態工程處理技術.它充分利用在地表下面的土壤中棲息的土壤動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學特性將污水凈化。屬於小型的污水土地處理系統。與其他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相比,具有投資省、節能、運行費用低等優點。並且污水在被處理的同時可作為一種資源加以利用。但是該工藝污染負荷低,佔地面積大,設計不當容易堵塞,易污染地下水。土地處理技術突破國內外污水深度處理系統的局限。在美、日、澳等國已經有廣泛的應用,效果良好.該技術特別適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該技術的應用對於農村地區來說,不僅不佔用土地.反而節省了其他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的佔地。
2.5無動力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生活污水首先進入厭氧消化池.污水中的懸浮物沉降下來成為污泥.污泥通過一定時間的自然發酵.有機物得到降解,使得生活污水得到處理.
該工藝適宜於農村生活污水的分散處理,不耗任何能源:不需要加入任何添加劑參與反應,也無須專門人員操作;投資少.建設快.無運轉費用;維護簡單易行,便於管理。整個裝置埋於下地。不佔用土地,不影響地面的植物生長。反應系統對大水量沖擊敏感.暴雨對其的影響極大,耐沖擊負荷小,而且北方建設項t:l需要考慮防凍.會增加投資成本。
3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中的問題與建議
(下轉第397頁)
科技信息。百家淪劍o
scmNcE&TECI州OLOGYINFORMATION2011年第33期
淺談大地測量學
燕興華
(濟源市國土資源局河南濟源454650)
大地測量學是測繪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和測定地球形狀、大小和地球重力場.以及測定地面點幾何位置的學科。大地測量學中測定地球的大小,是指測定地球橢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狀.是指研究大地水準面的形狀:測定地面點的幾何位置.是指測定以地球橢球面為參考的地面點的位置。將地面點沿法線方向投影於地球橢球面上.用投影點在橢球面上的大地緯度和大地經度表示該點的水平位置.用地面點至投影點的法線距離表示該點的大地高程。這點的幾何位置也可以用
道。此後他又用最小二乘法處理天文大地測量結果,把它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程度.產生了.測量平差法.至今仍廣泛應用於大地測量。其次.三角形的解算和大地坐標的推算都要在橢球面上進行。高斯於1828年在其著作《曲面通論》中,提出r橢球面三角形的解法。關於大地舉標的推算.許多學者提出了多種公式。高斯還於1822年發表了橢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正形投影法.這是大地坐標換算成平面坐標的最佳方法.至今仍在廣泛應用。另外.為了利用天文大地測量成果推算地球橢球長半軸和扁率.德國的F.R.赫爾默特提出了在天文大地網中所有天文點的垂線偏差平方和為最小的條件下.解算與測區大地水準面最佳擬合的橢球參數及其在地球體中的定位的方法。以後這一方法被人稱為面積法。
物理大地測量學。法國的勒讓德(A.M.Legendre)於1806年首次發表了最小二乘法的理論。事實上.德困數學家和大地測量學家c.F.高斯早在1794年已經應用r這一理論推算小行星的軌道。此後他義用最/b--乘法處理天文大地測量結果。把它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程度,產生了測墾平差法.至今仍廣泛應用於大地測量。其次.i角形的解算和大地坐標的推算都要在橢球面上進行。關於大地坐標的推算,許多學者提出了多種公式。高斯還於1822年發表了橢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正形投影法.這是大地坐標換算成平面坐標的最佳方法.至今仍在廣泛應用。另外.為了利用大史大地測量成果推算地球橢球長半軸和扁牢.德國的F.R.赫爾默特提出了在天文大地網中所有天文點的垂線偏差平方和為最小的條件F.解算與測區大地水準面最佳擬合的橢球參數及其在地球體中的定位的方法。以後這一方法被人稱為面積法。衛星大地測量學。到了20世紀中葉.幾何大地測量學和物理大地測量學都已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程度。但是,由於天文大地測量工作只能在陸地上實施.無法跨越海洋;重力測量在海洋、高山和荒漠地區也僅有少量資料.閃此地球形狀和地球重力場的測定都未得到滿意的結果。直到1957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之後,產生了衛星大
一個以地球質心為原點的空間直角華標系中的!維坐標來表示。大地
測母工作為大規模測制地形圖提供地面的水平位置控制網和高程式控制制網.為用重力勘探地下礦藏提供蓖力控制點,同時也為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導彈和各種航天器提供地面站的精確坐標和地球重力場資料。
大地測量學的摹本任務是(1)研究全球.建立與時相依的地球參考坐標框架.研究地球形狀及其外部重力場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描述極移固體潮及地殼運動等地球動力學問胚.研究高精度定位理論與方法。(2)確定地球形狀及其外部重力場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建立統一的大地測量坐標系.研究地殼形變(包括地殼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測定極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變化等。,研究月球及太陽系行星的形狀及其重力場。,(3)建立和維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圍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網和精密水準網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網.以滿足圈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4)研究為獲得高精度測量成果的儀器和方法等。(5)研究地球表面向橢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數學變換及有芙的大地測量計算。(6)研究大規模、高精度和多類別的地面網、空間網及其聯合網的數學處理的理論和方法。測餐資料庫建立及應用等。
兒何大地測量學。19世紀起.許多國家都開展了全國天文大地測量丁作.其目的並不僅是為求定地球橢球的大小.更主要的是為測制全固地形圖的1=作提供大量地面點的精確幾何位置。為達此目的,需要解決一系列理論和技術r廿】題.這就推動了幾何大地測碴學的發展。首先.為了檢校天文大地測量的大景觀測數據.消除其間的矛盾.並由此求出最可靠的結果和評定觀測精度.法困的勒讓德(A.M.Legendre)於1806年首次發表了最IbZ.乘法的理論。事實上。德國數學家和大地測量學家C.F.高斯早在1794年已經應用了這一理論推算小行星的軌
地測量學,才使大地測量學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e
[責任編輯:江廣曩】
(上接第404頁)3.1因地制寅選擇合理的處理工藝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人u分布東部沿海地區多,西部地區少,農村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經濟狀況、生活習慣各不相同,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具有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通過經濟與技術的分析.確定最優工藝.力求達到最高經濟與環境效益。根據農村村落聚集情況選擇進行集中收集還是分散處理;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選擇較經濟、管理簡單、維護方便並且能夠很好的與當地自然環境融合的污水處理技術:在人口密集.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地區。可以適當的選擇比較高效、處理效果可靠的處理工藝。3.2增加水處理設施建設與科研的投資
我國農村地區經濟技術相對城市地區落後。當今中國農村地區約90%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必須增加資金的投入.增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比例.獲得更大的環境效益.在科研方面同樣應該加大投資力度.努力找到適合中國農村地區特點的高效、叮靠、經濟的水處理工藝。
3.3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現有的農村住宅大多沒有科學的規劃.生活污水難於收集以便集中處理.而且系新建沒集中收集設施.尤疑會增加成本,這就要求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中.做到科學合理的規劃.積極有效地實施,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切實落實.要結合新農村建設中改廁、改尉和改圈的工作.配套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要在相熒政策法規的制定、監督管理的配合和農村水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支撐體系的建立等
方面綜合採取措施.加強污染源控制.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有效運轉。使農村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3A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制定切實有效地政策與法規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開展水污染危害的宣傳.提高廣大群眾對農村生活治理工作的重視.增強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力爭從源頭上減少農村生活污水的產生。同時應該制定切實有效的法律、法規,對相應的水污染行為進行激勵與處罰.增強農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的積極性。e
』●}——————————————————————————。—————————一
【參考文獻】
【1]韓振寧.中國2020年城市污水排放置預測及淡水資源財富GDP指標的建立
【A1.環境科學研究,2005。18(5):88—90.
[2]張京震。劉建紅,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處理技術的選擇及經濟實用性比較叨.科技情報開發『j經濟。2009.24(3):149一151.
[31詹金星,支崇遠.夏品華.農村生活污水新型處理技術的研究現狀與對策【A】.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2):941—942
【4]萬玉山,張平.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典型工藝技術分析【A】.安徽農業科學。
2010.38(33):67—68.
[5]李劍超,褚君達.等.我國穩定塘處理的研究與實踐【A】.工業用水與廢水,
2002.33(1):l一3.
[責任編輯:江廣曩】
萬方數據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與建議
作者:
作者單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張艷艷, 高洪振, 孫大鵬
張艷艷(諸城市城市供排水管理處 山東諸城261000), 高洪振,孫大鵬(山東省城建設計院 山東濟南250002)
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33)
參考文獻(5條)
1. 李劍超;褚君達 我國穩定塘處理的研究與實踐[期刊論文]-工業用水與廢水 2002(01)2. 萬玉山;張平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典型工藝技術分析[期刊論文]-安徽農業科學 2010(33)
3. 詹金星;支崇遠;夏品華 農村生活污水新型處理技術的研究現狀與對策[期刊論文]-安徽農業科學 2010(22)4. 張京震;劉建紅 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處理技術的選擇及經濟實用性比較[期刊論文]-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9(03)5. 韓振寧 中國2020年城市污水排放置預測及淡水資源財富GDP指標的建立[期刊論文]-環境科學研究 2005(05)
本文鏈接:.com.cn/Periodical_kjxx201133326.aspx
⑼ 穩定塘的曝氣塘
不是依靠自然凈化過程為主,而是採用人工補給方式供氧,通常是在塘面上安裝曝氣機。實際上是介於活性污泥法中的延時曝氣法與穩團森定塘之間的一種工藝。
曝氣塘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完全混合曝氣塘(或稱好氧曝氣塘)。
(2)部分混合曝氣塘(或稱兼性曝氣塘)。 優點:
(1)體積小,佔地省;水力停留時間短。
(2)無臭味。
(3)處理程度高;耐沖擊負荷較強。
缺點:
(1)運行維護費用高。
(2)由於採用了人工曝氣,所以容易起泡沫,出水中含固體物質高。
適用條件:
適用於處理城市污水與工業廢水。 (1)排放前必須進行沉澱。
(2)完全混合曝氣塘的出水經沉澱後污泥可迴流也可以不迴流。
(3)曝氣塘一般宜採用表面曝氣機進行曝氣,但在北方要採用鼓風曝氣(一般由曝氣風機及曝氣器組成)。 (1)設計方法
曝氣塘也採用BOD5表面負荷法進行計算。BOD5表面負荷為1~30kg BOD5/(104m2.d)手或歷
(2)構畢搜造和主要尺寸
1、 好氧曝氣塘的水力停留時間(RHT)為3~10d;兼性曝氣塘的HRT有可能超過10d。
2、 有效水深一般為為2~6m。
3、 塘數一般不少於3座,通常按串聯方式運行。
⑽ 水質工程學
十四章
1、生物濾池有多種工藝形式,如普通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舉出三種可)
2、生物膜法有多種處理系統,如 生物濾池法、生物轉盤法、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流化床法 。
3、 生物膜法的實質是使細菌類微生物和原生動物、後生動物類的微型動物附著在濾料或某些載體上生長繁育,並在其上形成膜狀生物污泥——生物膜。
4、生物膜的性質:①高度親水,存在著附著水層;②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種細菌以及微型 動物,形成了有機污染物——細菌——原(後)生動物的食物鏈。
厭氧膜的出現:①生物膜厚度不斷增加,氧氣不能透入的內部深處將轉變為厭氧狀態; ②成熟的生物膜由厭氧膜和好氧膜組成;③好氧膜是有機物降解的主要場所,一般厚度 為2mm。
5、生物膜的原理:廢水從上向下從濾料空隙間流過,與生物膜充分接觸,其中的有機污染 物被微生物吸附並降解。
6、高負荷生物濾池特點:①採用污水迴流,增加進水量,稀釋進水濃度,沖刷生物膜使其常保活性,且防止濾料堵塞,抑制臭味及濾池蠅的過度滋生;②增加濾料直徑,以防止迅速增長的微生物膜堵塞濾料;③水力負荷和BOD負荷大大提高;占底面積小,衛生條件較好。
出水水質水力負荷的關系:由於水力負荷高,大大縮短了污水在濾池中的停留時間,但不發生硝化反應,可是生物膜吸附有機物速度很快,保證了出水水質的要求。
7、生物轉盤:又稱浸沒式生物濾池,由許多平行排列浸沒在一個水槽中的塑料圓盤所組成。8、生物轉盤的特點:①廢水處於半靜止狀態,而微生物則在轉動的盤面上;②轉盤40%的面積浸沒在廢水中,盤面低速轉動;③盤面上生物膜的厚度與廢水濃度、性質及轉速有關,一般0.1~0.5mm。
9、生物接觸氧化法:在池內充填一定密度的填料,從池下通入空氣進行曝氣,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與填料上的生物膜廣泛接觸,在微生物新陳代謝功能的作用下,污水的有機物得以去除,污水得到凈化。
10、基本工藝流程 :原污水—(初沉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排泥——處理水。
11、生物流化床:以砂、活性炭、焦炭一類的較小的惰性顆粒為載體填充在床體內,因載體表面覆蓋著生物膜而使其質地變化輕,污水以一定流速從下向上流動,使載體處於流化狀態。
12、生物流化床由床體、載體、布水裝置和膜脫落裝置等組成。
13、生物接觸氧化法在工藝、功能及運行方面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在工藝方面,使用多種型式的填料,填料表面布滿生物膜,形成了生物膜的主體結構。在功能方面,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具有多種凈化功能。在運行方面,對沖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間歇運行條件下,仍能夠保持良好的處理效果,對排水不均勻的企業,更具有重要意義,操作簡單,運行方便,易於維護管理,勿需污泥迴流,不產生污泥膨脹現象,也不產生濾池蠅,污泥生成量少,污泥顆粒較大,易於沉澱。
14、生物膜法污水處理系統,在微生物相方面和處理工藝方面有哪些特徵。( 7 分)
①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徵⑴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多樣化,能夠存活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⑵生物的食物鏈長⑶分段運行與優勢菌屬② 處理工藝方面的特徵⑴耐沖擊負荷,對水質,水量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⑵微生物量多,處理能力大,凈化能力強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易於沉降分離⑷能夠處理低濃度的污水⑸易於運行管理,節能,無污泥膨脹問題
十五章
1、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系統( UASB )組成:進水配水系統、反應區(懸浮層和污泥層)、三相分離器、出水系統、集氣罩。
2、厭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
1)水解階段:固態有機物被細菌的胞外酶水解;
2)第二階段是酸化:開環、斷鏈,以小分子的有機物作為受氫體,使有機酸增加,pH下降
3)第三階段是在進入甲烷化階段之前,代謝中間液態產物都要乙酸化,稱乙酸化階段;
4)第四階段是甲烷化階段。(在厭氧消化系統中微生物主要分為兩大類:非產甲烷菌和產甲烷細菌。)
3、厭氧生物處理的主要特徵
主要優點:(1)能耗低,且還可回收生物能(沼氣);(2)污泥產量低;——厭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低,——產酸菌的產率系數Y為0.15~0.34kgVSS/kgCOD,——產甲烷菌的產率系數Y為0.03kgVSS/kgCOD左右,——好氧微生物的產率系數約為0. 5~0.6kgVSS/kgCOD。(4)厭氧微生物有可能對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某些有機物進行降解或部分降解;
主要缺點:(1)反應過程較為復雜——厭氧消化是由多種不同性質、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協同工作的一個連續的微生物過程;(2)對溫度、pH等環境因素較敏感;(3)出水水質較差,需進一步利用好氧法進行處理;(4)氣味較大;(5)對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等
3、影響產酸細菌的因子
主要影響因子:pH值(pH3.5-8之內都可生存,最適pH值為6-7)、ORP(氧化還原電位)(最適ORP為-200~-300mV)、鹼度、溫度35℃、水力停留時間和有機負荷(有機負荷影響不是很大,正常為5~60kgCOD/(m3*d),水力停留時間過短將影響底物的轉化程度)
4、影響產甲烷細菌的因子
主要生態因子:pH6.5~ 7.5、氧化還原電位- 300~ - 500mV、有機負荷率(直接反應了底物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關系)、溫度(中溫區在30~390C之間,高溫區在50~600C之間)、污泥濃度、鹼度、接觸與攪拌、營養(COD∶N ∶P= 500∶5∶1)、抑制劑和激活劑。
5、UASB(升流式厭氧污泥層)工作原理:當反應器運行時,廢水自下部進入反應器,並以一定上升流速通過污泥層向上流動。進水底物與厭氧活性污泥充分接觸而得到降解,並產生沼氣,使污泥膨脹。隨著氣量增加,這種攪拌混合作用更強,氣體從污泥層內不斷逸出,引起污泥層呈沸騰流化狀態。氣、液、固的混合液上升至三相分離器,氣體可被收集,污泥和水則進入上部相對靜止的沉澱區,在重力作用下,水與污泥分離,上清液從沉澱區上部排出,污泥被截留在三相分離器下部並通過斜壁返回到反應區內。
特點:在反應器上配有氣-液-固三相分離裝置。在運行時能形成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顆粒污泥,大大提高了反應器的生物量,使厭氧處理效率顯著提高。
6、UASB反應器的工藝特徵:(1)在反應器的上部設置了氣、固、液三相分離器;(2)在反應器底部設置了均勻布水系統;(3)反應器內的污泥能形成顆粒污泥:(直徑為0.1~0.5cm,濕比重為1.04~1.08;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很高的產甲烷活性;污泥濃度可達50gVSS/l以上,污泥齡一般為30天以上;)(4)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縮短,具有很高的容積負荷;(5)適於處理高、中濃度有機工業廢水,也可以處理低濃度城市污水;(6)將生物反應與沉澱分離集中在一個反應器內,結構緊湊;(7)無需設置填料,節省費用,提高容積利用率。
第十六章 自然生物處理系統
填空題:
1、常見的污水土地處理系統工藝有以下幾種:穩定塘;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曝氣塘與深度處理塘。
3、在污水的穩定塘自然生物處理中,根據塘水中的微生物的優勢群體類型和塘水中的溶解氧情況, 將穩定塘分為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曝氣塘。
名詞解釋:
1、穩定塘 :是人工適當修整或人工修建的設有圍堤和防滲層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凈化功能。P547
2、污水土地處理 P563污水有節制的投配到土地上,通過土壤-植物系統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吸附、過濾與進化作用和自我調控功能,使污水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得以降解、凈化,氮、磷等營養物質得以再利用,促進綠色植物生長並獲得增產。
3、慢速滲濾處理系統 P566 是將污水投配到種有作物的土地表面,污水緩慢地在土地表面流動並向土壤中滲透,一部分污水直接為作物所吸收,一部分則滲入土壤中,從而使污水達到凈化目的的一種土地處理工藝。
問答題:
2、穩定塘有哪幾種形式?它們的處理效果如何?適用條件如何?P547-548
好氧塘:深度較淺,陽光能透過池底,主要由藻類供氧,全部塘水呈好氧狀態,由好氧微生物起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兼氧塘:塘水較深,從塘面到一定深度(0.5m)左右,陽光能夠透入,其污水凈化是由好氧和厭氧微生物協同作用完成的。
厭氧塘:塘水深,有機負荷率高,整個塘水呈厭氧狀態。
曝氣塘:由表面曝氣器供氧,塘水呈好氧狀態,污水停留時間短,由於塘水被攪動,藻類的生長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4、穩定塘對污水的凈化作用有哪些? P550-551
1、稀釋作用:污水進入穩定塘後和原塘水進行一定程度的混合,降低了各種污染物的濃度;2、沉澱與絮凝作用:在絮凝作用下,污水中的細小懸浮顆粒聚集成為大顆粒沉澱於塘底;3、微生物的代謝作用 4、浮游生物的作用 5、水生維管束植物的作用。
第十七章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
填空題:
1、污泥處理的目的是使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2、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為4類:間隙水、毛細水、吸附水、結合水 。
3、污泥 按成分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 。
4、污泥濃縮的目的在於減容。
5、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方法主要有濃縮、自然干化法、機械脫水法、乾燥與焚化法。
6、污泥按來源不同可分為沉澱污泥和生物處理污泥;按成分不同可分為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
名詞解釋:
1、消化池的投配率 :是消化池設計的重要參數,是每日投加新鮮污泥體積占消化池污泥總體積的百分數。P591
3、污泥含水率(計算公式)P578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與污泥總重量之比的百分數。
4、有機物負荷率( S ):指消化池的單位容積在單位時間內能夠接受的新鮮污泥中揮發性干污泥量。P592
問答題:
1、污泥穩定的主要目的是什麼?P576
答:便於污泥的儲存和利用,避免惡臭產生。
3、影響污泥消化的因素有哪些?P519
答:PH值與鹼度、溫度與消化時間、負荷率、毒性物質、營養與C/N比等。
4、為什麼機械脫水前,污泥常須進行預處理?怎樣進行預處理?
原因:污水處理廠初沉污泥、活性污泥、腐殖污泥及消化污泥均由親水性帶負電的膠體顆粒組成,揮發性固體物質含量高、比阻大,脫水較困難,因此機械脫水前必須進行污泥調理。
污泥調理就是破壞污泥的膠態結構,減少泥水間的親和力,改善污泥的脫水性能。方法有化學調理法、熱處理法、冷凍溶解法、淘洗法。
8、試述厭氧消化的影響因素。P591
1、PH值和鹼度,最佳PH值為7.0~7.3 鹼度為2000mg/L;2、溫度與消化時間溫度是影響厭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溫度的高低不但影響產氣量,還決定消化過程的快慢;消化時間是指產氣量達到總量所需的時間。 3、負荷率:厭氧消化池的容積決定於厭氧消化的負荷率,負荷率的表達方式包括污泥投配率和有機物負荷率兩種; 4、有毒有害物質 5、營養與C/N比。
第十八章 常用給水處理工藝系統
問答題:
1、給水處理系統的選擇原則是什麼? P619
給水處理系統應該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在經濟上是合理的,在運行上是安全可靠和便於操作的。(技術可行性可以通過實驗驗證和參考已建的原水水質相近的水處理工藝系統的運行經驗;經濟合理性是滿足處理水質要求前提下,使建設費用和運行費用最低;水處理工藝系統的抗沖擊性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內容之一。)
2、舉例說明微污染水的處理系統。P620 圖
原水——混合裝置——絮凝池——沉澱池——過濾池————清水池——出水
混凝劑 Cl2
第十九章 特種水源水處理工藝系統
1、常用的水的葯劑軟化法有:石灰軟化法、石灰-蘇打法、磷酸鹽法及掩蔽劑法。
2、列舉3種除鹽的方法:蒸餾法、電滲析法、反滲透法、離子交換法、電子混合床法。
3、常用的除氟方法有:吸附法、葯劑法、電滲析法等。
問答題:
1、地下水除鐵除錳的主要方法是什麼?P643 P646
氧化法,將水中的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將水中的二價錳氧化成四價錳,由於三價鐵、四價錳在水中的溶解度極小,故能從水中析出,再用固液分離的方法將其去除。
2、舉例說明游泳池水的處理方法。P657 圖
平衡水池上部設補充水管,循環水泵由平衡池抽水,水泵吸水管上設毛發過濾器,截留水中的毛發,將混合劑和中和劑(除藻劑)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利用水泵葉輪攪拌混合,最後,處理水進入游泳池前要對水進行消毒
3、舉例說明高濁水的處理方法。P641圖
高濁度水首先進入輻流式沉澱池沉澱,再向水中投加混凝劑,經混合、絮凝、沉澱、過濾、投氯消毒,即可獲得合格的處理水。
第二十章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系統
填空題:
1、污水處理的物理法有:沉澱法、過濾法、氣浮法、篩濾法、反滲透法和上浮法 等。
2、污水的化學處理法通常有:中和、混凝、電解、氧化還原、吸附、離子交換等。
3、污水的生物處理通常包括好氧氧化法和厭氧還原法兩類。
名詞解釋:
1、 SV(settling velocity)(污泥沉降比):又稱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30min後所形成沉澱污泥的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百分率,以%表示。
SVI(sludge volume index)(污泥容積指數):本項指標的物理意義是從曝氣池出口處取出的混合液,經過30min靜沉後,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澱污泥所佔有的容積,以ml計。SVI=SV(mL/L)/MLSS(g/L) 單位:mL/g
SOUR(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是衡量活性污泥生物活性的一個指標。是指單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其單位為mgO2/(gMLVSS.h)mgO2/(gMVSS.h)。
8、泥齡(單位d) :在曝氣池內,微生物從其生長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時間,也就是曝氣池內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時間 。從工程上來說,在穩定條件下,污泥齡就是曝氣池內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的剩餘污泥量之比。
9、污泥迴流比 :從二沉池返回到曝氣池的迴流污泥量QR與污水流量Q之比,常用%表示。
10、BOD—容積負荷率 (標明單位):單位曝氣池容積(m3),在單位時間(d)內接受的有機物量。Nv=Q*So/V kgBOD/(m3曝氣池.d)
11、污泥解體:當活性污泥處理系統出現處理水質混濁,污泥絮凝體微細化,處理效果變壞等時的現象。
12、污泥膨脹 :是一種絲狀菌在絮體中大量生長以致影響沉降的現象。
13、污泥上浮 :是由於曝氣池內污泥泥齡過長,硝化進程較高,但卻沒有很好的反硝化,因而污泥在二沉池底部產生反硝化,硝酸鹽成為電子受體被還原,產生的氮氣附於污泥上,從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塊上浮。
14、同步馴化法 :在培養開始就加入少量工業廢水,並在培養過程中逐漸增加比重,使活性污泥在增長的過程中,逐漸適應工業廢水並具有處理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