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古路鎮石權村污水排放

古路鎮石權村污水排放

發布時間:2023-04-20 06:04:51

Ⅰ 我的家鄉石泉縣作文

我的家鄉石泉縣

我的家鄉——石泉地處陝南中部,北依秦嶺,南接巴山,,歷史悠久,交通發達,景色迷人。

因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造就了這里奇山異水,風光旖旎。

鳳凰山高大雄壯,雲霧山迤邐俊秀,靈鵲山風姿迷人。

漢江水碧波盪漾悠然東流,把純天然山泉輸送北京,成就了08奧會的輝煌。

俊秀的群山環繞了層層梯田。

堰塘星羅棋布,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漁人放歌,牧童淺唱。

因氣候濕潤,土地肥沃,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所以各種動植物在這里競相生長;珍奇樹木,葯材和花草要有盡有;鮮嫩可口的野蘑菇和木耳隨處可見,任你採摘。

石泉水甘甜無比,漢江奇石天下聞名。

子午銀灘讓你忘返,中壩峽谷令你驚嘆。

後柳水鄉讓你留戀,清明老街叫你垂涎。

燕翔洞天別開生面,鬼谷公園世外洞天。

自古人傑地靈,物華天寶。

春天,菜花金黃,蝶飛鳥語,蜜蜂采蜜,樹木吐綠,野雞亂飛呼朋引伴;麂子膘肥肉滿,邁著健壯的雙腿在田間飛馳,時而俯身喝水,現出美麗的鹿角。

夏天樹木蔥郁,山谷紫霧升騰,田間青蛙淺腔虛殲唱,莊家清秀,十里荷開。

秋天楓葉似火,紅彤彤的柿子掛滿枝頭,毛乎乎的野獼猴桃等人去采,野生板栗隨風而落,各種乾果應有盡有;山林里隨處可見野天麻,野靈芝;山葯又肥又壯,山芋又肥又胖,野豬在山岩搭窩,狗熊在竹林嬉戲。

冬天白雪皚皚,原野和大地銀裝素裹,山川晶瑩剔透,別有一番風伍沖景,飛虎因為找不到吃的從洞中飛出來,展開巨大的翅膀,偶爾從你頭上呼閃而過,嚇人一大跳。

豐富的礦產資源造就了石泉的水甘甜無比,健康保健,90歲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姑娘貌美靈秀,小夥子帥氣聰明。

據縣志記載,石泉在新石器時代屬「仰韶文化」區域。

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楚國、巴國和秦國,秦代屬西城縣,漢代和三國時期屬安陽縣,晉代後,幾度易名為長樂縣、永樂縣,西魏廢帝元年,因縣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徑流不息,改名石泉。

跨越的時代久遠形成了其獨特歷史文化.歷史上文人雅士層出不窮。

先後出過白圭,李芳華,任大仰,彭懋謙,陳雨皋,台兒庄敢死隊隊長王范堂等名人;大禹治水曾路過石泉城,留下了今天的禹王宮遺址。

由於近代史上遭受任向午等反動統治,石泉人們奮起反抗,先後爆發杜字義起義,鄭克鬥起義,熨斗鎮大暴動等,後來這些起義暴動的部分人員在 *** 的領導下成為陝南遊擊隊的一部分。

紅二十五軍、紅七十四師、陝譽差南人民抗日第一軍、紅四方面軍、紅軍巴山游擊隊曾在石泉堅持了長達四年的游擊戰爭,創建了鄂豫陝、川陝革命根據地石泉蘇區。

因長期戰亂,石泉人很少有祖籍就是本地人的。

長期漂泊流浪,造成了石泉人熱情好客的風俗。

無論哪個地方的人走進石泉老百姓家,主人都會熱情款待,殺雞宰鵝,讓你一飽口福。

石泉人喜歡誠實對人,講求公平交易,干良心事,做良心活,所謂「秤憑星,斗憑量」,「人在做,天在看」,「白天沒做虧心事,夜晚不怕鬼敲門」。

憑著這種信念,石泉人講求善道,強調「一心向善」,主張多做好事,救濟貧弱,所謂「走紅不捧,背時不推」。

同時在與人交往中也奉行著「君子之交淡如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退一步海闊天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准則,時時告誡和勉勵自己。

石泉人大多吃苦耐勞,講義氣,外地老闆都喜歡和石泉人交往。

石泉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加之子午道通過石泉,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古有越嶺關,馬嶺關,饒鋒關等重要關口,加之又是陝南革命蘇區,故而山寨眾多,幾乎每一個大大小小的山頭都有寨子。

歷史典故,各種傳說更是層出不窮。

各個地名據說都與傳說有關,迎豐弓箭溝的盔甲崖,將軍墳據說就是宋代楊八姐的傑作。

還有娘娘洞,池河的仙魚洞,菩薩洞,斬龍埡,黃龍寨,土拔寨,閘口石,蓮花石等自然景觀更是不可勝數。

戰亂造就了石泉人對平安和幸福的嚮往,常把信念寄託在神靈身上,寺廟文化成了石泉的一大特色。

龍王廟,土地廟幾步一個。

大廟十分眾多,像池河的文昌廟,三官廟,岳王廟,靈官廟等,幾乎凡是現在修建學校的地方都有大廟的遺址。

據我在雲霧山了解:除香火鼎盛的雲霧山天台寺,九台山祖師殿,觀音岩廟外,雲霧山小學對面手機塔所在地原為觀音廟廟址,南溝村腦上有楊泗廟,半邊街學校:山王廟遺址。

小張家溝老龍寨腳下有太陽廟,銀洞岩裡面玉皇廟,水田坪中部大田:鍾把廟,雲陽村的鐵牛廟,雲陽大岩上湘子廟,村頂上的懸師廟。

珍珠河:上官廟,原官田小學:尼姑廟,馬皇陵出口:百神廟等,而隨著雲霧山鎮府打造旅遊生態重鎮,位於水田坪村的蓮花寺廟宇已經恢復,規模宏大,必將是天下遊客休閑游樂之所。

單單一個人口不足一萬的小鎮就有這么多的廟宇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 緊緊圍繞「旅遊興縣」發展戰略,把旅遊產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目的地和省級旅遊示範縣為目標,以「秦巴水鄉,石泉十美」為品牌形象,推進旅遊景區開發建設和管理,重視旅遊資源的開發。

遊客越來越樂於到石泉一游,光2013年,石泉旅遊就接待遊客突破了250萬人次。

由於地處陽安鐵路和210、316國道交匯,十天高速、西漢高速橫貫,石泉已成為東接襄渝、西連寶成、南通巴蜀、北抵關中的重要交通樞紐,與西安、成都、重慶、武漢等大都市形成了半日經濟圈。

加之地形落差較大,水資源豐富,石泉先後建成了除石泉水電站外的喜河水電站,兩河的胡家灣水電站,為百姓創業及生活提供了電力保障。

石泉縣 *** 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改造。

先後修建並拓寬了一條條鄉村公路,實現了水泥公路村村通,組級道路戶戶通。

完成了移民搬遷和舊房改造。

如今那幢幢嶄新亮麗的樓房把石泉裝點得煥然一新。

公交線路已在饒豐,池河,銀龍等地開通,同時天然氣管道已貫通漢江南北。

家家戶戶用上放心安全的自來水。

人民的生活便捷,幸福又健康。

便利的交通和資源以及溫馨的社會環境為石泉招商引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就拿池河鎮來說,先後建成了武元繅絲廠,陝西生物制葯有限公司,明星萬噸有機肥,池河食用菌廠,池河果醋廠等企業,一部分能人志士紛紛回家創業,如今萬頭規模以上現代化養豬,養雞場到處都是。

大規模的特色養殖如鴕鳥養殖場,鹿養殖場等如雨後春筍般蜂擁而起,為石泉的的就業提供了便利。

石泉縣 *** 也為創業投資大開方便之門。

積極為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積極提供貸款支持,簡化投資審批程序,為激發創業,實行 *** 貼息補償,在用水,用電,用地,稅收等多方面給予了政策優惠。

積極暢通信息渠道,為投資創業提 *** 供銷一體化服務,極大地激發了當地的投資創業熱情。

*** 注重生態保護, 實行了大規模的退耕還林,植樹,種樹森林覆蓋率達72.2%以上,並堅決打擊一些亂排污水,亂倒垃圾的行為,禁止村民焚燒秸稈,每條國道,村組公路上都有專人管護,形成了一個民風淳樸,村路布局井然有序,村容整潔的新石泉。

已辦成現代化養鱉養魚場的池河鎮大陽村二組村民鄧紅國還在自家養殖場附近建起了一座豪華別墅。

他的養殖場的魚鱉不喂飼料,而專靠燈光吸引各種附近的害蟲,實行自然生長。

人走進養殖場,立馬爽心悅目。

我想,隨著「十三五」規劃的持續推進,石泉必將成為西部又一重要的產業大縣,全世界旅遊,休閑,觀光的聖地,石泉人民將會過上更加和諧幸福,美滿的生活。

Ⅱ 浙江長興水泥廠的工作環境怎麼樣具體的加分

我是長興的,我爸爸是開水泥廠的,廠里條件還是可以的1200一個月~但是工作條件不怎麼好~

Ⅲ 四十年前的漢中是什麼樣的簡介。

1935年6月5日,李文一與洋縣縣長等十多人乘坐汽車,從西安出發前往漢中洋縣。
汽車出西安北門,途徑咸陽古渡、武功縣、扶風縣、岐山縣,傍晚在鳳翔縣西北旅舍下榻,沿途的一個個古跡、大片的罌粟田,讓作者感慨不已。由於汽車被軍隊徵用,他們在鳳翔縣耽誤了一天,正好藉此機會參觀了蘇東波祠、東湖、開元寺、張載祠、秦穆公陵,留下了難得的文字記錄。第三天一大早,他們雇了大車從鳳翔出發,中午在虢鎮吃了陝西特色的涼粉、鍋盔,下午到達寶雞東關。因為沒有良民證,無法入城,只好在歐亞旅舍住宿。晚上,旅店老闆幫他們僱到了華(滑)桿,騾子。天剛光(亮)的時候,旅館門前有幾個說著四川口音的人們。掌櫃喊起我們,說是華桿到了。我走出房門,七八個衣衫襤褸,鳩形鶴面的窮光蛋,正在綁扎華桿,一看見我們,便不住地喊著「老爺」。心想他們骨瘦如柴,在幾百里的路途上,那裡抬得動呢?這種東西那裡可以乘坐呢?可是也會出人意料的,他們在兩根竹棍上系著篦床,把被褥枕頭裝成籐椅一樣;又在前面吊著一根短棍,作為擱腳之用;再把被單紮成弧篷遮蔽太陽。整個華桿,就算綁扎妥當,沒後(最後)吊上他們不可或少的兩袋吸鴉片的用具。他們吸飽鴉片,抬起華桿,開步上路,一氣就是二十餘里。坐在華桿上,可躺可坐,左右前面,隨時都可領略風景。而且轎夫遇著人物,便前唱後和的說著頗有音韻的對白。如「天上亮光光,地下一口塘」,遇女人也;「左邊一個,馱靠右偏一下」,遇牲口也。這些轎夫,平日所賺的錢,一大半都花在吸鴉片上,在半路上休息時,無暇燃燈吸鴉片,便將小指粗細半寸長的生煙,塞入口中,也不會中毒。我們是在早晨六時出發的,由寶雞渡渭水,到益門鎮十五里,都是平坦的野原,罌粟仍然很多。《益門鎮》過此南行,已進秦嶺山谷,清家河蜿蜒而北,兩岸綠蔭繽紛,農舍亦不少,所謂「山明水秀,風景天然」螞嘩。西漢公路(西安至漢中)正在修築,曲曲彎彎,向山上盤繞。西漢公路修築現場入山愈深,村莊愈稀少。十一時半,抵楊家灣,村舍數間,破落不堪。略坐片刻,繼續前行,至二里關,已一時三刻,購買鍋盔雞蛋充飢。
自二里關南行,滿谷野草雜樹,鳥語花香,溪澗中的潺潺流水,清瀝可愛,整個心靈,已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了。大散關附近由此經大散關,形勢頗險要。至松樹梁,路旁有古松二株,可三合抱,濃蔭滿地,坐下休息,倦意全消。再行五里,至秦嶺最高峰,已是夕陽西斜,游鳥歸林了。下嶺行五里,即東河橋,居民三十餘戶,為棧道大站之一,是夜即宿於此。總計今日共走七十里,或乘華桿,或徒步緩行,並不疲倦,這也許所以過的道路,都是傾斜的山坡,而未遇到陡峻的高山吧?東河橋的住戶,多半是開客店的。這種客店,房屋非常古舊,污物垃圾,到處皆是。清潔衛生,在這里是談不到的。客店後院,關住牲口,前院每房有一個大土炕,便是行旅們睡覺的地方。不過價錢很便宜,住宿一夜,連晚飯茶水在內,只要一毛鬧螞大洋。而掌櫃娘子(客店主婦)招待旅客,也頗周到,燒茶煮飯,一應都是她照管的。六月九日 初夏火炕時令雖入初夏,但在秦嶺山巔,入夜氣候極冷。掌櫃娘子在炕內燒起火來,故不覺得寒冷。可是臭蟲,跳蚤,蚊子,就大舉進攻,弄得一夜不能安眠。我躺在炕上,看見晨光慢慢地從壁縫中偷進時,夫液物埋頭已在叫喊掌娘子燒燉茶水了。而他的夥伴們,也都點起油燈,吞雲吐霧地抽足鴉片,才慢慢騰騰地裝起華桿,准備上路。清晨的曉風,掠過我的耳邊,卻像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路旁草上枝頭,凝著一層乳白的薄霜,宛似晨妝初罷的少女,愈加明媚而皎潔。一會兒金黃色的太陽,從山峽中爬起,照遍了山谷大道,那乳白的薄霜,凝成一顆顆的珍珠,凝在草上枝頭,閃爍發光。秦嶺人家九時至黃牛鋪,已行三十里,有居民數十家,商店十餘片,寶雞、鳳縣,即以此為分界點。鎮上食物尚多,以雞蛋滾酒釀為最可口,下坡行三十里,至紅花鋪,也有一二十家住戶,但充飢的食物很少,只有包穀(即玉蜀黍)湯,每碗約大洋一分,而大銅板已不能使用,另有油布印成一串二串的「漢中帖子」,也稱「錢留」當輔幣。陝南布幣自紅花鋪南行,山谷狹小,柳叢懸密,鼾睡其下,舒適無比。至草涼驛,僅五時許,參觀初級小學,學生們還在念著詩雲子曰。三十餘家居民中,也和東河橋一樣,半數開著客店。六月十日 借力山神今晨五時半出發,經五星台,白家店,黃家台等處,都是七八家破落的小村,惟道路尚屬平坦。下午沿金沙灣南行,羊腸鳥道,山徑崎嶇,而重巒疊嶂,形勢至為險要。在兩山聳立中,橫阻一座石山,其上築有石門關,棧道經過其下,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入」的形勢。石門東側路上遇到苦力極多,他們有些挑著食鹽(自鳳翔購買,每百斤九元左右,挑至漢中各縣售賣,可得一本一息,但往返需十七八日),有些背上馱負上大下小的大簍,各種貨物,就裝在裡面。他們行至山巔,常把一片石塊放在山壁上,詢問原因,才知因擔負疲勞,將重量寄交山神,此後可健步如車的繼續行走,他們如此愚蠢,可笑又復可憐!秦嶺山中的苦力四時半抵鳳縣,住宿東關,計自寶雞至此,已行二百十里,此後南行,都是高山大嶺,而且每站都有八九十里以上,我們雖然輪流坐華桿,但畢竟是文弱的人,經起不連日步行,於是決定再雇兩乘華桿。鳳縣全景鳳縣的城池,築在鳳嶺北麓,城牆尚屬堅厚,東門城頭,寫著「古鳳州」三字,我們沒有「良民證」,不能進城游覽,殊覺遺憾!所幸東關,有酒有肉出賣,喝酒吃肉,於願已足。六月十一日 鳳縣古跡晨五時,沿鳳縣城東行數十步,即入鳳嶺的土谷中,紆回陡峻的山路,步步高升,雖然天氣還很寒冷,因為上嶺步行的緣故,滿身熱汗橫流,寒意全消。通過南天門後景色上嶺二十餘里處,有一所三四里長的石級,直達山巔,便是南天門。我到了山巔,翹首觀顧,但見四處的山脈,像波濤洶涌似的橫卧山下;陳倉山脈嵯峨蒼翠,屏障其西南,誠所謂「天險之地也」。南天門上,南面有古朝廟,清果親王所書殘碑,字畫蒼老勁健,傾倒廟前,廟內塑著一尊泥像,是滿清政府時代鳳縣的正堂,不知在何年代,卻無從考證。由鳳嶺山巔南行二三里,下嶺經新紅鋪,三義驛,都是重重疊疊的石山,而道路為山洪沖毀,久年失修,非常難走,爬山過嶺,都要親自行走,雖有華桿,也不能代步,真是「行不得也哥哥」。秦 嶺 俯 瞰下午至留鳳關,路旁有「楚項羽封章邯處」的石碑,古廟數間,匾對輝煌。自此上坡南行,又是鳥道青山。至南星,已經夕陽西下了。南星有五十餘家居民,是數日未曾遇到的大市集,有初級小學校一所,民團十餘人。我們住宿客店內,民團就來檢查護照,詢問來頭去路,客店中已無土炕,而代以兩凳擱板的床鋪;其中污穢奇臭,與前數日所住的客店,一模一樣。六月十二日 留侯古祠今天由南星到留壩,要走一百里路,故在四時半即動身上路。經連雲寺,柳林鋪之後,山景漸增秀麗,但總是上坡下嶺,過了一山又一山行至柴關嶺,嶺上有小關,但已無人居住。南望紫柏山中,蔥蘢綿密的森林,秀色可餐。留 侯 祠下嶺十餘里,將至留侯祠(相傳為張良辟穀處),蒼翠的亦松,環繞著它的四圍,潺潺的流水,淌過它的東邊,而鳥語松濤,唱鳴不休,那種優美的風景,確實不易多見的。留 侯 祠及至踏入祠內,殿宇樓台,富麗堂皇,亭榭花卉,無一不美,如此勝景,我真要「借問路旁名利客,無如此處學長生」了!留侯祠中,祠產極富,祠北十餘里的鐵礦,經常有幾十名工人鑄造用具,由苦力運往漢中各售賣,是該祠的私產之一;附近各村鎮的店鋪,據說都是留侯祠的資本。數年前祠中主持,曾被土匪綁一次,敲去數萬元。現在祠內住有道士數十人,往來的遊客,可在祠內住宿,酒食鴉片,一應俱全。下山行七八里,即榆林鋪,市面極為蕭條。過小留壩中途大雨驟至,衣服甚濕。及雨霽雲消,繼續前行,至留壩,已掌燈時候了六月十三日 蕭條留壩留壩是一個縣城,但城內除縣政府外,並無一家居民,僅在西關有三四十家住戶,但也窮得夠像樣。雖然全縣面積極大,可是到處崇山峻嶺,耕種的土地,尚不及十分之一。每年糧額,僅七百餘元,其貧瘠的程度,概可想見。留 壩 晨行十餘里,至八里關,形勢極險要,略進早點,繼續前行,到武關河,才看到幾畝稻田。過鐵佛店,武曲河,至馬道驛,都沒有高大的山嶺,而所謂「二十四個馬鞍橋」,乃是不高的山嶺。馬道驛也是一個較大的村鎮,它在兩座高山之間,大白河之西,其北有樊河,河上有鐵索橋,橋畔立著「漢相蕭何追韓信至此」石碑一方。初級小學校和民團,都在橋南。馬 道 驛 我們投入客店,掌櫃娘子告訴我們,去此西北二十餘里的山巔,有土匪四五十人。各人聞訊,面面相窺,前去既無住宿之所,而且時候已不早,只有聽天由命的住下。六月十四日 紅軍過境 昨夜幸有民團追剿,土匪不曾光顧,但已吃驚不少了。今日再走一天,就出棧道,已無匪患之憂了。上午經過的道路,還算平坦。但沿途各村店,飲食全無,為南行後最苦的一日。下午至褒氏店,有褒氏娘娘廟,相傳褒氏即生於此(褒氏就是褒姒,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女主角)。若照這里那四五家窮困的女子來說,雖只蓬頭垢面,衣破鞋穿,但各有天然風致,足稱「小家碧玉」的。倘使褒氏真的生在那裡,也許是個絕代美人吧?至木龍溝,才有面出賣,縱然無油無醬,清水煮成,但各人還是狼吞虎咽地搶著吃。由木龍溝南行,過十餘里的七級坡,盤旋繞至山巔,雞頭關就在這里。雞頭關渡船 關前關後,石碑壘壘,大都寫著「有求必應」之類。關的四圍,有十二峰巒,遙遙雄峙。其所以名為雞頭關的原故,想因關北一個個十餘丈的石壁,很像雞冠所致。關下大白河旁邊,石壁上有曹操所寫的石刻,棧道故址,經過那裡,因道路險,未曾往看。褒 城 下嶺行十里,就是褒城,城外房屋數十家,因二月間徐向前率領「赤軍」(紅軍)進攻褒城時,城內駐軍恐怕那些房子,有利於「赤軍」(紅軍)的攻城,故把它們完全燒掉。城內駐軍數連,戰壕碉堡,都很整齊,證之雞頭關上「大敗徐賊於此」(指徐向前所部紅軍)的石碑,足見當時戰爭的劇烈。現在赤軍雖已西去,但城內十室九空,市面蕭條,老百姓的胸前,男女老幼,都掛著良民證三字。守城門兵士,看到我們一大隊人進城,盤問一清二楚,才行放入。而我們的內心,至此也把提心吊膽的恐怖放下了。六月十五日 農村破敗 今天只要走四十里路,便可到漢中,故起床後和同伴們巡視城內(褒城)一周,那所初級中學,因為荒災兵匪的緣故,早已關門大吉了;幾所初級小學,也因無人上學,門前貼著「暫停」的字條。七時由褒城渡大白河南行,氣候、農村、曠野……一切的景物,都有江南的風味。我邊走過看,向那彎曲的道路行去。路旁叢叢的野草,被風吹日曬,蒙上厚厚的灰塵,失掉青綠鮮嫩,宛像乾枯了似的。已刈未刈(已割未割)的麥隴中,夾雜著正在開花結果的罌粟,和一些翡翠似的秧田。疏落而纖弱的垂楊,被微風鼓盪,婀娜地搖曳不停。貫串冗長的電線桿上,靜息著幾只燕子,它們的身段修長而苗條。古 鎮 遠 眺 我緩緩地走上高崗,暖和的太陽,靜靜地在碧空旋轉,發射出壯麗的光暉,普照萬物。從高崗上遠望,秧苗麥穗罌粟,農夫牲口,樹木農舍,戰壕碉樓,高高低低地交織著一幅無際的大自然的畫圖,遠近都掩映至我的倦眼中。經過好些農村,小屋草舍旁邊,總是堆著畜糞和垃圾。那些無人照管的小孩們,赤裸的躺在階沿門檻睡覺;逐臭的蒼蠅,凝集在他們的眼膛嘴角,吸吮除垢;也有些小孩,和豬玀同睡在一起。東倒西歪的房子,四周被風雨剝落了的土牆,又難看,又不齊。褒城附近的村莊 這種凄涼的景象,顯然表現農村經濟完全破產,農民們無力修繕他們的住所。較完整的牆壁上,刷了長方形的石灰,寫著「中央軍不拉夫不派餉不擾民」之類的口號。較大的村鎮,店前樹下,總有賣茶的草棚。三五個煙鬼蹬在凳上搖麻雀(與馬吊相似),似乎完全不知有農忙這回事;後來才知這些人,都是幫助政府收煙畝捐錢糧,以及派糧派餉征調夫役的承辦紳。這種村鎮,有店鋪,有攤販,麵食米飯,都可買到,價錢也不昂貴。而茶館中的茶水,和蘇常的茶館一樣,茶葉中放有菊花,滋味極佳。漢 中 北 門 十二時,到漢中,城牆極為雄壯,可與西安城相並稱。城內教學的鍾樓,矗立雲霄,可見西人傳教的勢力,已普及到這樣交通不便的地方,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吧?漢 中 城 牆 漢中城北半里許,築有極整齊的戰壕和碉樓,均有兵士把守。經過戰壕,路旁有古虎頭關石碑,相傳為三國時馬岱斬魏延處。一進城門,兵士搜查極嚴,箱篋鋪蓋,都詳細檢查,然後放行。大都街道,改成泥沙馬路了。南鄭(漢中)是陝南經濟文化的樞紐,現在陝西第六行政專員公署,第三十八軍司令部,都設在城內。我們因十餘日長途跋涉,已感極度疲勞,故抵城後,住宿大華旅館,決定休息半日,再去游覽。六月十六日 漢中調查 上午,吳君(洋縣縣長)去接洽他自己的事,我閑著無事,便出門去浪盪(閑逛)了。漢中城牆 南鄭(漢中)的市面,還算熱鬧,但可以稱述的商店,卻沒有,最能引人注意的,便是鴉片館和零拆上土鋪的眾多。據說全城共有煙館一千五百餘家,每家平均有煙燈五盞,營業非常發達,足見鴉片流毒之深。南鄭(漢中)街道 我曾到各機關去調查,南鄭(漢中)目前的情況,有如下列所述: 漢 江 交通——城南的漢水直達漢口,但沿江灘礁極多,秋冬水滅,民船不能行駛。土產及工業品的運輸,全靠我們所走的棧道。幾年前,漢褒(漢中到褒城),漢寧(漢中至寧羌通四川),漢沔(漢中至沔縣)及漢城(漢中至城固,達安康,為漢白公路的起點)等路,已由南鄭(漢中)建設局開辦,惟路基狹窄,路線曲折,只能行駛人力車及自由車,汽車勉強可以通過。現在西漢及漢寧兩公路,早已測量就緒,動工建築,決定在年底完成,將來對於漢中的經濟文化上,是有極大利益的。漢江中裝載貨物的渡船 1938年漢中至西安的公交車 西漢公路上行駛的卡車 教育文化——南鄭(漢中)城內,有省立南鄭(漢中)中學、聯立漢中中學、省立南鄭(漢中)女子師范及縣立南鄭(漢中)農職學校各一所,共有學生五百餘人。初級小學,全縣一百九十餘所。據說全縣識字的人數,不到百分之十。漢中教堂遠景 漢中教堂內景 民國時期期刊《漢中訓導》 兩所報館——《漢中博報》與《南鄭(漢中)日報》,都是石印的,每日出報千餘份,尚不能全數銷盡。文化團體,有三民主義研究會、青年文藝社、古物保管委員會及戲劇審查委員會。娛樂地方,中天舞台及新漢學社,所演均系秦腔。雖有民眾教育館及圖書館,但書報紙極少,看閱的人也不多。 地形與物產——南鄭(漢中)的天然富源極多;礦產以梁山的煤炭,石灰及銀礦等為最著名,但用土法開掘,生產量不多。 漢中煤礦工人挖煤 漢水沿岸,有金礦甚多;其他各處的鐵、銅、錫,煤礦,青土及硫黃等,都未開采,貨棄於地,殊屬可惜!葯材有白芷、柴胡、紫蘇、烏葯、前胡、升麻、葛根、杜仲等,每年運銷外省,總數達十萬余斤。眺望漢中原野 惟全縣(今漢中市)的地域,雖正當漢中平原,不過西北多山,土地平痟,東南及沿漢水流域,土質最為肥沃。全縣面積,有一萬六千七百二十餘方里,耕地面積約二百九十八萬五千餘畝,全境人煙稠密,荒地極少。耕地分水田、旱田兩種,其價格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田每畝值洋八九十元,中等田值洋五六十元,下等田值洋三十元左右;上等地每畝四十餘元,中等地每畝二十元,下等地每畝僅十餘元。漢江邊的巨型水車 農業——漢中的水田,分塘田與堰田二種;塘田專靠塘水,並用人力或牲口引水灌溉;堰田系築渠成堰,引導江水和河水灌溉,稻麥的收獲量,較塘田為多。不過南鄭(漢中)農民的施肥,大多使用垃圾及樹葉,人糞畜糞極少使用。漢中的農田 各種農具,都是幾千年遺傳下來的東西。種子方面,現在南鄭(漢中)縣府擬命各鄉聯保主任徵集,交農職學校試驗選擇,加以改良。農產物以鴉片,小麥米及棉花為主體,蠶絲、蜂蜜、桐油、生漆、黃蠟等次之;其生產量,大概每年能產米五萬石,小麥十萬石,棉花百餘斤,蠶絲五千斤,蜂蜜二千斤,桐油二十萬斤,生漆三千斤,黃蠟五百。 漢中土槍 農村有民團,所有武器,以刀矛土炮居多,故力量極薄弱。而正在組織的農村合作社,是有名無實的東西,農民很少加入。 工商業——南鄭(漢中)的特產固然極豐富,地域又處於漢中區的中心,但各種工業,都不發達。僅有棕箱一項,算是南鄭(漢中)的名產,可是也太重笨了。第二監獄及平民工廠所制的竹絲屏簾和對帳,尚屬精緻,但價值也不很低廉;木器陶器,均極粗劣。 漢中 造紙廠 私人經營的工廠,有裕漢紡紗廠,出產線氈、毛巾、襪子、官布及柳條布等;漢興製革廠,有皮鞋、皮帶及皮箱出產;益秦有限公司,其生產品為雪花膏、生發油、花露水及肥皂等。但這些工廠,資本有限,出貨均系手工業製造,並不精緻,故銷有限。而民間婦女,平時都以紡織為生,這要算特異的。 漢中手工制瓦作坊 商業方面,城內及城關尚稱發達,惟旅店澡堂太少了,僅有的一所大華飯店,房屋也很狹小,如果將來西漢及漢寧兩公路通車以後,此等營業,大有經營的希望。 漢江邊,正在接載渡船上的貨物 輸入的貨品,如綢緞、洋布以及各種工業品雜貨等,都由上海、天津、漢口、四川、甘肅等處運來,出售價格,異常昂貴。出口貨以鴉片為主體,運銷漢口、河南;生漆、桐油、葯材等,則銷行鳳翔、西安等處。 市面所流通的貨幣,有陝西省銀行印發的十元五元一元及一角二角的鈔票。自今年中央軍至此間以後,上海各銀行的紙幣及一角二角的輔幣,都可通行。漢中商會印有油布點的輔幣(漢中區十二縣,各商會均印有此種輔幣),分為一串二串,每元可換三十餘串。銅元有一分二分二種;一串換一分銅元四枚。漢中城牆 南郊城郊,沒有什麼古跡與名勝(也許我不知道),僅在南門城內的韓信點將台,故址尚存。東南城角的飲馬池,不過二三畝大,駐有軍隊,禁止游覽,不知是何出典。漢 台 然而奇異的事情也有,城內的大街小巷中,總築著四方形的亭子,下麵塑看兩尊菩薩,唇邊嘴角,都塗著一層鴉片煙,真使我莫明其妙。後來詢問本地人,才知有煙癮的過往行旅或本地窮人,一時煙癮發作,無可過癮,就在這兩尊菩薩的嘴上挖掘些鴉片過癮,以後有錢時,加倍奉還,經年累月,把土地公婆都塗成發黑的菩薩了各飯店茶館中,都貼著「請勿談論軍情」的字條,而我們這些異乎本地裝束的人,不願任意遊玩,免得多生麻煩。晚上八時,街上禁止行人,於是坐在旅館中,寫下今日游覽的所得,准備明日僱人力車到洋縣。六月十七日 城固鴉片 從南鄭(漢中)到洋縣,有一百二十里路,乘坐人力車,也要一天時間。早晨六時,我們九輛人力車,出南鄭(漢中)東關,向洋縣進發。漢中的木質牛車 1938年漢中至城固最早的公交車 田野中的農夫正在工作。田畔水車拖上來的污水,不像引擎打起的那末急湍,它潺潺地流入准備耕犂的稻田。農夫把污舊的褲管拉到大腿跟,赤著兩腳,戴著龐大的麥桿帽,遮蔽了黝黑的臉孔;他右手捏著犂柄,左手豎起長長的鞭子,時時「哧噓」地趕著黃牛。犂頭拖過,帶水的污泥,從犂壁湧起,沉入灰黑的水中,浮起一層薄薄的白沫。老烏、喜鵲、八哥,在農夫背後飛著跳著,尋找那些藏在泥下被犂頭翻起的蟋蟀、蚯蚓。有些農夫農婦拿著「丁字規」式的鐮刀,彎身割著成熟了的麥子。還有一些農夫,身邊掛著小竹筒,正在收獲鴉片煙。漢中 山色 初夏睛朗的氣氛,籠罩著那些勞苦的人們。和煦的陽光,照著人們的臉兒,微微有些汗珠。醉人的微風,用它無形的翅膀,趕除了身上的熱氣。好些農夫似乎忘掉了工作的勞苦,高高地唱著山歌俚曲;他們的音浪,不像南方民間所流行的「毛毛雨」一類的肉麻,而是雄壯的,激昂的。城固縣古路壩天主教堂 東行二十餘里,至十八里鋪,那是一個最大的市鎮,商業的繁盛,與南鄭(漢中)東關相似,居民有二三千家。復前行,經柳林鋪、施家鋪,至城固,已十一時了。漢中 城鎮 城固在陝南也是一個最富庶的縣份,每年絹米出產極多,城關的商業,也很發達,南北二區,有南沙河及湑水注入漢水,河江沿岸,都是種植米麥棉花最好的區域。文化事業,還算發達,有縣立中學一所,學生百餘人。惜時間不多,未便詳細調查。百年前的漢江支流洪水 由城固東行數里,至湑水,其上流築有堤壩,可灌溉城固洋縣農田二萬余畝,為陝南唯一的水利工程。沿漢水東行,路旁桑樹極多,蠶桑之發達,概可想見據說附近的馬暢,出產土絹,名為「馬暢絹」,是城洋兩縣的各產,陝南各縣的財東,冬夏的衣衫,常用「馬暢絹」縫制,以示富有。 城固縣 張騫 墓 下午三時,至榭村鎮,雖有七八十家民,但已不如城固各村鎮的情狀,農村破產的實況,隨處都可看見。而鴉片煙的種植,卻較南鄭(漢中)城固沿途所見為多,連想到各處張貼著「禁止種植鴉片煙」的標語,不覺惘然! 由七里鋪前行,洋縣城池,即可看見。過漟水時,(離城半里許),已有好些老百姓跪在路旁,呼冤遞冤呈。這種玩意兒,真使我有點莫明其妙!不料在「青天白日之下的國民政府時代」,還有所謂「攔轎告狀」的情狀,那末,縣政府平時對於民政的處理如何,於此可見一斑了。 六月十八日 洋縣貪官 洋縣在宋朝的時候,曾經熱鬧過的文與可(即文同,北宋畫家)做洋縣州官時,蘇東坡兄弟和當時的一班風流名士們,都到過這里來遊玩,所以一時「人傑地靈」。名勝風景,應時而生,洋州三十景,也就在那時出現的。後來經過許多次兵燹,什麼風景名勝,都已毀滅殆盡,現在有些地方,連一點影子也沒有了。只有西南城角的五雲宮,規模浩大,遺址尚存,那巍峨的高樓,還是聳立雲霄,然而斷粱破瓦,無復當日的壯麗了。東岳廟中,有晉葛洪所書龍蛇草石刻,相傳呂純陽曾在此講過學。縣政府二堂兩壁,有唐韓干畫馬石刻,及東坡洋州三十景詩,都已剝落不全。 洋縣開明寺及寶塔 至於說到洋縣現時的經濟文化,那真可憐得很!全城僅有的幾間商店,真像百貨公司一樣,但貨物並不多。飯店菜館,在這里是找不出的;可是茶館煙鋪之多,真會出乎意料之外,而且滿滿地擁擠著不衫不履的人們,據說都是縣政府班兒(即政務警察)里的人。洋縣一座道觀前的琉璃照壁 幾條狹小污穢的街道,兩邊擺著許多攤販,閑游經過,也會使人生厭,許多婦女拿著竹製的水煙筒,坐在門檻上,閑情雅緻地抽吸。額前留著五六寸的短發,分披兩鬢,算是摩登的婦女。全縣最高的學府,便是城內兩所男女高小(西鄉還有一所),學生不過五六十人,但學生們都已屆高中畢業的年齡了。今年春間,徐海東由安康率領「赤軍」(紅軍),經漢陰、石泉進攻洋縣時,城內高小有些赤化嫌疑的學生,都被軍警逮捕槍決,所以學生愈加減少了。圖書館中,有幾十本書,好些還是原封未動。《申報》和《西京日報》,都是三個月以前的。 1931年,洋縣 陳家河 附近之峽谷 洋縣的稅收,每年糧賦不到二萬元,煙畝捐十三四萬元,連同各種雜稅在內,也不過是十五六萬元;行政費每月七百元。但前年的張某做了一年半洋縣縣長,卻賺了二十萬元;正卸委的王縣長,任職九個月,亦得六萬元,如此發財的機會,真不容易!但我恐怕老百姓太受累了!連想昨日「攔轎告狀」事件,愈加相信他們的冤曲。
選自《長安道上》(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由楊博先生整理
有更多1936的老照片,可私下找我分享

閱讀全文

與古路鎮石權村污水排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1年奧德賽機油濾芯在哪裡 瀏覽:681
污水處理酸性水加什麼變鹼性水 瀏覽:623
飲水機聰明座透氣孔有什麼作用 瀏覽:877
自製煙筒煙過濾器 瀏覽:911
污水中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是什麼 瀏覽:422
反滲透膜自控清洗系統 瀏覽:363
凈化器出水質過高怎麼辦 瀏覽:583
反滲透低壓開關怎麼接 瀏覽:818
女生污水二次元 瀏覽:755
煙台醫院污水處理裝置多少錢 瀏覽:836
蒸餾法提純苯酚 瀏覽:319
污水廠二沉池泥位高是什麼原因 瀏覽:914
安吉爾a8凈水器多少錢 瀏覽:586
奔騰r9空調濾芯怎麼拆視頻 瀏覽:479
回英文郵件已收到一般用啥詞 瀏覽:814
污水交叉點參數是什麼意思 瀏覽:287
腳浸過了污水很癢怎麼辦 瀏覽:577
09款伊蘭特空調濾芯怎麼更換 瀏覽:929
小的飲水機被燙醒了怎麼辦 瀏覽:806
污水壓力管是否設排泥閥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