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鍍廢水處理工藝
電鍍工藝是將金屬通過電解方法鍍到製品表面的過程,常用的鍍種有鍍鎳、鍍銅、鍍鉻、鍍鋅、鍍鎘、鍍鉛、鍍銀、鍍錫、鍍金。
物理法
一般使用下述方法處理電鍍廢水,可高效去除COD、色度的同時,脫除重金屬、六價鉻、氰化物等特有物質,物理法包括:
催化微電解處理技術
微電解技術是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一種理想工藝,該工藝用於高鹽、難降解、高色度廢水的處理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還可大大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該技術是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利用微電解設備中填充的微電解填料產生「原電池」效應對廢水進行處理。當通水後,在設備內會形成無數的電位差達1.2V 的「原電池」。「原電池」以廢水做電解質,通過放電形成電流對廢水進行電解氧化和還原處理,以達到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目的。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新生態[?O H] 、[H] 、[O]、Fe2+ 、Fe3+等能與廢水中的許多組分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比如能破壞有色廢水中的有色物質的發色基團或助色基團,甚至斷鏈,達到降解脫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進一步氧化成Fe3 +,它們的水合物具有較強的吸附-絮凝活性,特別是在加鹼調pH 值後生成氫氧化亞鐵和氫氧化鐵膠體絮凝劑,它們的絮凝能力遠遠高於一般葯劑水解得到的氫氧化鐵膠體,能大量絮凝水體中分散的微小顆粒、金屬粒子及有機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於電化學、氧化- 還原、物理以及絮凝沉澱的共同作用。該工藝具有適用范圍廣、處理效果好、成本低廉、處理時間短、操作維護方便、電力消耗低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工業廢水的預處理和深度處理中。
陽極: Fe - 2e →Fe2+ E(Fe / Fe2+)=0.44V陰極: 2H﹢ + 2e →H2 E(H﹢/ H2)=0.00V
當有氧存在時,陰極反應如下:
O2 + 4H﹢ + 4e → 2H2O E (O2)=1.23V
O2 + 2H2O + 4e → 4OH﹣ E(O2/OH﹣)=0.41V
新型微電解填料是針對當前有機廢水難降解難生化的特點而研發的一種多元催化氧化填料。它由多元金屬合金融合催化劑並採用高溫微孔活化技術生產而成,屬新型投加式無板結微電解填料。作用於廢水,可高效去除COD、降低色度、提高可生化性,處理效果穩定持久,同時可避免運行過程中的填料鈍化、板結等現象。本填料是微電解反應持續作用的重要保證,為當前化工廢水的處理帶來了新的生機。
吸附法
活性炭具有非常多的微孔結構和巨大的同比表面積,通常1g活性炭的表面積達700~1700m2,因而具有極強的物理吸附力,能有效地吸附廢水中的六價鉻離子(Cr6+)等重金屬離子。當活性炭達到吸附平衡後,還可以採用加熱、酸浸泡、鹼浸泡等方式除去吸附物,使活性炭再生。
生物法
生物法是處理電鍍廢水的高新生物技術。利用人工培養的脫硫孤菌、生枝動膠菌、鉻酸鹽還原菌、硫酸鹽還原菌等功能菌,對電鍍廢水產生靜電吸附作用、酶的催化轉化作用、絡合作用、絮凝作用、包藏共沉澱作用和對pH值的緩沖作用。有害金屬沉澱於污泥中回收利用,排放水用於培菌及其他使用。生物法處理電鍍廢水成本低、效益高、容易管理、不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改善,是未來電鍍廢水處理的主流方向。
化學法
一般用下述方法處理電鍍廢水:向廢水中投加葯劑,使其中的有毒物質轉化成為無毒物質或毒性大為降低的沉澱物。化學法包括:
中和沉澱法
如酸性廢水用鹼性廢水或投加鹼性物質進行中和,形成沉澱物。
中和混凝沉澱法
例如在離子交換法除鉻工藝中,陽離子交換柱再生廢液是含有重金屬離子 (Zn2+、Cr3+、Fe3+等)的強酸性廢液,可用去除酸根後陰離子交換柱的再生廢鹼液或加鹼中和,使之以氫氧化物形式沉澱。如投加高分子絮凝劑可改變這種沉澱物的沉降性能和分離性能。
氧化法
如處理含氰廢水時,常用次氯酸鹽在鹼性條件下氧化其中的氰離子,使之分解成低毒的氰酸鹽,然後再進一步降解為無毒的二氧化碳和氮。
還原法
如含鉻廢水用亞硫酸氫鈉或硫酸亞鐵加石灰處理,使Cr6+還原成毒性低的Cr3+,並形成氫氧化鉻沉澱。
鋇鹽法
如含鉻廢水用鋇鹽處理,使鉻酸根成為鉻酸鋇沉澱。
鐵氧體法
電鍍廢水經過處理產生氫氧化鐵或其他重金屬氫氧化物沉澱,通過氧化反應使重金屬轉入強磁性的鐵氧體結晶中。此法可用於含鉻廢水的處理。 化學法設備簡單,投資較少,應用較廣。但常留下污泥需要進一步處理,而且電鍍廢水分散,污泥不易集中處理和利用。
物理法
主要包括電解法、離子交換法和膜分離法,提銀機處理法。
提銀機處理法
guowei型本設備特點:
1、使用純物理方法的雙電解方式,只使用少量電力,無二次污染之憂。
2、提銀深度在99%以上,提取銀純度高達 98%以上。
3、可以處理離子交換法、氣浮法處理不了的葯品濃度很高的廢定影液。
4、可以處理目前國內外電解法都無法處理的含有很高漂白液成分的彩擴漂定液。
5、殘留廢液銀含量可達到0.02克/升,經過後續環保處理後,可以將廢液銀含量降
至0.2ppm以下,滿足最為嚴格的歐洲排放標准。
6、運行實現微機全自動化控制,無需專人看管,耗能低。
7、設備體積小巧緊湊,佔地面積少,處理量大,可達1500-1800升/月。
8、本設備不需任何耗材和電解促進劑,運營及維護成本低。
技術參數:
1.提銀後殘留廢液含銀量低於0.01克\升
2.提銀純度:99.5%
3.尺寸360*280*800mm
4.工作電壓:交流電220V
5.功率20w
6.處理量(月)30升—30,000升
-
電解法
以處理含鉻廢水為例,利用可溶性鐵陽極,在直流電場作用下,產生亞鐵離子,在酸性條件下使廢水中以CrO厈和Cr2O崼存在的Cr6+離子還原成為Cr3+離子,隨著電解過程中廢水pH值升高,形成Cr(OH)3沉澱。採用不同材料的陽極可處理含有其他各種金屬離子的廢水。電解法操作管理簡單,除能夠處理鍍鉻漂洗水外,還可以處理鈍化、陽極化、磷化等漂洗水,並有成套設備;但消耗鋼材、電能較多,對產生的污泥還沒有妥善的處理方法。
離子交換法
利用離子交換樹脂活性基團上的可交換離子(H+、Na+、OH-等),去除廢水中的陽、陰離子。此法處理電鍍廢水不僅可回用水,還可回收金屬離子溶液。這種方法已用於處理含有金、鎳、銅、鎘、鉻等廢水。人工合成的專門用於處理電鍍廢水的弱酸、弱鹼大孔樹脂,可分別用於去除鉻、鎳和銅,以及一些金屬的氰化絡合陰離子(見廢水離子交換處理法)。一般說來,離子交換法初次投資較大,操作管理水平要求較高,但處理效果穩定,由於能回用金屬和水,是當前電鍍廢水實現閉路循環的主要治理方法之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再生廢液會有鈉、鐵、氯根等雜質離子不能直接回用於鍍槽中,排入環境會造成污染。
膜分離法
利用半透膜或離子交換膜等膜材料,在外加推動力下,使廢水中的溶解物和水分離濃縮,以凈化廢水。在膜分離法中,反滲透法用於含鎳、含鎘廢水的濃縮處理已應用於生產。隔膜電解法用於再生鍍鉻廢液。擴散滲析法可用於酸液回收。膜分離方法成本較高。
蒸發濃縮法 利用熱源和蒸發器在常壓或負壓下直接濃縮廢水。用這種方法處理高濃度廢水比較經濟,常同三級逆流漂洗、氣-水噴淋,或同離子交換法聯合使用。生產中廣泛採用鈦管薄膜蒸發器和蒸發釜來濃縮含鉻廢水、含氰廢水等,也是閉路循環的主要處理流程之一。
展望電鍍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前景,首先是壓縮水量,普遍推廣逆流漂洗和噴淋技術;其次,對化學法產生的污泥和離子交換再生廢液進行綜合利用,以及研製適用於處理電鍍廢水的各種優質樹脂和膜,以及進一步研究和完善閉路循環系統,以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
⑵ 污染的水凈化原理是什麼
也許我的回答不能令你滿意,但是我用心回答了希望能幫到你,起到作用,讓你採納滿意……: 污水凈化的原理。人們從自然界的水體自凈過程中受到啟發,認識到經過微生物、特別是細菌的作用,使水體中的污染物得到降解,然後通過水生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有時細菌受到限制,進而使水達到凈化。所以,廢水中的生物處理實際上是水體的生物自凈原理在水污染治理中的應用,也可以說是模擬天然水體自凈作用的一種生物工程。
利用這一原理來凈化污水,所要投加的人力、物力比其他方法要少得多。在廢水生物處理的人工生態系統中,物質的遷移轉化效率之高是任何天然的或農業生態系統所不能比擬的。例如,一個普通的活性污泥廠,每天每平米曝氣池能轉換1~2kg干有機物,他比一個高產的森林中所發生的礦化作用效率要高好幾百倍,該森林要達到同樣的數量,需要一年時間。所以廢水生物處理工廠是一個效率極高的集中進行礦化作用的場所。
與天然水體自凈過程類似,在廢水生物處理系統中,同樣主要是通過微生物代謝產生的酶,來降解、轉化有機物,將有機物最終轉化為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目前最常用的生物處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赫和生物膜法。因此,以這兩種處理方法中微生物的作用為例,來說明廢水生物處理的作用機理。
2.1.活性污泥的定義和特性
2.1.1.活性污泥的定義
生物處理中的活性污泥,就是由細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與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混雜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吸附分解有機物能力的絮狀體。也可以說,活性污泥就是具有很強的吸附分解有機物能力的、充滿微生物的污泥。生物膜則是附著在填料上呈薄膜狀的活性污泥。
2.1.2.活性污泥的定義
活性污泥的絮體顆粒大小約為0.02~0.2mm,表面積為20~100cm2/ml,密度約為1.002~1.006。活性污泥與生物膜之所以能在凈化污水中起重要作用,是因為他們具有以下特性:
1)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
當廢水與活性污泥一接觸,首先發生的就是活性污泥對廢水中污染物質的吸附作用。據研究,生活鉛、鎳、鋅等金屬離子,大約30%~90%能被活性污泥通過吸附去除。
2)具有很強的分解、氧化有機物的能力
被活性污泥吸附的大分子有機物質,在微生物細胞分泌的胞外酶作用下,變成小分子有機物,然後透過細胞膜進入微生物細胞,這些被吸收的營養物質,再由胞內酶的作用,經過一系列生化途徑而氧化為無機物並放出能量,這就是微生物的異化作用;與此同時,微生物又利用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把氧化過程的一些中間產物轉變為細胞物質,這就是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在此過程中,微生物不斷繁殖,有機物不斷地被氧化分解。
當活性污泥對有機物的吸附達到飽和後,通過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除去了活性污泥所吸附和吸收的大量有機物,是污泥又重新呈現活性,恢復了它的吸附能力。
3)具有較長的食物鏈
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一般都能看到存在著「有機物→細菌→原生動物→微型後生動物」這樣的食物鏈。因為有機物雖然能通過細菌等腐生營養性的微生物的作用而去除,但僅有他們的作用還難以達到處理的目標。也就是說,要達到處理目標,原生動物等動物性營養的生物對細菌的捕食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⑶ 根據微生物生活時是否需要氧氣,微生物可分為哪幾類這樣的分類在廢水生物處理中有何重要意義
根據微生物生活時是否需要氧氣,微生物可分為:
(1)好氧微生物
必須在有氧氣的環境下生存,沒有氧氣就會死亡,
(2)厭氧微生物
必須在無氧氣的環境下生存,
厭氧生物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過氧化氫酶兼性厭氧生物,當暴露於有氧氣的環境之下,厭氧生物會死亡。
(3)兼性厭氧生物
可以在有氧的環境中,利用當中的氧氣進行有氧呼吸。但當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下,它們會進行發酵,則進行無氧呼吸。
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常採用的方法有厭氧生物處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
(1)厭氧生物處理法
此法主要用於處理污水中的沉澱污泥,又稱污泥消化,也用於處理高濃度的有機廢水。這種方法是在厭氧細菌或兼性細菌的作用下將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最後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這些氣體是有經濟價值的能源。
厭氧生物處理過程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水解酸化,在水解酶的催化下,將復雜的多糖類水解為單糖類,將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並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第二階段產酸,在產酸菌的作用下將第1階段的產物進一步降解為比較簡單的揮發性有機酸等,如 乙酸、丙酸、丁酸等揮發性有機酸,以及醇類、醛類等,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新的微生物細胞;第三階段產甲烷,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將第2階段產生的揮發酸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處理後的污泥所含致病菌大大減少,臭味顯著減弱,肥分變成速效 的,體積縮小,易於處置。
(2)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應用最廣、工藝比較成熟的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它利用含有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通氣條件下,使污水凈化的生物學方法。根據曝氣方式的不同。分為普通曝氣法、完 全混合曝氣法、逐步曝氣法、旋流式曝氣法和純氧曝氣法。活性污泥法不僅用於處理生活污水、而且在印染、煉油、石油化工、農葯、造紙和炸葯等許多工業廢水處理中,都取得很好的凈化效果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細菌為主,還包括真菌、藻 類、原生動物等。此法最大的弱點是產生大量的剩餘污泥,剩餘污泥已成為令人頭疼的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研究開發從源頭上不產生或少產生污泥的污水處理技術成為研究的熱點。
(3)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一樣都是利用微生物來去除廢水中有機物的方法。生物膜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質,是由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等組成的生態系統,主要用於去除廢水中呈溶解的和膠體狀有機污染物
根據不同的理裝置,又分為生物濾池法、生物轉盤法、生物接觸氧化池法、流化床生物膜法、懸浮穎粒生物膜法等。它廣泛應用於石油、印染、造紙、農葯、食品等工業廢水的處理。它具有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好的適應性;剩餘污泥量少等優點。
(4)氧化塘法
又稱生物塘法或穩定塘法,是利用一些適宜的自然池塘或人工池塘,由於污水在塘內停留的時間較長,通過水中的微生物代謝活動可以將有機物降解,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的一種方法。在氧化塘中,廢水中的有機物主要是通過有機菌藻 共生作用去除的
氧化塘中同時可以進行好氧和厭氧性分解作用和光合作用,3種作用互相影響。氧化塘的效率較低,並需要較大的空間位置,氧化有機物所需的氧氣來源常不足,引起氧化作用不完全,因而常常產生較大的臭味。由於它是一個開放系統,所以它的處理效率受季節溫度波動的影響很大,這種處理系統只能在溫暖的地方使用。
參見
http://..com/link?url=jnkv6O--LbLkHrfLx_3bR5MepWrp7tRJpK
http://ke..com/view/4112072.htm?fr=aladdin
⑷ 微生物技術處理城鄉污水具有哪些優勢
生物處理是利用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將廢水中的有機物和一些無機毒物(如氰化物、硫化物)氧化分解,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無機物的廢水處理方法。污水生物處理是一種基於環境自凈的人工強化技術。其意義在於創造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良好環境,增強微生物的代謝功能,促進微生物的增殖,加速有機物的無機化,促進污水凈化的進程。該方法具有投資少、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等優點。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一種利用化學或物理手段將游離細胞或酶定位在有限區域內,使其保持活性並可重復使用的方法。起初主要用於發酵生產。20世紀70年代末,它被用於水處理領域。近年來,它已成為世界各國學者的研究熱點。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克服了生物細胞太小、難以從水溶液中分離、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點,保持了高效、穩定性強、能夠純化和保持高效菌株的優點,在廢水處理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⑸ 廢水的好氧生物處理與厭氧生物處理分別包括哪些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有游離氧(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機物,使其穩定、無害化的處理方法.優點有反應速度較快,廢水停留時間較短,故處理構築物容積較小;處理過程中散發的臭氣較少;對能降解有機物分解完全等.缺點有對難降解有機物去除率低、污泥量較厭氧處理多、運行費用較高等.
厭氧生物處理是有機物在無氧的條件下,藉助轉性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的作用下,將大部分的有機物轉化為甲烷等簡單小分子有機物與無機物,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優點有有機物去除率高、污泥量少、運行費用少等.缺點有廢水停留時間較長、有機物分解不完全、臭氣產生多等.
影響因素:
營養物質。甲烷菌對硫化氫具有最佳需要量有時需補充某些必需的特殊營養元素,如除氮、磷、硫等,以及鐵、鎳、鋅、鈷、鉬等可提高某些系統酶活性的微量元素。甲烷菌對硫化物和磷有專性需要,而鐵、鎳、鋅、鈷、鉬等對甲烷菌有激活作用。
氧化還原電位。氧化還原電位可以表示水中的含氧濃度,在培養甲烷菌的初期,氧化還原電位要不過高。
鹼度。廢水的碳酸氫鹽所形成的鹼度對pH值的變化有緩沖作用,如果鹼度不足,就需要投加碳酸氫鈉和石灰等鹼劑來保證反應器內的鹼度適中。
有毒物質。重金屬在很低的濃度條件下就會影響厭氧消化速率,硫化物、氨氮、氯代有機物及某些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含量超過一定值後,也會對厭氧微生物產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使厭氧消化過程受到影響甚至破壞。另外,厭氧發酵過程的產物和中間產物(如揮發性有機酸、氫離子濃度等)也會對厭氧發酵過程本身產生抑製作用。
水力停留時間。水力停留時間對於厭氧工藝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上升流速來表現出來的。一方面,較高的水流速度可以提高污水系統內進水區的擾動性,從而增加生物污泥與進水有機物之間的接觸,提高有機物的去除率。另一方面,為了維持系統中,能擁有足夠多的污泥,上升流速又不能超過一定限值更多水處理葯劑至至cl39/望採納。
⑹ 跪求:在污水處理中,微生物的種類和作用.務必詳細阿!
污水具備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因而微生物能從污水中獲取養分,同時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因此微生物可在污水凈化和治理中得到廣泛應用,造福人類。 微生物能降解和轉化污染物主要是因為微生物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個體微小,比表面積大,代謝速率快;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代謝類型多樣;具有多種降解酶;繁殖快,易變異,適應性強;共代謝作用等。 利用微生物處理污水實際就是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活動,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微生物能從污水中攝取糖,蛋白質,脂肪,澱粉及其它低分子化合物。微生物新陳代謝類型有需氧型和厭氧型兩種,因此,凈化方法分為好氧凈化和厭氧凈化.
1、好氧凈化 氧存在條件下,許多好氧微生物通過分解代謝、合成代謝和物質礦物化,在把有機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等過程中,獲尋C源、N源、P源、S和能量。污水的微生物好氧凈化就是模擬上述原理,把微生物置於一定的構築物內通氣培養,高效率凈化污水的方法。 2、厭氧凈化 微生物在嚴格厭氧條件下,有機物發酵或消化過程中,大部分有機物被解生成H2、CO2、H2S和CH4等氣體。污水的生物厭氧凈化就是根據污水經厭氧發酵後既到凈化,又獲得了生物能源CH4的原理。微物細胞能量轉移的電子受體,由好氧條件下分子氧改變為厭氧條件下的有機物。在厭氧件下,不溶於水而難分解的大分子有機污物,被微生物的胞外酶降解為可溶性物質,再由產甲烷厭氧細菌和產氫細菌降解成低分子有酸類和醇類、並放出H2和CO2;有機酸類和類經產甲烷菌降解成H2、CO2和CH4。甲烷菌還可利用H2還原CO2,形成CH4。
微生物凈化過程: Ⅰ.有機污染物的濃度由高變低 Ⅱ.異養細菌迅速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而大量繁殖,然後是以細菌為食料的原生動物出現數量高峰,再後是由於有機物礦化,利於藻類的生長,而出現藻類的生長高峰。 Ⅲ.溶解氧濃度隨著有機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而大量消耗,很快降到最低點,隨後,由於有機物的無機化和藻類的光合作用及其他好氧微生物數量的下降,溶解氧又恢復到原來水平。 這樣,在離開污染源相當的距離之後,水中的微生物數量,有機物,無機物的含量,也都下降到最低點。於是,水體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微生物處理優點:微生物具有來源廣,易培養,繁殖快,對環境適應性強,易變異的特徵在生產上較容易的採集菌種進行培養繁殖,並在特定條件下進行馴化,使之適應不同的水質條件,從而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使有機物無機化。加之微生物的生存條件溫和,新陳代謝時不需要高溫高壓,它是不需要投加催化劑的.生物法具有廢水處理量大、處理范圍廣、運行費用相對較低,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比其他方法要少的多。在污水生物處理的人工生態系統中,物質的遷移轉化效率之高是任何天然的或農業生態系統所不能比擬的。 三.污水中微生物種類變化與凈化的關系 污水性質和污染程度不同,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就會有很大差別。在處理系統中,好氧微生物的優勢種群組成和數量也相應的發生變化。例如,當含纖維素較多的廢水進入反應系統,則纖維素分解菌就會大量繁殖,當蛋白質大量進入該系統,就會使微生物群落中的氨化菌種群占優勢。 原生動物中有的種類及數量對水質因素(如氧溶量、pH值等)的變化較敏感,故可以作為鑒定污水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如草履蟲、小口鍾蟲、腎狀豆形蟲、板殼蟲等大量出現於受重污染和有機物很多的水中。在中度污染和有機污物較多的水中,原生動物種類及數量最多。水清澈有機污物又很少的則種類也少。污水中原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與凈化處理的效果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原生動物可以作為凈化情況的指示生物,可由它們對凈化處理效果作出預報。一般說來,游動鞭毛蟲類或自由生活的纖毛蟲類占較大優勢時,往往說明凈化效果較差,或廢水處於培育活性污泥初期。當發現有固著纖毛蟲類時,活性污泥已經形成。輪蟲有自凈作用。如活性污泥中有大量輪蟲和多種纖毛蟲出現,說明有機污物含量很少,凈化度較高,污水處理效果好。水蚯蚓對污水也有自凈作用,其種類與數量隨污染的減輕而減少。在凈化效果較好的污水中,還會出現線蟲、顫蚯蚓等後生動物。
⑺ 在污水處理生化曝氣階段,有的說加一種生物酶能降低COD,這種生物酶是什麼呢
生化曝氣抄過程本身就是利用微生物襲酶對有機污染物進行講解從而降低COD的過程,有一些添加劑能夠改善微生物的營養狀況、增加其活力從而提高處理效率,人工提純的生物酶道理上也屬於這些添加劑的一種,大約是人工純化的胞外酶,但是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所以如果存在這樣的添加劑,也可能要看具體的水質情況,by the way,一般工程上對於生活廢水極少需要採用這樣的強化措施。
⑻ 廢水生物處理機理是什麼
廢水生物處理大概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本質是人工強化自專然的微生物降解有屬機廢物的過程。廢水生物處理過程,是經人工培育馴化得到的微生物群體,對廢水中的有機物產生吸附並把有機物當作食物進行消化分解,這樣微生物群體得到持續生存,同時污水水質得到凈化。
⑼ 酶的應用
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自19世紀末德國生物學家畢希納(Edward
Buchner)證明酵母無細胞提取液能使糖發酵產生酒精,第一次提出酶的名稱以來,人類已經發現並鑒定出3000多酶。酶作為一種催化劑,已被廣泛地應用於輕工業的各個生產領域。近幾十年來,隨著酶工程的迅猛發展,酶在生物工程、生物感測器、環保、醫葯等方面的應用也日益擴大,可以說酶已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衣、食、住、行及其他方面的新技術幾乎都離不開酶。
常見的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洗滌劑工業:
(加酶洗衣粉等)鹼性蛋白酶類
易於洗去衣物上的血漬、奶漬等污漬,加酶洗衣粉不能用於絲、毛等天然蛋白質纖維類織品的洗滌。
澱粉酶類
餐廳洗碗機的洗滌劑,用於去除難溶的澱粉殘跡等
烘烤食品:
真菌產生的a一澱粉酶
催化澱粉降解成可被酵母利用的糖,麵包等食品製作等
蛋白酶類(餅干松化劑)
製作餅干過程中,水解麵粉中的蛋白質;乳製品生產中,水解乳清蛋白。有利於食品中蛋白類營養的消化吸收。
釀酒工業:
麥芽中的澱粉酶、蛋白酶、葡聚糖酶。
將釀酒原料澱粉和蛋白質降解成能被酵母利用的單糖、氨基酸和肽,從而提高乙醇的產量。
β一葡聚糖酶
分解β-葡聚糖,降低麥汁粘度,加快麥汁過濾速度,避免因β-葡聚糖引起的啤酒混濁。
木瓜蛋白酶
去除啤酒儲存過程中生成的混沌物
肉類烹飪:
木瓜蛋白酶(嫩肉粉)菠蘿蛋白酶
分解肉的膠原蛋白,使肉類嫩滑。木瓜蛋白酶的最適宜溫度為600C,適宜pH7-7.5,不要在高溫和酸性環境下使用。
乳製品工業:
凝乳酶
乳酪生產的凝結劑,並可用於分解蛋白質。
乳糖酶
降解乳糖為葡萄糖和半乳糖,獲得沒有乳糖的牛乳製品,有利於乳品的消化吸收:
果汁生產:
果膠酶、纖維素酶。
處理果肉,提高出汁率、縮短出汁時間、提高果汁質量。
製糖工業:
澱粉酶等
將澱粉轉化為葡萄糖及各類糖漿
葡萄糖異構酶
用於將葡萄糖轉化為甜度高的果糖,生產高果糖漿。
紡織工業:
澱粉酶
廣泛地應用於紡織品的褪漿,其中細菌澱粉酶能忍受100~110℃的高溫操作條件。
纖維素酶
代替沙石洗工藝處理製作牛仔服的棉布,提高牛仔服質量。
製革工業:
胰蛋白酶類
除去毛皮中特定蛋白質使皮革軟化,也可用於皮革脫毛。
醫療和葯品工業:
胰蛋白酶
用於促進傷口癒合和溶解血凝塊,還可用於去除壞死組織,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繁殖;
青黴素醯化酶
將易形成抗葯性的青黴素改造成殺菌力更強的氨苄青黴素
L一天冬醯胺酶
用於治療癌症,剝奪癌細胞生長所需的營養。
溶菌酶(黏多糖溶解酶)
破壞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而殺死細菌。抗菌、止血消腫、加快傷口癒合,也用於治療鼻炎、咽喉炎、口腔潰瘍等。
酪氨酸酶
生產(神經遞質),多巴用於治療帕金森綜合症。
尿激酶、鏈激酶
溶血栓劑,治療血栓病。
蛋白酶等(多酶片)
治療消化不良,許多酶在醫療中還可作為診斷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