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處理系統包括哪些
WFRP-B設備主要由五部分組成:
格柵沉砂池、調節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砂濾生態池、設備間。
1.
格柵沉砂池:隔除來水中的大塊雜物及漂浮物,同時使來水中較大顆粒物在此沉降下來。可根據水質情況選用簡易格柵或機械格柵。柵渣及沉砂定期清理,經消毒後交市政統一處理。
2.
調節池:調節水量,均衡水質。提升系統的抗沖擊負荷能力。
3.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主體工藝為A/O生化工藝,內置沉澱及污泥迴流系統。外殼採用機械纏繞玻璃鋼罐體,為地埋式設計。設備的核心部分為生物接觸氧化工段,該工段採用固定化活細胞工藝,加入外置高效曝氣系統,通過好氧細胞的生命代謝作用,使水中的有機物得以消解,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該設備特別適合生活類污水的凈化過程。
4.
砂濾生態池:可作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有效補充,對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出水進行深度處理。該處理系統是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的單級表現形式。通過基質的吸附、微生物的消解以及植物的吸收等綜合作用,使出水水質穩定達到設計要求。
5.
設備間:內設兩台鼓風曝氣機和PLC自控設備。鼓風曝氣機為一用一備,切換運行。污水處理站內所有設備均通過PLC控制設備進行自動控制切換,並進行過流、缺相、過壓、欠壓等故障的自動保護。
說明:
1.
圖中缺氧池、生化池、沉澱池、消毒池整合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2.
調節池根據需要選擇性曝氣。
3.
整套工藝將以一體生化設備為主體單元,並根據污水水質水量情況及買受方要求的處理標准,合計增減其它各單項單元,保證出水長期穩定的達標排放。
『貳』 如何評價污水處理廠預處理系統運行效果
預處理工藝段 是為後續的生化工藝服務的。
一般預處理段的設計作用有,去除部分懸浮物質內,去容除部分污染物。均衡污水的水質,水量等作用。
評價預處理系統運行的效果,主要看水質經過預處理段後,是否達到的設計的要求和標准。
例如:預處理段有格柵、沉砂池等工藝設施去除懸浮物,那麼進水和預處理段的出水間的懸浮物去除率就是一個考核參數。同樣的,預處理段設計中提到的參數均可作為評價的標准。
另外:一個較全面的運行效果評價,還應包括該工藝段的工藝設備運行的狀況,葯劑消耗,管理方法,人員操作等內容。
『叄』 如何對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系統進行初步檢查和測試應該注意什麼
(1)預處理系統土建施工可分為閘門井、溢流井、粗格柵土建施工、曝氣沉砂池、進水泵房、細格柵土建施工、沉澱池等,加葯、攪拌池、傾斜等強化工藝。板式(斜管)沉澱池。驗收方法應以竣工圖為依據,確定實測的外觀尺寸是否與圖紙相符,設備安裝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最後進行了水壓試驗和泄漏試驗。如果沒有問題,可以使用良好的記錄。如果你有什麼問題,你應該回去工作。
(二)預處理系統的設備安裝和單次試驗檢驗的主要設備有:進氣門、溢流門、厚格柵、帶式運輸機、格柵壓實機、砂水分離器、沉沙池、橋或刮刀的吸沙泵。、砂機、污水泵、細格柵、加絮凝器、攪拌機等。驗收方法應由電氣人員檢查設備的供電線路是否正常,供電開關是否正常,無泄漏現象。機修人員檢查安裝底座的設備,根據設備規格准確潤滑或潤滑潤滑部位,對電機驅動的設備應進行點檢,觀察轉向線是否與標志一致。在確認准備工作後可以通電試驗車,並觀察電壓、電流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出現異常現象,應及時檢查維護。同時還應注意設備的振動和雜訊是否符合標准。如出現不正常情況,應立即檢查修理,並在正常測試後做好記錄。
應注意事項:
(1)外觀檢查主要檢查設備外觀是否生銹或破損。是否有劃痕,劃痕或劃痕等,檢查漏油,密封失效,機器是否過熱或聲音異常。
(2)測量數據主要檢查設備的安裝位置是否符合施工圖紙的指示,安裝的公差尺寸是否符合標准。
(3)資料檢查應注意隱蔽工程和資料的完整性,各種管道的規格型號、材料和材料,防腐工程的驗收記錄,主要設備的驗收形式和記錄等。
(4)門應手動和電動測試。檢查安裝柱塞和滑塊之間的行走是否穩定,沒有擋板,關閉時密封是否緊密,電機的旋轉方向是否正確,電氣部件指示的開關位置是否一致大門。
(5)粗格柵試運轉前,應仔細檢查格柵底部是否有異物,以接住格柵下的鏈輪。認真清理格柵前、格柵通道內各種建築垃圾雜物。通電前,檢查電機轉向,耙齒是否與機架匹配,是否有其它齒。配套帶式輸送機或螺旋輸送機運行是否平穩。以及能否實現柵渣壓路機的功能。
(六)曝氣式吸砂池應檢查吸砂橋是否平穩運行,引導輪是否能夠平穩糾正偏差,頭的長度是否可以調整,礦渣擋板是否能根據要求發揮作用,吸砂泵是否在曝氣池中。水可以被測試。
(7)潛水泵只能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短時間內進行測試。它通常被稱為汽車(約20S)。它只能用於判斷葉輪的轉向是否正確。在水通電之前,必須手動轉動葉輪以檢查葉輪和泵體是否被摩擦。
(8)細格柵的單次試運轉與粗格柵基本相同,但應注意格柵與耙齒的配合更緊密,要求更高。
(9)所有機械設備應檢查螺母是否松動、松動、墊圈和彈簧環。
『肆』 小區污水怎麼處理
一般的小區沒有污水處理系統,但是他會集中排到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經過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達到排放標准後,排到附近的江河。
『伍』 如何對一般生活小區污水處理系統中沉澱池的設計
一、概述 醫院、港口、公園、商業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區、高級住宅區、療養區、學校、農場、漁場、狩獵場等均可稱為小區,我們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區、療養院、商業中心、機關學校等一種功能或多種功能構成的相對獨立的區域,其排水系統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網覆蓋范圍之內。根據當地的環保標准,必須設置獨立的污水處理設施,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小區污水處理。 小區污水系統的處理能力,各國並無統一的限定。前蘇聯曾建議單個構築物的處理能力不宜超過1400m3/d,美國則把小廠的處理能力限定在3785m3/d的范圍內。根據我國情況,建議把等於或小於4000m3/d的處理廠定義為小區污水處理廠。 小區污水不同於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業廢水),屬於生活污水范疇。其水質水量特徵可概括為: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污染物濃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處理難度小。 小區污水的處理工藝依據小區污水排入水體的功能不同而異,常用處理方法有: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澱池)、生物二級處理及二級處理後再經消毒回用等。由於小區污水處理水量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無污泥或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較為常用的處理工藝有:①污水→調節池→初次沉澱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觸氧化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主要優點是停留時間短、易掛膜,尤其適合設備化,埋地建設倍受環保公司及用戶青睞,但由於維修管理及設備防腐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應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建成地下鋼筋混凝土形式,設置人員通道以便維修,此種地下建設方式在小區水處理中具有較大市場,但這種方式一般處理規模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於幾百噸的小區較為理想。對上千噸的小區污水處理,推薦採用地面建設方式,生物處理部分可採用接觸氧化,也可採用SBR或其改進型CASS工藝,曝氣方式建議採用低噪音的風機或水下曝氣機。②污水→調節池→混凝沉澱→過濾→出水,對處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較小時,可採用此工藝,具有佔地面積小,異味小,管理簡單等優點。另外,在好氧生物處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於降低能耗,提高系統的總去除率。生活小區通常有較大的綠地面積,如果把污水處理後回用於澆灌綠地、道路、沖洗汽車,應在上述處理出水後加上消毒或其它補充措施。 二、小區污水處理廠設計原則 1.處理出水要求和處理程度 一般來說,不同小區對出水的要求差異較大。應根據我國《地面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的有關規定和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確定處理程度,以確保出水水質。 如果出水採用土地處理法處理,則按土地處理法的要求計算;2.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和建設必須結合小區的整體規劃和建築特點,即外觀設計上要與小區建築環境相協調,以求美觀; 3.在污水處理工藝上力求簡單實用,以方便管理; 4.在高程布置上應盡量採用立體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平面布置上要緊湊,以節省用地; 5.污水處理廠位置應盡可能位於小區下風向,與其它建築物有一定的距離,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6.設備化,定型化,模塊化,施工安裝方便,運行簡易,設備性能穩定, 適合分期建設; 7.處理程度高,污泥產量少,並盡可能採用節能處理技術; 8.處理構築物對水力負荷和有機物負荷的適應范圍較大,使系統有較好的經受沖擊負荷的能力。 9.小區內的人口是逐漸增加的。因此,小區污水處理廠應按可預期的發展規劃作為流量設計的基礎。根據我國情況,可考慮採用20年的設計周期。 三、小區污水處理流程 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處理效果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系統中的各類建築物一般均建有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應與污水處理方法相結合。 幾種常用的處理工藝: (1)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澱池→出水 (2)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曝氣池→沉澱池→出水 污泥迴流 (3)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出水 加葯 ↓ (4)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混凝沉澱→過濾→出水(物化方法)
『陸』 污水處理的流程圖
首先要分析污水的種類,主要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處理類簡介概括為以下步驟:
1、污水收集系統(污水管網、污水泵站)將污水收集到污水處理廠(站)處理;
2、污水預處理或者稱為物理處理(一級處理);過濾、沉澱、重力分離等;
3、生物處理(二級處理),利用厭氧或者好氧微生物作用機理對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行降解,脫氮除磷;
4、化學處理,化學除磷、折點加氯;
5、深度處理(砂濾、活性炭吸附、膜過濾、消毒);
6、達標排放或回用。
『柒』 污水處理系統是什麼
污水處理系統,包括集水池、粗格柵、泵房、細格柵、曝氣沉砂池、氧化專溝、配水井、二沉池、消毒池,屬所述集水池、粗格柵、泵房、細格柵、曝氣沉砂池、氧化溝、配水井、二沉池、消毒池之間通過管道順次相連,所述氧化溝還設有污泥處理分支,所述污泥處理分支包括污泥迴流管道、污泥濃縮池、污泥脫水車間,所述氧化溝通過污泥迴流管道與污泥濃縮池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污泥濃縮池的輸出端通過管道與污泥脫水車間連接。本系統可以有效地對污水進行處理,使污水排放符合國家的排放標准,不會對土地、河流等產生影響。
『捌』 污水處理系統流程有哪些
1、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2、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3、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
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
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
③純溶液。
按水污的質性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污染物主要有:
⑴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
⑵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
⑶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的農田污水;
⑷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
⑸水土流失;
⑹礦山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