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活污水去哪了
小區的生活污水會進入小區的化糞池,然後進入統一的市政污水管網,最後流到城市的污水處理廠。經過污水處理工藝,達到排放標准後,排入大江、河流。
② 城市污水怎麼處理最終排到哪
一般來講,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雨水徑流。生活污水占絕大部分,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洗澡、洗衣服、廚房、部分雨水、商場、單位、洗車點等等 等等都會產生污水),通過排水管網輸送至集中地污水處理設施(也就是XX污水處理廠,大部分地區都有的啦)。工業廢水來自產生集中的生產部門,比如工廠、 實驗室、工業園區等,一般是處理至合適水質後排至污水管網,與生活污水一起處理。雨水比較特殊:除特殊地區的雨水徑流作為工業廢水對待外,大部分分為兩種情況:經濟發達的,建設單獨的雨水管網,即雨污分流模式,這樣生活污水送去處理,雨水可處理可排放(在中國初雨肯定有污染,但生活污水還來不及處理呢,怎 么還顧得上雨水呢?);或者不單獨建設雨水管網,二者共用管網,即雨污合流模式,這種模式下,旱季不會有問題,污水全部送去處理,但在雨季下,由於水量激增,可能超過管網的容納能力,多餘的水量就會溢流出處理體系,由於這裡面混合了部分污水,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從這大家也該看出來了,水處理明顯受經濟制約的)
那水處理後去哪了呢?一般三個去向:(1)向地表水體排放,這是最常見的啦。一般包括排放到海洋、湖泊、小河甚至沙漠等。不用擔心污染,在制定排放標准時,就已經考慮到受納水體的環境承載容量了。但要是偷排的話,那肯定要污染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規定了不同場合下水質的排放標准。(2)工農業利用,水質達到一定標准,就可以利用了,如綠地灌溉、沖洗廁所、洗車、工藝用水、冷卻用水、鍋爐補充水等。(3)地下水回灌。部分地區由於對水資源採用過度,會導致地下水枯竭,所以需要回灌,保持一定的水量。注意哦:涉及到地下水一定要慎重,因為地下水的修復要比地表水的修復難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③ 城市生活污水最終去哪裡了
城市每一房子的地底下都建有化糞池,人每天產生的排泄物就通過管道排到化糞池裡,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和處理後,這些排泄物分成了污水沉在底部的殘渣。
污水經過排污管道排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處理過後的水可以用來灌溉農作物、澆花或者排到江河湖海里。
沉澱在底部的糞渣會由微生物和細菌來進行分解,體積也會大大變小。如果堆積太多,化糞池滿了怎麼辦,這時候就需要用到抽糞車了。
(3)生活污水最終排去哪裡擴展閱讀:
化糞池的作用:
化糞池是基本的污泥處理設施,同時也是生活污水的預處理設施,它的作用表現在:
1、 保障生活社區的環境衛生,避免生活污水及污染物在居住環境的擴散。
2、 在化糞池厭氧腐化的工作環境中,殺滅蚊蠅蟲卵。
3、 臨時性儲存污泥,有機污泥進行厭氧腐化,熟化的有機污泥可作為農用肥料。
4、 生活污水的預處理(一級處理),沉澱雜質,並使大分子有機物水解,成為酸、醇等小分子有機物,改善後續的污水處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城市糞便流向何方?
④ 城市污水都排到哪裡了
有污水處理廠的城市,污水收集主管道通常沿居住點鋪建,各支管的污水匯入檢查井;沒有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的城市,污水通過管道排放到最近的水體。
不管是在農村和城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產生大量的污水,可是這些污水最終會排放到什麼地方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村鎮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農業廢水組成。生活污水成分比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等有機物,比較適合於細菌的生長,成為細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場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來灌溉農田。
農業廢水的成分則多種多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不同發展目標的村鎮,其廢水需要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在處理污水時,為減小污水排放量及其復雜程度,應結合國家正在大力推廣的沼氣池建設,將生活用水中的沖廁用水(黑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灰水)分開。
污水處理站的作用是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是保護環境的重要設施。工業發達國家的污水處理站已經很普遍,而我國村鎮的污水處理站很少,但今後會逐漸多起來。要使這些污水處理站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靠嚴格的排放制度、組織和管理體制來保證。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一般根據水質狀況和處理後的水的去向來確定污水處理程度。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生活污水→化糞池→厭氧池→人工濕地(種植根系發達、喜濕、吸收能力強的美人蕉、水蔥、菖蒲等植物)經「過濾」後排放的方法進行處理,主要適用於農村分散生活污水處理,建成後運行費用基本為零,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將城市生活污水輸送到城市周圍的農村,利用農村廣闊的土地來凈化城市生活污水。將是一勞永逸與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以日供應生活用自來水100W立方的大中型城市為例:普通的污水處理設施造價1000元/立方。建設成本10億,年運營成本100W立方/天×365×0.5元/立方=1.8億.採用土壤凈化法建設成本1000元/立方,年運營成本100W立方/天×365×0.1元/立方=0.4億.同時年節約農用水資源3.6億立方,節約化肥約1萬噸/年,減少農葯用量5噸/年,綜合效益可觀。
⑤ 生活污水最後都去了哪兒
污水處理廠,經過消毒過濾,大部分又回到你家水龍頭里了
⑥ 高樓大廈這么多,人們的生活污水最終流向了哪裡
以現在的社會狀況來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好。城市大改革已經圓滿成功,對於一個城市來說,高樓大廈可稱之為隨處可見。這么多人密集在一座城市,那麼問題來了。人們最終流向了哪裡?今天就給大家一個詳細的回答,相信你們也一定會感興趣:
雖然說我們國家非常重視生活污水的處理,但是自然資源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很多偏遠的湖泊,長江,它們的水質量都是非常差。所以想要給我們換來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那麼就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為了給我們營造一個更好,更舒適的大家園。我們就需要多加註意,一定要節約用水,最好是利用循環用水,這樣生活排放的污水才會大量減少。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能夠隨處亂扔垃圾,這樣對水污染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⑦ 我們生活用水 最後都去哪裡了
很多人以為生活用水通過下水道直接排放到河流大海里,實際上,我們的生活用水,也是經過復雜的凈化過程,達標後一部分循環使用,一部分排放到河流和大海的。
生活污水由排污管道輸送到污水處理廠,我們一般叫凈水廠,凈水廠會把生活污水經過2到3級過濾,達到中水要求,有的甚至可以直接達到生活用水標准。再根據實際情況,一部分用在市政建設,比如消防用水,或者工業生產和農業灌溉上,一部分排放到河流和大海中。
隨著技術的進步,市政的發展,下水(排水)不斷的完善,綜合自然界的自我凈化能力,比如海綿城市等,會提高上水(給水)的整體質量。
⑧ 城市小區里產生的生活污水、排泄物,最後都被沖到了哪裡
如果在農村的話,排泄物一般會儲存在糞池裡,就變成了我們所說的農家肥,用糞便做成的農家肥比化肥天然多了,污染也小了很多,但是,城市裡沒有那麼多農田,人口密度也大,就不能排到田地里了!
假如以一個城市500萬人口計算,每個人每天排便300克,每天的排放量可達150萬千克,也就是1500噸,再加上每人每天需要500克的水沖洗廁所的話,每天至少排污量可高達4000噸,如此龐大的排泄量究竟如何處理呢?
我國目前的糞便處理模式仍然是歐美模式、日本模式及發展中國家的混合模式,少數發展較快的沿海城市模仿歐美的糞便與污水合並處理模式,即建立糞便單獨收集處理系統。不同類型城市間糞便處理設施的數量及處理能力均存在較大的差異。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城市糞便無害化處理主要還是依靠城市污水處理系統。
⑨ 我們平時的生活污水都排到哪裡去了
排到樓下的化糞池、集水井,然後進入管網。再之後進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大多數回的時候,也有時候進答入城市內河等水體),經處理後排入接納水體(江河湖泊)。也有時候經污水廠的污水回用到工業循環水、中水回用等等形成水循環。
⑩ 生活廢水都排到哪裡去了。
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沐浴、洗滌以及廚房等家庭排水。這些排水中有各種各樣的污染物,如果隨意排放,水中的污染物進入空氣、土壤、水體等環境,會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等,它們可以被好氧微生物分解,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大量有機物排放到水體中會迅速地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從而使水體發黑發臭。
因此,每家每戶的生活污水都需要通過城市完善的污水管道收集起來並送至污水處理廠,在進行處理後才能排放至天然水體中。污水處理廠目前主要採用生物法來處理污水,即在人工條件下,對污水中的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和培養,形成生物污泥,其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它們專以污染物為食料來獲得能量、不斷生長,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經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污水中的大量污染物都被清理了,這樣的污水才能安全排放,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生活污水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如今我們生活的環境遭受到許多污染,水質污染導致很多地區用水困難,水質污染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污水到底對人體健康會有哪些影響呢?
首先,污水會引起人們急性和慢性中毒。水體受化學有毒物質污染後,通過飲水和食物鏈便可造成中毒,如甲基汞中毒(水俁病)、鎘中毒(骨痛病)、砷中毒、鉻中毒、農葯中毒、多氯聯苯中毒等,這是水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
其次,污水有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如砷、鉻、鎳、鈹、苯胺和其它多環芳烴等污染水體後,可在水中懸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內蓄積,長期飲用這類水質或食用這類生物就可能誘發癌症。
最後,污水能導致發生以水為媒介的傳染病。生活污水以及製革、屠宰、醫院等廢水污染水體,常可引起細菌性腸道傳染病和某些寄生蟲病,如傷寒、痢疾、霍亂、腸炎、傳染性肝炎和血吸蟲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