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幼兒園科學污水變干凈PPT

幼兒園科學污水變干凈PPT

發布時間:2023-01-18 21:38:38

㈠ 怎麼讓污水變干凈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准備 1.師幼共同收集有關水凈化的資料。 2.師幼共同收集石子 粗沙 細沙 棉花 廢布 干凈的玻璃杯 過濾杯(礦泉水瓶剪 掉底部並在瓶蓋上鑽個洞)等材料;污水處理的錄像;水被污染的錄像(公園的湖水或社區的池塘被污染)。 活動過程 1.相互交流收集來的資料。 --說一說自己了解到的污水凈化的方法。 2.了解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過程。 --幼兒帶著問題看錄像;污水處理廠是用什麼東西處理污水的?污水處理經過 了哪些程序?

㈡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准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水是怎麼變臟的。

2、有初步的環保意識,知道愛護水資源一些方法。

活動准備:

1、清水和污水各一缸,兩條金魚

2、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初步了解河流生病的原因。

師:小朋友們都聽過《小紅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你們聽過關於河流的故事嗎?今天老師來講《河流生病了》的故事。聽完後請說小朋友們說一說這個故事講了什麼?

(出示課件,教師講述故事)。

二、看圖回答問題

1、在河流的旁邊住著誰?河流的水怎麼啦?

2、河裡的鴨子和魚還喜歡河流嗎?

3、為什麼說河流生病了?

4、後來,小動物們是怎麼做的?

請個別幼兒回答,鼓勵幼兒大膽自信的回答問題。

三、做實驗:小魚的家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看一看小魚喜歡生活在哪裡?請看這里有兩盆水有什麼不同?

出示金魚提問:誰來了,我們把這兩條小魚分別放在這兩盆水中,看看清水裡的小魚和污水裡的小魚會有什麼不同?

我們應該怎麼做?(把小魚救出來)瞧,小魚又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教師小結:所以說,清水能用,人能喝,魚兒能生活;污水不能用,人不能喝,魚兒、蝦等動物也不能生活。

四、討論水怎麼變臟的

提問:你們知道水是怎麼變臟的嗎?

我們一起來看這兩幅。想一想你們喜歡哪一幅圖?

你們還見過什麼地方的污水流到了河裡,使水變臟了?

你家附近的河水臟不臟?你看見水面上有什麼?。

五、討論怎樣使水變得清潔

師:河水變臟了,我們吃的是臟水,用的是臟水,這樣會發生什麼問題呢?

幼兒討論。

提問:我們怎樣才能使水變得不臟呢?

如果我們看到別人把臟東西扔進河裡,有的小朋友說又不是我扔的,不關我的事,這樣做對嗎?應該怎麼做呢?

教師小結: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做起,從今天起我們大1班的小朋友就來當環保小衛士去檢查我們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有沒有垃圾。好了,小衛士們,我們出發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不銹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准備

1.人手一把不銹鋼的勺子。

2.師幼玩過照鏡子的游戲(師:鏡子、鏡子在哪裡?幼:鏡子,鏡子在這里)。

3.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角鏡等圖片)。

活動過程

游戲導入,回憶已有經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游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游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的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啟發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嗎?

3.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啟發和小結。

師:鏡子里也有個你,你們倆一模一樣嗎?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評析:此環節以游戲的方式導入教學活動,讓幼兒輕松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有效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為下一環節中幼兒自主操作探究、獲取新經驗,做鋪墊。)

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秘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不過,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准備了這些不銹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現在就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現什麼。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現,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現了什麼?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評析:第一次操作環節,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究和表達的空間,用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3.結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呢?老師這里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這兩個字長得什麼樣?好玩嗎?這個字讀「ao」,這個字讀「tu」,它們用來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師手指勺子不同的兩個面,教幼兒說出名稱。

(評析:漢字的出現,能成為幼兒進一步自主學習的「支架」,有利於孩子梳理經驗,更清晰地表達,並在下一環節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觀察和探究。)

4.集體猜想並記錄。

師: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現時一定能說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的人像。(正立、倒立、變扁、變長等)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對於幼兒的反饋不給予評判,而是讓幼兒發現自己與同伴的意見分歧,從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慾望。同時,也有利於幼兒形成客觀、嚴謹的科學態度。)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6.集體交流操作結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現了什麼?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啟發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為什麼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象呢?

這是因為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鏡子里的你並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生了有趣的變形現象。人們還特意製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叫做哈哈鏡。

(評析:一切科學現象的背後,都包含著科學概念、科學原理。我們在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同時,也應鼓勵幼兒大膽思考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這一環節中的提問帶有挑戰性,教師並不急於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傾聽、不斷啟發,讓幼兒在新舊經驗的碰撞中領悟其中的奧秘。)

觀察圖片,了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角鏡,討論其用途。

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裡見過?

老師有一雙愛發現的眼睛,看看我發現了什麼。為什麼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麼樣的?猜猜有什麼用?

2.小結。

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勺子里藏著的哈哈鏡,還認識了凸出來的道路安全轉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麼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現的眼睛,所以,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評析:科學與生活是相融的,生活中科學無處不在,科學只有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才能展現魅力。因此教師力求不讓教學停留在教室里,避免科學學習走出課堂即終止的尷尬,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知道:科學就在身邊,只要有善於觀察發現的眼睛,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知道新鮮的空氣是沒有形狀、顏色和氣味的。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空氣充滿我們的空間,空氣無所不在。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二、活動准備:塑料袋、

三、教學活動:

1、回憶故事《空氣空氣你在哪兒?》

2、出示塑料袋

塑料袋裡有什麼?抖動一下,把口捏住,有什麼變化?

3、請幼兒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氣.------證明:我們周圍到處都充滿了空氣.

四、小結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水變干凈了

二、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幼兒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五、活動過程

引入:猜謎語。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

(1)水能洗衣服。

(2)水能澆花、養魚。

(3)水能洗澡、洗臉。

(4)水能做湯、煮稀飯。

探究的問題:這里有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幼兒討論。

(1)我用紗布把臟東西撈出來。

(2)我用海綿把水吸上來就干凈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乾凈了。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1)我把紗網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凍殼把臟水舀起來倒在上面,我發現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還是很臟。

(2)我把紗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瓶子里的水還是很臟,紗布上也有點臟。

(3)我把海綿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在海綿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點變干凈了。

(4)我把一條干凈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水變干凈一點但毛巾變臟了。

說一說,為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1)紗窗和紗布的「眼」太大,臟水一下子都漏過去了。

(2)海綿「眼」小,能把水變干凈一點。

(3)毛巾有許多毛毛,能粘住臟水裡的泥,所以水變得有些干凈了。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1)我把毛巾疊起來變成兩層,放在瓶子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又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一條毛巾上,把瓶子里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我再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二條毛巾上,把瓶子里又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再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最後,我在瓶子上放了5條毛巾,把瓶子里過濾4遍的水倒進去,流出來的水已經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2)我把兩條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拿走用過的毛巾,重新放上兩條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過濾一遍的水倒進去,水又干凈一些。最後我換了6次毛巾,水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畫一畫自己的實驗過程。

六、注意事項

1.引導幼兒用毛巾過濾時不應用手擰,要讓臟水慢慢從毛巾中滴人到干凈的容器中。

2.空杯子要透明,便於幼兒觀察比較。

3.將臟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兒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嚴,防止臟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響實驗效果。

4.可將過濾出來的水,反復倒在毛巾上,進行過濾。

5.為便於操作,可將紗布縫在鐵絲圈上。紗網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了解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動物和季節的關系。

教案准備:

1、帶領幼兒搜集小動物過冬的圖片資料

2、小動物過冬課件

教案過程:

1、激發幼兒興趣,談話導入課題。

"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感覺怎樣?"(冬天,天氣寒冷)

"看一看,冬天人們是怎樣過冬的?"(穿棉衣、安裝取暖設備、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煉等)

2、引發課題"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談話導入:人們有這么多的好辦法過冬,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在這樣冷的天氣里是怎樣過冬的呢?

⑴幼兒根據日常觀察進行自由回答,教師不予評論。

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動物過冬的辦法,那麼究竟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老師有一些小動物過冬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⑵幼兒看圖片:

提問討論:A:圖片上有哪些小動物;

B:這些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教師重點講解,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有幾種:冬眠過冬、換上厚厚的毛過冬、貯食過冬,冬眠過冬的有蛇、烏龜、青蛙、刺蝟;換上了厚厚的毛過冬的有兔子、松鼠;貯食過冬的有螞蟻

C:"你還知道其它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狗熊是冬眠過冬,大雁和候鳥是南飛過冬的等

3、鞏固、豐富幼兒對動物過冬的認識

觀看動物過冬課件,提問:冬眠過冬的有哪些動物?換上厚厚毛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貯食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4、了解動物與季節的關系,知道動物有各種方法過冬,這是保護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動物們為什麼會有各自不同的過冬方法?"(保護自己生存,適應季節的變化)

"假如這些動物不想法過冬,那將會怎樣?"(凍死、餓死)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天然「膠水」――水

二、活動目標

通過周圍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使幼兒感知身邊濕的物品與乾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養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盤子、水、樹葉、花瓣、小紙片、熊貓紙片、布、毛線、塑料布、地毯、吹塑紙剪成的各種圖形、手套、盤子、用布剪成的各種面具、畫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動過程

試一試:哪張紙片能吹動起來?

方盤子里放干紙片,圓盤子里放濕紙片。

(1)乾的紙片容易被吹起。

(2)濕的紙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問題。

(1)熊貓能站在指尖上嗎?

①在手上蘸點水就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②乾的熊貓紙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濕兩種不同手套有什麼感受?

①濕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脫。

②乾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脫。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現象。

(1)褲子尿濕後不易脫下來。

(2)下雨淋濕衣服後也不易脫下來。

(3)洗澡後馬上穿衣服會很難穿。

畫一畫:把自己探索的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六、拓展思路

雨後讓幼兒做值日生,感知濕的落葉粘在地上不好掃,也不容易吹走,請幼兒提出解決的辦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沙漠,擴大幼兒對自然界的了解。

2、認識沙漠里的駱駝,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徵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願望。

3、引導幼兒知道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危害。

3、讓幼兒懂得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漠沙化。

活動准備:

1、有關沙漠自然風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資料。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畫面,初步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徵。

-教師:畫面上有什麼?駱駝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駱駝的身上有什麼?它們有什麼特殊的用處?

-教師:駱駝喜歡吃什麼?駱駝生活在什麼地方?

-教師:駱駝有什麼用途?

-教師小結:駱駝生活在沙漠里,駱駝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體里的水分散失,還可以白天防曬,晚上保暖。駱駝底眼睛會產生許多眼淚,讓眼睛不幹燥,而且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去。駱駝的鼻孔可以閉合,這樣可以防風沙。駱駝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進去。駱駝的身上有駝峰。可以分為單駝峰和雙駝峰。駝峰可以儲藏營養。

駱駝的腳底有寬寬厚厚的肉墊,不怕熱熱的沙子,也不會陷進軟軟的沙子里。駱駝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2、組織幼兒討論:

-教師:你見過沙漠嗎?沙漠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沙漠里有什麼?(仙人掌、蠍子等)

-教師: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化?

3、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幼兒觀看介紹沙漠的錄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動植物。沒有條件的,可組織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交談,教師可尋找相應的書籍和圖片,向幼兒介紹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4、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觀察畫面,說說:沙漠里有哪些動物?它們叫什麼名字?

-請你用連線的方法幫駱駝走出沙漠。

小網路: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 沙幕 」,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經常出現。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設計】

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是4-6歲,身體發育尚未健全,經常伴有感冒咳嗽、拉肚子等一些小毛病,家長心裡非常著急,到醫院看病醫葯費又非常貴。我採用了民間流傳的一些小秘方,到田間挖一些中草葯,回家熬一些汁,吃了這些病自然而然慢慢地就好,又無副作用。因此設計了這堂課,讓幼兒從小就知道我們大自然中有些奇特的花草,它們是中草葯,能為人們治病。

【活動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知道植物也能治病。

2、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植物信息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產生進一步探究植物的慾望,萌發對大自然的親近感。

【教學重點】

認識六種奇特花草,了解它們的葯用價值。

【活動准備】

1、師生共同收集感興趣的、有特殊特徵有葯用價值的植物圖書等資料。

2、植物標本、圖片若干。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老師先咳嗽幾聲,提問:小朋友,老師剛才怎麼啦?

幼:咳嗽

師:那麼咳嗽了怎麼辦呢?

幼:打針吃葯、掛鹽水。

師:小朋友,我們平時感冒咳嗽了都要去吃葯,有的還要打針。但是老師生了一些小毛病如感冒咳嗽、手上流血了、拉肚子等就不一定去看醫生、吃葯,我用民間的一些中草葯也能治好這些病。今天老師就為大家帶來了一些奇特的花草,它們是中草葯,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它是誰,好嗎?

二、出示魚腥草,引起幼兒的興趣。

1、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種草,你們認識它嗎?知道它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嗎?情你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幼:是一種草,聞上去有一股味道,好像是魚的味道。

師:這種草有一股魚腥味,我們叫它魚腥草,你們知道魚腥草有什麼用途嗎?

2、小結:魚腥草是一種中草葯,如果我們吃了那個汁,咳嗽就會好起來的。

三、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花草。

師:前幾天,老師帶你們到野外去挖的野菜,還有的是期天在家和爸爸媽媽到地里採的花草,現在請你們向同伴說一說,自己知道的花草的名字叫什麼?在哪裡發現或找到的?它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幼兒拿出事先收集到的奇特的植物圖片、照片或相關資料向同伴介紹,每組選1-2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最奇特的植物。

1、馬蘭:手少流血了,把馬蘭頭的葉子揉一揉,敷上幾分鍾血就不出來了,有止血的作用。

2、枸杞:我們人眼睛模糊看不清,應該多吃點枸杞,吃了眼睛明亮。

3、馬齒莧:也叫長壽菜,它主要治拉肚子,如果我們吃了不幹凈的東西拉肚子就吃它。

四、出示植物標本、教師介紹奇特的花草。

1、蒲公英:葉子長長的,邊緣有鋸齒狀,開得黃花,籽像一個雪球毛茸茸的,它能抗菌消炎、對糖尿病功效很好。

2、金錢草:葉子小小的,圓圓的,形狀像一個圓圓的硬幣,曬干泡茶可以治膽結石。

五、圖片連線,幼兒操作,哪些草治哪些病。

剛才老師給你們介紹了幾種奇特的花草,它們能治哪些病,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有沒有掌握,請你們連線一種草治一種病。

魚腥草 拉肚子 馬蘭 膽結石

馬齒莧 眼睛明亮 金錢草 糖尿病

枸杞 感冒咳嗽 蒲公英 止血

六、作品評價,表現做得對的幼兒。

七、活動延伸

我們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有用的中草葯植物。我們古代醫學家李時珍很早就寫了《本草綱目》一書,記錄了各種中草葯的用途,只要用它們放在水裡煮一下,喝點湯病就會好。大自然中還有好多奇特的花草有很大的用處,待你們長大後慢慢探索發現,為人們治病。

【教學評析】

這堂課還是上的蠻成功的,因為我園地處農村,園內綠化面積較大,花草樹木很多,為了讓孩子了解園內的花花草草,老師們專門設計了一個個好看的牌子,有:小手形的,笑臉形的,在上面寫上了名字。因此,小朋友已掌握了一些花草樹木的名字,老師平時帶幼兒散步時,小朋友無意中就問:「老師這是什麼草呀?」「為什麼它沒有掛上名字呀?」而這些都是不知名的一顆兩顆花草,不是一大片,我就向孩子們一一介紹了它們的名字,其中就有馬蘭、枸杞、金錢草、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等。春天我們就帶幼兒到戶外田埂上摘馬蘭、枸杞等野菜。夏天我們去找蒲公英,采一朵用嘴一吹飄到四面八方,小朋友們一個個像斷了線的風箏歡呼雀躍。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認識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並能知道這些花草的奇特之處有葯用價值。根據綱要提出的科學教育指導要點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慾望,引導他們愛學習會探索。

整堂課以老師感冒咳嗽為導入,喚醒了孩子的興趣。因為孩子們平時都經歷過咳嗽、拉肚子,遇到這種情況只有打針吃葯才行。他們都有親身體驗,而這些中草葯只要我們周圍找一下就能找到,無毒、無副作用。現在孩子們都是家中的小主人,他們在家裡自己的爺爺奶奶患上的疾病如:膽結石、糖尿病都是常見病。他們家中也曾吃過這些中草葯。在最後的操作連線題時,大班孩子已有初步認識漢字的興趣,通過老師的範例講解,因此他們都能正確連線。

總之,這堂課的成功之處要讓孩子平時接觸並了解一些我們身邊奇特花草的名字和作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把這堂課上好。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以小組形式進行活動,通過有計劃的分工合作,體驗共同游戲的樂趣。

2、探索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壘高,發展幼兒空間想像力,及使用測量工具的能力。

活動准備:

牛奶盒40個(4份);

捲尺一個;

記號筆(紅黑各一隻);

記錄紙;黑板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形成小組 交代任務,四人一組進行小組游戲,並給小組起名。 師在黑板上設計表格,並將每隊自己確定的標記請隊員畫在表格上。如(草莓隊、西瓜隊等) 提出遊戲要求:四人合作壘高,要求壘的穩,所有的牛奶盒必須搭完,鈴聲響游戲結束。 二、初次合作壘高

幼兒壘高,教師巡視。

三、小結

初次壘高 成功了嗎?為什麼成功?成功用什麼標記表示;失敗又可以用什麼表示。 請每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記錄。 討論為什麼壘的有高有矮?(不一樣的搭法有不一樣的高度)

四、再次壘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穩。

五、討論

1、哪組最高?怎麼看出來?

2、測量。師示範測量,幼兒在表格中記錄。

3、為什麼一樣多的牛奶盒會搭的不一樣高。

六、第三次壘高,決出冠亞軍

幼兒自己測量壘高成績,記錄在表格中,決出冠亞軍。 討論用什麼標記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體討論

怎麼樣才能壘的高又穩? 高:豎起來的層數越多越高。 穩: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兩個橫放在一起。 還要小組的成員分工合作。

㈢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排積木活動中,體驗力的傳動現象。

2、嘗試同伴之間的互相合作,有一定的團隊精神。

活動准備:

中型長方形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感知積木排列的方法。

幼兒分組拿積木進行排隊游戲,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是如何給積木排隊的。

請幼兒分組師范,重點介紹間隔排隊的方法。

2、幼兒集中學習間隔排隊的方法。

幼兒分組嘗試間隔排隊的方法,在操作中幼兒如果不小心碰到積木發生"傳動"現象,引導幼兒注意觀察。

教師:為什麼前面的積木倒下來,後面的積木也會跟著倒下來呢?

3、全班合作排列積木。

教師引導全班幼兒合作排列,感知和做的快樂。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對物體下落現象感興趣。

2、能初步感知物體下落時速度有快有慢。

3、樂意用身體動作模仿物體下落的軌跡。

活動准備:

1、幼兒游戲材料人手一套。

2、教師演示用具一套。

活動過程:

1、出示各色紙寶寶,區分紅、黃、綠三色。

2、幼兒探索,觀察各種紙寶寶下落的軌跡。

3、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各種紙下落的軌跡。

4、幼兒探索感知各種紙寶寶落下來時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師設疑:想一想各種紙寶寶落下來時一樣快嗎?

6、幼兒探索感知各種紙落下來有快有慢。

延伸活動:

觀察其他物體下落的軌跡。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棒的過程種嘗試用「三角撐」的方法架起筷子。

2、初步引導幼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活動准備】

1、一次性筷子若干、檯布5塊。

2、統計表5張。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筷子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筷子,看誰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兒自由玩筷子,教師參與)

2、提問:剛才你是怎樣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兒講述)

二、想辦法把筷子豎起來,並記錄(統計表附後)

1、導語: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現在請你們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東西幫助,筷子能夠站起來嗎?(幼兒自由討論)

那你們就去試一試,然後把你嘗試的方法和結果記錄在這張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兒嘗試、操作,並記錄。

3、分組匯報。

導語:你們讓筷子站起來了嗎?用了幾根筷子?

三、再次嘗試,啟發幼兒用「三角撐」方法架起筷子。

1、教師啟發幼兒用三根筷子互搭豎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撐物,把筷子豎起來。

師:請你們試著用三根筷子架起來的方法,讓它們站起來,並把這次的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參與。

四、展示記錄表,討論活動結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組記錄表,幼兒分組匯報。

2、小結,引出其生活用途。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水變干凈了

二、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幼兒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五、活動過程

引入:猜謎語。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

(1)水能洗衣服。

(2)水能澆花、養魚。

(3)水能洗澡、洗臉。

(4)水能做湯、煮稀飯。

探究的問題:這里有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幼兒討論。

(1)我用紗布把臟東西撈出來。

(2)我用海綿把水吸上來就干凈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乾凈了。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1)我把紗網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凍殼把臟水舀起來倒在上面,我發現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還是很臟。

(2)我把紗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瓶子里的水還是很臟,紗布上也有點臟。

(3)我把海綿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在海綿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點變干凈了。

(4)我把一條干凈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水變干凈一點但毛巾變臟了。

說一說,為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1)紗窗和紗布的「眼」太大,臟水一下子都漏過去了。

(2)海綿「眼」小,能把水變干凈一點。

(3)毛巾有許多毛毛,能粘住臟水裡的泥,所以水變得有些干凈了。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1)我把毛巾疊起來變成兩層,放在瓶子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又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一條毛巾上,把瓶子里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我再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二條毛巾上,把瓶子里又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再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最後,我在瓶子上放了5條毛巾,把瓶子里過濾4遍的水倒進去,流出來的水已經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2)我把兩條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拿走用過的毛巾,重新放上兩條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過濾一遍的水倒進去,水又干凈一些。最後我換了6次毛巾,水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畫一畫自己的實驗過程。

六、注意事項

1.引導幼兒用毛巾過濾時不應用手擰,要讓臟水慢慢從毛巾中滴人到干凈的容器中。

2.空杯子要透明,便於幼兒觀察比較。

3.將臟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兒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嚴,防止臟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響實驗效果。

4.可將過濾出來的水,反復倒在毛巾上,進行過濾。

5.為便於操作,可將紗布縫在鐵絲圈上。紗網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夠對探究不同聲音產生興趣。

2、知道物體的材質不同發出的聲音不同。

3、嘗試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物體的不同特性。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幼兒用空蛋殼、鋼球、毛絨球、泡沫球、裝材料的小盒、托盤每人一份,沙蛋人手一個,幼兒

用於猜想、驗證的名字貼一份;教師用搖搖彩蛋一個,黑板猜想記錄一份,黑板一塊。

經驗准備:對聲音有一定的認識,玩過關於聲音的游戲;對泡沫球、絨線球和鋼球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1、活動引入:教師出示彩蛋,提出問題,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玩的玩具,看看它像什麼?(教師出示搖搖彩蛋)——它叫搖搖彩蛋。(教師搖動彩蛋)聽到了什麼?為什麼會有聲音?你覺得裡面有什麼可以讓搖搖彩蛋發出聲音?(請幼兒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就要用搖搖彩蛋來做一個關於聲音的好玩的實驗。

2、活動實施:了解材料,進行猜想與驗證活動。

(1)介紹材料。

請小朋友觀察托盤中有什麼?

(2)了解材料。

重點引導幼兒發現小球的軟硬、輕重的區別。

師:請小朋友觀察三個球有什麼不一樣?按一按,掂一掂,有什麼不一樣?

:三個小球雖然大小一樣,但是它們用的材質不同,特性也不同:軟硬不一樣,輕重不一樣,顏色不一樣;鋼球最重最硬,毛絨球最輕最軟。

(3)猜想。

①提出問題,鼓勵猜想。

師:老師再給小朋友三個空的彩蛋殼,把其中一個小球放進一個小彩蛋中扣好,就這樣做出三個搖搖彩蛋。你們猜,哪個會發出最大的聲音?

請幼兒將帶有自己名字的「猜想貼」貼在黑板的大記錄表上。

這個帶名字的「猜想貼」告訴我每個幼兒的猜想狀況,在後面的.環節中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叫幼兒回答問題,並且跟蹤他們的思維變化。

②交流猜想結果,說一說自己的猜想理由。

(4)驗證操作。

①將三個小球分別裝進三個小聽筒中,試一試,搖一搖,聽一聽。

②記住發出最大聲音的小球,將自己的「發現貼」貼在黑板記錄大表上。

③分享自己的實驗發現。

(5)交流:

師:三個搖搖彩蛋發出的聲音一樣大嗎?

哪個聲音最大?為什麼?

哪個聲音最小?為什麼?

哪個聲音不大也不小?為什麼?

為什麼三個小球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剛才老師的搖搖彩蛋里放的是什麼?為什麼?(小彩蛋的聲音大小和什麼有關系?)

這個環節的問題較多。幼兒起初有了新發現之後還非常興奮,但是被老師連續地問了好幾個「為什麼」之後孩子的興趣就減弱了。這說明對於大班上學期的幼兒來講,科學活動還是以多操作、好玩為主,如果過多地關注追問、質疑,那麼有可能扼殺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6)玩「聲音找朋友」游戲:教師說「請拿出聲音最大(最小)的彩蛋」,幼兒迅速辨別並拿出搖一搖,然後一起打開驗證。

3、活動。

師:鋼球放在搖搖彩蛋里發出的聲音最大,因為鋼球最硬最重;毛絨球發出的聲音最小,因為最軟最輕;泡沫球發出的聲音不大也不小,因為泡沫球不硬也不軟,不輕也不重。三個小球因為是用不同材質的東西做的,所以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4、活動結束。

請小朋友找出一個自認為聲音最適合做樂器的彩蛋,演奏「搖搖搖」;我們還要做出一些聲音不同的響筒送到表演區,大家一起收集一些材料,試一試這些材料放在彩蛋裡面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和幼兒討論蟲蟲的分類方法,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2、能用不同的圖形標志,來表示蟲蟲分類的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各類蟲蟲的模型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說出他們的名稱。

二、提出問題:你能用什麼方法給這些蟲蟲分類,讓同一類的在一起?幼兒討論後回答。

請幼兒分組說出分類的理由和方法。

崔童: 按好的蟲蟲和壞的蟲蟲分。

范進祥:好蟲蟲叫益蟲,壞蟲蟲叫害蟲,應該是按照益蟲和害蟲分類。(崔童同意,其他幾個小朋友也同意這個分法。)

於江茗:我想按照白天活動和晚上活動的蟲蟲分,蚊子、蛾子是晚上的,蝴蝶、蜜蜂、蜻蜓是白天的。

郝琰澤:有長的大的和長的小的蟲蟲,可以按大小來分。

孔嘉源:按照嘴的不一樣來分,有的用嘴吃東西,有的用吸管樣的針來吃東西。

張一佳:按照有翅膀和沒有翅膀的來分。

劉嘉露:可以按會飛的和不回飛的分。

郅媛: 按有退的和無腿的蟲蟲來分。

范進祥:有水裡的蟲蟲,是蜻蜓的幼蟲叫水泵子,可以按水裡的和陸地上的蟲蟲來分。

三、教師總結出好的分類方法。

幼兒動手操作:按自己的方法給蟲蟲分類。並用圖來表示分類的方法。

活動反思:

這是蟲蟲聯歡會中給蟲蟲分類的一次綜合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分類的方法多種多樣,因為老師沒有事先給與明確的方法和答案,幼兒思維沒有受到限制,所以他們的思路開闊,想出了很多的分類方法,幾乎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分類方法:有的按會飛的,不會飛的;發聲和不發聲的;有腿的,沒有腿的;大的,小的;益蟲,害蟲;昆蟲、非昆蟲;白天活動的,晚上活動的由此可見,沒有局限的問題答案,更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分類的方法有了,接下來就是看幼兒的實際應用情況,在操作的環節,幼兒都能按照自己的方法給蟲蟲進行分類,大部分幼兒都採用了畫認識的蟲蟲時的方法,將一張紙對折分成兩塊,按摺痕畫上中線,一邊表示一種。但是在表示分類結果時,一部分幼兒說不會畫,這時,我看到江茗在兩塊紙上分別畫了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我問他是什麼意思,他說:我是按白天和晚上活動的蟲蟲分的。太陽表示白天活動的蟲蟲,月亮表示晚上活動的蟲蟲。劉嘉璐是按會飛的和不回飛的蟲蟲分類,她在表示會飛的蟲蟲時畫了個翅膀,表示不會飛的蟲蟲時畫了個翅膀後又畫了個,這種方法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贊同:既好看又好畫。由此,引出了很多的表示圖,如:按有腿的和無腿的分,有腿就畫上腿,無腿畫上Ⅹ;會跳的不會跳的;有翅膀無翅膀的操作、分類,設計表示圖活動,為我們的製作蟲蟲書《我給蟲蟲分類》作好了准備。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到空氣的存在。

2、保護孩子的求知慾,發展探索的能力。

二、活動准備:氣球、打氣筒、紙、筆。

三、教學活動:

1、引導、觀察。

(1)老師准備1個打氣筒

(2)對著幼兒的臉擠出一些空氣。讓幼兒感覺到空氣

2、探索:氣球里的空氣

(1)猜想:沒有吹氣的氣球裡面有空氣嗎?

(2)實驗驗證:用氣球對著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3)給氣球吹氣,說說現在的氣球是否存在空氣。

(4)實驗驗證:用氣球對著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5)請幼兒記錄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一分鍾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2、了解時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鍾。

3、鞏固對鍾表的認識。

活動准備:

1、幻燈片:完整的鍾面,嘀嗒聲,秒針走一分鍾課件。 【幼兒園ppt課件製作】

2、幼兒操作材料:花生、碗、筷子;珠子、線;小組記錄表、筆等。

3、定時器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想想說說,喚醒已有經驗。

1、通過集體、小組或個別交流的方式與幼兒說說以下話題:

(1)你在哪裡看見過鍾?

(2)鍾面上有什麼?

(3)鍾有什麼作用呢?

(4)除了鍾,還有哪些生活用品也能告訴我們時間?

2、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進行表達。

3、教師用幻燈展示鍾面,結合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引導語:我們在家裡、教室里等許多地方都能看見鍾。鍾面上有數字1—12,它們有規律地排列著。鍾面上還有時針、分針和秒針,它們指向什麼數字,就表示現在是什麼時間。手錶和鍾的功能是一樣的,我們統稱為鍾表。有了鍾表,我們才能知道准確的時間。鍾表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數數聽聽,感知一秒鍾有多長。

1、提問:秒針走一格就表示一秒鍾,你們覺得一秒鍾是長還是短?

2、鼓勵幼兒用聲勢自由地表達。

3、播放一秒鍾的"嘀嗒"聲,引導幼兒感知和進一步表達。

4、小結:一秒鍾是很短暫的,"嘀嗒"一聲就過去了。

三、比比做做,感知一分鍾有多長。

1、比較一分鍾和一秒鍾。

(1)交流:一分鍾時間長?還是一秒鍾時間長?一分鍾里有多少個一秒鍾?

(2)教師用幻燈演示秒針從數字12開始走一圈,同時引導幼兒數數,感知一分鍾時間的長短。

2、提問:你覺得一分鍾時間大概能做些什麼事?

3、分組操作

(1)介紹材料和活動規則。

引導語:老師給大家提供了花生,珠子,小組記錄表和筆等操作材料,大家可以隨便選擇,或是用筷子把花生夾到另一個碗里,或是把珠子串進線里,給大家的操作時間是一分鍾,一分鍾到了就要停下來,再把剛才的操作結果記錄到小組記錄表裡。

(2)幼兒分組操作(播放計時器定時一分鍾的課件,幼兒可邊操作邊看時間)

(3)交流操作結果

引導語:請各組的小朋友都來報報你們一分鍾的操作成果是多少,先請第一組,再請第二組,第三組……

(3)討論:一分鍾時間是長還是短?為什麼同樣一分鍾的時間,有的小朋友做的多,有的小朋友卻做的少呢?

(4)小結:因為做的事情不一樣,有的難有的簡單,所以結果就會不一樣。而做同一件事情,如果動作有的快有的慢,它們的結果也會不一樣,所以只有抓緊時間,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5)再次操作,加快速度。

引導語:老師再給大家一次機會做同樣的事情,請你們加快速度,看看這次在一分鍾時間里的操作能不能比上次有進步。

(6)分享第二次操作成果並小結:很多小朋友第二次的操作結果比第一次好的多,這說明只要我們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提升總結,學會珍惜時間。

1.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引導語:時間是寶貴的,我們應該如何珍惜平時的一分一秒呢?

2.小結:一秒鍾、一分鍾雖然都很短。但是時間就是由一秒一秒鍾,一分一分鍾組成的。我們要學會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秒每一分鍾。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開展各種與時間有關的競賽活動,如:跑步比賽等,讓幼兒進一步感知時間的長短。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做事不拖拉,學會看時間,珍惜時間。

㈣ 幼兒園中班《水的凈化》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水的凈化》科學活動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園中班《水的凈化》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中班科學活動:

《水的凈化》

活動目標:

1、學習凈化水的方法:過濾和用明礬凈化,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2、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3、通過活動,促使幼兒建立初步的環抱意識,懂得要保護水源。

活動准備:

材料准備:

自製實驗瓶、漏斗,棉花、布、紙若干,明礬少許,記錄卡人手一份,污水一大瓶。

知識准備:

課前帶幼兒參觀運河,感受污水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參觀運河的過程,說說運河的水是怎樣的?你想怎樣幫助運河?

2、出示污水,模仿「污水弟弟」的語調,請幼兒來幫忙,引起幼兒的興趣。並請幼兒說說該怎樣使污水變得干凈。

3、教給幼兒過濾的方法。出示棉花、紙、布等材料,請幼兒嘗試用這些材料來過濾水,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4、幼兒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教師演示用明礬凈化水的方法。

6、評價幼兒記錄卡。

7、小結:每個人都喜歡生活在干凈、整潔的環境里,讓我們以後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運河,保護我們的環境。

幼兒園中班《水的凈化》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教學設計思路:

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分析討論、實驗探究、調查報告等方法,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掌握凈化水的幾種方法。對於過濾操作的訓練及其方法掌握,採取學生課前合作預習,課堂實際操作,學生互評,教師總評的教學方法。對於自來水凈化過程的難點突破,採用課堂啟發講解,課後小組合作製造「自來水生產模型」的方式,加深認識。硬水和軟水知識較為抽象,通過生活生產中的實例介紹,促使對其形成感性認識,知道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軟化的方法。課文安排的演示實驗3-4(蒸餾水的製作),由於其直觀性不強、講解費時,故改用多媒體教學法,組織學生觀看「蒸餾水製作」的教學短片,使學生可以在有限時間內,直觀地獲得大量信息。在本節課結束前安排一場「當地飲用水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交流會,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鄉情、民情,培養學生「憂國」、「憂民」之心,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望。

教學目標

1、知道沉澱、吸附、過濾、蒸餾等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能述說自來水的凈化過程。初步學會過濾的操作。

2、懂得純凈水和自來水的區別,學會用肥皂水鑒別硬水與軟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軟化的方法。

3、通過對水凈化方法的學習,體會化學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4、通過過濾操作的訓練,提高學生動手、觀察、協作等能力。

5、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要從衛生、健康的角度,正確選擇飲用水,感受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望。

重點

1、水凈化的方法。

2、過濾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以及硬水軟化的方法。

難點

1、自來水的凈化過程。

2、過濾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軟化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實驗法、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儀器葯品明礬、濾紙、鐵架台(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投影儀。

學生准備

1、分小組合作預習過濾操作。

2、分小組調查本地飲用水使用的情況。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科學污水變干凈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orel過濾器文件 瀏覽:437
三合一過濾器怎麼改 瀏覽:592
醫用污水處理加什麼葯 瀏覽:669
德龍咖啡機除垢燈未滅 瀏覽:417
乳白色污水污垢怎麼去除 瀏覽:594
東方麗陽凈水器怎麼樣 瀏覽:323
陽離子交換樹脂貯存注意事項 瀏覽:166
污水處理的污泥能幹嘛 瀏覽:154
凈化器怎麼換凈水器濾芯 瀏覽:243
磷化處理的廢水 瀏覽:524
電機灌封環氧樹脂標准 瀏覽:922
空氣凈化器有什麼做用 瀏覽:513
洛陽樹脂彩鋼瓦 瀏覽:965
酚醛樹脂氧化鎂填料 瀏覽:478
樹脂製成超美藝術品 瀏覽:387
超濾器外型尺寸 瀏覽:89
送凈水器是什麼套路 瀏覽:75
污水余氯檢測不能低於多少 瀏覽:328
1公斤等於多少升樹脂 瀏覽:28
污水公司地使用稅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