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污水回用qc

污水回用qc

發布時間:2023-01-18 09:20:02

Ⅰ 海爾EC6002一QC怎麼排污

海爾EC6002一QC排污方法:
1、排污口一般設置在熱水器進出水口的旁邊,有一些熱水器會在排污口處標有文字提示。通常排污口不會被使用,只有在需要清潔時,才會用到排污口;
2、其實排污口的原理很簡單,撬開排污口,讓內膽里的水自然流出,能夠帶走一部分沉積的雜質和水垢。不過對附著在內膽和鎂棒上的水垢基本上沒有任何效果;
3、通過排污口清潔熱水器,首先要斷電,關掉進水閥,待膽內熱水冷卻後,打開排污口,讓污水流出,待內膽中污水流光後,再打開進水閥,使自來水流入內膽再從排污口流出;
4、通過排污口清潔電熱水器,最好先將電熱水器拆卸下來放在地上,以免污水四濺,排污閥比較靠里,擰開比較麻煩;

Ⅱ 請教污泥負荷與容積負荷

SBR反應池池容計算系指傳統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應池,而不包括其他SBR改進型的諸多反應池(如ICEAS、CASS、MSBR等)池容的計算。
現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套以總污泥量為主要參數的綜合設計方法,供設計者參考。

1 現行設計方法

1.1 負荷法
該法與連續式曝氣池容的設計相仿。已知SBR反應池的容積負荷或污泥負荷、進水量及進水中BOD5濃度,即可由下式迅速求得SBR池容:
容積負荷法 V=nQ0C0/Nv (1)
Vmin=〔SVI·MLSS/106]·V
污泥負荷法 Vmin=nQ0C0·SVI/Ns (2)
V=Vmin+Q0
1.2 曝氣時間內負荷法
鑒於SBR法屬間歇曝氣,一個周期內有效曝氣時間為ta,則一日內總曝氣時間為nta,以此建立如下計算式:
容積負荷法 V=nQ0C0tc/Nv·ta (3)
污泥負荷法 V=24QC0/nta·MLSS·NS (4)
1.3 動力學設計法
由於SBR的運行操作方式不同,其有效容積的計算也不盡相同。根據動力學原理演算(過程略),SBR反應池容計算公式可分為下列三種情況:
限制曝氣 V=NQ(C0-Ce)tf/[MLSS·Ns·ta] (5)
非限制曝氣 V=nQ(C0-Ce)tf/[MLSS·Ns(ta+tf)] (6)
半限制曝氣 V=nQ(C0-Ce)tf/[LSS·Ns(ta+tf-t0)] (7)
但在實際應用中發現上述方法存有以下問題:
① 對負荷參數的選用依據不足,提供選用參數的范圍過大〔例如文獻推薦Nv=0.1~1.3kgBOD5/(m3·d)等〕,而未考慮水溫、進水水質、污泥齡、活性污泥量以及SBR池幾何尺寸等要素對負荷及池容的影響;
② 負荷法將連續式曝氣池容計算方法移用於具有二沉池功能的SBR池容計算,存有理論上的差異,使所得結果偏小;
③ 在計算公式中均出現了SVI、MLSS、Nv、Ns等敏感的變化參數,難於全部同時根據經驗假定,忽略了底物的明顯影響,並將導致各參數間不一致甚至矛盾的現象;
④ 曝氣時間內負荷法與動力學設計法中試圖引入有效曝氣時間ta對SBR池容所產生的影響,但因其由動力學原理演算而得,假定的邊界條件不完全適應於實際各個階段的反應過程,將有機碳的去除僅限制在好氧階段的曝氣作用,而忽略了其他非曝氣階段對有機碳去除的影響,使得在同一負荷條件下所得SBR池容驚人地偏大。
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不利於SBR法對污水的有效處理,而且進行多方案比較時也不可能全面反映SBR法的工程量,會得出投資偏高或偏低的結果。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套以總污泥量為主要參數的SBR池容綜合設計方法。

2 總污泥量綜合設計法

該法是以提供SBR反應池一定的活性污泥量為前提,並滿足適合的SVI條件,保證在沉降階段歷時和排水階段歷時內的沉降距離和沉澱面積,據此推算出最低水深下的最小污泥沉降所需的體積,然後根據最大周期進水量求算貯水容積,兩者之和即為所求SBR池容。並由此驗算曝氣時間內的活性污泥濃度及最低水深下的污泥濃度,以判別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其計算公式為:
� TS=naQ0(C0-Cr)tT·S (8)
� Vmin=AHmin≥TS·SVI·10-3 (9)
� Hmin=�Hmax-ΔH� (10)
� V=Vmin+ΔV� (11)
式中�TS——單個SBR池內干污泥總量,kg
tT·S——總污泥齡,d
A——SBR池幾何平面積,m2
� Hmax、Hmin——分別為曝氣時最高水位和沉澱終了時最低水位,m
ΔH——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差,m
� Cr——出水BOD5濃度與出水懸浮物濃度中溶解性BOD5濃度之差。其值為:
� Cr=Ce-Z·Cse·1.42(1-ek1t) (12)
式中�Cse——出水中懸浮物濃度,kg/m3
� k1——耗氧速率,d-1
� t——BOD實驗時間,d
� Z——活性污泥中異養菌所佔比例,其值為:
� Z=B-(B2-8.33Ns·1.072(15-T))0.5� (13)
� B=0.555+4.167(1+TS0/BOD5)Ns·1.072(15-T)� (14)
Ns=1/a·tT·S� (15)
式中�a——產泥系數,即單位BOD5所產生的剩餘污泥量,kgMLSS/kgBOD5,其值為:
� a=0.6(TS0/BOD5+1)-0.6×0.072×1.072(T-15)1/〔tT·S+0.08×1.072(T-15)� (16)
式中TS、BOD5——分別為進水中懸浮固體濃度及BOD 5濃度,kg/m3
�T——污水水溫,℃
由式(9)計算之Vmin系為同時滿足活性污泥沉降幾何面積以及既定沉澱歷時條件下的沉降距離,此值將大於現行方法中所推算的Vmin。
必須指出的是,實際的污泥沉降距離應考慮排水歷時內的沉降作用,該作用距離稱之為保護高度Hb。同時,SBR池內混合液從完全動態混合變為靜止沉澱的初始5~10min內污泥 仍處於紊動狀態,之後才逐漸變為壓縮沉降直至排水歷時結束。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由下式表示:
� vs(ts+td-10/60)=ΔH+Hb (17)
� vs=650/MLSSmax·SVI� (18)
由式(18)代入式(17)並作相應變換改寫為:
〔650·A·Hmax/TS·SVI〕(ts+td-10/60)=ΔV/A+Hb (19)
式中 �vs——污泥沉降速度,m/h
� MLSSmax——當水深為Hmax時的MLSS,kg/m3�
ts、td——分別為污泥沉澱歷時和排水歷時,h
式(19)中SVI、Hb、ts、td均可據經驗假定,Ts、ΔV均為已知,Hmax可依據鼓風機風壓或曝氣機有效水深設置,A為可求,同時求得ΔH,使其在許可的排水變幅范圍內保證允許的保護高度。因而,由式(10)、(11)可分別求得Hmin、Vmin和反應池容。

3 工程算例 �

3.1 設計基本條件
某城鎮平均污水處理量為10000m3/d,進、出水質見表1。

表1 設計進、出水質 項目 CODCr(mg/L) BOD5(mg/L) SS(mg/L) NH3-N(mg/L) NO3-N(mg/L) TP(mg/L) 水溫(℃) pH 進水 380 200 200 40 0 4 15 出水 60 20 20 5 5 0.5 6~9
3.2 SBR池容計算
按前述設計方法及推薦採用的參數,以及提出的總污泥量綜合計演算法和相應的參數推求公式,依表1的要求進行SBR池容計算。為便於結果比較,該工程設SBR池2座,交替分批進水,周期長6h,Hmax=4.2m,變化系數k2=1.2,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單個SBR池參數及結果比較 設計參數一法二法三法四法新法 Nv〔kgBOD5/(m3·d)〕 0.50 0.24 Nv〔kgBOD5/(kgMLSS·d〕 0.255 (0.074) (0.074) 0.074 SVI(mL/g) 90 150 (120) (120) 120 MLSSmax(mg/L) 3000 (3235) (3235) 3235 a〔kgMLSS/(kgBOD5·d)〕 0.906 tT·S(d) 15 TS(kg) (12571) (12571) 12571 Z(%) 0.302 ta(h) (3.0) (3.0) ts+td(h) 1.0+1.0 A(m2) 476 438 1984 1798 925 ΔH(m) 3.07 2.85 2.57 2.57 1.62 Vmin(m3) 540 588 3234 2931 2386 V(m3) 2000 1838 8333 7550 3886 ΔV(m3) 1460 1250 5099 4619 1500 HRT(h) 9.6 8.8 40.0 36.2 18.7 註:①一法至四法依次指:容積負荷法、總污泥負荷法、曝氣時間內負荷法、動力學設計法,新法系指總污泥量綜合設計法;
②前四種方法中參數 A、ΔH值系由V及Hmax反推而得,列出目的是為便於比較;
③一法和二法中Ns、Nv、SVI值系直接引用相應參考文獻中採用的數據,其他方法中凡帶( )者為文中假定或移用新法推算值。

4 設計方法評價

根據表2結果進行合理性分析,對SBR池容設計的各種方法作綜合評價如下:
① 曝氣時間內負荷法和動力學設計法所得池容明顯偏大,停留時間過長,ΔH已超出允許范圍,實際的MLSSmax僅為1508 mg/L和1655mg/L,要達到假定的活性污泥濃度必須使總污泥齡達30d左右,這樣則污泥負荷過小,不利於除磷脫氮。故該兩法若用於目前的設計,尚有待改進和完善,但其設想及動力學的理論原理和對SBR池容設計的進步將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② 容積負荷法和總污泥負荷法實質上系屬同一種方法,當採用相應參考文獻中的設計參數時所得池容偏小、停留時間過短、ΔH也已超出允許范圍;當負荷參數採用總污泥量綜合設計法的公式推算值時,則所得SBR池容趨於合理、偏差縮小,但仍然存有ΔH、Hmax等參數與沉降速度、沉澱面積及保護高度之間的關系相脫節的缺陷,最終將影響處理效果。
因此該兩法宜謹慎採用,特別是對公式中的負荷參數應以通過計算代替假設,但對式(15)應進行修正,以與該兩法的計算公式相適應。
③ 總污泥量綜合設計法中所考慮的因素及出發點均與SBR反應池的功能特性密切結合,避免了前幾種方法中所存在的問題及缺陷。通過包括硝化、反硝化和厭氧三個反應階段所需反應歷時及階段污泥齡的校核計算(方法略)得三個階段的反應歷時分別為2.1、1.4、0.5h;所需污泥齡分別為5、8及10d。而本算例假定總污泥齡為15d,其SBR池容完全能滿足進行除磷脫氮的需要,且維持了合理的負荷及活性污泥濃度。
④ 從有關參數得知:總污泥量綜合設計法SBR池容合理;ΔH在允許范圍內;MLSSmax=3235mg/L,在3000~4000mg/L之間;Ns=0.074kgBOD5/(kgMLSS·d),在0.06~0.10kgBOD5/(kgMLSS·d)范圍內;Nn=0.013kgNH3-N/(kgMLSS·d),符合除磷脫氮負荷要求;MLSSmin=5269mg/L近似於6000mg/L;ΔV/V=38.6%≤40%,符合最佳充水比。
該法在所有設計參數中除SVI、ts、td按經驗假定外,均依據進水水質由公式推算而得,不會產生與其他現行方法的矛盾。同時在推求池容過程中確定了SBR池的幾何尺寸,這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

電 話:(0571)88821434 88072824×6910
收稿日期:2002-03-22

Ⅲ 污水處理工程中水泵的選型

在污水處理工程中,水泵是整個系統中最為基礎和關鍵的一環,能夠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處理能力、穩定性和經濟性等。本文從水泵型號的選擇入手,介紹了各類水泵的特點以及選型所需要注意的問題,對工程人員的設計工作有指導性意義。

引言

水泵是污水處理工程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其作用是將相對高程較低的污水提升至後續相對高程較高的處理單元,為污水處理的順利進行提供足夠的動力。水泵選型是否正確對整個系統的穩定性,投資和運行的經濟性、運行效果的合理性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1 影響水泵選型的因素

1.1 水泵安裝現場的環境

通常在污水處理中所採用的水泵分為兩種,一種安裝於污水外,稱為離心泵即乾式泵,另一種直接安裝在污水中,稱為潛水泵。兩種泵各有其優缺點,需根據不同的場合進行選擇。

離心泵運行時,葉輪的葉片高速旋轉產生離心力,將介質輸送到高壓端出口,並在吸入口形成負壓吸入介質以此循環。由於其安裝於污水外,運行時只有水泵的吸水管和葉輪淹沒在污水中,能夠保持設備的乾燥,避免泵體受污染,方便後續的管理、養護及維修。但是由於其構造關系,如果水泵中沒有水就無法進行介質的輸送,且極易損傷葉輪和泵體導致設備損壞。

潛水泵的工作原理也是利用離心力,但由於泵體安裝於水池內,運行時水泵及管件均淹沒在水中,不存在進水管灌水及水泵吸程的問題,水池的有效容積會更大,其缺點是設備浸入污水中會受到腐蝕,養護管理及維修較為麻煩。

當污水處理廠佔地面積不大,對水泵的安裝環境無特殊要求,建議採用潛水泵;若水池深度超出水泵吸程,則必須採用潛水泵。當污水處理廠的佔地足夠大,且客戶要求水泵安裝於水池外,可以考慮採用離心泵。當水泵必須置於液體外,且啟動液面低於水泵葉輪淹沒水位時,必須選用帶引水輔助設備的離心泵或自吸泵。

1.2 水泵輸送的介質

污水處理中涉及到的污水種類繁多,有人們日常生活排放的生活污水,有工業生產中排放的生產廢水,且不同行業排放的工業廢水特性也各不相同,只有選擇合適的水泵,污水處理工程的運行才能穩定和有效。

根據輸送介質中所含雜質的多少可將水泵分為清水泵和污水泵兩種。清水泵對輸送介質的清潔度要求較高,一般要求介質中固體體積含量不超過0.1%,粒度不大於0.2mm,否則極易堵塞水泵,對泵體、葉輪造成損壞。污水泵的結構原理同清水泵一樣,但進行了一些內部構造的更改,如加大水泵流道、增大葉輪間隙、取消葉輪護圈、增加鋸齒片等,因此可以輸送含雜質較多的介質。

針對各類污水選擇水泵的原則如下:

1)對於清潔度較高,物理化學性質類似於清水的污水,如清洗廢水、含油廢水等,建議採用清水泵進行輸送;

2)對於含有大量雜質(如較大固體顆粒、各種纖維)的污水,如生活污水、紡織業廢水、造紙業廢水等,必須選擇污水泵來作業。

3)對於有腐蝕性的或高溫的污水,必須有針對地選用特殊材質的耐腐蝕泵,如塑料、不銹鋼等材質製造的水泵,否則泵體容易被腐蝕,使整個系統的運行受到影響。

1.3 水泵具體型號的選擇

在選擇水泵的具體型號前,首先需要根據具體的設計參數計算出所需水泵的流量和揚程,然後根據實際水泵的特性曲線進行比較和選擇。

1.3.1 水泵流量的計算

與大型泵站相比,污水處理工程由於排水總量有限,且一般均設有較大的污水調節池,水泵的運行流量較為穩定。根據工程設計水量和設計水泵數量,即可計算出單台水泵的設計流量。

Q=Q總

n(m3/h)Q-單台水泵設計流量(m3/h);

Q總-工程平均小時流量(m3/h);

n-水泵台數(台)。

對於小流量的工程一般採用2台水泵,1用1備;對於大流量的工程可採用3台水泵,2用1備,運行時2台水泵同時運行,若使用中的水泵出現故障則更換備用水泵,故障水泵可拆下進行維修,這樣備用水泵的投資比1用1備要更經濟。採用多台水泵時應盡量選用同型號水泵,方便維護管理。

1.3.2 水泵揚程的計算

水泵總揚程由水泵吸水高度、揚水高度及管路水頭損失三方面決定,一旦水泵流量、管徑及管道布置確定,水泵設計揚程就可確定。

H≥h1+h2+h3+h4(m)H-水泵總揚程(m);

h1-吸水管水頭損失(m),一般包括吸水喇叭口、90°彎頭、直線段、閥門,漸縮管等;

h2-出水管水頭損失(m),一般包括漸擴管、止回閥、閥門、短管、90度彎頭(或三通)、直線段等;

h3-集水池最低工作水位與所需提升最高水位之間的高差(m);

h4-安全水頭(m),估算揚程時可按0.5m~1.0m計;詳細計算時應慎用,以免工況點偏移。

下面分別為不同安裝高度水泵揚程的計算示意圖

圖1水泵揚程計算示意圖

對於污水處理工程而言,水泵的主要作用是提升高程而不是長距離送水,輸水管路一般不長,沿程阻力損失可忽略不計,水頭損失只需計算局部阻力損失即可。

1.3.3 比較選擇

通常水泵的製造商會針對其生產的每一款水泵提供如圖2所示的H-Q曲線和-Q曲線。其中H-Q曲線為水泵的高程-流量特性曲線,-Q曲線為水泵的效率-流量曲線。針對每個不同的工程,計算得出實際所需要的水泵的高程為Hc,流量為Qc,在上圖中顯示為一個具體的坐標點(Qc,Hc)。

選取水泵的原則如下:

1)選取的水泵的H-Q曲線必須同時滿足流量和揚程的要求。理想狀態是(Qc,Hc)能落在曲線上,但實際工程中這種情況很少,此時必須在保證流量的前提下,讓水泵工況點揚程略高於設計揚程,從H-Q曲線圖上看也即所選擇的水泵的H-Q曲線需要略高於工程需求點(Qc,Hc)。

2)一般水泵的工況點不會是水泵的最高效率點,但要求工況點應靠近水泵的最高效率點,以保證水泵的運行效率。從η-Q曲線圖上顯示為Qc位於η-Q曲線的波峰位置附近。同時,由於水泵在運行過程中,水池中的水位是變化的,水泵或者水泵組在這個范圍內變化時都應處於高效區。

2 結論

本文從污水處理中水泵的選型出發,介紹了各類常用水泵的特點和使用要求,以及選擇水泵型號需要考慮的關鍵點,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Ⅳ 水環境承載能力的定量描述方法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這里提出了一個水環境承載能力的定量描述方法。應用這一方法可界定所研究的區域的水環境現狀是否過載。若尚未過載則表明尚有開發餘地,並可指明在哪一方面有多大空間。若過載,可提出問題之所在,生態恢復時需主攻什麼方向,是水量問題還是水質問題等等。該定量化方法是:
IQE= ··········(1)
式中:
IQE為區域(或全國)水環境狀態指數,是水環境承載能力的度量。
QT為水資源總量,是指區域實際擁有的水量,非經水文還原計算得的水量。該水資源總量若以出入區域的水文站流量計的話,指入境的水文站實測流量(不包括水文還原的流量)。
QW是區域總水資源量和可資利用的水資源量之差,即:
QW =Q總-Q可=QT-QC
應稱為區域生態需水量,(是除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所需水量之外的保持環境生態之水量,包括河道、入海、沖積、不斷流、植被、生態多樣性保護等)。可將QW除臨界值外,再分級,I級為對環境生態基本無影響人類取水,Ⅱ級為對生態有影響,但仍保持較好質量之水量,Ⅲ級為保持生態循環的最低水量,稱允許的或臨界水量,以及Ⅳ、Ⅴ等稱為生態不同破壞程度下的水量等。
Qc (Q可)為可資利用的水資源量。
IWQ是區域水質綜合指數。它是水質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和可用度的量度(為無量綱值),也可稱為水質評價綜合指數(其計算方法可用水質中心為《水利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課題開發的成果)。
上述IQE,區域(全國)環境狀態指數,表示區域(全國)水環境狀況。並認為其有可持續發展的臨界狀態IQEC,IQEC為可接受(acceptable或criteria)的水環境狀況,也表徵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狀態。
IQEC和Ic(實際)的差為現狀水環境和臨界水環境狀態的差值,正值為有開發餘地;負值為生態不能承載,必須進行區域生態恢復。
該水資源狀況評價方法的優點是:
1.由於Qw的量和IWQ的值都是客觀的存在的,可以通過區域生態破化程度界定的,其中IWQ可以與現性的水質標准掛鉤(也可以獨立於人為的水質標准而存在),其好處是水資源質量評價不受人為定的水質標準的左右,在必要時又能與環境水質標准相對應,給出地區水質級別以及不同水質標準的不同評價結果之間的轉換。保持歷次水質評價和水資源評價的可比性。
2.Q可是地區水資源可用度的表徵和約束,人們只能在不超過Q可的情況下發展經濟(但可用節水、污水回用及回歸河道等措施增加Q總或改變原IWQ下求得發展) 即在環境承載的約束下發展經濟。
3.IQE能分地區或生態區和在全國范圍內給出水環境和水資源的總體狀態(可表徵過渡開發和水污染引起的生態質量的降低)是水資源狀況的總體表徵,作為水資源規劃的戰略目標的數字化定量描述方法。
另外,對環境現狀IQE和臨界IQE的比較也能給出不同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水質狀況的綜合對比,其正值區為有開發餘地之可開發區,負值區為水資源過渡開發或水資源造成生態嚴重破壞需進行水環境生態恢復的地區。進而可向國家報告水質水量相結合的水資源總體評價的結果和區域分布及比例。這就為全國水資源狀況在不同區域的對比和開列國家水環境治理優先序奠定了基礎。

Ⅳ 如何檢測污水中的Cd、Cr、P

污水中的Cd和Cr用原子吸收測定或者用ICP-AES測
總磷的話用過硫酸鉀氧化,然後用鉬酸銨顯色法測定

Ⅵ 以果凍為主的食品廢水如何處理

水處理,無需投資,按噸收費,高新技術設備上門先處理後付費,整包託管轉移法律風險;熱線電話:400-6655-288

註:各組數據均為10次檢測結果的平均值。

4.2 處理成本

(1)工程用電設備共計26台(套),總裝機容量為131.39 kW,實際水處理系統正常運行功率 86.29 kW,若電價按0.60元/(kW·h)計,則每天電費994.06元。

(2)污水處理廠採用四班三運轉工作制,定員5人(其中污水站站長1名、技術員、化驗人員由站長兼、操作工4名),人均日工資按60元計,則每日人工工資300元。

(3)工程每日絮凝劑消耗費用為250元。以上合計,本工程每日運行直接費用為1 544.06元,摺合噸水處理直接成本為1.54元。具體參見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5 結論

運行結果表明,採用預處理+厭氧+好氧工藝來處理以果凍為主的食品生產有機廢水可行,系統處理效果明顯,各項指標去除率高,COD總的去除率為97%,BOD5總去除率為98.5%,SS總去除率94.9%,氨氮總去除率為85.7%,油脂總去除率為93.4%。出水水質優於《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1996)二級排放標准。

從運行實踐來看,該工藝具有較高的抗沖擊負荷能力,運行穩定,盡管車間排出水的水質水量起伏大,但出水水質始終能滿足排放要求。

工程投資較低,運行費用合理。該工程總投資為235萬元,運行費用為1.54元/m3。該工藝對同類廢水的處理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由於沒有採用自控加葯系統,葯劑的投加不能根據進水水質的變化及時調整,運行中存在葯劑浪費現象。厭氧產生的沼氣經測量每天可達300 m3左右,工程中只是簡單引入鍋爐燃燒,沒有高效利用。如果在上述方面加以改進,運行費用會有大幅降低。

Ⅶ 污水廠剩餘流量是什麼


污水廠里的計算第三篇—污水廠的水量平衡

梵心4466 >《水》
閱919轉62021.11.02關注
近期國家環保部在各地進行全面的督察,很多污水廠都在做各種准備工作,其中資料的准備是很重要的一個項目,在之前我們污水處理廠的運營人員經常會做的一樣工作就是減排量的匯報,減排量的計算中涉及一個最重要的計算參數就是處理水量,處理水量有提升量,排放量的區別,這兩個數字一般來自於污水廠的進出口安裝的流量計,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這兩個數字往往差別很大,這種差別往往讓管理者困惑,更棘手的是如何向外圍主管部門進行解釋。今天我們就通過水量平衡的計算來聊聊這個話題。


我們來看什麼是污水廠里的水平衡,污水廠里的水平衡概念和其他企業內內的水平衡概念有所區別,污水廠里的水平衡主要是對進入和排出污水廠的污水總量的平衡計算,這個計算在有些設計院污水廠提升泵的時候會採用,當然也有忽略的,依靠水泵的流量揚程的轉化把抵消了這個漏洞的。但是在實際運行中,我們運營人員還是要了解一下污水廠里的這部分的水平衡的,並能夠和管理部門解釋清楚這類問題。

為了了解污水廠的水量平衡計算,我們以A2O工藝的污水處理廠對於廠內的各個構築物的流量來進行一下統計和分析。在污水廠內通常會安裝進口流量計和出口流量計,污水處理廠的進口一般是重力流的管路,為了避免因為非滿管流而導致的流量測量不準,污水處理廠的進口流量計一般設置在污水提升泵的後端出水壓力管道上,較多採用管道式的電磁流量計。出口流量計會安裝在最終的出水口的位置,一般環保要求採用開放式的明渠超聲波流量計。

污水處理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的人工強化作用,所以污水處理廠一定遵循大自然的處理規律,那就是物質守恆,無論它變成怎樣的形式,它的總量一定是守恆的,所以我們對於污水廠的水量就有一個基本的守則,那就是無論污水廠內的工藝如何復雜,我們最終的水量(包含轉變成其他形式的)一定是能夠計算到相等的。


但是我們知道在實際運行中,進出口的流量計是不可能相等的,主要的原因是在廠區內有剩餘污泥的排放,吸砂上清液和深度車間反沖洗水,污泥儲池溢流,污泥脫水機上清液等的廠區工藝迴流水,通過廠區工藝管路迴流到污水廠提升泵房的集水井內,而這些又被提升泵提升起來,在進水流量計上顯示出來。有些污水廠還有中水的內部綠化回用,還有敞口的生物池的蒸騰作用等等,這些原因都造成了污水廠的進水和出水流量計上的數據不匹配。為了更好的分析計算這些水量,我們把廠內的水量分別編號,以便統計計算:

1、總進水量QJ(以進口流量計數據為主)。

2、沉砂池的吸砂水量Q1。

2、初沉池污泥排放量Q2。

3、生物處理段的剩餘污泥量Q3。

4、污泥儲池溢流Q4。

5、污泥脫水機上清液Q5。

6、深度處理反沖洗水Q6。

7、中水量Q7。

8、其他損耗水量Q8(包含蒸騰作用,管路跑冒等)

9、總出水量QC(以出口流量計數據為主)。

為了計算方便,我們設定這個污水處理廠每天實際處理水量為10000m3,也就是從外管網每天流入到污水廠內的污水量為10000m3。以此為基礎數據我們來進行廠區的整個水量平衡的計算。

我們假定污水處理廠已經穩定運行,各個構築物都已經按照設計的要求達到了滿負荷運行,所有的排泥,迴流,污泥脫水機都是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的,而且進水水質也符合設計標准,這樣我們就不考慮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干擾因素。下面來逐步計算上述的每一項:

Q1:沉砂池的吸砂水量。這部分由沉砂池的吸砂泵的流量來決定,由於一般在吸砂管路上不會設置流量計,因此吸砂泵流量可以根據吸砂泵的銘牌標稱流量,每日開啟的時間來進行計算。設定吸砂泵流量為20m3/h,每日運行時間為4小時,早晚各兩小時。

Q1=20*4=80m3

Q2:初沉池排泥量。初沉池的排放的污泥量由於管路上沒有流量計,而且一般不是通過提升泵排泥的,所以這部分排泥量大部分採用都是估算,可以簡單的用儲泥池的體積進行測量,排泥一小時,儲泥池液位增加多少,再根據儲泥池面積計算出一小時排泥量,然後根據每天初沉池定期排泥的時間來計算初沉排泥量。當然也可以利用管道的壓力和流量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計算公式在各種專業參考書和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對於採用平流式沉澱池的初沉池來說,這個就更簡單了,利用吸泥泵的流量和運行時間來計算就可以了。同時還可以按照初沉池的沉澱效率來校核,即每日進出水的SS的去除量就是每日的排泥量,關於污泥的計算,後面的公眾號會專門討論,今天也不細分析了。

關於Q2,我們設定為:Q2=500m3

Q3:生物處理段的剩餘污泥量。生物處理段的剩餘污泥量一般會根據工藝運行情況進行調整,這個在實際運行中也是沒有設置流量計的,但是一般情況下,剩餘污泥的排放都是採用剩餘污泥泵從污泥迴流泵房提升到污泥儲池的,所以這部分流量可以按照剩餘污泥泵的開啟時間和流量來進行計算。假設剩餘污泥泵標稱流量為:100m3/h,每日運行18小時。

Q3=100*18=1800m3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Q4:污泥儲池溢流。一般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脫水車間每天運行時間在12~18小時,剩餘時間只是排泥,污泥儲池一般不會無限制的設計到足夠大,來保證每天的排泥都能儲存起來,因此,有部分排泥就會在污泥儲池上面的溢流管溢流回廠區工藝回水管路里。但是由於溢流管上不可能裝流量計,也沒有水泵提升,而且也不是壓力流,所以沒有可用的公式計算,那麼這部分流量怎麼來計算呢?

我們來看上面的水量圖,進入儲泥池的主要來自於初沉污泥Q2,生物段剩餘污泥Q3,從儲泥池出去的主要是溢流Q4,通過脫水機的污泥投配泵提升進入脫水機的QT,這樣就可以得出儲泥池的水量平衡關系了:

Q2+Q3=Q4+Qt

所以:Q4=Q2+Q3-Qt

污泥投配泵的流量Qt可以從污泥投配泵銘牌流量和運行時間統計。假設污泥泵的流量為10m3/h,每日工作時間為16小時。則Qt為:

Qt=10*16=160m3

Q4=500+1800-160=2140m3

Q5:脫水機上清液。這部分水量是脫水機通過機械作用把加了絮凝劑以後的污泥的上清液和固體分離後產生的水,主要來自於幾個方面,一個是污泥投配泵的給脫水機的輸送的污泥量,一個是絮凝劑的加葯量,一個反沖洗濾布的反沖洗水(我們這里設定都是用自來水,不用中水)。這幾個數據都可以從現場設備的工作銘牌和運行時間得出。假設污泥泵的流量為10m3/h,絮凝劑泵加葯量為0.3m3/h,反沖洗水泵的流量為10m3/h。脫水機每日工作時間為16小時。

則Q=(10+0.3+10)16=324.8m3

需要說明的是這部分是進入脫水機全部的流量,還要把泥餅的量減去,假設每天生產泥餅10m3,所以最後的上清液計算為

Q5=324.8-10=314.8m3

Q6:深度處理反沖洗水。這部分水水來自於深度處理車間過濾工段的定時反洗產生的反沖洗污水,通過工藝管路迴流到泵房內。反沖洗的流量可以根據反沖洗水泵的銘牌標稱和運行時間進行計算。假設反沖洗銘牌為30m3/h,每日反沖洗時間為4小時,反沖洗流量為:

Q6=30*4=120m3

Q7:中水量。中水主要回供廠外的企業用戶,或者廠內的綠化澆灑等,中水取水管路一般設計在接觸池後的出水段,由於設置位置不一樣,有些中水取水在出水流量計前段,最終的出水量就是中水量加出水流量計水量,有些在出水流量計後段,中水量就不影響出水量。中水量根據廠內的設置的中水回用泵的流量和運行時間進行統計計算。

假設中水泵的銘牌為200m3/h,每天的運行時間為20小時,則:

Q7=200*20=4000m3

Q8:其他水量。其他水量由於都是不可精確測量計算的數值,我們可以進行估算,一般可以按處理水量的5~8‰計算,我們選擇6.5‰的處理水量進行計算,則Q8為:

Q8=10000*6.5‰=65m3

到現在為止,我們就把廠內所有的流量都進行統計分析,要注意生物處理段的內外迴流只是在進出水流量計的中間,沒有跨越流量計,因此這部分水是在系統內部的,不影響進出水流量,所以在水量平衡中不進行計算。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下面我們來看這個設定的污水廠里的水量平衡的計算。

首先來看進水量Qj。Qj是進水流量計的數值,但是由於進水流量計的位置安裝在廠區迴流管之後,它統計的流量數值是廠區外的進水量和廠區內的迴流量之和。而污水廠廠區內的迴流到進水泵的流量主要來源於沉砂池的迴流液Q1,儲泥池的溢流Q4,脫水機房上清液Q5,深度處理車間的反沖洗水Q6,所以Qj的流量為:

Qj=10000+Q1+Q4+Q5+Q6

=10000+80+2140+314.8+120

=12654.8m3

然後我們來看出水量Qc。Qc是污水廠最後流出系統的污水,這部分污水主要是廠外進水10000m3,在各個處理工序中拋掉的工藝迴流水,包括沉砂池的迴流液Q1,初沉排泥量Q2,生物段剩餘污泥量Q3,深度處理的反沖洗水Q6,廠內消耗Q8。而中水Q7,主要來自於清水池,清水池的設置各污水廠有不同的位置,如果在出水流量計前,Q6不包含在出水流量內,如果設置在出水流量計後,Q6包含在出水流量里,在這里我們假設清水池在流量計後,不影響出水流量的統計。所以最後的出水流量就為:

Qc=10000-Q1-Q2-Q3-Q8

=10000-80-500-1800-120-65

=7435m3

計算到這里是不是就是最終穩定的出水量了呢?這里要注意下就是上述計算其實算出來的是第一天穩定運行以後的情況,在第二天運行以後,進水量仍舊保持Qj,但是由於第一天進水提升泵最終提升了Qj的流量,所以第二天的出水量的10000噸就變成了Qj了,所以,穩定運行以後的出水量應該是:

Qc=Qj-Q1-Q2-Q3-Q8

=12654.80-80-500-1800-120-65

=10089.8m3

這里就有疑問了,為什麼最終出水比進水10000噸還多,污水廠不是還有揮發跑冒滴漏的情況么,出水應該比10000噸少啊?為什麼出水反而比進水多?這需要再回看兩個地方,污泥脫水機房的絮凝劑加葯和反沖洗水一共為(10+0.3)*16=164.8m3這部分的水為污水處理系統從外部引進的水量,從系統出去的是蒸發跑冒滴漏和污泥外運部分,所以最後的水量平衡為:

10000+164.8-65-10=10089.8m3

這樣就和上面的Qc核對上了,從上述的整個推算來看,污水廠的水量是保持平衡的,但是我們從流量計的統計差值的數據來看:

Qj-Qc=12654.8-10089.8=2565m3

也就是說在理想的數據統計情況下,進水流量計安裝在廠區的迴流管後方,前後流量計相差2565m3。

當然在污水廠的實際運行中,水量的計算受到現實條件的限制很多,數字應該沒有這么精確到最終完美平衡,但是只要我們每一個運行人員認真分析每一個進出流量,最後的數字還是能夠無限接近水量平衡的。

Ⅷ 水處理緩蝕劑三聚磷酸鈉的生產工藝

水處理緩蝕劑三聚磷酸鈉的生產工藝根據我搜集的一些網站來看,建議看看這個,要做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推薦一個網站 http://www.lw54.com ,裡面的畢業設計什麼的全是優秀的,因為精挑細選的,網上很少有,都是相當不錯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對畢業論文的寫作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別的相關範文很多的,推薦一些比較好的範文寫作網站,希望對你有幫助,這些精選的範文網站,裡面有大量的範文,也有各種文章寫作方法,注意事項,應該有適合你的,自己動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參考一下,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園網的話,請在下面的網站找:
畢業論文網: http://www.wsdxs.cn 分類很細 欄目很多
畢業論文: http://www.lw54.com
畢業設計: http://www.wsdxs.cn/html/sf/lw/2009/0928/146347.html
開題報告: http://www.wsdxs.cn/html/lunwen/kaitibaogao
實習論文: http://www.wsdxs.cn/html/shixi
寫作指導: http://www.wsdxs.cn/html/lunwen

Ⅸ 污水中的F/M是怎麼回事計算 詳細點 謝謝 新手

F是基質的總投加抄量,說白了就是污水中每日COD投加的質量,F=QC,Q是處理量,C是進水COD濃度。
M是系統中微生物的總量,就是池子內的污泥總量,M=XV,X為污泥濃度,V為池子體積。
理解了上面兩點,F/M的意思就是單位時間內單位質量污泥能後承受的COD質量,即污泥負荷,單位kgCOD/(kgMLSS·d)。
還不明白的話建議多看看書,這是污水處理裡面的基本概念。

Ⅹ 回用深度處理技術有哪些

2014年執業醫師考試指導 臨床執業醫師 口腔執業醫師 中醫執業醫師 醫科大考查課試題
微濾分離技術是根據篩分原理以壓力差作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在給定壓力下(50~100kPa),溶劑、鹽類及大分子物質均能透過孔徑為0.1~20.0μm的微濾膜,只有直徑大於50nm的微細顆粒和超大分子物質被截留,從而使得溶液或水得到凈化。它是一種精密過濾技術,其原理與普通過濾類似,但過濾的微粒比普通過濾小很多,是過濾技術的最新發展。 1.2.2超濾分離技術(UF)
超濾是一個壓力驅動的膜分離過程,主要由篩除機理去除水中雜質。以壓力差為推動力,分離膜的孔徑在0.001 5~0.02μm 之間,推動壓力在100~1 000kPa左右。超濾適用於分離大分子物質、膠體、蛋白質等,可有效取出水中的懸浮物、膠體、有機物等雜質,是替代活性炭過濾器和多介質過濾器的新一代預處理產品。 1.2.3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
用只能透過溶劑而不能透過溶質分子的半透膜將溶劑和溶液隔開, 溶劑分子將在滲透壓的作用下自發地從溶劑側透過膜進入溶液側, 這就是滲透現象, 也即所謂的/正向滲透0。滲透過程的驅動力是膜兩側的滲透壓差, 或理解為膜兩側水的化學勢的差值, 水流方向為從滲透壓低(水化學勢高)的一側流向滲透壓高(水化學勢低)的一側。 1.2.4無機膜分離技術
無機膜(inorganic membrane)是指以金屬、金屬氧化物、陶瓷、沸石、多孔玻璃等無機材料為分離介質製成的半透膜,特殊的材料性質使其對高溫、高壓、強酸、強鹼及高濃度有機溶液等極端苛刻反應環境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這是其他水處理方法包括有機膜分離技術所無法比擬的。作為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高新水
處理技術,無機膜分離技術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展現出獨特的技術優勢,已在工程領域得到成功應用並將拓展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1.3高梯度磁分離技術
高梯度磁分離(High 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簡稱HGMS)是20 世紀60 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磁分離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填充大量不銹鋼毛作為過濾基質,電流的磁場效應使不銹鋼毛磁化,在附近產生高梯度磁場,導磁的鋼毛對液體中懸浮雜質的磁力作用大於水流拉力和顆粒本身重力作用,懸浮雜質被截留在鋼毛基質上,使其被去除,從而達到凈化目的。 第二章 主題 2.1微濾分離的應用
微濾膜系統將污水中尺寸大於膜微孔孔徑的的絮體和懸浮物截留在膜纖維微孔外部, 而水在壓力驅動下穿過纖維壁,從而實現水與絮體和懸浮物的分離, 達到去除水體中絮體和懸浮物的目的。圖1 是MF 系統污水深度處理的中試試驗流程, 系統運行包括過濾、自動反沖洗和排污過程。MF 系統採用天津膜天公司生產的6 英寸( 15. 24 cm) PVDF 中空纖維膜組件, 系統共有3 支膜組件。每支膜組件長度為1 740 mm, 纖維內徑為0. 6 mm , 外徑為1 m m, 膜纖維微孔平均孔徑為0. 22 ( m,











42 m2, CMF( Continuo usMicr o Filt rat ion, 連續微濾分離) 系統單支膜組件設計水通量為1. 5~2 T/ h, 水回收率大於96%。
當系統工作時, 打開進水閥門並調節閥門, 使進水壓力P1 = 0. 07~ 0. 09 MPa, 錯流循環出口壓力P 2= 0. 03~ 0. 05MPa 。當系統工作30 min 後或透膜壓力( TMP) 增加到系統設定時, 系統將進行自動反沖洗。關閉進水閥門, 打開反沖洗管路上閥門, 調節閥門使反洗水流量為0. 5~1. 5 T/ h, 15 s 左右後將反沖洗水量調整到6~9 T/ h, 氣體流量計讀數為12~18 m3/ h, 清洗時間20~100 s, 然後打開排污閥門進行排污,排污完成回到工作狀態。
http://wenku..com/link?url=-zgZ_

閱讀全文

與污水回用qc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活污水處理廠檢測頻次規定 瀏覽:816
抽水器飲水機怎麼用 瀏覽:899
港口有沒有生產廢水 瀏覽:210
萬和凈水器濾芯如何激活 瀏覽:81
corel過濾器文件 瀏覽:437
三合一過濾器怎麼改 瀏覽:592
醫用污水處理加什麼葯 瀏覽:669
德龍咖啡機除垢燈未滅 瀏覽:417
乳白色污水污垢怎麼去除 瀏覽:594
東方麗陽凈水器怎麼樣 瀏覽:323
陽離子交換樹脂貯存注意事項 瀏覽:166
污水處理的污泥能幹嘛 瀏覽:154
凈化器怎麼換凈水器濾芯 瀏覽:243
磷化處理的廢水 瀏覽:524
電機灌封環氧樹脂標准 瀏覽:922
空氣凈化器有什麼做用 瀏覽:513
洛陽樹脂彩鋼瓦 瀏覽:965
酚醛樹脂氧化鎂填料 瀏覽:478
樹脂製成超美藝術品 瀏覽:387
超濾器外型尺寸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