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中國核反應堆廢水

中國核反應堆廢水

發布時間:2023-01-17 09:20:59

① 想問一下正常的核污水是怎麼處理的

廢水處理方法:

1、化學沉澱法

化學沉澱法是將沉澱劑與廢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發生共沉澱作用的方法。廢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等化合物大都是不溶性的,因而能在處理中被除去。

化學處理的目的是使廢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轉移並濃集到小體積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積後的廢水剩餘很少的放射性,從而能夠達到排放標准。

此法優點是費用低廉,對數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夠處理那些非放射性成分及其濃度以及流化相當大的廢水,使用的處理設施和技術都有相當成熟的經驗。

2、離子交換

許多放射性核素在水中呈離子狀態,特別是經過化學沉澱處理後的放射性廢水,由於除去了懸浮的和膠體的放射性核素,剩下的幾乎是呈離子狀態的核素,其中大多數是陽離子。

並且放射性核素在水中是微量存在的,因而很適合離子交換處理,並且在沒有非放射性離子干擾的情況下,離子交換能夠長時間有效工作。

但是,該法存在一個較致命的弱點,當廢液中放射性核素或非放射性離子含量較高時,樹脂床很快會穿透而失效,而通常處理放射性廢水的樹脂是不進行再生處理的,所以一旦失效應立即更換。

離子交換法採用離子交換樹脂,適用於含鹽量較低的廢液。當含鹽量較高時,用離子交換樹脂來處理所花的費用比選擇性工藝要高。這主要是低選擇性的樹脂對放射性核素有很大的關聯。在放射性廢水凈化中,利用電滲析的方法可以增加離子交換工藝的利用效率。

3、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態物質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屬離子的一種有效方法。吸附法的關鍵技術是吸附劑的選擇。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沸石、高嶺土、膨潤土、黏土等。

4、蒸發濃縮

蒸發濃縮法具有較高的濃縮因子和凈化系數,多用於處理中、高水平放射性廢水。蒸發法的工作原理是:將放射性廢水送入蒸發裝置,同時導入加熱蒸汽將水蒸發成水蒸氣,而放射性核素則留在水中。

蒸發過程中形成的凝結水排放或回用,濃縮液則進一步進行固化處理。蒸發濃縮法不適合處理含有揮發性核素和易起泡沫的廢水;熱能消耗大,運行成本較高;同時在設計和運行時還要考慮腐蝕、結垢、爆炸等潛在威脅。

為了提高蒸汽利用率,降低運行成本,各國在新型蒸發器的研製方面一直不遺餘力,如在蒸汽壓縮式蒸發器、薄膜蒸發器、真空蒸發器等新型蒸發器方面都有顯著成效。

5、膜分離技術

膜技術是處理放射性廢水的比較高效、經濟、可靠的方法。由於膜分離技術具有出水水質好、物料無相變、低能耗等特點,膜技術受到了積極的研究。

國外所採用的膜技術主要有:微濾、超濾納濾、水溶性多聚物-膜過濾反滲透(RO)、電滲析、膜蒸餾、電化學離子交換、液膜、鐵氧體吸附過濾膜分離及陰離子交換紙膜等方法。

6、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包括植物修復法和微生物法。植物修復是指利用綠色植物及其根際土著微生物共同作用以清除環境中的污染物的一種新的原位治理技術。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看,適用的生物修復技術類型主要有人工濕地技術、根際過濾技術、植物萃取技術、植物固化技術、植物蒸發技術。試驗結果表明,幾乎水體中所有的鈾都能富集於植物的根部。

微生物治理低放射性廢水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的新工藝,用這種方法去除放射性廢水中的鈾國內外均有一定研究,但目前多處於試驗研究階段。

用微生物菌體作為生物處理劑,吸附富集回收存在於水溶液中的鈾等放射性核素,效率高,成本低,耗能少,而且沒有二次污染物,可以實現放射性廢物的減量化目標,為核素的再生或地質處置創造有利條件。

7、磁-分子法

美國電力研究所(EPRI)開發出Mag-Mole-cule法,用於減少鍶、銫和鈷等放射性廢物的產生量。該法以一種稱為鐵蛋白的蛋白質為基礎,將其改性後,利用磁性分子選擇性地結合污染物,再用磁鐵將其從溶液中去除,然後被結合的金屬通過反沖洗磁性濾床得到回收。

8、惰性固化法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薩凡納河國家實驗室,已開發出一種將某些低放射性廢液處理成固化體以便安全處置的新方法。這一新工藝利用低溫(< 90℃)凝固法來穩定高鹼性、低活度的放射性廢液,即將廢液轉化為惰性固化體。

科學家們將最終的固化體稱作「 hydroceramic」(一種素燒多孔陶瓷)。他們稱,最終的固化體硬度非常大,性質穩定持久,能夠將放射性核素固定在其沸石結構中,這種制備過程類似於自然界中岩石的形成過程。

9、零價鐵滲濾反應牆技術

滲濾反應牆(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新興起來的用於原位去除污染地下水中污染組分的方法。

PRB一般安裝在地下蓄水層中,垂直於地下水流方向,當污染的地下水流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過反應牆時,污染物與牆體中的反應材料發生物理、化學反應而被去除,從而達到污染修復的目的。

這是一種被動式修復技術,很少需要人工維護、費用很低。Fe0-PRB技術作為PRB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在許多國家和地下水污染處理的眾多方面得到了研究和發展

② 中國核電站污水怎麼處理

核電站污水含有的污染成分主要是放射性物質。
放射性物質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因此,其污水處理方法主要是通過離子交換的方式,有專用的核級離子交換樹脂。飽和後的離子交換樹脂填埋處理就可以了。

③ 核污水是什麼

核電站廢水主要包括主設備和輔助設備排空水、反應堆排放水、第二迴路廢水、清洗廢液、離子交換裝置再生廢水和專用洗滌水等,主要為中低放射性廢水。

就是說核電站的使用過程中會自然地產生核廢水,但是這個核廢水的量是可控的,可以通過科學處理手段降低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

(3)中國核反應堆廢水擴展閱讀:

日本核污水

2011年「3·11大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因海水灌入發生斷電,其4個核反應堆中有3個先後發生爆炸和堆芯熔毀,造成災難性核泄漏。持續冷卻堆芯的作業以及雨水、地下水流入反應堆設施產生了大量核污水,並在不斷增加。

日本採用「邊截流邊治理」的方式處理核污水問題,一方面在核電機組廠房周邊設置地下汲水井,用截流的方式減少地下水流入,同時使用多核素去除設備清除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質,處理後的水被稱為「處理水」,但多核素去除設備無法有效去除核污水中具有放射性的氚。含氚污染水被存儲在大型罐體內,截至2020年9月已達123萬噸。

2020年2月份日本政府負責處理核污水問題的相關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報告,列出了「海洋排放」和「水蒸氣」兩種方案處理核污水,但遭到普遍反對,截止2020年11月9日,福島污水仍未處理。


④ 中國的核污水是怎麼處理的

中國對中低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按國家標准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處理,不論是固體核廢料還是液體核廢料,都要進行固化處理,然後裝在200升的不銹鋼桶里,放在淺地層的處置庫里。

目前,中國已建有兩座中低放射核廢料處置庫,並准備再建兩座,但還沒有一座高放射處置庫。已建成兩座中低放射核廢料處置庫,分別位於甘肅玉門和廣東大亞灣附近的北龍。

甘肅玉門西北處置場位於原核工業404廠廠區內,該廠為我國最早的核工業基地之一。廣東北龍處置場始建於1998年,於2000年建成,位於大鵬半島排牙山東側的一條低緩的小山樑上,距大亞灣核電站5公里,鋸嶺澳核電站4公里。佔地近21公頃,設計總處置容量為8萬立方米,工程造價約8000萬元。主要接收和處置廣東省核電站產生的低中水平的放射性固體廢物。

對於廣泛採用的壓水堆核電廠,各類廢水的處理工藝如下:

(一)工藝廢水。主要為冷卻劑相關系統(設備、管道和閥門)的疏水和引漏水。根據其放射性水平和鹽含量的不同,可採用預過濾、離子交換、蒸發等方法處理。

(二)設備去污廢水。主要為放射性設備去污產生的去污廢水,其鹽含量較高,一般採用蒸發處理。

(三)地面沖洗廢水、淋浴水和洗衣房水。這類廢水的放射性水平很低,可經過濾後排放,或採用蒸發處理或膜過濾(反滲透、納濾或超濾等)處理。如廢水含有洗滌劑,蒸發時則需添加消泡劑,或預先分解洗滌劑。核電廠產生的放射性廢液屬於中、低放,經過凈化、濃縮後採用塑料、環氧樹脂等固化在金屬桶內;對於低放廢液經過上述凈化處理後,經檢測符合規定值稀釋排放。

⑤ 核電站廢水怎麼處理

(1)沉澱法:

沉澱法就是向核廢水中加入沉澱劑,通過沉澱劑中的化學成分和放射性元素發生的共沉澱反應來達到降低核廢水中放射性元素含量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工業沉澱劑主要有鋁鐵類沉澱劑、石灰蘇打類沉澱劑和磷酸鹽類沉澱劑等。

(2)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劑將放射性元素吸附的一種方法,是一種物理處理方法。吸附劑由於內部孔隙結構發達、比表面積大,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目前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沸石等。

(3)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的原理是利用離子交換劑同核廢水進行離子交換,從而將核廢水中的放射性離子交換去除。核廢水中所含的放射性離子多為陽離子,所以離子交換劑中的帶正電的活性基團就可以和放射性的陽離子進行交換,將放射性離子交換到交換劑中。

核廢水的主要來源:

1、第一迴路中無法回收利用的泄漏冷卻水、調節壓力容器壓力的疏排水。

2、設備冷卻用水、發電車間的地面沖洗水、實驗室實驗產生的廢水。

3、熱試驗中產生的廢水、核燃料取樣系統中產生的廢水、核燃料儲存和運輸介質排放的廢水。

⑥ 核廢水是什麼東西

所謂核污水,就是在冷卻核反應堆後殘留的廢水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3•11」東日本大地震,引發巨型海嘯及福島核災難,造成上萬人死亡。福島第一核電站在這場大地震和海嘯中損毀,數十種放射性物質大量泄漏到外界。

這些放射性物質污染了福島周邊的一切,除了草木、土壤、物品,甚至是細小的灰塵和空氣,還有核污水,即放射性液體。

核污水中被檢測出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據介紹,核輻射既能殺傷細胞,又有誘變的作用,可能誘發細胞癌變或基因突變,導致生物畸形等。短時間內,攝取劑量一旦超過100毫希沃特,人體就會受到傷害,如果超過4000毫希沃特,將會直接導致死亡。

(6)中國核反應堆廢水擴展閱讀:

核污水排入大海,後果將不堪設想

自2011年至今,福島核電站上千個大型儲水罐中,已儲存超過120萬噸核污水。而且,目前,福島每天產生約140噸核污水,收集到的所有核污水都儲存在核電站內。預計到2022年,核污水將達到137萬噸水箱容量的極限。

相關人士表示,日本政府曾計劃在2020年10月下旬,就核污水的處理方法做出最終決定,即把核污水漸次排入大海。

由於日本政府擬排放的核污水中,仍殘存氚放射物,專家推算,一旦被排入大海,這些污水會隨著太平洋洋流,污染世界多地。

⑦ 為什麼核電站冷卻水排放會造成污染怎麼造成的

原因:

由於地下水流入反應堆建築的受損地下設施,與為核燃料降溫的放射性廢水混合而成。福島本地媒體報道稱,作為批准迂迴排放協議的一部分,漁民要求在排放地下水之前,需有第三方機構檢查輻射水平,每公升水所含銫-134必須低於1貝可。銫-134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在兩年左右。

每公升入海核廢水中銫-134的最高含量是60貝可。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後,由於捕魚禁令,大部分福島縣漁民被迫停止了捕撈工作,只能偶爾對被認定是安全的限定魚種進行作業。

(7)中國核反應堆廢水擴展閱讀

我國的核電廠從設計、建造和管理等各方面,均吸取了其他國家20餘年的先進經驗,安全水平是比較高的。我國大陸已投入運行的核電機組共19台,迄今未發生過國際核事件分級(INES)2級及以上的運行事件,也未發生過對人員或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事件。

在世界核運營者組織主要運行性能指標中,我國運行核電機組普遍處於國際較好水平,部分機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機組名列前茅。

⑧ 中國核電站的廢水怎麼處理

田灣核電站含油廢水處理系統是該電站的重要配套工程,擔負著處理核島及常規島區所排放含油廢水的任務。其設備主要安裝在BOP南區污水處理站含油廢水處理廠房內,該廠房為磚混結構,面積約150m2(包括除油調節池面積),工程總造價約40萬元,其中設備造價約30萬。
設計布置了兩套含油廢水處理設備,每套設備的處理能力為15m3/h,單套系統可獨立運行,互為備用。含油廢水經過該套設備處理後直接達標排放,分離出的廢油收集至廢油箱,定期清理。
1、含油廢水的來源及特點
1.1含油廢水的來源
本項目含油廢水的來源為:(1)汽輪機、發電機及補水泵的油系統,以及汽輪機廠房內的凝汽器泵房油系統;(2)柴油發電機組、燃料及潤滑油系統;(3)有可能發生油噴濺和泄漏的房間地面排水;(4)應急排油以及室外變壓器雨水坑的雨水;(5)電纜房間以及阻燃電纜的電纜通道等滅火後排水。
1.2 含油廢水的特點
(1)油種類多:包括有潤滑油、各類機油、盡緣油(如變壓器油、電纜油)等。
(2)水質水量變化大:電站運行時油質量濃度不高,即油≤100mg/L;懸浮物為SS≤200mg/L;大修時,油質量濃度較高,達1000mg/L以上,懸浮物濃度也較高。正常工況下,含油廢水最大日排水量為100m3;極限情況(電器廠房火災),含油廢水最大日排水量為160m3,最大小時排水量為50m3。
2、工藝流程及出水排放標准
2.1 工藝流程
含油廢水處理系統設計工藝流程見圖1。
廢水首先進進格柵以往除廢水中的漂浮物,再匯人調節池,以調節水量和均化水質,後由潛污泵提升至同向流隔油池,往除廢水中的分散油,而後通過加壓泵提升至高效油水分離器,深度除油,分離後的油進進廢油箱,出水則達標排放。
2.2 出水排放標准
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污水綜鈉瞰標准》(GB8978--1996)一級標准:SS≤30mg/L,油類≤5mg/L。
3、主要設備及構築物
3.1調節池
主要用於調節水量和均化水質,為鋼混結構,有效容積為160m3,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24h,池內置提升泵及迴流設施,單套系統設提升泵2台(1用1備,Q=17m3/h,H=8.0m,N=1.6KW。
3.2 同向流隔油池
主要用於往除廢水中的分散油。其原理為油水在斜板中向上流的過程中,由於油水密度差,油浮在水面上,靠斜板底面,水在下面,這樣通過一系列的集水設備,使下面的水流出設備外,油浮於設備上方。油通過集油管,流人濃縮池中,濃縮後排出,從而達到油水分離的目的。
該套設備由江蘇鵬鷂團體有限公司提供,型號GYT—15(共2台),規格尺寸1.7m×l.05m×l.6m,Q235鋼制。
特點:處理效率較高(對含油廢水含油濃度較高時,即含油質量濃度≥1000mg/L時處理效果較好)、處理量大、無能耗、無運行用度、自動運行、維護簡單、佔地面積小等。
3.3 高效油水分離器
廢水經螺桿泵加壓進進油水分離器,首先經前級過濾裝置過濾,降低廢水懸浮物後進進粗粒化處理和吸附聚結處理。該處理裝置將強化重力分離、粗粒化、吸附聚結處理工藝過程有機地組合在一鋼質圓筒形整體結構中,與輸液泵、過濾器組合成處理裝置。含油廢水'>含油廢水經親油性濾芯過濾,油粒在濾芯上吸附聚集成大油滴上浮至集油腔,定期排出,出水則排放。
該套設備由江蘇鵬鷂團體有限公司提供,型號GJSZ—15B(共2台)。配套4台螺桿泵(型號為1G58—1—Ⅱ,功率為7.5kW),2台進水泵,2台反沖洗泵,以及功率為6.0kW的電加熱裝置。
特點:該套設備具有結構緊湊、佔地少、安裝調試簡單、全自動運行、維護治理簡單、分離效率高、能耗低等優點;同時,由於其處理工藝充分利用了重力分離特性因素,因此,對各種處理難度較高的含油廢水'>含油廢水工況具有較廣泛的適應能力,完全適用於不含表面活性劑的各類機油、盡緣油、潤滑油、動植物油及部分重油等油品的含油廢水處理。
3.4運行控制
該套含油廢水處理系統控制採用PLC作為中心控制器,主要控制提升泵、高效油水分離器進水泵、反沖洗泵以及高效油水分離器等裝置的自動運行。提升泵自動相互切換,在12h內交替運行。
4、運行中出現的題目探討
4.1節能方案改進
實際運行表明,由於含油廢水的原水含油量較低,同向流隔油池處理效果不明顯,且含油廢水經過泵2次加壓提升至油水分離器中,增加電耗,不經濟。因此,決定在調節池與加壓泵間增加一套真空引水器的輔助管路系統,該系統的進水管引自調節池出水管則接人到加壓泵進水管上,即該套系統不經過同向流隔油池,是原工藝的一種旁路補充,對原工藝無影響,其工藝流程變更見圖2。
當含油廢水的含油量較低時,可採用該輔助管路系統,即直接用加壓泵把含油廢水通過該系統送至前級過濾器,減少一級泵提升,達到了運行節能的目的;當含油廢水含油質量濃度>1000mg/L時,則可採用原設計工藝。
4.2 螺桿泵運行噪音及震動偏大
設備運行時,高效油水分離器螺桿泵運行噪音及震動偏大,嚴重影響設備運行及四周工作環境。
(1)分析原因:水泵安裝存在一些缺陷,如水泵基礎不是獨立的,且未加減震墊,水泵進出口管路為硬性連接等,勢必造成水泵運行噪音及震動偏大。對上述缺陷進行相應技術改造後,水泵運行噪音及震動有一定改善。但是,運行一段時間後,水泵噪音及震動又偏大,因此,水泵本身必存在質量題目。
(2)採取措施:廠家現場檢查啟動該水泵後,決定更換水泵。水泵更換完畢後,再啟動水泵,噪音及震動正常,運行一段時間後,噪音及震動仍正常。
5、結語
(1)本系統採用了物化方法(「隔油+粗粒化分離工藝」)來處理核電站'>核電站含油廢水,即選用高效油水分離器作為油的終極處理手段,其中,隔油採用同向流隔油池裝置,粗粒化分離則採用高效油水分離器裝置。實際運行表明,其完全滿足出水排放標准油類<5mg/L)的要求,同時,該系統具有工藝簡單、全自動運行、佔地面積小、投資省和運行維護用度低等優點。
(2)經濟分析。本套系統運行用度較低,主要用度為電耗,分析設備用電消耗如表1所示。
註:加壓泵及提升泵停運時,反沖洗泵啟動,反之則相反;電加熱平時基本不開啟,故不考慮。
以上按1套設備24h連續運行考慮,則處理水量為360m3,每m3廢水處理耗電量0.61KW•h,按0.52元/(KW•h)計,耗電費0.32元/m3。採用節能改造後的方案運行(提升泵及隔油池不運行),則每m3廢水處理耗電量0.51KW•h,按0.52元/(KW•h)計,耗電費為0.27元m3。
(3)該系統自2003年8月投進運行以來,經過必要的技術改造後,各設備運行工況較好,日均勻處理含油廢水量達100m3,廢水中油類及懸浮物均在油水分離器中被有效往除掉(往除率穩定在85%-95%),系統出水水質符合《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一級標准要求。

⑨ 中國核廢水怎麼處理的

核污染而產生的廢水治理方法:

將沉澱劑與廢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發生共沉澱作用的方法。廢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等化合物大都是不溶性的,因而能在處理中被除去。

化學處理的目的是使廢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轉移並濃集到小體積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積後的廢水剩餘很少的放射性,從而能夠達到排放標准。

此法優點是費用低廉,對數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夠處理那些非放射性成分及其濃度以及流化相當大的廢水,使用的處理設施和技術都有相當成熟的經驗。

相關內容:

核電站廢水主要包括主設備和輔助設備排空水、反應堆排放水、第二迴路廢水、清洗廢液、離子交換裝置再生廢水和專用洗滌水等,主要為中低放射性廢水。

乏燃料後處理廢水主要包括乏燃料後處理和放射性物質分離製造過程產生的廢水等,這兩種廢水放射性濃度都很高,危險性極大。

⑩ 核電站用完的核廢料最後都去哪了,會威脅人類安全嗎

廣義上的核廢料是指從鈾礦石分揀提煉一直到核燃料整個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沒有利用價值放射性廢料。也可以特指核反應堆用過的、提取回收Pu239等有回收價值的易裂變元素之後的乏燃料。

核電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核廢料按照放射性大小和物理形態可以分為:低放氣體廢物、低放液體廢物、中放液體廢物、低、中、高放固體核廢料。

合肥料的處理辦法一般是稀釋排放,濃縮處理和回收利用,以前曾經把核廢料密封好扔到深海里,但是這個需要非常麻煩嚴格的系列處理,所以在成本上並不佔優勢,而且現在牽扯到一個公共環境領域,所以被禁止了,據說有的單位現在是被封在深山山洞裡。



如果密封的好,處理得當,是不會對人類有威脅的,但是難免就會有一些泄露呀,處置不當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核廢料的放射性慢慢變小,威脅也越來越小,有資料說讓這種方式性消失後就會被當作一般的廢料處理掉 。

核廢料一般是指反應對用過的乏燃料但是還是具有放射性,這種方式性只能靠它本身的核素慢慢變少,靠一般的化學,物理,生物等方法,是沒有辦法減少他的放射性的。

估計有人會說「核廢料可以給哥斯拉吃」 ,當然這純屬玩笑,自從1945年全球第一顆原子彈引爆以來,人類就痴迷於這股強大到不可思議的能量,經過多年的研究,人類終於可以運用部分核能了。

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傳統燃料的幾百萬倍之多,同時又兼具清潔、高效、低廉等優點,所以目前大量國家都在搞核能發電。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在享受核能紅利的同時,卻無法忽視核廢料的處理問題,而核廢料又跟其他傳統廢料不同,稍有不慎,人類文明都將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最近日本打算將核廢水排入海洋這一決策,紛紛遭到了其他國家的聲討。

2015年,我國合計產生約600噸核廢料。

2020年,我國合計產生約1500噸核廢料。

相比於日本對於核廢料的處理方式,我國又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的呢?

核廢料為什麼要經過專業處理,隨便排放不行嗎?

目前壓水反應堆是主流,其原理就是利用核反應產生的巨大能量,使得核能轉變為熱能,熱能將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再通過汽輪機轉化為機械能,機械能最終轉化為電能。

雖然整個過程是安全無害的,但並不代表核廢料也是如此。

核廢料主要由鈾238和釷232以及鎿、鎇、鋦等超鈾元素組成,這些核廢料會產生電離輻射,也就是影響生物的DNA,如果輻射劑量較大,遭受輻射的生物輕則DNA異變,重則死亡。

如果將核廢料毫無節制的排放在大自然中,大氣、土壤、水等組成世界的基礎物質都將受到污染,接著就是各種生物, 而核廢料的半衰期短則幾百年,長則數十萬年。

以我國2015年產生的150公斤高輻射核廢料來舉例,假如不經過處理,160公斤高輻射核廢料的放射性會持續幾十萬年,如果要用加水法來稀釋,那也需要1.2 10^10萬噸水來稀釋,也就是136年長江水流量的總和。

所以各國核廢料不經過處理排放,必然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到時候人類文明也會受到沖擊。

此外,目前人類 科技 對核能的利用並不充分,綜合鈾資源的利用率甚至低於1%,這就意味著, 在核廢料中仍然存在大量的能源物質,只是以目前的 科技 水平無法利用罷了。

但假以時日,隨著 科技 的發展,人類在充分掌握核能技術後,可以對核廢料進行二次加工,所以規范化集中處理核廢料,不僅是為了保護環境,也是為了將來能更好的重復利用。

核廢料有幾種處理方式?

核廢料以放射性來分級,存在低、中、高三檔,中低放射性核廢料占總量的97%,高放射性核廢料佔3%。

低、中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方式

低放射性核廢料危害不大,在處理前還會進行稀釋、過濾等操作,爭取將低放射性核廢料的危害降到最低。

目前低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方式主要是深海掩埋,因為海床底部的泥土相比於陸地,更容易吸收放射性物質,通常300~500年左右就差不多了。

中放核廢料跟低放核廢料的處理方式差不多,都是先經過處理,接著再安置於指定地點。

高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方式

高放核廢料的危害特別大,跟中低放核廢料完全是兩個級別, 這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需要數萬年到數十萬年不等 ,倘若某個核能大國沒處理好高放核廢料,除了危害本國之外,還會對地球造成巨大影響!

高放核廢料的處理方式有兩種, 要麼埋在4000米以下的海底,要麼500~1000米深度的岩石層中。

至於選哪一種,主要還是看國家領土大小,因為陸地掩埋核廢料的場所,需要滿足一定條件,不是哪裡挖個坑就行的。

高放核廢料必須要考慮到地下水擴散的風險,所以處理地的選址必須考慮到氣候、人口、經濟等因素。

我國的核廢料處理庫在北山,此地位於西北部,人口不到1.2萬人,經濟落後且資源貧乏,整體經濟價值較低。

北山全年降雨量約70毫米,但蒸發量高達3000毫米,幾乎沒有放射性元素隨地下水擴散的危險。

而且北山的地質穩定性很高,處理地周圍都是花崗岩,這種石頭能有效阻隔輻射,所以經過多方考量,我國的核廢料選址就是北山。

核廢料的其他處理方式

1.運往太空

確實有人提出過 「把核廢料扔到太空」 的想法,但只要仔細一想,就覺得不切實際。

通過上文得知,一般要認真處理的就是高放核廢料, 而目前以人類的 科技 水平而言,還做不到發射火箭100%的成功率。

可能有人說,中俄美這類強國發射火箭完全不是問題的,那在此就假設強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為100%,然而現實情況是,地球上並非只有這些國家,如果強國紛紛把核廢料扔到太空中,某些 科技 水平不行的國家也會跟著效仿,萬一他們發射失敗怎麼辦?

到時候高放核廢料就會四溢,值得注意的是, 高放核廢料的半衰期要幾萬年~幾十萬年,誰敢保證把核廢料扔到太空中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差錯,地球是全人類的地球,這件事誰都馬虎不得。

此外,目前全球核廢料的處理均價為50.12萬美元/噸,如果採用太空發射方案,其成本要高達500萬美元/噸,通過數值就知道,太空發射方案不劃算。

2.放在南北極冰川之下

也有科學家提過將核廢料埋在南北極的冰川之下,他們的想法是將裝有核廢料的金屬容器放在南北極,因為核廢料具有熱量,所以金屬容器會慢慢下沉,接著冰面又會重新凍結,最後金屬容易沉到冰底,這樣就達到了「與世隔絕」的目的。

初看之下沒什麼問題,但仔細看看,卻又存在較大風險。

還記得我國北山核廢料處理地嗎?

除了乾旱之外,北山的地質條件非常穩定,而南北極的冰川存在移動的可能性,如果核廢料漂移兩極,地球無疑會面臨「核危機」,畢竟還是那句話, 高放核廢料的半衰期高達幾萬至幾十萬年。

結語

雖然中低放核廢料的危害遠低於高放核廢料,但只要跟「核輻射」搭邊的,能好到哪裡去。

如果真的如某些人口中說的沒有危害,那怎麼不倒入本國江河湖泊之中呢?

假如核廢料真的倒入海水中,除了大量海洋生物遭殃之外,人類文明也將自食其果,就拿最簡單的邏輯來講,核廢料倒入海水中,魚類必然會受到影響,用不著多久,部分魚類又出現在人類的餐桌上,你說怎麼辦?

——END——

你覺得呢?

閱讀全文

與中國核反應堆廢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港口有沒有生產廢水 瀏覽:210
萬和凈水器濾芯如何激活 瀏覽:81
corel過濾器文件 瀏覽:437
三合一過濾器怎麼改 瀏覽:592
醫用污水處理加什麼葯 瀏覽:669
德龍咖啡機除垢燈未滅 瀏覽:417
乳白色污水污垢怎麼去除 瀏覽:594
東方麗陽凈水器怎麼樣 瀏覽:323
陽離子交換樹脂貯存注意事項 瀏覽:166
污水處理的污泥能幹嘛 瀏覽:154
凈化器怎麼換凈水器濾芯 瀏覽:243
磷化處理的廢水 瀏覽:524
電機灌封環氧樹脂標准 瀏覽:922
空氣凈化器有什麼做用 瀏覽:513
洛陽樹脂彩鋼瓦 瀏覽:965
酚醛樹脂氧化鎂填料 瀏覽:478
樹脂製成超美藝術品 瀏覽:387
超濾器外型尺寸 瀏覽:89
送凈水器是什麼套路 瀏覽:75
污水余氯檢測不能低於多少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