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管最小流速0.6,雨水管0.75 為什麼污水管比雨水管最小流速還小。污水不是較雨水更容易淤積嗎
因為雨水滿流啊,你看如果說雨下的很大,雨水管滿流狀態流速一定,不是雨內水來不及容排走嗎?那樣地面上不是要溢出來了嗎?所以雨水管流速相應要大一點,污水是不會一下子又那麼大流量的,雨水才會突然流量暴漲,萬一流出去的水比下雨慢就會出現水泊什麼的。
⑵ 城市污水處理廠流速
20萬方每天的污水廠,高峰流速是3.01米每秒,其實很好算,用總量除小時就可以了。
⑶ 污水管道設計流速一般是多少
重力自流管道,一般0.6--0.75m/s,保證不發生積淤
⑷ 生活中有哪些污水處理設備
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出現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環境,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有哪些部分組成的,下面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1、初沉池:設備初沉池為豎流式沉澱池,污水在深沉池的上升流速為0.6-0.7毫米/秒,沉澱下來的污泥用空氣提至污泥池。
2、接觸氧化池:初沉後水自流至接觸池進行生化處理,接觸池分三級,總停留時間為1小時以上。加強型設備接觸氧化時間可達6小時,填料為新穎填料,易結膜,不堵塞。
3、二沉池:生化後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為二隻豎流式沉澱池,它們並聯運行。上升流速為0.3-0.4毫米/秒。排泥採用空氣提升至污泥池。
4、消毒池及消毒池裝置;消毒池按規范:標准為30分鍾,若是醫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時間至1-1.5小時,採用固體氯片接觸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裝置能根據出水量的大小不斷改變加葯量,達到多出水多加葯,少出水少加葯的目的。其它消毒裝置可另行配製。
5、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氣提污泥池內進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清液迴流至熱交換氧化池內進行再處理。消化後剩餘污泥很少,一般1-2年清理一次。清理方法採用吸糞車從污泥池的檢查孔伸入污泥底部,進行抽吸外運即可。
6、風機房、風機:風機設在消毒的上方,進口採用雙層隔音,進風口有消聲器、風機過濾器,因此運行時無噪音。風機採用二台轉式風機,能自動交替運行。單台風機運行壽命30000小時左右。
⑸ 哪位還記得污水廠的一般設計流速嗎
關鍵詞:污水處理 氧化溝 脫氮除磷
1 氧化溝工藝概述
1.1 氧化溝工藝基本原理和主要設計參數
氧化溝又名氧化渠,因其構築物呈封閉的環形溝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因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氣渠道中不斷循環流動,因此有人稱其為「循環曝氣池」、「無終端曝氣池」。氧化溝的水力停留時間長,有機負荷低,其本質上屬於延時曝氣系統。以下為一般氧化溝法的主要設計參數:
水力停留時間:10-40小時;
污泥齡:一般大於20天;
有機負荷:0.05-0.15kgBOD5/(kgMLSS.d);
容積負荷:0.2-0.4kgBOD5/(m3.d);
活性污泥濃度:2000-6000mg/l;
溝內平均流速:0.3-0.5m/s
⑹ 啤酒污水不淤流速,在污水處理中管道中污水的流速最大和最少是多少滿足什麼要求
重力流情況下最小流速一般設為0.3m/s。這個情況下污水中的絮體等物質不會沉澱。
重力流情況下最大流速一般設為0.8m/s。
⑺ 生活污水中,污水在沉澱池中流速一般取多少
束流沉澱池1.2-1.4m/s
平流沉澱池1m/s左右
⑻ 生活用水最佳流速是多少
生活用水流速在《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里有,通常生活用水約為4公斤壓力,根據管徑不同流速也不同的,水龍頭各處的內徑可能不同,流速也就不同,橫截面積小的地方流速大。最佳流速取1.0米/秒為宜
⑼ 自流的污水管網中的流速約為多少D>400,謝謝了
規定市政管網污水自流速度不低於0.6m/s(泥沙沉積概念,泥沙不沉積速度為0.3~0.4m/s。設計不小於0.6m/s。)所有管徑最小設計流速為0.6m/s,最大設計流速不同管徑要求不一樣。
⑽ 生活污水處理廠是怎樣處理污水的
國內外一般都採用生化方法處理生活污水,因為生活污水的BOD5/CODcr≈0.5,可生化性強。接觸氧化法具有容積負荷高,停留時間短,有機物去除效果好,運行簡單和佔地面積小等優點。為此,我們選用了工藝成熟、運行可靠的接觸氧化法。
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廢水處理法,可分為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以熱交換原理為基礎的處理法也屬於物理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法。在化學處理法中,以投加葯劑產生化學反應為基礎的處理單元是:混凝、中和、氧化還原等;而以傳質作用為基礎的處理單元則有:萃取、汽提、吹脫、吸附、離子交換以及電滲析和反滲透等。後兩種處理單元又合稱為膜分離技術。其中運用傳質作用的處理單元既具有化學作用,又有與之相關的物理作用,所以也可從化學處理法中分出來,成為另一類處理方法,稱為物理化學法。
生物處理法: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需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類型。廢水生物處理廣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處理法,按傳統,需氧生物處理法又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類。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它有多種運行方式。屬於生物膜法的處理設備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以及生物流化床等。生物氧化塘法又稱自然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法,又名生物還原處理法,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污泥。使用的處理設備主要為消化池。
生物接觸氧化法: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即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最後,處理過的廢水排入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系統與生活污水混合後進行處理,氯消毒後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