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高濃度的含鹽廢水對微生物影響較大
先描述一個滲透壓的實驗:用一張半滲透薄膜將兩種不同濃度的鹽溶液隔開,低濃度鹽溶液的水分子就會透過半滲透薄膜進入高濃度鹽溶液,而高濃度鹽溶液的水分子也會透過半滲透薄膜進入低濃度鹽溶液,但其數量要少,故高濃度鹽溶液一側的液面會升高,當兩側液面的高差產生了足夠阻止水再流動的壓力時滲透就會停止,這時兩側液面的高差產生的壓力就是滲透壓。一般來說,鹽分濃度越高,滲透壓越大。
微生物在鹽水溶液中的情況與滲透壓的實驗是相似的。微生物的單位結構是細胞,細胞壁相當於半滲透膜,在氯離子濃度小於等於2000mg/L時,細胞壁可承受的滲透壓為0.5-1.0大氣壓,即使加上細胞壁和細胞質膜有一定的堅韌性和彈性,細胞壁可承受的滲透壓也不會大於5-6大氣壓。但當水溶液中的氯離子濃度在5000mg/L以上時,滲透壓大約將增大至10-30大氣壓,在這樣大的滲透壓下,微生物體內的水分子會大量滲透到體外溶液中,造成細胞失水而發生質壁分離,嚴重者微生物死亡。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食鹽(氯化鈉)腌漬蔬菜和魚肉,滅菌防腐保存食物,就是運用了這個道理。工程經驗數據表明:當廢水中的氯離子濃度大於2000mg/L時,微生物的活性將受到抑止,COD去除率會明顯下降;當廢水中的氯離子濃度大於8000mg/L時,會造成污泥體積膨脹,水面泛出大量泡沫,微生物會相繼死亡。
不過,經過長期馴化,微生物會逐漸適應在高濃度的鹽水中生長繁殖。目前已經有人馴化出能夠適應10000mg/L以上氯離子或硫酸根濃度的微生物。但是,滲透壓的原理告訴我們,已經適應在高濃度的鹽水中生長繁殖的微生物,細胞液的含鹽濃度是很高的,一旦當廢水中的鹽分濃度較低或很低時,廢水中的水分子會大量滲入微生物體內,使微生物細胞發生膨脹,嚴重者破裂死亡。因此,經過長期馴化並能逐漸適應在高濃度的鹽水中生長繁殖的微生物,對生化進水中的鹽分濃度要求始終保持在相當高的水平,不能忽高忽低,否則微生物將會大量死亡。
㈡ 請問,污水排放的標准中,哪裡有對鹽分的規定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並沒有鹽分的標准限值來對此進行控制,事實上,廢水中的鹽分主要的影響還是在於對後續處理的影響,因為目前化工行業產生的有機廢水大部分均是採取的生化處理,工藝成熟,成本低,但是據相關資料,除了特別培養的耐鹽菌,一般生化工藝處理廢水,其鹽分的極限濃度約4000mg/L,高鹽分導致細菌死亡,生化系統難以正常運行。
針對此類高濃度廢水,如果要真正按照要求處理達標排放,註定是難度大並且是高投入的。根據個人經驗:
如果化工廢水濃度極高,COD達到數萬甚至幾十萬,且水量不大,適合採用焚燒爐的焚燒處理,焚燒溫度1100℃左右,不過焚燒爐尾氣須進行處理,還要達到危險廢物焚燒處理的要求和排放標准,同時因為鹽分高,需要進行沖洗,不然鹽分容易集結在爐壁,而沖洗下來的誰雖然COD較低,一般能達到綜合排放標准,但是鹽分過高,仍然不能直接排放,只能進行三效蒸發回收鹽,因此,整個過程較為復雜,投資也過大。現在出現了一種廢水造粒焚燒處理系統,個人認為較好,鹽分直接造粒,且焚燒後無廢水排放,建議採用。
如果廢水濃度一般,後續仍要採取生化工藝,必須先除鹽,可先氣提去除部分揮發性有機物,然後採用三效蒸發除鹽,再進行生化處理。
實際上,目前大部分企業針對此類水採用的是稀釋後處理,混入大量河水,甚至自來水,降低鹽分濃度,再進行生化處理,但稀釋處理顯然是不符合環保要求的。
㈢ 現工藝已經確定生化處理工業廢水,污水含鹽量一般情況下正常,主要是硫酸鈉,有時也偏高,影響細菌培養怎
偏高到多少?不大的話,沒有問題!活性污泥中的細菌的營養主要是C、N、P。只要營養物質的比例合適就不會影響它們的生存,也不會影響到生化處理的效果的...
㈣ 多少濃度的鹽水能抑制細菌的生長
防腐的鹽濃度通常為:10-15%
當然,還存在一些極端的嗜鹽菌,可在25-30%的鹽濃度下生長,這是極端現象
如果要達到抑制細菌生長的目的,10-15% 的鹽濃度沒啥問題。
㈤ 含鹽多少的的鹽水不適合細菌滋生
對於一般生活中常見的細菌:1升水(即1千克)中含鹽量大於60克即可抑制他們的滋生。
對於一些特殊的細菌(比如嗜鹽細菌):最大可耐受1升水中含300克鹽。不過這種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是見不到的,所以不用考慮。
您明白了嗎?歡迎追問!
㈥ 污水處理生化池系統細菌死亡原因分析及如何防控
污水處理生化池系統細菌死亡有各種各樣原因,PH值、高濃度廢水流入、水溫等等。
PH值
當污水系統中PH值小於6或大於9的時候對微生物就有毒害作用,越酸或越鹼其毒害作用越大。某些微生物對PH要求極其嚴格,如厭氧系統中產甲烷菌,其適合PH為6.8~7.2,好氧系統中硝化菌在PH低於7時會受到抑制。
溫度
微生物生長的適宜溫度在15℃~35℃。當系統中水溫低於15度,微生物的活性下降情況明顯,其中對於硝化菌影響更為明顯。當溫度高於40℃時,有部分細菌已經開始死亡,硝化菌高於38℃就開始失活,高於45℃大多數細菌開始失活。
鹽度
一般通過市政污水從污泥接種的微生物,其耐鹽度0.7%左右,當鹽度超過1%有明顯的抑制或致死的情況。細菌有很強的變異性,在環境慢慢改變,細菌會慢慢適應。有較長時間培養馴化,系統可以慢慢提高鹽度來使該系統細菌適應較高的鹽度,但其培養時間較長,培養難度較大。
重金屬
常見污水中重金屬為銅、鉻、鎳、汞、銀、砷等,其主要對菌體的蛋白質產生變異影響菌體生存。當這些重金屬含量過高,也會造成細菌死亡,不同的重金屬影響細菌的濃度不一樣,需經過實際情況而定。
DO(溶氧值)
對於好氧細菌,DO低於1細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DO低於0.5好氧細菌受到抑制情況明顯或死亡。對於厭氧細菌,DO大於0.5厭氧細菌抑制明顯,所以DO控制不好,也會導致細菌死亡或者被抑制。
芳香族有機物/含油成分
芳香族有機物如苯酚在一定濃度下對生物有強烈的抑制和毒害作用,厭氧和好氧的承受能力有所不同。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會導致大量的油污會附著覆蓋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上,導致溶解氧和營養物質不易進入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內,進而導致細菌缺少營養或溶解氧死亡。
污水處理生化池系統細菌死亡原因分析及如何防控?(甘 度 提供)
㈦ 食鹽的濃度在多少左右有抑制細菌的生長作用
5-10%的氯化鈉溶液即可抑制普通細菌的生長,但有些耐鹽鹼性細菌仍可生長,甚至可能長勢更好,另外,有些被抑制的細菌只是不在生長,但並未殺死,而是產生休眠體,當環境適宜時仍有復活的可能。
㈧ 生物處理(厭氧和好氧)能耐受的含鹽量的最高值是多少
生物處理(厭氧和好氧)能耐受的含鹽量的最高值是多少
好版氧生物處理
好氧權生物處理是在有游離氧(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機物,使其穩定、無害化的處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廢水中存在的有機污染物(以溶解狀與膠體狀的為主),作為營養源進行好氧代謝。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不需另加氧源,故運行費用低。此外,它還具有剩餘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等優點。其主要缺點是反應速度較慢,反應時間較長,處理構築物容積大等。但通過對新型構築物的研究開發,其容積可縮小。此外,為維持較高的反應速度,需維持較高的反應溫度,就要消耗能源。
對於有機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一般B005≥2 000mg/L)可採用厭氧生物處理法。
㈨ 污水進生化系統時鹽分控制在多少
其實,在使用活性污泥處理污水所需污泥為有效池容的5%。而馴化時污水初始進水不宜超過10%,再者則是調整好營養比例,控制好溶氧及C/N/P的比例每天定時對廢水的污泥濃度、溶解氧濃度、污泥指標等分析化驗,同時保證微生物的一些生長必要條件要適宜生長。而由於冬天氣溫較低,培養時間較長,剛開始進水不要太大,控制好溶氧以及曝氣量的大小,先少水量進水,按照活性污泥馴化步驟來調試。此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所需要的污泥最好是選用那些和自己的廢水類型相似的生化系統污泥,較之其它的污泥會容易馴養及降低很多不定變數,可以保障污水的處理效果。
㈩ 含鹽量對廢水處理的影響
30000mg/l,用厭氧需要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