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產生厭氧顆粒污泥
厭氧污泥是在厭氧的條件下形成的,由微生物和無機物形成的絮狀顆粒,厭氧污泥主要用於處理污水和生產甲烷以及污水中的脫氮和除磷,在生產過程中會有有少量污染,會產生硫化氫,氨氣,以及有氣味的胺類物質。
❷ 厭氧顆粒污泥與厭氧污泥的區別
1、形態不同,厭氧顆粒污泥形態是自凝聚體,而厭氧污泥形態是凝絮體、顆粒體或附著膜。
2、沉降性不同,厭氧顆粒污泥沉降性強,而厭氧污泥沉降性相對弱。
5、抗水力負荷和沖擊負荷的能力不同,厭氧顆粒污泥抗水力負荷和沖擊負荷的能力強,而厭氧污泥抗水力負荷和沖擊負荷的能力相對弱一點。
6、直徑不同,厭氧顆粒污泥直徑變化范圍為0114~5mm,最大直徑可以達到7mm,而厭氧污泥直徑一般在1~3mm。
(2)有毒物質存於廢水中可引起厭氧顆粒污泥擴展閱讀
顆粒污泥相關知識
1、顆粒的Fe含量高。
2、灰分與其密度有關。
3、類型:A型以球菌為主題;B型以桿菌為主;C型以絲狀菌為主。
4、影響顆粒污泥的因素:低VFA濃度,位置穩定的環境條件,溫度,PH值等。
厭氧污泥消化影響因素
溫度,根據微生物對溫度的適應性,可將污泥厭氧消化分為中溫(一般30~36℃)厭氧消化和高溫(一般50~55℃)厭氧消化。研究表明,在污泥厭氧消化過程中,溫度發生±3℃變化時,就會抑制污泥消化速度;溫度發生±5℃變化時,就會突然停止產氣,使有機酸發生大量積累而破壞厭氧消化。
酸鹼度,研究表明,污泥厭氧消化系統中,各種細菌在適應的酸鹼度范圍內,只允許在中性附近波動。微生物對pH的變化非常敏感。水解與發酵菌及產氫、產乙酸菌適應的pH范圍為5.0~6.5,甲烷菌適應的pH范圍為6.6~7.5。
有毒物質濃度,低於毒閾濃度,對甲烷菌生長有促進作用;在毒閾濃度范圍內,有中等抑製作用,隨濃度逐漸增加,甲烷菌可被馴化;超過毒閾上限。則對微生物生長具有強烈的抑製作用。
❸ 好氧微生物和厭氧微生物比較有缺點是什麼
1.應用范圍廣.好氧處理一般只能處理中低濃度的有機廢水,而厭氧處理能處理高中低濃度的各類廢水,而且有些有機物對好氧處理來說是難降解的,而對於厭氧處理來說卻是可降解的.
2.能源需求少且能產生大量能源.好氧處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供氧,曝氣費用隨著有機物濃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厭氧處理不需要充氧,且產生的沼氣量巨大,可以作為能源.一般厭氧處理的動力消耗約為好氧處理的1/10.
3.有機負荷高.好氧處理有機負荷為0.3.2kgCOD/(m3·d),而厭氧處理有機負荷一般為3.32 kgCOD/(m3·d),甚至可高達50kgCOD/(m3·d).
4.剩餘污泥量少,易處理.由於厭氧微生物增殖緩慢,產生的剩餘污泥量比好氧處理少得多,處理同樣數量的廢水僅產生相當於好氧處理1/6~1/10的剩餘污泥,且污泥脫水性能好,濃縮時可不使用脫水劑,處理較容易.
5.對營養物的需求量小.一般認為,好氧處理氮和磷的需求量為BOD:N:P=100:5:1,而厭氧處理為(350~500):5:1.有機廢水一般已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及多種微量元素,因此厭氧處理可以不添加或少添加營養鹽.
6.厭氧菌種便於二次啟動.厭氧處理的菌種,例如厭氧顆粒污泥,可以在終止供給廢水與營養的情況下保留其生物活性與良好的沉澱性能至少一年以上,它的這一特性為其間斷性或季節性的運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7.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厭氧處理污泥濃度高,能承受較大的濃度變化和水質變化.
8.規模靈活.厭氧處理系統規模靈活,可大可小,設備簡單,易於製作.
缺點如下:
1.厭氧方法雖然負荷高、去除有機物的絕對量與進液濃度高,但其出水COD高於好氧處理,原則上仍需要後處理才能達到較高的排水標准.
2.厭氧微生物對有毒物質較為敏感,因此,對於有毒廢水性質了解的不足或操作不當在嚴重時可能導致反應器運行條件的惡化.
3.厭氧反應器初次啟動過程緩慢,一般需要8~12周時間.
❹ 厭氧調試
明顯是不可以的,首先你設計COD是1W,雖然你減少了進水量,2W的COD對系統仍然是沖擊,這個沖擊你的系統能否受得了是個未知數,如果受不了導致厭氧顆粒污泥解體,這個代價是十分慘重的,再說了你的來水COD只有3K,你能把COD提到2W?
還有一個問題,就算你把進水COD提到2W,但是你水量還是不夠的,你合同上簽的是100m³和1W的COD,你即使能夠處理2W的COD,但是你的水量始終是上不去的,就算是因為是業主的原因也不可以的,除非你們當初在簽合同的時候,說明當由於業主原因導致調試不能順利進行,而致使系統不能達到設計處理量和負荷的時候,業主應該承擔什麼責任或者應該付調試款等,沒有的話就只能聽業主啦,或者你有本事擺平業主也行,反正你合同上簽了要水量額負荷都達到設計要求才付款,業主抓住你這條你就是沒辦法的。
❺ 廢水生物處理方法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如何對其行控制
影響污水生物處理的因素有哪些
1、負荷:生物處理反應器的負荷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回圍內;
2、溫度:好氧答微生物在15~30℃之間活動旺盛;厭氧微生物的最佳溫度是35℃左右和55℃左右;
3、pH值:好氧微生物生長活動的最佳pH值在6.5~8.5之間,而厭氧微生物的活動要求的最佳pH值在6.8~7.2之間;
4、氧含量:空氣曝氣池出口混合液中溶解氧濃度應保持在2mg/L(純氧曝氣法要保持在4mg/L)左右,A/0工藝的A段溶解氧濃度要保持在0.5mg/L以下,而厭氧微生物必須在含氧量極低、甚至絕對無氧的環境下才能生存;
5、營養平衡:廢水中的各種營養物質不平衡,就會影響微生物的活性,進而影響處理效果;
6、有毒物質:廢水中的有毒物質含量超過限度,就會影響微生物的活性,進而影響處理效果。
❻ 怎麼培養厭氧顆粒污泥EGSB
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中文名膨脹顆粒污泥床,是第三代厭氧反應器,於20世紀90年代初由荷蘭Wageingen農業大學的Lettinga等人率先開發的。其構造與UASB反應器有相似之處,可以分為進水配水系統、反應區、三相分離區和出水渠系統。與UASB反應器不同之處是,EGSB反應器設有專門的出水迴流系統。EGSB反應器一般為圓柱狀塔形,特點是具有很大的高徑比,一般可達3~5,生產裝置反應器的高度可達15~20米。顆粒污泥的膨脹床改善了廢水中有機物與微生物之間的接觸,強化了傳質效果,提高了反應器的生化反應速度,從而大大提高了反應器的處理效能。
厭氧膨脹顆粒床反應器(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 簡稱EGSB) 是在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 反應器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發的第三代超高效厭氧反應器,該種類型反應器除具有UASB反應器的全部特性外,還具有以下特徵, 即:
①高的液體表面上升流速和COD 去除負荷;
②厭氧污泥顆粒粒徑較大,反應器抗沖擊負荷能力強;
③反應器為塔形結構設計,具有較高的高徑比,佔地面積小;
④可用於SS 含量高的和對微生物有毒性的廢水處理。
❼ 厭氧、缺氧系統調試運行控制
厭氧生物處理、調試、運行
1. 目的:
用於厭氧生物降解工藝單元的運行管理。
2. 內容及對象:厭氧生物反應概述;厭氧技術優勢和不足;反應機理;厭氧反應器類型;厭氧反應器工藝控制條件;啟動方式;運行管理;問題及解決措施。適用於厭氧反應器操作人員、污水站技工、化驗人員和管理人員。
3、厭氧反應概述:
利用微生物生命過程中的代謝活動,將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無機物,從而去除水中有機物污染的過程,稱為廢水的生物處理。根據代謝過程對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為好氧、厭氧和介於兩者間的兼性微生物。厭氧生物處理就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在無需提供氧的情況下,把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和少量的細胞物質,這些無機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氣(即沼氣)和水。
厭氧是一種低成本廢水處理技術,把廢水治理和能源相結合,特別適合發展中國家使用。
4、厭氣處理技術的優勢和不足:
4.1優勢:可作為環境保護、能源回收和生態良性循環結合系統的技術,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耗能少,運行費低,對中等以上(1500mg/L)濃度廢水費用僅為好氧工藝1/3; 回收能源,理論上講1kgCOD可產生純甲烷0.35m3,燃值(3.93×10-1J/m3),高於天然氣(3.93×10-1J/m3)。以日排10t COD工廠為例,按COD去除80%,甲烷為理論值80%計算,日產沼氣2240m3,相當於2500m3天然氣或3.85t煤,可發電5400Kwh;設備負荷高、佔地少;剩餘污泥少,僅相當於好氧工藝1/6~1/10;對N、P等營養物需求低,好氧工藝要求C:N:P=100:5:1,厭氧工藝為C:N:P=(350-500):5:1;可直接處理高濃有機廢水,不需稀釋;厭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營養條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適合間斷和季節性運行;系統靈活,設備簡單,易於製作管理,規模可大可小。
4.2厭氧不足:
1. 出水污染濃度高於好氧,一般不能達標;
2. 對有毒性物質敏感;
3.初次啟動緩慢,最少需8-12周以上方能轉入正常水平。
5、反應機理:
厭氧反應過程是對復雜物質(指高分子有機物以懸浮物和膠體形式存在於水中)生物降解的復雜的生態系統。其反應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5.1水解階段——被細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例如:纖維素被纖維酶水解為纖維二糖和葡萄糖,澱粉被澱粉酶分解為麥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蛋白酶水解為短肽和氨基酸等,這些小分子的水解產物能被溶解於水,並透過細胞為細胞所利用。
5.2發酵階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發酵菌(即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為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胞外。這一階段主要產物為揮發性脂肪酸(VFA)醇類、乳酸、CO2、氫、氨、硫化氫等。
5.3產酸階段——上一階段產物被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碳酸以及新的細胞物質。
5.4產甲烷階段——在這一階段乙酸、氫、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細胞物質。
a、水解階段——含有蛋白質水解、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脂類水解。
b、 發酵酸化階段——包括氨基酸和糖類的厭氧氧化,以及較高級脂肪酸與醇類的厭氧氧化。
c、 產乙酸階段——含有從中間產物中形成乙酸和氧氣,以及氫氣和二氧化碳形成乙酸。
d、 產甲烷階段——包括從乙酸形成甲烷,以及從氧、二氧化碳形成甲烷。廢水中有硫酸鹽時,還會有硫酸鹽還原過程,如虛線所示。
6、厭氧反應器類型:
a.普通厭氧反應池
b.厭氧接觸工藝
c.升流厭氧污泥庫(UASB)反應器
d.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庫(EGSR)
e.厭氧濾料(AF)6.6厭氧流化庫反應器
f.厭氧折流反應器(ABR)
g.厭氧生物轉盤
h.厭氧混台反應器等
7、厭氧反應的工藝控制條件:
7.1溫度:按三種不同嗜溫厭氧菌(嗜溫5-20℃ 嗜溫20-42℃ 嗜溫42-75℃)工程上分為低溫厭氧(15-20℃)、中溫厭氧(30-35℃)、高溫厭氧(50-55℃)三種。溫度對厭氧反應尤為重要,當溫度低於最優下限溫度時,每下降1℃,效率下降11%。在上述范圍,溫度在1-3℃的微小波動,對厭氧反應影響不明顯,但溫度變化過大(急速變化),則會使污泥活力下降,度產生酸積累等問題。
7.2 PH:厭氧水解酸化工藝,對PH要求范圍較松,即產酸菌的PH應控制4-7℃范圍內;完全厭氧反應則應嚴格控制PH,即產甲烷反應控制范圍6.5-8.0,最佳范圍為6.8-7.2,PH低於6.3或高於7.8,甲烷化速降低。
7.3氧化還原電位:水解階段氧化還原電位為-100~+100mv,產甲烷階段的最優氧化還原電位為-150~-400mv。因此,應控制進水帶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對厭氧反應器造成不利影響。
7.4營養物:厭氧反應池營養物比例為C:N:P=(350-500):5:1。
7.5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響厭氧反應的有害物有三種:
a.無機物:有氨、無機硫化物、鹽類、重金屬等,特別硫酸鹽和硫化物抑製作用最為嚴重;
b.有機化合物:非極性有機化合物,含揮發性脂肪酸(VFA)、非極性酚化合物、單寧類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類。
c.生物異型化合物,含氯化烴、甲醛、氰化物、洗滌劑、抗菌素等。
7.6工藝技術參數:
a.水力停留時間:HRT
b.有機負荷
c.污泥負荷
8、厭氧反應器啟動:
8.1接種污泥:有顆粒污泥時,接種污泥數量大小10-15%.當沒有現成的污泥時,應用最多的是污水處理廠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於顆粒污泥形成。沒有消化污泥和顆粒污泥時,化糞池污泥、新鮮牛糞、豬糞及其它家畜糞便都可利用作菌種,也可用腐敗污泥和魚塘底泥作接種污泥,但啟動周期較長。
污泥接種濃度至少不低10Kg•VSS/m3反應器容積,但接種污泥填充量不大於反應器容積60%。污泥接種中應防止無機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進入厭氧反應器內。
8.2接種污泥啟動:啟動分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a.起始階段——反應池負荷從0.5-1.0kgCOD/m3d或污泥負荷0.05-0.1kgCODpVSS•d開始。進入厭氧池消化降解廢水的混合液濃度不大於COD5000mg/L,並按要求控制進水,最低的COD負荷為1000mg/L。進液濃度不符合應進行稀釋。
進液時不要刻意嚴格控制所有工藝參數,但應特別注意乙酸濃度,應保持在1000mg/L以下。進液採用間斷沖擊形式,即每3~4小時一次,每次5-10min,之後逐步減斷間隔時間至1小時,每次進液時間逐步增長20~30min。起始階段,進水間隔時間過長時,則應每隔1小時開動泵對污泥攪拌一次,每次3~5min。
b.啟動第二階段——當反應器容積負荷上升到2-5kgCOD/m3d時,這一階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顆粒污泥開始產生。一般講,從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時間,此時容積負荷大約為設計負荷的50%。
c.啟動的第三階段——從容積負荷50%上升到100%,採用逐步增加進料數量和縮短進料間斷時間來實現。衡量能否獲進料量和縮短進料時間的化驗指標定控制發揮性脂肪酸VFA不大於500mg/L,當VFA超過500-1000mg/L,厭氧反應器呈現酸化狀態,超過1000mg/L則表明已經酸化,需立即採取措施停止進料,進行菌種馴化。一般來講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時間。
8.3啟動的要點
a.啟動一定要逐步進行,留有充裕的時間,並不能期望很短時間進入加料運行達到厭氧降解的目標 。因為啟動實際上是使細菌從休眠狀態恢復,即活化的過程。啟動中細菌選擇、馴化、增殖過程都在進行,原厭氧污泥中濃度較低的甲烷菌的增長速度相對於產酸菌要慢的多。因此,這時負荷一般不能高,時間不能短,每次進料要少,間隔時間要長。
b.混合進液濃度一定要控制在較低水平,一般COD濃度為1000-5000mg/L,當超過5000mg/L,應進行出水循環和加水稀釋至要求。
c.若混合液中亞硫酸鹽濃度大於200mg/L時,則亦應稀釋至100mg/L以下才能進液。
d.負荷增加操作方式:啟動初期容積負荷可從0.2-0.5kgCOD/m3•d開始,當生物降解能力達到80%以上時,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負荷進料,厭氧過程仍不正常COD不能消化,則進料間斷時間應延長24h或2-3d,檢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標測量VFA濃度,啟動階段VFA應保持在3mmoL/L以下。
e.當容積負荷走到2.0kgCOD/m3d後,每次進料負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過20%,只有當進料增大,而VFA濃度且維持不變,或仍維持在﹤3mmoL/L水平時,進料量才能不斷增大進液間隔才能不斷減少。
9、 厭氧生物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9.1污泥生長過慢
9.1營養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增加營養物和微量元素)
9.2進液酸化度過高:(減少酸化度)
9.3種泥不足:(增加種泥)
9.2、反應器過負荷
a.反應器污泥量不夠:(增加種污或提高污泥產量)
b.污泥產甲烷活性不足:(減少污泥負荷)
c.每次進泥量過大間斷時間短:(減少每次進泥量加大進泥間隔)
9.3污泥活性不夠
a.溫度不夠:(提高溫度)
b.產酸菌生長過快:(控制產酸菌生長條件)
9.3.3營養或微量元素不足:(增加營養物和微量元素)
c.無機物Ca2+引起沉澱:(減少進泥中Ca2+含量)
9.4污泥流失
a.氣體集於污泥中,污泥上浮:(增加污泥負荷,增加內部水循環)
b.產酸菌使污泥分層:(穩定工藝條件增加廢水酸化程度)
c.污泥脂肪和蛋白過大:(採取預處理去除脂肪蛋白)
9.5污泥擴散顆粒污泥破裂
a.負荷過大:(穩定負荷)
b.過度機械攪拌:(改水力攪拌)
c.有毒物質存在:(廢水清除毒素)。
d預酸化突然增加:(應用更穩定酸化條件)
以上這些純屬個人根據所學領悟加上資料書籍所寫,若有問題,請在下評論,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一起學習、進步!
❽ 縮短usab啟動時間的新途徑有哪些
縮短usab啟動時間的新途徑有哪些?UASB反應器的二次啟動是相對於初次啟動說的。所謂初次啟動是指用顆粒污泥以外的其它污泥作為種泥啟動一個UASB反應器的過程。而二次啟動是指使用顆粒污泥作為種泥對UASB反應器的啟動。
1、UASB二次啟動要點
顆粒污泥是UASB啟動的理想的種泥,使用顆粒污泥的二次啟動大大縮短了啟動時間,即使對於性質不同的廢水,顆粒污泥也能很快適應。
使用顆粒污泥接種允許有較大的接種量,較大的接種量可縮短啟動的時間。啟動時間的長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顆粒污泥的來源,即顆粒污泥在原反應器中的培養條件(溫度、pH值等)以及原來處理的廢水種類。新啟動的反應器在選擇種泥時,應盡量地選用與所處理水種類相近的廢水種類,廢水種類與性質越接近,所需馴化的時間越少。同時應盡量採用同一溫度范圍的種泥,例如採用高溫種泥不利於中溫反應器的啟動,而中溫的種泥啟動高溫反應器也較慢。
二次啟動採用較大的接種量,顆粒污泥的活性比其它種泥高得多,二次啟動的初始反應器負荷可以較高,有關報道推薦初始的反應器負荷可為3 kgCOD/(m3 d)。二次啟動進液濃度在開始時一般與初次啟動相當,但可以相對迅速地增大進液濃度。負荷和濃度增加的模式與初次啟動類似,但相對容易。產氣、出水VFA等仍是重要的控制參數,COD去除率、pH值等也是重要的監測指標。
2、UASB二次啟動操作
1、進水負荷
二次啟動的負荷可以較高,一般情況下最初進液濃度可以達到3000mg/l到5000mg/l,進水一段時間後,待COD往除率達80%以上時,適當進步進水濃度。相應流量不宜過高。我們在厭氧反應器初次啟動時提倡低流量、低負荷啟動。
2、進水懸浮物
進水懸浮物含量不能太高,否則將嚴重影響厭氧顆粒污泥的形成,其積累量大於微生物的增長量,終極導致厭氧污泥的活性大大下降,由於整個厭氧反應系統的容量是有限的。
3、進水種類的控制
厭氧反應器的進水需嚴格控制,通過馴化我們可以處理一些難處理的污污水,例如提取的洗柱水,但在整個厭氧反應系統的期間,此類水不能進進,否則將大大延長啟動時間。在啟動過程中我們也應及時了解生產情況,對啟動期間的厭氧反應器進水作出相應的選擇。
4、顆粒污泥的觀察
啟動期間需定期從顆粒污泥取樣口提取污泥樣品,觀察顆粒污泥的生長情況,結合進出水COD值對厭氧反應器的啟動情況做出判定。
5、出水pH值
對出水pH值做出相應記錄,pH值低於6.8時需及時採取相應補救措施(調整進水負荷、必要時投加純鹼),為啟動成功提供保障。
6、產氣、污泥洗出情況
及時與熱風爐了解沼氣的產出情況,產氣量小時從進水負荷、溫度、顆粒污泥形成三方面進行分析,尋求解決的辦法。
7、進水溫度
控制厭氧反應器內溫度在34-38℃之間,通過調節進水溫度使24h內溫差變化不得超過2℃。
3、UASB的二次啟動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二次啟動在原則上如上所述,但啟動中可能遇到某些以外的問題或現象,這些問題如果處理得當,會有利於新的顆粒污泥的形成和加快啟動過程。下表1是關於UASB反應器的二次啟動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表1 UASB反應器的二次啟動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問題與現象 原因 解決辦法
1. 污泥生長過於緩慢 營養與微量元素不足進液預酸化程度過高污泥負荷過低顆粒污泥洗出(4,5條)顆粒污泥的分裂(6條) 增加進液營養與微量元素濃度減少預酸化程度增加反應器負荷
2. 反應器過負荷 反應器中污泥量不足污泥產甲烷活性不足 降低負荷;提高污泥量增加種泥量或促進污泥生產;適當減少污泥洗出減少污泥負荷,增加污泥活性(3條)
3. 污泥產甲烷活性不足 營養或微量元素缺乏產酸菌生長過於旺盛有機懸浮物在反應器中積累反應器中溫度降低廢水中存在有毒物質或形成抑制活性的環境條件(6條)無機物例如Ca2+等引起沉澱 添加營養或微量元素增加廢水預酸化程度降低反應器負荷降低懸浮物的濃度增加溫度減少進液中Ca2+濃度;在UASB前採用沉澱池
4. 顆粒污泥洗出 氣體聚集於空的顆粒中,在低溫、低負荷、低進液濃度下易形成大而空的顆粒污泥由於顆粒形成分層結構,產酸菌在顆粒污泥外大量覆蓋使產氣聚集在顆粒內顆粒污泥因廢水中含大量蛋白質和脂肪而有上浮趨勢 增大污泥負荷,採用內部水循環以增大水對顆粒的剪切力,使顆粒尺寸減小應用更穩定的工藝條件,增加廢水預酸化的程度採用預酸化(沉澱或化學絮凝)去除蛋白質與脂肪
5. 絮狀污泥或表面鬆散「起毛」的顆粒污泥形成並洗出 由於進液中的懸浮的產酸菌的作用顆粒污泥聚集在一起在顆粒表面或以懸浮狀態大量地生長產酸菌表面「起毛」的顆粒形成,產酸菌大量附著於顆粒表面 從進液中去除懸浮物,減少預酸化程度增加預酸化程度,加強廢水與污泥混合的強度增加預酸化程度,降低污泥負荷
6. 顆粒污泥破裂分散 負荷或進液濃度的突然變化預酸化程度突然增加,使產酸菌呈「飢餓」狀態有毒物質存在於廢水中過強的機械力作用由於選擇壓力過小而形成絮狀污泥 採用更穩定的工藝應用更穩定的預酸化條件廢水脫毒預處理;延長馴化時間;稀釋進液降低負荷和上流速度,以降低水流的剪切力採用出水循環增大選擇壓力,使絮狀污泥洗出
❾ 污水中有害物質
污水中有害物質可分為三類:重金屬、病原微生物、有機化學物
重金屬:包括鐵銹、泥沙、鉛、汞、鋅、鉻等等,常飲重金屬超標的水極易引起人體骨痛、痴呆、結石等疾病;
病原微生物:常飲細菌超標的水極易引起人體霍亂、甲肝、感冒、非典、禽流感、傳染病等等;
有機化學物:化肥、農葯、自來水中的余氯等有機化學物極易引起人體細胞突變、腫瘤、畸形等疾病的發生。
重金屬廢水是指礦冶、機械製造、化工、電子、儀表等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屬的廢水。重金屬(如含鎘、鎳、汞、鋅等)廢水是對一環境污染最嚴重和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工業廢水之一,其水質水量與生產工藝有關。廢水中的重金屬一般不能分解破壞,只能轉移其存在位置和轉變其物化形態。處理方法是首先改革生產工藝,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屬,在生產地點就地處理(如不排出生產車間)常採用化學沉澱法、離子交換法等進行處理,處理後的水中重金屬低於排放標准可以排放或回用。形成新的重金屬濃縮產物盡量回收利用或加以無害化處理
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製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體,引起感染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或稱病原體。病原體中,以細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體、寄生蟲(原蟲、蠕蟲、醫學昆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
有機化學物污水易造成水質富營養化,危害比較大。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這種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氨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惡化。水體中有機物成分非常復雜,耗氧有機物濃度常用單位體積水中耗氧物質生化分解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
❿ 厭氧顆粒污泥有什麼作用德宏有這種生產產家嗎!!
網路知道
厭氧顆粒污泥有什麼作用德宏有這種生產產家嗎!!
sunsky2225
貢獻了超過137個回答
厭氧污泥主要用於處理污水和生產甲烷以及污水中的脫氮和除磷,它的具
體作用如下
厭氧顆粒污泥是處理有機廢水時生成的富含各種厭氧微生物種群的活性污
泥,包含降解原廢水中各種有機污染物的的種群,能處理各種高濃度有機廢水
① 顆粒污泥對毒性廢水的降解
② 厭氧顆粒污泥降解五氯苯酚 (PCP)
③
對重金屬有吸附作用
④
厭氧菌生長緩慢,難富集,若形成顆粒污泥,此菌可大量滯留,並形成
與反硝化菌的共生體系,可處理低C 高 NH3-N 廢水。
厭氧顆粒污泥可用於澱粉、酒精、食品、造紙、印染等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
系統厭氧生物啟動。厭氧污泥本身含有各種厭氧微生物種群,能降解原廢水中的
各種有機污染物,且成本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