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污水站應急預案警報系統操作程序

污水站應急預案警報系統操作程序

發布時間:2022-12-10 05:28:13

『壹』 水廠停電應急預案

水廠停電應急預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有時會有一些突發事件出現,為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總歸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那麼應當如何編制應急預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水廠停電應急預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廠停電應急預案1

利用活性微生物來分解、消化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本預案以預防為主,按規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在各種突發事件對工廠活性生物系統造成沖擊和危害時進行應急處理,將危害和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事態分級

Ⅲ級事態比較簡單,預計到將有可能對生產廠區范圍內的生產設施、設備、工藝的安全、公共利益造成一般危害或構成威脅,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只需要簡單的外部和內部的協調或者調度廠區人力資源和物資就能夠處置的事件。

Ⅱ級事發突然,事態較為復雜。對生產廠區內的生產安全、生產秩序、生產工藝造成一定的危害或威脅,有可能造成較大人員傷亡、較大財產損失或生態環境破壞,需要對外協調處理相關事務的,需要調度各公司生產系統的人力資源或者物資進行處置的事件。

Ⅰ級指突然發生、事態復雜,對各公司生產廠內、廠外的公共設施安全、生產秩序、生產工藝造成嚴重危害和威脅,可能或已經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需調動全公司或社會的力量和資源進行聯合處置的突然事件。

二、啟動條件

廠區出現異常情況和緊急安全隱患事故時,污水處理廠負責人和班組長可以負責處理Ⅲ級事件,部門責任人可以負責處理Ⅱ級以下事件,各公司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主管負責處理Ⅰ級以下事件。事件發生後各部門責任人應在最短時間內電話報告主管領導或越級上報,如無法聯系或半個工作日內不能批復的,則按默認的原則全權按應急方案所規定的程序代理處理突發事件,事後應將全部情況以書面報告主管領導。

三、執行組織

突發事件的管理從主要二個層面著手:一是突發事件的'預警管理,二是應急指揮管理。

安全領導機構——根據各公司安全職責分工原則,公司分管安全的領導為負責人。全權負責處理公司的所有安全事務,在安全事故發生時,負責人應啟動相應的指揮體系,充分發揮體系內工作小組的職責對事件進行有效調度。可根據不同時期的變化,不定期召開安全調度會議和監督檢查,研究決策污水處理運營過程中各種突發事件的對應。

日常管理機構——各級部門按職責劃分從廠長→調度→各班組長層層負責日常的安全生產運行。嚴格把關水質、水量情況的異常變化,協調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小問題。

四、執行資金

為處理好污水處理廠內各類突發事件物資保障,各公司應設立應急預案備用資金,為突發事件提供資金保障。事件處理完畢後應按正常程序補辦相關財務手續。

Ⅰ級事件可調用資金10萬元人民幣,Ⅱ級事件可調用資金5萬元人民幣,Ⅲ級事件可調用資金1萬元人民幣。

五、處理原則及適應范圍

在發生污水處理事故時,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快速反應、分別處理」的原則,實施有效快捷的搶修和處置,盡快恢復至正常處理狀態。

水廠停電應急預案2

一、目的:

金沙灣水廠10kv供電系統採用雙迴路供電,琅琊線為水廠的主供電源,沙畈線為備供電源。為保證正常供水,減少因停電造成對生產的影響,避免停水事故,特製定本預案。

二、適用范圍:

三、組織機構

總指揮:

副總指揮:

成員:

2、職責

指揮部:

(1)負責全廠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

(2)負責應急處理預案的制訂和修改。

(3)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並組織實施演練。

(4)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准備工作。

(5)發生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6)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7)向上級匯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8)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

3、指揮部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工作。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總指揮不在時,副總指揮為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廠長助理:協助總指揮負責,負責應急啟動生產、運行和人員調度以及對外調度聯系工作。

技術管理: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工作。

供水值班長:負責事故處置運行調度工作。

綜合管理:負責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化驗班長:負責把關水質質量。

四、應急啟動專業隊伍的組成及分工

1、生產調度組:由廠長助理負責(名單見附表)。擔負本廠恢復生產、運行和人員調度工作。

2、設備檢修組:由技術管理負責(名單見附表)。負責生產設備的搶險工作。

3、水質化驗組:由化驗班長負責(名單見附表)。負責恢復生產後水質質量控制。

五、停電的不同情況及原因

1、單迴路電源停電。

1、1原因:運行中的線路突然停電、水廠高配間開關櫃跳閘、運行中變壓器發生故障、低壓總櫃跳閘。

2、雙迴路電源同時停電

2、1原因:供電部門設備檢修、供電線路發生故障。

六、應急程序。

1、當發生停電情況時值班電工首先應查明停電原因並報告值班長。

2、值班長及時向總指揮及公司領導報告停電情況,啟動應急預案並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應急處理。

3、當發生單迴路電源停電。

3、1當運行中的線路停電或高壓開關櫃跳閘時,值班電工和值班長按照《倒閘操作規程》將停電線路切換到備供電源,恢復生產並做好停電記錄。

3、2當運行中變壓器發生故障時值班電工和值班長按照操作規程將故障變壓器切換到備用變壓器,恢復生產並做好停電記錄。

3、3當低壓總櫃跳閘時,值班電工查明原因並排除故障,方可重新合閘或切換備用低壓總櫃,恢復生產並做好停電記錄。

3、4搶修小組根據不同情況對故障設備及時維修,盡快恢復設備正常。

4、當發生雙迴路電源同時停電。

4、1值班長應馬上報告總指揮和公司相關部門領導並和供電部門取得聯系查明停電原因,盡快要求供電部門恢復供電。

4、2值班電工應堅守崗位,密切觀察來電指示燈,隨時准備恢復供電。

4、3各崗位人員做好本職工作,隨時准備恢復正常生產。

4、4機修班組協助供水班組做好工作。

4、化驗班組加強水質監測並報告總指揮。

七、日常預防措施。

1、按規定對電器設備進行巡查、檢修,特別是對UPS電源進行檢查,使其在停電時能投入正常運行。

2、科學配置防護用具和搶修用具,並定期對電氣類作業工具進行試驗,檢查。

3、提高職工業務水平,加強安全技術知識的學習。

八、聯系電話

1、公司總經理:

2、公司副總經理:

3、公司生產設備處:

4、公司調度中心:

5、公司服務熱線:

6、金華市電業局調度室:

7、琅琊供電所:

附件一:救援專業隊伍成員名單(略)

附件二:應急救援指揮部和各專業救援成員聯系電話(略)

;

『貳』 求污水處理廠的脫水污泥應急預案

篇一:污泥處置防範措施和處置預案

污泥處置防範措施和處置預案

為有效防範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及時、合理處置可能發生的各類重大、特大污泥污染事故,保障人們群眾身心健康及正常生產、生活活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突發環境事件控制和處置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預防為主」、「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規范和強化我廠環境保護系統應對突發污泥外漏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為目標,以預防突發環境事件為重點,逐步完善我廠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處置及善後工作機制,建立全廠環境保護系統防範有力、指揮有序、快速高效和統一協調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體系。

二、適用范圍

全廠范圍內發生的突發污泥外漏事件的控制和處置行為,均適用本預案的規定。

三、組織領導機構及職責

1、廠環保應急領導組組成及其職責

組長:廠長

副組長:生產副廠長

成員:調度室、化驗室、維修班、生產車間的負責人。

主要職責:

①宣傳學習國家突發污泥外漏事件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上級領導污泥外漏事故應急的指示精神;

②掌握有關突發事件應急情報信息和事態變化情況;

③負責部門間污泥外漏污染事件應急協調工作;

④負責有關突發污泥外漏事件應急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工作進展情況,信息聯絡等工作;

⑥應急處置的其他工作。

2、廠應急領導組下設應急處置小組主要職責:

應急處置小組:組長 各班班長

成員 生產部門全體職工

①調度人員、設備、物質等,指揮各應急小組迅速趕赴現場,展開工作; ②指揮應急處置小組進行現場處置、調查、取證工作;

③指揮應急監測小組開展應急監測,確定污染物種類、范圍、程度; ④協調有關部門,知道污染區域的警戒工作;

⑤根據現場調查、取證結果並參考專家意見,確定事件處置的技術措施; ⑥負責對外組織協調、分析事件原因、向應急領導組報告現場處置情況;
⑦應急領導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3、主要任務

①劃定隔離區域,制定處置措施,控制事件現場;

②進行現場調查,認定突發污泥外漏事件等級,按規定向當地政府環保局報告; ③查明事件原因,判明污染區域,提出處置措施,防止污染擴大;
④負責污染警報的設立和解除;

⑤負責對污染事故進行調查取證,立案查處,並參與對有關負責人的處理;
⑥參與指揮急救、疏散、恢復正常秩序、安定群眾情緒等方面的工作。

四、基本原則

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和加強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機制,切實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快速反應、及時控制;

2、按照「先控制後處理」的原則,迅速查明事件原因,果斷提出處置措施,防止污染擴大,盡量減小污染范圍;

3、以事實為依據,重視證據、重視技術手段,防止主觀臆斷;

4、制定安全防護措施,確保處置人員及周圍群眾的人身安全;

5、明確自身職責,妥善協調參與處置突發事件有關部門或人員的關系;

6、建立以生產部為主、部門聯動,快速反應的工作機制。

五、處置程序

1、迅速報告

發現污泥外漏事件報警後,必須第一時間向應急領導組辦公室報告。對重特大污泥外漏經認定後及時向當地政府環保局報告。同時,立即啟動應急指揮系統。

2、快速出擊

接到指令後,應急現場指揮組率各應急小組攜帶環境應急專用設備,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赴事發現場。

3、現場控制

應急處置小組達到現場後,應迅速控制現場、劃定緊急隔離區域、設置警告標志、制定處置措施,切斷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擴散。

4、現場調查

應急處置小組應迅速展開現場調查、取證工作,查明事件原因、影響程度等。

5、現場報告

各應急小組將現場調查情況及時報告應急現場指揮組。

應急現場指揮組按6小時速報、24小時確報的要求,負責向應急領導組報告突發事件現場處置動態情況。

應急領導組根據事件影響范圍、程度,決定是否增調有關專家、人員、設備、物質前往現場增援。

6、污染處置

各應急小組根據現場調查和查閱有關資料,向應急現場指揮組提出污染處置方案。

對造成污泥外漏事故的,應急監測小組需測量流速、流量,估算污染物轉移、擴散速率。

迅速聯合當地環境監察人員對事故周圍環境(居民住宅區、農田保護區、水流域、地形)和人員反應作初步調查。

7、污染跟蹤

應急小組要對污染狀況進行跟蹤調查,根據監測數據和其他有關數據編制分析圖標,預測污染遷移強度、速度和影響范圍,及時調整對策。每24小時向應急現場指揮組報告一次污染事故處理動態和下一步對策(續報),直至突發事件消失。

8、污染警報解除

污染警報解除由應急現場指揮組根據監測數據報應急領導組同意後發布。

9、調查取證

全程詳細記錄污泥外漏事故過程、污染范圍、周圍環境狀況、污染物排放情況、污染途徑、危害程度等內容,調查、分析事故原因。盡可能採用原始的第一

手材料,科學分析確定事故責任人。

10、結案歸檔

污染事故處理完畢後,及時歸納、整理,形成總結報告,按照一事一卷要求存檔備案,並上報有關部門。

污泥外運應急預案

1、污泥由簽訂合同的公司運輸填埋,當泥餅倉的污泥太多時,應立即通知運輸單位及時運走污泥,以防泥餅倉負荷過重。

2、當發現污泥重金屬含量超標時,應立即通知運輸單位運走污泥進行衛生填埋。

七、日常防範

各部門要組織開展對生產過程中可能造成突發環境事件的普查,建立重大危險資料庫。加強對污水處理各個環節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防範工作,明確職責,嚴防各種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

安全環保部2010年6月

篇二:污泥廠應急預案匯總

目 錄

第1章 應急預案編制目的……………………………………………2

第2章 基本情況介紹…………………………………………………3

第3章 突發事件的種類………………………………………………5

第4章 應急組織體系…………………………………………………7

第5章 運行機制………………………………………………………9
應急管理工作流程圖…………………………………………………14

第1章 應急預案編制目的

1、為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提供適當的服務,作為公用事業的服務機構,配合合肥市城市應急系統的工作,編制本案。

2、加強制度管理,建立預警體系,在目前污泥工業化處置未能實現的過渡階段,處置手段極為原始落後的條件下,盡可能減少污染事故的發生。

3、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有章可循,及時啟動應急措施,避免事態的擴大,盡可能降低危害程度。

第2章 基本情況介紹

一、 單位簡介

處置合肥市污水廠污泥的實體,同時是安徽沃特星水處理運營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二、污泥及處置方法簡介

1、污泥性狀及危害

污泥,是城市污水生化處理的伴生物,經過濃縮脫水處理的污泥呈膠粘狀的半固體,含水80%,其中富集了城市污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含有重金屬和病原菌以及有機污染物等,如不妥善處置,棄置於環境中,將導致水體、土壤和大氣的二次污染。污水處理廠運行中不斷產生大量的污泥,如不能及時從系統中排出,造成處理效率下降,甚至造成系統崩潰。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污水處理率的逐年提高,污泥產生量急劇增加,污泥安全處置問題逐步凸現,並成為污水處理發展的制約因素。

2、污泥處置方式及合肥污泥處置現狀

污泥處置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衛生填埋、土地利用、污泥焚燒(燒

結)、干化和熱處理和堆肥等方式。

合肥市已建成運行王小郢、望塘一期、朱磚井、龔響塘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為53.5萬噸/天,每天污泥產量350噸(含水80%),預計在十一五期間,望塘二期、蔡田鋪和十五里河等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污水處理規模達71萬噸/天,污泥的日產量將超過500噸。

目前,合肥市城市污水處理污泥的處置手段主要為棄置填埋、自然晾曬(減量)處理和直接林用等方式。這些方式原始粗獷,受季節、天氣,道路交通制約,效率低下,不能形成穩定的處置能力,也不能達到減量、穩定、無害化的環保要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響環境安全。

我廠現有曬場有嚴店曬場,復興曬場,及其他數個合作曬場。採用日光自然晾曬污泥處理方法,將污泥通過自然干化進行減量處置,在提供給林場苗圃和園林綠化部門作為基質土使用或填埋處置。

部分濕污泥採用給補貼的政策直接送至郊區和三縣的林場苗圃用作土壤改良。

目前,我廠和上級主管部門正在積極進行有關工業化處置方式的調研,方案的徵集,爭取盡快立項建設,從根本上扭轉污泥處置的被動局面。

第3章 突發事件的種類

1、污泥流失

合肥城市污水廠脫水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80%左右,在半干化(40%~50%含水)之前,幾乎可以和水互溶,成為稀泥漿,四處漫流,污染水體、農田等。造成污泥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大暴雨或長時間的連陰雨,處置現場沒有防雨設施,污泥過量集中堆放。特別在每年春季,陰雨天多,污水廠處於出泥高峰,生產壓力大,而處置處於低谷,巨大反差逼迫下,不理智的使用場地,超量堆放,容易造成污泥流失,產生大面積污染,近幾年污泥發生的事件基本由此造成。而小范圍的污泥流失(包括含泥雨水)一般由於強降水沖刷引起。

2、污泥臭味擾民

污泥臭味問題是近兩年來時刻困擾處置工作的難點,主要由於管網系統的不斷完善,污水濃度的提高,導致污泥中有機組分的上升,易降解物質增加,污泥容易腐敗,產生臭味,污泥堆放時間一長,發生厭氧發酵(目前的處置方式無法對污泥供氧),特別是雨水淋泡的污泥,極易發酵產生惡臭。

3、群眾投訴

群眾投訴基本上由上述兩種問題引起,尤以臭味擾民為甚。如果不能適當增加投入,做好除臭及周邊環境工作,協調各方利益,就容易產生糾紛。

4、環保部門的督查

篇三:污水處理廠應急預案通用範文

污水處理廠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確保單位、社會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預防重大環保事故發生。對污水處理系統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積極防範;在突發性污染事故發生後,迅速、高效、有序地開展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控制污染的擴大;確定潛在的事故、事件或緊急情況,確保經過處理的污水中的污染物濃度符合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有關規定,並能在事故發生後迅速有效控制處理。根據本廠污水處理系統工藝特點,本著「預防第一,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制定本《污水處理系統應急預案》。

二、編織目的

本次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主要目的如下:

1、全面調查了解污水處理系統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類型、危險源以及所造成的環境危害,評估確定該部門的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能力。

2、加強該部門對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管理能力,全面預防突發環境污染事故。

3、提高該部門對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能力,確保事故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處理事故源,控制事故擴大,減少事故損失。

4、降低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環境危害,通過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理、環境應急監測、事故信息的及時發布、受影響人員迅速轉移等措施,將事故所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三、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四、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事故應急救援的目標是通過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損失,基本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1、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它人員。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
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是降低傷亡率、減少事故損失的關鍵。由於重大事故發生突然、擴散迅速、涉及范圍廣、危害大,應在日常生產管理中,教育職工學會採取各項措施,進行自身防護和自救,必要時要迅速撤離危險區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區域。在撤離過程中,應積極組織職工開展必要的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態,對發生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測、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及時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害源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務。只有及時地控制住危險

源、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展,才能有效進行救援。發生事故時,應迅速組織義務消防隊,設備搶險隊,與救援人員一起迅速控制事故繼續擴展。

3、消除危害後果,做好現場恢復。針對不同的事故發生,以及對人體、土壤、空氣等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時採取封閉、隔離、洗消、檢測等措施,防止對人體的繼續危害和環境的污染,及時清理廢墟和恢復基本設施,將事故現場恢復至相對穩定的基本狀態。

4、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事故發生後應及時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評估事故的危害范圍和危害程度,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做好事故調查。

五、實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責任制

1、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 指 揮:

副總指揮:

成員:

2、指揮部工作職責

負責制(修)定《污水處理廠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並組織訓練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污水廠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准備工作;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指令;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寶洲總部、主管行政部門和事故現場周邊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

發出救援指令;組織事故調查,對應急救援工作進行總結。

3、指揮部人員分工

a.總 指 揮:組織指揮突發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b.副總指揮:按照分工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工作;

c.成員:協助總指揮負責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總協調工作;按污水廠內部預案規定負責突發事故的一般處置和應急救援有關工作。

1、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 長:污水處理廠廠長

副組長:

成 員:有關主要科室領導。

2、應急救援職能組:

⑴聯絡組:辦公室主任任組長,辦公室辦事人員。

⑵搶險組:生產安全副廠長任組長,生產科人員。

⑶救護組:生產安全副處長任組長,行管辦公人員。⑷疏散組:技術科科長任組長,科內人員。

⑸保衛組:保衛科科長任組長,保衛人員。

⑹調查組:工會主席任組長,組織有關科室負責人。

⑺義務消防隊:生產副廠長任組長,現場工作人員和義務消防隊員。

3、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職責:

污水處理廠區發生事故時,負責指揮廠區內搶救工作,向各職能組下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並做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19、120、110、市建委、市安全監督管理局、市消防部門有關部門報告和求援。日常生產時,小組成員輪流值班,值班者必須在廠內,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緊急事故時,在應急求援領導小組組長未到現場前,值班帶班者即為臨時代理組長,全權負責落實搶險工作。

4、各職能組職責:

⑴聯絡組:及時了解掌握事故情況,負責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通知污水廠主要領導,根據情況酌情及時通知行政主管部門:水務公司技術科、分管副總、市環保局、電業部門、安全監管部門、勞動部門、當事人的家屬等。

⑵搶險組:其任務是根據領導小組指令,及時負責撲救、搶險,並布置現場人員到醫院陪護,當事態無法控制時,立即通知聯絡組撥打主管部門電話求援。

⑶救護組:其任務為負責受傷人員的救治和陪受傷人員到醫院急救。

⑷疏散組:其任務為在發生事故時,負責人員的疏散、逃生。⑸保衛組:負責損失控制、物資搶救,對事故現場劃定警戒區,阻止與搶救、搶險無關人(原文來自:www.cDfdS.com
池 鍀范 文網:污泥應急預案)員進入現場,保護現場不遭破壞。⑹調查組: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及經濟損失等,

篇四:危險固廢含鉻污泥處理應急預案

危險固廢含鉻污泥處理應急預案

一、目的

確保從生產源頭到危險固體廢物處理末端緊急情況的應對措施。

二、范圍

適應於全體員工、運輸方、處理方及外來人員。

三、參考文件

3.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3.2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

3.3三廢治理作業指導書

3.4廢鉻液回收作業指導書

3.5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3.6環境信息交流程序

四、職責

4.1公司所有員工:發現意外的第一線人員應及時向本部門負責人反映情況或直接反映給污水處理站,由污水處理站協調相關部門採取應急措施。

4.2污水處理站:對於意外情況都要向主管環保的生產總監匯報。並且協助生產總監處理相關事宜,並且委託有資質處置單位處理。

4.3生產總監:對於意外情況時主管環保的生產總監及時匯報總經理,並且實施預案決定權。

4.4總經理:任何突發意外情況做決定權。

五、應急小組

成立環境事故應急處理小組,應急小組設立一個組長,一個副組長和8位組員。 組長:孫軍

副組長:杜昌路

組員:庄新惠、姜科、張小寧、張觀潮、王如彬、於永泉、胡昌松、仝澤響

六、緊急情況應急措施:

6.1廠內危險固體廢物含鉻污泥未按規定地點貯存。

6.1.1這些意外由於代表潛在的污染事故,任何危險固定廢物亂堆亂放,有可能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發現意外第一線人員應及時報告污水處理站。

6.1.2對亂堆亂放的污水處理站及時通知相關部門及時清理,打掃干凈,運到含鉻污泥貯存處。

6.1.3事後由污水處理站寫調查報告,上報生產總監或總經理,提出糾正預防措施。

6.2危險固體廢棄物在廠外未按規定運輸、處置。

6.2.1委託處置單位對這些意外由於代表潛在污染事故,任何固體廢物亂堆亂放,有可能滲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須報告污水處理站。

6.2.2對亂堆亂放的,污水處理站及時通知相關部門及時清理,打掃干凈,運到含鉻污泥貯存處。

6.2.3事後污水處理站寫出調查報告,上報公司生產總監或總經理,並且提出糾正措施。

6.2.4分析可能造成污染的程度,由公司總經理決定,是否由主管環保的污水處理站上報上級環保部門。

6.2.5對已經造成的污染事故,由污水處理站對舉報反映情況進行了解登記,並上報生產總監,對正在發生的污染首先要安排相關部門的清理回收工作,再查明原因進行整改。

6.2.6污水處理站調查事故的情況,調查完成3天內完成報告,包括污染情況描述與本公司的關聯、處理建議等,調查報告上報主管生產總監審查後上報總經理。

6.2.7發生重大污染由主管環保的污水處理站及時上報上級環保部門。

6.2.8在上級環保部門級公司總經理指導下,對事故原因進行整改。

6.2.9對事故因素能消除的應該消除,由污水處理站協調委託有資質危險固體廢物處理單位聯合處理。

6.2.10對污染事故需要作出賠償的,由污水處理站同相關方協商處理,處理協議生產總監審查後上報總經理。

篇五:含鉻污泥危險廢物應急預案

2010危險廢物事故應急預案

單位:昆明市嵩明大營皮革製品廠 (蓋章)

日期:

危險廢物事故應急預案

一、 編制目的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環境應急的各項措施要求,確保危險廢物在大環境污染事件(事故)突發時,能夠快速響應,有序行動,高效處置,降低危害,保護環境的目的,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制定本廠危險廢物應急預案。

二、編制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

(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四)《國家環保總局環境應急手冊》

三、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於本廠全體員工、運輸方、處理方和外來人員。

四、應急組織機構

1、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馬順有

副組長:張昌偉

小組成員:馬順有 張昌偉 馬炳帥馬炳奎 張昌永

2、救援機構

(1)內部救援機構:安全培訓過的所有員工

(2)外部救援機構:當地環保局、消防隊、醫院、當地政府部門及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等。

五、應急響應程序

1、應急准備

應急響應啟動後,參與應急的所有人員應立即進入待命狀態,做好危管應急處置准備,隨時准備投入應急處置工作。應急處置准備的程序和內容包括:

(1)受領任務,了解有關情況。

(2)分析判斷情況,定下初步行動計劃。

(3)進行個人安全防護。

2、應急處理與處置

(1)判定污染源的種類與性質。

(2)對污染源進行定性的鑒別簽定,准確判定污染源的種類、性質、規模。

(3)向當地環保局環境應急辦公室或現場指揮組報告鑒別簽定結果,並提出處置建議。

3、判定污染區的危害范圍

根據污染源的種類和性以及應急監測分隊通報的監測數據,對污染或危害范圍作出概略判定,及時提出人員撤離及防護建議。

4、消除污染

根據危險廢物事故產生源的類型作出相應的對策最快時間內消除

污染,對本廠的鹼可以用酸中和或沙子覆蓋減少污染面積的擴大,對含鉻污泥和含鉻邊角料在人員帶上防護罩後可以用相應的根據進行圍堵和清除,收集後放於相應的場所

5、處置危險廢物

對事故發生後收集的鹼液、含鉻污泥和含鉻廢渣不能隨便堆放,應放於專門的場所,設置危險廢物標識牌,聯系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對事故發生的場所進行處置,並安全轉運走相應的危險廢物。

六、應急終止程序

應急處置終止是指應急處置現場需要完成的總任務及各專業組織的任務均已完成,應急處置階段結束,是一次應急處置的最後階段。 1
應急終止的條件

(1)事故現場得到控制,事故條件已經消除;

(2)有毒有害物質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 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而無繼發可能;

(4)事故現場的各種應急處置專業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採取並繼續採取一切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危害,並使事故可能引起的長期後果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2 應急終止的步驟

(1)由應急總指揮確認和決策終止時機,當地環保局應急辦公室宣布;

(2)對有毒有害物質泄漏的應急終止,可由事故責任單位提出,

經現場應急總指揮批准,並經當地環保局應急辦公室宣布;

(3)當地環保局應急辦公室公室向所屬應急單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4)應急狀態終止後,當地環保局應急辦公室可根據國家、省環保局或上級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直到自然過程或其它補救措施無需繼續進行為止。

七、應急終止後的行動

(1)指導有關部門及事故單位查出原因,防止類似問題的重復出現。

(2)根據實踐經驗,修訂現有應急預案,並報市環保局應急辦公室審批。

八、有關保障

1 應急儀器設備

應急器材保障,包括應急鑒別儀器設備、防護器材、指揮通信器材、消除去污器材等應急處置所需的儀器設備器材。對於儀器設備等可多次使用的設備器材,應採取平戰結合的方式,隨用隨保養,確保儀器設備保持良好的技術性能;各種一次性消耗物資器材,應採取定量儲存、定期更換的方式,確保消耗物資器材的數量和質量。各應急車輛必須隨時保證行車用油。

2 培訓

應急小組應急人員的培訓,以參加環保局相關技術培訓為主,也可聘請專家授課,適時組織全市環保局應急分隊應急人員的培訓。培

『叄』 環境污染應急預案

環境污染應急預案1

1目的

為加強環境污染的應急處理,減少環境污染損失,特製定本規定。

2范圍

本規定適用於公司各單位。

3職責

3.1生產技術部:負責組織制定各類環境污染的應急處理預案,並協調落實。

3.2安全監督部:參與各類環境污染應急處理預案的制定與實施,及時將污染情況報主管副總經理。

3.3各單位負責人:嚴格執行上級有關環境保護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制定本單位環境污染應急處理措施,並定期組織進行演練。

3.4各單位安全員:負責對本單位職工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參與制定本單位環境污染應急預案及演練,經常深入現場監督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確保清潔生產。

3.5班組長:負責對本班組職工進行環境保護教育,自覺遵守上級有關環境保護規章制度,督促崗位人員按時進行巡迴檢查,對本崗位的污染源及時進行治理,當污染源無法排除時,應採取緊急措施向單位領導匯報。

3.6崗位員工:自覺遵守上級有關環境保護規章制度,接受單位的環境保護教育和應急演練,對本崗位的污染源心中清楚,按時進行巡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

4環境污染應管理程序

4.1在所管轄區出現環境污染,應按如下步驟進行現場應急處理:

環境污染——切斷污染源——保護污染現場——匯報上級有關部門——到現場勘查,根據現場情況制定應急處理措施——組織處理隊伍——對污染現場進行應急處理(祥見附錄1)。

4.2人員管理:

4.2.1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後,現場負責人採取緊急措施防止事態擴大,並向生產技術部報告。

4.2.2污染單位負責人應在污染區設置專門人員保護現場,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

4.2.3生產技術部接到報告後,通知有關人員就位,嚴格按各自的職責迅速開展工作。

4.2.4環境污染處理人員要一切行動聽指揮,不得單獨行動。

4.2.5進入污染區的人員應按規定穿戴勞保,佩帶防護用具,只充許在指定的區域內活動,不得到處走動。

4.2.6污染事故處理完畢,要做到工完料靜場地清,安全監督部和事故單位應記錄存檔。

5相關文件

環境污染應急預案2

一、總則

(一)目的

為有效防範環境污染事故,特別是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及時、合理處置可能發生的各類重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人民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生產活動的進行,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二)編制依據

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江蘇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特製定此預案。

(三)工作原則

以學校行政一班人為主體成立指揮中心,以教務處、總務處負責人為主體成立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組,切實履行安全教育職責,把保障學校師生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環境突發污染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以及財產損失。

(四)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於處置校園周邊環境突發污染。

二、組織體系及職責任務

學校成立抗污救災工作領導機構,負責部署、指揮本地校園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

1.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報警:110、120

總指揮:

副總指揮:

通訊組:

安全保衛組:

人員疏散組:

後勤組:

運輸組:

救援組:

醫療組:

依據污染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由總指揮統一指揮,領導小組可以隨時調集學校人員支援重災學校,可調用物資,學校必須給予全力支持和配合。

2.主要職責

(1)普及環境污染源的基本知識和避險知識。

(2)開展污染救災宣傳工作,提升廣大師生救災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3)接受和迅速執行上級領導和救災指揮部的各項指令;組織實施本預案,發布各項搶險救災指令、批示、通知等;確定重點救災地點、范圍、部署救災隊伍,實施搶救行動;組織協調各類物資調配供應;收集上報災情、社情、校情,保證學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三、預防預警機制

學校周邊環境突發污染工作領導機構,負責組織、處理本區域內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周邊環境突發重大污染事件的具體工作。校長室負責搶救資金的籌集,救助裝備的准備工作,總務處負責做好處理污染事件的後勤保障工作,教務處、德育處協助衛生室負責傷員的救護和防疫的技術准備工作。

各處室具體職責如下:

1.校長室必須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環境突發污染及污染源工作的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教務處、德育處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污染災害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體師生對防災知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災害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升廣大師生防災救災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3.總務處要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預案要求積極籌措、落實飲水、防凍防雨、教材教具、搶險設備等物資落實,校長室要保證各項經費的落實,強化管理,使之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4.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後,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抗災減災工作,把污染事件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社會安全穩定。

四、應急響應

(一)正常抗災救災工作

在每年春季開學初制定校園周邊環境突發污染救災工作計劃,安排部署全年的抗污知識宣傳和演練工作;通過舉辦專題展覽,知識競賽、召開主題班會等方法,加強對環境污染的基本知識、應急求生技能、防污法律法規的宣傳,切實提升廣大師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定期組織師生開展應急和自救互救演練,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實用性。

(二)臨災應急行動

接到上級突發污染、臨災預(警)報後,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召開會議,宣布進入臨災預報期,布置防污工作,全體教職工應處於臨災應急狀態,做好准備工作。學校要採取緊急措施迅速有序地在教職工的帶領下將學生疏散到安全地帶。同時,要保證通訊線路的暢通,聽取上級有關污染事件的情況和實情,提出救援請示,並隨時匯報救援工作情況。

五、應急保障措施

(一)應急通訊保障。

進入抗污應急狀態後,抗災救災領導小組通過電話、口授等形式傳達各種命令、指示,並依據相關領導指示及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上級政府報告相關信息。

(二)生命線工程設施搶修、次生災害源遏制保障。

由抗污救災領導小組確定本單位重點用水、用電對象,對本單位的水、電系統等進行全面檢查和加固,准備必要的一定量的飲用水和小型發電設備,安裝各種自動保護裝置,並制定相應的購置、保管、維護、使用制度;對本單位及系統內存在的易燃、易爆、劇毒等次生災害爆發區認真監護,採取切實可行的防災減災措施,對職工進行躲避方法的教育和宣傳。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易燃易爆、放射性和有毒物品的登記和保管工作。安裝各種隔斷、切斷、自動保護裝置。對各要害部位定期認真進行檢查和維修。

(三)緊急避難場所保障

學校要對本單位疏散的路線和臨時避難場所進行規劃。

六、應急終止

1.無論是否有預報、警報,在所轄范圍內或鄰近地區發生破壞性環境污染後,領導小組立即趕赴本級指揮所,各搶險救災隊伍必須在事故1小時內在本單位集結待命。

2.各級領導小組在上級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本部門搶險救災。

(1)迅速發出緊急警報,組織仍滯留在污染區域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2)迅速關閉、切斷輸電、供水系統(應急照明系統除外),防止災後滋生其他災害、二次污染。

(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污染人員轉移並送至附近救護站搶救。

(4)加強對重要設備、重要物品的救護和保護,加強校園值班執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

3.積極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迅速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地區的受災情況,及時匯總上報。

七、附則

校園周邊環境突發污染事件發生後,學校抗污救災領導機構,要依法對本預案的執行情況進行事後調查。因領導不力,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堅持、工作推諉扯皮、應急處置不當,造成工作停滯和嚴重後果的將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環境污染應急預案3

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機制,提高公司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能力,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持續發展,特製定本應急預案。

2.公司簡介和污染物處理

2.1本公司基本概況

深圳艾意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寶安分公司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沙一村萬安路長興高新技術工業園18棟1-2層西側,租用建築面積1870平方米,職工總數50人;公司年生產銀油通孔產品約50000平方米、銀油飛線產品5000平方米、高阻產品5000平方米。

2.2污水處理設施

本公司污水處理站由深圳市羅湖長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設計承建,污水站處理能力為20m3/d。

2.3污染物分析處理

公司污水處理站處理所產生的固體廢物(污泥)對環境有一定影響的,本公司與深圳市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簽訂處理工業廢物合同,污泥由東江環保公司定期派車運走處理。

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3.1設立事故現場指揮組,建立健全公司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組織體系,明確各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3.2現場總指揮:總經理

3.3現場指揮:行政部

主要職責:在事故現場對有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及人員進行搶救疏散。

3.4主要負責人:劉武仕

職責: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對污水處理操作員進行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識;對污水處理站設備和設施及時進行監測和更新,保障處於有效使用狀態;當發現污染物出現泄漏及設備出現故障後,先迅速通知總經理,到現場按自身任務迅速搶修設備及堵住污染物的泄漏。

3.5污水處理操作員:

職責:定期對設備的保養、定時定量添加葯品、經常檢查污泥存放處是否有外泄,保證污水達到達標排放。發現事故問題要迅速向負責人匯報、及時採取處理。

3.6後勤保障組:

負責人(劉武仕)

主要職責:負責事故得到及時搶救及設備正常運行,保護現場、協助環保部門做事故的調查工作。

4.應急響應

4.1公司行政部第一時間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進行環境應急監測,掌握第一手監測資料,並配合地方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應急監測工作。

4.2發現事故的操作人員應立即做到污水不外排再報告公司負責人。報告要求(說明事故發生的原因或設備故障的起因);現場操作人員和負責人將事故通知總經理或其它負責人,迅速對設備的搶修及做好污染物不外泄,聽從指揮組統一安排部署;

4.3所有應急人員接到通知後要立即到達現場。在應急搶救過程中,本著「救人先於救物」的原則下進行。參與搶救的人員要勇敢、機智、沉著,做到緊張有序,一切行動聽從指揮,有問題要及時上報指揮組。

4.4本公司已經定期的對污水處理操作員工組織過培訓。使污水處理操作員工熟悉環保知識,熟知自己的任務。在人員、電話等其它情況有變化時可以隨時組織起搶救搶修隊伍。

5.應急安全防護

5.1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環境事故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序。

5.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5.2.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5.2.2、污染源的泄漏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5.2.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5.2.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2.5、採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危害,並使事件可能引起的影響趨於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6.應急終止後的行動

6.1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後,應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及時進行整改;

6.2組織各專業組對應急計劃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並提出對應急預案的修改意見。

6.3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環境應急隊伍應該及時維護、保養污水處理站設備,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7.宣傳

7.1應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範意識和相關心理准備,提高公眾的防範能力。

7.2加強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7.3定期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範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肆』 下雨預警應急預案

下雨預警應急預案1

目的:

為了保證業戶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運行和生命財產的安全,確保各設備的正常運行,使各建築物及設施設備在夏季安全防汛

適用范圍:

公司所轄項目

監督執行:

項目經理(第二工作時間為值班經理)

職責:

項目物業部、工程技術部、安全防範部負責監督及實施

防汛應急程序:

一、防汛組織程序

1、在汛期到來之前成立防汛小組,由項目部經理任組長,工程部主管任副組長,組員為安防部主管、物業部主管和值班經理;

2、在險情發生時,由項目部經理負責物力、人力的調配,工程部主管負責現場指揮,客服中心經理、保安部經理負責調配本部人員配合進行搶險救援。險情發生在夜間和雙休日時,值班經理臨時負責指揮,並及時通知防汛小組其他成員趕赴現場。

二、汛期工程部防汛措施

1、設立防汛器材專用存放庫,內存放防汛器材,主要應有潛水泵若乾颱、排水膠管、防水配電箱、編織袋、砂子、鐵鍬等;

2、防汛器材庫的鑰匙應在安防部、工程技術部、項目部各存放一把;

3、汛期到來之前,工程部維修人員及安防巡邏人員應仔細巡查

(1)樓頂平台排水溝是否暢通無阻,同時將樓頂垃圾清運干凈;

(2)檢查地下積水坑污水泵是否靈敏有效,並將控制放在「自動」位置;

(3)檢查大廈內、外雨水井、污水井、雨水管是否有堆積物,並加以清除,保證排水暢通;

(4)檢查配電室、中控室等重要機房是否有漏雨情況,若有發生應及時處理。

三、險情處理程序

1、若雨水灌入地下機房,工程部人員應及時啟動污水泵排水,並用沙袋堵住機房門保護各種重要設備。在夜間和雙休日時,值班經理一方面組織人員進行搶險,一方面馬上通知項目經理及防汛小組其他成員;

2、安防人員由安防部經理指揮,一部分人員維持秩序,一部分人員協助工程部排除險情、搶救設備;

3、物業部人員清除各處積水;

4、險情發生後,要進行全面檢查,統計本次汛情造成的損失和物資消耗情況,並及時補充防汛物資,做好下次防汛准備;

5、事件處理過程要進行詳細記錄,由項目經理向公司領導作出匯報。

下雨預警應急預案2

一、目的

為了保護職工的人生安全,確保在雨季汛期來臨時,確保工程人員生命財產安全,保障施工現場正常施工,把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根據國家、省、市、縣有關防汛文件精神,為此制定《四川航建富士康員工保障性住房(一期)第四標段工程項目部雨季防汛應急預案》。

二、組織機構

四川航建富士康員工保障性住房(一期)第四標段工程項目部雨季防汛應急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四川航建富士康員工保障性住房(一期)第四標段工程項目部雨季防汛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設在項目辦公室。

第三方救援聯系方法:急救電話120、報警電話110、火警電話119。

三、基本原則

防汛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積極制定並實施防洪規劃,加強排水措施、腳手架加固以及電器設備的管理巡查,加強天氣預報的收集,做到防患於未然。

1、(劉治)負責現場指導工作,並做好與各部門的協調工作。

2、(董磊)、(余恆)、(林曉春)負責跟蹤檢查各作業面的施工和成品保護情況。

3、(王立忠)負責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做好雨暑期施工的安全教育工作。

4、(晏兵)負責現場材料的合理堆放、防雨防潮,各種機械設備的保養,並做好防汛器材的准備工作。

5、(張成義)負責對臨時用電、設備機具進行絕緣檢查,防止電線破皮、漏電等。

四、材料准備:

根據項目部工程的具體情況,准備防汛所用器材及材料。備好水泵、水管、篷布、鐵杴等,防雨所需器材要准備充足,所需設備必須保持完好狀態。

序號 材料名稱 單位 數量 備注

下雨預警應急預案3

一、總則

汛期將至,根據公司總部下發的文件要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的原則,確保本項目雨季期間安全施工,並根據烏拉蓋當地的具體情況,編制「雨季三防」應急預案。

二、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及分工

三、應急預案准備工作與組織管理:

1、組織施工單位進行工地施工現場全面的大檢查,對於檢查出的問題,要落實到人,並在3日內整改完成。

2、組織施工單位購買足夠的三防用品。

3、要求施工單位組建三防搶險隊,遇到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到位,進行搶險救災工作。

4、 在接到氣象局、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或政府部門的預警信號後,及時組織有關人員落實相應的防範措施。

5、 三防小組成員手機在三防期間全天候處於開機狀態,保證通訊暢通。並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堅持24小時值班,認真做好交接班和值班記錄。如出現意外事故「三防」小組成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組織搶險救災工作。

6、當本項目遇到一般性洪災時,首先要確保生產、生活正常運轉。如遇到特大洪災時,立即向處「三防」領導小組報告,由小組統一指揮搶險;領導小組沒到達時,由本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所有突擊隊員接到命令後,20分鍾必須趕到現場集合,聽從領導的指揮。

四、三防事故應急措施:

1、接到警報後,「三防」領導小組應及時通知施工現場預警信息,組織人員就位,安排防護措施,做好排水、防雷、人員避險等工作,保護好人身生命及財產。

2、加強對辦公區、生活區、作業區的安全巡查和檢查,組織好危險地段人員、物資的疏散和撤離工作,做好後勤生活保障、應急救護的准備。

3、如出現人員受傷情況,首先搶救傷員,並通知負責人。

4、與當地政府部門密切聯系溝通,如遇到特殊情況,及時尋求當地政府的援助以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五、三防期間的設備物資准備:

防洪沙袋、雨衣、膠靴、手電筒、鐵鍬、潛水泵、滅火器、排水管、常用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綳帶、無菌敷料)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擔架、繩子等應急物資。

六、雨季「三防」工作,要常抓不懈。

責任落實到人,不放過一絲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對於重點部位、重點工作,要加強管理,決不允許出現問題。確保工程在雨季施工期間的安全、質量與進度。

下雨預警應急預案4

汛期雨季即將來臨,為確保小區與地下車庫的安全排澇,確保業主的車輛停放安全,保證業主生活秩序的正常有序,根據各級防洪防汛工作精神和多年來關於防洪防汛工作的要求,結合xx小區的實際情況,特製定防洪工作應急預案。希望我們xx管理處的主管人員能夠各司其職,充分發揮主管人員的領導能力,帶領各部門員工,竭盡全力做好防洪期的各項工作。

一、成立防汛工作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

組成員:

搶險隊伍:管理處各部門主管、辦公室人員、工程維修人員、全體安保人員

二、防汛工作職責

1、認真貫徹執行市、區物業關於防汛排水的指示精神,全面指揮xx小區的防汛工作。按照應急領導小組的人員安排,快速、及時、有效地處置xx小區防汛工作中出現的各類突發性災害事故。採取有效措施,立足小區,堅持自保、自救,確保小區的汛期安全。

2、准備足夠的防汛物資,根據出現的險情,提出排險、搶險方案。負責檢查、監督防汛措施的落實情況;負責檢查、監督防汛物品的准備情況;確保業主的正常生活秩序與財產安全,杜絕小區凹陷區域的排水不暢和地下室存水等問題。

三、防汛工作要求及措施

1、成立的防汛領導小組與搶險隊。具體負責小區內的防汛工作,確保安全度汛與業主財產不受損失;及時收集雨情、汛情等情報;做好防汛宣傳工作,提高全體業主的防汛意識;確保無事故發生。防汛期間要保障通訊暢通,防汛成員與值班人員做到24小時電話暢通。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嚴禁離崗、脫崗。如遇大雨,經理及各級主管、安保班長必須到崗,辦公室人員要做到手機不關機。

2、建立安全責任制。管理處領導人將具體工作分布到位,做到各個區域都有直接責任人。對不能按時到崗人員與不認真負責而造成損失的人員實行問責制,造成重大損失的要追究責任。

3、聯系工作。安保部門應對有車業主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提示,並做好地下室車輛停放秩序。客服人員應了解,所有地下車庫的業主通訊聯系方式,必要時通知業主,配合做好安全疏散工作。遇到特大暴雨,應密切關注雨水情況與小區內有關道路的通暢情況,做好與全體業主的聯系准備工作。

4、物資准備與各部門的具體職責。根據xx小區實際情況,對重點部位要加強巡視;各部門分工明確;做到雨前、雨中、雨後都有專人負責監視;並做出相應排險措施;以下是各部門的明確分工與職責:

財務部:竭盡全力保護好財務部的生命、財產安全。如有特殊情況需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自保同時,協助其他部門做好救災工作。

公共事業部:在汛情來臨時,客服中心要做好和全體業主間的溫馨提示工作,對災情相對嚴重的幾座樓層,要重點記錄汛情信息,必要時電話通知業主告知詳情。如有業主求救電話,應詳細記錄業戶詳細住址(樓層號、單元號、房間號、聯系方式),並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申請增援。

綠化保潔部:充分做好汛期綠化植被的保護工作和小區保潔工作。在惡劣天氣時,採取相關措施保護花草樹木的成長。雨後做好小區的衛生清掃工作,讓小區的每個角落時刻保持衛生清潔。讓在住業主感受到環境的清新自然,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小區的業主生活環境更加美好。如有業主屋內或倉庫有進水現象,應配合工程部立即前往,幫助業主做好清掃排水工作。

工程部:工程人員應定期檢查小區內的水、電設備,汛期要適當增加檢查頻率,確保設備正常使用和安全。檢查各排水管道的暢通情況和應急使用情況。險情發生時的救援物資包括:

1)應急燈具要充足電量,以備夜間使用。

2)沙袋若干,將沙袋放在地勢較低的入口地方,可以起到截流的作用,避免上游雨水匯集到地勢較低的區域,造成危險。小區內幾個容易積水的樓層有A1、A3、A5、C1等幾個地方,要密切關注積水情況。災情結束後要立即將沙袋搬離至隱蔽區域,並做好保護工作,以免影響下一次的使用。

3)准備鐵鍬5把、帶鉤鋼筋5根,必要時疏通下水道,或直接打開下水道井蓋,可以加快雨水流入下水道的速度,避免雨水沖進地勢較低的車庫或倉庫。災情結束後要立即放置井蓋到原處,以免發生危險。

4)排水設備,排水泵和排水管要放置在易拿易放的地方,並定期檢查設備的工作情況。如遇部分管道排水不暢,應用排水泵將此區域的積水排至其他順暢的區域。用完後要清洗干凈,並存放。

安保部:充分做好汛期安全保衛工作,如有求救或增援電話,應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做好救援和保衛工作,如遇特殊情況應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在關鍵時刻幫業主排憂解難。

四、按不同情況啟動相應預案

(一)第一預案:

當氣象台發布暴雨警報時,防汛工作領導組成員全部到位。及時總結防汛信息,通報風情、水情、雨情。辦公室人員根據各自的職責,加強值班,進一步檢查落實各項防汛應急措施,組建防汛搶險隊伍,落實搶險物資。

(二)第二預案:

當暴雨襲擊或有關部門發布緊急警報時,防汛領導小組立即召開防汛緊急會議或進行緊急部署。物業辦公室要把防汛作為壓倒一切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

(三)第三預案:

遇暴雨突發性災害天氣時,搶險小組迅速組織人員及時檢查疏通排水管道,做到排水暢通;對小區內部和地下室積水情況進行監測,及時報告災情,必要時及時組織足夠的臨時排澇設備進行強排。確保業主正常的.生活秩序和財產安全。

以上各組各部門應恪盡職守,安全度汛,確保業主生命財產及公共財物的安全,越是關鍵時刻我們越要有組織有紀律;關鍵時刻義勇當先、臨危不懼。時刻把業主的利益放在頭等位置。讓總公司領導放心,讓業主滿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下雨預警應急預案5

一、雨期施工總要求

1、確保信息暢通。由於雨季施工暴風雨等惡劣天氣的不確定性和突發性,對破壞程度難以進行預測,需要加強對氣象信息的控制管理,及時採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強防範。

2、防護的全面性。施工現場涉及面較廣,包括各部分現場和臨時設施的安全防護以及全部人員的安全,因此在制定安全措施時一定要全面細致周到,不可因事小而不為,以留有隱患,帶來損失。

3、科學組織施工。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充分考慮雨期施工的特點,將不宜在雨季施工的工程提前或延後安排,搞好工序穿插,提高工效和施工速度,遇到較大的暴風雨天氣應停止施工。

4、快速反應做好防汛搶險救災應急准備,在雨期施工時,各種防護措施要進一步加固。確保搶險救災物資人員到位,發生險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二、雨季施工安全准備措施

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遇較大的暴風雨天氣應停止所有的作業人員撤到安全地方。

2、做好現場排水。

(1)雨季施工現場應處理好危石防止發生滑坡、塌方等災害。

(2)保證道路暢通,路面根據實際情況分別硬化或加鋪沙礫、爐渣或其它材料,並按要求加高起拱。

(3)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護。對材料庫全面定期檢查,及時維修,四周排水良好,牆基堅固,不漏雨滲水,鋼材等材料存放採取相應的防雨措施,確保材料的質量安全。

(4)嚴格按防汛要求設置連續、暢通的排水設施和應急物資,如水泵及相關的器材、塑料布、油氈等材料。

三、各重點分項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1、基礎工程。

基礎工程受雨水影響較大,如不採取有關防範措施,將可能對施工安全及建築物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在雨期施工時注意以下幾點:

(1)雨期開挖基槽(坑)或管溝時,應注意邊坡穩定。必要時可適當放緩邊坡度或設置支撐。施工時應加強對邊坡和支撐的檢查控制;對於已開挖好的基槽(坑)或管溝要設置支撐;正在開挖的以放緩邊破為主輔以支撐;雨水影響較大時停止施工。

(2)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雨量大時,應停止大面積的土方施工;基礎挖到標高後,及時驗收並澆築混凝土墊層;如被雨水浸泡後的基礎,應做必要的挖方回填等恢復基礎承載力的工作;重要的或特殊工程應在雨期前完成任務。

2、混凝土工程:

(1)模板隔離層在塗刷前要及時掌握天氣預報,以防隔離層被雨水沖掉;

(2)遇到大雨應停止澆築混凝土,已澆築的部位應加以覆蓋。現澆混凝土應根據結構情況和可能,多考慮幾道施工縫的留置;

(3)雨期施工時,應加強對混凝土粗細骨料含水量的測定,及時調整用水量;

(4)大面積的混凝土澆築前,要了解2—3天的天氣預報。盡量避開大雨。混凝土澆築現場要准備大量的防雨材料,以備澆築時突然遇雨進行覆蓋;

(5)模板支撐下回填要夯實,並加好墊板,雨後及時檢查有無下沉;

(6)下雨時不得進行鋼筋焊接、對接等工作,急需時應做好防雨工作或將施工作業移至室內進行;剛焊接好的鋼筋接頭部位應防雨水澆淋,以免接頭驟然冷卻發生脆裂影響建築物的質量。

3、吊裝工程:

(1)構件堆放地點要平整堅實,周圍要作好排水工作,嚴禁構件堆放區積水、浸泡,防止泥土粘到預埋件上;

(2)塔式起重機路基,必須高出自然地面15cm,嚴禁雨水浸泡路基;

(3)雨後吊裝時,應首先檢查吊車本身的穩定性,確認吊車本身安全未受到雨水破壞時再做試吊,將構件吊至1m左右,往返上下數次穩定後再進行吊裝工作;

(4)雨天可能會影響起重機司機的視線,若司機沒有在雨天進行吊裝的經驗,停止吊裝工作;或請有經驗的司機來進行;

(5)停止施工時,應將塔吊的吊鉤收回靠攏塔身,不得在吊鉤上遺留吊索、建築構件等任何物體,以防止這些重物被風吹動導致塔吊搖晃,嚴重的會引發塔吊倒塌的事故發生;

(6)由於構件表面及吊裝繩索被淋濕,導致繩索與構件之間摩擦系數降低,可能發生構件滑落等嚴重的質量安全事故;此時進行吊裝工作應加倍注意,必要時可採取增加繩索與構件表面粗糙度等措施來保護吊裝工作的安全進行;

(7)雨天吊裝應擴大地面的禁行范圍,必要時增派人手進行警戒.

(8)六級以上風力或暴雨天氣停止一切吊裝作業。

4、施工機械的防雨防雷及施工現場的用電:

(1)防雨。所有機械棚要搭設固牢,防止倒塌淋雨。機電設備採取防雨、防淹措施,可搭設防雨棚或用防雨布封存,機械安裝地點要求略高,四周排水較好。安裝接地裝置。移動電閘箱的漏電保護裝置要可靠靈敏;

(2)防雷擊。雨季是雷電多發季節,在施工現場為防止雷電襲擊造成事故,必須在鋼管腳手架、塔式起重機、物料提升機、人貨電梯等安裝有效的避雷裝置,避雷接地電阻不得大於10Ω。

(3)防觸電。施工現場用電必須符合三級配電兩級保護,三級電箱作重復接地,電阻小於10Ω;電線電纜合理埋設,不得出現老化或破損的電纜;職工宿舍安置安全電壓,遇暴風雨天氣,要安排專業電工現場值班檢查,必要時立即拉閘斷電,所有職工下班前必須將各設備工具電源斷開。

四、雨期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1、加強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對建築物主體、腳手架、施工用電、各小型機械的防雨棚以及臨時設施、安全標志牌進行經常性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排除,對破損處及時修復。

2、注意經雨沖淋材料的使用,要採取處理措施後才能使用。

3、暴風雨時應立即停止室外施工作業,人員迅速撤到安全地方,同時全工地應果斷拉斷電源。

4、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教育,加強雨季安全施工常識的學習,提高自我防範能力和應急反應能力。

『伍』 應急預案操作手冊

XXX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XXX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2010年X月

說 明

1.本操作手冊依據《XXX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簡化編成。
2.突發事件發生後按照其性質,一般啟動專項應急預案,由專項指揮機構負責指揮,事件的主管部門同時是專項指揮機構的辦事機構。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或應急實際需要,應當啟動本預案時,由鎮政府主要領導負責指揮。
3.應急流程圖是應急處置的總體框架,它明確了突發公共事件的事前、事發、事中、事後各個階段的應急內容、程序,並根據突發事件的等級明確了分級負責和指揮關系。
4.若要了解應急處置的詳細內容,請查閱《XXX突發公共事件X應急預案》和相關專項應急預案。

2010年X月

應急響應程序

一、信息報送
(一)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事發地村委會、村小組要立即如實向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辦公室專用接警電話XXXX)。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採取的措施等。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突發公共事件相關情況,由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及時上報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二)X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和各相關部門接到突發公共事件重要信息報告後,研究判斷各類基礎信息和動態信息,及時提出緊急處置建議,向鎮政府應急委員會報告,並將鎮政府應急委員會領導同志批示或指示傳達給有關村委會和部門,並跟蹤反饋落實情況。
(三)各村、及村民小組和相關部門要及時掌握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對於一些事件本身比較敏感或發生在敏感地區、敏感時間,或可能演化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報送,要高度重視,嚴密監視事態發展,及時上報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同時,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及時匯總有關情況,向上級匯報。
二、預警行動
(一)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要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方針。鎮內各村、街、各部門要根據突發事件的種類和特點建立健全監測網路,劃分監測區域,確定監測點,明確監測項目,落實監測人員,配備必要的設備、設施,對有關突發事件進行全天候監測。要經常調查和分析研究本地區、本部門存在的影響穩定的重點問題,特別要關注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和要害部門,定期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緊急重大情況,及時發現和掌握苗頭性問題,如有重要情況須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並及時上報。
(二) 鎮應急管理辦公室、各專項應急工作指揮部成員單位都要指定聯絡員,具體負責溝通信息、協調業務、傳達指令等工作。
(三) 突發公共事件信息要按照分級負責、條塊結合、逐級上報的要求報送。各村、各單位得到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應及時分別向鎮政府主管部門報送。突發公共事件所在地及其有關部門在上報信息的同時,要迅速派出應急工作組,作為第一支響應隊伍先行到達現場開展應急工作,及時控制局面,減少傷亡和損失,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
(四) 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接警處警中心設在鎮政府總值班室。鎮政府總值班室依託各村、各單位值班信息報送機制,對全鎮重大和特大突發公共事件統一接警。各村、各單位也要設立突發公共事件接警處警中心。
(五) 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執行省、市統一預警標准,按照突發公共事件嚴重性、發展態勢和緊急程度,分為一般(Ⅳ級)、較重(Ⅲ級)、重大(Ⅱ級)和特大(Ⅰ級)四級預警,分別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標示。
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信息網路、宣傳車、警報器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發布,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六) 當突發公共事件已經發生,但尚未達到一般(Ⅳ級)預警標准時,所在地政府要向鎮政府及各有關應急工作部門和單位預警;當達到一般(Ⅳ級)預警標准時,鎮政府立即啟動本級政府應急預案,並向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當突發公共事件超過一般(Ⅳ級)預警標准,但尚未達到較重(Ⅲ級)預警標准時,鎮政府要向各有關應急工作部門和單位預警;當突發公共事件達到較重(Ⅲ級)預警標准時,鎮政府立即啟動本級政府應急預案,並向縣政府、縣有關部門和省、市級主管部門報告情況。當突發公共事件超過較重(Ⅲ級)預警標准,但尚未達到重大(Ⅱ級)預警標准時,縣政府要向各有關應急工作部門和單位預警並向省、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當突發公共事件達到或超過重大(Ⅱ級)和特大(Ⅰ級)預警標准時,由應急管理委員會立即啟動相應縣級應急預案,並及時向省、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情況。
(七) 在我鎮行政區域內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如果涉及或影響到我鎮行政區域以外的地區,鎮政府要將有關情況及時報有關縣(市)、鎮、鄉政府;如果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員傷亡、失蹤、被困,或可能影響到境外的,鎮政府要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省、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徵求表態口徑和處理意見,及時處理。
三、指揮與協調
(一)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1級)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2級):由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請鎮政府應急委員會主要領導批准後啟動應急預案,鎮長或分管副鎮長等應趕赴現場,並成立由各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和事發地村委會組成的現場指揮部。同時,立即上報上級政府,請求支援。
(二)較大突發公共事件(3級):鎮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必要時,及時上報上級政府請求支援。
(三)一般突發性公共事件(4級):各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或鎮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由政府領導和相關專項指揮部領導負責指揮。必要時,上報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請求支援。
四、先期處置
(一)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要立即做出響應,根據職責和規定的許可權啟動相關應急預案,採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並及時向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
(二)鎮政府應急委員會在向縣政府報告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
(三)應急響應一旦發現事態危害超出自身控制能力時,應立即向上級政府應急委員發出請求,由上級政府應急委員會協調其他應急力量予以增援。
五、保障行動
根據事件危害程度,鎮直有關部門和行業管理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及相關預案要求,做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人力、財力、物力、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等保障工作,保證應急救援的急需和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必要時,由鎮政府負責向上級政府請求援助。
(一)人力保障
(1)公安(消防)、醫療救護、疾病控制、地震救援、防洪搶險、森林消防、礦山救護、危險化學品事故救援以及水、電、油、氣等工程搶險救援隊伍是應急救援的專業隊伍和骨幹力量。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應急救援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聯動協調機制,提高裝備水平。
(2)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益團體和志願者等社會力量是應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社會力量的應急能力建設,使其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識和技能。
(3)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鎮政府按照預案分工調用應急隊伍和社會力量進行處置。必要時,要及時向上級政府請求援助。
(二)財力保障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有關條款,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准備和救援工作所需資金,列入鎮政府年度財政預算,作為公共財政應急准備資金;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中所需財政負擔的經費,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必要時,請求上級財政部門的支持。
(2)財政部門負責公共財政應急准備資金的管理,重大資金的動用必須由縣政府應急委員會審批。財政和審計部門要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管和審計。
(三)物資保障
(1)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儲備、調撥方案,明確儲備地點、儲存方式、儲存物資種類、儲藏數量和調撥程序等,應急儲備物資調用由鎮政府應急委員會統一協調。
(2)加強對應急儲備物資的管理。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建立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物資儲備中心。
(四)基本生活保障
鎮民政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做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結合實際制定基本生活保障標准,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
(五)醫療衛生保障
(1)鎮衛生院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加強公共衛生體系的應急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應急處理機制、疾病預防控制系統、醫療救治系統、衛生監督系統和信息支持系統,全面提高公共衛生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2)建立覆蓋全鎮的動態資料庫,做好應急醫療救護隊伍、疾病控制隊伍、醫療衛生設備等資源的調度工作。
(3)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需要,應急醫療救治工作應當採取公眾自救、現場搶救、院前急救、專科救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必要時,組織動員社會衛生力量參與醫療衛生救助工作。
(六)治安維護
(1)鎮武裝部、派出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治安保障工作,並會同縣武警大隊制定治安維護應急保障預案,明確在應急狀態下維護社會治安秩序應做的各項工作。
(2)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公安部門要迅速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警戒和治安管理,並根據需要在現場周圍設立警戒區和警示標志;協助有關部門及時疏散災民和傷亡人員,維護社會秩序,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要設施和重要物資,特別是應急救援物資和裝備的警衛及防範保護; 必要時,依法採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態。
(3)事發地村屯應當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治安聯防,協助公安部門維護好社會治安秩序。
(七)社會動員
(1)依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圍、人員傷亡等情況,確保不同程度、不同范圍的社會動員。在啟動各級相應應急處置預案時,發布社會動員令,向社會和公眾發布事件信息,實施現場動員和提供有關保障,組織人員疏散、隱蔽和隔離等。根據需要,動員婦聯、共青團等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志願者隊伍等所有可以動員的一切力量,有組織地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2)全鎮范圍內的社會動員,由鎮政府報請縣政府批准。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全鎮社會動員工作,會同宣傳部門和公共媒體搞好動員教育,制定社會動員方案,協調鎮直相關部門開展工作, 並報鎮政府應急委員會備案。
六、響應終止
(1)鎮政府應急委員會、各專項指揮部或現場指揮部確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工作已基本結束,次生、衍生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應按程序及時結束應急處置工作。
(2)專項指揮部或現場指揮部,需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情況形成書面報告,上報鎮政府應急委員會,經鎮政府或上級政府應急委員會批准後,作出同意應急結束的決定。
(3)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由省政府應急委員會或省專項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較大、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由市、縣政府應急委員會或其專項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應急結束情況要及時通知到參與事件處置的所有部門和單位,必要時還應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
七、後期處置
(1)鎮政府應急委員會會同事發地村委會,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後處置工作。
(2)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結束後,現場指揮部要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清理事故現場,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工作,恢復正常社會秩序。
(3)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徵用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並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
(4)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迅速調撥救災物資,保證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
(5)保險公司要發揮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根據各類危害事件的特點,逐步擴展保險種類,合理確定保險費率。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依據保險合同約定,及時進行理賠。
(6)對突發公共事件,現場指揮部要適時成立調查小組,對事件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並在宣布應急結束後的5日內,向鎮政府應急委員會提交突發公共事件調查報告。由鎮應急委員會負責向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報告相關情況。
(7)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在宣布應急結束後,組織有關部門成立突發公共事件核查小組,對事件危害和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並在10日內將評估報告報送鎮鄉政府應急委員會。由鎮應急委員會負責向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報告相關情況。
(8)鎮政府領導有關部門和事發地村委會具體負責恢復與重建工作。需要上級政府給予援助的,由鎮政府向上級有關部門提出請求。

應急信息網路系統

1、 應急信息報送網路系統:
縣應急辦(電話:XXXX)


鎮應急辦(電話:XXXX)

要求:上述單位必須安排專人值班,座機保持專用暢通、手機要保持開機。

2、應急指揮網路系統:
鎮政府指揮系統
總 指 揮:XXX 職務:XX 手機號:XXXX
副 指 揮:XXX 職務:X副鎮長 手機號:XXXX
XXX 職務:X副鎮長 手機號:XXXX
XXX 職務:X副鎮長 手機號:XXXX
XXX 職務:派出所所長 手機號:XXXX
要求:1、上述單位、人員要保持通訊暢通,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保證聯得上,找得到,准時到崗到位。

重大危險源登記表

分布 性質 種類 技術要素 危害程度 影響范圍 處置辦法

重要防護目標確定統計表
目標 分布 性質 類別 防護級別 防護方法 防護要求 備注

應急救援力量登記表
一、骨幹力量
骨幹
名稱 分布 人員數量 裝備數量 救援能力 救助專業 主管單位 主要負責人 聯絡人員 聯絡方式

二、專業力量
專業
名稱 分布 人員數量 裝備數量 救援能力 救助專業 主管單位 主要負責人 聯絡人員 聯絡方式

醫療保障能力登記表
醫療機構 分布 救治專業 床位 救治力量 疫情監測設備 主要醫療器械 聯系方式

應急裝備、設施、物資登記表
名稱 性能 儲備庫點分布 數量 質量 負責人 協調
人員 聯絡方式 備注

避難場所分布情況表圖
場所名稱 分布地點 負責人 聯系方式 安置人數 保障時限 最大容量 保障方式

社會動員系統圖表
應急救援力量 分布地點 負責人 聯系方式 人數 裝備 設施 物資

『陸』 污水處理廠的緊急預案該怎麼做

那要從石化企業污水處理廠可能遇到的各種緊急情況來寫出屆時人員、物質、處理等等方案。各個企業有不一樣的可能性,別人是沒法寫出來的。

『柒』 環境污染應急預案

環境污染應急預案 (一)

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機制,提高公司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能力,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持續發展,特製定本應急預案。

2.公司簡介和污染物處理

2.1本公司基本概況

深圳艾意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寶安分公司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沙一村萬安路長興高新技術工業園18棟1-2層西側,租用建築面積1870平方米,職工總數50人;公司年生產銀油通孔產品約50000平方米、銀油飛線產品5000平方米、高阻產品5000平方米。

2.2污水處理設施

本公司污水處理站由深圳市羅湖長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設計承建,污水站處理能力為20m3/d。

2.3污染物分析處理

公司污水處理站處理所產生的固體廢物(污泥)對環境有一定影響的,本公司與深圳市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簽訂處理工業廢物合同,污泥由東江環保公司定期派車運走處理。

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3.1設立事故現場指揮組,建立健全公司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組織體系,明確各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3.2現場總指揮:總經理

3.3現場指揮:行政部

主要職責:在事故現場對有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及人員進行搶救疏散。

3.4主要負責人:劉武仕

職責: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對污水處理操作員進行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識;對污水處理站設備和設施及時進行監測和更新,保障處於有效使用狀態;當發現污染物出現泄漏及設備出現故障後,先迅速通知總經理,到現場按自身任務迅速搶修設備及堵住污染物的泄漏。

3.5污水處理操作員:

職責:定期對設備的保養、定時定量添加葯品、經常檢查污泥存放處是否有外泄,保證污水達到達標排放。發現事故問題要迅速向負責人匯報、及時採取處理。

3.6後勤保障組:

負責人(劉武仕)

主要職責:負責事故得到及時搶救及設備正常運行,保護現場、協助環保部門做事故的調查工作。

4.應急響應

4.1公司行政部第一時間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進行環境應急監測,掌握第一手監測資料,並配合地方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應急監測工作。

4.2發現事故的操作人員應立即做到污水不外排再報告公司負責人。報告要求(說明事故發生的原因或設備故障的起因);現場操作人員和負責人將事故通知總經理或其它負責人,迅速對設備的搶修及做好污染物不外泄,聽從指揮組統一安排部署;

4.3所有應急人員接到通知後要立即到達現場。在應急搶救過程中,本著「救人先於救物」的原則下進行。參與搶救的人員要勇敢、機智、沉著,做到緊張有序,一切行動聽從指揮,有問題要及時上報指揮組。

4.4本公司已經定期的對污水處理操作員工組織過培訓。使污水處理操作員工熟悉環保知識,熟知自己的任務。在人員、電話等其它情況有變化時可以隨時組織起搶救搶修隊伍。

5.應急安全防護

5.1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環境事故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序。

5.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5.2.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5.2.2、污染源的泄漏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5.2.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5.2.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2.5、採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危害,並使事件可能引起的影響趨於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6.應急終止後的行動

6.1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後,應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及時進行整改;

6.2組織各專業組對應急計劃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並提出對應急預案的修改意見。

6.3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環境應急隊伍應該及時維護、保養污水處理站設備,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7.宣傳

7.1應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範意識和相關心理准備,提高公眾的防範能力。

7.2加強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7.3定期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範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環境污染應急預案 (二)

為有效防範環境污染事故,特別是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及時、合理處置可能發生的各類重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人民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生產活動的進行,為保持瀘溪縣的環境污染安全,特製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規范和強化環境保護部門應對突發性污染事故、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使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做到高起點、高標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建立與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相適應的統一指揮、綜合有力、規范有序、科學高效的應急救援隊伍,有效地實施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

二、工作原則

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在政府統一領導下,貫徹以人為本、依法規范、資源共享、分工負責、快速高效、科學決策的原則。通過局應急指揮系統,整合現有污染事故應急處置資源。以機制優化、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資源統一、優勢互補、防患未然、常備不懈、科學處置體系為保障;在實施應急處置中,第一時間發揮事故單位及事故所在地的應急處置力量作用,盡最大努力控制事故的發展,同時局各有關單位按照本預案明確的職能,迅速趕赴現場,在保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分工負責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快速高效地實施事故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損害。

三、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我縣境內發生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事件的控制和處置。具體包括:

1、危險化學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物品在生產、經營、貯存、運輸、使用和處置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等事故、事件。

2、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因生產裝置、污染防治設施、設備等因素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3、影響飲用水源地水質的突發性嚴重污染事故、事件。

4、因遭受自然災害而造成的可能危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事件。

5、其他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事件。

四、應急預案組織領導機構及職責

1、瀘溪縣環保局應急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楊毓山

副組長:張顯遲、許德勝、劉紅艷、王亞兵

成員:陳衛華、舒紹雲、鄧桂鐵、李竹、李桂蘭

我局應急領導小組下設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 )綜合協調及聯絡組和後勤保障支援組、技術專家組。

2、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1)組長主要負責:全面負責應急搶險工作;指揮應急搶險工作;負責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搶險技術方案。

(2)副組長(王亞兵)主要負責:負責事故調查、處置及應急搶險工作。

(3)副組長(許德勝)主要負責:組織應急搶險工作;負責監測及技術服務工作。

(4)副組長(張顯遲)主要負責:組織應急搶險工作;協調各部門工作;負責向社會發布污染事故處理情況的信息工作,做好應急搶險工作記錄。

(5)副組長(劉紅艷)主要負責:為所有應急參與人員提供物質、經費保障。

3、下設應急處置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王亞兵(兼)

副組長:陳衛華

成員:張衛華、楊嘉、謝生順

其主要職責是:進入現場必須攜帶攝像、照相、錄音設備和應急工作專用記錄本,保證在第一時間取得應急現場詳細情況第一手資料和應急工作全程記錄材料,研究、制定應急排除處置措施,確保工作準確、快速、到位,並提出對事發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的處罰、處理意見,完善環境執法監督相關手續。

4、下設應急監測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許德勝(兼)

副組長:鄧桂鐵

成員:李前、李優良、吳成發、姚玉珍、楊俊、陳志龍

其主要職責是:進入現場必須攜帶相關采樣分析設備,快速提供監測數據,並立即提供給現場最高指揮人員,以便做出應急排除正確決策;不能進行現場分析的項目,盡快派人采樣、分析、確保第一時間將監測報告交現場最高指揮或應急工作職能機構負責人。

5、下設綜合協調及聯絡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張顯遲(兼)

副組長:舒紹雲

成員:段州軍、譚群芬、楊麗芝、張鑫

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向社會發布污染事故處理情況的信息工作,負責各工作組協調、聯絡工作,做好應急搶險工作記錄和相關書面材料工作。

6、下設後勤保障支援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劉紅艷(兼)

副組長:張敏,周國斌

成員:李桂蘭、劉麗紅、李葉

其主要職責是:為所有應急參與人員提供物質、經費保障。負責應急搶險中遭遇的人體損傷、財產損失的清理登記和緊急疏散人員等善後處置工作,防止損害、危害後果加重。

7、下設技術專家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楊毓山(兼)

副組長:許德勝

成員:田熙學、鄧桂鐵、李竹

其主要職責是:進入事發區域了解、掌握事故基本情況,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搶險技術方案,以便迅速採取應急搶險處置措施。

五、處置突發性污染事故、事件的基本原則

1、對突發性污染事故的現場調查處理和處置以我局環境監察大隊為主,環境監測站及其他有關科室要積極配合。

2、預防為主,我局環境監察大隊要採取積極措施,加大對各企業重點污染防治設施、污染隱患的現場監察力度,防患於未然。

3、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有關部門污染事故控制的建議措施,防止污染擴散,盡量減少污染范圍。

4、採取適當對策措施對事故引發的環境污染進行處理處置,同時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確保現場調查監測處置人員及周圍群眾的人身安全,進入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污染現場的監測、監察人員,按規定佩戴必需的防護設備。

六、突發性污染事故、事件處置程序

1、迅速報告

接事故報警後,值班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向我局應急領導小組報告。

2、快速出擊

接報後,我局應急領導小組指令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負責人,立即召集所有組成人員,攜帶污染事故專用應急監察、監測設備,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赴現場。

3、如果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到達現場前,公安、消防等部門尚未對現場進行處置,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在迅速通知相關部門的同時,應參與現場控制和處理,防止污染擴散,根據現場勘察情況,配合劃定警戒線范圍,禁止無關人員進入。

4、現場調查

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到達現場後,應迅速展開現場調查,判明事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污染物種類、性質、數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圍、影響程度及事發地地理概況等情況,確定現場監測布點、攝像、拍照等取證工作。

5、情況上報

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負責人將現場調查情況及擬採取的措施及時報告我局應急領導小組負責人,做到2小時速報、8小時確報,由我局應急領導小組上報當地政府和州環保局總值班室或有關部門。同時我局應急領導小組根據現場情況和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的要求,決定是否增派有關專家、人員、設備、物資趕赴現場增援。

6、污染處置

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根據局應急領導小組的指示,積極參考各方意見,對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污染物進行處理處置,以減少污染危害。

7、污染警戒區域劃定和消息發布

根據現場污染情況和現場調查,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向我局應急領導小組建議建立污染警戒區域,由我局及時通報縣政府,作出是否發布警報決定。同時,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要及時進行事故處理分析,向信息發布及聯絡組通報情況,確定對外宣傳統一口徑,由信息發布及聯絡組對新聞媒體發布污染事故消息。

8、污染跟蹤

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要對污染狀況進行跟蹤調查,根據監測數據,預測污染擴散強度、速度和影響范圍,每12小時向我局應急領導小組報告一次,直到事故污染消失報警解除。

9、調查取證

應急處置組、應急監測組協同相關部門,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實地取證,確定事故責任人,對涉案人員做調查詢問筆錄,立案查處。

10、結案歸檔

污染事故處理完畢後,形成總結報告,按時上報並存檔。

環境污染應急預案 (三)

各村、社區,鎮屬各部門:

為切實加強龍水鎮鎮的環境保護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積極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製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有效應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和破壞事故為重點,不斷提高應急反應和救援水平,把污染突發事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二、工作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處置的原則。把保障公共安全,特別是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作為根本目標。具體工作中,既要依靠科學,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盡量減少突發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又要加強保障措施,提高應急處置人員的安全防護水平。

2、堅持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突發性污染事故的處理,實行鎮政府污染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指揮和調度,各部門積極配合。

3、堅持系統聯動,穩妥應對的`原則。做到預警、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的緊密銜接,及時應對。預案中涉及的相關部門要步調一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突發事故信息傳遞及時、准確,應急處置工作快速有效。

三、組織領導

成立龍水鎮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對事故的全過程負總責。

指揮長:周樹雲鎮委副書記、鎮長

副指揮長:楊浩副鎮長

王洪副鎮長

成員:

鄭紅梅黨政辦公室主任

高建鎮財政所長

金洪科經濟發展辦主任

袁昌建鎮工業化和招商辦主任

黃洪勇花市街派出所所長

劉安鍵朝陽街派出所所長

張春華五金工商所所長

徐智勇龍水工商所所長

黃茂俠龍水鎮畜牧站站長

黎成祿大足縣第二人民醫院院長

何勇龍水鎮教辦主任

張余龍水鎮有線電視台

唐維彬鎮水電站站長

鄧思建鎮民政辦主任

唐均福鎮綜治辦主任

陳雲鎮安全辦主任

胡中奎市政辦主任

周德學鎮宣傳幹事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工業化和招商辦。

主任:袁昌建鎮工業化和招商辦主任(兼)

副主任:陳四軍鎮工業化和招商辦副主任

工作人員由各成員單位抽調人員組成。

四、職責分工

領導小組

負責領導、指揮、調度環境污染時期的全面工作,與上級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溝通情況,匯報工作,召開應急會議,布置相關工作,統籌安排全鎮環境污染時期應急處理的各項事宜。

辦公室:負責收集、整理和匯總情況,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工作,密切與各成員單位保持聯系,做好溝通、協調和信息反饋工作。(辦公室電話:********)

3、成員單位

鎮工業化和招商辦:及時掌握環境污染的情況,保持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傳達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信息,提出預防污染和治理污染的相關措施,並按照鎮領導小組的要求,統一發布污染治理公告。

派出所:按照污染事故應急處理要求,保證出動警力、安排布控方案,採取有效措施,維護正常治安秩序,保持社會穩定。

工商所: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禁止受到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場。

縣二院:隨時掌握異常病症發生情況,做好飲用水中毒人員的治療救護應急准備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加強飲用水安全監管。並負責葯品市場監管工作,做好所需葯品及醫療器械的准備工作,保證應急所需。

財政所:負責應急所需經費保障,提供資金支持。

畜牧站:配合做好牲畜飲用水的安全管理工作,並加強對所屬種畜場人、畜飲用水的安全管理,堅決避免水污染期間人、畜因飲用河水而導致中毒事件發生。

宣傳辦:按照鎮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正確把握輿論導向,科學宣傳污染預防知識。

龍水鎮教辦:加強對學生環境安全教育,確保突發環境事故不給學生人身安全造成傷害。

龍水鎮有線電視台:配合有關部門搞好網路管理,保證鎮公眾信息網上發布有關信息真實、准確、及時。

鎮綜治辦和安全辦:做好危險化學品污染的預防工作,並與上級安全管理部門保持聯系,隨時反饋安全信息。

各村(社區)居委會負責所轄區域內人、畜的環境安全管理,採取積極應對措施,積極配合成員單位在鎮應急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做好相關工作,及時反饋信息,做好宣傳、引導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五、具體要求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環境污染涉及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繫到群眾的生產生活秩序和社會穩定。為此,各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輕心,迅速統一上下思想,採取扎實有效措施,堅決避免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

2、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研究具體應急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進一步落實落靠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萬無一失。

3、加強配合,密切協作。污染應急預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鎮上下共同參與,協同動作,各成員單位要從大局出發,以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精神,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全力做好污染應急的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不受損失。

4、加強反饋,確保信息暢通。各成員單位要時刻保持臨戰狀態,落實具體工作人員,安排好值班值宿工作。政府環境污染應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人員手機要24小時開機,保證緊急情況下的信息暢通。同時,嚴格執行信息反饋報告制度,及時向上級政府和主管部門報告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對遲報、漏報、瞞報有關工作信息而造成重大工作失誤的,要嚴肅追究當事人及有關領導的責任。

大足縣龍水鎮人民政府

『捌』 應急預案包括哪6個方面

法律分析:應急預案指面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的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等。

它一般應建立在綜合防災規劃上。其幾大重要子系統為:完善的應急組織管理指揮系統;強有力的應急工程救援保障體系;綜合協調、應對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統;充分備災的保障供應體系;體現綜合救援的應急隊伍等。

法律依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

(1)總則:說明編制預案的目的、工作原則、編制依據、適用范圍等。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明確各組織機構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突發事故應急響應全過程為主線,明確事故發生、報警、響應、結束、善後處理處置等環節的主管部門與協作部門;以應急准備及保障機構為支線,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責。

(3)預警和預防機制:包括信息監測與報告,預警預防行動,預警支持系統,預警級別及發布(建議分為四級預警)。

(4)應急響應:包括分級響應程序(原則上按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四級啟動相應預案),信息共享和處理,通訊,指揮和協調,緊急處置,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群眾的安全防護,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事故調查分析、檢測與後果評估,新聞報道,應急結束等11個要素。

(5)後期處置:包括善後處置、社會救助、保險、事故調查報告和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技術儲備與保障,宣傳、培訓和演習,監督檢查等。

『玖』 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一)

一總則

1.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預案。

1.3事件分級

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Ⅰ級)、重大環境事件(Ⅱ級)、較大環境事件(Ⅲ級)和一般環境事件(Ⅳ級)四級。

l.3.1特別重大環境事件(Ⅰ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

(1)發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傷)100人以上;

(2)因環境事件需疏散、轉移群眾5萬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

(3)區域生態功能嚴重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遭到嚴重污染;

(4)因環境污染使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嚴重影響;

(5)利用放射性物質進行人為破壞事件,或1、2類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後果;

(6)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故;

(7)因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生產和貯運中發生泄漏,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污染事故。

1.3.2重大環境事件(Ⅱ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環境事件:

(1)發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受到污染;

(3)因環境污染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疏散轉移群眾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

(4)1、2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

(5)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庫及沿海水域大面積污染,或縣級以上城鎮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件。

1.3.3較大環境事件(Ⅲ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環境事件:

(1)發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下;

(2)因環境污染造成跨地級行政區域糾紛,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

(3)3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

l.3.4一般環境事件(Ⅳ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環境事件:

(1)發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環境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群體性影響的;

(3)4、5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笨公司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環境污染緊急情況。

二、成立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2.1突發環境污染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組長由法人代表擔任,副組長由總經理及分管生產廠長擔任,成員由各車間主任及業務骨幹組成。

2.2領導小組下設突發環境污染應急處理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作為日常管理機構。辦公室設在保衛科。

2.3辦公室負責主要工作:

2.3.1執行領導小組的決定,統一組織、協調、指導、檢查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2.3.2收集各車間及其他部門有可能發生的.各種信息,及時上報領導小組。

2.3.3組織協調有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審定各部門上報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措施,督促檢查預案演習工作。

2.3.4保障信息網路暢通。

三、預防和預警

3.1基本情況

(1)公司位於紹興縣安昌鎮,地處杭甬高速公路西南首,中國輕紡城北面。公司創辦於1992年,專業生產經營中高檔紡織服裝面料,系國家大中型民營企業。擁有各類資產1億多元。現有員工500餘名,各類初、中、高級技術人員10餘人。

(2)公司地處水鄉安昌,背靠東昌河。安昌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溫和溫潤;年平均降雨量為1041.8毫米,平均氣溫15.3攝氏度,最冷月1月份為-5攝氏度,最熱月7月份,最高氣溫為36攝氏度。

3.2環境污染事故源

(1)污染物主要產生點:染色車間、定型車間、減量車間

(2)工藝流程圖及污染物排放點點陣圖

a、滌棉針織坯布染色工藝及污染物排放點點陣圖

b、後整理車間工藝及污染物排放點點陣圖

3.3潛在環境污染事故及相應處理措施

a、設施發生故障。

(1)當設備發生故障,向在現場主要負責人匯報,進行搶修或更換設備。

(2)啟用備用設備,如出水水質仍不能達到排放標准,控制進水量直至停止進水。

(3)當設備停止進水,生產廢水應通往應急處理池。如應急處理池滿時,設備仍未能正常運行,則停止生產。

b、遇氣候、水質變化等原因可能造成污水的超標排放。

(1)化驗室應經常對關鍵取樣點,排放口水質進行監測,出現不正常指標時,應及時向部門負責人匯報並分析原因。

(2)當出現不正常指標時,應及時向辦公室匯報,並召集相關人員對情況進行分析,立即調整相應工藝,並採取相應措施,如增加曝氣時間、控制進水量、調整投葯量、增加停留時間等方法來達到達標排放。

c、突降暴雨而造成污水處理能力不夠的處置措施。

(1)開足本部門設計額定處理力的所有設備。

(2)立即跟生產部門聯系,要求其控制生產,直到停產來控制總量的排放。

(3)及時跟當地環保主管部門匯報本廠出現的突發性情況以及採取的措施,以取得幫助。

(4)做好相關記錄。

d、各類危險化學品的泄露,或受潮引發火災等。

(1)當危險化學品發生泄漏時,工作人員應根據具體情況,若自己能處理的就按化學品的特性果斷採取措施,努力減少對人員的傷害和財產的損失,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事後應將發生事故地點和時間,事故性質,狀態等情況向主管領導報告。若情況比較嚴重,個人難以控制時,應立即向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報警。

(2)應急領導小組接警後,應立即組織義務消防隊員進行自救,熟悉泄漏物的人員應時刻提醒救助人員採取何種措施,不允許等待貽誤時機。當應急組織的自救行動無法控制事故蔓延時,現場應急人員應及時向當地公安、消防、環保等報警,同事聯系就近醫務機構趕赴現場。

(3)在事故發生後應組織人員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原因,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範措施建議,由發生事故的主管部門負責處理。

3.4應急預防

1、辦公室應分析潛在事故源點統計,組織有關部門對潛在事故發生的場所設置警示標識,配備必要的應變急救器材,如滅火器、消防栓等,並且每半年檢查一次。

2、各類緊急器材應標識清晰,保持通道暢通。

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二)

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機制,提高公司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能力,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持續發展,特製定本應急預案。

2.公司簡介和污染物處理

2.1 本公司基本概況

深圳艾意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寶安分公司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沙一村萬安路長興高新技術工業園18棟1-2層西側,租用建築面積1870平方米,職工總數50人;公司年生產銀油通孔產品約50000平方米、銀油飛線產品5000平方米、高阻產品5000平方米。

2.2 污水處理設施

本公司污水處理站由深圳市羅湖長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設計承建,污水站處理能力為20m3/d。

2.3 污染物分析處理

公司污水處理站處理所產生的固體廢物(污泥)對環境有一定影響的,本公司與深圳市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簽訂處理工業廢物合同,污泥由東江環保公司定期派車運走處理。

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3.1 設立事故現場指揮組,建立健全公司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組織體系,明確各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3.2 現場總指揮:總經理

3.3 現場指揮:行政部

主要職責:在事故現場對有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及人員進行搶救疏散。

3.4 主要負責人:劉武仕

職責: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對污水處理操作員進行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識;對污水處理站設備和設施及時進行監測和更新,保障處於有效使用狀態;當發現污染物出現泄漏及設備出現故障後,先迅速通知總經理,到現場按自身任務迅速搶修設備及堵住污染物的泄漏。

3.5 污水處理操作員:

職責:定期對設備的保養、定時定量添加葯品、經常檢查污泥存放處是否有外泄,保證污水達到達標排放。發現事故問題要迅速向負責人匯報、及時採取處理。

3.6 後勤保障組:

負責人(劉武仕)

主要職責:負責事故得到及時搶救及設備正常運行,保護現場、協助環保部門做事故的調查工作。

4.應急響應

4.1公司行政部第一時間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進行環境應急監測,掌握第一手監測資料,並配合地方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應急監測工作。

4.2發現事故的操作人員應立即做到污水不外排再報告公司負責人。報告要求(說明事故發生的原因或設備故障的起因);現場操作人員和負責人將事故通知總經理或其它負責人,迅速對設備的搶修及做好污染物不外泄,聽從指揮組統一安排部署;

4.3 所有應急人員接到通知後要立即到達現場。在應急搶救過程中,本著「救人先於救物」的原則下進行。參與搶救的人員要勇敢、機智、沉著,做到緊張有序,一切行動聽從指揮,有問題要及時上報指揮組。

4.4本公司已經定期的對污水處理操作員工組織過培訓。使污水處理操作員工熟悉環保知識,熟知自己的任務。在人員、電話等其它情況有變化時可以隨時組織起搶救搶修隊伍。

5.應急安全防護

5.1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環境事故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序。

5.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5.2.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5.2.2、污染源的泄漏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5.2.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5.2.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2.5、採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危害,並使事件可能引起的影響趨於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6.應急終止後的行動

6.1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後,應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及時進行整改;

6.2 組織各專業組對應急計劃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 並提出對應急預案的修改意見。

6.3 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環境應急隊伍應該及時維護、保養污水處理站設備,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7.宣傳

7.1 應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範意識和相關心理准備,提高公眾的防範能力。

7.2加強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7.3定期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範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閱讀全文

與污水站應急預案警報系統操作程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的水管堵了怎麼辦 瀏覽:786
蒸餾時先撤什麼 瀏覽:129
速騰空氣凈化器怎麼開 瀏覽:462
崇明有多少污水處理廠 瀏覽:137
陽離子交換量的國標方法 瀏覽:547
英朗如何換濾芯 瀏覽:920
韓式濾芯怎麼更換 瀏覽:846
凈水器門頭用什麼顏色字 瀏覽:748
電離子去痣好還是激光6 瀏覽:616
寢室飲水機為什麼長青苔 瀏覽:308
凈水器沒有進水什麼原因 瀏覽:708
新飛飲水機怎麼換龍頭 瀏覽:665
銅壺水垢 瀏覽:650
食醋是否能除去水垢 瀏覽:136
喝哪個純凈水好 瀏覽:494
分散ptfe樹脂 瀏覽:395
酚醛樹脂拉伸強度 瀏覽:934
電泳漆超濾用什麼洗好 瀏覽:975
ro凈水器一般收多少水 瀏覽:494
生活污水廠裡面有什麼設備 瀏覽: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