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臭氧催化劑的作用反應原理是什麼
力華填料為您解答 1.臭氧催化劑主要有三種作用:
吸附富集:高比表面積、吸附容量高的催化劑,當廢水與催化劑接觸時,水中的有機物首先被富集在催化劑表面,當臭氧氧化時,作用於表面有機物的幾率更高,臭氧氧化效率提高。
催化活化:催化劑具有高效催化活性,能有效催化活化臭氧分子,臭氧分子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易於分解產生如羥基自由基之類有高氧化性的自由基,從而提高臭氧的氧化效率。
吸附和活化協同作用: 催化劑既能高效吸附水中有機污染物,同時又能催化活化臭氧分子,高效產生大量氧化活性的自由基,在這類催化劑表面,有機污染物的吸附和氧化劑的活化協同作用,可以取得更好的催化臭氧氧化效果。
多相臭氧催化劑主要利用多種高效金屬氧化物及金屬單質為活性催化材料,採用最新立體構架技術,在高溫條件下提高微孔數量和分布均勻度,獲得更高的比表面積。最大限度提高臭氧氧化效率,同樣氧化條件下,臭氧氧化效率提高30―60%,同樣去除率情況下,節約臭氧投加30%以上。
滿意請採納
㈡ 污水處理用臭氧發生器怎麼樣用多大的機型和什麼樣的臭氧發生器
污水處理用臭氧發生器採用制氧系統或者液氧作為氣源,臭氧濃度高達80-120mg/L,可對各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業污水及醫療廢水等進行預氧化及深度氧化處理,消毒、滅菌、脫色、除味,降COD等。
蘭蒂斯污水處理用臭氧發生器的運行條件取決於行業種類和廢水種類。這些運行過程可以按系類方式分類:
1)整個處理流程(單純化學工藝,化學、生物和化學、生物、物理的組合工藝)
2)應用(用於水循環使用的室內預處理,或用戶間接排放到公共水處理設施的水,及用於直接排放至河流和海灣的管網末端的水處理)
3)去除化合物(有毒或有色物質的氧化轉化,降低綜合參數(DOC或COD),消毒或去除顆粒物)整個處理流程(單純化學工藝,化學/生物和化學/生物/物理的組合工藝)。
通常採用臭氧氧化可生物降解過程相組合工藝或採用高級氧化技術(AOPS)提高氧化的效率 (如O3/H2O2),可降低臭氧用量和運行費用。目前,在大多數情況廢水的臭氧氧化單元置於多及生物降解系統中的化學氧化之前,有時也置於化學氧化處理單元後面(即O3-生物處理-O3系統)。
工業應用中通常採用臭氧氧化和生物降解過程相組合的工藝,可以降低臭氧用量和運行費用。在工業廢水臭氧氧化系統後中,最常用的氣液接觸器是裝有擴散器或文丘里注射器的鼓泡塔反應器,它們多數以串聯逆流模式運行。很多反應器在加壓狀態下運行,以期達到較高的臭氧傳質速率,這樣又能提高整個工藝的效率。
㈢ 臭氧催化氧化劑主要是什麼作用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臭氧抄(O₃)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₂)的襲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層大氣中,極大值在20~30km高度之間。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對人體有益,吸入過量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不可燃,純凈物。氧氣通過電擊可變為臭氧。
㈣ 什麼是lco臭氧催化氧化技術
LCO臭氧催化氧化技術是一種高效的污廢水深度處理技術,是近年來污水處理領域內的應用熱點。與臭氧作為單獨氧化劑相比,臭氧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形成的[·O H]與有機物的反應速率更高、氧化性更強,幾乎可以氧化所有的有機物。催化劑可以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將水中的有機物直接氧化為CO2和H2O,或者將大分子有機物氧化分解成小分子,使其更容易被分解成小分子,使其更容易被降解。
(1)LCO臭氧催化氧化填料通過大量試驗和工程應用篩選催化填料的載體及活性組分,保證臭氧氧化效應持續高效。
(2)將過渡金屬/氧化物為主的活性組分與載體高溫燒結成型,保證了活性組分的高利用率,提高附著強度,有效減少臭氧催化氧化填料流失率,防止二次污染。
(3)機械強度大、使用壽命長。
(4)可顯著提高臭氧與污染物的反應速率,有效降低處理成本。
(5)可以催化臭氧在水中的自分解,增加水中產生的·OH 濃度,從而提高臭氧催化氧化填料的效果,分解效率比單純臭氧氧化提高2~4倍。
(6)可以降低反應活化能或改變反應歷程,從而達到深度氧化、最大限度地去除有機污染物的目的。
LCO臭氧催化劑應用領域
1、化工園區深度處理,市政廢水準四類水質提標
優點:投資低,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無二次污染
2、高色度工業廢水
優點:經處理後可明顯降低廢水色度以及有機污染物的濃度
3、工業廢水預處理
優點:可針對廢水中的難降解,危害性打的有機污染物實現高效去除,與此同時可顯著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為後續生化階段提供必要條件。
4、VOCs吸收液的循環處理
5、高鹽廢水
優點:替代生化工藝對有機物的高效分解,有效降低COD
㈤ 請問臭氧氧化處理廢水工藝中 臭氧在水中的濃度一般選多少
水應用中臭氧溶解度在0.1mg/L~10mg/L之間。低值作為水消毒凈化要求的最低濃度,高值作為「臭氧水消毒劑」 可達到的濃度值。
◎自來水臭氧睜化,國際常規標准為0.4mg/L的溶解度值,保持4分鍾,即CT值為1.6。
◎水中余臭氧濃度保持在0.1~0.5mg/L作用5~10min可達消毒目的。
◎臭氧水消毒滅菌是急速的,消毒作用在瞬間發生。清水中臭氧濃度一旦達到,在0.5~1分鍾內就殺死細菌,在濃度達4mg/L,在1分鍾內乙肝病毒滅活率為100%。
◎Herbold報道:20℃條件下,水中臭氧濃度達0.43mg/L時,可將大腸桿菌100%殺滅,10℃時僅需0.36mg/L即可全部殺滅。
◎臭氧濃度為0.25~38mg/L時,僅需幾秒或幾分鍾完全滅活甲型肝炎病毒(HAV)。
◎礦泉水中臭氧溶解度在0.4~0.5mg/L時,即可滿足殺菌保質要求。合理的臭氧投放量為1.5~2.0mg/L。
◎瓶裝水處理應達0.3~0.5mg/L的臭氧溶解度值,要求投加臭氧應滿足 1m3水2gO3的發生量。根據實踐經驗,臭氧發生濃度高於8mg/L時容易達到濃度。
因此臭氧處理廢水,看要針對那種情況,方可取臭氧在水中的濃度。
臭氧氧化廢水中的COD可能效果不是太好,請謹慎選擇此工藝
㈥ 城市污水處理中深度處理有哪些工藝
深度處理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1 活性炭吸附法與離子交換
活性炭是一種多孔性物質,而且易於自動控制,對水量、水質、水溫變化適應性強,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污水深度處理技術。活性炭對分子量在500~3 000的有機物有十分明顯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為70%~86.7%[1],可經濟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屬、消毒副產物、氯化有機物、農葯、放射性有機物等。
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顆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類。近年來,國外對PAC的研究較多,已經深入到對各種具體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淄博市引黃供水有限公司根據水污染的程度,在水處理系統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過濾後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2]。GAC在國外水處理中應用較多,處理效果也較穩定,美國環保署(USEPA)飲用水標準的64項有機物指標中,有51項將GAC列為最有效技術[3]。
GAC處理工藝的缺點是基建和運行費用較高,且容易產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突發性污染適應性差。如何進一步降低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降低活性炭再生成本將成為今後的研究重點。BAC可以發揮生化和物化處理的協同作用,從而延長活性炭的工作周期,大大提高處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質。不足之處在於活性炭微孔極易被阻塞、進水水質的pH 適用范圍窄、抗沖擊負荷差等。目前,歐洲應用BAC技術的水廠已發展到70個以上,應用最廣泛的是對水進行深度處理[4]。撫順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廠採用BAC技術,既節省了新鮮水的補充量,減少污水排放量,減輕水體污染,降低生產成本,還體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5]。今後的研究重點是降低投資成本和增加各種預處理措施與BAC聯用,提高處理效果。
1.2 膜分離法
膜分離技術是以高分子分離膜為代表的一種新型的流體分離單元操作技術[6,7]。它的最大特點是分離過程中不伴隨有相的變化,僅靠一定的壓力作為驅動力就能獲得很高的分離效果,是一種非常節省能源的分離技術。
微濾可以除去細菌、病毒和寄生生物等,還可以降低水中的磷酸鹽含量。天津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採用微濾膜對SBR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 滿足了景觀、沖洗路面和沖廁等市政雜用和生活雜用的需求[8]。
超濾用於去除大分子,對二級出水的COD和BOD去除率大於50%。北京市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採用超濾法對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產水水質達到生活雜用水標准,回用污水用於洗車,每年可節約用水4 700 m3[9]。
反滲透用於降低礦化度和去除總溶解固體,對二級出水的脫鹽率達到90%以上,COD和BOD的去除率在85%左右,細菌去除率90%以上[10]。緬甸某電廠採用反滲透膜和電除鹽聯用技術,用於鍋爐補給水。經反滲透處理的水,能去除絕大部分的無機鹽、有機物和微生物[11]。
納濾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其操作壓力通常為0.5~1.0 MPa,納濾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離子選擇性,它對二價離子的去除率高達95%以上,一價離子的去除率較低,為40%~80%[12]。潘巧明等人採用膜生物反應器-納濾膜集成技術處理糖蜜制酒精廢水取得了較好結果,出水COD小於100 mg/L,廢水回用率大於80%[13]。
我國的膜技術在深度處理領域的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今後的研究重點是開發、製造高強度、長壽命、抗污染、高通量的膜材料,著重解決膜污染、濃差極化及清洗等關鍵問題。
1.3 高級氧化法
工業生產中排放的高濃度有機污染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種類多、危害大,有些污染物難以生物降解且對生化反應有抑制和毒害作用。而高級氧化法在反應中產生活性極強的自由基(如•OH等),使難降解有機污染物轉變成易降解小分子物質,甚至直接生成CO2和H2O,達到無害化目的。
1.3.1 濕式氧化法
濕式氧化法(WAO)是在高溫(150~350 ℃)、高壓(0.5~20 MPa)下利用O2或空氣作為氧化劑,氧化水中的有機物或無機物,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其最終產物是CO2和H2O[14]。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於2002年引進了WAO工藝,徹底解決了鹼渣的後續治理和惡臭污染問題,而且運行成本低,氧化效率高[15]。
1.3.2 濕式催化氧化法
濕式催化氧化法(CWAO)是在傳統的濕式氧化處理工藝中加入適宜的催化劑使氧化反應能在更溫和的條件下和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也因此可減輕設備腐蝕、降低運行費用[16,17]。目前,建於昆明市的一套連續流動型CWAO工業實驗裝置,已經體現出了較好的經濟性[18]。
濕式催化氧化法的催化劑一般分為金屬鹽、氧化物和復合氧化物3類。目前,考慮經濟性,應用最多的催化劑是過渡金屬氧化物如Cu、Fe、Ni、Co、Mn等及其鹽類。採用固體催化劑還可避免催化劑的流失、二次污染的產生及資金的浪費。
1.3.3 超臨界水氧化法
超臨界水氧化法把溫度和壓力升高到水的臨界點以上,該狀態的水就稱為超臨界水。在此狀態下水的密度、介電常數、粘度、擴散系數、電導率和溶劑化學性能都不同於普通水。較高的反應溫度(400~600 ℃)和壓力也使反應速率加快,可以在幾秒鍾內對有機物達到很高的破壞效率。
美國德克薩斯州哈靈頓首次大規模應用超臨界水氧化法處理污泥,日處理量達9.8 t。系統運行證明其COD的去除率達到99.9%以上,污泥中的有機成分全部轉化為CO2、H2O以及其他無害物質,且運行成本較低[19]。
1.3.4 光化學催化氧化法
目前研究較多的光化學催化氧化法主要分為Fenton試劑法、類Fenton試劑法和以TiO2為主體的氧化法。
Fenton試劑法由Fenton在20世紀發現,如今作為廢水處理領域中有意義的研究方法重新被重視起來。Fenton試劑依靠H2O2和Fe2+鹽生成•OH,對於廢水處理來說,這種反應物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氧化體系,因為鐵是很豐富且無毒的元素,而且H2O2也很容易操作,對環境也是安全的[20]。Fenton試劑能夠破壞廢水中諸如苯酚和除草劑等有毒化合物。目前國內對於Fenton試劑用於印染廢水處理方面的研究很多,結果證明Fenton 試劑對於印染廢水的脫色效果非常好。另外,國內外的研究還證明,用Fenton試劑可有效地處理含油、醇、苯系物、硝基苯及酚等物質的廢水。
類Fenton試劑法具有設備簡單、反應條件溫和、操作方便等優點,在處理有毒有害難生物降解有機廢水中極具應用潛力。該法實際應用的主要問題是處理費用高,只適用於低濃度、少量廢水的處理。將其作為難降解有機廢水的預處理或深度處理方法,再與其他處理方法(如生物法、混凝法等)聯用,則可以更好地降低廢水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率,並拓寬該技術的應用范圍。
光催化法是利用光照某些具有能帶結構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如TiO2、ZnO、CdS、WO3等誘發強氧化自由基•OH,使許多難以實現的化學反應能在常規條件下進行。銳鈦礦中形成的TiO2具有穩定性高、性能優良和成本低等特徵。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的最新研究是獲得改良的(摻入其他成分)TiO2,改良後的TiO2具有更寬的吸收譜線和更高的量子產生率。
1.3.5 電化學氧化法
電化學氧化又稱電化學燃燒,是環境電化學的一個分支。其基本原理是在電極表面的電催化作用下或在由電場作用而產生的自由基作用下使有機物氧化。除可將有機物徹底氧化為CO2和H2O外,電化學氧化還可作為生物處理的預處理工藝,將非生物相容性的物質經電化學轉化後變為生物相容性物質。這種方法具有能量利用率高,低溫下也可進行;設備相對較為簡單,操作費用低,易於自動控制;無二次污染等特點。
1.3.6 超聲輻射降解法
超聲輻射降解法主要源於液體在超聲波輻射下產生空化氣泡,它能吸收聲能並在極短時間內崩潰釋放能量,在其周圍極小的空間范圍內產生1 900~5 200 K的高溫和超過50 MPa的高壓。進入空化氣泡的水分子可發生分解反應產生高氧化活性的•OH,誘發有機物降解;此外,在空化氣泡表層的水分子則可以形成超臨界水,有利於化學反應速度的提高。
超聲波對含鹵化物的脫鹵、氧化效果顯著,氯代苯酚、氯苯、CH2Cl2、CHCl3、CCl4等含氯有機物最終的降解產物為HCl、H2O、CO、CO2等。超聲降解對硝基化合物的脫硝基也很有效。添加O3、H2O2、Fenton試劑等氧化劑將進一步增強超聲降解效果。超聲與其他氧化法的組合是目前的研究熱點,如US/O3、US/H2O2、US/Fenton、US/光化學法。目前,超聲輻射降解水體污染物的研究仍處於試驗探索階段。
1.3.7 輻射法
輻射法是利用高能射線(γ、χ射線)和電子束等對化合物的破壞作用所開發的污水輻射凈化法。一般認為輻射技術處理有機廢水的反應機理是由於水在高能輻射的作用下產生•OH、H2O2、•HO2等高活性粒子,再由這些高活性粒子誘發反應,使有害物質降解。
輻射法對有機物的處理效率高、操作簡便。該技術存在的主要難題是用於產生高能粒子的裝置昂貴、技術要求高,而且該法的能耗大、能量利用率較低;此外為避免輻射對人體的危害,還需要特殊的保護措施。更多資料可登錄易凈水網查看。因此該法要投入運行,還需進行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
1.4 臭氧法
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對許多有機物或官能團發生反應,有效地改善水質。臭氧能氧化分解水中各種雜質所造成的色、嗅,其脫色效果比活性炭好;還能降低出水濁度,起到良好的絮凝作用,提高過濾濾速或者延長過濾周期。目前,由於國內的臭氧發生技術和工藝比較落後,所以運行費用過高,推廣有難度。
㈦ 含氰廢水如何處理
含氰廢水有抄很多種處理方法,襲需要根據廢水水質情況來選擇。
鹼性氯氣氧化破氰,在鹼性含氰廢水中通入氯氣氧化;
UV光催化破氰,以雙氧水為氧化劑,通過光輻射催化處理含氰廢水;
雙氧水催化氧化,通常以銅離子作為催化劑,在弱鹼性條件下常溫氧化;
臭氧氧化法,採用臭氧發生器制備臭氧氧化氫化物和硫氰酸鹽;
高溫加壓水解法,65℃以上氰根即可與水反應生成氨和碳酸鹽,200℃以上時水解速度非常快;
還有活性炭吸附、膜分離、溶劑萃取、金屬離子絡合法等等。
㈧ 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的印染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國內外印染廢水深度處理的方法有:吸附法、生物法、光化學氧化法、電化學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膜技術以及它們之間的聯合體。
(1)生物活性炭
生物活性炭是將活性炭和生物膜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深度處理方法,在脫色和處理低濃度、難降解的有機廢水方面有明顯效果
(2)曝氣生物濾池
曝氣生物濾池(BAF)是近年來廣泛研究的新型生物處理技術,在生物反應器內裝填高比表面積的顆粒填料,提供生物膜附著的載體,是一種集物理吸附、過濾和生物降解於一體的新型生物膜處理技術
(3)光化學氧化
光化學氧化可分為光分解、光敏化氧化、光激發氧化和光催化氧化四種,目前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是光催化氧化法。
(4)臭氧氧化
臭氧氧化法反應完全,速度快,無二次污染,可改善高濃度難生化降解印染廢水的可生化性,臭氧氧化技術降解效率高,無二次污染,在印染廢水處理中擁有廣闊的發展和應用前景,但目前處理成本還有待降低,若能將出水回用到生產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當可觀。
(5)電化學技術
電催化氧化處理印染廢水的機理是利用電解氧化破壞污染物分子結構或存在狀態,如作為預處理,可提高廢水生化性,傳統的電化學法存在能耗大、成本高和析氧析氫副反應等缺點
(6)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是一種新興的高效分離、濃縮、和凈化的技術,具有分離效率高、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易控制、無污染等優點。應用於印染廢水處理的膜技術包括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以及它們的組合,膜分離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何控制膜污染,從而減小膜壓差,提高膜通量,以獲得較長的膜壽命。
海普吸附工藝的原理是利用我公司開發的特種吸附材料對要去除的組分或物質進行選擇性吸附,當吸附飽和時,再利用特定的脫附劑對吸附材料進行脫附處理,使吸附材料得以再生,如此不斷循環進行,吸附法處理廢水常規工藝見下圖。
從上圖及上表中可以看出原水與出水無色透明,廢水中的COD降低至10mg/L以下,試驗證明利用特種吸附劑吸附可以有效的降低廢水中的COD濃度。
㈨ 請問臭氧氧化法對污泥的作用是什麼,誰知道啊
萊特.萊德 用臭氧作氧化劑對廢水進行凈化和消毒處理的方法。臭氧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因此在環境保護和化工等方面被廣泛應用。
用臭氧氧化法處理廢水所使用的是含低濃度臭氧的空氣或氧氣。臭氧是一種不穩定、易分解的強氧化劑,因此要現場製造。臭氧氧化法水處理的工藝設施主要由臭氧發生器和氣水接觸設備組成。大規模生產臭氧的唯一方法是無聲放電法。製造臭氧的原料氣是空氣或氧氣。原料氣必須經過除油、除濕、除塵等凈化處理,否則會影響臭氧產率和設備的正常使用。用空氣製成臭氧的濃度一般為10~20毫克/升;用氧氣製成臭氧的濃度為20~40毫克/升。這種含有1~4%(重量比)臭氧的空氣或氧氣就是水處理時所使用的臭氧化氣。臭氧發生器所產生的臭氧,通過氣水接觸設備擴散於待處理水中,通常是採用微孔擴散器、鼓泡塔或噴射器、渦輪混合器等。臭氧的利用率要力求達到90%以上,剩餘臭氧隨尾氣外排,為避免污染空氣,尾氣可用活性炭或霍加拉特劑催化分解,也可用催化燃燒法使臭氧分解。
㈩ 工業廢水處理方案
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四點:
1.雙膜法預處理工藝
先利用孔徑在20-2000Ao(10-6.5-10-4.5cm)的半透膜進行超濾,可截留蛋白質、各類酶、細菌等膠體物質和大分子物質在濃縮液中,而水、溶劑、小分子和形成鹽的離子則可通過膜,進入透過水中。
由於透過水水量減少,而鹽量沒變,所以透過水含鹽濃度增加。這時再用孔徑在1-20Ao(10-7.5-10-6.5cm)的半透膜進行反滲透,無機鹽、糖類、氨基酸、BOD、COD 等被截留在濃縮液中,只有水和溶劑進入透過水中,鹽在濃縮液中濃度進一步增加,送去蒸發結晶除鹽。
雙膜法除鹽的優勢在於大幅度降低了蒸發結晶除鹽的水量,從而明顯降低蒸發結晶除鹽的運行成本和投資。
2.加葯混凝—氣浮、沉澱傳統預處理工藝
當含鹽原水 COD 濃度在 5000mg/L以下,而且對結晶鹽質量沒有要求時,傳統工藝是將含鹽原水經過「調節—加葯混凝—氣浮、沉澱」 預處理後,再進入「蒸發濃縮結晶除鹽系統」。該方法投資少,運行成本低,但結晶鹽質差,難銷售。
3.Fenton或電—Fenton 催化氧化預處理工藝
Fenton 試劑含有 H2O2和 Fe2+,對廢水中有機污染物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且反應速度快,投資低,出水經沉澱凈化後可實現預處理目的。
但 Fenton 或電-Fenton 催化氧化工藝要求特定的反應條件:pH值2-4,而且產生較多含鐵污泥,出水會有顏色。當含鹽原水 pH 值偏低時使用較經濟,否則「加酸降 pH,加鹼中和」的過程增加運行成本。COD濃度在 10000mg/L左右尚好,如過高,就要多級氧化凈化處理,Fenton 工藝就無優勢了。
4.臭氧/催化/混凝復合預處理工藝
以臭氧為強氧化劑並復合催化劑和混凝劑,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充分的交聯協同反應,可使廢水中的環鏈和長鏈斷開,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創造合適的反應條件,也可充分地氧化廢水中溶解的有機污染物,破壞廢水中的膠體、發色團、發臭團,去除廢水中的COD、BOD、SS、異味和一些顏色,但不能去除鹽份和較多的氨氮。
根據大量的實踐案例總結,一般水量較大且含鹽量低於5000mg/L 的廢水可首選雙膜法,濃縮以後再除鹽;含鹽原水pH值為2-4的含鹽原水可首選Fenton工藝預處理;pH 值5以上的高濃 COD 且含鹽量大於5000mg/L的含鹽廢水可選臭氧/催化/混凝復合預處理工藝;含鹽原水色度高或氨氮高,則需要單獨進行脫色和脫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