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綠色消費
1.綠色消費的內涵
綠色,是充滿希望的顏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代表人類生活與大自然的和諧,有益於身體健康,環境優美。所謂綠色消費,就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的統稱。具體講,綠色消費應包含健康安全、節能、環保、可持續性等要點。
2.綠色消費的產生
綠色消費的產生,要從人類經濟發展的問題談起。人類的經濟的發展,本質上就是與地球大自然系統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人類不斷地從自然取得物質資料,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爾後又不斷將廢物排放到自然,經過自然的「凈化」作用,重新轉化為自然物質。人類出現以來,就是不斷地從自然獲取物質資料,逐漸積累,終於達到了今天巨大的物質文明。沒有自然資源,人類社會經濟、文明的發展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自然資源並不無限的。人類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過程,必須建立在平衡的基礎上。一方面,人類向自然取得物質資料,要以自然的再生產能力為前提,而自然界許多資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對於這些資源,就不能過快地將其耗盡;另一方面,人類將排出物返還自然,要以自然的「凈化」能力為限,否則,就只能是對環境的污染。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這種不平衡就不斷地出現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到資本主義大工業和城市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時曾經指出:大工業「一方面聚集著社會的歷史動力,另一方面又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恆的自然條件。」[1] 如今,這種情況果然嚴重地擺在人們面前,使人在不能不考慮自己的行為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人們終於開始覺醒,「綠色」觀念逐步形成。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經過4年時間,調查了使用化學殺蟲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後,出版了《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在這本書中,卡遜闡述了農葯對環境的污染,用生態學的原理分析了這些化學殺蟲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指出人類用自己製造的毒葯來提高農業產量,無異於飲鴆止渴,人類應該走「另外的路」。1968年3月,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W.S.高達在國際開發年會上發表了「綠色革命-成就與擔憂」的演講,首先提出了「綠色革命」的概念。從此,「綠色」一詞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面前。1971年,加拿大工程師戴維·麥克塔格特發起成立了綠色和平組織。1972年羅馬俱樂部提出「成長的極限」,報告提醒世人重視資源的有限性和地球環境破壞問題。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將自己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協調起來,尋求生態、能源、人口三者協調、健康發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建立一個環境優美的「綠色文明」。「綠色消費」就是在這一「綠色運動」中提出來的。
3.綠色消費正日益成為人們追求的新時尚
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第一屆世界首腦會議,會議通過了《21世紀議程》,這是實現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的一個藍圖。《21世紀議程》提出了一項全面的行動綱領,要求在全球、國家和地方三級以統一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處理環境發展問題。會議還發布了《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宣言》,具體界定國家權利和義務的原則。《21世紀議程》將環境、經濟和社會關注事項納入一個統一的政策框架,具有劃時代意義。《21世紀議程》提出了可持續消費的范疇。聯合國環境署在1994年發表了《可持續消費的政策因素》報告,對可持續消費作了如下界定:「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的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廢物和污染物最小,從而不危及後代的需要。」可見,綠色消費已經包含在可持續消費的范疇之內了。
近二、三十年來,綠色消費迅速成為各國人們所追求的新時尚。據有關民意測驗統計,77%的美國人表示,企業和產品的綠色形象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慾望;94%的德國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會考慮環保問題;在瑞典85%的消費者願意為環境清潔而付較高的價格;加拿大80%的消費者寧願多付10%的錢購買對環境有益的產品。日本消費者更勝一籌,對普通的飲用水和空氣都有以「綠色」為選擇標准。「綠色革命」的浪潮一浪高一浪,綠色商品大量涌現。綠色服裝、綠色用品在很多國家已很風行。瑞士早在1994年就推出「環保服裝」,西班牙時裝設計中心早就推出「生態時裝」,美國早已有「綠色電腦」,法國早已開發出「環保電視機」。綠色傢具、生態化的化妝品,也走入世界市場;各種綠色汽車正在駛入高速公路;使用木料或新的生態建築材料建成的綠色住房,也都已出現。總之,綠色消費已滲透到人們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生活消費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
第二節 培育綠色消費環境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綠色消費的問題,首先是個環境問題。環境好了,污染根除了,自然也就容易實現綠色消費了。
1.綠色消費環境的定義
綠色消費環境,就是指沒有人為破壞,沒有污染,與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和諧一致,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具體表現在大氣、水質、土壤、植被、生物等各個方面,適合人類生產與生活的發展。就自然環境來說,本來就是「綠色」的,今天的環境問題,完全是由人類不適當的行為造成的,因此,綠色消費環境的建立,與其說是「建立」,不如說是恢復被破壞了的生態平衡,恢復植被,疏通河流,消除污染,將山變綠,水變藍。
按照環境的范圍,消費環境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全球宏觀消費環境;城市、集鎮、社區中觀消費環境;家庭住宅微觀消費環境。這三個層次的環境的污染所產生的機制除了相同點之外,又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要建立綠色消費環境,每個層次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點。
第一,從地球的全局來看,即從宏觀來看,主要表現在大氣、水、氣候等總體環境方面所受到的影響,因此,宏觀層面綠色消費環境的建立,就是人類要通過改變自己的生產與消費模式,遵循客觀規律的要求,逐漸減少對地球環境的負面影響,使氣候反常、自然災害增多等方面的問題逐步緩解,使環境污染的問題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從中觀的層次來看,城市、集鎮、社區的綠色消費環境的培育,主要是消除區域內的污染,給人們一個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條件,提高人們工作、生活的環境質量。
第三,從微觀的層次來看,即從人們的住宅條件來看,就是要建立綠色住宅,使居民身體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美滿。
2.綠色消費環境培育原則——5R原則
(1)節約資源,減少污染(Rece)
地球的資源及其污染容量是有限的,必須把消費方式限制在生態環境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因此,必須節制消費,以降低消耗,減少廢料的排放以減少污染。其中最為緊要的是:
節約用水。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蓋著的,約有14000億立方米的水量,但是,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雖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僅占整個水量的極少部分。水是珍貴的資源,不能浪費。其次,還要減少廢水排放。應當加強廢水管理,工業廢水、城市污水,都應及時處理,防止直接排入自然水體。除了水,空氣污染也應重視,要減少廢氣排放。大氣所受的污染,主要來源於燃燒煤所產生的煙塵,汽車、機動車尾氣等。,應當採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得製造、銷售或者進口。
(2)綠色消費,環保選購(Re-evaluate)
每一個消費者都要帶著環保的眼光去評價和選購商品,審視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會給環境造成污染。消費者用自己手中的「貨幣選票」,看哪種產品符合環保要求,就選購哪種產品,哪種產品不符合環保要求,就不買它,同時也動員別人不買它,這樣它就會逐漸被淘汰,或被迫轉產為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產品。這樣引導生產者和銷售者正確的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3)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
為了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應當多使用耐用品,提倡對物品進行多次利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次性用品風靡一時,什麼「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包裝袋」、「一次牙刷」、「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高昂的代價。在發達國家,曾風靡一時的「一次性使用」風潮正在成為歷史。許多人出門自備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以拒絕濫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許多大旅店已不再提供一次性牙刷,以鼓勵客人自備牙刷用以減少「一次性使用」給環境所造成的災難。我國應當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發揚中華民族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珍惜資源。
(4)垃圾分類,循環回收(Recycle)
垃圾是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必然產物。人類每天都在製造垃圾,垃圾中混雜著各種有害物質。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垃圾產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垃圾處理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現有的辦法是拉去填埋,但這種方法侵佔土地、污染環境,不是長久之策。而將垃圾分類,循環回收,則可以變廢為寶,既減少環境污染,又增加了經濟資源。
(5)救助物種,保護自然(Rescue)
在地球上,生態是一個大系統,各種動物、植物互相依存,形成無形的生物鏈。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平衡。人是地球最高等的動物,但實質上也不過是生物鏈中的一鏈,人類的生存要依賴於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類應當愛護樹木,愛護野生動物,要將被破壞了的生態環境重新建立起來。
3.建設綠色消費環境的途徑
(1)完善環保的法律、法規建設,科學制定環保的政策、規劃;
(2)生產者必須樹立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生產;
(3)消費者必須強化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消費;
(4)創建綠色消費文化,弘揚綠色文明。
第三節 開拓綠色產品,發展綠色產業
發展綠色產業,開拓綠色產品是綠色消費的物質基礎。為了推進綠色消費,就必須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綠色產業基礎,生產豐富的綠色產品供人們消費。
1.綠色產品、綠色產業的定義
(1)什麼是綠色產品。
「綠色產品」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和產品自身沒有或較少對環境污染的產品,以及比傳統的競爭產品更符合保護生態環境或社會環境要求的產品及服務。綠色產品的范圍極廣,有食品、洗滌用品、機動車、照明、家電、服裝、建築材料、化妝品、染料等無污染、無危害、可循環使用的各種產品。在綠色產品中,最受關注的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生產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通過產前環節的環境監測和原料檢測;產中環節具體生產、加工操作規程的落實,以及產後環節產品質量、衛生指標、包裝、保鮮、運輸、儲藏、銷售控制,確保綠色食品質量,並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技術含量。真正的綠色食品,要有綠色食品標志。
國際上綠色食品或與之相類似的食品在英語國家多稱有機食品(Organic Food),在芬蘭、瑞典等非英語國家稱生態食品,在日本稱自然食品。從科學的范疇來說,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是兩個級別不同的「綠色」概念。有機食品是比綠色食品更高層次的「綠色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規范生產加工、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除有機食品外,還有有機化妝品、紡織品、林產品、生物農葯、有機肥料等,他們被統稱為有機產品。
從1996年開始,上面所說的兩種綠色食品區分為A級和AA級,其中AA級綠色食品完全與國際接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有機食品,各項標准均達到或嚴於國際同類食品。A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綠色食品與天然食品是不同的。對「綠色食品」國家有嚴格的生產標准,「純天然」的,並不一定是「綠色」的,也不一定是最佳的。
(2)綠色產品的生產
綠色產品的生產,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就是要根據綠色標准要求,進行生產,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要從「綠色」著手進行:第一個環節是設計。綠色產品要求產品質量優、環境行為優。第二個環節是生產過程。要求實現無廢少廢、綜合利用和採用清潔生產工藝。第三個環節是產品本身的品質。比一般產品更體現以人為本、提高舒適度和健康保護及環境保護程度。第四個環節是廢棄物便於處置。如對產品的可降解性提出要求,塑料、潤滑油、洗滌液等產品,可降解就是質量指標之一;再如,各企業對自己生產產品的回收、回用及有效處置都應建立系統,一次性餐具、各類包裝、報廢汽車及計算機零件的回收及處置則成為考核指標。
至於有機產品的生產,要求就更嚴格了。根據有機產品加工和貿易的基本要求,有機產品的生產,必須根據以下五個環節進行:原料必需是來自已經獲得有機認證的產品和野生(天然)產品;已獲得有機認證的原料在最終產品中所佔的比例不得少於95%;只允許使用天然的調料、色素和香料等輔助原料和《OFDC有機認證標准中允許使用的物質》,不允許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劑;有機產品在生產、加工、貯存和運輸的過程中應避免污染;加工、貿易全過程必需有完整的檔案記錄,包括相應的票據。
(3)綠色產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按照國際標准化產品技術規范的要求,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技術,協調好生產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具有健康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特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
廣義的綠色產業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全部;狹義的綠色產業包括:糧食作物、畜牧、水產、果品、食品深加工、飲料、食品包裝、無公害農業生產資料和人類其他生活用品等。為了更加突出綠色產品來源於最佳生態環境,又稱「綠色產業工程」。「綠色產業工程」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業,而是一項融科研、環保、農業、林業、水利、食品加工、食品包裝及有關行業為一體的宏大系統工程,屬於高科技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綠色產品認證的意義
(1)有利於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2)通過了認證無異於獲得了國際貿易「通行證」,有利於消除國際貿易壁壘;
(3)獲得認證的產品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競爭力;
(4)獲得了認證的產品可以節省第二方審核的精力和費用,能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能更好地促進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3.如何發展綠色產業
(1)樹立綠色意識;
(2)建立綠色產品生產基地;
(3)加強綠色產品的開發;
(4)創立綠色品牌;
(5)提高綠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
第四節建立綠色營銷體系
綠色營銷是綠色消費不可缺少的條件,綠色營銷將逐漸成為聯系綠色產業與綠色消費的重要紐帶。
1.綠色營銷的定義
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活動中,從市場調查、產品開發與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一系列經營活動,均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環保意識,向消費者提供科學的、無污染的商品和服務,通過營銷實現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保護及改善,確保消費者使用產品的安全、衛生、方便,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優化人類的生存空間。
實施綠色營銷戰略,需要貫徹「5R」管理原則。這里的「5R」管理原則,是指研究(Research):重視研究企業對環境污染的對策;減少(Rece):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的排放;循環(Recycle):對廢舊物進行回收處理和再利用;再開發(Rediscover):變普通產品為綠色產品;保護(Reserve):積極參與社區的環保活動,樹立環保意識。發展我國的綠色營銷已刻不容緩。實施綠色營銷不僅是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消費的大勢所趨,也是國際營銷戰略的大趨勢,對此,我國企業在這方面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並積極付諸行動。
2.發展綠色營銷的意義
(1)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消費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要;
(2)可以減少污染,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有利於環境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
(3)可以提高企業的形象,增強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4)可以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提高我國產品的出口創匯能力。
3.綠色營銷的方法和策略
(1)綠色產品策略;
(2)綠色定價策略;
(3)綠色分銷策略;
(4)綠色傳播策略。
2. 白酒的國家標准都有哪些
中國白酒按國家標准分為3類:
1、固態法白酒
用純糧食在窖池裡發酵,呈固態,故名。這也是傳統釀造法。糧食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微生物(酒麴)把澱粉轉化為糖,把糖轉化為酒精。糧食還含有脂肪、蛋白以及很多種微量的其他有機成分,它們或被微生物轉化,或與酒精反應,或者相互反應,生成幾百種有機分子。
1瓶固態法白酒,酒精和水佔98%,幾百種有機分子佔2%。酒的優劣,不決定於那98%,只決定於這2%。這2%中,最重要的是酯類。酯類分子有大有小,酯類大分子是這樣產生的:微生物把脂肪轉化為脂肪酸,再轉化為脂肪酸酯。脂肪酸酯不溶於水,溶於酒精,酒精度高則溶解度高,酒精度低則溶解度低。1瓶固態法白酒,脂肪酸酯大分子溶在酒精里,所以酒是無色的,如果兌水,酒精度降低,則脂肪酸酯大分子析出,於是呈白色渾濁。這是鑒定固態法白酒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2、液態法白酒
以富含澱粉、糖類的原料加曲、加水發酵,呈液態,故名。其發酵產物基本是酒精,其他有機分子微乎其微。食用酒精企業也是這樣發酵的,所以國家標准允許白酒企業直接利用食用酒精。因為食用酒精不含其他有機分子,所以國家標准又允許勾兌香精以改善口感。勾兌的香精都是小分子,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很高,有的甚至也溶於水,所以,液態法白酒對水後不會有析出,不會呈現白色渾濁。
3、固液法白酒
30%固態法白酒+70%液態法白酒。但是絕大多數酒企加的固態法白酒都不夠30%,即便加夠,兌水也僅呈現微微淺藍。
為了遏止白酒標簽欺詐消費者,2013年11月28日,國家食葯監局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液態法白酒標簽必須標注食用酒精、水、香精,不得標注糧食;固液法白酒中必須有30%的固態法白酒,標簽只標注糧食是不行的,也要標注食用酒精、香精。
白酒生產大省四川更進一步,從2015年10月1日起,四川省施行新的《酒類管理條例》,規定:瓶裝白酒標簽應標注是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還是固液法白酒;年份酒標簽應標注所含「陳釀酒」的比例和貯存年限,廠內應保存材料、資料以備追溯、查驗。
⑴、感官。白酒質量的優劣主要通過物理、化學分析和感官檢驗的方法來判定,正確的反映出酒的色、香、味的內容,必須依靠人的感官鑒定。白酒的感官質量包括色、香、味、格四個部分。要通過眼、鼻、舌三方面的形象來判斷酒體。
⑵、酒精度。在20℃時,100mL酒樣中含有酒精的毫升數或100g酒樣中含有的酒精的克數。
⑶、固形物。白酒固形物是指在100~105℃下測定,經蒸發排除乙醇、水分和其他揮發性組分後的殘留物。
⑷、甲醇。國家標准規定,以糧谷類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0.6g/L,以其他原料生產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2.0g/L。(甲醇指標按 100%酒精度折算)
⑸、鉛。國標規定,60%vol蒸餾酒的鉛含量不得超過1mg/L(以Pb計)。鉛超標會引起中毒。
⑹、錳。衛生標准要求錳在酒含量中,不得超過2mg/l(以Mn計)。錳是人體正常代謝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過量的錳進入機體可引起中毒。
3. 感覺現在城裡臭氣熏天
這種感覺是不應該有的,因為現在的城市是非常注重環保的城市裡面很難有臭氣熏天的感覺, 目前有些城市的空氣質量不太好,但也不至於是臭氣熏天也是和季節有關系的,一般到了冬季空氣流動的慢,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供暖,所以空氣就變得質量差一些.
4. www.baidu.com
二惡英
二惡英是一種劇毒物質,在已知化合物中毒性最強。
二惡英的來源:
主要來自城市垃圾焚燒、含氯化學品的雜質、紙漿漂白和汽車尾氣等。其中,焚燒垃圾是二惡英產生的最大來源!
二惡英金進入人體的渠道:
人類往往因為攝入被二惡英污染的食物而引起中毒,特別是二惡英具有脂溶性,在肉、奶製品和魚類的脂肪中富集。
所以我們要注意衛生和平衡,不吃受污染的食物,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做到勞逸結合,以保持並提高體質,增強自身免疫能力和解毒功能,更要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回頂端
重金屬污染
何為重金屬?
重金屬是指密度大於4.5g/cm3的金屬,一般對人體有毒。例如銅,鎳,鉛,鋅,汞等等。
重金屬污染的途徑
通過危害生態系統,對水生生物產生各種有毒作用。
通過飲用水,皮膚接觸,食物鏈途徑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健康。
法國 巴黎日報 說,30多隻牛因食入其生活草場附近的一條被重金屬污染的渠道,結果引起鉛,水銀,銅等重金屬中毒,被屠宰後又供應消費市場,以致它們體內的危害物質已直接進入人類的食物鏈.事件再度引起社會對法國牛肉安全性的質疑。
加強抽樣調查食物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鉛,鎘,汞是具有蓄積性的金屬有毒物,可對人體造成危害.人體內的鉛,鎘,汞主要來自食物.只要居民的攝入量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允許的攝入量標准, 而不會對居民健康造成損害.
廢電池處理——迫在眉睫
電池是靠腐蝕化學作用產生電能的,而其腐蝕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污染物——鎘、汞、錳等。當其被隨意丟棄在自然界時,這些有毒物質便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的食物鏈。這些有毒物質在人體內會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腎臟和骨骼,有的還能夠致癌。
買環保電池吧!
當你更換電池的時候,請選用環保電池,以減少廢舊電池裡的重金屬帶來的污染。你可選購不含鎘和汞的環保電池(帶有No Mercury/Cadmium或Mercury & Cadmium Free的標志,有的是0%Mercury標志)。
重金屬污染與兒童生長
暴露在高鉛區兒童人口中,精神發育遲緩,行為障礙,及學習困難的發生率高。一般一、二年級小學生體內鉛水平明顯升高,一般他們的智商、言語智商、語言及聽覺過程及注意力均較同齡人而言有明顯缺陷。
河流污染
事例:
香港河流重金屬污染已基本上屬於輕微的生態危害和接近中等的生態危害。產生生態危害的主要重金屬污染物為Cd,其次為Cu,Pb, Zn,Cr。
重金屬在河流中分布圖
利用天然礦物處理重金屬廢水
當前國內外對重金屬廢水的治理主要依靠化學處理法。對含Cr(VI)廢水的現行處理方法是化學還原與化學沉澱二步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利用化學還原劑如亞硫酸納等將Cr(VI)還原成Cr(III),然後再利用氫氧化納或石灰石等將Cr(III)轉化為沉澱物Cr(0H)3而將其除去。
土壤污染
農業生態環境尤其是土壤中重金屬的污染現象現在已比較普遍。重金屬污染對於作物的生長、產量、品質均有較大危害,尤其是它還有被作物富集吸收、進入食物鏈,從而危害人畜健康的潛在危險。
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分布圖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
在立體布局和生產季節上進行搭配,構建穩定的土壤凈化生態系統,收獲後的植物經乾燥、灰化,回收重金屬,從而達到去除重金屬污染的目的。
回頂端
室內化學品污染
除了室外的大氣污染物能經空氣流通進入室內之外室內各種建築裝飾材料,廚房炊事,化妝品,日用化學品和化學製品,復印機,放射性污染物等都是重要的室內化學污染物.人們已從室內空氣中鑒定出300多種揮發性化學物質.醫學研究表明,上述污染可造成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
對室內環境造成危害的化學污染物可分為:
Hg,鹵素等元素類物質.
CO,氮氧化合物(NOx),鹵化氫,HS,SO等無幾化合物.
四乙基鉛,二丁基錫等金屬有機和准金屬有機化合物.
環氧乙烷,醚,酮,醛,有機酸,酯,酐,酚類等含氧有機物.
胺,晴,硝基甲烷,硝基苯,三硝基苯,亞硝胺等有機氮化物.
CCl4脂肪烴和烯烴的鹵化物,芳香族鹵化物,多氯聯苯等有機氯化物.
烷基硫化物,硫醇,硫基甲烷,二甲碸,硫酸二甲酯等有機硫化物.
磷酸酯類(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有機磷農葯等.
化妝品污染
臨床發現,使用化妝品引起皮炎患者增多.化妝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劑,漂白劑等都可導致接觸性皮炎.例如:胭脂,眉筆的筆芯含有變應原,可引起眼瞼變應性接觸性皮炎.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妝品能引起兒童性早熟發育症狀.洗發香波中含的苯酚有毒性.口服致死量為2~15g.濺入眼內,2天內眼球表面出現廣泛損傷,並能滲入晶體引起白內障.因此,女性要慎用化妝品.
日用化學品污染
家庭中廣泛使用著各種日用化學品.除蟲劑,消毒劑,洗滌劑,乾洗劑,它們是有用的,但同時也在散發出有毒氣體.毒性很高的苯胺有少量用於生產家用化學品,塗料,除蟲劑,殺菌劑.廣泛用做溶劑,滅火劑,乾洗劑的CCl4,用做去油劑的CH3CCl3,用做製冷劑,發泡劑的CHF2Cl等是主要的氯代烴污染源.
裝潢污染
人類進入新的世紀,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了持續發展成為人類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可是,人們只重視保護藍天碧水,治理大氣,江河湖海等環境污染,卻忽視了一個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直接涉及人身健康的室內環境污染問題。此問題已引起國際上一些國家和組織的重視,美國成立專門機構立時五年進行專題調查發現:許多民用和商用建築,室內的空氣污染程度是室外空氣污染的2---5倍。有的甚至超過100倍。我國也面臨著這樣一大難題,大氣污染,建築材料污染,已成為人們辦公和家居的一大殺手,成為百姓關注的一大熱點問題。
全國室內環境動態
中消協公布了一項驚人的調查結果,在北京和杭州分別對居室內空氣抽樣檢測後顯示,甲醛濃度超標的分別達到73.3%和79.1%,甲醛濃度最高的超標十多倍。此外,VOC和苯的超標情況也很嚴重,分別佔20%和43.3%很多消費者反映眼睛、鼻子和氣管有不適感。據專家介紹,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會導致頭痛、乏力、不適、記憶力減退等。分析VOC的來源,主要是使用劣質塗料、油漆、板材等。消費者雖然表現對室內環境污染的不滿,缺乏識別手段也是導致消費者自我保護能力弱的原因。為此專家建議選購建材時要向商家查看有關安全的合格證明,居室裝修後要仔細驗收,最好請專業單位或專業人士參與驗收。
室內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建築及室內裝飾材料
室外污染物(室外大氣的嚴重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燃燒產物(做飯與吸煙)
人的活動
建築物自身的污染,此類污染正在逐步檢出,一種是建築施工中加入了化學物質,(北方冬季施工加入的防凍劑,滲出有毒氣體氨)。另一種是由地下土壤和建築物中石材、地磚、瓷磚中的放射性物質形成的氡。這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天然放射性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
而室內裝飾材料及傢具的污染則是目前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方面。 油漆、膠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內牆塗料、塑料貼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有機蒸氣,以上物質都具有相當的致癌性。
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是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一個原因。人在室內活動,人體本身通過呼吸道、皮膚、汗腺可排出大量污染物,另外人在室內活動,會增加室內溫度,促使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夏天易出汗,會把皮膚中的污染物帶人空氣中;冬天空氣乾燥,人體多皮屑、頭屑;人夜間人睡後,居室里充滿了二氧化碳的酸氣。人體新陳代謝可產生400多種化學廢物。每人每天通過呼吸、咳嗽、吐痰、糞便,可排除細茵、病毒、寄生蟲卵等約400億個。每人每小時新陳代謝有60萬粒皮膚脫落,總計每年約0 68公斤。這些細小的粉塵可長時間在居室內飄浮,並在居室里積累。因此房間內人數過多時,會使人疲倦、頭昏,甚至休克。
氡是有別於可揮發氣體的一種放射性氣體,它是天然放射性元素衰變系列鈾系列中的一個氣體元素,氡與人體脂肪有很高的親和性,是導致人類肺癌的第二大「殺手」。富含鈾、釷的花崗岩、輝綠岩、片麻岩、黑色頁岩等能產生大量的氡。而室內的氡氣主要由不合格的水泥、牆磚、石材等建築材料放射而來。呼吸時氡氣及其子體隨氣流進入肺臟,氡子體衰變時放出α射線,這種射線像小「炸彈」一樣轟擊肺細胞,使肺細胞受損,從而引發患肺癌的可能性。醫學研究已經證實,氡氣還可能引起白血病、不孕不育、胎兒畸形、基因畸形遺傳等後果。科學家測算,如果生活在室內氡濃度為200貝克/立方米的環境中,相當於每人每天吸煙15根。氡氣污染在肺癌誘因中僅次於吸煙排在第二位,美國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數達5000人至20000人,我國每年也有50000人因為氡氣及其子體致肺癌而死亡
苯
一、什麼是苯
苯是一種無色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液體,沸點為80.1℃,甲苯、二甲苯屬於苯的同系物,都是煤焦油分餾或石油的裂解產物。目前室內裝飾中多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純苯作各種膠.油漆.塗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劑或稀釋劑。因為苯具有易揮發、易燃、蒸氣有爆炸性的特點。人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甲苯、二甲苯時,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醉作用,輕者有頭暈、頭痛、惡心、胸悶、乏力、意識模糊,嚴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如果長期接觸一定濃度的甲苯、二甲苯會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現頭痛、失眠、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樣癥候群。苯化合物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強烈致癌物質。
二、苯的主要來源
1、油漆。苯化合物主要從油漆中揮發出來,苯、甲苯、二甲苯是油漆中不可缺少的溶劑。
2、各種油漆塗料的添加劑和稀釋劑。苯在各種建築裝飾材料的有機溶劑中大量存在,比如裝修中俗稱天那水和稀料,主要成分都是苯、甲苯、二甲苯。
3、各種膠粘劑。特別是溶劑型膠粘劑在裝飾行業仍有一定市場,而其中使用的溶劑多數為甲苯,其中含有30%以上的苯。
4、防水材料。
三、苯對人體的危害
1、慢性苯中毒主要苯對皮膚、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長期吸入苯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並出現神經衰弱樣症狀,表現為頭昏、失眠、乏力、記憶力減退、思維及判斷能力降低等症狀。若造血功能完全被壞,可發生致命的顆粒性白細胞消失症 ,並可引起白血病。
3、苯可導致胎兒的先天性缺陷。
四、防止措施
1、裝飾材料的選擇。裝修中盡量採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和污染少的裝修材料,
2、施工工藝的選擇。施工工藝不規范,使得室內空氣中苯含量大大增高,
3、裝飾公司的選擇。要選擇帶有綠色環保標志的裝飾公司,並在簽定裝修合同時註明室內環境要求,
5、裝修後的居室不宜立即遷入。居室裝修完成後,使房屋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待苯及有機化合物釋放一段時間後再居住
有害化學品的污染危害與環境保護
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各種化學品的產量大幅度增加,新化學品也不斷涌現。人們在充分利用化學品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化學廢物,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物質。由於毫無控制的隨意排放及化學品其他途徑的泄放,使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嚴重污染了環境,如何認識化學品的污染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學品的污染,加強環境保護力度,已是人們急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1.1 有害化學品的污染危害
有害化學品是指任何已經被確認為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危害性的化學品。
隨著工農業迅猛發展,有毒有害污染源隨處可見,而給人類造成的災害要屬有毒有害化學品為最重。化學品侵入環境的途徑幾乎是全方位的,其中最主要的侵入途徑可大至分為四種,
(1)人為施用直接進入環境;
(2)在生產、加工、儲存過程中,作為化學污染物以廢水、廢氣和廢渣等形式排放進入環境;
(3)在生產、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由於著火、爆炸、泄漏等突發性化學事故,致使大量有害化學品外泄進入環境;
(4)在石油、煤炭等燃料燃燒過程中以及家庭裝飾等日常生活使用中直接排入或者使用後作為廢棄物進入環境。
進入環境的有害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或潛在危險。
僅舉農葯這一有害化學品為例,隨著農葯科技和農業的迅速發展,農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從不使用農葯的自然農業發展到使用農葯的現代農業,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耕地面積緊張的大國,農葯在解決農作物的自然災害,促進糧食增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無庸諱言,由於農葯是一類有毒化學物質,而且是人為主動投加到環境當中,長期大量使用,對環境生物安全和人體健康,必將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這就給人們提出了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問題,在充分肯定農葯的有利作用的同時,需要充分認識農葯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的危害。
農葯的污染及其產生的危害後果是嚴重的,尤其對大氣、土壤和水體的污染,對環境質量的影響與破壞,特別是地下水污染問題已引起廣泛重視;農葯污染的生態效應十分深遠,尤其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影響;農葯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尤其對三致作用和對生殖性能的影響等。農葯環境造成的損失是多方面的,據有關學者研究指出,我國僅由農葯的使用,對環境和社會每年造成經濟損失達11.23億美元之多。
此外,農葯污染水體還對魚類和野生動物造成威脅,特別是那些具有難於生物降解和高蓄積性的農葯的污染危害更為嚴重。
聯合國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最近提出DDT、艾氏劑、狄氏劑、異狄氏劑、氯丹、六氯苯、滅蟻靈、毒殺芬九種農葯和多氯聯苯、二惡英和苯並呋喃三種工業化學品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它們在環境中化學性質穩定,容易蓄積在魚類、鳥類和其他生物體內,並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其中有些物質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性,對人類和環境構成更大的威脅。
同時工業廢水也是對環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譬如工業廢水中的氰化物等有害物質嚴重污染了全國主要江河湖泊,使水質惡化,特別是淮河、海河、遼河、滇池、巢湖和太湖(簡稱"三河三湖")水污染問題更為突出,給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1996年對全國七大水系和內陸河流的150個重點河段的監測評價結果表明,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的第Ⅰ類和Ⅱ類標准(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的僅佔了32.2%,符合第Ⅲ類標準的佔21.9%,而符合第Ⅳ、Ⅴ類標准(適用於一般工農業用水和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的佔31.9%。
工業廢水中排放的氰化物對魚類危害更甚,當水中氰化物濃度達到0.5mg/L時,在兩小時內魚類會死亡20%,一天內全部死亡,含苯酚廢水可抑制水中細菌、藻類和軟體動物生長。用含酚廢水灌溉農田能抑制光合作用和酶的活性,破壞農作物生長素的形成,造成減產。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進入水體後會使封閉性湖泊、海灣形成富營養化,造成浮游藻類大量繁殖、水體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威脅魚類生存、水質發臭出現"赤潮", 有的河流已魚蝦絕跡。化學廢棄物的不適當處置,會造成土壤板結和地下水污染,直接威脅人體健康和人類生存。目前癌症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有癌症患者600萬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約500萬人,占死亡總人數的1/10。我國每年癌症新發病人有150萬人,死亡110萬人,而造成人類癌症的原因10%~15%與化學因素有關。
再則冷凍與空調設備釋放出的氯氟烴氣體造成大氣平流層的臭氧層破壞,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線輻照增強,使人群皮膚癌發病率上升。燃煤發電廠等排放的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導致河流湖泊酸化,影響魚類繁殖甚至種群消失。土壤酸度增高可使細菌種類減少,肥力減退,影響作物生長。酸雨還使土壤中錳、銅、鉛、鎘和鋅等重金屬轉化為可溶性化合物,轉移進入江河湖泊引起水質污染。
近幾十年來,全世界已發生過60多起嚴重化學品環境污染事件。公害病患者有40萬~50萬人,死亡10多萬人。1952年12月5日~1日,由於燃煤煙塵和二氧化硫污染發生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中一周內死亡了4000多人。1953年至1956年,日本熊本縣水俁灣由於石油化工廠排放含汞廢水,致使當地居民食用水俁灣的魚類時造成甲基汞中毒,有110多人中毒,死亡50多人。1961年日本北九州市愛知縣和1979年我國台灣宇城都發生過由於食用被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的中毒事件,共有1000多人發生中毒。患者出現眼瞼腫脹、指甲和黏膜色素沉著、皮膚發黑和痤瘡樣疹、惡心、嘔吐和水腫等症狀。中毒後生育的孩子都出現牙齒變形、智力發育不全和行為異常。
近年來,我國有害化學品重大污染事故也時有發生。據浙江省統計,1915年至1919年五年中,全省共發生重大環境事故140起,其中有毒化學品相關事故133起,佔95%。
此外,我國有害化學品的公路、水路運輸事故發生率居高不下,由於翻車、翻船,致使化學物質外泄污染環境和造成人身傷亡的占事故總數的1/3左右。
有害化學物質的排放給我國生態環境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據統計,1994年全國化工系統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分別在全國排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全國每年隨化工"三廢"排放到環境中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僅化工廢水中氰化物、砷、汞、鉛和揮發酚1994年達24274噸,對我國江、河、湖泊水體造成極大危害。
有害化學品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是我國環境保護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必須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
1.2 化學品的環境污染控制
我國是化工生產量較大的國家,化工產業已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目前化學工業的特點是,產品品種繁多,工藝復雜,技術落後,操作水平低,加上生產管理不完善,致使產品產量低,副產物多,"三廢"排放量大。據統計僅農葯一項每年排放廢氣23.7億m3,排放廢水1億m3,還有大量有毒有害固體廢物產生。這些廢氣、廢水和廢渣的成分復雜,毒性大,由此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要想控制或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應從化學品的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控制方面加以考慮,首先應了解化工廠的污染情況,包括:污染源種類、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環保措施以及周圍環境敏感性等。特別應對污染源分布進行調查和污染物排放量的統計、同時應了解污染影響類型,如是屬於一次污染或二次污染、長期污染或短期污染、可逆污染或不可逆污染、局部污染或大面積污染、單因素污染或多因素復合污染等等。化學品的污染危害控制,應採取以下主要措施:
1.制定和健全環境立法,加強環境執法力度
有害化學品的安全與控制是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國際性環境問題之一。從70年代中期起,美國、日本和歐洲工業化國家相繼制定並不斷完善化學物質環境管理法規。到10年代初,各國已經普遍建立一整套化學物質環境管理法規體系。
我國於1979年已經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19年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進行了修改,同年12月公布實施。該法是我國有關環境保護的綜合性法規,也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法律,主要規定了國家的環境政策、環境保護的方針、原則和措施等;國務院還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環境保護法律、國務院頒布了《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和《農葯管理條例》等化學品管理行政法規。國務院有關部委還頒發了《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化學品首次進口和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規定》以及關於鐵路、汽車、船舶危險貨物運輸規則等多項部門規章;國家還專門制定了環境保護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環保基礎標准和環保方法標准。如已頒布的環境質量標准有《環境空氣質量標准》、《地面水環境質量》等;污染物排放准有《工業"三廢"排放標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鍋爐煙塵排放標准》等等;同時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環境保護部門規范性文件都作了明確規定等。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對加強有害化學品的安全管理,防止化學物質污染環境和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國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化學物質環境管理法規體系,對化學物質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和進出口實行全過程有效管理。
我國現行化學品環境立法需要針對當前化學品管理法律法規中的薄弱環節加以補充完善,並與國際化學品管理體制接軌。此外,當前迫切需要加強的是對化學品管理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對環境保護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應依法給予追究,對人身由環境污染造成危害的應依據法律給予處罰和賠償。這在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早已實行了的法律管理制度。我們還應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從事化學危險品生產、貯存、經營、運輸和使用的單位和個人的遵法守法意識,加強對有害化學品的安全和環境管理。特別是應按著我國環境保護法來嚴格管理有害化學品。
2.加強對重點有害化學品的環境管理
近幾年,一部分國外禁止或嚴格限制使用的有害化學品,如DDT、氰化鈉、三氧化二砷(砒霜)我國仍有大量生產和進出口。有些發達國家正在伺機將自己國內禁止或嚴格限制的化學品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生產,然後再從中購回自己需要的產品。我國正面臨著國外將污染嚴重的化學品向境內轉移的威脅。
建立相應登記管理制度,對那些已知或懷疑對人類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或者對環境有嚴重危害化學品採取禁止或嚴格限制使用和淘汰、替代措施,以有效減少這些化學物質的污染危害。
3.推行清潔生產,嚴格控制有害化學物質向環境中排放
化工污染之所以嚴重,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大批老企業長期以來沒有進行技術改造,資源、能源消耗太高,排污量太大。全面推行清潔技術改造,通過改革工藝設備,盡可能把"三廢"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減輕末端治理的負擔,是改變化工生產消耗高、污染大的落後局面的根本途徑。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就要選用清潔原料,採用無毒無害物質替代有害原材料、設計清潔工藝、生產清潔產品。同時改善和加強企業內部安全管理等措施,在污染的源頭削減污染物和廢物產生量並回收利用廢物。最大限度消除或削減有害物質的排放。對通過預防不能解決的污染物,應採取源控制措施進行安全處理處置,使污染物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
4.強化危險廢物管理
危險廢物是指具有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爆炸性、急性毒性、傳染性等危險特性之一的廢棄物。根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從事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處置經營活動的單位,必須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領取經營許可證。國家對危險廢物的產生實行申報登記制度和對危險廢物處置實行行政代執行制度,即對產生危險廢物而不按規定處置(處理)的,依法指定其他單位代為處置,所需費用由被代理方支付。
國家環保局和國務院經貿委等最近頒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名錄中列出了47種類廢物名稱,並從1991年1月1日起施行。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申報登記。
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申報登記。
5.普及安全和環境保護知識,鼓勵公眾監督
通過建立和實行危險化學品的安全標簽和安全技術說明書制度,在企業員工和化學品使用者中普及化學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知識。並在全社會積極宣傳有關化學品安全與環境保護知識,提高社會公眾對有害化學品的危害、安全防護措施和環境保護的認識,大力鼓勵公眾參與監督有害化學物質的污染防治
5. UPVC與PVC有什麼區別
UPVC與PVC的區別如下:
1、UPVC管就是硬脂聚氯乙烯的意思,質量好,適用於工業污水,食品級超純水,反滲透等水處理設備,電鍍設備等,使用范圍廣。PVC管就是聚氯乙烯的意思,一般質量較差,硬度不夠,容易老化等,用於排水管。
2、UPVC中的U,它的原文是unplasticized,在製造PVC原料未添加塑化劑的PVC原料稱UPVC或PVCU。沒有添塑化劑,PVC原料中的氯會全部揮發掉,而添加塑化劑的PVC原料,有許多殘余的氯無法揮發掉。
3、UPVC是PVC的基礎上提高性能的產品,UPVC的水管沒有殘余氯釋放,PVC的水管會有殘余氯釋放。
(5)國際香料污水排放怎麼設計的擴展閱讀:
UPVC必須經過改性造粒,才能使用。PVC性 脆,熱穩定性差,不易加工。不能直接使用,必須經過改性混配,添加相關助劑,最常見的改性是改性造粒。嚴格來說,有著特殊要求的PVC製品的PVC改性配方,是根據客戶要求量身定做的。
目前,國內PVC改性材料的配方設計,有不少產品已出口國外,獲得了一些自主知識產權;UPVC粒子處於室溫24小時後,吸水量少於0.02%,因此無須烘乾。如必須乾燥,可放入60-70℃的熱氣爐3小時,或80℃的乾燥機1-1.5小時。
回收料最多可用20%與新料混合,回收料的用量要看製品的最終用途而定。濫用回收料可使注塑失敗,不單是回收了的成分過多,更多的原因是由於物料經過多次再加工。回收料每多回收一次質量下降越多。
6. 臭氧油的危害有哪些
臭氧,是地球上存在的天然物質,因大氣臭氧層的存在而廣為人知。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和廣譜高效殺菌劑,具有獨特的腥臭味。1785年,德國人在使用電機時,發現在電機放電時產生一種異味。1840年德國科學家舒貝因(Schonbein)將此異味確定為O3,而命名為OZONE(臭氧)。自此以後,歐洲的科學家率先開始研究臭氧的特性和功用,發現廣譜的滅菌效果後,開始工業生產應用,其中瑞典一家牛肉公司用於臭氧對牛肉存儲的保鮮,自1870年開始,一直沿用至今。
在19世紀,人們就認識到了臭氧的強氧化作用,發現臭氧對木材、稻草、澱粉、植物色素、天然橡膠、脂肪、動植物油與酒精等物質都有氧化作用。1868
年,德·格貝斯(de·Gebeth)獲得了臭氧應用技術的第一項專利,用臭氧將煤焦油混合物氧化為適於塗料、油漆使用的產品。1873年,歐洲將臭氧在食糖精製和亞麻漂白方面投入使用。一百多年來臭氧應用已深入到多個領域,對人類的生產技術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臭氧應用按用途分為水質處理、化學氧化、食品加工保鮮和醫療四個領域,各個領域的應用研究與設備開發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世界已經形成了獨立的臭氧技術產業和部門,1973年建立的國際臭氧協會(IOA)設在加拿大。該協會每兩年一次舉辦國際會議交流各國發展臭氧技術的論文、報告,發達國家都普遍建立了IOA地區性組織,進行學術交流。
二戰以後,國際上臭氧應用技術獲到了長足發展。首先,1902年,德國帕德博恩建立了第一座用臭氧處理水質的大規模水廠,開創了臭氧水處理的先河,現在世界上已有數千座臭氧水廠歐美、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自來水廠應用臭氧已達到普及程度。礦泉水、純凈水廠家幾乎都裝備了臭氧設備。美國七十年代初開始利用臭氧處理生活污水,主要是為了滅菌消毒、去除污染物、脫色等達到排放標准。日本則在缺水地區將污水用臭氧處理後作為中水使用。美、日、德、法等國家近年來都建立了大規模的臭氧污水處理廠。其次,工業應用臭氧也已非常普遍,主要用於化工、石油、造紙、紡織和制葯、香料工業。食品行業的應用更為普及,
1904年歐洲就利用臭氧對保存牛奶、肉製品、乳酪、蛋白等食品進行保鮮處理,三十年代末,美國80%的冷藏蛋庫都安裝了臭氧發生器。二戰後,歐美、日在食品果品、蔬菜保鮮中將臭氧運用到儲存、製造、運輸等各個環節。在醫療方面,二戰時日本就利用臭氧進行人體理療,俄羅斯則用於強氣(臭氧化空氣)體育人應用。目前,國際上在醫療方面已有多種用途:如病房、手術室的空氣消毒,利用臭氧水進行醫用器械消毒,採用臭氧進行牙科疾病治療(口腔手術及保持口腔無菌),採用臭氧與放射理療結合治療癌症,喝臭氧水治療婦女病,注射臭氧氣體治療瘺痔、靜脈曲張等。在保健方面,日本、台灣流行吸強氣(含低濃度臭氧的空氣)以強身,用臭氧化水淋浴身體殺體菌和美容。現在流行的高科技美容,事實上就是應用臭氧。
臭氧消毒技術是近年才引入食品加工業的一項衛生消毒新技術。隨著人們對其認識的不斷深入,己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臭氧氣體和臭氧水的殺菌消毒特點,使其具備了在某些食品生產環節替代現行紫外線和化學消毒方法的優勢。還能解決某些食品不能採用熱消毒辦法的問題,同時減少能源的消耗
7. 臭氧方面的知識
臭氧
愛恨交加說臭氧
大氣中臭氧層對地球生物的保護作用現已廣為人知——它吸收太陽釋放出來的絕大部分紫外線,使動植物免遭這種射線的危害。為了彌補日漸稀薄的臭氧層乃至臭氧層空洞,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比如推廣使用無氟製冷劑,以減少氟利昂等物質對臭氧的破壞。世界上還為此專門設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由此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護的臭氧應該越多越好,其實不是這樣,如果大氣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氣中的臭氧聚集過多,對人類來說臭氧濃度過高反而是個禍害。
臭氧是地球大氣中一種微量氣體,它是由於大氣中氧分子受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後,氧原子又與周圍的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含有3個氧原子。大氣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於大氣層的上部或平流層,離地面有10~50千米,這才是需要人類保護的大氣臭氧層。還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對阻擋紫外線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發現地面附近大氣中的臭氧濃度有快速增高的趨勢,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這些臭氧是從哪裡來冒出來的呢?同鉛污染、硫化物等一樣,它也是源於人類活動,汽車、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車水馬龍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氣略帶淺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氣味,這就是通常所稱的光化學煙霧。臭氧就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轉化而成的,比如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陽光輻射及適合的氣象條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隨著汽車和工業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歐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國的許多城市中成為普遍現象。根據專家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估計,到2005年,近地面大氣臭氧層將成為影響我國華北地區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
研究表明,空氣中臭氧濃度在0.012ppm水平時——這也是許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導致人皮膚刺癢,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響,引起咳嗽、氣短和胸痛等症狀;空氣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醫人數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於,作為強氧化劑,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當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時,就會與呼吸道中的細胞、流體和組織很快反應,導致肺功能減弱和組織損傷。對那些患有氣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臭氧的危害更為明顯。
從臭氧的性質來看,它既可助人又會害人,它既是上天賜與人類的一把保護傘,有時又像是一劑猛烈的毒葯。目前,對於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類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保護臭氧層,人們已達成共識並做了許多工作。但是,對於臭氧層的負面作用,人們雖然已有認識,但目前除了進行大氣監測和空氣污染預報外,還沒有真正切實可行的方法加以解決。
臭氧消毒原理可以認為是一種氧化反應。
(1)臭氧對細菌滅活的機理:
臭氧對細菌的滅活反應總是進行的很迅速。與其它殺菌劑不同的是:臭氧能與細菌細胞壁脂類雙鍵反應, 穿入菌體內部,作用於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的通透性,從而導致細菌死亡。臭氧還作用於細胞內的核物質,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壞DNA。
(2)臭氧對病毒的滅活機理:
臭氧對病毒的作用首先是病毒的衣體殼蛋白的四條多肽鏈,並使RNA受到損傷,特別是形成它的蛋白質。噬菌體被臭氧氧化後,電鏡觀察可見其表皮被破碎成許多碎片,從中釋放出許多核糖核酸,干擾其吸附到寄存體上。
臭氧殺菌的徹底性是不容懷疑的。
破壞臭氧層,危害我們每一個人。
紫外線從多方面影響著人類健康。人體會發生如曬斑、眼病、免疫系統變化、光變反應和皮膚病(包括皮膚癌)等。皮膚癌是一種頑固的疾病,紫外線的增長會使患這種病的危險性增大。紫外線光子有足夠的能量去破裂雙鍵。中短波紫外線會透人皮膚深處,使人的皮膚產生炎症,人體的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受到損害,使正常生長的細胞蛻變成癌細胞並繼續生長成整塊的皮膚癌。也有說太陽光滲透進皮膚的表層。紫外線輻射轟擊著皮膚細胞核內的DNA基本單位,使許多單位溶化成失去作用的碎片。這些毛病的修復過程可能會出現不正常,從而導致癌變。流行病學已證實廠非黑瘤皮膚癌的發病率與日曬緊密相關。各種類型皮膚的人都有患非黑瘤皮膚癌的可能,但在淺色皮膚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動物實驗發現,紫外線中,紫外線B波長區是致癌作用最強的波長區域。
據估計,總臭氧量減少1%(即紫外線B增強2%),基礎細胞癌變率將增加約4%。近來的研究發現,紫外線B可使免疫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有的實驗結果表明,傳染性皮膚病可能也與由臭氧減少而導致的紫外線B增強有關。據估計總臭氧量減少1%,皮膚癌的發病率將增加5%-7%,白內障患者將增加0.2%—0.6%。自1983年以來,加拿大皮膚癌的發病率己增加235%,1991年皮膚病患者已多達4.7萬人。美國環保局局長說,美國在今後50年內死於皮膚癌者,將比過去預計的增加20萬人。澳大利亞人喜歡曬日光浴,把皮膚曬得黑黑的。盡管科學家反復告誡多曬太陽會導致皮膚癌、他們對黑膚色還是樂此不疲。結果,直到澳大利亞人皮膚癌的發病率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高出1倍時,才醒悟過來。全世界患皮膚癌的人已佔癌症患者總人數的1/3。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警告說,如果地球的臭氧層會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減少並變薄,那麼到2000年時全世界患皮膚癌的比例將增加26%,達到30萬人。如果下個世紀初臭氧層再減少10%,那麼全世界每年患白內障的人有可能達到160萬-175萬人。
受紫外線侵害還可能會誘發麻疹、水痘、瘧病、疤疹、真菌病、結核病、麻風病、淋巴癌。
紫外線的增加還會引起海洋浮游生物及蝦、蟹幼體、貝類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滅絕。紫外線照射結果還會使成群的兔子患上近視眼,成千上萬只羊雙目失明。
紫外線B削弱光台作用 根據非洲海岸地區的實驗推測,在增強的紫外線B照射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被削弱約5%。增強的紫外線B還可通過消滅水中微生物而導致淡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並因而減弱了水體的自凈化作用。增強的紫外線B還可殺死幼魚、小蝦和蟹。如果南極海洋中原有的浮游生物極度下降,則海洋生物從整體上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是,有的浮游生物對紫外線很敏感,有的則不敏感。紫外線對不同生物的DNA的破壞程度有100倍的差別。
嚴重阻礙各種農作物和樹木的正常生長 有些植物如花生和小麥,對紫外線B有較好的抵禦能力,而另一些植物如萵苣、西紅柿、大豆和棉花,則是很敏感的。美國馬里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中心的特倫莫拉用太陽燈對6個大豆品種進行了觀察實驗,結果顯示其中3個大豆品種對紫外線輻射極為敏感。具體表現為,大豆葉片光合作用強度下降,造成減產,同時也使大豆種於蛋白質和油脂含量下降。大氣臭氧層損失1%,大豆也將減產1%。
特倫莫拉還用了4年時間,對高劑量紫外輻射給樹木生長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木材積累量明顯下降,它們的根部生長也因而受阻。
對全球氣候的不良擾亂作用 平流層上層臭氧的大量減少以及與此有關的平流層下層和對流層上層臭氧量的增長,可能會對全球氣候起不良的擾亂作用。臭氧的縱向重分布可能使低空大氣變暖,並加劇由二氧化碳量增加導致的溫室效應。
光化學大氣污染 過量的紫外線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結果又帶來新的污染——光化學大氣污染。
氧氣
.. ..
:O::O:
臭氧
.. ..
:O::O::O:
就是這樣了。
臭氧的電子式可以在二氧化碳的電子式上更改而得:
.. ..
:O::C::O:
但要注意:臭氧和二氧化碳雖然電子式類似,但分子結構不同。臭氧是折線形,二氧化碳是直線形。對此的解釋要用到大學的無機化學知識。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在地球南極洲上空的巨大臭氧空洞在9月份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原先的旋渦狀變成了兩頭大、中間小的「變形蟲」形狀。
雖然這兩年,臭氧空洞面積看上去在縮小,但科學家警告說,目前就斷言臭氧層在「修復還原」還為時尚早。航空航天局的臭氧專家包羅-紐曼介紹,大氣層的溫度不斷上升造成了空洞的縮小。在2000年,南極洲的臭氧空洞面積曾經一度達到28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美國大陸的面積;在2002年9月初,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估算,空洞縮小到150萬平方公里。
澳大利亞一個臭氧層研究小組曾向全世界報告了一條好消息:由於環保措施這些年來得到有效地執行,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斷縮小,預計到2050年之前,這個「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補」上了。
據報道,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一直是困擾全世界環保人士的難題之一。最嚴重的時候,臭氧空洞的面積曾一度有3個澳大利亞那麼大。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吞噬」臭氧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大氣層中的氯氟烴——一種含有氯、氟、碳三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俗稱「氟里昂」)。
為了防止臭氧空洞進一步加劇,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1990年各國制定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對氯氟烴的排放量規定了嚴格的限制。如今,這些年來環保組織的不懈努力終於獲得了回報:臭氧又回來了!澳大利亞英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大氣研究專家保羅·弗雷舍激動地說:「這是一條重大新聞。我們期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他說,雖然影響臭氧空洞縮小進度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溫室效應、氣候變化等等,「但我們在將各種因素綜合起來考慮之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不出50年便會完全消失」。
據悉,從50年代起,隨著電冰箱和空調(氯氟烴的主要生產源)的大量普及,大氣層中的氯氟烴含量逐年遞增,到2000年達到峰值。後來,由於新型無氟冰箱的誕生,氯氟烴含量才開始明顯下降。
科學家發現土壤中的臭氧抑制植物生長
歐洲科學家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臭氧層是使地表生物免遭太陽紫外線危害的天然屏障,但土壤中的臭氧卻是植物生長的大敵,它能抑制各種植物的生長,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大損失。
臭氧是大氣中自然產生的一種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無色氣體,絕大部分臭氧存在於離地面25公里左右處的大氣平流層中,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臭氧層。臭氧量往往隨緯度、季節和天氣等因素的變化而不同。
法國研究人員介紹說,天空中的臭氧層能夠吸收99%以上的太陽紫外線,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屏障,而當臭氧存在於土壤中時卻是一種嚴重的污染。最新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光照越強的地方,土壤中臭氧造成的損失,尤其是對於農作物造成的損失越大。
法國研究人員認為,造成土壤中臭氧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石油產品等礦物燃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氮氧化物,這些氮氧化物在空氣中四處漂浮,其中的部分氧原子慢慢地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構成由3個氧原子組成的臭氧。他們強調說,太陽光照能夠加速這種化學反應,因此在氣候不同的地區,土壤中臭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 在水處理系統中,水箱、交換柱以及各種過濾器、膜和管道,均會不斷的滋生和繁殖細菌。消毒殺菌的方法雖然都提供了除去細菌和微生物的能力,但這些方法中沒有哪一種能夠在多級水處理系統中除去全部細菌及水溶性的有機污染。目前在高純水系統中能連續去除細菌和病毒的最好方法是用臭氧。
1905年起,臭氧就開始用於水處理。它較用氯處理水優越,能除去水中的鹵化物。此方法在國內水系統中的應用僅處於起步階段。在國外,這種消毒方式已非常普遍,這是由於臭氧不會產生有害的殘留物。
使用臭氧消毒並在用水點前安裝紫外燈減少臭氧殘留,是制葯用水系統、尤其是純化水系統消毒的常用方法之一。
(1)化學性質及功效
臭氧(O3)是氧的同素異形體,它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淡藍色氣體。分子結構呈三角形,鍵角為116°,其密度是氧氣的1.5倍,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氣的10倍。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它在水中的氧化還原電位為2.07V,僅次於氟(2.5V),其氧化能力高於氯(1.36V)和二氧化氯(1.5V),能破壞分解細菌的細胞壁,很快地擴散透進細胞內,氧化分解細菌內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須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與細菌、病毒發生作用,破壞細胞、核糖核酸(RNA),分解脫氧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質、脂質類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細菌的代謝和繁殖過程遭到破壞。細菌被臭氧殺死是由細胞膜的斷裂所致,這一過程被稱為細胞消散,是由於細胞質在水中被粉碎引起的,在消散的條件下細胞不可能再生。應當指出,與次氯酸類消毒劑不同,臭氧的殺菌能力不受PH值變化和氨的影響,其殺菌能力比氯大600-3000倍,它的滅菌、消毒作用幾乎是瞬時發生的,在水中臭氧濃度0.3-2mg/L時,0.5-1min內就可以致死細菌。達到相同滅菌效果(如使大腸桿菌殺滅率達99%)所需臭氧水葯劑量僅是氯的0.0048%。
臭氧對酵母和寄生生物等也有活性,例如可以用它去除以下類型的微生物和病毒。
①病毒 已經證明臭氧對病毒具有非常強的殺滅性,例如Poloi病毒在臭氧濃度為0.05-0.45mg/L時,2min就會失去活性。
②孢囊 在臭氧濃度為0.3mg/L下作用2.4min就被完全除掉。
③孢子 由於孢衣的保護,它比生長態菌的抗臭氧能力高出10-15倍。
④真菌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青黴屬菌(penicillium)能被殺滅。
⑤寄生生物 曼森氏血吸蟲(schistosoma mansoni)在3min後被殺滅。
此外,臭氧還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在水處理中對除嗅味、脫色、殺菌、去除酚、氰、鐵、錳和降低COD、BOD等都具有顯著的效果。
應當注意,雖然臭氧是強氧化劑,但其氧化能力是有選擇性的,像乙醇這種易被氧化的物質卻不容易和臭氧作用。
(2)臭氧的發生及常用濃度
臭氧的半衰期僅為30-60min。由於它不穩定、易分解,無法作為一般的產品貯存,因此需在現場製造。用空氣製成臭氧的濃度一般為10-20mg/L,用氧氣製成臭氧的濃度為20-40mg/L。含有1%-4%(質量比)臭氧的空氣可用於水的消毒處理。
產生臭氧的方法是用乾燥空氣或乾燥氧氣作原料,通過放電法製得。另一個生產的臭氧的方法是電解法,將水電解變成氧元素,然後使其中的自由氧變成臭氧。
使用電解系統生產臭氧的主要優點是:
① 沒有離子污染;
② 待消毒處理的水是用來產生臭氧的原料,因此沒有來自系統外部的其他污染;
③ 臭氧在處理過程中一生成就被溶解,即可以用較少的設備進行臭氧處理。
若在加壓條件下,可生產出較高濃度的臭氧。
(3)殘留臭氧去除法
經臭氧消毒處理過的水在投入葯品生產前,應當將水中殘存(過剩)的臭氧去除掉,以免影響產品質量。臭氧的殘留量一般應控制在低於0.0005-0.5mg/L的水平。從理論說,去除或降低臭氧殘留的方法有活性炭過濾、催化轉換、熱破壞、紫外線輻射等。然而在制葯工藝應用最廣的方法只是以催化分解為基礎的紫外線法。具體做法是在管道系統中的第一個用水點前安裝一個紫外殺菌器,當開始用水或生產前,先打開紫外燈即可。晚上或周末不生產時,則可將紫外燈關閉。一般消除1mg/L臭氧殘留所需的紫外線照射量為90000µW·s/cm2。
(4)注意事項
臭氧最適用於水質及用水量比較穩定的系統,當其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調整臭氧的用量。在實際生產中,及時進行調節有一定的困難。
另一個須考慮的問題是水中有機物的含量,當水的混濁度小於5mg/L時,對臭氧消毒滅菌的效果影響極微,混濁度增大,影響消毒效果。如果有機物含量很高時,臭氧的消耗量將會升高,其消毒能力則下降,因為臭氧將首先消耗在有機物上,而不是殺滅細菌方面。因此,國外製葯業在制葯用水系統中增加了總機碳(TOC)的監控項目。但糟糕的是,在受到嚴重有機物污染的進水中用臭氧處理後,大的有機物分子會破裂成微生物新陳代謝的營養源,因此,在沒有維持管網臭氧濃度的情況下,反會使得粘泥增多,進而使水質惡化。
在許多方面,作為消毒劑的臭氧和氯氣,它們的優點是互補的。臭氧具有快速殺菌和滅活病毒的作用,對於除嗅、味和色度,一般都有好的效果。氯氣則具有持久、靈活、可控制的殺菌作用,在管網系統中可連續使用。所以臭氧和氯氣結合起來使用,看來是水系統消毒最為理想的方式。
8. 現在有哪些主要的環境問題
現代人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變自然環境的能力。不過人類在享受科技進步營造的舒適生活環境時,並沒有及時意識到所付出的生態代價,結果是人類被迫面對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地球生態危機。人與自然環境之間應該是怎樣一種關系?人類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屬品嗎?對環境與人類之間關系的重新考慮是本世紀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本期動態將從五個不同的方面, 談談人類面臨的幾個重大的環境問題。
人口:地球難以承受之重
現在,每掀開一張日歷,就有20多萬個嬰兒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億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餘億人口----這是目前人類的總和。而與此相對照,空氣、水、森林、耕地、礦藏......幾乎所有生存資源的平均數都在因分母的不斷膨脹而日益縮小。
人口問題在遠比以往更為深廣的背景下凸顯於世人面前。國際人口科學聯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當一個國家人口增長率達到4%時,就會給這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的問題。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薩迪克博士則強調:人口穩定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是一個關鍵的重要目標。國際人口科學聯盟理事蔣正華說,中國是真正對可持續發展和提高計劃生育服務水平實現了政府承諾的國家,充分了解中國的人口政策是經過嚴格論證的,目標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斷改進的。人口問題從本質上講是發展問題,擺脫貧困落後、提高教育水平、保護婦女健康、追求生活質量......幾乎沒有社會生活的哪個方面,不需要從人口角度加以權衡。
矚目現實,人口過快增長的警鍾確實在鳴響:1830年世界人口還只有10億,100年後增加到20億,以後分別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時間,世界人口總數就增加到30億、40億、50億。現在,全球每年凈增人口在8600萬以上,卻有1700萬公頃森林消失,600萬公頃土地沙漠化,貧困人口不斷上升,並引發諸如白發浪潮、城市化所產生的各種都市症等社會問題。
20世紀以前,人口科學作為一門科學還鮮為人知,但進入20世紀特別是二戰以後,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它在20世紀對人類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是對人口劇增提出了預警性的分析,使人類能及時認識到控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採取了相應措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盡管各國經濟發展和文化背景各異,所面臨的人口問題也不盡相同,但尋求最佳的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努力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不應僅是國際人口科學講壇上的呼籲,而應是各國政府的認同,因為這其實是民眾的需要。
曾幾何時,"計劃生育"似乎是一個中國味十足的專有名詞。而今,即使是遠離經濟發展快車道的國家,降低婦女總和生育率的進展都很顯著。生育革命,正成為人類跨世紀的選擇。
這場革命的內容當然不僅是人口數量的減少。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就是要通過少生來促進優生優育優教,促進婦女的健康和婦女的解放,促進計劃生育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佔五分之一強。只要簡單地設想一下,如果中國人口盲目增長,資源破壞,環境惡化,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事實上,自20世紀70年代全面推行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計算,中國實行計劃生育20多年來共少出生了3億人,將中國11億人口日推遲了四年,將亞洲30億人口日推遲了三年,將世界50億人口日推遲了兩年。中國計劃生育,是事關中華民族的大事,也是事關整個世界的大事。
自然資源:取之不竭嗎?
由於人口膨脹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對地球影響規模空前加大,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愈來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憂慮和不安。了解和認識全球資源態勢,研究與資源開發相關的全球環境問題,對於實現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然界的土地、水、礦物、空氣、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於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沒有人類干預前,它們按照自身的規律運動、變化著,只是在人類出現之後,被人類利用,並給人類帶來效益,才被人類稱為自然資源,簡稱為資源。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70%以上為廣闊的海洋所覆蓋,陸地面積僅佔29%,約1.5億平方公里。陸地本身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態系統,除了沙漠、冰川、凍土、不宜開墾的山地和土質極差土地外,只有約30%可以耕種。據聯合國糧農組織1989年統計,全球土地面積為1306925萬公頃,約佔全球總面積的¼,在全球土地面積中,耕地佔11.29%,草地佔24.58%,森林及林地佔30.98%,其它土地佔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發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地球上大約有14億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適宜人類飲用的海水佔97%以上,淡水只佔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別被儲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僅佔0.35%,主要蘊藏在湖泊、沼澤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儲藏不及0.01%。據估計,地球上有1000萬個動植物物種,其中被分類和命名的物種資源約160萬個。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全球森林面積45.01公頃,它不僅為人類提供了木材資源,而且對全球物質、能量循環起著巨大的作用,同時,還是巨大的基因庫。草地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為動物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全球草地面積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將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復利用的資源,被稱為可再生資源。
與上述可再生資源相區別的礦產資源不能再生和重復利用,被稱為非再生資源。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利用礦產資源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發現的礦物有3300多種,其中有工業意義的1000多種,被列為礦產資源的有160多個礦種,對人類經濟有重要價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氣、鐵、銅、鋁、鉛、鋅、金、銀、磷、硫,鹽等40多種。
此外,海洋既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又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礦產等多種資源,是人類未來發展的主要空間。
全球資源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資源系統的整體性和各種資源的相關性。自然資源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體,各種資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構成完整的資源生態系統。一種資源的開發,會影響其它相關的資源,一種資源的變遷會誘發其它資源的演變。
二,資源的有限性。任何資源都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資源是非再生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資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會引起水質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劇減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後果,能被人類利用的資源就會越來越少。
三,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無論是可再生資源,還是非再生資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資源為例,南美洲森林面積最大,覆蓋率最高,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蓋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歐洲30.5%、非洲24.5%、亞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資源為例,全球石油可采儲量為3113億噸,其中中東地區佔41.9%,北美地區佔17.8%、獨聯體各國及東歐地區佔13.4%、南美洲佔8.6%、亞太地區佔7.1%、西歐佔3.2%。
四,資源系統的演變性。全球資源系統和人類社會系統存在著永恆的矛盾,由於自然界本身的演變規律和人類對資源的干預,引起資源種類、數量、質量、分布的演變,如人口增長,人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資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資源消耗量的增長;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作為資源載體的環境質量下降。造成資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從而使資源數量和質量下降。又如人類社會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原有類型資源數量和品種增加,同時人類發現新類型、新物種、新領域資源,資源利用新途徑的出現,使資源種類增加,數量上升,質量提高。
近百年來,特別是二戰後的幾十年裡,人類開發資源手段之先進,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當今人類已經成為一種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范圍,由地表向地球深層和太空擴展,由陸地向近海和遠洋擴展。現在全球每年開采各種礦產150億噸以上,包括廢石約1000億噸;人類的農業活動每年可移動3000立方公里的物質,農業用水22901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80%;人類每年從海洋中的捕魚量約1億噸。
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加,資源消耗量的不斷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業的飛速發展,宇宙空間相對縮小,人類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因此,資源開發利用突破了區域界限和國界,資源配置向國際化和全球性發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問題:
一是全球性環境問題。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特別是人類活動與地球各個圈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影響整個地球表層的環境問題,如由於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導致的溫室效應所引起的全球變暖,會使極地的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沒,同時還會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與溫室氣體增加相關的還有臭氧層的破壞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區域環境問題。由於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濫伐、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等,它們的累計效應足以影響全球。如由於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響的土地總面積20億公頃;全球受水土流失和乾旱危害的土地達26億公頃;人類對森林的亂砍濫伐導致大量的物種絕滅,僅在熱帶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種物種正在消失。
三是點多面廣的工業污染問題。由於工業"三廢"(廢渣、廢水、廢氣)所造成的土質、水質和大氣污染,其累計效應也會影響全球。近幾十年來,由於世界各國排入大氣中的廢氣愈來愈多,酸雨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境污染問題。
四是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環境問題。由於地球內部和星球之間的運動所造成的個別突發事件,如火山爆發、特大地震、山體滑坡等,其影響經過多級反饋,逐級放大,最終也影響全球環境。
臭氧層:人類的保護層
眾所周知,地球被一層大氣緊緊圍裹著,從地面算起,從下而上可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電離層和散逸層。離地面最近的對流層與人類最為密切,給人類帶來了雲、雨、霧、風、霜、雪等復雜的天氣現象;而對流層上方的平流層中有一臭氧層,其濃度為10%,厚度為30公里,能大量吸收來自宇宙的輻射,特別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紫外線,從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傷害。所以,臭氧層被譽為"人類的保護傘",如失去了這個"保護傘",地球將受到紫外線強烈輻射,物種將難以生存,人類的健康將受到極大的威脅。
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正在發生的活生生的事實,許多地方已經出現了種種不祥的徵兆。先看看南極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瀕臨麥哲倫海峽的地區,河裡本來有許多歡蹦活躍的魚類,今天成了呆木亂撞的"盲魚";喜歡游盪的羊群因患了白內障而變為"盲羊",整天悶悶不樂;連蹦帶跳的兔子變成了"盲兔",獵人可輕而易舉地將它們抓獲;自由飛翔的野鳥因雙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進了居民的院宅......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悲哀又發人深思的景象。
誰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禍首是在工業和生活中使用頻繁的製冷劑氯氟烴。夏天喝冰鎮飲料曾經是古代帝王專享的權利,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工業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廣泛地使用性質比較穩定、不易燃燒、易於貯存、價格又比較便宜的氯氟烴類物質來做致冷劑、噴霧劑、發泡劑及清洗劑。這些物質可以在大氣中長期存在並破壞臭氧層,從而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和影響生物生長。
厄爾尼諾
1997到1998年,似乎整個世界都在遭受惡劣氣候的折磨。連續的高溫使全球森林火災發作得格外頻繁。乾旱襲擊了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使農作物嚴重減產。燃燒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幾乎把整個東南亞都淹沒在濃煙里。
看樣子地球氣候是出了大問題。而事實上,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現象。我們只有竭力在它們變幻莫測的腳步中摸出規律,才能更好地面對這兩個淘氣的孩子: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里的意思是"聖嬰",其特徵是東太平洋局部海水溫度異常上升。與之相對,"聖女"拉尼娜則是指東太平洋水溫異常下降。這兩種氣候現象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已經超過了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導致氣候異常的首要因素。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一直悄無聲息地伴隨著地球的歷史。
科學家聲稱厄爾尼諾在1萬5千年前就曾給地球氣候造成破壞性影響。但人類認識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歷史非常短暫。19世紀後半葉,氣象學家觀察到一種奇怪現象。當西太平洋上空的氣壓高於正常標准時,太平洋東側的氣壓就低於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長期以來的氣候記錄,就可以發現,東西太平洋氣壓呈現一種蹺蹺板式的關系。這種現象被稱為南方濤動。氣壓的反常引起了氣溫和降水的異常,對人類社會和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8年成為100年來最熱的一年。全世界的農、牧、漁業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由於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升高,造成魚類大量死亡。1970年秘魯的魚捕獲量達1200萬噸,而經過1972年的強厄爾尼諾,1973年陡降至200萬噸以下。1997至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又使秘魯魚產量減少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溫還使世界大面積海域里的珊瑚死亡。印度洋、太平洋、紅海的珊瑚都受到了嚴重威脅。
在厄爾尼諾年份與災難性的森林大火頻繁發生的年份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發生大火時,正值厄爾尼諾周期。歷史上,本世紀發生的許多火災也是如此。
1997到1998年,似乎整個世界都在遭受惡劣氣候的折磨。連續的高溫使全球森林火災發作得格外頻繁。乾旱襲擊了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使農作物嚴重減產。燃燒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幾乎把整個東南亞都淹沒在濃煙里。
現在對厄爾尼諾的成因還沒有定論,人們還不知道它是天災還是人禍。通常情況下,太平洋西部有一個海洋表面溫度較高的區域,被稱為赤道暖池。這個熱發動機把綿延數十公里的巨大雲團送進大氣層。暖氣流越過太平洋,穿過赤道,最後在太平洋東部的陰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氣在信風的作用下轉而向西流動,形成所謂的沃克環流。在信風減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會東移,使沃克環流區域集中在東太平洋上空。於是,澳大利亞北部的空氣變得乾燥起來,而南美沿岸的大氣更加濕潤。這可能是厄爾尼諾即將來臨的徵兆。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陰雲,你就知道暴風雨要到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能預測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世界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監測系統,密切關注熱帶太平洋水溫的細微變化。因為這些變化可能是聖嬰兄妹到來的先兆。
救救森林
很多年前曾看過一副含義深遠的漫畫: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著長隊等候進入博物館觀看地球上已很難看到的稀有物種----活著的樹。漫畫家通過形象和誇張的手法發出了"驚世駭俗"的呼號: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類保護森林的措施卻遠遠跟不上無情的利斧。據世界觀察研究所1999年初發表的一份報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萬公頃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個英國或半個德國的面積。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繼續按這個速度消失,總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頭"。
人類年年呼籲保護森林,然而森林面積年年銳減。這看似矛盾,但實則有因果聯系。我們需要森林的庇護,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類在尋求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這本來無可厚非。然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專家警告說,在人類仍被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和功利心所驅使的情況下,森林就難以擺脫目前的厄運。
森林是地球的寶藏。正因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發財致富的捷徑。當耕地和牧場不夠用時,有人便向森林索取;當需要外匯時,一些國家不惜對森林亂砍亂伐;當市場上稀有木材傢具行情看漲時,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員"便要大禍臨頭。有關數字顯示,最近30年,這種類型的砍伐樹木活動增長了3倍。
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對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長,它象一張大口吞噬著日益減少的森林。以造紙業為例。世界觀察研究所的報告指出,造紙工業迅猛發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脅。90年代每年用於造紙的木材消費比1950年增長了兩倍,到2013年紙的消費量還將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樹木有百分之四進了工業國家的造紙廠。美國是紙消費的第一大國,每年人均消費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國。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紙製品消費卻佔世界的三分之二,這些國家的木材幾乎全是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因此發達國家對世界森林的減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人禍猛於虎。造成森林銳減的正是我們人類自己。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現實。面對千瘡百孔的"地球之肺",人類是否應該反省?
9. iff國際香料 空氣污染
IFF國際香料集團旗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食用香精生產基地之一的廣州新工廠日前舉行了落成慶典。按食品配料全球最高標准建成的新工廠位於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會為公司中國區域內及全球范圍內的快消品客戶提供食用原料。國際香料主席兼首席執行官DougTough表示:「隨著2012年新加坡和新德里新工廠及2013年廣州新工廠的落成,國際香料將以更好的優勢來支持我們的客戶持續在亞太地區和全球范圍內的增長。我們將以持之以恆的信心來維持我們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發展和對新興市場開發的堅定承諾。」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新工廠將通過嚴格的測試和生產檢驗,以確保其產品達到全球最高標准。新工廠預計在2013年第三季度開始正式投產。(毛靜)我們該變不了自然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同呼吸共命運
污染源
來源
大氣污染源就是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
(1)工業:工業生產是大氣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工業生產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
工業大氣污染
物種類繁多,有煙塵、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機化合物、鹵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煙塵,有的是氣體。
(2)生活爐灶與採暖鍋爐: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爐灶和採暖鍋爐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燒過程中要釋放大量的灰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污染大氣。特別是在冬季採暖時,往往使污染地區煙霧彌漫,嗆得人咳嗽,這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污染源。
(3)交通運輸:汽車、火車、飛機、輪船是當代的主要運輸工具,它們燒煤或石油產生的廢氣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別是城市中的汽車,量大而集中,尾氣所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襲人的呼吸器官,對城市的空氣污染很嚴重,成為大城市空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車排放的廢氣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等,前三種物質危害性很大。
(4)森林火災產生的煙霧。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10. 國家明令嚴禁使用的淘汰材料
附件3:限制、淘汰禁止的產品目錄
一、電子信息
(一)限制類
1.衛星電視接收機及關鍵件(高頻頭、天線等)
2.國家特殊規定的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國家定點)
3.單、雙面印刷電路板
4.鎘鎳電池
(二)淘汰禁止類
1.含汞電池
二、機械
(一)限制類
1.3立方米及以下小礦車
2.礦岩破碎機
3.礦磨機
4.單缸柴油機
5.普通工業鍋爐
6.普通機床(數控機床除外)
7.電加工機床(含電火花和線切割機床等)製造項目(數控機床除外)
8.6300千牛及以下普通機械壓力機製造項目(數控壓力機除外)
9.鍛錘
10.普通板材加工設備製造項目
11.普通刃具製造項目
12.棕鋼玉、綠碳化硅、黑碳化硅等燒潔塊及磨料
13.直徑400毫米及以下各種結合劑砂輪
14.直徑400毫米及以下人造金剛石切割鋸片
15.普通通用軸承
16.普通電梯
17.普通叉車
18.普通電焊條
19.8.8級以下普通低檔標准緊固件
20.100立方米及以下活塞式動力壓縮機
21.起重機械
22.氣瓶
23.20立方米以下螺桿壓縮機
24.普通類水系統中低壓碳鋼閥門
25.普通運輸集裝干箱
26.民用普通電度表
27.12.5萬千瓦及以下常規燃煤火力發電設備(綜合利用機組除外)
28.10~35KV樹脂絕緣乾式變壓器
29.S9-30~1600/10配電變壓器
30.高、中、低壓開關櫃
31.B級聚酯漆包線
32.天然丁苯橡皮絕緣電力電纜
33.鑿岩機
34.2臂以下鑿岩台車
35.裝岩機(立爪裝岩機除外)
36.直徑2.5米及以下絞車
37.直徑3.5米及以下礦井提升機
38.40平方米及以下篩分機
39.直徑700毫米及以下旋流器
40.選礦、選煤設備製造
41.800千瓦及以下採煤機
42.斗容3.5立方米以下礦用挖掘機
43.礦用攪拌、濃縮、過濾設備(真空、加壓式)
44.農用運輸車
45.50馬力及以下拖拉機
46.電線、電纜(特種電纜及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壓電纜除外)
47.電梯製造
48.輪式裝載機製造
49.40噸及以下液壓挖掘機製造
50.56英寸及以下單級開泵
(二)淘汰禁止類
1.B型、BA型單級單吸懸臂式離心泵系列
2.F型單級單吸耐腐蝕泵系列
3.GC型低壓鍋爐給水泵
4.3W-0.9/7(環狀閥)空氣壓縮機
5.CA630普通車床
6.Q51汽車起重機
7.TD60、D62、D72型固定帶式輸送機
8.A571單梁起重機
9.鍋爐給水泵:DG270-140、DG500-140、DG375-185
10.高壓離心通風機:8-18系列、9-27系列
11.J31-250機械壓力機
12.T100.、T100A推土機
13.ZP-Ⅱ、ZP-Ⅲ乾式噴槳機
14.WP-3挖掘機
15.0.35立方米以下的氣動抓岩機
16.礦用鋼絲繩沖擊式鑽機
17.OY-40石油鑽機
18.18平方米燒結機
19.直徑1.98米水煤氣發生爐
20.1200疊板軋機(二輥周期式四機架)
21.橫列式線材軋機
22.CER膜盒系列
23.熱電偶(分度號LL-2、LB-3、EU-2、EA-2、CK)
24.熱電阻(分度號BA、BA2、G)
25.DDZ-1型電動單元組合儀表
26.GGP-01A型皮帶秤
27.BLR-31型稱重感測器
28.WFT-081輻射感溫器
29.WDH-IE、WDH-2E光電溫度計
30.BC系列單波紋管差壓度
31.LCH-511、YCH-211、LCH-311、YCH-311、LCH-211、YCH-511型環稱式差壓計
32.EWC-01A型長圖電子電位差計
33.PY5型數字溫度計
34.XQWA型條形自動平衡指示儀
35.ZL3型X-Y記錄儀
36.DBU-521、DBU-51C型液位變送器
37.JDO2、JDO3系列變極、多速三相非同步電機
38.JD型長軸深井泵
39.KD0N-3200/3200型蓄冷器全低壓流程空分設備
40.KDON-1500/1500型蓄冷器(管式)全低壓流程空分設備
41.KDON-1500/1500型管板式全低壓流程空分設備
42.X920鍵槽銑床
43.B665.B665A、B665-1牛頭刨床
44.D6165電火花成型機床
45.D6185電火花成型機床
46.D5540電脈沖機床
47.J53-400雙盤摩擦壓力機
48.J53-630雙盤摩擦壓力機
49.J53-1000雙盤摩擦壓力機
50.Q11-1.6×1600剪板機
51.3噸直流架線式井下礦用電機車
52.4146柴油機
53.SX系列箱式電阻爐
54.熱動力式疏水閥:S15H-16、S19-16、S19-16C、S49H-16、S49-16C、S19H-40、S49H-40、S19H-64、S49H-64
55.0.4-0.7噸/時立式水管固定爐排鍋爐(雙層固定爐排鍋爐)
56.動力用往復式空氣壓縮機:1-10/8、1-10/7型
57.X52.X62W320×150升降台銑床
58.化油器類轎車及5座客車(指生產與銷售)
59.以未安裝燃油量限制器的單缸柴油機為動力裝置的農用運輸車(指生產與銷售)
60.E135二沖程中速柴油機(包括2.4.6缸三種機型)
61.TY1100型單缸立式水冷直噴式柴油機
62.165單缸卧式蒸發水冷預燃室柴油機
63.單相電度表:DD1、DD5、DD5-2、DD5-6、DD9、DD10、DD12、DD14、DD15、DD17、DD20、DD28
64.J02、J03系列小型非同步電機
65.單相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常規小火電機組
66.S7-30~1600/10、SL7-30~1600/10配電變壓器
67.DZ10系列塑殼斷路器
68.DW10系列框架斷路器
69.CJ8系列交流接觸器
70.DS3-10.DS3-30.DS3-50(1000、3000、5000A)快速斷路器
71.DS10-10、DS10-20、DS10-30(1000、2000、3000A)快速斷路器
72.QC8、QC10、QC12系列起動器
73.JR0、JR9、JR14、JR15、JR16-A、B、C、D系列熱繼電器
74.HD6、HD3-100、HD3-200、HD3-400(600、1000、1500)刀開關
75.PB2、PB3、PB4型礦用防火爆高壓開關
76.黑銅桿
77.油性漆包線
78.硬銅絞線
79.電動機驅動旋轉直流弧焊機全系列
80.BX1-135、BX2-500交流弧焊機
81.AX1-500、AP-1000直流弧焊電動發電機
82.SX系列箱式電阻爐
83.GGW系列中頻無芯感應熔煉爐
84.天然丁苯橡皮絕緣控制電纜
85.天然丁苯橡皮絕緣橡套電纜
86.天然丁苯橡皮絕緣船用電纜
87.橡皮絕緣編織塗瀝青電線
88.粘性油浸紙絕緣電力電纜
三、石油和化工
(一)限制類
1.電石生產裝置
2.新建年產0.5萬噸以下氧化鐵紅
3.新建年產0.5萬噸以下電解二氧化錳
4.年產10萬噸以下硫鐵礦制酸
5.新建硫酸法鈦白粉
6.新建年產10萬噸以下聚酯
7.新建年產22.5萬噸以下PTA
8.新建年產10萬噸以下己內醯胺
9.汽車斜交輪胎
10.手推車胎
11.高毒農葯原葯(甲胺磷、氧化樂果、滅多威、克百威、敵鼠鈉等)
(二)淘汰禁止類
1.100萬噸/年及以下小煉油
2.質量低劣、安全環保未達到國家標準的成品油生產
3.1萬噸/年以下干法造粒炭黑
4.年產4萬噸以下硫鐵礦制酸
5.年產1萬噸以下電石
6.石墨陽極隔膜法燒鹼
7.年產1000噸以下黃磷
8.四氯化碳、氟化烴、三氯乙烷、甲基溴生產及工藝裝置
9.50萬條/年及以下斜交輪胎
10.農葯手工包(灌)裝設備
四、紡織服裝
(一)限制類
1.74型染整生產線
2.有梭布
3.甲醛、致癌致敏偶氮類印染織物
(二)淘汰禁止類
1.單線能力2萬噸/年以下粘膠纖維
2.用含氯有機載體進行分散染料的載體法染色的產品
五、輕工
(一)食品飲料
限制類
1.新建製糖生產線
2.糖精等合成甜味劑生產線
3.新建白酒生產線
4.酒精生產線(燃料酒精除外)
5.二片鋁制易拉罐項目
6.按傳統工藝、技術新建味精生產線
7.新建年產量2萬噸以下的玻璃瓶罐生產線
8.新建鹽場(廠、礦)的項目
9.年產啤酒5萬噸以下的新建項目(特色品種除外)
10.100瓶/分(600MP)以下的塑料瓶飲料罐裝線
11.200桶/時以下的大桶飲用水罐裝線,濃縮果汁生產線
12.日加工100噸以下鮮乳的乳粉生產項目,日加工50噸以下鮮乳的液體乳加工項目
13.限制新建一般油廠
14.新建檸檬酸生產線
淘汰禁止類
1.年生產能力5萬噸及以下的真空制鹽、湖鹽和北方海鹽的生產裝置
2.利用礦鹽鹵水、油氣田水且採用平鍋、灘曬制鹽的生產裝置
3.年生產能力1萬噸及以下的南方海鹽生產裝置
4.禁止100瓶/分以下的玻璃瓶碳酸飲料罐裝線
5.禁止用再生的廢舊塑料生產飲料罐裝用瓶和桶
6.淘汰、禁止小規模、低水平的罐頭生產線
7.淘汰、禁止生產條件差、產品質量安全無保證的烘烤企業
8.淘汰、禁止生產環境惡劣、衛生和質量低的調味品企業
9.淘汰小型分散、質量無保證、資源利用差的油廠
(二)家電
限制類
1.生產不符合國家《家用電冰箱耗電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標準的冷藏箱、冷凍箱、冷藏冷凍箱(電冰箱、冷櫃)新建項目
2.生產不符合國家《電動洗衣機耗電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標準的洗衣機新建項目
3.生產不符合國家《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標準的空調器新建項目
淘汰禁止類
1.以氯氟烴(CFCS)為發泡劑或製冷劑的冰箱、冰櫃、汽車空調器、工業商業用冷藏、製冷設備生產線(根據國家履行國際公約總體計劃要求進行淘汰)
2.採用CFC物質做發泡劑或製冷劑的電冰箱、電熱水器、消毒碗櫃產品
3.不符合國家環保政策和能耗標準的家電產品
(三)塑料
限制類
1.聚氯乙烯普通人造革生產線
2.超薄型(厚度低於0.015毫米)塑料袋生產線
淘汰禁止類
1.以氯氟烴(CFCS)為發泡劑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產品、聚乙烯、聚苯乙烯擠出泡沫塑料生產工藝(根據國家履行國際公約總體計劃要求進行淘汰)
(四)照明電器
限制類
1.生產速度低於1500隻/小時的單螺旋燈絲的白熾燈生產線
(五)香料香精化妝品洗滌用品
限制類
1.新建牙膏生產線
(六)造紙及紙製品
淘汰禁止類
1.淘汰年產3.4萬噸以下化學制漿生產線
(七)皮革
淘汰禁止類
1.年產30萬張牛皮(豬皮60萬張、羊皮180萬張)以下的製革項目
2.高毒性的膠粘劑和整飾劑
(八)其他
限制類
1.新建自行車生產線
2.糊式鋅錳電池
3.開口式普通鉛酸蓄電池
4.新建工業平縫機系列生產線
5.新建工業包縫機系列生產線
6.電子計價稱項目(准確度低於最大稱量的1/3000,稱量≤15千克)
7.電子汽車衡項目(准確度低於最大稱量的1/3000,稱量≤300噸)
8.電子軌道衡項目(准確度低於最大稱量的1/1000,稱量小於150噸)
9.電子皮帶稱項目(准確度低於最大稱量的5/1000)
10.電子吊稱項目(准確度低於最大稱量的1/1000,稱量小於50噸)
11.彈簧度盤稱項目(准確度低於最大稱量的1/400,稱量小於8千克)
12.合成脂肪醇項目(含羰基合成醇、齊格勒醇、不含油脂加氫醇)
13.三聚磷酸鈉生產線(包括新建、改建、擴建項目)
14.新建保溫瓶玻璃瓶膽生產線淘汰禁止類
1.生產能力300噸/年以下的油墨廠(利用高新技術、無污染的除外)
2.四氯化炭(CTC)為清潔劑的生產工藝(根據國家履行國際公約總體計劃要求進行淘汰)
3.CFC-113為清洗劑的生產工藝(根據國家履行國際公約總體計劃要求進行淘汰)
4.自行車鹽浴焊接爐
5.印鐵制罐行業中的錫焊工藝
6.火柴排梗、卸梗生產工藝
7.火柴理梗機、排梗機、卸梗機
8.沖擊式制釘機
9.打擊式金屬絲網織機
六、建材
(一)限制類
1.實心粘土磚
2.平口混凝土排水管
3.灰口鑄鐵管材管線
4.螺旋上升式鑄鐵水嘴
5.冷鍍鋅鋼管
(二)淘汰禁止類
1.使用非耐鹼玻纖或非低鹼水泥生產的玻纖增強水泥(GRC)空心條板
2.陶土坩堝拉絲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玻璃鋼)製品
3.25A空腹鋼窗
4.S-2型混凝土軌枕
5.一次用水量9升以上的便器
6.角閃石石棉(即藍石棉)
7.普通雙層玻璃塑料門窗及單腔結構型的塑料門窗
8.二次加熱復合成型工藝生產的聚乙烯丙綸復合防水卷材、棉滌玻纖網格(高鹼)復合胎、聚氯乙烯防水卷材(S型)
9.牆體或吊頂工程用菱鎂類復合板
七、醫葯
(一)限制類
1.勞動保護、三廢治理不能達到國家標準的原料葯項目
2.無新葯、新技術應用的各種劑型擴大加工能力的項目(填充液體的硬膠囊除外)
3.原料為瀕危、緊缺動植物葯材,且尚未規模化種植或養殖的產品生產能力擴大項目
4.一次性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項目
八、汽車
(一)限制類
1.三輪、低速載貨農用運輸車
2.100ML以下化油器二沖程摩托車
3.鋁輪轂
(二)淘汰禁止類
1.化油器類轎車及5座客車
2.Q51汽車起重機
3.以未安裝燃油量限制器(簡稱限油器)的單缸柴油機為動力裝置的農用運輸車
4.排放超標摩托車
5.二沖程助力車
6.帶石棉摩擦材料
7.CFC-12汽車空調
九、鋼鐵
淘汰禁止類
1.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鐵合金
十、有色金屬
(一)限制類
1.錫精礦生產
2.鎢精礦、鉬精礦生產
(二)淘汰禁止類
1.淘汰銅線坯
附件4:重點攻關或推廣應用的行業關鍵技術
電子信息行業:重點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技術、下一代網路(NGN)及終端技術、全光網通信技術、網管與軟體(網路與運營支撐系統、業務平台與系統)技術、軟體無線電技術、智能網技術、數字集群通信系統及終端技術、KU、KA、極高頻(EHF)等衛星通信用高頻段微波收發設備技術、寬頻接入技術、軟體開發環境技術、中文信息處理技術、基於LINUX的操作系統技術、嵌入式操作系統技術、網路支撐平台和中間件技術、計算機輔助技術(CAD、CAM、CATD等)、信息安全產品與系統技術、網路計算機技術、高性能數據存儲技術、計算機系統集成及外部設備技術、集成電路設計技術與生產工藝技術、新型元器件(表面貼裝元器件、光電子器件、電力電子器件、混合集成電路、高頻頻率器件、新型機電組件、多層高密度印刷電路板和柔性電路板、新型電源等)生產工藝技術、新型顯示器件(高清晰度CRT技術、彩色液晶顯示器件、等離子體顯示器件、LCOS新型顯示器件和有機發光器件)的開發與生產技術、表面貼裝技術(SMT)、高性能電子材料(高性能電子漿料、高性能電子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硅單晶和化合物單晶及其外延片,液晶顯示器和其它平板顯示器材料,中高檔覆銅板材料,綠色電池的電極材料、無鉛焊料)的生產技術、高清晰度電視機(HDTV)技術、數字音頻技術、高密度數字激光視盤系統及播放機關鍵件(含機芯、伺服系統、光頭)專門技術、數字錄放像技術、家庭信息網路平台技術、汽車電子技術等。
機械行業:重點發展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網路化信息化製造技術、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形技術、激光加工技術、新型感測技術、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高精度數字化智能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變頻調整技術、先進模具設計和製造技術、液壓氣動密封技術、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污水處理技術、環境自動監測技術、水稻工廠化育秧及機械栽插技術、水稻收獲和烘乾技術、果蔬產地加工技術等。
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發展高硫原油加氫脫硫組合技術、汽油及煤油加氫精製技術、聚乙烯和聚丙烯專用料生產技術、合成樹脂應用技術、塑料合金生產技術、高檔汽車塗料生產技術、輻射固化塗料生產技術和高固體份塗料生產技術、電子化學品生產技術、有機硅深加工產品技術、氨基酸和酶制劑生產技術、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重點品種生產技術等。
紡織服裝行業:重點發展差別化、功能化、高性能化學纖維原料開發與生產技術;高模擬、高性能差別化纖維開發與生產技術;重大綠色環保及可降解化纖開發技術;各種方法相互融合及各種材料復合的新型非織造布生產技術;熔噴法、紡熔法及高技術含量的水刺法和針刺法非織造技術;高檔精梳針織紡紗技術、細旦錦綸、丙綸短纖紡紗技術、花式紗的紡紗技術;高檔色織布、牛仔布開發技術、輕薄型多功能針織面料加工技術、針織牛仔面料開發技術;特種天然纖維加工技術;天然纖維面料高檔化後整理技術;功能性纖維面料後整理技術;印染廠節能、節水技術,染料回收、鹼回收技術及末端深度治理技術;具有亞熱帶特色的蠶桑業技術;真絲綢非甲醛抗皺整理技術、高檔模擬產品的加工技術;紡織後加工設備及基礎配套設備的開發技術;三維人體掃描測量技術的開發應用和三維服裝技術的開發應用;羽絨羽毛成型加工及其製品的開發應用;高檔配套室內家用紡織品的設計開發技術;紡織品綠色環保技術;服裝生產快速反應系統和服裝供應鏈管理系統開發及導熱排濕性能測試技術;紡織/服裝企業生產信息監測和管理系統開發等。
輕工行業:(1)食品製造行業重點發展生物工程技術,基因工程技術;新型菌種的開發應用;噴霧乾燥、真空乾燥、冷凍乾燥技術,膜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高溫瞬時殺菌技術,高真空技術,深度冷加工技術,微膠囊技術,高效濃縮發酵技術,微波技術等。(2)家用電器製造行業重點發展變頻控制,直流變速控制,數碼變容控制,網路控制技術;製冷器具領域的冷媒流量控制技術,可回收空調器設計技術,改變系統效率的實用技術(如風路清潔技術),除塵、除菌、防霉等空氣凈化技術、優化兩瓷結構技術、應用真空絕熱材料技術、開發熱泵應用技術;電熱器具領域的節能、環保技術,微波分布與熱力控制技術。(3)造紙行業重點發展低定量、高質量、低消耗、高效率的造紙技術;採用節水、降低污染現代制漿造紙技術;造紙企業管理信息化技術。(4)陶瓷行業重點發展陶瓷原料精製技術;等靜壓成型、高壓注漿設備及配套技術;納米技術;精細化工產品在陶瓷上的應用技術;智能化、清潔無害化生產,高效節能、環境保護技術等。(5)塑料行業重點發展雙向拉伸技術、氣體輔助注塑成型技術、多層共擠出技術、微孔泡沫塑料成型技術、熱流道技術,塑料機械開發應用微電子技術等。(6)皮革行業重點發展少硫脫毛、無鹽浸酸、無鉻復鞣、高鉻吸收鞣製、加脂劑染料高吸收等清潔生產工藝技術,轉鼓群控技術等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技術,製革鞣製廢水循環技術;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自動製版及自動裁剪技術等。(7)香料香精化妝品洗滌用品行業重點發展洗滌劑中的微生物表面活性劑以及油脂酶法水解技術,濃縮化技術;化妝品開發生物發酵技術、植物的細胞培養技術和脂質體技術等。
建材行業:重點發展日產熟料4000噸及以上規模的新型干法水泥,鼓勵採用優質浮法玻璃生產技術、裝備和節能、安全用平板玻璃深加工技術;高性能混凝土用外加劑的技術;大規格超薄型牆地磚生產技術和裝備技術;建築衛生陶瓷改善燃燒系統技術;低質原、燃材料的開發利用技術;散裝水泥裝備技術;水泥高效除塵環保技術;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牆體材料等建材產品生產中消納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等無害化與資源化關鍵技術;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製品(玻璃鋼)機械化成型技術等。
醫葯行業:重點發展葯物生物工程技術及基因工程技術;現代制葯工業的分離、提取結晶和合成技術;中葯指紋圖譜等多成分定量指標控制技術在中葯質量控制中的應用;現代先進技術在中葯生產中的應用(包括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動態提取、大孔樹脂吸附、膜技術、噴霧乾燥、超微粉碎等);微囊技術、包含物技術、滲透泵技術、脂質體技術在制劑中的應用;醫療器械智能化、數字化、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生物醫學及醫葯新材料的生產應用技術。
汽車行業:重點發展汽車安全技術(如汽車防碰撞設計技術等),汽車環保技術(如新型環保發動機設計製造技術、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設計生產技術),汽車節能技術(如輕量化材料的研究開發應用技術、材料可循環利用技術、電子控制燃油噴射技術等),汽車防盜技術(如全球定位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技術等),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開發與應用技術,汽車車身開發設計技術,客車、專用車專用底盤設計製造技術,汽車車身模具設計製造技術,摩托車電噴化技術,摩托車聯合防抱死制動技術,摩托車代用燃料應用技術,柔性加工技術,精密、快速成型技術,液壓、氣動、密封技術。
鋼鐵行業:重點發展高風溫熱風爐長壽技術、高爐富氧噴煤技術、高爐高效長壽綜合技術、直接還原技術、熔融還原技術、高爐、轉爐煤氣回收及綜合利用技術、鐵水預處理、鋼水爐外精煉、高效連鑄技術、連鑄坯熱裝熱送技術、薄板坯、薄帶坯等近終型連鑄連軋技術、冶金綜合自動化技術、控制軋制及控製冷卻系統、表面鍍鋅(鋅、鋁)、鍍錫、彩色塗層及復合技術、高強度機械用鋼生產技術、熱、冷軋不銹鋼板生產技術等。
有色金屬行業:重點發展有色礦山深部及難采礦床開采技術、多金屬共生礦綜合利用技術、難處理金礦、含金尾礦資源綜合回收技術、低品位、難處理銅礦利用技術、稀有、稀散金屬開發及綜合利用技術、高效選礦葯劑開發、超臨界蘋取技術、稀土應用技術、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製造技術、高性能磁性材料製造技術、超細粉體材料、電子漿料及其製品製造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