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奶粉生產中產生的廢水怎麼處理
奶粉工業廢水主要來源於奶類輸送過程中的集裝箱,管道和設備的運輸,加工,生產高濃度廢水;清理生產車間,工地和工人的衛生用水,生產低濃度廢水;此外,生活用水普遍較低。濃縮廢水。
乳粉廢水屬於高蛋白廢水,易於生物利用。因此,生物處理在污水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成熟可靠的廢水處理工藝有水解酸化+好氧生化處理工藝和厭氧UASB+好氧生化處理工藝。
1.水解酸化+好氧生化處理工藝
車間排放的廢水通過廠內污水管網進入電網,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浮物等雜物,防止後續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然後,自動流進入水箱,調節水質和水量,降低廢水的pH值,使廢水中的蛋白質發生不穩定和絮凝。該泵用於處理廢水處理系統中的懸浮油和乳蛋白。根據廢水的水質特點,預處理系統可分為油分離、沉澱和氣浮兩階段處理。在酸化效果良好的條件下,廢水COD、SOD的去除率可達50%以上。經預處理後,在後續好氧反應器處理後,廢水可達標排放。
奶粉廢水採用水解酸化好氧生化處理工藝。廢水處理簡單,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符合率高,但運行成本高,浮渣和污泥量大。
2。厭氧UASB+好氧生化處理工藝
厭氧UASB+好氧處理工藝與水解酸化好氧生化處理工藝的主要區別在於加入了一級厭氧處理工藝。提高厭氧處理工藝的目的是降低污水處理的運行成本,降低污水處理過程中污泥的產量。
根據實際工程條件,採用厭氧UASB好氧生化處理工藝處理奶粉廢水,可以達到廢水處理的運行成本,降低廢水處理中污泥的產量。但也存在著運行管理復雜、安全效果不穩定、安全隱患等問題。厭氧系統應嚴格按照消防規范設計,在運行管理中應注意防火、防爆、防中毒,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設計。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後果是不可想像的。
對厭氧UASB操作中發生的處理問題的分析主要是由於奶粉廢水中的浮渣引起的問題,這導致三相分離器的操作。為了確保厭氧系統的穩定運行,必須解決UASB反應器中的浮渣問題,並且選擇即使在浮渣量大的情況下也能夠穩定運行的三相分離器。對於含有大量浮渣的冷飲和酸奶等廢水,必須高度重視浮渣的預處理和三相分離器的選擇。
另外,由於奶粉廢水厭氧處理不易形成顆粒污泥,因此在厭氧系統設計中不能採用較高的有機負荷。一般設計負荷為2-3kg/m.d,否則會影響整個系統的處理效果和穩定運行。
由於固體乳廢水濃度較高,需要在前端加入氣浮工藝,以去除高濃度的油脂,減少後續生物處理的負擔。氣浮產生的污泥需要與生化污泥混合絮凝,以提高絮凝性能,以獲得良好的壓濾效果。
『貳』 酸奶生產工藝流程中存在哪些危害
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物理性危害。
『叄』 10000T/A酸奶生產產生的廢液 有哪些,可以怎麼處置呢
呃,說真的,我很想幫你,而且我手頭上有,但是...說真的,就算你給2000分你說有人會給你嗎
『肆』 酸奶COD是多少。
不同酸奶濃度不同密度也不同不過密度 比水大大概1.1
『伍』 如何處理含乳酸菌的廢水
參考伊利集團北京工廠乳品廢水處理實例
http://www.iwatertech.com/dairy_wastewater/16165.htm
乳製品廢水是煉乳、乾酪、奶油、乳制清涼飲料、冰激凌以及乳製品點心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
廢水主要來自容器及設備的清洗水,主要成分含有製品原料。其中牛奶加工廠含有處理原乳0.2%,BOD20-300mg/L,污染較低,而乾酪、奶油加工產廢水污染程度較高,COD達3000mg/L,BOD全達2400mg/L含總氮(N)達90mg/L,總磷(P)達16mg/L,含油脂達200mg/L,懸浮物達600mg/L,廢水中原料成品如奶油、煉乳應作為副產物盡量回收並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其流失,廢水常採用隔油、沉澱氣浮、電化學絮凝等物化處理法及生物濾池、曝氣池、氣化溝、生物塘等生化處理方法進行處理。目前,對於乳品廢水處理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污泥常被漂浮的油脂包裹,從而引起污泥上浮和流失;②長鏈脂肪酸(特別是游離脂肪酸)常對微生物菌群引起抑制。這兩個問題也是造成乳品廢水處理系統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工業廢水中的部分脂類物質可以比較容易地以物理方法除去,例如氣浮、重力分離等。脂類一般在厭氧處理中降解很慢,因此需要相對長的保留時間,但它們在厭氧反應器(或其它生物處理系統)中,由於容易上浮而很難停留較長時間。因此,上浮問題成為脂類物質破壞厭氧或好氧處理的嚴重問題。
在厭氧處理系統中,長鏈脂肪酸的降解是限速步驟,且受產氣量和COD去除率的限制。在處理以植物油為原料的脂類廢水時,必須考慮到長鏈脂肪酸的緩慢降解和毒性。
因此,克服抑製作用及污泥上浮和流失將是處理乳品廢水的關鍵。
乳品廢水常用處理工藝:
氣浮處理工藝
採用常規氣浮法,主要針對廢水中含有較多膠體物質,氣浮能較好地將其去除。經氣浮處理後,雖出水較清,但只能去除廢水中的膠體有機物,而溶解性有機物不能去除,出水中COD含量較高,運行不穩定,根本不能達到環保排放的要求。同時,氣浮會產生較多的污泥,而且污泥含水率非常高,很難處理,運行費用也較高,目前已基本上不單獨用於此類廢水的處理。
好氧處理工藝
生物接觸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等好氧工藝對乳品廢水的處理效果較好,COD的去除率達到90%以上,運行較穩定,但需鼓風曝氣,動力消耗較多,運行費用高,同時在停產檢修後再啟動時需較長時間(一般要個月左右)。
厭氧—好氧處理工藝
對於污水治理廠家來說,所採用的處理工藝應是投資少、運行費用低、運行穩定、處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簡便。
厭氧—好氧處理工藝分析
工藝流程見圖
來自車間的廢水先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的調節。在冬季低水溫時進行加溫,以滿足UASB的進水要求,UASB採用的是中溫厭氧。厭氧出水不能達到排放要求,可利用滴濾床進一步處理。滴濾床內填加無機固體生物活性填料,通過無動力自動旋轉布水器將厭氧出水均勻地灑布在滴濾床填料表面,利用自然通風進行供氧。滴濾床出水部分進行迴流,以保證水力負荷及布水器轉速的需求。
『陸』 工廠酸奶發酵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危害很簡單,抄就是造成發襲酵失敗,產品變質,食用時危害健康,造成工廠重大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
微生物在環境中無處不在。酸奶發酵時可能產生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是黴菌污染和酵母菌污染。酸奶表面出現綠色、黃色或紅色的霉斑,其原因是生產過程中受到黴菌的污染,最終使酸奶變質。酵母菌污染是指在貯存和銷售等過程中酸奶出現脹包的現象。
酸奶生產加工過程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有:生產環境污染、加工設備污染或清洗消毒不徹底、包裝材料污染、人員衛生不良、菌種本身受到污染。
根據污染來源的不同,採取相應措施防治微生物污染。
『柒』 工業廢水乳製品處理工藝有哪幾種
乳品廢水處理技術
雖然乳製品企業產品種類不同,但廢水性質接近,都屬於高蛋白質含量的廢水,較易於被生物利用,故國內外普遍使用生物處理方法治理乳製品廢水。目前國內比較成熟、可靠的廢水處理工藝有:水解酸化+好氧生化處理工藝及厭氧UASB+好氧生化處理工藝。
1.乳品廢水處理主要工藝
(1)水解酸化+好氧生化處理工藝
水解酸化+好氧生化處理工藝流程
由車間排出的廢水經廠內污水管網進入格柵去除廢水中粒徑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等雜物以保護後續處理設施能正常運行;然後自流進入調節水解酸化池調節水質水量,並使廢水的pH值降低,促使廢水中的蛋白質脫穩絮凝;經調節水解的廢水用泵提升至預處理系統處理廢水中的懸浮油脂和乳蛋白,預處理系統根據廢水的水質情況可以採用隔油沉澱和氣浮兩級處理工藝,也可採用一級氣浮處理工藝,在酸化效果良好的情況下,廢水的COD、BOD的去除率可達到50%以上;預處理後的廢水進入後續好氧CASS反應池處理後達標排放。
乳品廢水採用水解酸化+好氧生化處理工藝,廢水處理管理簡單、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具有較高的達標率。但運行費用較高、浮渣及污泥量較大。
(2)厭氧UASB+好氧生化處理工藝
厭氧UASB+好氧生化處理工藝流程
厭氧UASB+好氧生化處理工藝與水解酸化+好氧生化處理工藝的主要區別是增加了一級厭氧處理工藝,增加厭氧處理工藝的目的是減少廢水處理的運行費用,降低廢水處理中的污泥產量。
從實際的工程運行情況來看,厭氧UASB+好氧生化處理工藝是可以在乳品廢水處理中應用的,能夠達到減少廢水處理的運行費用,降低廢水處理中的污泥產量的目的。但是採用此工藝也存在運行管理復雜、處理效果不穩定、有安全方面的隱患等問題,厭氧系統在設計中要嚴格按照消防規范進行設計,在運行管理中要注意放火、防爆及防止中毒等,嚴格按操作規程管理。如果在運行中出現安全事故,後果將不堪設想。
分析厭氧UASB在運行中出現的處理效果問題,主要是由於乳品廢水中浮渣的影響、三相分離器選型不合理引起的。要保證厭氧系統的穩定運行必須解決好UASB反應器中的浮渣問題,選擇能夠在浮渣量較大時也能穩定運行的三相分離器。對與產生浮渣量較大的冷飲及酸奶等廢水,更應高度重視浮渣的預處理及三相分離器形式的選擇。
此外由於乳品廢水採用厭氧處理不易形成顆粒污泥,在厭氧系統設計中不能採用較高的有機負荷,一般設計負荷應在2~3kg/m3.d,否則將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處理效果與穩定運行。
『捌』 乳製品廢水有什麼有什麼特點其廢水指標有哪些有沒有什麼好的葯劑來做處理
在乳品加工過程復中容器制、設備、管道的清洗消毒水構成乳製品加工高濃度廢水,其COD值高者可超過20000mg/L。一般也在5000mg/L以上,廢水量約每加工l噸原料乳產生1.0m3,隨著生產品種、產量、工廠管理等因素的變化,廢水量有所變化。乳製品工廠洗滌車間地面水和其他用水(如辦公用水、生活用水等)構成低濃度廢水。一般COD值在1000mg/L以下,每加工l噸原料乳約有3~4m3低濃度廢水產生。
通常液態奶及奶粉生產企業排放的廢水COD約為1500~3000mg/L;酸奶、奶油、冰激凌、雪糕、乾酪等乳製品企業排放的廢水COD一般為4000~7000mg/L。乳品廢水主要污染成分為乳蛋白(如酪蛋白、乳清蛋白籌)、乳糖、乳脂以及含於原乳中的各種礦物質、用於設備、管道、容器清洗的酸、鹼等,廢水pH值一般6.5~7.0。
我公司針對奶製品行業研製的葯劑能有效降低COD含量,且能脫色去味、絮凝沉降快,COD去除率在70%-90%。
『玖』 自製酸奶出水怎麼辦
如果發酵的酸奶時間很長或者發酵酸奶的酸度較高,就會有那樣的水析出,書面語乳清水。另外如果發酵的酸奶太嫩,在常溫中放置一段時間或搖晃後也會有大量的乳清水析出的,因此這是正常現象。
自製酸奶的方法:
需要的材料:純牛奶,老酸奶。
1、澳牛純牛奶3盒-750ML。
小技巧:如果想口感好些的話,就放入冰箱冷藏24小時。在24小時後再次品嘗,口感更順滑。
(9)酸奶生產中的生產廢水擴展閱讀:
1、酸奶的濃稠度與營養沒有直接關系,與製作方法密切相關。
根據製作方式不同,酸奶分為凝固型和攪拌型。我國傳統的玻璃瓶和瓷瓶裝的酸奶就屬於凝固型酸奶,這種酸奶口感濃稠。而平日人們常喝到的果粒酸奶都屬於攪拌型酸奶,相對來說比較稀薄。
2、實際上,口感好的凝固型酸奶營養並不比攪拌型酸奶好。
攪拌型酸奶顆粒細膩,更利於消化。有的攪拌型酸奶為了增加濃稠度,會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一些增稠劑。常見的是明膠和膳食纖維,明膠是蛋白質膠體,易被人體吸收。膳食纖維包括海藻膠、果膠、植物種子膠等,它們有助於消化,而且沒有熱量,對人體有益無害。
與凝固型酸奶相比,攪拌型酸奶的風味更好,營養更全面。不過,有些增稠劑是澱粉水解產生的糊精、改性澱粉,這類增稠劑含糖量高,會導致血糖升高。
『拾』 酸奶的製作原理
酸奶製作原理: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將乳糖分解為2分子單糖,進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膠粒中的膠體磷酸鈣轉變成可溶性磷酸鈣,從而使酪蛋白膠粒的穩定性下降,並在PH4.6 -4 .7時,酪蛋白發生凝集沉澱,形成酸奶。
(10)酸奶生產中的生產廢水擴展閱讀
製作方法
生產工藝
酸奶的製作工藝可概括為配料、預熱、均質、殺菌、冷卻、接種、(灌裝:用於凝固型酸奶)、發酵、冷卻、(攪拌:用於攪拌型酸奶)、包裝和後熟幾道工序,變性澱粉在配料階段添加,其應用效果的好壞與工藝的控制有密切關系:
1、配料:根據物料平衡表選取所需原料,如鮮奶、砂糖和穩定劑等。變性澱粉可以在配料時單獨添加也可與其他食品膠類干混後再添加。
考慮到澱粉和食品膠類大都為親水性極強的高分子物質,混合添加時最好與適量砂糖拌勻,在高速攪拌狀態下溶解於熱奶(55℃~65℃,具體溫度的選擇視變性澱粉的使用說明而定),以提高其分散性。
2、預熱:預熱的目的在於提高下道工序——均質的效率,預熱溫度的選擇以不高於澱粉的糊化溫度為宜(避免澱粉糊化後在均質過程中顆粒結構被破壞)。
3、均質:均質是指對乳脂肪球進行機械處理,使他們呈較小的脂肪球均勻一致地分散在乳中。在均質階段物料受到剪切、碰撞和空穴三種效應的力。變性澱粉澱粉由於經過交聯變性耐機械剪切能力較強,可以保持完整的顆粒結構,有利於維持酸奶的粘度和體態。
4、殺菌:一般採用巴氏殺菌,乳品廠普遍採用95℃、300S的殺菌工藝,變性澱粉在此階段充分膨脹並糊化,形成黏度。
5、冷卻、接種和發酵:變性澱粉是一類高分子物質,與原澱粉相比仍然保留一部分原澱粉的性質,即多糖的性質。在酸奶的pH值環境下,澱粉不會被菌種利用降解,所以能夠維持體系的穩定。
當發酵體系的pH值降至酪蛋白的等電點時,酪蛋白變性凝固,生成酪蛋白微膠粒與水相連的三維網狀體系骨架成凝乳狀,此時糊化了的澱粉可以充填骨架之中,束縛游離水分,維護體系穩定性。
6、冷卻、攪拌和後熟:攪拌型酸奶冷卻的目的是快速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酶的活性,主要是防止發酵過程產酸過度及攪拌時脫水。變性澱粉由於原料來源較多,變性程度不同,不同的變性澱粉應用於酸奶製作中的效果也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據對酸奶品質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變性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