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市政排水管道要做地基承載力試驗嗎給水管溝地基承載力檢測頻次
摘要 承載力檢測(1)結合設計圖紙確定雨污水管道基坑天然基礎設計承載力要求
⑵ 地基承載力輕型觸探試驗的檢測頻率是多少
房建,是按長度還是面積
⑶ 公路地基承載力的檢測頻率
1、擋牆基礎:每側每10延米至少檢測2個點,必要時可根據需要增加檢測點。
2、橋涵基礎:每橋台至少檢測6點,必要時可根據需要增加檢測點。
⑷ 基坑開挖後地基承載力的檢測頻率從哪本書上查
選擇的代表性的土樣做分析或在有代表性的地方打觸探試驗就行,基坑中若土質比較均勻就選擇左、中、右各作一次就行,若土質有變化就在不同的土質地段作試驗,相同的試驗一般要兩次以上。地基承載力檢測 一、 地基土載荷實驗 地基土載荷實驗用於確定岩土的承載力和變形特徵等,包括:載荷實驗;現場浸水載荷實驗;黃土濕陷實驗;膨脹土現場浸水載荷實驗等。 檢測內容:天然地基承載力,檢測數量不少於3點;復合地基承載力抽樣檢測數量為總樁數的0.5%~1.0%,且不少於3點,重要建築應增加檢測點數。CFG樁和素混凝土樁應做完整性檢測。 1. 地基土載荷實驗要點 用於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依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 (1) 基坑寬度不應小於壓板寬度或直徑的3倍。應注意保持實驗土層的原狀結構和天然濕度。宜在擬試壓表面用不超過20mm厚的粗、中砂層找平。 (2) 加荷等級不應少於8級。最大載入量不應少於荷載設計值的兩倍。 (3) 每級載入後,按間隔10、10、10、15、15min,以後為每隔0.5h讀一次沉降,當連續2h內,每h的沉降量小於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4)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終止載入: ① 承壓板周圍的土明顯的側向擠出; ② 沉降s急驟增大,荷載-沉降(p-s) 曲線出現陡降段; ③ ③ 在某一荷載下,24h內沉降速度不能達到穩定標准; ④ s/b≥0.06(b:承壓板寬度或直徑) (5) 承載力基本值的確定: ① 當p~s曲線上有明顯的比例界限時,取該比例界限所對應的荷載值; ② 當極限荷載能確定,且該值小於對應比例界限的荷載值的1.5倍時,取荷載極限值的一半; ③ 不能按上述二點確定時,如壓板面積為0.25~0.50㎡,對低壓縮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對應的荷載值;對中、高壓縮性土可取s/b=0.02所對應的荷載值。 (6) 同一土層參加統計的實驗點不應少於3點,基本值的極差不得超過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為地基承載力標准值。
⑸ 地基承載力檢測頻率是多少(壓板法)
地基承載力檢測
一、 地基土載荷實驗
地基土載荷實驗用於確定岩土的承載力和變形特徵等,包括:載荷實驗;現場浸水載荷實驗;黃土濕陷實驗;膨脹土現場浸水載荷實驗等。
檢測內容:天然地基承載力,檢測數量不少於3點;復合地基承載力抽樣檢測數量為總樁數的0.5%~1.0%,且不少於3點,重要建築應增加檢測點數。CFG樁和素混凝土樁應做完整性檢測。
1. 地基土載荷實驗要點
用於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依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
(1) 基坑寬度不應小於壓板寬度或直徑的3倍。應注意保持實驗土層的原狀結構和天然濕度。宜在擬試壓表面用不超過20mm厚的粗、中砂層找平。
(2) 加荷等級不應少於8級。最大載入量不應少於荷載設計值的兩倍。
(3) 每級載入後,按間隔10、10、10、15、15min,以後為每隔0.5h讀一次沉降,當連續2h內,每h的沉降量小於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4)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終止載入:
① 承壓板周圍的土明顯的側向擠出;
② 沉降s急驟增大,荷載-沉降(p-s) 曲線出現陡降段;
③ 在某一荷載下,24h內沉降速度不能達到穩定標准;
④ s/b≥0.06(b:承壓板寬度或直徑)
(5) 承載力基本值的確定:
① 當p~s曲線上有明顯的比例界限時,取該比例界限所對應的荷載值;
② 當極限荷載能確定,且該值小於對應比例界限的荷載值的1.5倍時,取荷載極限值的一半;
③ 不能按上述二點確定時,如壓板面積為0.25~0.50㎡,對低壓縮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對應的荷載值;對中、高壓縮性土可取s/b=0.02所對應的荷載值。
(6) 同一土層參加統計的實驗點不應少於3點,基本值的極差不得超過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為地基承載力標准值。
⑹ 市政排水管道要做地基承載力試驗嗎
市政排水管道要做地基承載力試驗。
排水管道 指匯集和排放污水、廢水和專雨水的管渠屬及其附屬設施所組成的系統。包括干管、支管以及通往處理廠的管道,無論修建在街道上或其它任何地方,只要是起排水作用的管道,都應作為排水管道統計。
排水管道長度按所有排水總管、干管、支管及檢查井,連接井進出口等長度和計算,不包括雨水口至排水管道間的連接管、進戶管及明渠。計算時應按單管計算,即在同一條街道上如有兩條或兩條以上並排的排水管道時,應按每條排水管道之和的長度計算。
⑺ 公路工程中地基承載力檢測頻率在哪本規范中可找到請高人指點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裡面都有規定檢測頻率。每個分項工程都會有相應的檢測項目,規范允許值、實測值以及檢驗頻率等等。
⑻ 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多少一個批次取樣送檢
檢驗分兩種,出廠檢驗和形式檢驗:
內徑200-500、2500、根以內;
600-1400、2000、根以內;
1500-2200、1500、根以內;
2400-3500、1000、根以內;
做一次出廠檢驗、無自檢能力的送檢。
內徑200-500、7500、根以內;
600-1400、5000、根以內;
1500-2200、3500、根以內;
2400-3500、2000、根以內;
做一次型式檢驗、無自檢能力的送檢。
開槽法施工採用砂石基礎(土弧基礎)、混凝土基礎和頂進法施工(頂管)的室外埋地雨水、污水及合流等重力流無壓混凝土排水管道工程。適用於抗震設防烈度≤8度(0.3g),可變荷載取A級與堆載10KN/m2中的大值,計算覆土高度H≤9m的一般土質地區。
總說明中詳細介紹了管材和介面的選用條件,結構計算原則及條件、工程施工要求等。圖紙中包括鋼筋混凝土管、預應力混凝土管和混凝土管共3種管材,所對應的砂石基礎和混凝土基礎圖;各種介面圖。技術要點95S516相比較:取消了缸瓦管。
取消了水泥砂漿抹帶介面,石棉水泥介面和預制混凝土套環介面。對於開槽法施工、當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k≥100kPa時,宜優先採用砂石(土弧)基礎fak<100kPa,經結構計算滿足要求時,宜採用砂石(土弧)基礎。採用砂石基礎的管道,必須採用橡膠圈介面及相應管口的管材。
對於採用混凝土基礎、剛性介面的管道,隔一段距離或在一些地段應採用柔性介面。選用的管材應符合《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GB11836-1999的技術要求,其配筋應符合《給水排水工程埋地預制混凝土圓形管道結構設計規程》CECS143:2002的規定。
⑼ 鋼筋混凝土管材檢測頻率是多少
一、鋼筋檢測頻率
鋼筋檢測取樣頻率: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爐批號、同一規格、級別、同一交貨狀態及同一進場時間≤60噸/批。
二、混凝土檢測頻率
(一)混凝土抗壓試件強度試驗
取樣頻率: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 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樣不得少於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於一次;當一次連續澆築超過
10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於一次;每一樓層、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於一次。對於灌注樁每澆築50m3必須有一組試件,小於50m3的樁,每根必須有一組試件;當梁、板與柱的混凝土強度相差兩個等級時,柱頭處應單獨留置試件。
(二)混凝土試件抗滲試驗
取樣頻率:連續澆築混凝土量為500 m3以下時,應留置兩組抗滲試件,每增加250~ 500m3時,應增加兩組,如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或施工方法有變化時,均應另行留置試件。
(三)混凝土試件抗折試驗
取樣頻率:每天或鋪築200m3的混凝土(機場400m3),應同時製作兩組試件,齡期應分別為7天和28天;每鋪築100m3~200 m3混凝土應增加一組試件,用於檢查後期強度,
齡期不得少於90天;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比混凝土不足100盤,預拌混凝土不足100m3,取樣不得少於一次。
各種混凝土磚的檢測:
1、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試驗
取樣頻率:每1萬塊為一批,不足1萬塊仍作為一批。
2、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試驗
取樣頻率:每1萬塊為一批,不足1萬塊仍作為一批。
3、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試驗
取樣頻率:每1萬塊為一批,不足1萬塊仍作為一批。
4、混凝土實心磚
取樣頻率:每10萬塊為一批,不足10萬塊仍作為一批。
5、混凝土多孔磚
取樣頻率:每35000-150000塊為一批,不足35000塊仍作為一批。
三、塑料給排水管試驗
取樣頻率:進場的同一生產廠家、同一材質、每個規格的塑料排水管材不少於一組。
⑽ 地基承載力檢測點的頻率如何控制
《建築工程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002 有規定檢查數量,每單位工程不少於3點;1000平方米以上每100平方米至少應有1點,3000平方米以上,每300平方米至少有1點。每獨立基礎下至少有1點,基槽每20延長米應有1點每級載入後,按間隔10、10、10、15、15min,以後為每隔0.5h讀一次沉降,當連續2h內,每h的沉降量小於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檢測內容:天然地基承載力,檢測數量不少於3點;復合地基承載力抽樣檢測數量為總樁數的0.5%~1.0%,且不少於3點,重要建築應增加檢測點數。CFG樁和素混凝土樁應做完整性檢測。 擋牆基礎每側每10延米至少檢測2個點,必要時可根據需要增加檢測點。 橋涵基礎每橋台至少檢測6點,必要時可根據需要增加檢測點。
(10)污水管基礎地基承載力檢測頻率擴展閱讀:
確定方法
(1)原位試驗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種通過現場直接試驗確定承載力的方法。包括(靜)載荷試驗、靜力觸探試驗、標准貫入試驗、旁壓試驗等,其中以載荷試驗法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測試法。
(2)理論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據土的抗剪強度指標計算的理論公式確定承載力的方法。
(3)規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據室內試驗指標、現場測試指標或野外鑒別指標,通過查規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載力的方法。規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規范),其承載力不會完全相同,應用時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條件。
(4)當地經驗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種基於地區的使用經驗,進行類比判斷確定承載力的方法,它是一種宏觀輔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