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污水所菌泥

污水所菌泥

發布時間:2022-05-27 21:07:45

① 如何用生活污水處理廠生物泥培養生物菌

有生活污水處理生物菌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中心已低於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長,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最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最低和最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2、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3、馴化:在培菌階段後期,將生活污水和外加營養物量,逐漸減少,工業廢水比例逐漸增加,最後全部轉為受納工業廢水,這個過程稱為馴化。理論上講,細菌對有機物分解必須有酶參與,而且每種酶都要有足夠數量。馴化時,每變化一次配比時,需要保持數天,待運行穩定後(指污泥濃度未減少,處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變動配比,直至馴化結束。

② 污水處理菌種怎樣培養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培養,就是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條件,在這種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活性污泥形成,並且在數量上逐漸增長,並最後達到處理廢水所需的污泥濃度。

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遴選、培養、組合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為專門的污水處理菌種,是目前污水處理技術中最先進的幾種方式之一。

菌種源自於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馴化,最終回歸大自然,擔任修復水體氮循環的使命,符合無毒、無公害、無二次污染、對人體無害的原則。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質、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學混凝、助凝的過程。

第一代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發性細菌進行硝化與反硝化作用將有機污染物降解,使水體恢復氮循環的自凈能力,由於菌種不全或數量不足,已經應付不了現代化高濃度與高復雜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處理技術則是利用專業的微生物菌劑結合好氧、缺氧、厭氧等各種手段與設施來處理特定污水,由於環境適應能力與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決污水中的高復雜污染成分與頑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處理菌技術是新一代的復合性微生物菌群,結合污水處理菌微生物研發經驗與全球先進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術,遴選萃取多種微生物中對水體污染物具有優秀降解性的菌種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經過嚴格的篩選與馴化,再運用專用配方將多種微生物構成生物鏈,最終馴養成為專治復雜污水的復合菌群,使能處理各種高難度的廢水。

(2)污水所菌泥擴展閱讀: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將有機污染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轉化為污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養分進行繁殖,其過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質,達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種處理法稱為好氧性處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厭氧性污水處理微生物是在沒有溶氧的環境下將硝酸鹽還原(利用硝酸鹽中的氧),進行脫氮反應,使其產生氮氣,此種方廣泛運用於含有氮氣的廢水處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厭氧性微生物)常用於絕對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應。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成菌種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數企業對污此的掌握也並非准確,造成大量菌種資源浪費或不足,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繁,達到菌種平衡,讓污水處理工作更簡單、高效。

③ 生活污水處理廠中污泥是怎樣產生的

根據污泥的來源和污泥的性質可分為以下幾種污泥:

1、初次沉澱污泥專: 來自初次沉澱池,其性質隨屬廢水的成分而異.

2、剩餘活性污泥與腐殖污泥: 來自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後的二次沉澱池.前者稱為剩餘活性污泥,後者稱為腐殖污泥.

3、消化污泥: 初次沉澱污泥、剩餘活性污泥和腐殖污泥等經過消化穩定處理後的污泥稱為消化污泥.

4、化學污泥: 用混凝、化學沉澱等化學法處理廢水,所產生的污泥稱為化學污泥.

5、有機污泥; 有機污泥主要含有有機物,典型的有機污泥是剩餘生物污泥,如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厭氧消化處理後的消化污泥等,此外還有抽泥及廢水固相有機污染物沉澱後形成的污泥.

6、無機污泥: 無機污泥主要以無機物為主要成分,亦稱泥渣,如廢水利用石灰中和沉澱、混凝沉澱和化學沉澱的沉澱物.

④ 污水處理活性污泥培養方法

1. 前期准備階段
1.1. 物料准備
①污泥准備
對於萬立方米級污水處理裝置而言,其生化池體積較大,為了保證生化池初始污泥濃度,需要准備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論上講,投加後生化池的污泥的質量濃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實際運行時,為了節約成本,調試期間初始污泥的質量濃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處理1×104m3污水生化時間為12h的污水處理裝置為例,調試前需准備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約40m3。污泥品種最好是同類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難,其它活性較強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為保證一定的活性,對待用的污泥需進行噴水保濕處理,在保濕條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養寄的准備
生化調試過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糞及澱粉。一般來說調試前期以加入大糞為主,中後期以加入澱粉為主,為接生成本,澱粉可用地腳麵粉替代。由於大糞無法事先儲存,因此,事前需和有關部門確定好調試期間需要的數量。調試期間碳源准備量一般按如下原則進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 按混合後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200~300mg/L水平計,其中地腳麵粉COD的質量折算量約為1t[COD]/t[麵粉]。大糞的COD折算比較 困難,根據經驗,在整個調試期間需100~150 m3的大糞。加入大糞的目的除補充碳源外,還可增加生化池菌種的引入。地腳麵粉可准備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備
補充碳源一般以普鈣Ca(H2PO4)2為主,補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為主。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300mg/L時估計BOD5值一般以100mg/L計,補充量按 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補充澱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補普鈣200kg,質量比按照澱粉:尿素:普鈣=20-30:1:2補給。調試期間需准備尿素2~3t,普鈣5~6t。
另外如有條件可准備10~20kg粉狀陰離子聚丙烯醯胺(PAM)。
1.2. 物料化制及輸送設備
由 於調試期間需要的物料量很大,加之生化調試無污水進入,池內污水流動性較差,為提高接種速度,需要將污泥及補充碳源盡可能均勻地輸入各生化池內。因此,對 於一定規模的污水處理設施設置物料化制及物料輸送系統,對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調試效率是必需的。根據經驗,物料化制池宜設於地下,池內設空氣攪拌裝置,池容積一般在20~30m3。池內分二區,一區為化制區,該區需設置物料化制及初級垃圾清理裝置;二區為輸送取,設置潛水泵或液下泵,同時在泵周圍設置垃圾同以防泵發生堵塞。輸送管道在生化池附近宜使用軟管以便根據需要調整投加料點位置。另外,物料化制旁最好設置一個消火栓或供水管,用於化制污泥及其它物料時供水。
1.3. 監測儀器准備
為配合生化調試,需對生化池中的COD(鉻法)、溶解氧、pH值、細菌等指標進行監測。一般生化處理調試需配備以下監測儀器:COD測定儀、溶解氧測定儀、pH值測定儀、顯微鏡。
2. 調試階段
2.1. 初期(3d)
① 首先將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處理的污水,然後將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一般第1次投加20m3污泥,同時投加大糞等培養料,加水攪拌後按比例均勻 投加到各生化池內。投加培養料以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控制在300mg/L為准。然後按比例補加普鈣(由於投加大糞無需補加氮源)。
②悶曝:投料後進行悶曝。水氣體積控制在1:(5~10)。第1天曝氣採取6h充氧,4h停機的方式進行。
③ 再次投料:經過1d悶曝後,第2天COD的質量濃度降至100mg/L左右。需再次投料,第2次可投入10~15 m3污泥至化料池,(留下部分作為備用)。同時投加以大糞為主的培養料,投加培養料仍以控制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200~300mg/L為標准。根據 需要補磷後悶曝。
④悶曝:第二、三天的悶曝可減少停機時間,生化曝氣可控制為開6停2。
2.2. 中期(4~7d)
一般經過2~3d的悶曝後,通過顯微鏡鏡檢,可能會看到少量的原生動物。原則上,此時每天定時補加碳源逐步以地腳麵粉為主。同時投加普鈣和尿素,以補充磷源和氮源。補充碳源的標准仍以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200mg/L左右為准。
此階段為排除生化代謝物,生化池需適量換水,同時繼續進行悶曝。此階段為加速污泥菌膠團的形成,在生化池中可適量投加粉狀PAM。
2.3. 後期(7~10d)
一般經過7~10d悶曝,生化污泥表現顯淡黃色,污泥30min沉降比達到10%左右。通過鏡檢可發現有較多活躍的原生動物鍾蟲、纖毛蟲,以及後生動物輪蟲、線蟲等,此時生化污水處理即可進入馴化及增負荷調試階段。

⑤ 污水處理廠污泥對環境的影響

污泥——由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固體沉澱物質組成,是水處理過程中不版可避免的副權產物。污泥中的寄生蟲、病原菌、重金屬等隨意棄放,勢必帶來較嚴重的二次污染,對污泥進行減量、無害化處理處置是整個凈化系統不可或缺的環節。
紡織印染行業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與城市污水的污泥成分稍有不同,印染污泥一般惰性物質較高,例如牛仔服裝洗漂廢水產生的污泥含砂量很高,而有機物、病原菌等含量較城市污泥少,熱值也較低,一般重金屬含量較城市污泥高。且印染行業本身因使用原料、產品品種、產品加工方式等不同產生的污泥成分也不盡相同,使用硫化染料的企業,硫化物的含量勢必較高。
危害:印染污泥含有大量的化學物質殘留,內在水份比例高很難脫水,成份非常復雜、有害物質含量高、有一定的粘性等特殊性,一直以來印染污泥處理都是一個難題,一般未經處理的污泥隨意傾倒或未經處理填埋,造成大量的土地報廢,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

⑥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有什麼用途

可以用來養蚯蚓,再用蚯蚓製作飼料。

⑦ 在污水處理中,對生化段的啟動調試應該怎麼做呢該外拉污泥好呢還是買高效菌好呢哪個成本低

首先根據你自己公司的性質,選用相類型的公司的污水處理站的污泥。這樣既便宜,馴化效果又好。比較好培養訓化。在選泥時先要去對方公司要點泥回來做鏡檢。觀察其微生物的現狀,如果有絲狀菌 千萬別要。我們廠就是因為選泥不當,去年夏天剛馴化好,一夜之間絲狀菌泛濫。
調試階段,首先先進泥、補水,有條件的話添加營養,例如廢甲醇、麵粉、葡萄糖、紅糖等是提高COD的;尿素或者糞便提供氮;磷酸二氫鉀、磷酸二氫鈉補充磷當然有一些生活廢水也很好省錢。當時我們沒用生活廢水味道受不了。一般CNP的比例在(300~500:5:1)。培養馴化期間每天做鏡檢、測SV30、pH、COD、氨氮、總磷、水溫。一般COD在1000左右,pH7.0~7.5變化不要大,水溫不能過高適宜就好。控制好各項指標。開始悶曝,就是不進水。然後沉澱,排上清液大概排個20%左右,補水,進一點廢水首次進不超過20%,仍舊調好相應指標再悶曝再排上清夜,逐步增加進廢水量。待泥的變色,一般持續個20天左右 就差不多可以了。

⑧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是怎麼處理的

污泥處理與處置的目的主要有四個:一是穩定化,通過處理使污泥停止降解;二是無害化,殺滅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三是減量化,減少污泥最終處置的體積,降低污泥處理及最終處置費用;四是資源化和最終處置,在處理污泥的同時實現化害為利、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的目的。

⑨ 污水處理菌種培養方法

開始少量進水 悶曝 然後 逐步加大水量 控制好 DO 做好鏡鑒 SV MLSS 等常規測量 培養過程 視情況適當排泥!

⑩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

目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都採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泥。

生物處理的原理回是通過生物作用,尤其答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體的合成,將有機污染物轉變成無害的氣體產物(CO2)、液體產物(水)以及富含有機物的固體產物(微生物群體或稱生物污泥);多餘的生物污泥在沉澱池中經沉澱池固液分離,從凈化後的污水中除去。

(10)污水所菌泥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工藝分三級:

一級處理:物理處理,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澱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

二級處理:生物化學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

三級處理: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並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

閱讀全文

與污水所菌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匯污水處理廠在哪裡 瀏覽:808
知識蒸餾英文 瀏覽:55
辛集皮革污水招工網 瀏覽:9
醫學陽離子交換劑 瀏覽:736
新車內空氣凈化器怎麼選擇 瀏覽:750
家禽廢水 瀏覽:567
供排水管道除垢 瀏覽:532
凈水出口和純水出口怎麼區分 瀏覽:541
洛陽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503
回用景觀水 瀏覽:447
粉劑除垢劑 瀏覽:296
樹脂瓦機械多少錢 瀏覽:381
環氧樹脂地坪的防火等級要求 瀏覽:218
岳陽污水處理廠有哪些 瀏覽:34
什麼飲水機安全 瀏覽:356
超濾凈的水含有礦物質嗎 瀏覽:594
拾回雕文怎麼用 瀏覽:889
污水處理池施工碰到的問題 瀏覽:129
宋dm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605
靜放水除水垢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