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噸污泥消耗絮凝劑多少
經驗來看的話,理論運行估計在 400-500公斤聚丙烯醯 胺 ,,而大部分實際運行的話差不多將近1噸,(有很多因素)該信息 來源於聚丙烯醯胺咨詢服務站點
『貳』 污水處理絮凝沉澱時,PAM,PAC的用量怎麼衡算
污水處理絮凝沉澱時,通過以下幾個公式進行運算:
1、加葯量mg/L=加葯質量/處理水量/配葯濃度
2、處理水量投加葯量=處理水量m3/h*加葯量g/m3
3、干泥量=處理水量*【(1-污泥含水率)/(1-泥餅含水率)】
4、每噸干泥的葯劑消耗g/m3=加葯量/干泥量
(2)污水MBR絮凝劑用量擴展閱讀
用途
一、PAM用途
1、用於污泥脫水根據污泥性質可選用本產品的相應型號,可有效在污泥進入壓濾之前進行污泥脫水,脫水時,產生絮團大,不粘濾布,壓濾時不散,流泥餅較厚,脫水效率高,泥餅含水率在80%以下。
2、用於生活污水和有機廢水的處理,本產品在配性或鹼性介質中均呈現陽電性,這樣對污水中懸浮顆粒帶陰電荷的污水進行絮凝沉澱,澄清很有效。
3、用於以江河水作水源的自來水的處理絮凝劑,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特別是和無機絮凝劑復合使用效果更好,它將成為治長江、黃河及其它流域的自來水廠的高效絮凝劑。
4、造紙用增強劑及其它助劑。提高填料、顏料等存留率、紙張的強度。
5、用於油田助劑,如粘土防膨劑,油田酸化用稠化劑。
6、用於紡織上漿劑、漿液性能穩定、落漿少、織物斷頭率低、布面光潔。
二、PAC用途:
1、城市給排水凈化:河流水、水庫水、地下水。
2、工業給水凈化。
3、城市污水處理。
4、工業廢水和廢渣中有用物質的回收、促進洗煤廢水中煤粉的沉降、澱粉製造業中澱粉的回收。
5、各種工業廢水處理:印染廢水、皮革廢水、含氟廢水、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造紙廢水、洗煤廢水、礦山廢水、釀造廢水、冶金廢水、肉類加工廢水、污水處理。
6、造紙施膠。
7、糖液精製。
8、鑄造成型。
9、布匹防皺。
10、催化劑載體。
11、醫葯精製
12、水泥速凝。
13、化妝品原料。
『叄』 怎樣正確使用絮凝劑處理廢水
影響絮凝劑使用的因素有:
⑴水的pH值
水的pH值對無機絮凝劑的使用效果影響很大,pH值的大小關繫到選用絮凝劑的種類、投加量和混凝沉澱效果。水中的H+和OH-參與絮凝劑的水解反應,因此,pH值強烈影響絮凝劑的水解速度、水解產物的存在形態和性能。以通過生成Al(OH)3帶電膠體實現混凝作用的鋁鹽為例,當pH值﹤4時,Al3+不能大量水解成Al(OH)3,主要以Al3+離子的形式存在,混凝效果極差。pH值在6.5~7.5之間時,Al3+水解聚合成聚合度很大的Al(OH)3中性膠體,混凝效果較好。pH值﹥8後,Al3+水解成AlO2-,混凝效果又變得很差。
水的鹼度對pH值有緩沖作用,當鹼度不夠時,應添加石灰等葯劑予以補充。當水的pH值偏高時,則需要加酸調整pH值到中性。相比之下,高分子絮凝劑受pH值的影響較小。
⑵水溫
水溫影響絮凝劑的水解速度和礬花形成的速度及結構。混凝的水解多是吸熱反應,水溫較低時,水解速度慢且不完全。低溫情況下,水的粘度大,布朗運動減弱,絮凝劑膠體顆粒與水中雜質顆粒的碰撞次數減少,同時水的剪切力增大,阻礙混凝絮體的相互粘合;因此,盡管增加了絮凝劑的投加量,絮體的形成還是很緩慢,而且結構鬆散、顆粒細小,難以去除。低溫對高分子絮凝劑的影響較小。但要注意的是,使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時,水溫不能過高,高溫容易使有機高分子絮凝劑老化甚至分解生成不溶性物質,從而降低混凝效果。
⑶水中雜質成分
水中雜質顆粒大小參差不齊對混凝有利,細小而均勻會導致混凝效果很差。雜質顆粒濃度過低往往對混凝不利,此時迴流沉澱物或投加助凝劑可提高混凝效果。水中雜質顆粒含有大量有機物時,混凝效果會變差,需要增加投葯量或投加氧化劑等起助凝作用的葯劑。水中的鈣鎂離子、硫化物、磷化物一般對混凝有利,而某些陰離子、表面活性物質對混凝有不利影響。
⑷絮凝劑種類
絮凝劑的選擇主要取決於水中膠體和懸浮物的性質及濃度。如果水中污染物主要呈膠體狀態,則應首選無機絮凝劑使其脫穩凝聚,如果絮體細小,則需要投加高分子絮凝劑或配合使用活化硅膠等助凝劑。很多情況下,將無機絮凝劑與高分子絮凝劑聯合使用,可明顯提高混凝效果,擴大應用范圍。對於高分子而言,鏈狀分子上所帶電荷量越大,電荷密度越高,鏈越能充分伸展,吸附架橋的作用范圍也就越大,混凝效果會越好。
⑸絮凝劑投加量
使用混凝法處理任何廢水,都存在最佳絮凝劑和最佳投葯量,通常都要通過試驗確定,投加量過大可能造成膠體的再穩定。一般普通鐵鹽、鋁鹽的投加范圍是10~100mg/L,聚合鹽為普通鹽投加量的1/2~1/3,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投加范圍是1~5mg/L。
⑹絮凝劑投加順序
當使用多種絮凝劑時,需要通過試驗確定最佳投加順序。一般來說,當無機絮凝劑與有機絮凝劑並用時,應先投加無機絮凝劑,再投加有機絮凝劑。而處理雜質顆粒尺寸在50μm以上時,常先投加有機絮凝劑吸附架橋,再投加無機絮凝劑壓縮雙電層使膠體脫穩。
⑺水力條件
在混合階段,要求絮凝劑與水迅速均勻地混合,而到了反應階段,既要創造足夠的碰撞機會和良好的吸附條件讓絮體有足夠的成長機會,又要防止已生成的小絮體被打碎,因此攪拌強度要逐步減小,反應時間要足夠長。
『肆』 污水處理中絮凝劑怎麼用是用在什麼環節曝氣池、清水池還是都可以,怎麼選用,怎麼加量
污水-初沉池-調節池-uasb反應器-iceas反應器-清水池
這個工藝,估計最有可能的用在污泥處理單元專,就是UA和IC排出屬來的污泥,加上陽離子PAM絮凝劑,脫水干化過程。
初沉池,也有可能在進水前投加PAC和PAM。預處理用。
ICEAS反應池本身帶沉澱泥水分離功能,不需要再加葯了
這個單元出水,就可以排放或者進入清水池,回用
『伍』 絮凝劑在生活污水處理中的配比是多少
混凝與絮凝的比較
絮凝劑是用來提高沉降、澄清、過濾、氣浮、離心分離等工藝過程的速度和效率。絮凝過程就是懸浮液中許多單獨顆粒形成聚集體(絮團或礬花)的過程。
水處理中,混凝和絮凝代表兩種不同的機制。
混凝
水中懸浮的顆粒在粒徑小到一定程度時,其布朗運動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而使顆粒不發生沉降。這種懸浮液可以長時間保持穩定狀態。而且,懸浮顆粒表面往往帶電(常常是負電),顆粒間同種電荷的斥力使顆粒不易合並變大,從而增加了懸浮液的穩定性。
混凝過程就是加入帶正電的混凝劑去中和顆粒表面的負電,使顆粒「脫穩」。於是,顆粒間通過碰撞、表面吸附、范德華引力等作用,互相結合變大,以利於從水中分離。
混凝劑是分子量低而陽電荷密度高的水溶性聚合物,多數為液態。它們分為無機和有機兩大類。無機混凝劑主要是鋁、鐵鹽及其聚合物。
絮凝
絮凝是聚合物的高分子鏈在懸浮的顆粒與顆粒之間發生架橋的過程。「架橋」就是聚合物分子上不同鏈段吸附在不同顆粒上,促進顆粒與顆粒聚集。
絮凝劑為有機聚合物,多數分子量較高,並有特定的電性(離子性)和電荷密度(離子度)。
實際過程要比上述理論復雜得多。由於混凝劑/絮凝劑都是高分子物質,同一產品中大大小小的分子都有,所謂「分子量」只是一個平均概念。所以,在用某一混凝劑或絮凝劑處理污水是,「電中和」和「架橋」作用會交織在一起同時發生。絮凝過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目前仍有一些沒有認清和解決的問題。就我們所知,絮凝過程與絮凝劑分子結構、電荷密度、分子量有關;與懸浮顆粒表面性質、顆粒濃度、比表面積有關;與介質(水)的pH值、電導、水中其他物質的存在、水溫、攪動情況等因素有關。因此盡管有理論和經驗可循,用實驗來選擇絮凝劑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1、PAC(聚合氯化鋁)的溶解與使用
1) PAC為無機高分子化合物,易溶於水,有一定的腐蝕性;
2) 根據原水水質情況不同,使用前應先做小試求得最佳用葯量(具體方法可參見第2條:聚合硫酸鐵的溶解與使用-加葯量的確定);(參考用量范圍:20-800ppm)
3) 為便於計算,實驗小試溶液配置按重量體積比(W/V),一般以2~5%配為好。如配3%溶液:稱PAC3g,盛入洗凈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約50ml,待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100ml刻度,搖勻即可;
4) 使用時液體產品配成5-10%的水液,固體產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計算);
5) 使用配製時按固體: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上述濃度即可;
6) 低於1%溶液易水解,會降低使用效果;濃度太高易造成浪費,不容易控制加葯量;
7) 加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
8) 運行中注意觀察調整,如見沉澱池礬花少、余濁大,則投加量過少;如見沉澱池礬花大且上翻、余濁高,則加葯量過大,應適當調整;
9) 加葯設施應防腐。
2、聚合硫酸鐵(PFS)的溶解與使用
1) PFS溶液配製
a. 使用時一般將其配製成5%-20%的濃度;
b. 一般情況下當日配製當日使用,配葯如用自來水,稍有沉澱物屬正常現象。
2) 加葯量的確定
因原水性質各,應根據不同情況,現場調試或作燒杯混凝試驗,取得最佳使用條件和最佳投葯量以達到最好的處理效果。
a.取原水1L,測定其PH值;
b.調整其PH值為6-9;
c.用2ml注射器抽取配製好的PFS溶液,在強力攪拌下加入水樣中,直至觀察到有大量礬花形成,然後緩慢攪拌,觀察沉澱情況。記下所加的PFS量,以此初步確定PFS的用量;
d. 按照上述方法,將廢水調成不同PH值後做燒杯混凝試驗,以確定最佳用葯PH值;
e. 若有條件,做不同攪拌條件下用葯量,以確定最佳的混凝攪拌條件;
f. 根據以上步驟所做試驗,可確定最佳加葯量,混凝攪拌條件等。
注意混凝過程三個階段的水力條件和形成礬花狀況。
a) 凝聚階段:是葯劑注入混凝池與原水快速混凝在極短時間內形成微細礬花的過程,此時水體變得更加渾濁,它要求水流能產生激烈的湍流。燒杯實驗中宜快速(250-300轉/分)攪拌10-30S,一般不超過2min。
b) 絮凝階段:是礬花成長變粗的過程,要求適當的湍流程度和足夠的停留時間(10-15min),至後期可觀察到大量礬花聚集緩緩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層。燒杯實驗先以150轉/分攪拌約6分鍾,再以60轉/分攪拌約4分鍾至呈懸浮態。
c) 沉降階段:它是在沉降池中進行的絮凝物沉降過程,要求水流緩慢,為提高效率一般採用斜管(板式)沉降池(最好採用氣浮法分離絮凝物),大量的粗大礬花被斜管(板)壁阻擋而沉積於池底,上層水為澄清水,剩下的粒徑小,密度小的礬花一邊緩緩下降,一邊繼續相互碰撞結大,至後期余濁基本不變。燒杯實驗宜以20-30轉/分慢攪5分鍾,再靜沉10分鍾,測余濁。
表1:PFS適用范圍及參考用量
名稱 參考用量 名稱 參考用量
生活飲用水 1:20000-1:200000 紙箱廠廢水 1:5000-1:10000
工業用水 1:20000-1:200000 機加工乳化油廢水 1:5000-1:12000
城市污水 1:10000-1:50000 化工廢水 1:3000-1:10000
電廠廢水 1:10000-1:30000 油田鑽井廢水 1:3000-1:10000
洗煤廢水 1:10000-1:30000 造漆廢水 1:3000-1:8000
鋼鐵工業廢水 1:10000-1:20000 洗毛廢水 1:2000-1:8000
有色選礦廢水 1:8000-1:20000 製革廢水 1:2000-1:6000
冶金選礦廢水 1:8000-20000 印染廢水 1:2000-1:6000
食品工業廢水 1:8000-1:20000 造紙廢水 1:2000-1:6000
電鍍廢水 1:5000-1:10000 污泥脫水 1:100-1:1000
註:上表為參考用量,具體用量應該通過實驗確定。
3) PFS的投加
a. 根據燒杯混凝試驗結果,調整廢水PH值和攪拌條件;
b. 根據水量大小,調整加葯泵流量,按所確定的加葯比例投加;
c. 實際加葯量可能與燒杯混凝試驗有些差異,根據處理水質情況調整;
d. 若配合使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如PAM,可取得更佳效果;
e. PAM加葯量一般為2ppm左右。
3、聚丙烯醯胺(PAM)的溶解與使用
1) PAM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可分為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和非離子型,為白色粉末或顆粒,可溶於水,但溶解速度很慢;
2) 陰離子型一般用於廢水處理絮凝劑,陽離子型一般用於污泥脫水;
3) 作為絮凝劑時用葯量一般為1-2ppm,即每處理1噸廢水用葯量約為1-2g;
4) 使用時陰離子型一般配製成0.1%左右的水溶液,陽離子型可配製成0.1%-0.5%;
5) 配製溶液時應先在溶解槽中加水,然後開啟攪拌機,再將PAM沿著漩渦緩慢加入,PAM不能一次性快速投入,否則的話PAM會結塊形成「魚眼」而不能溶解;
6) 加完PAM後一般應繼續攪拌30min以上,以確保其充分溶解;
7) 溶解後的PAM應盡快使用,陰離子型一般不要超過36h,陽離子型溶解後很容易水解,應24h內使用。
ST絮凝劑特性:
ST絮凝劑是種新型的水溶性高分子電解質。它具有離子度高、易溶於水(在整個PH值范圍內完全溶於水,且不受低水溫的影響)、不成凝膠、水解穩定性好等特點,由於ST絮凝劑的大分子鏈上所帶的正電荷密度高,產物的水溶性好,分子量適中,因此具有絮凝和消毒的雙重性能。它不僅可有效地降低水中懸浮物固體含量,從而降低水的濁度:而且還可使病毒沉降和降低水中三鹵甲烷前體的作用,因而使水中的總含碳量(TOC)降低。ST絮凝劑可作為主絮凝劑和助凝劑使用(其用量0.5-0.7PPM相當於明礬50~60PPM),對水的澄清有明顯的效果,特別是對低濁度水的處理,更是其它類型的高分子絮凝劑所不及。ST絮凝劑與傳統使用的無機絮凝劑(如硫酸鋁、鹼式氯化鋁等)相比,具有產生的淤泥量少,沉降速度快水質好,成本低等特點,而且還可採用直接過濾的新工藝,這對傳統的上水處理無疑是一個重大改革。
ST絮凝劑產品的技術指標為:
外觀:無色或淡黃色粘稠液體
含量:≥30%(m/m)
特性粘度:≥40%(m1/g)
離子度:≥50%(m/m)
2、ST絮凝劑的使用方法:
ST絮凝劑可單獨使用,或與硫酸鋁、鹼式氯化鋁復合使用。復合使用時、可減少無機絮凝劑添加量,並大大減少產生的污泥量。
ST絮凝劑的最佳使用濃度是使Zate電位零或接近於零時用量。當用量過多時,反而起分散作用。
ST絮凝劑單獨使用時,其加葯量范圍為0.2-10ppm。
ST絮凝劑在低溫貯存時,將使膠體或液體凍成冰塊,影響它的絮凝活性。因此,應在0-32℃之間貯顧為宜。
ST絮凝劑應可能用中性不含金屬鹽的水來配製貯備液。貯備液一般配成1%、0.5%或0.1%的液體。與其它高分子絮凝劑一樣,ST絮凝劑在剪切力較高的高速攪拌下,將會被切斷分子鏈,從面降低絮凝劑性能。因此,溶解、輸送和絮凝過程,都不要使用較高速度的旋轉攪拌機和離心泵。一般溶解和絮凝時可用吹入空氣或用約100轉/分低速的螺旋式攪拌為宜。輸送則盡可能利用位差或排液泵為宜。
ST絮劑的效果與加入方法有很大關系,為使ST絮凝劑與懸浮物能充分混勻,絮凝劑應盡可能稀釋並多次加入。
為了使ST絮凝劑的分子鏈既不被剪斷,同時又能與處理體系充分混合,可採用:(一)在處理物流動管中多次分散加入ST絮凝劑;(二)用壓縮空氣攪拌;(三)用螺旋槳攪拌器在100轉/分低速下進行。形成絮凝塊後,便要避免攪拌。
3、ST絮凝劑廣泛應用於凈水、破乳、造紙雙元助留、造紙漿液陰離子雜質消除等領域。
PAM和鋁鹽混凝劑聯用凈水效果經濟分析 【列印此頁】 【返回】
發布日期:[2008-2-25] 共閱[286]次
摘要: 本文試驗研究了聚丙烯醯胺和聚合氯化鋁或硫酸鋁聯用除濁、除UV254和CODMn的效果,結果表明:聚丙烯醯胺和聚合氯化鋁或硫酸鋁聯用,比單獨用聚合氯化鋁或硫酸鋁的除濁效果顯著,而對UV254和CODMn去除率提高幅度不大,但可大量減少無機混凝劑用量和減少污泥濕基重量,從而減少水廠凈水處理成本和污泥處理量。
關鍵詞: 聚丙烯醯胺 污泥濕基重量 經濟分析
混凝是以地面水為水源的自來水處理廠不可缺少的基本凈水工藝,國內各水廠大多使用無機混凝劑,投葯量大,產生的污泥數量多、體積大,難以處理,而且凈水效果也不盡如意。有機高分子聚丙烯醯胺(PAM)優良的助凝效果早已為人們熟知,但受其單體毒性、投加量及投加方式優化等問題的影響,國內自來水廠較少使用。然而研究表明:只要嚴格控制PAM投加量及產品單體含量,其在水廠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凈水效果,而且是最有效減少污泥數量、體積及改善污泥脫水性質的途徑[1]。歐洲、美國已經有相當數量的給水廠選用聚丙烯醯胺作為給水處理的一種絮凝劑。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水廠污泥處理已為人們所重視,我國有些城市的新建水廠及原有水廠已將污泥處理提上議事日程,有的水廠污泥處理工程已建成投產。同濟大學在自來水廠使用PAM助凝和污泥處理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的經驗。
1 試驗部分
取某河水水樣,進行投加不同的混凝劑和聚丙烯醯胺的實驗室混凝攪拌試驗。
1.1 儀器與試劑
SC-956實驗攪拌機(湖北省潛江縣儀器廠);2100N濁度儀(HACH公司);751GW分光光度計(惠普上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聚合氯化鋁(以下簡稱PAC,Al2O330%,鹽基度65-80%,2300元/噸,上海五四凈水劑廠);
硫酸鋁(以下簡稱AS,Al2O310%,900元/噸,上海五四凈水劑廠);
聚丙烯醯胺(以下簡稱PAM,AN910PWG,陰離子型,分子量1.42×107,單體含量0.008%,水解度20.5%,26000元/噸,法國SNF公司)。
1.2 攪拌試驗
攪拌試驗過程:一組燒杯,各取1L水樣,在快速攪拌中(140r.min-1)加入無機混凝劑,攪拌1min,
然後轉至慢速攪拌(30 r.min-1)15min;靜置30min後取上清液測定濁度、CODMn和紫外吸光度。
PAM則於快速攪拌(140r.min-1)1min後加入,轉至中速攪拌(100r.min-1)30s,再轉至慢速攪拌(30 r.min-1)15min。
紫外吸光度在254nm處進行,水樣測定前用0.45um膜過濾水樣。
1.3 污泥濕基重量
小心傾去上清液,直至燒杯中約剩50ml泥和水,然後用濾膜過濾至無水珠滴下稱重。
2 結果與討論
2.1 凈水效果比較
試驗的原水主要水質情況:水溫=24℃;pH=7.2;濁度=196NTU;UV254=0.176;CODMn =7.12mg/l。混凝攪拌試驗結果,整理成圖1至圖6表示。
從圖3至圖6可以看出:PAM和無機混凝劑聯合使用對UV254和CODMn去除效果均有提高,但幅度不大,因為PAM不能產生對有機物質具有吸附作用的水解產物,其對有機物的去除僅因提高固液分離效果得以提高。最為顯著的是濁度的去除效果提高(見圖1和圖2),這是因為先加入的無機混凝劑和膠粒負電荷起電中和作用使膠體脫穩,去除了大的懸浮粒子,而高分子絮凝劑PAM能使被中和的膠體顆粒及很細微的膠粒迅速吸附和橋聯,可去除很微細的膠粒,從而去濁效果大大提高。
2.2 污泥濕基重量比較
表2 投加AS和AS+PAM 產生的污泥濕基重量比較 不加PAM 加0.2mg/lPAM
編號 1 23 4 5
1 2 3 4 5
投加AS(mg/l) 10 20 30 40 50
10 20 30 40 50
剩餘濁度(NTU) 48.7 17.7 11.7 5.41 2.23
15.2 6.27 2.34 1.32 1.28
污泥濕 基重量(g) 1.7121 1.9273 2.0384 2.2671 2.7837
1.0718 1.1925 1.2079 1.4219 1.6310
由表1和表2可見:加入PAM後,各污泥濕基重量分別減少約40%,究其原因可能是單獨投加鋁鹽時污泥中一般以無機金屬氫氧化合物為主,這些化合物帶大量的結合水,造成污泥含水率增高,體積龐大[2]。而加入PAM,一方面可減少無機混凝劑的量,從而減少金屬氫氧化物沉澱及結合水,另一方面形成的絮體緊密,可「壓縮」絮體孔隙中的水和減少無機金屬氫氧化合物和水的結合位。
2.3 經濟技術分析
加入有機絮凝劑PAM後, 污泥濕基重量減少很多,取剩餘濁度為5NTU左右的水樣進行比較(表1中的兩個2號之間,表2中的兩個4號之間):10mg/lPAC產生的濕基污泥量為1.3970g,5mg/lPAC+0.2mg/lPAM產生的濕基污泥量為0.8764g,前者多產生的濕基污泥量0.5206g,測其含固率為10.38%,則其折算成干污泥量0.05404g。 同樣可以計算出40mg/lAS比20mg/lAS+0.2mg/lPAM多產生干污泥量0.06436g(測得40mg/lAS產生的濕基污泥含固率為5.99%)。根據上海閔行水廠一車間的污泥處理經驗排泥水折算成干污泥的處理費用為912.32元/噸干泥[3]。以水廠處理萬噸水為例進行經濟分析見下表3和表4:
表4 用AS+PAM,萬噸水可節約處理費用(元)
干泥量(t) 節約污泥處理費用(元) 總計節約處理費用(元)
0.06436g/l=0.6436t/萬t 0.6436×912.32元/t=587.17元 587.17+128=715.17元
絮凝劑用量 節約絮凝劑費用(元)
40mg/l=0.4t/萬t (0.4×900)-(0.2×900+0.002×26000)=128元
20mg/l=0.2t/萬t
0.2mg/l=0.002t/萬t
3 小結
(1)PAM和無機鋁鹽混凝劑聯用比單獨用無機鋁鹽混凝劑,可以使去濁效果明顯改善,而對去除CODMn和UV254改善很少;
(2)PAM和無機鋁鹽混凝劑聯用比單獨用無機鋁鹽混凝劑,可使污泥濕基重量減少40%左右;
(3)PAM和無機鋁鹽混凝劑聯用比單獨用無機鋁鹽混凝劑,可降低污泥處理費和凈水加葯費用,從而能降低總的凈水成本;
(4)用於飲用水處理的PAM,其單體AM含量均應小於0.05%,PAM投加率一般均少於1mg/l,足以保證飲用水的安全性。我國許多以地面水為水源的凈水廠(特別是原水濁度較高的凈水廠)在用混凝劑的同時,適量投加PAM,將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陽離子型PAM的價格較高(一般為陰離子價格的兩倍左右),而非離子型PAM溶解性較差,對這兩種類型PAM和無機混凝劑聯用時的凈水效果,有待進一步探討。
『陸』 污水處理絮凝劑用量多少合適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在進行絮凝沉降澄清和污泥脫水處理時,需要使用污水絮凝劑。污水絮凝劑用量一直是污水處理廠家所關心的話題,那麼污水絮凝劑用量是多少呢?污水絮凝劑用量的確定要依據污水裡面的污染物情況來決定,如果SS類物質含量過高,投加量就大一些。
其次不同行業污水處理時,絮凝劑的使用量也有很大差別。是生活污水?還是造紙廠、印染廠、電鍍廠、鋼鐵廠、制葯廠、皮革廠、酒精廠、食品廠、電廠、化工廠等工業廢水?不同行業污水處理使用的絮凝劑種類也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生活污水直接投加pam絮凝劑,化工廠污水需要pac配合pam絮凝劑使用。總的來說,在污水絮凝沉澱處理時,pam絮凝劑投加使用量大概在幾克左右;如果需要使用pac絮凝劑,那pac用量也就幾克,pam的使用量就可以省一些。在污水進行泥水分離脫水壓濾處理時,pam絮凝劑的使用量就較大了,因為污泥的濃度較高。
污水絮凝劑具體用量可以通過滴定的方法來確定。
1、先將各種污水絮凝劑按照要求稀釋,制備成標准溶液體。
2、取一定量的水樣,分別用上面制備的污水絮凝劑做滴定,得出初步的評價。
3、滴定前,可能需要先調節PH值等,甚至可能需要對原水進行稀釋。4、每種絮凝劑都會有其單獨的最佳用量,也就是說當添加量超過一定程度後,再增加用量,去污效果不會增加。
5、確定最佳用量後,可以再設置兩種以上的絮凝劑配合使用的平行實驗。
『柒』 絮凝劑中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的用量
不同行業的污水,所需絮凝劑的用量也會不同,因此,用量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准。一般情況下處理一噸污水,用量為2-6克;如污水中ss含量較低,用量則在1克左右,當然也有ss含量較高的廢水,那麼用量則有可能會超過10克,因此,具體用多少還要根據污水具體情況來定。
使用方法
1、聚丙烯醯胺作為絮凝劑凈化污水時,不可以直接投加,需要先按0.1-0.3%配製成水溶液,在撐拌狀態下溶解時間40-60分鍾,使用配製好的水溶液去處理污水。
2、配製聚丙烯醯胺水溶液時,溶解裝置應該是搪瓷、不銹鋼、鍍鋅、鋁制或塑料桶內進行,不可以在鐵質容器內配製和貯存。
3、水溶液的配製要現用現配,如果配製好的溶液長時間放置,其性能將 會視水質的情況而逐漸降低。
『捌』 一般污水處理廠一天用多少絮凝劑 以10萬噸市政水為例 選用國外絮凝劑
100kg左右。具體用量與污泥處理量和處理後污泥的干度有關。
污水處理廠絮凝劑主要用於污泥脫水。
『玖』 制葯廠污水排放化學需氧量和總氮超標如何處理
一、制葯廢水的處理方法
制葯廢水的處理方法可歸納為以下幾種:物化處理、化學處理 、生化處理 以及多種方法的組合處理等,各種處理方法具有各自的優勢及不足。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各種處理方法以及工藝的選擇。
物化處理
根據制葯廢水的水質特點,在其處理過程中需要採用物化處理作為生化處理的預處理或後處理工序。目前應用的物化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氣浮、吸附、氨吹脫、電解、離子交換和膜分離法等。
(1) 混凝法
該技術是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一種水質處理方法,它被廣泛用於制葯廢水預處理及後處理過程中,如硫酸鋁和聚合硫酸鐵等用於中葯廢水等。高效混凝處理的關鍵在於恰當地選擇和投加性能優良的混凝劑。近年來混凝劑的發展方向是由低分子向聚合高分子發展,由成分功能單一型向復合型發展[3]。劉明華等[4]以其研製的一種高效復合型絮凝劑F-1處理急支糖漿生產廢水,在 pH為6.5, 絮凝劑用量為300 mg/L時,廢液的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69.7%、96.4%和87.5%,其性能明顯優於PAC(粉末活性炭)、聚丙烯醯胺(PAM)等單一絮凝劑。
(2) 氣浮法
氣浮法通常包括充氣氣浮、溶氣氣浮、化學氣浮和電解氣浮等多種形式。新昌制葯廠採用CAF渦凹氣浮裝置對制葯廢水進行預處理,在適當葯劑配合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在25%左右。
(3) 吸附法
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類、吸附樹脂等。武漢健民制葯廠採用煤灰吸附-兩級好氧生物處理工藝處理其廢水。結果顯示, 吸附預處理對廢水的COD去除率達41.1%,並提高了BOD5/COD值。
(4) 膜分離法
膜技術包括反滲透、納濾膜和纖維膜,可回收有用物質,減少有機物的排放總量。該技術的主要特點是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無相變及化學變化、處理效率高和節約能源。朱安娜等採用納濾膜對潔黴素廢水進行分離實驗,發現既減少了廢水中潔黴素對微生物的抑製作用,又可回收潔黴素。
(5) 電解法
該法處理廢水具有高效、易操作等優點而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電解法又有很好的脫色效果。李穎[8]採用電解法預處理核黃素上清液,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1%、83%和67%。
化學處理
應用化學方法時,某些試劑的過量使用容易導致水體的二次污染,因此在設計前應做好相關的實驗研究工作。化學法包括鐵炭法、化學氧化還原法(fenton試劑、H2O2、O3)、深度氧化技術等。
(1) 鐵炭法
工業運行表明,以Fe-C作為制葯廢水的預處理步驟,其出水的可生化性可大大提高。樓茂興等採用鐵炭—微電解—厭氧—好氧—氣浮聯合處理工藝處理甲紅黴素、鹽酸環丙沙星等醫葯中間體生產廢水,鐵炭法處理後COD去除率達20%,最終出水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一級標准。
(2) Fenton試劑處理法
亞鐵鹽和H2O2的組合稱為Fenton試劑,它能有效去除傳統廢水處理技術無法去除的難降解有機物。隨著研究的深入,又把紫外光(UV)、草酸鹽(C2O42-)等引入Fenton試劑中,使其氧化能力大大加強。以TiO2為催化劑,9 W低壓汞燈為光源,用Fenton試劑對制葯廢水進行處理,取得了脫色率100%,COD去除率92.3%的效果,且硝基苯類化合物從8.05 mg/L降至0.41 mg/L。
(3)氧化法
採用該法能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對COD有較好的去除率。如Balcioglu等對3種抗生素廢水進行臭氧氧化處理,結果顯示,經臭氧氧化的廢水不僅BOD5/COD的比值有所提高,而且COD的去除率均為75%以上。
(4) 氧化技術
又稱高級氧化技術,它匯集了現代光、電、聲、磁、材料等各相近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電化學氧化法、濕式氧化法、超臨界水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和超聲降解法等。其中紫外光催化氧化技術具有新穎、高效、對廢水無選擇性等優點,尤其適合於不飽合烴的降解,且反應條件也比較溫和,無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與紫外線、熱、壓力等處理方法相比,超聲波對有機物的處理更直接,對設備的要求更低,作為一種新型的處理方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肖廣全等[13]用超聲波-好氧生物接觸法處理制葯廢水,在超聲波處理60 s,功率200 w的情況下,廢水的COD總去除率達96%。
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技術是目前制葯廢水廣泛採用的處理技術,包括好氧生物法、厭氧生物法、好氧-厭氧等組合方法。
(1) 好氧生物處理
由於制葯廢水大多是高濃度有機廢水,進行好氧生物處理時一般需對原液進行稀釋,因此動力消耗大,且廢水可生化性較差,很難直接生化處理後達標排放,所以單獨使用好氧處理的不多,一般需進行預處理。常用的好氧生物處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深井曝氣法、吸附生物降解法(AB法)、接觸氧化法、序批式間歇活性污泥法(SBR法)、循環式活性污泥法(CASS法)等。
1.1深井曝氣法
深井曝氣是一種高速活性污泥系統,該法具有氧利用率高、佔地面積小、處理效果佳、投資少、運行費用低、不存在污泥膨脹、產泥量低等優點。此外,其保溫效果好,處理不受氣候條件影響,可保證北方地區冬天廢水處理的效果。東北制葯總廠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經深井曝氣池生化處理後,COD去除率達92.7%,可見用其處理效率是很高的,而且對下一步的治理極其有利,對工藝治理的出水達標起著決定性作用。
1.2AB法
AB法屬超高負荷活性污泥法。AB工藝對BOD5、COD、SS、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於常規活性污泥法。其突出的優點是A段負荷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對pH和有毒物質具有較大的緩沖作用,特別適用於處理濃度較高、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的污水。楊俊仕等採用水解酸化-AB生物法工藝處理抗生素廢水,工藝流程短,節能,處理費用也低於同種廢水的化學絮凝-生物法處理方法。
1.3生物接觸氧化法
該技術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的優勢於一體,具有容積負荷高、污泥產量少、抗沖擊能力強、工藝運行穩定、管理方便等優點。很多工程採用兩段法,目的在於馴化不同階段的優勢菌種,充分發揮不同微生物種群間的協同作用,提高生化效果和抗沖擊能力。在工程中常以厭氧消化、酸化作為預處理工序,採用接觸氧化法處理制葯廢水。哈爾濱北方制葯廠採用水解酸化-兩段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制葯廢水,運行結果表明,該工藝處理效果穩定、工藝組合合理。隨著該工藝技術的逐漸成熟,應用領域也更加廣泛。
1.4SBR法
SBR法具有耐沖擊負荷強、污泥活性高、結構簡單、無需迴流、操作靈活、佔地少、投資省、運行穩定、基質去除率高、脫氮除磷效果好等優點,適合處理水量水質波動大的廢水。用SBR工藝處理制葯廢水的試驗表明:曝氣時間對該工藝的處理效果有很大影響;設置缺氧段,尤其是缺氧與好氧交替重復設計,可明顯提高處理效果;反應池中投加PAC的SBR強化處理工藝,可明顯提高系統的去除效果。近年來該工藝日趨完善,在制葯廢水處理中應用也較多,採用水解酸化-SBR法處理生物制葯廢水,出水水質達到GB8978-1996一級標准。
(2)厭氧生物處理
目前國內外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主要是以厭氧法為主,但經單獨的厭氧方法處理後出水COD仍較高,一般需要進行後處理(如好氧生物處理)。目前仍需加強高效厭氧反應器的開發設計及進行深入的運行條件研究。在處理制葯廢水中應用較成功的有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厭氧復合床(UBF)、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水解法等。
2.1UASB法
UASB反應器具有厭氧消化效率高、結構簡單、水力停留時間短、無需另設污泥迴流裝置等優點。採用UASB法處理卡那黴素、氯酶素、VC、SD和葡萄糖等制葯生產廢水時,通常要求SS含量不能過高,以保證COD去除率在85%~90%以上。二級串聯UASB的COD去除率可達90%以上。
2.2UBF法
買文寧等將UASB和UBF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UBF具有反應液傳質和分離效果好、生物量大和生物種類多、處理效率高、運行穩定性強的特徵,是實用高效的厭氧生物反應器。
2.3水解酸化法
水解池全稱為水解升流式污泥床(HUSB),它是改進的UASB。水解池較之全過程厭氧池有以下優點:不需密閉、攪拌,不設三相分離器,降低了造價並利於維護;可將污水中的大分子、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改善原水的可生化性;反應迅速、池子體積小,基建投資少,並能減少污泥量。近年來,水解-好氧工藝在制葯廢水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某生物制葯廠採用水解酸化-二段式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制葯廢水,運行穩定,有機物去除效果顯著,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別為90.7%、92.4%和87.6%。
(3) 厭氧-好氧及其他組合處理工藝
由於單獨的好氧處理或厭氧處理往往不能滿足要求,而厭氧-好氧、水解酸化-好氧等組合工藝在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耐沖擊性、投資成本、處理效果等方面表現出了明顯優於單一處理方法的性能,因而在工程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某制葯廠採用厭氧-好氧工藝處理制葯廢水,BOD5去除率達98%,COD去除率達95%,處理效果穩定;採用微電解-厭氧水解酸化-SBR工藝處理化學合成制葯廢水,結果表明,整個串聯工藝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能力,COD去除率可達86%~92%,是處理制葯廢水的一種理想的工藝選擇;在對醫葯中間體制葯廢水的處理中採用水解酸化-A/O-催化氧化-接觸氧化工藝,當進水COD為12 000 mg/L左右時,出水COD達300 mg/L以下;採用生物膜-SBR法處理含生物難降解物的制葯廢水,COD的去除率能達到87.5%~98.31%,遠高於單獨的生物膜法和SBR法的處理效果。
此外,隨著膜技術的不斷發展,膜生物反應器(MBR)在制葯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也逐漸深入。MBR綜合了膜分離技術和生物處理的特點,具有容積負荷高、抗沖擊能力強、佔地面積小、剩餘污泥量少等優點。採用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工藝處理COD為25 000 mg/L的醫葯中間體醯氯廢水,系統對COD的去除率均保持在90%以上;利用專性細菌降解特定有機物的能力,首次採用了萃取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含3,4-二氯苯胺的工業廢水,HRT為2 h,其去除率達到99%,獲得了理想的處理效果。盡管在膜污染方面仍存在問題,但隨著膜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使MBR在制葯廢水處理領域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二、制葯廢水的處理工藝及選擇
制葯廢水的水質特點使得多數制葯廢水單獨採用生化法處理根本無法達標,所以在生化處理前必須進行必要的預處理。一般應設調節池,調節水質水量和pH,且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某種物化或化學法作為預處理工序,以降低水中的SS、鹽度及部分COD,減少廢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質,並提高廢水的可降解性,以利於廢水的後續生化處理。
預處理後的廢水,可根據其水質特徵選取某種厭氧和好氧工藝進行處理,若出水要求較高,好氧處理工藝後還需繼續進行後處理。具體工藝的選擇應綜合考慮廢水的性質、工藝的處理效果、基建投資及運行維護等因素,做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總的工藝路線為預處理-厭氧-好氧-(後處理)組合工藝。採用水解吸附—接觸氧化—過濾組合工藝處理含人工胰島素等的綜合制葯廢水,處理後出水水質優於GB8978-1996的一級標准。氣浮-水解-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化學制葯廢水、復合微氧水解-復合好氧-砂濾工藝處理抗生素廢水、氣浮-UBF-CASS工藝處理高濃度中葯提取廢水等都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
三、制葯廢水中有用物質的回收利用
推進制葯業清潔生產,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以及中間產物和副產品的綜合回收率,通過改革工藝使污染在生產過程中得到減少或消除。由於某些制葯生產工藝的特殊性,其廢水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物質,對這類制葯廢水的治理,應首先加強物料回收和綜合利用。針對其醫葯中間體廢水中含量高達5%~10%的銨鹽,採用固定刮板薄膜蒸發、濃縮、結晶、回收質量分數為30%左右的(NH4)2SO4、NH4NO3作肥料或回用,具有明顯經濟效益;某高科技制葯企業用吹脫法處理甲醛含量極高的生產廢水,甲醛氣體經回收後可配成福爾馬林試劑,亦可作為鍋爐熱源進行焚燒。通過回收甲醛使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並且4~5年內可將該處理站的投資費用收回,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但一般來說,制葯廢水成分復雜,不易回收,且回收流程復雜,成本較高。因此,先進高效的制葯廢水綜合治理技術是徹底解決污水問題的關鍵。
四、結語
關於處理制葯廢水的研究已有不少報道,但由於制葯行業原料及工藝的多樣性,排放的廢水水質千差萬別,所以制葯廢水並沒有成熟統一的治理方法,具體選擇哪種工藝路線取決於廢水的性質。根據該廢水的特點,一般應通過預處理以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並初步去除污染物,再結合生化處理。目前,開發經濟、有效的復合水處理單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應加強清潔生產的研究,並在處理前期考慮廢水是否有回收利用的價值和適當的途徑,以達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更多污水處理技術文章參考易凈水網http://www.ep360.cn/
『拾』 污水處理的葯品投加計算
1、PAM溶液配葯箱加入80%自來水。
2、PAM溶液箱加入PAM葯粉1.2KG,按0.1%的質量濃度配比。內
3、PAC亦是80%自來水。
4、PAC固體容35kg,按10%配比。
絮凝劑PAM用量6kg/d
絮凝劑PAC用量16k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