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還是有影響的,至少在中國,城市污水廠還是應該設初沉池的。至於初沉池的作用我就不說了,那些都可以網路一下的。現在僅從我國國情方面說下哈: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城市排水基礎設施差,
城市排水體制基本上以合流制為主。由於城市綠化
率不高,燃燒煤炭作為城市生活中的一次性能源使
用較為普遍,加之我國城市垃圾尚未分類,城市建築
物內建築設備又以蹲式大便器、大便槽為主,城市污
水中不僅含有有機物,還有泥沙、煤渣等無機物和塑
料袋等漂浮物。在城市污水廠進水中,固體物質由
可沉固體、漂浮固體和一部分膠態的不可沉固體組
成。城市污水中的懸浮固體、可沉固體物質以溶解
態、膠體態和懸浮態等3種狀態存在,其中懸浮物約佔6O% ,膠態固體物質占接近4O% ,其餘極少一部
分是漂浮固體物質。在城市污水廠的一級處理中,
初沉池設置在格柵、沉沙池之後,進廠污水中的漂浮
物雖然經過一道粗格柵和一道細格柵,但仍有一些
如布條、塑料膜等雜質穿過格柵、越過沉沙池,最終
在初沉池內被有效地去除,保證了後續二級生化處
理的正常運行。因此,初沉池主要去除懸浮固體中
的可沉固體物質,去除效果可達9O% 以上;在可沉
淀物質的沉澱過程中,懸浮物質中不可沉澱的漂浮
物質的一小部分(約lO%)會粘附在絮體上一同沉
淀。大部分的漂浮物質也將在初沉池內作為浮渣去
除,沉下去的物質作為污泥被排出。另外,由於在初
沉池的停留時間一般為1.5~2.0 h,所以,初沉池還
有均和水質、水解(酸化)作用。
B. 污水處理廠是否需要設置初沉池
是否設立初沉池主要是看進水中的SS,SS高必須設初沉池。
BOD460,COD260,SS208,為了為了保證水質穩定,最好是設置初沉池。
C. 污水處理國家標准都有哪些
比較常用的水處理標准如下:
一、醫療機構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
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
三、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
四、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DB11/307—2013(北京地標)
五、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18920—2002
六、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18921—2002
七、肉類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3457—92
八、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596—2001
九、發酵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3—2008
十、化學合成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4—2008
十一、提取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5—2008
十二、中葯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6—2008
十三、生物工程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7—2008
十四、混裝制劑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8—2008
十五、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19821—2005
十六、汽車維修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6877—2011
D. 初沉池和二沉池分別設計在污水處理工藝流程中的那個環節
通俗點說:開頭和末尾。
你指的應該是市政污水處理廠,就以城市污水廠為例吧內
一般流程是:格柵-初沉池-厭氧容池-好氧池-二沉池。就算是別的工藝流程,初沉池和二沉池也基本都有,個別可不設二沉池
這是活性污泥法,初沉池沉澱的是原水中的懸浮物;
二沉池沉澱的是好氧池的污泥,沉澱下來一部分迴流到好氧池或者厭氧池,以保持系統污泥濃度,一部分排到污泥濃縮池作為剩餘污泥處理掉。
簡單的說就是上面的了。
污水廠也是個污染單位,水中的污染物一部分降解,還有一部分會轉化成固態污染。
E. 設計污水處理廠時怎麼確定要設置多少個沉澱池 格柵 等構築物
格柵設多少個這個要看你的水量以及設備相關參數,比如你的格柵一專天處理5萬方,你的污水處屬理廠每天要處理50萬方,你也按照上面那位仁兄只用一組格柵(一粗一細)?
一般沉澱池數量與你的曝氣池數量相等(SBR及衍生系列除外,它們沒有二沉池)。當然也可以不相等。
F. 污水處理廠設計中沉澱池與沉砂池必須都有還是有一個就可以
維拓環境 十萬伏特團隊為你解答。
污水處理廠設計要看水質和你選擇的工藝,內一般來說,容沉砂池是必不可少的,要濾去大的顆粒物,如果你的進水沒有這類物質的話,可以不用沉砂池。
至於沉澱池,主要又分為初沉池和二沉池(有的工藝可能還有更多沉澱池),初沉池不是必須的(這取決於你的水質,可參見《污水生物處理 原理、設計與模擬》),而對AAO、氧化溝等工藝來說,二沉池是必須的,用於固液分離並迴流污泥。而SBR、CASS這類工藝則不需要二沉池。
G. 廢水處理中的初沉池與二沉池有什麼區別,設計計算上有什麼不同
廢水處理中的初沉池與二沉池的區別:
1、處理對象不同
初沉池處理對象主要是懸浮物,部分有機物。二沉池處理對象是活性污泥混合液,它具有濃度高、有絮凝性、質輕、沉速較慢等特點。
2、處理作用不同
初沉池的作用是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減輕後續處理設施的負荷;使細小的固體絮凝成較大的顆粒,強化了固液分離效果;對膠體物質具有一定的吸附去除作用。
而二次沉澱池的作用是澄清(固液分離),保證出水水質;污泥濃縮,使迴流污泥的含水率降低,保證迴流污泥的。
3、處理原理不同
初沉池原理是自由沉澱、顆粒在沉澱過程中互不幹擾,其形狀、尺寸、質量均不改變,下沉速度也不改變。而二沉池原理是沉降利用成層沉降與壓縮沉澱原理沉澱過程中絮凝的懸浮物形成層狀物,呈整體沉澱狀,形成較明顯的固液界面。
(7)污水處理初沉池設計規定擴展閱讀:
初沉池主要作用:
1、 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減輕後續處理設施的負荷。
2、使細小的固體絮凝成較大的顆粒,強化了固液分離效果。
3、對膠體物質具有一定的吸附去除作用。
4、 一定程度上,初沉池可起到調節池的作用,對水質起到一定程度的均質效果。減緩水質變化對後續生化系統的沖擊。
5、有些廢水處理工藝系統將部分二沉池污泥迴流至初沉池,發揮二沉池污泥的生物絮凝作用,可吸附更多的溶解性和膠體態有機物,提高初沉池的去除效率。
6、還可在初沉池前投加含鐵混凝劑,強化除磷效果。含鐵的初沉池污泥進入污泥消化系統後,還可提高產甲烷細菌的活性,降低沼氣中硫化的含量,從而既可增加沼氣產量,又可節省沼氣脫硫成本。
H. 污水處理池體大小依據是什麼
池體大小主要還是根據進水負荷來計算,比如進水COD400左右,日進水水量1000方,出水要求COD100左右,水力停留時間根據不同工藝來定,要求停留時間24小時以上。
計算:
水力負荷=(體積/時間)/面積=流量/面積;體積/時間=流量。
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水體叫水力負荷。例如,每小時,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或每天,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立方米)。
反應池根據污泥負荷、污泥齡、水力停留時間等計算,化學反應池根據化學反應接觸停留時間確定。池體大小至少要有1000方,如果進水COD更高,池體大去確保COD有足夠時間消納。
處理池注意事項
沉澱池池體平面為矩形,進口設在池長的一端採用淹沒進水孔,水由進水渠通過均勻分布的進水孔流入池體,進水孔後設有擋板,使水流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池寬的橫斷面。沉澱池的出口設在池長的另一端採用溢流堰,以保證沉澱後的澄清水可沿池寬均勻地流入出水渠。
堰前設浮渣槽和擋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體。池寬和池深要保證水流沿池的過水斷面布水均勻,依設計流速緩慢而穩定地流過。池的長寬比一般不小於4,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過3米。污泥斗用來積聚沉澱下來的污泥,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I. 污水處理設計需要查閱那些規范
一、環境手冊類有:
1、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5冊)-城鎮排水》(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年。
2、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6冊)-工業排水》(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年。
3、上海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9冊)-專用機械》(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年。
4、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1冊)-常用設備》(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年。
5、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2冊)-器材與裝置》(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年。
6、北京水環境技術與設備研究中心等主編:《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廢水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年。
7、張自傑主編:《環境工程手冊—水污染防治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二、基本環境標准與規范類
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
2、《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1993)
3、《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
4、《土壤環境質量標准》(GB15618–1995)
5、《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
6、《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 3544-2008)
7、《紡織染整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 471-2009)
8、《污水海洋處置工程污染控制標准》(GB18486–2001)
9、《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596–2001)
10、《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50335–2002)
1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
12、《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其安全技術規程》(CJJ60–1994)
三、其它供參考的規范和標准:
1、雜環類農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523-2008)
2、製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9-2008)
3、發酵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3-2008)
4、化學合成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4-2008)
5、提取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5-2008)
6、羽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1-2008)
7、中葯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6-2008)
8、混裝制劑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8-2008)
9、生物工程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7-2008)
10、澱粉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5461-2010)
11、酵母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5462-2010)
12、油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25463-2010)
13、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准(CJ3025-1993)
1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CJ3082-1999)
1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類(GB/T18919-2002)
1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02)
1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
1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05)
1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農田灌溉用水水質(GB20922-2007)
20、惡臭污染物排放標准(GB14554-1993)
21、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CJ/T 249-2007)
2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單獨焚燒用泥質(CJ/T290-2008)
23、電鍍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O-2008)
24、合成革與人造革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21902-2008)
25、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25465-2010)
26、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25464-2010)
27、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25466-2010)
28、鎂、鈦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25468-2010)
29、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25467-2010)
30、含油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58O-2010)
31、氧化溝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578-2010)
32、膜分離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579-2010)
3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577-2010)
34、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576-2010)
35、釀造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575-2010)
36、電鍍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2-2010)
37、製革及毛皮加工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3-2010)
38、屠宰與肉類加工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4-2010)
39、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5-2010)
40、污水混凝與絮凝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6-2010)
41、污水氣浮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7-2010)
42、污水過濾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8-2010)
(9)污水處理初沉池設計規定擴展閱讀
處理技術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一般根據水質狀況和處理後的水的去向來確定污水處理程度。
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
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污水處理
J. 污水處理廠什麼情況下可不設初次沉澱池
進水水質中沒有或者有很少的能自然沉降的固體懸浮物時可以不設初次沉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