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曾提出五種方案處理核廢水,為何會選擇排入大海這種方式
日本曾提出五種方案處理核廢水,但是其他方案都耗資巨大,耗時長,耗費的人力物力多,所以他們選擇了排入大海這種最省事的辦法。
日本選擇排入大海是因為這是最省事省力省錢的辦法,如果選擇了固化、電解、磁分子等可以對核廢水進行處理,然後達標後再安全排放的辦法,這樣需要花非常多的錢,而且整個周期也非常的長,可能要達到40多年,相關人員進行過計算,計算結果表示處理這些核廢水要花掉日本一年GDP的15%左右。這樣一看他們就認為排入大海是非常簡便的辦法了,他們不顧外界的看法執意要排入大海,不負責任,是對自己本國國民和全體人類的傷害。核輻射對人類和海洋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核廢水裡的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健康的破壞更是非常惡性的,不僅會致癌,還會致畸致突變,這種基因損害會持續數千年,被排入海中的核廢水會直接的影響到魚類、貝類等海洋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日本這種對於自己國民的不負責任和對生命的冷漠並不是一個現代國家政府應該有的態度,應該積極去尋找辦法,解決問題,給全球人類一個交代。
㈡ 核廢水到底怎麼處理
在核電站,由於處理廢水的量大、放射性物質濃度較高,都建有專門的放射性污內水處理系統,其常用的工藝是蒸發和容過濾。前面提到過,廢水中的大多數放射性元素都不具有揮發性,利用這一特性,科學家對廢水進行加熱令其蒸發,再將留下的無法蒸發的放射性物質作濃縮處理。這個方法有兩個優點,其一,核電站運行過程中本身就有很多無用的廢熱,加熱廢水不會多耗能源;其二,蒸發法基本不需要使用其他物質,不會像其他方法因為污染物的轉移而產生其他形式的污染物。另一種方法是過濾法,原理類似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凈水器。在廢水流經的管道中安放了專門用來吸附放射性物質的樹脂,這樣水流走了,放射性物質留在樹脂中。過一段時間,樹脂吸附「飽」了,可以換上新的樹脂。而吸滿了放射性物質的樹脂可以通過壓縮等方法減小體積,收集後澆築水泥密封,若樹脂中放射性強度不高,放入鐵桶密封也行。
㈢ 核廢料的外國處理
國外高放射性廢物處置時間(單位:年) 國家 選址開始時間 選址完成時間 處置庫開始運行時間 從選址到運行所需時間 美國 1957 201053 日本 1976 2040 64 加拿大 1973 2004 ≥2025 ≥52 德國 1965 200843 瑞典 1976 2008 2020 44 芬蘭 1987 2020 33 比利時 1974 20352050 76 英國 1976 2035 59 法國 2005 瑞士 1980 2000 >2020 >40 西班牙 1986 >2015 >34 阿根廷 2010—2015 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根據計劃,美國將在2010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個深地質核廢料處置庫。核電發達的瑞典、芬蘭、法國、日本等國也紛紛制訂了建設深地質核廢料處置庫的計劃。中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1986年才開始 相關技術的研究,但是中國在這方面進展順利,預計到2030年後將建成自己的深地 質核廢料處置庫。
近幾天,德法兩國又在為核廢料的運輸和存放問題搞得如臨大敵。 2001年3月26日,法國4年之後重新開始將核廢料運回德國。在數千群眾抗議聲中,拖著6節裝有核廢料車廂的火車,在500多名警察沿途護送和押運下,徐徐進入德國。在德國,場面更為壯觀。從法國邊境到戈萊本核廢料傾倒場,沿途有多達3萬名警察警戒,數萬群眾舉旗抗議核廢料重回德國,有些地方群眾還和警察發生沖突。
1997年,法國在將核廢料運回德國境內時,也曾發生反核群眾和警方激烈的沖突,迫使德國政府下令暫停將核廢料運回德國。然而,由於德國境內的近百座核電站每年都要產生不少核廢料,這些核廢料在經過法國阿格核廢料處理廠處理後,按協議需運到德國的戈萊本核廢料傾倒場永久性埋藏。所以,在西歐各國的壓力下,德國政府不得不同意核廢料再次運回德國埋藏。
大的有核國家,比如美國、俄羅斯在他們的國家都找到了暫存核廢料的地點。2010年美國國會已通過立法,決定在美國西部內華達州沙漠地區存放美國的核廢料。俄羅斯也決定在西伯利亞無人區建立核廢料存放地,並歡迎其他國家付費存放。只有像德法日這些人口密集有核國家,核廢料存放成為傷腦筋的大事。德國甚至宣布今後不再建設核電站。
㈣ 俄羅斯提出處理日本核廢水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俄羅斯對於日本核廢水並沒有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只是對於日本之間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保持譴責的態度,至少從官方媒體的宣傳來看,確實如此。日本核廢水的問題,根本就沒有解決辦法,何來最佳方法?如此標題,不就是讓人意淫嗎?我後面寫的文章,就是說明這個問題,根本沒辦法解決,要麼用錢繼續耗下去,要麼排出去,誰也沒有解決方案。這怎麼就文不對題了。
整篇文章不都寫明白了,1、提這個問題就是給後來人設套,讓人說俄羅斯要給日本投氫彈,瞎造謠,我開篇就說了,這個問題無解,其他都是意淫造謠;2、寫了為啥無解,並且從邏輯上說明白了,日本科技發達,聯合美國一樣解決不了;3、寫了為啥要扔進太平洋;4、為啥我們極為反對。這還表述簡單,我真服了。雖然有部分自媒體宣傳俄羅斯極為強硬,並且要向日本投氫彈等等,其實都是造謠,俄羅斯官方並沒有這樣說過。俄羅斯雖然遠東地區也緊鄰太平洋,但是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人口極少,相對經濟也不發達,同時他不屬於主要洋流區域,所以對俄羅斯有影響,但是影響還不足以同本地區國家相比,所以俄羅斯態度確實比較強硬,但是還沒有到所謂「投擲氫彈」的地步。
福島核廢水,從技術角度來講,確實沒有解決的辦法,但是福島核廢水是日本人造成的,而福島核電站也是為日本謀利的工具,既然從始至終都是為日本本國利益,為啥碰到問題了,要讓周邊國家承擔這個後果?這才是俄羅斯等周邊利益國家極為不能忍的問題,說直白了就是,我沒獲利,我不承擔責任,誰獲利了,誰就要承擔責任。不過,日本人真的挺不住了,他只能硬著頭皮上了,結果就是排入太平洋,但是日本起了這個頭之後,後面的惡果,會讓日本極為難辦,因為日本是海洋國家,全球變暖,對日本更為迫切。
㈤ 日本有核廢水其他國家沒有嗎
日本有核廢水,是因為他們出現了嚴重的核事故。所以會有這種比較嚴重的核輻射危險。其他國家沒有核事故,當然就沒有核廢水。
㈥ 各國核廢料的處理方案是什麼
核廢料處理形式
所謂核廢料,是指核電站在運行中產生的含有放射性的物質。從技術層面來看,核廢料主要分為高放射性、中放射性、低放射性三類。高放射性核廢料主要包括核燃料在發電後產生的乏燃料及其處理物。中低放射性核廢料一般包括核電站的污染設備、檢測設備、運行時的水化系統、交換樹脂、廢水廢液和手套等勞保用品。中低放射性核廢料危害較低;高放射性核廢料則含有多種對人體危害極大的高放射性元素,例如只需10毫克鈈就能致人斃命,因此各種核廢料處置方法是不一樣的。
中國對中低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按國家標准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處理,不論是固體核廢料還是液體核廢料,都要進行固化處理,然後裝在200升的不銹鋼桶里,放在淺地層的處置庫里。
國際上對高放射核廢料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直接把乏燃料當核廢料,經過處理裝在大罐子里直接埋到很深的地層下,像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幅員遼闊的國家目前都是這樣做的。還有一種是將裝有核廢料的金屬罐投入選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中國對高放射廢物採取的是後處理方式,即先把乏燃料送到處置場進行玻璃固化,之後再放到至少500米深的地層內埋掉。
將核廢料埋在永久性處置庫是目前國際公認為最安全的核廢料處置方式。不過,在西方社會,由於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政府要找到一個不被反對的核廢料永久存放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更傾向在中低放射性核廢料庫中暫時存放,同時期待有更安全、更能被接受的處理技術和方案出現,再作最終處理。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確定建設高放射核廢料處置場廠址的國家只有芬蘭。為了保證核廢料得到安全處理,各國在投放時要接受國際監督。
㈦ 核廢水一般如何處理
過濾法。
在放射性廢水流過的部位安裝能夠吸附放射性元素的原材料,合理消化吸收水裡的放射性元素,吸附原材料中儲存放射性元素。等候一段時間後,原材料中的放射性元素做到飽和狀態,換掉新的吸附原材料就可以。更換出來的充斥著放射性元素的原材料再做干固密閉式處理。
危害
核廢水,即核電站排出來的廢水,據相關數據顯示,核廢水中包含63種放射性物質,一旦沾染上這些放射性污染物,就會直接進入動植物的內部,造成基因序列的突變,誘發嚴重的疾病,比如說癌症等等。而同時對下一代的影響也非常大,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新生代的嚴重畸形和遺傳性的疾病。
如果在北赤道暖流海域投放,就會更快的影響到我國周邊海域,但是這樣也會用最短的時間再次影響到別國。那麼如果再靠近北太平洋暖流直接投放,這些核廢水又會更快的到達北美和美國,並且這個時候的污染物濃度是遠高於上面那種方式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放射性廢水處理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日本核廢水一旦入海究竟危害有多大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福島核污水如何處理?多位日本官員提「排放入海」
㈧ 中國核廢水怎麼處理
工業廢水:主要為冷卻劑相關系統(設備、管道和閥門)的疏水和引漏水。根據其放射性水平和鹽含量的不同,可採用預過濾、離子交換、蒸發等方法處理。
設備去污廢水。主要為放射性設備去污產生的去污廢水,其鹽含量較高,一般採用蒸發處理。
地面沖洗廢水、淋浴水和洗衣房水。這類廢水的放射性水平很低,可經過濾後排放,或採用蒸發處理或膜過濾(反滲透、納濾或超濾等)處理。如廢水含有洗滌劑,蒸發時則需添加消泡劑,或預先分解洗滌劑。
(8)其他國家怎麼處理核廢水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日本用於儲存核廢水的廢水罐多達一千多個,而到了2022年,這些廢水罐可能就會全部存滿,到時候,日本恐怕只能將這些核廢水全部倒入大海。
要知道核廢水中含有很多放射性物質,還有很多殘留的有害物質,如果日本真的將百萬噸核廢水全部都排入大海,那麼無論是人類還是海洋生物,都會受到嚴重危害,這種災難可是會殃及全人類的。
㈨ 核廢物的其他國家處理方法
世界各地核電站每年產生約1萬立方米核廢物,存放低放射性(半衰期小於30年)的核廢物不用深埋,地表下幾十米即可,但也得層層設防。法國1996年建成第一座大型陸地核廢料儲存庫,外形如一個小山丘,由140萬噸砂岩、片岩、黃沙和泥土組成,第一層是植被,第二層是硬石層,第三層是沙子,第四層是防水瀝青膜,第五層是排水層,第六層是覆蓋在裝有核廢物的鐵桶上的硬土石層。
㈩ 日本要將百萬噸核廢水排進太平洋,其它國家的核廢水是怎麼處理的
在處理這種具有輻射的核廢料問題上,許多國家都遵循著國際安全基本原則,盡可能降低這些廢料所帶來的輻射風險,一般會採用深層掩埋或是將其密封後沉入海底的方式,而像日本這樣直接將核廢水排入海洋實際上會帶來很多污染問題,不管是對於海洋生物還是人類自身都會造成一定影響。
相比起直接排放入海,建設處置庫對環境以及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影響絕對是小了很多,而福島目前的地表已經不適宜居住,將這片區域用於建設處置庫也是不錯的選擇,既然有更好的更合適的解決方法,日本再選擇如此輕松卻不計後果的解決方式自然也會受到國際環保組織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