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於工業廢水怎樣測量污染物排放總量
(1)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的廢水排放口布設采樣點,監測第一類污染物版;在工廠廢水總權排放口布設采樣點,監測第二類污染物。
(2)已有廢水處理設施的工廠,在處理設施的總排放口布設采樣點。如需了解廢水處理效果和調控處理工藝參數提供依據,應在處理設施進水口和部分單元處理設施進、出口布設采樣點。
(3)用某一時段污染物平均濃度乘以該時段廢(污)水排放量即為該時段污染物的排放總量。
B. 全國統計年鑒《各行業工業廢水排放量》裡面的企業數量是否為全部企業,還是抽查部分企業
這句話本身就是矛盾的,什麼叫「各行業工業」?到底是各行業呀還是工業呀
C. 貴州發展設想
貴州發展循環經濟的設想
--------------------------------------------------------------------------------
貴州日報 2005-08-31 11:30:56
在科學發展觀和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思路的指導下,省委、省政府不僅確立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生態立省戰略,而且通過了《中共貴州省委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人口資源環境工作的意見》,推動著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走上又快又好的道路。其中,發展循環經濟的原則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科學規劃,抓緊落實。
現狀分析和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在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全省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保持了總體穩定的態勢。現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前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十分突出,問題依然嚴重,形勢不容樂觀;二是在未來的發展中,由於資源能源大省特殊的省情,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如不努力發展循環經濟,後果不堪設想。
首先,貴州的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然稟賦、比較優勢和重要條件,決定著貴州必然是一個以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主要特徵的內陸省份,也決定著貴州必然要建設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更決定著貴州未來的發展必然是一個重化工的工業化階段,也必然會帶來對資源和環境的不利影響。「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動了青山就可能沒柴燒」成為貴州的特殊矛盾。通過計算,如果繼續保持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污染控制力度,到2020年,在經濟增長實現翻兩番的時候,所需的資源投入和污染的排放量也將同步翻兩番,這就可能使經濟增長帶來更大的環境災難,發展可能中斷,歷史性跨越也難以實現。
其次,貴州能源資源消耗較高,浪費較大,大大高於全國和西部平均水平。突出表現為「四低」,即資源產出率低、資源利用率低、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低。從能源結構看,一次能源生產中煤炭佔95%以上,能源消費中煤炭佔70%以上。這一比例不僅比2002年有所上升,而且又要發展、又要降低,難上加難。從單位產值的能耗看,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為3.91噸標准煤,是全國平均能耗的2.73倍,在西部地區居倒數第二。每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7.88噸標准煤,是全國平均能耗的3.5倍,在西部地區居倒數第一。
第三,貴州建立南方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增加煤炭、水能的開發和電力及重化工的發展,如果不發展循環經濟,既不利於降低能耗、資源消耗,也不利於減少污染。據專家測算,僅「西電東送」一、二批次中的火電項目,將使貴州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29.44萬噸。同時,這些項目一年需要電煤4140萬噸,以一個煤礦年產100噸計算,就需要建設40個左右的煤礦,也將加劇對生態地質和環境的不利影響。
第四,貴州工業特別是高能耗工業的發展仍然是一條「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路子,不僅現在污染嚴重,而且還有進一步加劇的可能。工業「三廢」污染嚴重,工業廢水廢氣排放量、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在全國和西部都是較為嚴重的,而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僅為441億元,只佔全國總量的2.3%,綜合利用量只佔總產量的29.3%,比全國低26.5個百分點。
第五,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消費方式落後,生產污染呈現增長加快的態勢。全省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總量達到3.87億噸,佔全省總量的69.7%,污水處理率僅為2.8%;生活垃圾處理量224.89萬噸,無害化處理率只有26.1%。更為嚴重的是,食品的不安全性已經成為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最大隱患。
按照著名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模型計算,貴州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水平之間的關系是,只要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就可以在一定的發展周期中,實現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的上升與污染水平同步下降的雙贏。
要在未來發展中實現環境曲線模型,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因為循環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結構組合和新型的增長方式及新型的發展模式。具體地說,循環經濟是在減量化的基礎上,實現經濟規律與生態規律的結合,將上一個環節的污染變成下一個環節的原料,盡可能延長這樣的鏈條,並將其覆蓋到生產、流通、消費、環境、社會和心理各個領域,實現節約資源、變廢為寶、資源再生、污染零排放,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推動貴州重化工走上一條「高投入、高載能、零排放、綜合效益」的文明發展路子。
以上情況表明,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發展循環經濟,才能避免「越發展、越污染」、「先污染、後治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老路,實現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使加快發展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初步形成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環保型為特徵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格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優化型社會,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歷史性跨越。
需要著力解決的六個問題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的3R原則、共生耦合原則、技術先進原則、環境友好原則和協調發展原則,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轉變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為主線,以提高資源生產率和減少廢物排放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資源循環利用和清潔生產為關鍵,以體制機制、政策法規為保證,以鋁及鋁工業、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和若干區域為重點,以形成若干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和區域為內容,以實現加快發展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實現共贏為核心,全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發展目標。到2010年,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資源消耗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同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重點工業污染源廢水廢氣排放達標率達到80%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60%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4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以上;基本建立城鄉水資源供給安全保障體系,縣城以上城市供水的水量水質全面達到國家標准;礦產資源綜合回收率提高5%以上,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率達到40%以上。力爭煤、磷、鋁、鐵合金等重點行業資源利用率有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較高資源生產率、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潔生產企業,形成一批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生態工業基地和資源節約型城市,為初步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奠定基礎。
3.發展框架。(1)在企業內部,推行清潔生產,建立循環經濟生產經營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原料替代、工藝改進和產品設計,加強管理,擴大規模,優先進行企業內部的物質和能量循環,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實現污染零排放。(2)在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基地內的企業之間,圍繞鋁及鋁工業、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煤電一體化、高能耗產業等重大項目,延伸產業鏈,拓寬產業幅,進行企業間產品的耦合共生,進行更加充分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促進相關企業的產業整合,實現廢物的回收和利用。(3)在區域層次上,與社會、農業循環體系相銜接,使工業、社會所產生的廢棄物經過再生返回生產、消費過程,形成物質的閉路循環,充分利用資源,減少廢物排放。連接工業和社會消費體系,參與全國的經濟分工和大循環,把貴陽市建設成為全國循環經濟生態試點城市。
4.發展內容。貴州的資源狀況和工業化發展水平,決定了全省工業目前仍以資源型產業發展為重點。因此,貴州「十一五」發展循環經濟規劃的內容是實現貴州資源型工業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同時,為使貴州經濟跨越式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按照循環經濟的指導原則,圍繞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資源的高效利用,進行全省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生態工業規劃,前者側重於經濟結構的戰略性發展規劃,後者著眼於重點行業和工業部門的發展思路和措施等深入具體的規劃。
貴州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重點是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鋁及鋁加工、煤電一體化等產業;同時這也是貴州通過產業突破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重點。因此,發展循環經濟型生態工業的內容應放在煤、磷、鋁以及鐵合金等高耗能行業上,通過示範作用,帶動全省循環經濟型生態工業基地的建設。還有兩個內容應當作出相應安排,一是作為全國試點的貴陽市循環經濟生態城市建設,二是興義市納灰河流域治理的農業循環經濟試點建設。
5.發展安排。通過政府大力推進與市場有效驅動,按照「規劃引導、突出重點、示範推動、持續實施」的原則,有序推進貴州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
(1)以規劃引導。堅持「先規劃,後治理」、「先治理,後污染」,把末端治理變為過程治理的循環經濟要求,盡快制定「十一五」發展循環經濟規劃及各專項子規劃。各市州地和有關部門在編制「十一五」規劃時,要結合貴州發展循環經濟重點行業、階段性目標和試點基地,組織編制各產業和區域循環經濟的專項規劃。
(2)分重點突破。一是資源開采環節要統籌規劃礦產資源開發,推廣先進適用的開采技術、工藝和設備,提高采礦回採率、選礦和冶煉回採率,大力推進尾礦、廢石綜合利用,大力提高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率。二是資源消耗環節要加強對冶金、有色、電力、煤炭、化工、建材、農業等重點行業能源、礦石、原材料、水等資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三是廢物產生環節要污染預防和全過程式控制制,推動不同行業合理延長產業鏈,不同區域拓寬發展幅,加強對各類廢物的循環利用,爭取實現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設施和城市垃圾等的減量化和再利用,降低廢物最終處理量。四是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支持廢舊機電產品再製造,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選系統,不斷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五是消費環節要大力倡導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耗方式,鼓勵使用能效標志產品、節能節水認證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綠色標志食品和有機標志食品,減少過度包裝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六是要攻克三個難關,就是使磷渣、鋁渣和煤變廢為寶,從根本上解決污染的三大隱患。
(3)分階段推進。在「十一五」期間,以貴陽市循環經濟型生態試點城市和全省14個循環經濟型生態工業試點基地為重點,對區域范圍的現有煤、磷、鋁以及鐵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重點企業實施改造,初步形成一批循環經濟型生態工業企業和基地,貴陽市循環經濟型生態試點城市建設要取得明顯成效。遠期到2020年,為重點建設、跨越發展階段,建成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基礎、基礎設施建設主體、生態保障體系基礎、人力資源開發基礎和制度創新建設基礎,將貴州煤、磷、鋁以及鐵合金等資源比較優勢真正轉化為競爭優勢。
(4)分層次示範。一是全力推進企業內部的循環利用。全省重點選擇山東兗礦、宏福公司、金元公司、水鋼、開磷集團、赤天化集團等重點企業以及貴陽市的磷、煤化工企業作為試點,然後在全省重化工企業逐步推開。二是大力推進企業間或產業間的生態工業園區及基地建設。初步考慮有:貴陽市開陽磷煤化工生態工業示範基地、遵義市坪橋循環經濟型新材料生態工業基地、遵義市桐梓循環經濟型煤化工生態工業基地、貴州循環經濟型鋁工業生態工業基地、綏陽循環經濟型重化工生態工業基地、六盤水市六枝高耗能生態工業基地、安順發電有限公司煙氣脫硫及資源產業化生態工業基地、黔南州瓮福循環經濟型磷化工生態工業基地、龍里縣循環經濟型葯業生態工業基地、黔東南州鎮遠循環經濟型高耗能生態工業基地、黔西南州循環經濟型安龍重化工基地及興義2030工程、銅仁大龍、萬山循環經濟型高耗能生態工業基地、畢節織金煤電磷一體化循環經濟型生態工業基地等。三是區域層次抓好全國第一個循環經濟型生態試點城市————貴陽市的試點建設工作。四是農業層面上積極探索興義市納灰河流域循環經濟農業生態保護及綜合治理建設。
(5)持續性實施。在抓好試點工作、鞏固試點成果的同時,擴大試點范圍,以點帶面,促進全省資源型產業和傳統產業的生態轉型,完善相關法規、政策和管理體系,加強區域協作,打破行政區域束縛,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拓寬發展幅,帶動全省從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培育循環經濟型新興經濟產業和區域格局,逐漸在全省實現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的經濟體系。
6.發展保障。一是一體化安排。按照貴州的自然稟賦和比較優勢以及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在能源、原材料工業及產業集群和區域安排上,必須走出一條煤電一體化的路子。煤電一體化是綜合能源資源及深加工的概念,包括煤炭、電力以及用煤、用電各個產業。它包括「延長縱向產業鏈」————煤、電、焦化,煤、電、鋁、磷延續發展。拓寬「橫向發展幅」————產業集群、聚積人口形成基地或園區,發展城市、推動區域循環經濟成型。隨著循環經濟的發展,單純的資源爭奪將向煤炭多資源重組、市場多要素重組演變。這種延長縱向產業鏈和拓展橫向發展幅的思路,就是要打造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鏈,實現煤炭產品的深加工,提高煤炭產品附加值,進而增強煤炭和電力企業的市場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同時形成區域的產業集群、支持產業和特色經濟體系及城市化。這是貴州發展的戰略總趨勢和總格局,必須緊緊抓住不放,一步步地去努力實現,為發展循環經濟和實現歷史性跨越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經濟政策。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准入條件,對新建項目要按照循環經濟理念、節約型社會以及清潔生產的要求,加強調控和引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通過項目核准,財政支持、優惠和信貸供應等政策杠桿,引進和鼓勵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低消耗、輕污染、有利於貴州資源綜合開發的行業,嚴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行業。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和廢舊物資回收經營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社會投入,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引導、企業實踐、公眾參與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機制,逐步建立起符合貴州實際的有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和運行機制。建議設立省循環經濟型生態工業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同時積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重點支持循環經濟型項目;國土、環保、財政、稅收等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緊密配合,對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基地、城市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促使企業建設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型生態工業經濟發展的企業組織結構。三是技術政策。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政策著眼點,主要在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和主要工業產品的規模標准,引導資金的技術流向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方向,指導相關技術的傳播應用,加大對工業企業技改投入力度和爭取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切實改善支撐科技進步和創新的組織體系、運行機制、政策環境,在優勢產業的關鍵環節上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院所技術力量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現代企業制度為規范的技術創新平台;探索建立風險投資機制,鼓勵企業更多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力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不斷提高技術進步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四是法律法規。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對傳統發展模式的突破和創新,需要完善的立法和嚴格的執法來推動和實施。要積極推動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相應的規劃、政策的制定,實現對傳統發展模式的突破和創新,以規范並限制與規劃相悖的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和公眾行為。各級政府必須將發展循環經濟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確立循環經濟的跨部門綜合決策與管理機制;確立循環經濟的管理制度和各種政策手段;確立各部門的管理許可權和職責;積極推動全國循環經濟立法。同時,要嚴格執行《清潔生產法》等法律法規,規范和指導循環經濟的發展。
(作者系省長助理、省發改委主任)
來源:貴州日報
D. 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和工業廢水處理量有什麼區別
指各項指標都達到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的外排工業廢水量,包括未經處理外排達標和經過處理後外排達標兩部分。
E. 國家統計局 工業廢水排放量是怎麼統計的
應該是通過個地級市或者縣級的統計局或者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綜合匯總得到的吧。數據統計方面的工作一般都是一級一級上報的,就像人口普查一樣。至於真實性的審核則是另一方面的工作了。
F. 請問全國每年工業廢水排放量為多少呀(越近越好)
環保部2010-04-21發布的最新數據:
2008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571.7億噸,內比上年增加容2.7%。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41.7億噸,比上年減少2.0%。工業廢水排放量占廢水排放總量的42.3%,比上年略有降低。
G. 工業廢水排放量
我國沒有限制每年的排放量,
限制的是廢水中污染物的濃度(有些國家限制污染物年排放總量,如Cr年排放總量,COD年排放總量),在我國,因為年排放總量測起來太困難,所以就限制濃度。。
H. 工業廢水排放量的計算公式
你也廢水排放量的個計算公式,這個計算公式來說的話,他有自己的裝備的計算工資的,你只要按照這個套公式就可以的
I. 2016至2019年該市工業廢水排放量呈現逐年什麼的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為199.5億噸。2019年,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448個日排污水量大於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監測結果顯示,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5.85億噸,同比下降33.3%。
由於國家統計局於2015年以後停止公布工業廢水總排放量數據,前瞻結合2016-2019年我國工業廢水直排海排放量的增速測算,估計2019年我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約為252億噸。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J. 近年我國工業污水排放量統計
求近年我國工業污水排放量最好有排放的渠道,比如排放到河流海洋之類的,最好再說一說這個污染的危害,這個污染佔中國總污染的地位。謝謝!補充:還有國家投資改善治理的數據,還有發布的方案,都需要近期的。滿意答案笑我,你拚命笑我14級2010-02-18 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文) 2008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571.7億噸,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41.7億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42.3%,比上年減少2.0%。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億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57.7%,比上年增加6.4%。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320.7萬噸,比上年減少4.4%。其中,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457.6萬噸,占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34.6%,比上年減少10.5%;城鎮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863.1萬噸,占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65.4%,比上年減少0.9%。廢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萬噸,比上年減少4.0%。其中,工業氨氮排放量29.7萬噸,占氨氮排放量的23.4%,比上年減少12.9%;生活氨氮排放量97.3萬噸,占氨氮排放量的76.6%,比上年減少1.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2.4%,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