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清河的環境問題,形成原因,解決對策
一、流域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形成原因
1.水質狀況較差。小清河幹流16個控制斷面中,僅睦里庄1個控制斷面為Ⅲ類,其餘馬鞍山、五柳閘、還鄉店、大碼頭、鴨旺口、辛豐庄、位橋、孫鎮、渡口、浮橋、大肖、石村、三岔、候辛、羊口等15斷面均為劣Ⅴ類。
2.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為實現小清河流域的水質目標,小清河流域到2012年COD和氨氮的排放總量需控制在1.41萬噸/年和0.06萬噸/年,即需要在2002年的基礎上分別削減11.86萬噸/年和1.27萬噸/年,削減率分別為89.3%和95.5%;COD和氨氮的入河總量需控制在1.17萬噸/年和0.05萬噸/年,即需要在2002年的基礎上削減10.08萬噸/年和1.08萬噸/年,削減率分別為89.6%和95.5%。
3.環境污染難以遏制。污染物入海總量居首位的為COD,約5.2萬噸,約占總量的95%;其次為營養鹽,約0.2萬噸,約占總量的4%;石油類約377噸;重金屬約773噸。
二、浸染治理工程
1.污染治理工程
任務要求:城市(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工程。到2012年,根據需要在流域內擴建城市污水處理工程26項,新增處理規模為79萬立方米/日,可新增COD削減能力7.2萬噸/年、氨氮0.4噸/年,需要投資9.9億元。到2015年底,小清河流域新、擴建2座污水處理廠,形成處理能力8.2萬噸/日,污染物削減能力COD8.3萬噸/年,氨氮0.5萬噸/年。
計劃安排:已建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計劃。小清河流域投資3.1億元對已建成的14座污水處理廠完善配套污水管網310千米。已建污水處理廠除磷脫氮設施建設計劃,小清河流域投資3.25億元對已建成的14座污水處理廠新增除磷脫氮功能。
2.工業污染源控制工程
任務要求:制定重點流域匯水區鼓勵、限制、禁止發展產業名錄,在審批項目時,應嚴格執行名錄制度,杜絕新污染源的產生。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工業點源綜合整治,實施清潔生產及工業企業再提高工程,關停流域內的「十五」土(小)企業。
計劃安排: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禁止一切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禁止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設立裝卸垃圾、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碼頭。在除保護區外的流域匯水區,限制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輪胎及橡膠加工製造業、化學原葯葯品製造業、印染業、化學纖維製造業、皮革皮毛羽絨及其製品業、造紙及紙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煤炭采造業、電鍍、發酵製品業(澱粉)、酒精及飲料酒製品業。
工業點源綜合治理工程。到2012年底,小清河流域完成55個工業點源綜合治理項目,工程投運率不低於90%。2015年底,工程投運率達到100%。
3.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任務要求:實施「兩減三保」行動計劃,即以「減少農葯、減少化肥,保產量、保質量、保環境」為目標,以強化技術培訓、提高技術到位率為手段,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優化結構、總量減少」的原則,分步實施,逐步推進。到2015年,使小清河流域化學農葯、化肥的使用基本做到品種結構合理,利用率明顯提高,農業面源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區內原有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必須建設治污設施並達標排放,糞便和污水要實現資源化利用。新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必須堅持「三同時」的原則,不得產生新的污染。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開發農村新能源和有機肥料,實現殘留物的多層次循環利用。實現水產養殖的總量控制,減少對水體的污染。加強對船舶和航道、碼頭、船舶製造業的污染控制,完善船舶生活污水、固體廢棄物收集、處理裝置,減少入海污染物總量。
4.生態恢復和保護工程
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級海洋環境監測機構建設技術標准,通過充實人員、加強培訓、購置監測設施設備、完善監測手段,著力建設海洋環保業務工作支撐體系。設置小清河幹流斷面,對各入河排污口、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污口設置自動監控裝置,開展海洋環境監測和入海排污口監測。實施小清河附近海域污染狀況與趨勢性監測,開展海洋環境與生態質量狀況評價,建立小清河附近海域生態災害應急指揮系統,完善災害預警能力建設工程,做好海洋災害評估、賠償救濟。
(1)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
監測斷面。考慮調水干線沿線河流、湖庫狀況以及跨省界、市界河流情況,確定小清河流域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4個,分別為小清河幹流的柴庄閘、辛豐庄、石村和孝婦河的長山橋。
監測項目。流量、水溫、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
監測頻次。每月監測一次。
(2)重點污染源的監測:為了保證小清河流域內河流水質、湖庫水質的逐步改善,必須保證污染源達標排放,因此需對重點污染源實行在線監測。必須同步安裝在線監測設施,對日排廢水100噸以上或日排COD30千克或氨氮20千克以上的重點排污企業必須在2012年底前完成在線監測設施的安裝運行。
(3)入海排污口監測:監測內容:排污口的地理位置、現場實況照片,污水中的污染物瞬時濃度、瞬時污水流量。
監測時間:全年監測6次,分別在3、5、6、7、9、10月上旬實施。
(4)鄰近海域環境監測:
監測內容:水質、沉積物、生物質量、大型底棲生物種類、海域環境實況記錄。
采樣時間:水質采樣應在低潮時進行,沉積物和生物采樣時間與水質同步。
5.小清河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工程
計劃資金投入800萬元。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擴大海洋經濟動物、藻類增殖規模,制定有關規劃、技術標准和規范,對增殖保護效果進行跟蹤評價,大力開展海洋經濟動物恢復性保護蘆葦濕地生態治理示範工程,計劃在2012年前完成。
6.小清河環境容量研究工程
在對海上污染物和陸源污染源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小清河入海口周圍海域環境生態資源狀況作出綜合評價。利用數值模擬技術CECOMSED模型,對小清河N、P、COD等主要污染物因子總量進行模擬,確定萊州灣環境容量。
根據小清河及其周圍海域環境容量,提出有關市、縣、區向小清河的排放污染物質的指標,為沿小清河市、縣、區政府治理小清河及其周邊海域提供決策依據。初步探討污染指標排放配額制度和有償申請方法的實施。
㈡ 污水處理廠MBR一體化設備出水氨氮不高,總氮超標是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氮磷超標因素分析及對策
摘要:脫氮除磷工藝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城市污水處理廠當中,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出水氮磷含量超標的情況常常困擾著水廠的工作人員。因此,釐清脫氮除磷工藝的重要參數並加以控制,能夠很好的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出水氮磷含量達標。
關鍵詞:城市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對策分析
1概述
近年來污水處理的主要工藝已發生變化,從常規二級處理逐漸變為重視脫氮除磷的深度處理上來。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於工藝復雜性及參數的變化性,導致常常出水氮磷含量超標,影響著水廠的運行。因此,釐清脫氮除磷工藝的重要參數並加以控制,能夠很好的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2污水氮含量超標原因及控制方法
2.1氨氮超標
2.1.1污泥負荷與污泥齡
生物硝化屬低負荷工藝,F/M一般在0.05~0.15kgBOD/kgMLVSS?d。負荷越低,硝化進行得越充分,NH3-N向NO3--N轉化的效率就越高。與低負荷相對應,生物硝化系統的SRT一般較長,因為硝化細菌世代周期較長,若生物系統的污泥停留時間過短,污泥濃度較低時,硝化細菌就培養不起來,也就得不到硝化效果。SRT控制在多少,取決於溫度等因素。對於以脫氮為主要目的生物系統,通常SRT可取11~23d。
2.1.2迴流比與水力停留時間
生物硝化系統的迴流比一般較傳統活性污泥工藝大,主要是因為生物硝化系統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已含有大量的硝酸鹽,若迴流比太小,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就較長,容易產生反硝化,導致污泥上浮。通常迴流比控制在50~100%。生物硝化曝氣池的水力停留時間也較活性污泥工藝長,至少應在8h以上。這主要是因為硝化速率較有機污染物的去除率低得多,因而需要更長的反應時間。
2.1.3BOD5/TKN
BOD5/TKN越大,活性污泥中硝化細菌所佔的比例越小,硝化速率就越小,在同樣運行條件下硝化效率就越低;反之,BOD5/TKN越小,硝化效率越高。很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實踐發現,BOD5/TKN值最佳范圍為2~3左右。
2.1.4溶解氧
硝化細菌為專性好氧菌,無氧時即停止生命活動,且硝化細菌的攝氧速率較分解有機物的細菌低得多,如果不保持充足的氧量,硝化細菌將「爭奪」不到所需要的氧。因此,需保持生物池好氧區的溶解氧在2mg/L以上,特殊情況下溶解氧含量還需提高。
2.1.5溫度與pH
硝化細菌對溫度的變化也很敏感,當污水溫度低於15℃時,硝化速率會明顯下降,當污水溫度低於5℃時,其生理活動會完全停止。因此,冬季時污水處理廠特別是北方地區的污水處理廠出水氨氮超標的現象較為明顯。硝化細菌對pH反應很敏感,在pH為8~9的范圍內,其生物活性最強,當pH<6.0或>9.6時,硝化菌的生物活性將受到抑制並趨於停止。因此,應盡量控制生物硝化系統的混合液pH大於7.0。
2.2 總氮超標
2.2.1污泥負荷與污泥齡
由於生物硝化是生物反硝化的前提,只有良好的硝化,才能獲得高效而穩定的的反硝化。因而,脫氮系統也必須採用低負荷或超低負荷,並採用高污泥齡。
2.2.2內、外迴流比
生物反硝化系統外迴流比較單純生物硝化系統要小些,這主要是入流污水中氮絕大部分已被脫去,二沉池中NO3--N濃度不高。另一方面,反硝化系統污泥沉速較快,在保證要求迴流污泥濃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迴流比,以便延長污水在曝氣池內的停留時間。運行良好的污水處理廠,外迴流比可控制在50%以下。而內迴流比一般控制在300~500%之間。
2.2.3缺氧區溶解氧
對反硝化來說,希望DO盡量低,最好是零,這樣反硝化細菌可以「全力」進行反硝化,提高脫氮效率。但從污水處理廠的實際運營情況來看,要把缺氧區的DO控制在0.5mg/L以下,還是有困難的,因此也就影響了生物反硝化的過程,進而影響出水總氮指標。
2.2.4BOD5/TKN
反硝化細菌是在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進行反硝化脫氮的,所以進入缺氧區的污水中必須有充足的有機物,才能保證反硝化的順利進行。由於目前許多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滯後,進廠BOD5低於設計值,而氮、磷等指標則相當於或高於設計值,使得進水碳源無法滿足反硝化對碳源的需求,也導致了出水總氮超標的情況時有發生。
2.2.5溫度與pH
反硝化細菌對溫度變化雖不如硝化細菌那麼敏感,但反硝化效果也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溫度越高,反硝化速率越高,在30~35℃時,反硝化速率增至最大。當低於15℃時,反硝化速率將明顯降低,至5℃時,反硝化將趨於停止。反硝化細菌對pH變化不如硝化細菌敏感,在pH為6~9的范圍內,均能進行正常的生理代謝,但生物反硝化的最佳pH范圍為6.5~8.0。
3 污水生物除磷總磷超標原因及對策
3.1 污泥負荷與污泥齡
厭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藝是一種高F/M低SRT系統。當F/M較高,SRT較低時,剩餘污泥排放量也就較多。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條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對於以除磷為主要目的生物系統,通常F/M為0.4~0.7kgBOD5/kgMLSS•d,SRT為較大,選擇價廉,易得的填料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子。
㈢ 污水處理廠配套設施
污水處理廠自的設備主要可以分為5類: 1.水泵設備:包括取水泵、送水泵、加壓泵、沖洗泵、投葯泵、真空泵等 2.電氣設備:包括變配電設備、電動機、電纜及相應附屬設備 3.其他機械設備:包括攪拌設備、排泥設備、污泥脫水設備、拖動或啟閉機械設備等 4.儀表設備:包括水位、水壓、水頭損失、電壓、電流、電量等計量儀表及水質化驗儀器設備、流量計、自動控制設備等...
㈣ 工業園區都需要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嗎
工業水污染和工業聚集人口水污染,都要求有污水處理設備。一般用到機械過濾器,紫外線殺菌器等,具體還要看你企業的行業所屬。by廣州靈坦
㈤ 為什麼要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必要性是什麼請多從減排的角度回答。謝謝
1、建設污水處理廠的目的就是處理廢水至排放標准,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2、必要版性主要來說是從區域來說的,權可以通過論述沒有污水處理廠,我們的生產生活廢水對周邊水環境的影響,進而證明必要性。
廢水處理廠的位置要配合廢水的出路,考慮整個排水系統分期建設的需要,並服從城市用地規劃。廢水處理廠特別是有污泥處理和脫水設備的污水廠,對周圍房屋的環境質量有一定影響。
應有適當的隔離綠帶。發達的計算技術已使排水系統規劃的經濟分析日趨完善,污水廠廠址的選擇常與整個系統的規劃同時解決。
(5)完善污水處理廠配套設施原因擴展閱讀:
處理廢水的場所:
在城市也稱污水處理廠或污水廠。設在工廠的常稱處理站,出水放入城市排水管道時,處理站實際上是一種預處理設施。廢水處理的一般目標是去除懸浮物和改善耗氧性(即穩定有機物),有時還進行消毒和進一步的處理。
工業廢水的處理側重於油類、懸浮物、重金屬和妨礙城市污水廠運行的或高殘留的有機物的去除或轉化,以及pH值的調整。
㈥ 污水處理廠的主要設備用途和原理
污水處理設備能有效處理城區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回入水域,對改善生態答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工作原理
超濾是一種以篩分為分離原理,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過濾精度在0.005-0.01μm范圍內,
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膠體、細菌、熱源及高分子有機物質。可廣泛應用於物質的分離、濃縮、提純。超濾過程無相轉化,常溫下操作,對熱敏性物質的分離尤為適宜,並具有良好的耐溫、耐酸鹼和耐氧化性能,能在60℃
以下,pH為2-11的條件下長期連續使用。
㈦ 污水處理廠出水不達標原因及措施
可能的原因有抄很多,措施也需襲要一一對應根源才能奏效。
1、技術問題。目前仍然有一些技術無法實現的。
2、設計問題。在目前工藝技術水平可以實現的,由於設計不到位,影響處理效果。需要通過變更設計去解決。
3、施工問題。未按照設計要求施工,影響運行效果。只要按照設計予以完善、嚴格實施到位即可。
4、運行管理。3分工藝7分管理。在常規工藝運行中,管理操作影響很大。有一些新工藝按照無人職守設定,那樣可以大大提高裝置的有效運行概率。
5、設施壽命過短、檢修過於頻繁,影響穩定運行。這在建設初期做好篩選工作。
6、環保責任與經濟效益產生很尖銳的矛盾時。很多企業放棄環保。這就需要在設計前期選擇既有環境效益又有企業效益的工藝,讓企業把環保裝置納入有效益的生產車間范疇進行管理運行。很多環保人認為自己是做環保的只管處理效果,能耗不管、葯耗巨大產泥量巨大造成污染物轉移也不管。諸不知在保護環境的口號下浪費了多少資源,其功過不能等後人去評說,當代人自己就要去反省。
㈧ 污水處理設備應該如何維護和管理
設備的運營管理與維護
(1)設備運行管理的意義和內容
設備是現代化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污水處理廠生產能否順利進行,主要取決於機器設備的完善程度。
污水處理廠有大量的處理工藝設施(或構築物)和輔助生產設施。生產工藝設備如格柵攔污機、泵類、攪拌器、風機、投葯設備、污泥濃縮機脫水機、混合攪拌設備、空氣擴散裝置、電動閥門等。這些工藝設備的故障將影響污水廠的運行或造成全廠的停運。
污水處理廠設備的運行管理,是指對生產全過程中的設備管理,即從選用、安裝、運行、維修直至報廢的全過程的管理。因此,設備運行管理的內容可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①合理選用、安全使用設備。例如選配技術先進、節能降耗的設備,根據設備的性能,
安排其適當的生產任務和負荷量,為設備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條件;安排具有一定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度的設備操作者。
②做好設備的保養和檢修工作。
③根據需要和可能,有計劃地進行設備更新改造。
④搞好設備驗收、登記、保管,報廢的工作。
⑤建立設備管理檔案。
⑥做好設備事故的處理。
(2)設備的運行管理
①管理人雖職責
編制企業的機械設備運行維修管理制度,編制年度檢修計劃和備品、備件購置計劃;負責選購、建賬、調撥直至報廢的管理;編繪設備圖冊或檔案;負責提供更新、改造的技術方案,參與設備的大修與改造、更新工作,並主持測試驗收,參加設備安全檢查及事故分析處理等。
②運行人員責任制
包括操作設備的職員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巡查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③機械設備的運行規程
如設備調度規程、緊急處理規程、事故處理規程。
(3)設備的維修管理
①設備維修管理的內容
建立機械設備檔案,如名稱、性能、圖紙、文件、運行日期、測試數據、維修記錄等。堅持機械設備保養和維修制度。制定機械設備的檢修規程,如檢修的技術標准、檢修的程序、檢修的驗收等。建立備品、備件制度。
②設備磨損與維修
a、設備磨損概念
設備在長期使用過程會產生兩種磨損。一種是物質磨損,指使用過程中由機械力作用造成摩擦、振動的損耗;第二種是技術磨損,如因操作不當或其他原因致使設備報廢,不能再使用;或因科學技術的進步,性能和效率更好的同用途設備不斷出現,
致使原有老設備的「價值」降低。從形式上看,前者叫有形磨損,後者叫無形磨損。
b、設備維修工作類別
設備維修保養的內容包括潤滑、防腐、清潔、零部件調控更換等,一般將設備維修保養分類如下。
(a)日常保養
這是對設備的清潔、檢查、加油等外部維護,由操作人員承擔,並作為交接班的內容之一。
(b)一級保養
對設備易損零部件進行的檢查保養,包括清潔、潤滑、設備局部和重點的拆卸、調整等,一般在專職檢修人員指導下由操作人員承擔。
(c)二級保養
對設備進行嚴格的檢查和修理,包括更換零部件、修復設備的精度等。由專職檢修技術工人承擔。
(d)小修
這是工作量最小的局部性修理,只進行局部修理、更換和調整。
(e)中修
這是一種工作量較大的計劃修理,污水處理廠安排1—3年1次,內容包括更換和修復設備主要部分,檢查整個設備並調整校正,使設備能達到應有的技術標准。
(f)大修
這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種計劃修理,包括對設備全面解體、檢查、修復、更換、調整,最後重新組裝成新的整機,並對設備外表進行重新噴漆或粉刷。一般幾年甚至十年才進行一次,可由專業(修配)廠來完成。
c、設備的計劃預修制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零部件、關鍵部件會不斷「磨損」,這就會影響設備的性能、效率和安全。設備頂修制就是根據設備的「磨損」規律,通過日常保養有計劃地進行檢查和修理,保證使設備經常處於良好狀態的工作制度。
設備預修制的主要內容包括日常維護、定期檢查和計劃維修。
③設備維修工作的原則
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並重,以預防為主。堅持良好的保養,
可以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