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活污水+食堂污水中氨氮如何去除
食堂污水都是比較好處理,主要把油水分離、渣滓分離等,剩下污水直接進入生化池/化糞池。一般學校食堂生化池處理都是生活污水+食堂廢水,您那邊現在是什麼污水處理工藝,如果是AO工藝,
污水處理菌種,找廣州甘度,可寄樣品
⑵ 請問AO工藝處理生活污水氨氮大概需要多久能降下來,有內外迴流約250%。
按理說一個月時間膜早就掛好了
氨氮不能出去的原因有很多種 主要原因就是脫氮環節被割斷內
氨氮容進水30 出水氨氮25 應該說是你的消化反應沒有進行 消化反應沒有進行的話主要原因有:1.氧氣不足 2.營養不足
⑶ 生活污水處理中 AO工藝為什麼氨氮去除不了啊!!!!
A池: 可分為厭氧池(即溶解氧控制在0.2mg/L 及以下),主要功能除磷;缺氧池溶解氧專控制在0.2~0.5mg/L左右,主要屬功能脫氮;這兩個功能停留時間上有區別。除磷時間短,脫氮時間長。如果你的A池停留時間3.5~4小時,就可以轉換脫氮啦。
儀表建議採用ORP(氧化還原電位劑)厭氧控制在-300~400mv 、缺氧控制在正負50~100mv。你試一下吧。實驗完後再聯系。
⑷ 誰能詳細的介紹一下AO污水工藝,謝謝啦
詳細?還是來要正確理解源?
AO,A代表厭氧,O代表好氧。
根據不同的用途分為脫氮工藝和除磷工藝。兩種都可以叫AO(細分AnO和ApO)。
1.脫氮情況是:O池好氧狀態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轉化為硝態氮,O池混合液迴流到A池,在A池缺氧狀態下,硝態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轉化為氮氣。
2.除磷的情況是:主要作用菌類為聚磷菌,聚磷菌在厭氧狀態下釋放P,好氧狀態下吸收磷,最後在好氧池排泥時將P排除系統外。
PS:如果說AO是用來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我就只能呵呵了。
⑸ 城市生活污水如何處理
城市生活污水中一般含大量固體懸浮物、磷酸鹽、鉀鈉及重金屬離子、可化學或生物降解的溶解性或膠態分散有機物(以COD和BOD表徵)、含氮化合物(包括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和有機氮)、菌類生物群等。
城市生活污水常見處理方法:
1、普通曝氣法處理城市生活污水,普通曝氣法出現的時間比較早,該方法不但處理生活污水效果好,而且生活污水的處理量較大,在污水處理廠中可以建設污泥消化池,反應所產生的沼氣可以作為能源加以利用。傳統普通曝氣法為了達到脫氮的目的,可以通過降低曝氣池的容積負荷來解決;為了達到除磷的目的,可以在曝氣池前增設厭氧區來解決。
2、SBR法處理城市生活污水,SBR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簡稱,反應池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主體構築物。反應和排水等工序都是在污水的反應池中完成的,該方法大大簡化了處理過程。近年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不斷改進和完善,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是目前採用較多的污水處理工藝。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工藝在空間上是混合的,推流式的時間模式,其生化反應速度較高。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工藝流程很簡單,而且相對於其它方法構築物少,造價低,運行費用和管理費用低。採用靜止沉澱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分離效果,且出水的水質較高。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運行方式比較靈活,可以有多種處理工藝路線。通過同一種反應器,只要改變運行的工藝參數,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就可以處理不同性質的廢水。
3、AB法處理城市生活污水,AB法是在活性污泥法和兩段法的基礎上產生的,AB法是吸附-生物降解方法的簡稱,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技術。A段與B段之間是相互隔離的,且擁有獨立的迴流系統,這樣可以保證A段與B段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系統和各自的反應過程。
A段,污泥負荷較高,只有一些原核細菌適於生存並得以生長和繁殖下來,污泥中不會摻在真核生物,因此對水質、pH值的沖擊負荷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A段工藝會產生大量的污泥,而且在剩餘的污泥中,有機物的含量較高。
B段在較低的負荷下運行,B段的曝氣池中不但含常用的微生物,還有很多世代期比較長的高級真核微生物,這些真核微生物可以在有機物含量較低的情況下生長繁殖。
4、活性污泥法處理城市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活性污泥去除廢水中有機物。首先是迴流的活性污泥和污水同時進入曝氣池,並將空氣打入曝氣池,充分混合污水和活性污泥,曝氣池中的微生物吸附、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起到凈化污水的作用。然後為了使活性污泥和處理後的污水分離,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澱池進行分離操作。最後就可以向外排放凈化後的水,分離出一部分活性污泥通過迴流系統迴流至曝氣池,另一部分污泥將從系統中排出。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設備為曝氣池和二次沉澱池。
⑹ Ao污水工藝開車步驟,初始開車步驟,盡量詳細
既然准備開車,證明污泥已經接種完畢,需要進水了。
那麼1,初期盡量採取雨水或消防水,就是比較清澈的用水,先將池子整個充滿,初期雨水與消防水一般說來COD相當低,一定需要確保低濃度進水,確保細菌接受COD有個過程,不可受過大的濃度沖擊。
2,硝化反硝化內部開始循環,期間注意多進行鏡檢(顯微鏡檢查),如果污泥不是很多的話(通過沉降比勘測),A段曝氣盡量小,保持SV30=20-25%,因為濃度不是很高,沒必要那麼多的污泥,因為如果污泥多,需要的氧量也大,重要的是濃度又低,舉個例子就是人多粥少,最後也都餓死了。其次是PH,與溫度,溫度是外在條件,可酌情考慮,PH保持7-8即可,也不用刻意去加,畢竟是在調試。
3,低濃度循環的時候,注意檢測污水指標,通過24小時致48小時內污水濃度變化,來看是否可以增加濃度,重要的還是鏡檢,看看污泥的活性,如果發現蟲子及污泥的數量,形態有異常,需要調節工藝,或是找問題,不過一般低濃度應該不會影響劇烈,除非水中有毒性。
4,養菌階段,各項情況均正常,下一步就是養菌,從反硝化進水,此時進水盡量採用生活污水,說白了是大糞水,沒有這種水源的話,少量投加一些磷肥鉀肥及尿素,切記,尿素是氨氮,不可加多,因為A段你還不能保證硝化反應是否能順利進行,其次,硝化反應需要的條件PH,溫度,溶氧都十分重要。然後在每個24小時內都要進行數據檢測,濃度一定要從低到高一步一步來,不可貪圖效率一次性投加許多,舉個例子,你平時吃1個饅頭,有次你很餓,人家給你10個饅頭,你一次吃不完,剩下的只有壞,壞了你又不能吃,結果導致最後又餓,一個道理。。
5,硝化菌的培養是個緩慢的過程,需要有耐心,我為什麼說用生活污水,因為有機肥料很適合細菌的生長。既然濃度有了,請密切注意沉降比與污泥狀態,其實說白了也就1周半個月的時間,初期培養細菌建議間歇性曝氣,也就是將反硝化濃度補充到COD150左右的時候,開曝氣時開系統,停曝氣時停系統,曝氣2小時關5小時-8小時,最長8小時。但如果你的好氧池濃度上來後,風機停的時間就要縮短,濃度上來污泥必然上漲,曝氣量(也就是風機頻率)也要相應增大,再舉個例子,一個房間有10個人,給了1個單位的氧氣能活,突然有20人,你還給1個單位的氧氣,大家都活不好。同理。。。。硝化液迴流泵的流量看氨氮的情況,其實這更取決於硝化菌的處理能力,所以初期,氨氮的控制非常重要,要保證進入A段的氨氮確實能得到處理才行。
6,AO整體循環流量不宜過大,盡量緩慢,不然當你補充濃度進去後,因為循環速度快,濃度推的快,還沒來的及處理,本身就已經傷了,這樣就不好了。
7,當細菌培養到一定程度後,從沉降比上會有個表象,污泥增多,也要注意排泥,這牽扯到一個泥齡問題,如果沒有內部污泥的新老交替,老的死去新的才能長出,老的也贏定要排,就算是培養,也一定要排泥,但頻次可定非常的低。
8,如果出現污泥下降,就需要從各個方面尋找原因,首先當考慮是否是曝氣大污泥負荷太輕,污泥解絮從出水帶出,其次就是水質與條件。
9,開始進入正常污水的時候,也要保證已經培養基本到位,但也要由小量開始進水。
能想到的其實還有很多,這些基本上可以滿足了,其實比說的這些還重要的,那隻有三個字
責任心
分析數據,馴養條件,PH,鹼度,溫度,溶氧,流量,進水濃度。
⑺ AO法處理生活污水的泥齡怎麼確定A池和O池的泥齡相同嗎
泥齡ts是活性污泥在曝氣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即
ts=曝氣池中的活性污泥量/每天從曝專氣池系統排出的剩餘污屬泥量
tS=(X×VT)/(QS×XR+Q×XE)
式中 tS——泥齡,d
X——曝氣池中的活性污泥濃度,即MLSS,kg/m3
VT——曝氣池總體積,m3
QS——每天排出的剩餘污泥體積,m3/d
XR——剩餘污泥濃度,kg/m3
Q——設計污水流量,m3/d
XE——二沉池出水的懸浮固體濃度,kg/m3
以上是基本的計算公式。。其中QS×XR是每天剩餘污泥的排放量,Q×XE是污泥沉降性不好時,隨二沉出水帶走的污泥量,當污泥沉降性較好的情況下,Q×XE可以忽略不計。
樓主根據公式能推出要怎麼操作了吧?
很簡單 加大剩餘污泥排放量。
舉例:
好氧池總容積500m3,二沉池污泥不流失,則每天排剩餘污泥50m3 500/50=10 即連續排泥10天後,泥齡就調節為10天。
特別注意的是樓主最好結合實際的工藝運行情況,做好監測,污泥排多了,會導致整個系統的污泥的濃度下降,影響出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