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常沉澱池污泥濃度是多少
5%,因為大於此值污泥的流動性會很差,後續處理就無法進行。
❷ 平流式沉澱池的排泥斗設多大為宜
1m高,55度傾斜
❸ 關於沉澱池排泥管
是應用沉澱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築物。沉澱池在廢水處理中廣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內水流方向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 考慮到顆粒沉澱過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設顆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變,並設起始沉速為零。結合考慮管內的流速分部,則斜管長度為:-d*tgθ式中a為顆粒沉速變化的加速度,即a=/dt上訴三種方法,各有不足之處。
❹ 輻流式沉澱池的計算中,污泥斗的高度怎麼算
一般根據 沉澱池的寬度、污泥負荷、污泥沉降性能這些都有一些影響。
刮泥機分為半橋、全橋的
還分刮泥機和刮吸泥機。
我是做污水廠構築物計算書生成軟體的,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共同探討,可以私信我。
全橋式周邊傳動刮泥(濃縮)機和半橋式周邊傳動刮泥(濃縮)機的選型主要取決於沉澱污泥量以及污泥沉降性能,污泥負荷可以參考使用場合和設計手冊查詢來進行工藝設計,全橋式周邊傳動刮泥(濃縮)機的刮泥周期是半橋式周邊傳動刮泥(濃縮)機刮泥周期的1/2,全橋式周邊傳動刮泥機適用於沉降性能好,污泥量大的場合。
另外,根據池子的大小,一般16 18m以上的沉澱池 選用中心傳動的,小池子選周邊傳動的,受力荷載都有影響。
❺ 溶氣氣浮機下面污泥斗的坡度一般為多少
跟沉澱池泥斗差不多,傾角在45-60度
❻ 污水處理廠排泥周期如何確定
確定好SV30,以及污泥增長速率,控制好剩餘污泥流量連續排泥或定期排泥,讓SV30保持在相對穩定一個值!
❼ 污水處理的二沉池浮泥怎麼解決
1、增加排泥間隔時間。
2、檢查泥斗設計上是否坡度足夠,矩形池泥斗最好在60度以上。
3、檢專查是否有排泥死角屬,死角易造成排泥不徹底,局部發生厭氧反應。
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7)污水沉澱池排泥斗是多少度擴展閱讀: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一般根據水質狀況和處理後的水的去向來確定污水處理程度。
1、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2、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3、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❽ 平流式沉澱池如何排泥,多長時間排出一次,效果如何
平流式沉澱池對於排泥方式的選擇很重要。你可以選擇:A泵吸式或者虹吸式、B刮泥機——這兩類設備進行排泥。
一般的排泥頻率必須自己現場摸索而定。普通沉澱產泥少,加葯沉澱產泥多。我做設計運營方面比較多,我們在實踐中(市政污水領域)一般都是按照每日刮泥四個單邊進行設計的,但是實踐中一般1~3次/日常見。就算是再沒有污泥的項目,最好每天都能排一次。
為了提高工作效果,一般上述兩類設備都是配備刮浮渣板的既可以刮浮渣也可以隔浮油。
工業廢水一般加葯的項目作為初沉池的需要按照每日4~6次(次=單邊)進行設計,二沉池通常都是每日6次進行設計。
設計歸設計,運行歸運行,真的是兩碼事,設計就是要保守些,運行時可以大膽的調試,這樣才能繼續根據實際情況挖潛力。
排泥方式如果是選擇刮吸泥機則隨著設備運行過程污泥排泥水就會排出,而採用刮泥機,一般則需要根據儲泥斗的容積而定,一般儲泥斗都是按照半日的儲存泥量進行設計的,所以理論上你至少每日排泥2次才行。實踐中如果污泥少,至少每日一次還是應該的,主要是防止固化結塊,否則你就等著糟心的事情發生吧。
平流式沉澱池的排泥過程是很有學問的,要知道污泥一般都集中在前1/3處,所以你的桁車吸泥機(有刮浮渣板)最好日常就停在池子正中央,一來是刮浮渣方便,二來是刮泥要走的路線可以不是設計上的所謂「單邊」,而是我個人認為最合理高效的「半單邊」,一個刮泥周期可以由幾個半單邊組成的。如果你把桁車刮吸泥機的平流式沉澱池前端、中間、末端分別用A、B、C表示,那麼你的桁車吸泥機的刮泥路線是(起點停在中間,也就是長期停放的地方,不運行時都放在中間刮浮渣,也就是B位置):B-A-B-A-B-C-B,或者是B-A-B-A-B-A-B-C-B。我設計調試的很多污水處理廠我都教他們現場這么運行,效果確實是立竿見影的,很高效。每日1~2個上述的周期,甚至是半個周期,足矣。
從效果上看,我個人非常喜歡用泵吸式刮吸泥機,特別是在初沉池中,初沉池可以沉砂也可以沉絮凝礬花,項目做多了,也見多了,所以我現在基本上都是用泵吸式刮吸泥機,比虹吸式的或者是普通平流式刮泥機強多了,主要是表現在設備效率高,效果穩定,可以根據水量水質自主調整,不怕小項目水質水量上折騰我,特別適合小水量項目和工業廢水項目或者潛在有工業廢水污染偷排的市政項目(如工業區污水廠)。初沉池中也可以使用普通平流式刮泥機。
二沉池可以考慮使用虹吸式的(最好也還是堅持上泵吸式的好),虹吸式的可以省去用泵維修的煩惱,但是最好二沉池別用普通平流式刮泥機,容易跑泥。
泵吸式的缺點就是水泵如果前面格柵沒做好,就容易堵塞水泵,水泵修理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特別是如果格柵很糟心,那麼修這個桁車的泵會修的你很心碎,最好細格柵在4mm及以下尺寸。安裝格柵最好認真點兒,很多無良的安裝公司做事很糊弄,做的格柵最下面有縫隙。
通過實踐經驗,我給你幾個有意義的參數。
一般初沉池污泥不加葯的話含水率很低非常低,僅僅97~98%,可以簡單濃縮後(4~6小時)便可以直接上機脫水。而加葯後,如PAC、鐵鹽絮凝劑,產泥含水率更低96-97%左右。
二沉池污泥含水率較高,一般都是99%以上。
從效果上來說,平流式沉澱池可以通用,無論初沉、二沉池都是可以用的,效果穩定,佔地節約容易跟其他構築物共壁建設,所以省錢些。而豎流式沉澱池只用於小項目微型項目,斜板沉澱池不能用在二沉池(必然會堵,很鬧心),其實初沉池如果不是很必要盡量不要用斜板,斜板沉澱池對於含氮磷較高的水BOD較高的水不適用(亂長東西,很麻煩)。
輻流式沉澱池只用在大型項目上,直徑低於15~20米的輻流式沉澱池最好別考慮,直接改成平流式就行了。輻流式沉澱池很廢地,池壁不能共用,很不好用。但在很大的項目上,其沉澱效果非常好,這個池子的特點就是這樣,直徑越大效果越好。千萬記住,別拿輻流式沉澱池用在加葯絮凝的項目上作為絮凝沉澱池,因為這個池子的排泥原理是靜壓排泥,你的污泥濃度粘度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冒然設計風險巨大,很不好說就能不能排除來泥出來,就算排除來了,流量恐怕不能達到你的要求。輻流式沉澱池的靜壓排泥水面靜水差最好是按照規范值取2~3倍,規范所謂的那些規范的數據非常坑爹,規范很害人,當然如果你是一個信奉規范的人,那麼你吃虧的何止這里一處。
以上是本人幾年來大大小小幾十個項目總結的經驗,吃過虧的地方都寫上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❾ 污水處理池體大小依據是什麼
池體大小主要還是根據進水負荷來計算,比如進水COD400左右,日進水水量1000方,出水要求COD100左右,水力停留時間根據不同工藝來定,要求停留時間24小時以上。
計算:
水力負荷=(體積/時間)/面積=流量/面積;體積/時間=流量。
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水體叫水力負荷。例如,每小時,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或每天,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立方米)。
反應池根據污泥負荷、污泥齡、水力停留時間等計算,化學反應池根據化學反應接觸停留時間確定。池體大小至少要有1000方,如果進水COD更高,池體大去確保COD有足夠時間消納。
處理池注意事項
沉澱池池體平面為矩形,進口設在池長的一端採用淹沒進水孔,水由進水渠通過均勻分布的進水孔流入池體,進水孔後設有擋板,使水流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池寬的橫斷面。沉澱池的出口設在池長的另一端採用溢流堰,以保證沉澱後的澄清水可沿池寬均勻地流入出水渠。
堰前設浮渣槽和擋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體。池寬和池深要保證水流沿池的過水斷面布水均勻,依設計流速緩慢而穩定地流過。池的長寬比一般不小於4,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過3米。污泥斗用來積聚沉澱下來的污泥,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