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工程造價怎麼算
首先你得先明確是什麼處理形式,有什麼主要設備。這叫定方案,這是設計的事。然後你根據方案,就設備費用進行詢價,就工藝管道進行測算,就必要的土建構築物和土石方挖填進行測算,這叫工程預算。 所以你只問怎麼算,是沒人能回答的,得給你復制粘貼一本教科書
❷ 人工濕地的用途
人工濕地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它應用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在促進廢水中污染物質良性循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的再污染,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
人工濕地的植物還能夠為水體輸送氧氣,增加水體的活性。濕地植物在控制水質污染,降解有害物質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濕地系統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體中污染物的主力軍。好氧微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將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厭氧細菌將有機物質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硝化細菌將銨鹽硝化,反硝化細菌將硝態氮還原成氮氣,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作用,污水中的主要有機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成為微生物細胞的一部分,其餘的變成對環境無害的無機物質回歸到自然界中。
濕地生態系統中還存在某些原生動物及後生動物,甚至一些濕地昆蟲和鳥類也能參與吞食濕地系統中沉積的有機顆粒,然後進行同化作用,將有機顆粒作為營養物質吸收,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顆粒物。 人工濕地artifical wetland ,constructed wetland
用人工築成水池或溝槽,底面鋪設防滲漏隔水層,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層,種植蘆葦一類的維管束植物或根系發達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濕地的一端通過布水管渠進入,以推流方式與布滿生物膜的介質表面和溶解氧進行充分的植物根區接觸而獲得凈化。人工濕地分為表面徑流人工濕地和人工潛流濕地。
人工濕地與傳統污水處理廠相比具有投資少、運行成本低等明顯優勢,在農村地區,由於人口密度相對較小,人工濕地同傳統污水處理廠相比,一般投資可節省1/3—1/2。在處理過程中,人工濕地基本上採用重力自流的方式,處理過程中基本無能耗,運行費用低,污水處理廠處理每噸廢水的價格在1元左右,而人工濕地平均不到2毛。
因此,在人口密度較低的農村地區,建設人工濕地比傳統污水處理廠更加經濟。
人工濕地在農村地區的使用效果也優於傳統污水處理廠,首先人工濕地使用純生物技術進行水質凈化,而污水處理廠則使用化學方法,因此污水處理廠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富含有害化學成分的淤泥、廢渣影響環境,而人工濕地則不存在二次污染。其次人工濕地以水生植物水生花卉為主要處理植物,在處理污水的同時還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有利於改造農村環境。另外,人工濕地還擁有可持續的經濟效益,在人工濕地上可選種一些具備凈化效果和一定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生植物,在污水處理的同時產生經濟效益。
人工濕地的運行管理也比污水處理廠簡單、便捷,因為人工濕地完全採取生物方法自行運轉因此基本不需專人負責,只需定期清理格柵池、隔油池、每年收割一次水生植物即可。人工濕地中起主要處理作用的還是微生物,不是土壤的過濾作用,所以濕地設計中應包括防止濕地填料堵塞問題、植物死亡問題和過冬問題。人工濕地服務年限一般按照10-15年計算,也就是說設計比較完善的濕地系統15年以後才需要清理填料床,達到服務年限的人工濕地系統在清理填料床後,即可重新投入使用。另外,人工濕地的建設周期短,建設一座傳統污水處理廠和完成相關管道的鋪設往往需要一年以上,而人工濕地的平均建設周期在3個月以內,因此建設人工濕地見效更快。
結論:在人口密度較低、污染排放較少的農村地區,「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很多優點,該處理設施充分利用農戶住房周邊的地形特點,因地制宜、實施簡單,可造在住宅旁的空地上,也可利用水塘以及公園的景觀池改造;規模可大可小,可以二三十戶家庭共用一塊,也可以一戶人家造一塊;投資少,維護方便,且佔地面積小,配合種植水生植物,還可達到美化景觀的效果。 SS的去除主要靠物理沉澱、過濾作用,BOD的去除主要靠微生物吸附和代謝作用,代謝產物均為無害的穩定物質,因此可以使處理後水中殘余的BOD濃度很低。污水中COD去除的原理與BOD基本相同。
N、P去除人工濕地主要利用生物脫氮及植物吸收方法。
作用機理:對污染物的去除與影響物理沉澱可沉澱固體在濕地中重力沉降去除、過濾,通過顆粒間相互引力作用及植物根系的阻截作用使可沉降及可絮凝固體被阻截而去除;化學微生物代謝:利用懸浮的底泥和寄生於植物上的細菌的代謝作用將懸浮物、膠體、可溶性固體分解成無機物;通過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氮;部分微量元素被微生物、植物利用氧化並經阻截或結合而被去除。自然死亡:細菌和病毒處於不適宜環境中會引起自然衰敗及死亡,植物植物代謝利用植物對有機物的吸收而去除,植物根系分泌物對大腸桿菌和病原體有滅活作用植物吸收相當數量的氮和磷能被植物吸收而去除,多年生沼澤生植物,每年收割一次,可將氮、磷吸收、合成後分移出人工濕地系統。
污水進入濕地系統,污水中的固體顆粒與基質顆粒之間會發生作用,水流中的固體顆粒直接碰到基質顆粒表面被攔截。水中顆粒遷移到基質顆粒表面時,在范德華力和靜電力作用下以及某些化學鍵和某些特殊的化學吸附力作用下,被粘附與基質顆粒上,也可能因為存在絮凝顆粒的架橋作用而被吸附。
此外,由於濕地床體長時間處於浸水狀態,床體很多區域內基質形成土壤膠體,土壤膠體本身具有極大的吸附性能,也能夠截留和吸附進水中的懸浮顆粒。
物理過濾和吸附作用是濕地系統對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攔截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
植物是人工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濕地根據主要植物優勢種的不同,被分為浮水植物人工濕地,浮葉植物人工濕地,挺水植物人工濕地,沉水植物人工濕地等不同類型。濕地中的植物對於濕地凈化污水的作用能起到極重要的影響。
首先,濕地植物和所有進行光合自養的有機體一樣,具有分解和轉化有機物和其他物質的能力。植物通過吸收同化作用,能直接從污水中吸收可利用的營養物質,如水體中的氮和磷等。水中的銨鹽、硝酸鹽以及磷酸鹽都能通過這種作用被植物體吸收,最後通過被收割而離開水體。
其次,植物的根系能吸附和富集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植物的根莖葉都有吸收富集重金屬的作用,其中根部的吸收能力最強。在不同的植物種類中,沉水植物的吸附能力較強。根系密集發達交織在一起的植物亦能對固體顆粒起到攔截吸附作用。
再次,植物為微生物的吸附生長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積。植物的根系是微生物重要的棲息、附著和繁殖的場所。相關文獻表明,植物根際的微生物數量比非根際微生物數量多得多,而微生物能起到重要的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❸ 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為什麼要設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能夠充分發揮其對於氮、磷等富營養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逐步緩解並改善城內市生態環境,如能配合容雨水收集系統和城市中水、污水處理系統和有針對性的植物配置,能夠達到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並對城市輕度污染的水體進行凈化,降低城市污水處理費用,產生綠色經濟效應,在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可以有效去除水質中少量的氮、磷等污染物。作用就是進一步處理污水。
❹ 人均每天污水排放量是好多
截止到2007年的數據,中國665個(目前為661個)城市用水量現在達到501.9億立方米/年回,按照城市的戶籍人口來答算,人均的綜合耗水量大概就是在390升/天左右,平均每人每天消費400升水,增長較快.,保守估計中國污水總量現在是在400億噸/年,這僅僅是城市廢水量。
考慮到更廣大的農村地區,有將近三萬四千個鄉鎮,集中居住的區域廢水的產生量、排放量還是蠻高的,統計數據大概鄉鎮人均用水量中,鎮能達到人均90升左右,鄉大概是75上升,這指的是鄉鎮集中用水區就是建城區,這部分人口大概也將近有4億人,這樣算下來,總的污水量肯定是相當可觀。
拓展資料: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控制水污染,保護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和海洋等地面水以及地下水水質的良好狀態,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平衡,促進國民經濟和城鄉建設的發展,特製定本標准。
❺ 城鎮三萬人口污水處理量大概有多大
可按照來污水排放系數推自算(工程設計上的安全方法),自來水用水量*0.85即可。同時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按人口基數的遞增率(比如或人口3萬,每年遞增5%)計算目標設計年份(5年或十年)人口水平對污水排放量進行放大。
通常說來,每月城鎮人均用水量在3-6方。每天人均用水量在100-200L(取上限),三萬人口約6000方,核算未來的人口發展空間,可設定在10000方以內。前面人說的不錯,這里只是做進一步解釋。
祝好。
❻ 人口數怎麼算污水排放量
排水設計手冊里《城鎮排水》里有規定,根據城鎮規模、地區及生活習慣不同設計採用不同的人均污水排放量,污水日最大排放量為污水日均排放量再乘以污水排放變化系數。
❼ 建個日處理污水2萬噸的濕地費用標准
沒見過這么大水量還用濕地的。
❽ 五十萬人口需要多大的污水處理廠
看你在哪個省,根據當地的用水定額來算的。比如四川,根據四川省人均用水標准內的話,還要看容這些人是常住人口還是流動人口。如果都是常住人口的話,看看是否用供暖等設施,最高每人200kg,最低120kg.平均下來也就是160kg/人.天。根據你說的50W人口。一天用水量為8W噸。產污率為80%,也就是6.4W噸。收集率75%,4.8萬的污水量,加上變動系數,設計6W噸日處理量的污水處理廠比較合理。
❾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成本
如果是一級B標准,投資大概2000-3000萬,運行成本如果是純生活污水的話大概0.4-0.5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