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氯酸鈉可以在水處理中使用嗎
不能單獨試用。。可以在加葯間的時候跟鹽酸反應,從而達到消毒的作用
2. 次氯酸鈉能否處理廢水中的氨氮
當然可以,次氯酸鈉是氧化劑,氨氮能被氧化成硝酸鹽,但一般廢水處理可採用活性污泥法將氨氮氧化成硝酸鹽。如果用次氯酸鈉,要考慮是否會對後端工藝有影響,沒有,可以考慮,主要是成本問題。
3. 污水處理廠哪個環節有用氯酸鈉
污水處理廠在培菌及增加碳源環節需要使用氯酸鈉。
4. 處理一噸污水需要多少氯酸鈉
水處理中常用的氯系氧化劑主要有:液氯、氯氣、次氯酸鈉、二氧化氯回和漂白粉。各種含氯答化合物的活性成分的相對含量大小,通常用一個基本量——含氯量來衡量。
所以要先確定在廢水中加入的氯系氧化劑的種類,再確定加氯量。Cl2的真實含氯量為100%,有效率100%,ClO2的真實含氯量81.7%,有效氯量260%。
加氯量多多少,要視污水中可被氯氧化的還原劑的量而定,廢水中常常有氨存在,消耗氯,同時若廢水中含有氮化物也要消耗氯。
1)計算可被氯氧化的還原劑的量
2)用化學平衡計算有效氯量
3)把有效氯量折算為實際氯的投加量
5. 污水處理廠加氯酸鈉違法嗎
你加氯酸鈉是為什麼?用作屏蔽劑嗎?
無論何種情況下,屏蔽劑的使用都是違版法的,但是環保局抽樣取樣檢測時權,不會檢測氧化劑含量的。他們只是看加葯間葯劑種類,有沒有『※※ 試劑』等相關葯劑。一些污水處理公司,為了一己私利,不去完善處理工藝,轉而使用這種葯劑,為環保工作的執行增加了障礙。
也呼籲環保工作者,切實有效、工作到位,要下發明文規定廠站把葯劑桶/池和加葯管徑粘貼好葯劑種類,並且文字說明葯劑添加在哪裡,為什麼在這里添加這種葯劑,把敏感部位所添加的葯劑做化驗分析。排查有無暗管等。
6. 廢水處理中氯酸鈉如何配備
作用是與鹽酸反應生成次氯酸,殺滅細菌和病毒。
對COD的降低沒有作用。
7. 用次氯酸鈉去除廢水中氨氮的比例是多少
鹼性條件ph=7。
次氯酸鈉配成的溶液成黃綠色,氯氣溶於水導致。首先發生分解反應:內NaClO + H2O=NaOH + HClO(可逆)容
PH為7時,HClO約佔80%,ClO-約佔20%,一般來說Cl2、HClO、ClO-均具有氧化能力。當HClO投加尾水中,水中存在氨氮時,在氧化雜質等還原性物質之外,加入水中的氯會與水中的氨氮發生下列反應:NH+HOCl→NHCl+HO+H 一氯胺。NHCl+HOCl→NHCl+HO 二氯胺。
8. 廢水氨氮處理方法有哪些可以用葯劑去除嗎
吹脫法:將空氣通入廢水中,使廢水中溶解性氣體和易揮發性溶質由液相轉入氣相,使廢水得到處理的過程稱為吹脫。將氨氮廢水pH調節至鹼性,此時,銨離子轉化為氨分子,再向水中通入氣體,使其與液體充分接觸,廢水中溶解的氣體和揮發性氨分子穿過氣液界面,轉至氣相,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空氣吹脫法的效率雖比蒸汽法的低,但能耗低、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在氨氮總量不高的情況下,採用空氣吹脫法比較經濟,同時可用硫酸作吸收劑吸收吹脫出的氨氮,生成的硫酸銨可製成化肥。但在大規模的氨吹脫-汽提塔生產過程中,產生水垢是較棘手的問題。通過安裝噴淋水系統可有效解決軟質水垢問題,可對硬質水垢,噴淋裝置也無法消除。此外,低溫時氨氮去除率低,吹脫的氣體形成二次污染。盡管吹脫法可以將大部分氨氮脫除,但處理後的廢水中氨氮仍然高達100mg/L以上,無法直接排放,還需要後續深度處理。
化學沉澱法(磷酸銨鎂沉澱法):
亦是向氨氮污水中投加含Mg2+和PO43-的葯劑,使污水中的氨氮和磷以鳥糞石(磷酸銨鎂)的形式沉澱出來,同時回收污水中的氮和磷。
其工藝設計操作相對簡單,反應穩定,受外界環境影響小,抗沖擊能力強,脫氮率高效果明顯,生成的磷酸銨鎂可作為無機復合肥使用,因此解決了氮的回收和二次污染的問題,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磷酸銨鎂沉澱法適用於處理氨氮濃度較高的工業廢水磷酸銨鎂沉澱法處理氨氮廢水的適宜條件是:pH約為9.0,n(P)∶n(N)∶n(Mg)在1∶1∶1.2左右,磷酸銨鎂沉澱法的脫氮率能維持在較高水平,普遍能夠達到90 %以上。
低濃度氨氮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由於技術和處理成本方面的原因,許多企業在排放污水時僅對COD進行深度處理,往往忽略了對低濃度氨氮的處理。廢水中氨氮的構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種是無機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銨、氯化銨等。
氨氮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對這類污水進行回收利用時還會對管道中的金屬產生腐蝕作用,縮短設備和管道的壽命,增加維護成本。目前工業上常用於處理低濃度氨氮的技術主要有吸附法、折點氯化法、生物法、膜技術等。
吸附法:吸附是一種或幾種物質(稱為吸附物)的濃度在另一種物質(稱為吸附劑)表面上自動發生變化的過程,其實質是物質從液相或氣相到固體表面的一種傳質現象。
吸附法是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較有發展前景的方法之一。吸附法常利用多孔性固體作為吸附劑,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較為理想的是離子交換吸附法,它屬於交換吸附方法的一種,利用吸附劑上的可交換離子與廢水中的NH4+發生交換並吸附NH3分子以達到去除水中氨的目的,是可逆過程,離子間的濃度差和吸附劑對離子的親和力為吸附過程提供動力。
一般只適用於低濃度氨氮廢水,而對於高濃度的氨氮廢水,使用吸附法會因吸附劑更換頻繁而造成操作困難,因此需要結合其他工藝來協同完成脫氮過程。
折點氯化法:
折點氯化法是污水處理工程中常用的一種脫氮工藝,其原理是將氯氣通入氨氮廢水中達到某一臨界點,使氨氮氧化為氮氣的化學過程。其處理效率高且效果穩定,去除率可達100 %;該方法不受鹽含量干擾,不受水溫影響操作方便,有機物含量越少時氨氮處理效果越好,不產生沉澱,初期投資少,反應迅速完全能對水體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但折點氯化法僅適用於低濃度廢水的處理,因此多用於氨氮廢水的深度處理。該方法的缺點是:液氯消耗量大,費用較高,且對液氯的貯存和使用的安全要求較高,反應副產物氯胺和氯代有機物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生物法:
廢水中的氨氮在各種微生物作用下,通過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最終生成氮氣,從而達到去除的目的,對於可生化性高的廢水(BOD/COD>0.3),氨氮可通過生物法脫除。
用生物法處理含氨氮廢水時,有機碳的相對濃度是考慮的主要因素。
生物法具有操作簡單、效果穩定、不產生二次污染且經濟的優點,缺點佔地面積大,處理效率易受溫度和有毒物質等的影響且對運行管理要求較高。同時,在工業運用中應考慮某些物質對微生物活動和繁殖的抑製作用。此外,高濃度的氨氮對生物法硝化過程具有抑製作用,因此當處理氨氮廢水的初始質量濃度<300 mg/L時,採用生物法效果較好。
新型生物脫氮技術之短程硝化反硝化技術:
短程硝化反硝化與傳統生物脫氮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對於活性污泥法,可節省25 %的供氧量,降低能耗,節省碳源,一定情況下可提高總氮的去除率,提高了反應速率,縮短了反應時間,減少反應器容積。但由於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之間關系緊密,每個影響因素的變化都同時影響到兩類細菌,而且各個因素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這使得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條件難以控制。
厭氧氨氧化技術:厭氧氨氧化是指在缺氧或厭氧條件下,微生物以NH4+為電子受體,以NO2- 或NO3- 為電子供體進行的NH4+、NO2- 或NO3- 轉化成N2的過程。
厭氧氨氧化技術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硝化反應的充氧能耗,免去反硝化反應的外源電子供體,可節省傳統硝化反硝化過程中所需的中和試劑,產生的污泥量少。但目前為止,其反應機理、參與菌種和各項操作參數均不明確。
膜技術之反滲透技術:反滲透技術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壓力作用下,藉助於半透膜對溶質的選擇截留作用,將溶質與溶劑分離的技術,具有能耗低、無污染、工藝先進、操作維護簡便等優點。
利用反滲透技術處理氨氮廢水的過程中,設備給予足夠的壓力,水通過選擇性膜析出,可用作工業純水,而膜另一側氨氮溶液的濃度則相應增高,成為可以被再次處理和利用的濃縮液。在實際操作中,施加的反滲透壓力與溶液的濃度成正比,隨著氨氮濃度的升高,反滲透裝置所需的能耗就越高,而效率卻是在下降。
電滲析法:是在外加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使離子從電解質溶液中分離出來的過程。電滲析法可高效地分離廢水中的氨氮,並且該方法前期投入小,能量和葯劑消耗低,操作簡單,水的利用率高,無二次污染副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