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茅洲河工業廢水自動采樣系統建設

茅洲河工業廢水自動采樣系統建設

發布時間:2021-03-22 17:31:59

❶ 關於黃河的任何資料

黃河是世界第五長河
若論大
指的就是徑流量
那黃河連中國第五都排不上
有統計數字顯示,黃河幹流上所有水庫的總庫容
就已經是黃河年徑流量的兩倍多了
這樣的水量實在不算大

黃河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請至條目評選為本文評分。
評選期間不設有編輯限制,仍歡迎繼續補充「黃河」條目!
黃河
黃河流域(暫無圖片)
長度 5464 km
源頭海拔高度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積 752443 km²
源頭 青海省
出海口 渤海
流經國家 中國

黃河,中國古代也稱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東營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河道全長5464千米,僅次於長江,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目錄
[隱藏]

* 1 釋名
* 2 水文特徵
o 2.1 源頭
o 2.2 分界
+ 2.2.1 上游
+ 2.2.2 中游
+ 2.2.3 下游
o 2.3 主要支流與湖泊
o 2.4 幹流峽谷
o 2.5 幹流水利樞紐
o 2.6 橋梁
* 3 環境狀況
o 3.1 水土流失
o 3.2 斷流
* 4 歷史與文化
o 4.1 河道變遷
o 4.2 水利簡史
o 4.3 中華文明的搖籃
o 4.4 與黃河有關的人物
o 4.5 旅遊文化資源
* 5 其他
* 6 參看
* 7 站外鏈接

[編輯]

釋名

「河」字在秦漢以前基本上是黃河的專稱,而河流稱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經》曰:「昆侖山,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去蒿山五萬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環其墟。」)先秦的文獻中找不到黃河一詞,成書於漢武帝征和年間的《史記》全篇也不見黃河的說法。據學者李鄂榮考證,黃河一詞最早見於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縣」的釋文里。黃河的「黃」字用來描述河水的渾濁,這在古書中也早有記載:戰國時期的《左傳·襄公八年》鄭國的子駟引《逸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爾雅·釋水》記有「河出昆侖,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

黃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數量眾多的水泊和海子組成,在陽光照耀下星宿海的無數湖沼光彩奪目,如同孔雀開屏,十分美麗壯觀,因而當地的藏族居民把這一段黃河稱作「瑪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肅省「瑪曲」縣即以此河段命名。
[編輯]

水文特徵
[編輯]

源頭

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脈,但真正源頭所在現在依然存有爭議。歷史上人們對黃河源頭的認識有一個過程。

《尚書·禹貢》曾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的記載,「積石」在現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的阿尼瑪卿山,離黃河源頭還有距離。《山海經》、《爾雅》有河出昆侖的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有黃河發源於於闐,東流至鹽澤,再潛行地下,南出為河源的說法(見於《史記·大宛列傳》)。這些說法都不確切,但卻延續到隋唐。

隋唐以後人們逐漸對黃河河源建立了正確的認識。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滅吐谷渾後置河源郡,即現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表明人們已知黃河發源於此。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為平定吐谷渾叛亂,將領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領人馬到達星宿海一帶,《新唐書》載他們「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唐宋以來,長期將星宿海稱為黃河源頭。

至元代人們開始對對黃河河源進行實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實等人勘察黃河河源,對星宿海一帶作了詳細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據都實的調查寫成《河源志》一書,明確指出黃河發源於星宿海西南百餘里處,該處有「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命拉錫、舒蘭探黃河河源。他們到達星宿海,發現星宿海上源還有三條河流,但並未追至源頭。拉錫、舒蘭歸京後繪有《河源圖》,舒蘭還寫有《河源記》。康熙末年組織全國性的地形測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勝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區進行測量,此行「逾河源,涉萬里」,回京後將測量結果繪入《皇輿全覽圖》。此次測繪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繪制出來。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命門侍衛阿彌達「恭祭河源」。阿彌達到達星宿海以西300里處,對星宿海上源三條河流進行了實地勘查,認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為黃河上源。

19世紀未到20世紀初,西方探險者和地理學家深入青藏高原進行考察活動,他們也曾到達河源地區搜集自然、人文資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國人竇脫勒、敖倫,俄國人普爾熱瓦爾斯基、士納可、科茲洛夫,德國人費士勒、台裴爾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黃河源頭進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在項立志、董在華率領下,對黃河河源進行了數月勘查。河源勘查隊認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雅合拉達合澤山是它的源頭,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這一結果與前人考察結果不相吻合,在學術界引起爭論,但黃河發源於約古宗列曲的說法廣為流傳。1978年,青海省邀請中央和地方有關科研專業人員,再次對黃河源頭和扎陵、鄂陵兩湖進行實地勘查,確認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學者楊聯康徒步考察了黃河全程。他認為黃河最遠源流是始於巴顏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長於約古宗列曲30.5千米,長於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並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樹立了黃河源標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條支流分別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於最北部,發源於查哈西拉山,河長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斷流。約古宗列曲位於星宿海西,在三條上源中居中,發源於約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為寬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為卡日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處泉水從谷中湧出,匯成寬約3米,深0.3-0.5米,流速約3米/秒的一條小河,河流終年有水。約古宗列曲與卡日曲匯合成黃河源頭最初的河道瑪曲,然後注入星宿海。根據十萬分之一航測地圖測量,卡日曲比約古列宗曲長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積為3126平方千米,約古宗列曲流域面積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匯合處附近,測得卡日曲流量為6.3立方米/秒,測得約古宗列曲流量為2.5立方米/秒。據此1978年的黃河源頭考察認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

參考資料:黃河源頭
[編輯]

分界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鎮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鎮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學者楊聯康經考察後認為以青銅峽、孟津劃分更合適;學者許韶立主張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作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本文採取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
[編輯]

上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遊河段全長3472千米,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佔全黃河總量的51.3%。上遊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0‰;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遊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遊河道受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從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以上部分為河源段。河源段從卡日曲始,經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瑪多,繞過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該段河流大部分流經於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迴,兩岸多為湖泊、沼澤、草灘,水質較清,水流穩定,產水量大。河段內有扎陵湖、鄂陵湖,兩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別為47億立方米和108億立方米,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瑪多至甘肅瑪曲區間,黃河流經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寬闊,間或有幾段峽谷。甘肅瑪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區間,黃河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發源於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該段內匯入黃河。

從青海龍羊峽到寧夏青銅峽部分為峽谷段。該段河道流經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質的不同,形成峽谷和寬谷相間的形勢:在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及南山系變質岩地段形成峽谷,在疏鬆的砂頁岩、紅色岩系地段形成寬谷。該段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個峽谷,峽谷兩岸均為懸崖峭壁,河床狹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該段貴德至蘭州間,是黃河三個支流集中區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匯入,使黃河水量大增。龍羊峽至寧夏下河沿的幹流河段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也是中國重點開發建設的水電基地之一。

從寧夏青銅峽至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部分為沖積平原段。黃河出青銅峽後,沿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邊界向東北方向流動,然後向東直抵河口鎮。沿河所經區域大部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無支流注入,幹流河床平緩,水流緩慢,兩岸有大片沖積平原,即著名的銀川平原與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災害。河套平原西起寧夏下河沿,東至內蒙古河口鎮,長達900千米,寬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黃灌區,灌溉歷史悠久,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
[編輯]

中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45.7%;中遊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佔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幹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晉陝峽谷,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均輸沙量16億噸中有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該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資源豐富,是黃河第二大水電基地;峽谷下段有著名的壺口瀑布,深槽寬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約18米,氣勢宏偉壯觀。

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台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即黃河小北幹流)的132.5千米河道,沖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遊河道的沖淤變化有密切關系,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

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幹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
[編輯]

下游

參看黃河口

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遊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遊河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

下遊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歷史上,下遊河段決口泛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遊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凈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編輯]

主要支流與湖泊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黃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編輯]

幹流峽谷

黃河幹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遊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遊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幹流全長的31.2%。

茫尕峽—多石峽—麥多唐貢瑪峽—官倉峽—拉加峽—野狐峽—拉干峽—龍羊峽—阿什貢峽—松巴峽—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寺溝峽—劉家峽—牛鼻子峽—朱喇嘛峽—鹽鍋峽—八盤峽—柴家峽—桑園峽—大峽(下峽)—烏金峽—紅山南峽—紅山北峽—黑山峽—虎峽—青銅峽—晉陝峽谷—晉豫峽谷(包括三門峽—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參考資料:黃河幹流峽谷
[編輯]

幹流水利樞紐

* 三門峽水利樞紐:山西平陸、河南三門峽市交界處,1960年投入使用
* 三盛公水利樞紐:內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
* 青銅峽水利樞紐:寧夏青銅峽市,1968年投入使用
* 劉家峽水電站:甘肅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 鹽鍋峽水利樞紐:甘肅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 天橋水利樞紐:山西保德、陝西府谷交界處,1977年投入使用
* 八盤峽水利樞紐:甘肅蘭州,1980年投入使用
* 龍羊峽水電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 大峽水利樞紐:甘肅蘭州,1998年投入使用
* 李峽水利樞紐: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 萬家寨水利樞紐:山西偏關、內蒙古准格爾旗交界處,1999年投入使用
* 小浪底水利樞紐:河南濟源和孟津交界處,2001年投入使用

另請參看:黃河大堤、黃河防洪、黃河防凌、汴渠、鴻溝、京杭運河、茅津渡、南水北調工程、河套灌區
[編輯]

橋梁

* 濟南黃河斜拉橋:山東省濟南市北側。1978年12月開工,1981年底建成。曾更換幾次鋼索。
* 濟南黃河公路橋:山東省濟南市北郊。1978年12月開工,1982年7月正式投入運營
* 濟南黃河浮橋:只在非汛期(夏汛和凌汛)使用,位於市北洛口渡口,免費使用。
* 蘭州黃河鐵橋:甘肅省蘭州市城北。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竣工於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
* 鄭州黃河橋:河南省鄭州市以北

[編輯]

環境狀況
[編輯]

水土流失

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隨著公元11世紀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家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並隨著制備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捲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編輯]

斷流

從1972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1]。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內陸局部氣溫低於往常,這就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了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雖然全球變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最終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
2. 植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了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得更高,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經河道才能得以補充。
3. 灌溉方式落後。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

現在還有京九大橋
[編輯]

歷史與文化
[編輯]

河道變遷

據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豐5 年)。在那次黃河大改道之前,黃河下游流經路線,按照現時中國行政區域劃分,大體上經過河南的滎陽、鄭州、原陽、延津、封丘、中牟、開封、蘭考,後經山東的曹縣、單縣,再經安徽的碭山、蕭縣、最後入江蘇的豐縣、沛縣、徐州、邳縣、睢寧、宿遷、泗陽、淮陽、漣水、阜寧、濱海然後入黃海。但在改道後,於銅瓦廂缺口後,黃河沖破原有的河道,改東北走向,在山東境內借大清河入渤海。
[編輯]

水利簡史

參看黃河水利史
[編輯]

中華文明的搖籃

黃河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公元前2000多年華夏族在黃河領域的中原地區形成、繁衍。
[編輯]

與黃河有關的人物
大禹治水
放大
大禹治水

* 大禹
* 潘季馴:明朝治黃專家
* 靳輔:清代治河名臣
* 田鼢:西漢武帝時期大臣

現代部分

* 黃秉維:中國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黃萬里: 中國水利專家
* 張光斗:中國水利水電專家
* 李儀祉:中國近代水利學家
* 錢寧:中國水利工程學家
* 錢正英:中國水利專家
* 賈讓:西漢水利家
* 張含英:中國水利專家
* 梁恩佐:美籍華人,黃河水土保持項目推廣者

[編輯]

旅遊文化資源

黃河博物館 - 花園口 - 壺口瀑布 - 後岡遺址 - 柳灣墓地 - 北首嶺遺址 - 大河村遺址 - 平糧台城址 - 廟底溝遺址 - 陶寺遺址 - 老官台文化- 賈湖遺址 - 仰韶文化 - 花樓子遺址 - 河南龍山文化 - 西水坡遺址 - 大地灣遺址 - 三門峽棧道遺跡 - 元君廟墓地 - 姜寨遺址 - 半坡遺址 - 裴李崗文化 - 風陵渡 - 西朱封墓地 - 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遺址
[編輯]

其他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制訂國旗時,曾出現如右圖之草案:底下黃線即代表黃河,但最後並未採用;參見中國國旗。

[編輯]

參看

* 黃河流域文化
* 黃河流域
* 黃河三角洲
* 黃淮平原
* 黃河水利委員會
* 花園口決堤事件
* 萊州灣
* 河套平原
* 銀川平原
* 海河平原
* 黃土地:電影
* 黃河大合唱:音樂作品
* 黃土高原
* 河防通議:著作
* 三晉文化
* 灘羊
* 河曲馬
* 皮筏子
* 治河方略:著作
* 海州灣
* 毛烏素沙地
* 河西走廊
* 秦嶺

[編輯]

站外鏈接

* 黃河網
* 黃河生態網
* 黃河 英、中文,梁恩佐教授建立。

中國大陸江河水系

長江 - 黃河 - 黑龍江 - 珠江 - 雅魯藏布江 - 遼河 - 海河 - 灤河 - 淮河
錢塘江- 甌江 - 閩江 - 九龍江 - 韓江 - 南渡江 - 瀾滄江 - 怒江 - 塔里木河 - 額爾齊斯河
烏蘇里江 - 松花江 - 圖們江 - 鴨綠江 - 嫩江 - 漢江 - 贛江 - 湘江 - 岷江 - 嘉陵江
烏江 - 大渡河 - 雅礱江 - 渭河 - 汾河 - 京杭大運河 - 靈渠 - 膠萊運河 - 蘇北灌溉總渠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9%BB%84%E6%B2%B3"

❷ 保護水資源的作文

在一個美麗的時代里,曾經有這樣的一片美麗的水庫,魚兒歡快地游動,有的躍出水面;有的在水底快樂的游來游去。海鷗也在海面上空自由自在地飛翔,一年四季,都是這樣美麗的情景。
可是好景不長,在這個世界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動物,那就是——人類。他們成了世界的霸主,在世界各地逍遙法外,他們開始污染水資源。
一個美麗的早晨,正當動物們快樂地跳著,唱著,飛著的時候,一聲巨響把所有的動物嚇了一跳,他們抬頭向岸邊望去,他們看見了人,人們用推土機把岸邊的所有的樹木推翻了,然後開始建房子了,過了幾個月,他們建好了一個工廠,這更不得了,工廠里的人們把工廠里的廢水晝夜不停地排入到了水裡,使得那裡的水受到了污染,魚兒的生命因此受到了威脅,不斷地死亡,一天比天少。
諾干年後,可想而之,這里情景是怎樣的。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那裡的工廠不斷地向水庫排放廢水,那裡的管理部門又不重視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所以那裡的水被工廠污染地黑漆漆的,你走進它,便有一股嗆鼻的氣味讓你咳嗽,這里所有的魚兒就更不用說了,它們一個接一個地悲慘地死去,在水面上翻著魚肚皮,漂浮著,看的去,你會覺得惡心。但是,你不會覺得這里的人類更惡心嗎?是他們讓這里的美景消失的。
這個故事,一切的後果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的確,他們確時是不想保護水資源,因為他們為的是自己的利益。
世界上只有百分之0.16的淡水資源,但是,有許多淡水資源很難飲用,剩餘的淡水資源又有許多受到了污染。我想告訴人們:人類,水是生命的資源,水是生命的根本,沒有水,等於沒有生命,人類,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污染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吧!人類!
回答者: fo4rlong - 助理 三級 3-29 09:28

❸ 怎樣保護水資源

1、大力發展綠化,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

❹ 關於珍惜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問題~好的加分!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在我們每人的身邊一定有過類似的事情吧:當清晨的帷幕還未拉開時,清潔工早已在緊張而麻利地打掃了。原本是一條干凈、一塵不染的街道,卻因一個人隨手亂扔垃圾而給這條街道抹上了一個黑點!上洗手間是一件極其普通的事,卻有一部分人把水看得渺小無極,讓水白白流失,使它向人類發出呼籲!在一個公共場所里,例如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一人隨地吐口香糖,或許你也不經意的經過,但日月積累,大街便成了梅花鹿,不,應該說是斑馬上的斑點了。 同學們,每一個生物都有生命。你踩死一隻螞蟻,折斷一根樹枝,都是在扼殺一個軟弱的生命,況且是水龍頭,一滴水對於我們來說能有多大的貢獻:農民幹活口喝了,水可以為他們趕走酷暑的嚴熱;花草樹木也無不受水無微不至的照顧。至於人類,沒有了水則猶如初生的嬰兒失去了母親的溫暖懷抱一般! 珍惜資源,就是珍惜現在珍惜未來,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衛地球,保護這個和平、溫暖的世界。 聽!水龍頭向人類發出了呼籲:人類啊,我向你們付出的所有都不求回報,只求你們保護我們這些有限的資源,保護承載著十三億多人口的地球吧!夏天,我獻給你們一股股清涼甘甜的水,而你們卻......卻......嗚嗚! 聽到水龍頭的呼籲了嗎?怎麼?還在猶豫嗎?假如「破壞「這只惡魔已經控制住了你的行為舉行,你就要努力去克服它;假如它是一隻兇猛的老虎,讓我們做武松把它打倒;假如它是一塊堅硬的石頭,讓我們做登山者把它踩下。 來吧!人類,行動起來吧,讓我們建造一個綠色基地,就多一隻小鳥飛向大自然的懷抱,珍惜資源是我們共同的目標!論環保,或許,你托著腮貯立在窗前,會從心底冒出一系列的問號:什麼是環保?以上幾個疑問就由我做粗略的解釋:環保,兩個字的引申意指循環利用,而本義是指保護地球的一種做法。為什麼要環保,因為要使地球資源來源不斷,就要用實際行動去證實保護現在就是在保護地球,那麼,中國這一塊小地區將會面臨著一個光明的未來!

❺ 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入選的標准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
一、 電子信息技術
二、 生物與新醫葯技術
三、 航空航天技術
四、 新材料技術
五、 高技術服務業
六、 新能源及節能技術
七、 資源與環境技術
八、 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一、電子信息技術
(一)軟體
1、系統軟體
2、支撐軟體
3、中間件軟體
4、嵌入式軟體
5、計算機輔助工程管理軟體
6、中文及多語種處理軟體
7、圖形和圖像軟體
8、金融信息化軟體
9、地理信息系統
10、電子商務軟體
11、電子政務軟體
12、企業管理軟體
(二) 微電子技術
1、集成電路設計技術
2、集成電路產品設計技術
3、集成電路封裝技術
4、集成電路測試技術
5、集成電路晶元製造技術
6、集成光電子器件技術
(三)計算機及網路技術
1、計算機及終端技術
2、各類計算機外圍設備技術
3、網路技術
4、空間信息獲取及綜合應用集成系統
5、面向行業及企業信息化的應用系統
6、感測器網路節點、軟體和系統
(四)通信技術
1、光傳輸技術
2、小型接入設備技術
3、無線接入技術
4、移動通信系統的配套技術
5、軟交換和VoIP系統
6、業務運營支撐管理系統
7、電信網路增值業務應用系統
(五) 廣播電視技術
1、演播室設備技術
2、交互信息處理系統
能夠實現互動式控制的服務端系統技術。
3、信息保護系統
能夠實現各種信息媒體整體版權保護的系統技術。
4、數字地面電視技術
5、地面無線數字廣播電視技術
6、專業音視頻信息處理系統
7、光發射、接收技術
8、電台、電視台自動化技術
9、網路運營綜合管理系統
10、IPTV技術
11、高端個人媒體信息服務平台
* 採用OEM或CKD方式的集成生產項目除外。
(六)新型電子元器件
1、半導體發光技術
2、片式和集成無源元件技術
3、片式半導體器件技術
4、中高檔機電組件技術
(七)信息安全技術
1、安全測評類
2、安全管理類
3、安全應用類
4、安全基礎類
5、網路安全類
6、專用安全類
(八)智能交通技術
1、先進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術
2、交通基礎信息採集、處理設備及相關軟體技術
3、先進的公共交通管理設備和系統技術
4、車載電子設備和系統技術
二、生物與新醫葯技術
(一)醫葯生物技術
1、新型疫苗
2、基因工程葯物
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療
4、單克隆抗體系列產品與檢測試劑
5、蛋白質/多肽/核酸類葯物
6、生物晶元
7、生物技術加工天然葯物
8、生物分離、裝置、試劑及相關檢測試劑
9、新生物技術
(二)中葯、天然葯物
1、創新葯物
2、中葯新品種的開發
3、中葯資源可持續利用
(三)化學葯
1、創新葯物
2、心腦血管疾病治療葯物
3、抗腫瘤葯物
4、抗感染葯物(包括抗細菌、抗真菌、抗原蟲葯等)
5、老年病治療葯物
6、精神神經系統葯物
7、計劃生育葯物
8、重大傳染病治療葯物
9、治療代謝綜合症的葯物
10、罕見病用葯(Orphan Drugs)及診斷用葯
11、手性葯物和重大工藝創新的葯物及葯物中間體
(四)新劑型及制劑技術
1、緩、控、速釋制劑技術——固體、液體及復方
2、靶向給葯系統
3、給葯新技術及葯物新劑型
4、制劑新輔料
* 簡單改變劑型和給葯途徑的技術除外。
(五)醫療儀器技術、設備與醫學專用軟體
1、醫學影像技術
2、治療、急救及康復技術
3、電生理檢測、監護技術
4、醫學檢驗技術
5、醫學專用網路環境下的軟體
(六)輕工和化工生物技術
1、生物催化技術
2、微生物發酵新技術
3、新型、高效工業酶制劑
4、天然產物有效成份的分離提取技術
5、生物反應及分離技術
6、功能性食品及生物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
(七)現代農業技術
1、農林植物優良新品種與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
2、畜禽水產優良新品種與健康養殖技術
3、重大農林植物災害與動物疫病防控技術
4、農產品精深加工與現代儲運
5、現代農業裝備與信息化技術
6、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節水農業
7、農業生物技術
三、航空航天技術
1、民用飛機技術
2、空中管制系統
3、新一代民用航空運行保障系統
4、衛星通信應用系統
5、衛星導航應用服務系統
四、新材料技術
(一)金屬材料
1、鋁、鎂、鈦輕合金材料深加工技術
2、高性能金屬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生產技術
3、超細及納米粉體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工藝技術
4、低成本、高性能金屬復合材料加工成型技術
5、電子元器件用金屬功能材料製造技術
6、半導體材料生產技術
7、低成本超導材料實用化技術
8、特殊功能有色金屬材料及應用技術
9、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應用技術
10、金屬及非金屬材料先進制備、加工和成型技術
(二)無機非金屬材料
1、高性能結構陶瓷強化增韌技術
2、高性能功能陶瓷製造技術
3、人工晶體生長技術
4、功能玻璃製造技術
5、節能與環保用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製造技術
(三)高分子材料
1、高性能高分子結構材料的制備技術
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備及應用技術
3、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高性能化技術
4、新型橡膠的合成技術及橡膠新材料
5、新型纖維材料
6、環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備技術及高分子材料的循環再利用技術
7、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應用技術
(四)生物醫用材料
1、介入治療器具材料
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及產品
3、骨科內置物
4、口腔材料
5、組織工程用材料及產品
6、載體材料、控釋系統用材料
7、專用手術器械及材料
(五)、精細化學品
1、電子化學品
2、新型催化劑技術
3、新型橡塑助劑技術
5、功能精細化學品
五、高技術服務業
1、共性技術
2、現代物流
3、集成電路
4、業務流程外包(BPO)
5、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技術
6、公共服務
7、技術咨詢服務
8、精密復雜模具設計
9、生物醫葯技術
10、工業設計
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
(一)可再生清潔能源技術
1、太陽能
(1)太陽能熱利用技術
(2)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3)太陽能熱發電技術
(1)1.5MW以上風力發電技術
(2)風電場配套技術

3、生物質能
(1)生物質發電關鍵技術及發電原料預處理技術
(2)生物質固體燃料緻密加工成型技術
(3)生物質固體燃料高效燃燒技術
(4)生物質氣化和液化技術
(5)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生產技術
(6)大中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
4、地熱能利用
(二)核能及氫能
1、核能技術
2、氫能技術

(三)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技術
1、新型動力電池(組)、高性能電池(組)
2、燃料電池、熱電轉換技術
(四)高效節能技術
1、鋼鐵企業低熱值煤氣發電技術
2、蓄熱式燃燒技術
3、低溫余熱發電技術
4、廢棄燃氣發電技術
5、蒸汽余壓、余熱、余能回收利用技術
6、輸配電系統優化技術
7、高泵熱泵技術
8、蓄冷蓄熱技術
9、能源系統管理、優化與控制技術
10、節能監測技術
11、節能量檢測與節能效果確認技術
七、資源與環境技術
(一)水污染控制技術
1、城鎮污水處理技術
城市污水生物處理新技術及生物與化學聯合處理技術;中、小城鎮生活污水低能耗處理技術;村鎮生活污水;村鎮小型源分離處理技術,低能耗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2、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有毒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有毒有害化工和放射性廢水處理技術,濕式催化氧化技術;重金屬廢水集成化處理和回收技術與成套裝置,煤化工等行業高氨氮廢水處理技術與裝置,固定化微生物高效脫氮技術;採油廢水處理及回注,高含鹽廢水處理工藝與技術;高濃度工業有機廢水處理工藝與技術,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高效生物填料,薄膜負載型光催化材料,膜材料及組件,高效水處理葯劑的研製,新型復合型絮凝劑處理高濃度、高色度印染廢水技術。
3、城市和工業節水和廢水資源化技術
生產過程工業冷卻水重復利用葯劑、技術,管網水質在線檢測和防漏技術;各類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集成技術;城市污水處理再生水生產的集成技術;工業、城市廢水處理中污泥的處理、處置和資源化技術。
4、面源水污染的控制技術
規模化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及生態處理技術;水產養殖水循環利用和污染控制技術;畜禽養殖場廢水厭氧處理沼氣高效利用技術。
5、雨水、海水、苦鹹水利用技術
雨水收集利用與回滲技術與裝置,苦鹹水淡化技術;海水膜法低成本淡化技術及關鍵材料,規模化海水淡化技術;海水、鹵水直接利用及綜合利用技術。
6、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靈敏、快速水質在線檢測技術;飲用水有機物的高級催化氧化技術,高效膜過濾技術,安全消毒技術,高效控藻、除藻和藻毒素去除技術;飲用水有機物高效吸附劑、高效混凝劑及強化混凝技術;農村飲用水除氟、除砷技術與裝置,邊遠地區和農村飲用水安全消毒小型設備和技術。
(二)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1、煤燃燒污染防治技術
高效低耗煙氣脫硫、脫硝技術: 燃煤電廠煙氣脫硫技術及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煙氣脫硫關鍵技術,煙氣脫硝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煤、煤化工轉化過程中的廢氣污染防治技術;高效長壽命除塵技術。
2、機動車排放控制技術
機動車控制用高性能蜂窩載體、滿足歐Ⅲ、Ⅳ標准汽車凈化技術;滿足歐Ⅲ、Ⅳ標準的柴油車凈化技術:顆粒物捕集器及再生技術; 催化氧化與還原技術;滿足歐Ⅱ、Ⅲ標准摩托車凈化技術。
3、工業可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防治技術
高效長壽命的吸附材料和吸附回收裝置;高效低耗催化材料與燃燒裝置;低濃度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催化技術及聯合燃燒裝置;惡臭廢氣的捕集與防治技術;油氣回收分離技術:針對油庫、加油站油氣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控制技術。
4、局部環境空氣質量提高與污染防治技術
城市公共設施空氣環境的消毒殺菌、除塵、凈化和提高空氣氧含量技術。
5、其他重污染行業空氣污染防治技術
高性能除塵濾料和高性能電、袋組合式除塵技術;特殊行業工業排放的有毒有害廢氣、二惡英、惡臭氣體的控制技術;工業排放溫室氣體的減排技術,碳減排及碳轉化利用技術。
(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
1、危險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技術
危險廢物高效焚燒技術,焚燒渣、飛灰熔融技術;危險廢物安全填埋處置技術,危險廢物固化技術、設備和固化葯劑;醫療廢物收運、高溫消毒處理技術;有害化學品處理技術,放射性廢物處理與整備技術與裝備;電子廢物處置、回收和再利用技術。
2、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生產復合材料、尾礦微晶玻璃、輕質建材、地膜、水泥替代物、工程結構製品等技術;電廠粉煤灰及煤礦矸石、冶金廢渣等廢棄物的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技術;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技術。
3、有機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資源化技術
利用農作物秸稈等廢棄植物纖維生產復合板材及其他建材製品的技術;有機垃圾破碎、分選等預處理技術;填埋物氣體回收利用技術;填埋場高效防滲技術;小城鎮垃圾處理適用技術。
(四)環境監測技術
1、在線連續自動監測技術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粉塵、細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沉降、沙塵天氣、機動車排氣等);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化學需氧量、余氯、BOD水質、氨氮、石油類、揮發酚、微量有機污染物、總氮、總磷等等);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傅立葉紅外測量煙氣污染物、煙氣含濕量;砷、總鉛、總鋅;氰化物、氟化物等);大氣中超細顆粒物、有機污染物等采樣分析技術。
2、應急監測技術
攜帶型現場快速測定技術,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等危險廢物特性鑒別、環境監控及災害預警技術;移動式應急環境監測技術(攜帶型快速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及測試組件;攜帶型水質監測儀與測試組件;攜帶型工業危險物、重金屬、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快速監測專用儀器及系統);應急安全供水技術;應急處理火災、泄漏造成的環境污染技術。
3、生態環境監測技術
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環境遙感監測系統;脆弱生態資源環境監控及災害預警技術;多物種生物在線檢測技術,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的富集技術,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采樣、分析技術。
(五)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技術
水土流失防治技術,沙漠化防治技術,天然林保護、植被恢復和重建技術,林草綜合加工技術及配套機械設備;濕地保護、恢復與利用及其監測技術,礦山生態恢復、污染土壤修復,非點源污染控制技術;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替代技術;國家生物多樣性預警監測和評價技術,系統生態功能區恢復與重建技術。
(六)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技術
1、重點行業污染減排和「零排放」關鍵技術
電鍍、皮革、釀造、化工、冶金、造紙、鋼鐵、電子等行業污染減排關鍵技術;上述行業工藝過程中廢氣、廢水、廢物資源化回收利用技術。
2、污水和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技術
污水深度處理安全消毒和高值利用技術;城市景觀水深度脫氮除磷處理技術;礦產廢渣資源化利用技術;工業無機、有機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技術。
3、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煤潔凈燃燒、能量梯級利用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破壞臭氧層物質替代技術。
4、綠色製造關鍵技術
綠色基礎材料及其制備技術,高效、節能、環保和可循環的新型製造工藝及裝備,機電產品表面修復和再製造技術,綠色製造技術在產品開發、加工製造、銷售服務及回收利用等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應用。
(七)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
1、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礦、選礦技術
復雜難采礦床規模化開采及開發利用產業化技術;復雜多金屬礦高效分離技術;難處理氧化礦高效分離與提取技術;多金屬硫化礦電化學控制浮選技術;就地浸礦及生物提取技術;采選過程智能控制及信息化技術。
2、共、伴生礦產的分選提取技術
綜合回收共伴生礦物的聯合選礦技術;共伴生非金屬礦物的回收深加工技術;伴生稀貴金屬元素富集提取分離技術。
3、極低品位資源和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極低品位、難選冶金屬礦有價金屬綜合回收利用技術;大用量、低成本、高附加值尾礦微晶玻璃技術;尾礦中有價元素綜合回收技術。
* 一些常規的污染控制技術除外:1、常規工藝技術裝備組合的水處理技術;2、城市混合垃圾和畜禽糞便制肥技術;3、 20噸以下的鍋爐脫硫除塵技術;4、油煙凈化技術(吸附、靜電、噴淋);5、技術含量低的用工業廢物製造建材項目;6、一次性餐具及相關材料技術;7、未經安全評價的用於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物菌劑技術;8、室內空氣凈化空氣清新劑及常規消毒技術。
八、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一)工業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系統
1、現場匯流排及工業乙太網技術
符合國際、國內自動化行業普遍採用的主流技術標准(包括:IEC61158、PROFIBUS、FF、DeviceNet、PROFINET、EtherNet/IP、EPA、MODBUS/TCP等)的現場匯流排及工業乙太網技術。
2、可編程序控制器(PLC)
包括符合IEC61131標准、可靠性高、具有新技術特點的PLC技術;集成了嵌入式系統、單片機、數模混合等新技術成果的PLC技術等。
* 以OEM方式集成的PLC產品除外。
3、基於PC的控制系統
以「工業PC機+軟邏輯(SoftPLC)」、可編程序先進控制器(PAC)、現場匯流排及工業乙太網為網路、連接遠程I/O及其它現場設備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統。
4、新一代的工業控制計算機
面向圖形的操怍系統和應用要求,能夠解決處理器和顯示設備瓶頸問題,採用地址、數據多路復用的高性能32位和64位匯流排技術,具有在不關閉系統的情況下「即插即用」功能的高可用系統和容錯系統。
(二)高性能、智能化儀器儀表
1、新型自動化儀表技術
適用於實時在線分析、新型現場控制系統、e 網控制系統、基於工業控制計算機和可編程式控制制的開放式控制系統和特種測控裝備,能滿足重大工程項目在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蝕、全密封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新型自動化儀器儀表技術。
* 一般傳統的流量、溫度、物位、壓力計或變送器除外。
2、面向行業的感測器技術
面向行業和重大工程配套,採用新工藝、新結構,具有高穩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專用感測器技術。
3、新型感測器技術
包括陣列感測器、多維感測器 、復合型感測器、直接輸出數字量或頻率量的新型敏感器以及採用新感測轉換原理的新型感測器等。
* 採用傳統工藝且性能沒有顯著提高的感測器 (包括:熱電偶、熱電阻、電位器、電容、電感、差動變壓器、電渦流、應變、壓電、磁電等原理的感測器) 除外。
4、科學分析儀器、檢測儀器技術
等離子光譜儀、近紅外光譜儀、非製冷紅外焦平面熱像儀、微型專用色譜儀;特定領域的專用儀器,包括:農業技術品質和食品營養成分檢測、農葯及殘留量檢測、土壤速測等農業和食品專用儀器;海洋儀器;大氣、水和固體廢棄物安全監測和預警等核心專用儀器,各種災害監測儀器;生命科學用分離分析儀器等。
* 傳統的氣相色譜儀除外。
5、精確製造中的測控儀器技術
包括網路化、協同化、開放型的測控系統;精密成形製造及超精密加工製造中的測控儀器儀表;亞微米到納米級製造中的測控儀器儀表;製造過程中的無損檢測儀器儀表;激光加工中的測控儀器儀表等。
(三)先進製造技術
1、先進製造系統及數控加工技術
具有先進製造技術和製造工藝的單元設備、製造系統、生產線等,包括:復合加工、組合加工、綠色製造、快速製造、微米/納米製造等相關裝備和系統;CAD/CAPP/CAM/PDM技術在內的數字化設計製造系統,現代集成製造系統應用軟體、平台及工具,生產計劃與實時優化調度系統/ERP管理軟體,虛擬製造(VM)技術,網路製造系統;智能型開放式數控系統、伺服驅動、數控裝備、數控編程軟體和應用軟體、數控加工、數控工藝在內的先進數控技術;中高檔數控設備和關鍵功能部件及關鍵配套零部件技術等。
*低附加值的和低技術含量的零部件加工技術除外。
2、機器人技術
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水切割機器人;激光切割機器人;AGV以及製造工廠的倉儲物流設備;機器人周邊設備;特種機器人;開放式機器人控制技術;虛擬現實(VR)技術;機器人伺服驅動技術;基於機器人的自動加工成套技術;信息機器人技術等。
* 性能和結構一般的沒有知識產權的普通機器人除外。
3、激光加工技術
激光切割加工技術;激光焊接加工技術;材料激光表面改性處理技術;激光雕刻技術和激光三維製造技術以及激光發生器製造和控制系統技術等。
4、電力電子技術
包括具有節能、高效、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特種傳動技術的應用系統;大容量化、高頻化、智能化、小功率器件晶元方片化的電力半導體器件;多功能化、智能控制化、綠色環保化的模塊;面向工業設備、物流系統、城市交通系統、信息與自動化系統等的高性能特種電機及其控制和驅動技術等。
* 性能一般的電源變換產品除外。
5、紡織及輕工行業專用設備技術
包括採用高精度驅動、智能化控制、高可靠性技術等開發的紡織機械專用配套部件;建立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應用基礎上的在線檢測控制系統和高性能的產品檢測儀器;以控制、計量、檢測、調整為一體的、帶有閉環控制的環保型包裝機械,袋成型、充填、封口設備,無菌包裝設備;具有輔助操作自動化和聯機自動化的柔性版印刷、防偽印刷、條形碼印刷設備、數字直接製版機;精密型注塑機、精密擠出成型及復合擠出成型裝備等。
* 性能一般的普通紡織機械、性能一般的包裝機械及柔性版印刷機、捲筒進料多色凹版印刷機、不幹膠商標印刷機除外。
(四)新型機械
1、機械基礎件及模具技術
包括數控機床等重點主機配套用精密軸承;高性能、高可靠性、長壽命液壓、氣動控制元件;精密、復雜、長壽命塑料模具及沖壓模具;快速原型和快速經濟模具製造新技術等。
* 常規通用工藝技術,性能、結構、精度、壽命一般的普通機械基礎件、普通塑料模具和冷沖壓模具除外。
2、通用機械和新型機械
包括採用新原理,在功能、結構上有重大創新的新型閥門技術和新型泵技術;有核心專利技術或自主知識產權,利用新傳動原理、新機械結構和新加工工藝的新型機械技術等。
* 性能一般的各類普通泵和閥門除外。
(五)電力系統信息化與自動化技術
1、採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電力自動化裝置
包括採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和計算機技術開發用於電力生產、輸送和供用電各環節的自動化裝置;可明顯提高系統可靠性、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系統安全和供電質量的技術。包括:發電機組新型勵磁裝置和調速裝置,新型安全監控裝置和採用新技術的電網監測、控制裝置等。
2、採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提高設備性能及自動化水平的技術
採用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符合國際標准、具有開放性和通用性、高精度和高可靠的新型裝置,包括:採用現場匯流排技術、具有綜合狀態檢測功能的智能化開關櫃;具有控制、保護和監測功能的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網路化的終端裝置;電力設備在線數字化狀態檢測與監控裝置;電能質量檢測、控制與綜合治理裝置;基於IEC61850通信協議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採用虛擬儀器技術的電力系統用儀器設備;用於新型電能(包括核能發電)系統的連續、高效、安全、可靠的發、輸、配電設備中的新技術和新裝置等。
3、電力系統應用軟體
與發電、變電、輸電、配電和用電各領域有關的控制、調度、管理和故障診斷等方面的高級應用軟體,以提高電力系統和電力設備的自動化水平、保障安全經濟運行、提高設備效率及管理水平,包括:電力系統優化控制軟體;新型輸配電在線安全監控及決策軟體;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軟體;電力設備管理及狀態檢修軟體,繼電保護信息管理及故障診斷專家系統軟體;電力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軟體;節能運行管理專家系統軟體;用電管理軟體以及電能質量在線評估、模擬分析軟體等。
4、用於輸配電系統和企業的新型節電裝置
採用新原理、新技術和新型元器件,能夠補償無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數、減少電能損耗、改善電能質量的新型節電裝置,包括:用於企業的新型節電裝置;用於企業的節能、節電控制裝置及其綜合管理系統,用於輸配電系統的先進無功功率控制裝置以及區域的在線動態諧波治理裝置等。
* 傳統的高、低壓開關設備,常規的發、供、配電設備除外。
(六)汽車行業相關技術
1、汽車發動機零部件技術
用於乘用車汽油機、乘用車柴油機、商用車柴油機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汽車發動機零部件技術,包括:汽油機電控燃油噴射系統、稀薄燃燒技術、可變進氣技術、增壓技術、排氣凈化技術;柴油機電控高壓噴射技術、增壓中冷技術、排氣凈化技術,新型代用燃料發動機技術等;新型混合動力驅動系統技術;新型電動驅動系統技術;氫發動機技術、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新型動力電池組合技術等。
2、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汽車關鍵零部件,包括: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懸掛系統、車身附件、汽車電器、進排氣系統、新型混合動力傳動系統、新型純電動傳動系統、輪轂電機、新型代用燃料發動機轉換器、新型動力電池等。
3、汽車電子技術
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包括:車身穩定系統、懸架控制系統、驅動力分配系統、制動力分配系統、制動防抱死系統、安全氣囊、自動避障系統、自動停車系統、車載故障診斷系統、車身匯流排系統、智能雨刷、智能防盜系統等。
新型混合動力驅動管理系統、車用動力電池組管理系統、新型電動車用感測器、電動車用大功率電子器件、電動車用新型集成晶元、電動車電器系統用安全保護部件等。
4、汽車零部件前端技術
新能源汽車的配套零部件技術,包括:混合動力系統技術;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氫發動機技術;合成燃料技術等。

閱讀全文

與茅洲河工業廢水自動采樣系統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的水用什麼排放 瀏覽:995
用很小的小三角形屏怎麼做飲水機 瀏覽:654
光固化符合樹脂 瀏覽:941
滾筒洗衣機廢水還是老式廢水 瀏覽:192
小車有汽油濾芯多少錢 瀏覽:479
涼水除垢劑是哪一種化學劑 瀏覽:750
污水終端濕地報修怎麼寫 瀏覽:865
環保濾網過濾器 瀏覽:134
純水最高理論電阻值是多少 瀏覽:272
優玥純水凈水機多少錢一台 瀏覽:859
醫療污水工程施工資質 瀏覽:170
創星cf600過濾效果 瀏覽:275
養蜂不銹鋼過濾網 瀏覽:677
無廢水反滲透凈水器 瀏覽:343
實驗超純水設備怎麼翻譯 瀏覽:227
化工edi 瀏覽:634
醫療廢水多久做一次水質檢測 瀏覽:221
反滲透系統如何根據水質設計 瀏覽:611
蘇泊爾空氣凈化器怎麼換貨 瀏覽:963
高離子交換量沸石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