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放射性廢水的分類

放射性廢水的分類

發布時間:2021-03-22 15:52:13

㈠ 放射性廢物分類

發射性廢物分類一般放射性的物質都不是呢,所以變丟棄的,你要到制定的地方去扔進那些放射性物質,要不然很破壞環境生態的

㈡ 放射性廢物的分類

由於放射性廢物具有各種不同的來源,而不同的來源又決定了它們在組成、性質及放射性水平方面差別較大,因而在處理和處置上也有較大的差異。核廢物分類的依據,除形態之外主要有:放射性比活度或放射性濃度、核素的半衰期及毒性。目前尚無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核廢物分類體系。我國參照國際上一般原則,制定了一種代號為GB9133的放射性廢物分類國家標准。其中固體廢物分為超鈾(即鈾後,系指原子序數大於92的任一元素,均由人工製成,半衰期均很長)廢物和非超鈾廢物兩類,後者又按廢物中所含的核素半衰期長短分成四類,每一類再按其比活度分為三個等級,具體分類標准及數值見表8.4.1。

在表8.4.1中,沒有把鈾礦山和鈾水冶廠生產出的廢礦石及尾礦包括進去,表面上看,廢礦石及尾礦的比活度大都低於低放固體廢物標准下限值,不屬放射性廢物范圍,但由於它們的數量大,且暴露於空氣中並向大氣中釋放氡氣造成對周圍環境的放射性污染,按照我國的有關規定,必須將其視為特殊的廢物妥善管理。具體要求是:凡含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在(2~7)×104 Bq/kg范圍的廢礦石和尾礦砂,應建壩存放;若比活度超過此上限值則應建庫存放。此外,凡屬伴生放射性的礦山資源,如稀土礦和某些有色金屬礦等,其中常含不容忽視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其開采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礦渣及冶煉尾礦,也應參照有關規定加以建壩或建庫處置。

表8.4.1 我國放射性廢物分類標准

㈢ 常見的放射性廢物有哪些

碘131I131 碘125I125 銫137CS137 鍀99TC99 F18 鈷60CO60 銥192IR192
不知道你是問哪方面的放射性廢物
核能的、醫用的還是工業用的

㈣ 放射性物品的等級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根據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和危害程度,可將其分為一類、二類、三類放射性物品。

一類放射性物品,是指I類放射源、高水平放射性廢物、乏燃料等釋放到環境後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重大輻射影響的放射性物品。

二類放射性物品,是指Ⅱ類和Ⅲ類放射源、中等水平放射性廢物等釋放到環境後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一般輻射影響的放射性物品。

三類放射性物品,是指Ⅳ類和V類放射源、低水平放射性廢物、放射性葯品等釋放到環境後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較小輻射影響的放射性物品。

(4)放射性廢水的分類擴展閱讀:

放射性廢物中的放射性物質,採用一般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的方法都不能將其消滅或破壞,只有通過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變才能使放射性衰減到一定的水平。

而許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長,並且衰變的產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廢物與其它廢物相比在處理和處置上有許多不同之處。

1、放射性廢水的處理:放射性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稀釋排放法、放置衰變法、混凝沉降法、離子變換法、蒸發法、瀝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2、放射性廢氣的處理:放射性固體廢物主要是被放射性物質污染而不能再用的各種物體。

㈤ 醫院里的污水應分類排放系統,包括哪三類

  1. 傳染病醫院(含帶傳染病房綜合醫院)應設專用化糞池。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內傳染性污染物,如容含糞便等排泄物,必須按我國衛生防疫的有關規定進行嚴格消毒。消毒後的糞便等排泄物應單獨處置或排入專用化糞池,其上清液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2. 特殊醫療廢水,如含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洗印廢水等應單獨收集,分別採取不同的預處理措施後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3. 同位素治療和診斷產生的放射性廢水,必須單獨收集處理

㈥ 放射性廢物是如何分類的

按物理形態可以分為氣載放射性廢物、放射性廢液和固體放射性廢物。
按所含放射性水平可以分為低水平放射性廢物、中水平放射性廢物和高水平放射性廢物。

㈦ 放射性廢物來源與分類

在當今的世界上核能的利用極為廣泛。核電站會產生大量的放射性廢料,核泄漏事故也時有發生。核武器試驗形成放射性散落物。鈾礦和一些有色、稀有、稀土、磷等礦產的開采和選冶導致大面積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源在工業和醫療等許多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由於管理不善,常被當作一般的廢料而丟棄。某些建築材料中也可能含有放射性元素,造成放射性污染。這一節將介紹環境地球物理方法在這些放射性污染監測與防護中的應用。

(1)放射性廢物來源

放射性廢物又稱核廢料,按照國際原子能委員會的定義,放射性廢物是指放射性濃度或活度大於國家主管部門所規定的「豁免量」,並預計將來不再被利用的含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任何物質。由此可見,放射性廢物可以產生於任何應用放射性核素的單位,但主要產生於核燃料循環的各個環節。

廣義核燃料循環由許多環節組成,概括地說,它包括鈾礦的普查勘探,礦石的開采,鈾化學濃縮物的提純,235U的濃集,燃料元件的製造(以上為核燃料製造階段),堆內運行(使用階段),卸出元件的運輸,化工後處理以及放射性廢物的處置等。放射性廢物的最終處置是核燃料循環中的最後一個環節(核燃料循環的主要環節及其放射性廢物如圖9.11所示)。

與核燃料循環的各個環節相對應產生的放射性廢料,是放射性廢物的主要來源。低、中水平放射性廢物還可來自工業、農業、醫葯及研究部門;而高水平放射性廢物,則主要來自化工後處理廠和反應堆的乏燃料。具體地說,放射性廢物主要來自以下五個方面———核燃料的製造、使用及後處理等階段,核設施退役,研究實驗室,有關工業部門,醫療部門。

圖9.11核燃料循環的主要環節及其放射性廢物

(2)放射性廢物分類

在不同的國家或部門,對放射性廢物的分類不盡相同。但大體上考慮的是以下幾個方面:按其放射性強度可分為低放、中放和高放廢物;按其半衰期可分為短壽命、中壽命和長壽命放射性廢物;按其物理性狀分為氣載廢物、液體廢物和固體廢物;按燃料的循環過程分為乏燃料、超鈾廢物、高放廢物、低中放廢物、已退役的核設施廢物、鈾選礦廠廢物和氣體放射性廢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放射性廢物分類》(GSB9133—1995)包括: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術語、放射性廢物分類構架及其分級標准等。

制定放射性廢物分類標準的主要原則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首先確定放射性廢物的范疇,規定了各種廢物的放射性濃度Av(或比活度Am)的下限值;②然後按放射性廢物的物理性狀進行第一級分類,分為氣載廢物、液體廢物和固體廢物三類;③對放射性氣載廢物和液體廢物均按其放射性濃度水平作為第二級分類,氣載廢物分為低放、中放、兩個等級,液體廢物分為低放、中放、高放三個等級;④對固體廢物,以其所含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長短和固體的放射性比活度水平作為並列的二級分類,交叉使用。固體廢物的放射性比活度用Bq/kg表示。按上述原則給出的放射性廢物分類系統見表9.3。

表9.3放射性廢物分類表

㈧ 放射性廢物的分級

放射性廢物,按其物理性狀分為氣載廢物、液體廢物和固體廢物三類。放射性氣載廢物按其放射性濃度水平分為不同的等級。放射性濃度以Bq/m3(Bq/L)表示。
放射性固體廢物首先按其所含核素的半衰期長短和發射類型分為五種,然後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為不同的等級。放射性比活度以Bq/kg表示。 第Ⅰ級(低放廢氣):濃度小於或等於4×107Bq/m3。
第Ⅱ級(中放廢氣):濃度大於4×107Bq/m3。 第Ⅰ級(低放廢液):濃度小於或等於4×106Bq/L。
第Ⅱ級(中放廢液):濃度大於4×106Bq/L,小於或等於4×1010Bq/L。
第Ⅲ級(高放廢液):濃度大於4×1010Bq/L。 放射性固體廢物中半衰期大於30a的α發射體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在單個包裝中大於4×106Bq/kg(對近地表處置設施,多個包裝的平均α比活度大於4×105Bq/kg)的為α廢物。
除α廢物外,放射性固體廢物按其所含壽命最長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長短為分四種。
含有半衰期小於或等於60d(包括核素碘-125)的放射性核素的廢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為二級。
第Ⅰ級(低放廢物):比活度小於或等於4×106Bq/kg 。
第Ⅱ級(中放廢物):比活度大於4×106Bq/kg 。
含有半衰期大於60d、小於或等於5a(包括核素鈷-60)的放射性核素的廢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為二級。
第Ⅰ級(低放廢物):比活度小於或等於4×106Bq/kg。
第Ⅱ級(中放廢物):比活度大於4×106Bq/kg。
含有半衰期大於5a、小於或等於30a(包括核素銫-137)的放射性核素的廢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為三級。
第Ⅰ級(低放廢物):比活度小於或等於4×106Bq/kg。
第Ⅱ級(中放廢物):比活度大於4×106Bq/kg、小於或等於4×1011Bq/kg,且釋熱率小於或等於2 kW/m3。
第Ⅲ級(高放廢物):釋熱率大於2 kW/m3,或比活度大於4×1011Bq/kg。
含有半衰期大於30 a的放射性核素的廢物(不包括α廢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為三級。
第Ⅰ級(低放廢物):比活度小於或等於4×106Bq/kg。
第Ⅱ級(中放廢物):比活度大於4×106Bq/kg,且釋熱率小於或等於2 kW/m3。
第Ⅲ級(高放廢物):比活度大於4×1010Bq/kg,且釋熱率大於2 kW/m3。 放射性廢物不恰當的管理會在現在或將來對人來健康和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放射性廢物管理必須履行旨在保護人類健康和管理的各項措施。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徵集成員國意見的基礎上,經理事會批准,於1995年發布了放射性廢物管理九條基本原則。
1、保護人類健康
放射性廢物管理必須確保對人來健康的保護達到可接受水平。
2、保護環境
放射性廢物管理必須提供環境保護達到可接受水平。
3、超越國界的保護
放射性廢物管理必須考慮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超越國界可能的影響。
4、保護後代
放射性廢物管理必須保證對後代預期的健康影響不大於當今可接受的有關水平。
5、不給後代造成不適當負擔
6、納入國家法律框架
7、控制放射性廢物產生
8、兼顧放射性廢物產生和管理各階段間的相依性
9、保證廢物管理設施安全 1、安全分析和環境影響評價
2、安全文化
3、質量保證
4、研究和開發
5、文件化和資料庫
6、人員培訓和資格認定
7、應急計劃 ①改革不合理的工藝操作,防止不必要的污染並開展廢物的回收利用(見放射性廢物利用);
②對已產生的廢物分類收集,分別貯存、處理,處理方法要求安全、經濟、凈化效率高和簡單易行;
③盡量減小容積以節省運輸、貯存和處理費用;
④向環境稀釋排放時要按照「合理、可行、盡量低」的原則嚴格控制;
⑤以穩定的固化體形式貯存,以減少放射性核素遷移擴散(見放射性廢物固化);
⑥廢物的最終處置必須做到同生物圈有效地隔離。 包括對放射性排出物的控制處置(稀釋處置)和廢物的最終處置。放射性排出物(液體、氣體)向環境中稀釋排放時必須控制在正式規定的排放標准以下。放射性廢物最終處置意味著不再需要人工管理,不考慮將廢物再回取的可能。因此,為防止放射性廢物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的危害,須將它與生物圈很好地隔離。 最終處置的主要對象是高放廢物和超鈾廢物。

㈨ 常見的放射性廢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放射性廢水的主要去除對象是具有放射性的重金屬元素,與此相關的處理技術,簡單地可分為化學形態改變法和化學形態不變法兩類。

放射性廢水處理方法:

其中化學形態改變法包括:

1、化學沉澱法;

2、氣浮法;

3、生化法。


化學形態不變法包括:

1、蒸發法;

2、 離子交換法;

3、吸附法;

4、 膜法。


化學沉澱法是向廢水中投放一定量的化學絮凝劑,如硫酸鉀鋁、硫酸鈉、硫酸鐵、氯化鐵等,有時還需要投加助凝劑,如活性二氧化硅、黏土、聚合電解質等,使廢水中的膠體物質失去穩定而凝聚何曾細小的可沉澱的顆粒,並能於水中原有的懸浮物結合為疏鬆絨粒。改絨粒對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從而凈化水中的放射性物質、膠體和懸浮物。引起放射性元素與某種不溶性沉渣共沉的原因包括了共晶、吸附、膠體化、截留和直接沉澱等多種作用,因此去除效率較高。

化學沉澱法的優點是:方法簡便、費用低廉、去除元素種類較廣、耐水力和水質沖擊負荷較強、技術和設備較成熟。缺點是:產生的污泥需進行濃縮、脫水、固化等處理,否則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學沉澱法適用於水質比較復雜、水量變化較大的低放射性廢水,也可在與其他方法聯用時作為預處理方法。


蒸發濃縮法處理放射性廢水:除氚、碘等極少數元素之外,廢水中的大多數放射性元素都不具有揮發性,因此用蒸發濃縮法處理,能夠使這些元素大都留在殘余液中而得到濃縮。蒸發法的最大優點之一是去污倍數高。使用單效蒸發器處理只含有不揮發性放射性污染物的廢水時,可達到大於10的4次方的去污倍數,而使用多效蒸發器和帶有除污膜裝置的蒸發器更可高達10的6次方到8次方的去污倍數。此外,蒸發法基本不需要使用其他物質,不會像其他方法因為污染物的轉移而產生其他形式的污染物。

盡管蒸發法效率較高,但動力消耗大、費用高,此外,還存在著腐蝕、泡沫、結垢和爆炸的危險。因此,本法較適用於處理總固體濃度大、化學成分變化大、需要高的去污倍數且流量較小的廢水,特別是中高放射性水平的廢水。

新型高效蒸發器的研發對於蒸發法的推廣利用具有重大意義,為此,許多國家進行了大量工作,如壓縮蒸汽蒸發器、薄膜蒸發器、脈沖空氣蒸發器等,都具有良好的節能降耗效果。另外,對廢液的預處理、抗泡和結垢等問題也進行了不少研究。


離子交換法處理放射性廢水的原理是,當廢液通過離子交換劑時,放射性離子交換到離子交換劑上,使廢液得到凈化。目前,離子交換法已廣發應用於核工藝生產工藝及放射性廢水處理工藝。

許多放射性元素在水中呈離子狀態,其中大多數是陽離子,且放射性元素在水中是微量存在的,因此很適合離子交換出來,並且在無非放射性粒子干擾的情況下,離子交換能夠長時間的工作而不失效。

離子交換法的缺點是,對原水水質要求較高;對於處理含高濃度競爭離子的廢水,往往需要採用二級離子交換柱,或者在離子交換柱前附加電滲析設備,以去除常量競爭離子;對釕、單價和低原子序數元素的去除比較困難;離子交換劑的再生和處置較困難。除離子交換樹脂外,還有用磺化瀝青做離子交換劑的,其特點是能在飽和後進行融化-凝固處理,這樣有利於放射性廢物的最終處置。


吸附法是用多孔性的固體吸附劑處理放射性廢水,使其中所含的一種或數種元素吸附在吸附劑的表面上,從而達到去除的目的。在放射性廢液的處理中,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沸石等。

天然斜發沸石是一種多孔狀結構的無機非金屬礦物,主要成分為鋁硅酸鹽。沸石價格低廉,安全易得,處理同類型地放射性廢水的費用可比蒸發法節省80%以上,因而是一種很有競爭力的水處理葯劑。它在水處理工藝中常用作吸附劑,並兼有離子交換劑和過濾劑的作用。

當前,高選擇性復合吸附劑的研發是吸附法運用中的熱點。所謂「復合」是指離子交換復合物(氰亞鐵鹽、氫氧化物、磷酸鹽等)在母體(多位多孔物質)上的某些方面飽和,所以新材料結合天然母體材料的優點,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高的交換容量以及適宜的選擇性。


離子浮選法屬於泡沫分離技術范疇。該方法基於待分離物質通過化學的、物理的力與捕集劑結合在一起,在鼓泡塔中被吸附在氣泡表面而富集,借泡沫上升帶出溶液主體,達到凈化溶液主體和濃縮待分離物質的目的。例子浮選法的分離作用,主要取決於其組分在氣-液界面上選擇性和吸附程度。所使用捕集劑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和適量的起泡劑、絡合劑、掩蔽劑等。

離子浮選法具有操作簡單、能耗低、效率高和適應性廣等特點。它適用於處理鈾同位素生產和實驗研究設施退役中產生的含有各種洗滌劑和去污劑的放射性廢水,尤其是含有有機物的化學清洗劑的廢水,以便充分利用該廢水易於起泡的特點而達到回收金屬離子和處理廢水的目的。


膜處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正處於不斷推廣應用的階段。它有可能成為處理放射性廢水的一種高效、經濟、可靠的方法。目前所採用的膜處理技術主要有:微濾、超濾反滲透、電滲析、電化學離子交換、鐵氧體吸附過濾膜分離等方法。與傳統處理工藝相比,膜技術在處理低放射性廢水時,具有出水水質好,濃縮倍數高,運行穩定可靠等諸多優點。

不同的膜技術由於去除機理不同,所適用的水質與現場條件也不盡相同。此外,由於對原水水質要求較高,一般需要預處理,故膜法處理法宜與其他方法聯用。

如鐵凝沉澱-超濾法,適用於處理含有能與鹼生成金屬氫氧化物的放射性離子的廢水。

水溶性多聚物-膜過濾法,適用於處理含有能被水溶性聚合物選擇吸附的放射性離子的廢水。

化學預處理-微濾法,通過預處理可以大大提高微濾處理放射性廢水的效果,且運行費用低,設備維護簡單。

閱讀全文

與放射性廢水的分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哪裡招污水處理工 瀏覽:940
哈弗h6工廠濾芯怎麼拆 瀏覽:371
原神純水精靈怎麼捕捉 瀏覽:109
純水之球各伺服器多少g 瀏覽:448
格卡諾空氣凈化器怎麼重置 瀏覽:686
飲水機濾芯怎麼驗貨 瀏覽:385
華帝凈水器售後電話多少 瀏覽:681
里水污水處理後排到哪裡 瀏覽:6
污水攻堅補齊什麼短板 瀏覽:446
跑污水處理跑業務工資高嗎 瀏覽:894
河南工業污水處理 瀏覽:871
污水處理廠進水檢測標准 瀏覽:102
天劍摩托車125怎麼換機油濾芯 瀏覽:846
污水處理廠斜管套什麼定額 瀏覽:129
三菱歐藍德空調濾芯怎麼拆換 瀏覽:386
污水流樓底下怎麼處理 瀏覽:869
汽油濾芯是什麼表現 瀏覽:433
污水消毒處理工藝有哪些 瀏覽:887
硬水垢清除 瀏覽:360
過濾過程的推動力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