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市園林綠化用水怎樣徵收污水處理費
綠化種植工程造價有兩大內容組成:一是工程直接費用;二是工程間接費用。 工程直接費用,顧名思義是指完成綠化種植工程的直接成本部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人工費用:包括苗木采購到工地以後的,苗木場內駁運,挖坑,換土,種植,覆土,保墒,澆水,圍護……直至竣工後,養護一個月的時間內所耗用的全部人工費用。 2.材料費用:包括各種不同品種、規格苗木本身的費用,以及種植時必需的輔助材料費用。輔助材料包括苗木灌溉的水,樹干防護的草繩、鉛絲,以及各類竹樁、木樁、水泥樁等材料費用。 3.機械費用:包括大規格苗木,當人工不能扛抬時,必須使用機械搬運到設計方位,然後吊起、復位、扶正等發生機械耗損的費用。 人工、材料、機械三項費用,在定額中均有詳盡的規定,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隨意改動的。但是,定額是按照正常的施工方法,確定人工、材料、機械費用的。由於施工工程的條件、氣候千變萬化,定額還規定,允許定額規定以外的不確定因素,由甲、乙雙方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另行增加工程費用,但必須經過甲、乙雙方協商同意,並在施工合同中增加補充條款明確,方可增加工程費用。 工程間接費用,是指完成綠化種植工程後,施工企業必須收取的其他費用,它是綠化工程造價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施工企業技術管理人員和企業管理費用的支出,企業的合法利潤以及上繳國家(或上級管理部門)的稅金等內容組成。 工程間接費用收取多少,是根據綠化種植工程的規模大小,由市建設工程定額管理總站統一明確規定的,是不能隨意增減的。
Ⅱ 天津市的污水處理廠以後發展前景怎麼樣啊有相關人士能透露一下嗎
前景應該還是不錯的,作為一個大城市目前市內六區還不能完全做到生活污水處理100%呢,所以隨著城市的外擴發展,建設還是勢在必行的
Ⅲ 實現城市廢水資源化有什麼方法
1.城市廢水資源化的意義近20年來,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人口的膨脹加劇了對水的需求,造成世界范圍水資源短缺。水資源短缺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成為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為解決困擾人類發展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開發新的可利用水源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課題。城市廢水水質、水量穩定,經處理和凈化以後可以作為新的再生水源加以利用。世界上不少缺水國家把城市廢水的資源化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對策之一,圍繞城市廢水的資源化與再生利用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廢水回用途徑的分析與開拓,廢水資源化工藝與技術研究,回用水水質標準的建立,回用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促進廢水資源化的政策與管理體系等。
城市廢水如不加以凈化,隨意排放,將造成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如將城市廢水的凈化和再生利用結合起來,去除污染物,改善水質後加以回用,不僅可以消除城市廢水對水環境的污染,而且可以減少新鮮水的使用,緩解需水和供水之間的矛盾,為工農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水源,取得多種效益。許多國家和地區把城市廢水再生水作為水資源的一種重要組成,對城市廢水的資源化進行了系統規劃,例如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南部地區、加利福尼亞州的南拉谷那、科羅拉多州的奧羅拉、沙烏地阿拉伯、義大利及地中海諸國等。實踐表明,城市廢水經處理後可以用於農業、城市和工業等領域。作為緩解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戰略之一,城市廢水資源化顯示了光明的應用前景。
2.廢水資源化途徑與再生水水質標准(1)廢水資源化途徑根據城市廢水處理程度和出水水質,經凈化後的城市廢水可以有多種回用途徑。大體可分為城市回用、工業回用、農業回用(包括牧漁業)和地下水回灌。在工業回用中,主要可用作冷卻水;城市回用中有城市生活雜用水、市政與建築用水等;農業用水則主要是灌溉用水。
(2)再生水水質標准對於城市廢水的回用工程,最重要的是再生水的水質要滿足一定的水質標准。回用對象不一樣,所規定的標准也不一樣。以下介紹幾種廢水回用途徑及相應的水質標准。
①回灌地下水:再生水回灌地下蓄水層作飲用水源時,其水質必須滿足或高於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85)。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衛生署於1976年制訂了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的建議水質標准,1977年進一步對水質標准進行了修訂。考慮到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對地下水質影響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除一般常規監測指標外,還要求對苯、四氯化碳等20種有機物和6種農葯有機物進行監測。
②工業回用:再生水的工業回用主要有3個方面:回用作冷卻水、工藝用水以及鍋爐補給水。回用作冷卻水的再生水水質應滿足冷卻水循環系統補給水的水質標准;回用作工藝用水時,由於工藝的不同,水質也千差萬別,應根據不同工業的不同工藝,滿足其相應的水質標准;用作蒸汽鍋爐補給水的水質與鍋爐壓力有直接關系。再生水往往需要經過補充處理後才能用作鍋爐補給水。
③農業回用:再生水的農業回用主要用於灌溉。通常對灌溉用水的水質要求為:不傳染疾病,確保使用者和公眾的衛生健康;不破壞土壤的結構與性能,不使土壤退化或鹽鹼化;不使土壤中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的積累超過有害水平;不得危害作物的生長;不得污染地下水。為了使再生水回用農業的水質符合以上要求,以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業持續發展,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各國均制訂了污水灌溉農田的水質標准。我國最新頒布了「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92)」。
3.城市廢水資源化實例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對策之一,國內外對城市廢水的資源化與回用都十分重視,並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以下列舉一些廢水資源化的成功實例,以供我國廣大缺水地區在探索、研究和推廣廢水資源化中借鑒和參考。
(1)美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美國城市廢水的再生與回用起步較早。全美有再生水回用點536個,其中加州有238個。下面介紹美國廢水再生與回用的幾個實例。
①加利福尼亞州橘子縣21世紀水廠再生水回灌地下:該城市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斷流向內陸,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飲用。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美國加州橘子縣早在1965年就開始研究將三級處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縣為此興建了「21世紀水廠」,該廠設計能力為5678米3/天。原水為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出水,進一步經沉澱、過濾和活性炭處理後回灌地下水。由於回灌地下總溶解性固體的限制為500毫克/升,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還採用反滲透法進行了脫鹽。21世紀水廠的凈化水通過23座多點注入管井分別注入4個蓄水層,與深層蓄水層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該項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廢水經深度處理後能夠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工程經長期運行證明穩定、可靠。
②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斯堡的廢水再生與回用:該市是城市廢水回用的先驅之一。1978年實施了雙配水系統,供給用戶兩種質量的水(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再生水開始用於非飲用水目的的使用。1991年該市向7000多戶家庭及辦公樓提供再生水(8×103)米3/天,並用做公園、操場、高爾夫球場灌溉用水以及空調系統冷卻水和消防用水。該市共有4座廢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270×103)米3/天,採用活性污泥生物處理工藝,並附加有鋁鹽混凝、過濾及消毒處理,雙管輸水系統管道共長420千米。通過10口深井將多餘的再生水注入鹽水蓄水層,一年間平均約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由於使用再生水,節約了優質水,因此盡管該市入口增加了10%,但飲用水仍能滿足供應。
③亞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電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卻水:該核電站是美國最大的核電站。第一期三個反應堆分別於1982、1984及1986年投產,每個發電能力為1270兆瓦。此外擬再建兩個反應堆。核電站地處沙漠,嚴重乾旱,因此採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再生水來自兩座城市廢水處理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輸至核電站再經補充處理,使之達到所需水質。該核電站採用冷卻水系統,補給水約(200×104)米3天。
(2)日本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日本近20多年來在廢水再生和利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開發和工程建設。1986年城市廢水回用量達(6300×10)米3/年,佔全部城市廢水處理量的0.8%。再生水主要回用於中水道、工業用水、農田灌溉、河道補給水等。各種用途及其所佔的比例為:中水道系統為40%、工業用水29%、農業用水15%、景觀與除雪16%。中水道系統是日本污水回用的典型代表。1988年日本共建有中水道844套,其中辦公樓、學校為大戶。學校佔18.l%、辦公樓佔17.3%、公共樓房佔9.2%、工廠佔8.4%。中水道再生水主要用於沖洗廁所(佔37%)、沖洗馬路(佔16%)、澆灌城市綠地(佔15%)、冷卻水(佔9%)、沖洗汽車(佔7%)、其他(景觀、消防等)為16%。
(3)其他國家的廢水再生與回用世界上第一座將城市廢水再生水直接用作飲用水源的回收廠設在納米比亞的首都溫德和克市。該回收廠於1968年投產,第一階段產水量為2300米3/天,正常處理能力可達4500米3/天,後增至6200米3/天。水為城市廢水廠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處理流程如下:
深度處理水的水質經嚴格的水質監測,證明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環保局發布的標准。以色列屬半乾旱國家。再生水已成為該國的重要水資源之一。100%的生活廢水和72%的城市廢水已經回用。據1987年資料,全國廢水總量(832.5×10)立方米,處理量達(2.18×108)立方米,處理率接近90%。再生水用作灌溉達(1.046×108)立方米(佔42%),回灌地下為(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排海水量(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廢水處理後貯存於廢水庫。全國共修建127座廢水庫,其中地面廢水庫123座,地下廢水庫4座。廢水進行農業灌溉之前一般通過穩定塘系統處理。有些城市將城市二級生物處理出水再經物化處理後回用於工業冷卻水。此外,廢水經深度處理後回灌地下水,再抽出至管網系統,或並入國家水資源調配系統,輸送至南部地區,或用於一般供水系統,最南部地區甚至將它作為飲用水源。
由於採取了上述廢水回用的措施,以色列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緩和了水資源短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科威特利用經三級處理後的城市廢水進行農業灌溉。印度目前至少有200個農場利用城市廢水進行灌溉,面積達23000公頃。
(4)我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我國長期以來有利用生活污水灌溉農田的經驗,先後開辟了1042多個大型污水灌溉區。在我國北方乾旱地區,利用污水灌溉農田,可充分利用其水肥資源發展農業生產,確實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於一些污灌區地址選擇不當,設計不合理,廢水預處理不夠,又缺乏水質控制標准和及時的監測,出現了土壤、農作物及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威脅著人體健康和安全。若干年前,曾開展大規模的污灌區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研究與制訂了污水灌溉與污泥用於農田的各項環境標准與規定,已將污水農業利用引向科學的道路。由於我國不少地區,如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迫切需要把城市廢水作為第二水源加以回收利用,實現廢水資源化。為此,國家組織了有關開發城市廢水資源化工藝的科技攻關,研製成套技術設施,建立示範工程,並逐步推廣應用。攻關內容包括工業回用、市政景觀利用的水質預處理技術、水質標准、衛生安全評價、中小城鎮和住宅小區污水回用技術的研究等。一些成果已在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中應用,並在天津、太原、大連等城市建設了污水回用工程。例如,大連春柳廢水處理廠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經深度處理後用於冷卻水;太原楊家堡廢水處理廠採用生物填料接觸氧化池處理城市污水用於冷卻水;北京高碑店熱電廠亦將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出水作為冷卻水水源。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我國在城市廢水資源化以及回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今後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城市廢水處理廠的普及與興建,廢水再生利用規模和速度亦將迅速發展。
Ⅳ 污水灌溉應注意哪些問題
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機和無機營養。用污水灌溉水稻,如掌握不好,會因營養過盛造成水稻生長過旺,貪青、倒伏、病蟲害加重,最終影響產量。有些污水雖然經過一定處理,但是還難免有一定數量的有毒物質,如灌溉不當不僅會對水稻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對土壤造成危害,而且影響深遠。
北方稻區在利用污水灌溉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污水中氮的含量。有人認為,污水中含氮量超過3毫克/升就會造成減產,如果超過5毫克/升則會造成嚴重減產。天津的試驗表明,污水中含氮量以0.02%為宜,每667米2水稻利用污水中的氮不能超過10千克。已知污水中氮的含量標准,又確定了每667米2利用純氮的數量,這樣就可以確定灌溉定額了。如天津市郊區測定的污水含氮量為0.02%,每667米2地利用純氮為10千克,所以認為每667米2水稻只能灌污水50米3。污水灌溉次數和灌水定額是根據水稻生長發育規律和水肥調節模式來確定的。同時還要考慮農田污染的負荷量,即年負荷量、一次灌溉水負荷量均不得超標。水稻栽培模式是「前促、中控、後養」。所以污水灌溉只能在分櫱始期到分櫱盛期。返青後期和孕穗前結合施返青肥和接續肥也可適當補以污水。
污水同時還含有一定量的有毒物質,這也是不容忽視的。如污水中含有過量的有機質木質素、油、酚、硫化物、氰化物、高價鐵、錳等,往往pH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在制定灌溉制度和灌溉技術時需要慎重考慮這些因素,細致安排,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可採用秋翻曬垡,適當深耕,使土壤中積累的有害物質有一定的自然降解凈化、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的時間。
Ⅳ 天津市綠化覆蓋情況
從今年起,建設綠色天津的發展目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為此,今年全市建成區新增綠地26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要達到35%,綠地率達到2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平方米,實現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的標准,農村完成造林面積12萬畝,封山育林6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17%以上,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到2007年,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全面達到並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准,農村林木覆蓋率達到20%,進入全國綠化模範城市行列。到2010年,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農村林木覆蓋率達到23%,建設綠色天津的目標基本實現。中心城市周圍生態建設的長遠目標是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6%以上,初步建立起與天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良性生態系統,到205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並穩定在38%以上,生態環境步入良性循環狀態。為實現這一目標,今後一個時期,天津市將進一步加強對現有森林資源及濕地、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對沙化土地、鹽漬化土地、污水灌溉區實施以植樹造林為主的林業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逐步完善綠化造林布局,在南部乾旱和東部鹽鹼地區發展生態經濟林,在湖泊、水庫及河流兩岸營造水土保持林,在公路、鐵路兩側營造護路景觀林,在小城鎮及村莊周圍營造環城林和環村林,在天津市西北邊界營造防風阻沙林。同時加快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改革創新,大力培植林業產業,發展速生豐產林、優質經濟林。 (完)(記者張立平武志成)
http://www.tj.xinhuanet.com/news/2004-03/21/content_1818249.htm
Ⅵ 天津水資源緊缺現狀!
任何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其發展的方向,從宏觀來談,京津地區承載不了兩個發達的城市,就因為水資源之困,特別是天津這個資源枯竭的城市,本地人的生活都要靠引入其他地方的水資源來滿足。
天津是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城市,以至於,現在的人口已到承載極限,發展引來的人口大增長,對天津的未來是一個噩夢。環渤海地區的發達城市就像黑洞,吸走其它城市的發展空間,北京的發展犧牲了天津,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武清境內的8條河完全是北京的排污河,致使武清的河流污染,全是臭水,所以武清只能引入灤河水!然而天津的發展靠港口
這個選題有些太長了,先到這吧
其實,樓蘭古城輝煌過,古長安也輝煌過,為什麼沒落了??其實很簡單,水和環境沒法承受了,所以富有的人們像游牧民牽到了肥沃的地方,封建制度下,最後的輝煌是北京!北京經受這些許年的摧殘,也已經逐漸不適合生活,南水北調,就是ZF想改變自然規律的一種嘗試,但未來的效果無從知曉。另外,正因為環境的逐漸破壞,資源的匱乏,環渤海承載不了兩個發達城市,所以天津的地位逐漸喪失,必須找到資源豐富的地方再行發展,北京的資源匱乏程度也很嚴重,但ZF沒有放棄其首都的地位,從河北等附近地區調水,救急。把污水排出北京,減負。但到目前這些方法也已經逐漸失效,所以為了北京繼續的發展,ZF實施了兩個重要的決策,其一南水北調,其二,重污染企業移除北京,所以首鋼去曹妃甸,不是回輸血,而是繼續的吸血!即使這樣,天津的資源依然不能支持其發展,現在天津自身的人口已經偏多,超出了環境的承載能力(環境本身是有自凈能力的,但當我們排放的生活垃圾,工業污染超出環境自凈速度時,環境會不斷惡化,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90年代,天津港清澈見底,到處有魚蝦,海鷗在空中飛翔,但現在呢?因為破壞的速度超出了渤海灣的自凈能力。),環境正在不斷的惡化,這一點才是應該著力解決的最重大的問題!南水北調能分給天津多少還是未知數,而且當人類開始大范圍的用水緊張時,南水還能順利的掉到北方嗎??所以,「人口的顯著增加」正是噩夢的開始,短期的增長之後,我們將面對的是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一個城市的發展現在依然會受制於大自然,我們依然要遵從自然的規律!環渤海的發展,會在環境到達承受臨界點時戛然而止!
誰為天津"救急"?--天津水資源危機的報告
隨著潘家口水庫的容量降至死庫容,天津進行了第六次引黃,而實到的凈水量僅剩
下2億立方米,不足計劃引水量的五分之一,引黃濟津只能救得一時,而"南水北調"工程
的可行性尚在論證中。乾渴,如同附骨之疽,正消耗著這個城市的活力和意志
連續4年的大旱使得北方許多地區陷入嚴重的水資源危機之中,天津就是面臨水危機
的典型地區。盡管今年天津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第六次引黃,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面對日
益乾涸的黃河,我們又怎能樂觀起來呢!
一、天津水資源的現狀
我們姑且不論,中國的水資源人均佔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也不論中國是聯合
國的13個最為貧水的國家之一,就單單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而論,海河流域年人均水資
源佔有量只有321立方米,與其他幾大流域相比是最少的。在海河流域中,天津的佔有量
更少,年人均只有160立方米。屬於嚴重的資源缺水地區。天津本地自產水、地下水資源
總量多年平均值為16.88億立方米,長期以來,天津工農業用水主要依靠入境水,而入境
水是逐年減少的,而且多次發生供水危機。
根據天津濱海新區的規劃,到2010年將缺水4億立方米,全市缺水將達到17億立方
米。今年1月~6月份,天津日用水量已從原先的220多萬噸,降為160萬噸,幾近底線。
然而氣候依然乾旱異常,乾渴正消耗著這個城市的活力和意志……
二、天津解決水資源危機的措施
天津市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已連續發出了3個節水通令,採取了近三十項節水措施,包
括停止農業用水、關閉所有的沖水洗車點、嚴控企業耗水大戶、對居民限量使用生活用
水、提高水價等。從"確保城鄉人畜吃水和抗旱保麥"的口號,到"全力保證居民生活用
水"已成為天津萬不得已的取捨。
"節流"的同時,天津市政府也積極地尋找"開源"的途徑。為從外地調來入境水,曾
先後掀起了格外壯烈的"天津保衛戰"。
連年的乾旱使得灤河水量劇減,灤河下游幾近斷流,為保證天津人民生活生產用
水,政府明令禁止引灤河水用於農業灌溉之用--雖然乾裂的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農民同
樣需要水的滋潤。隨著灤河上游潘家口水庫這唯一的供水水源地庫容量降至死庫容,天
津又掀起了歷史上的第六次引黃。
為引黃濟津,國務院出面協調,從4000公里的劉家峽直至山東引黃口,再奔流580
公里達天津市區。沿途地區一路保衛,沒有許可不得擅自采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工
作人員也奔撲黃河上中下游監督檢查引水量。正是有了兄弟省份人民的無私奉獻,才得
以使天津人民有了一點救命水。然而,此次引黃濟津計劃水量為10億立方米,而實到天
津自來水廠的凈水量僅剩下2億立方米。引黃濟津救得了一時,又怎能救得了永遠?
正在規劃中的南水北調路途漫漫,其工程可行性還在論證中。面對此情此景,有識
之士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最強音!
三、呼籲:向大海要水喝!
海水淡化是天津解決工農業用水的根本途徑。自本世紀70年代以來,大多數水資源
危機的沿海國家都直接捲入了海水淡化的發展潮流。目前,無論中東的產油國家或是西
方的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發揮海岸優勢,建設有相當規模的海水淡化廠或海水淡化示
范裝置。根據國際脫鹽協會的統計,截止到1995年底,世界范圍內共安裝了11066台單
機容量大於100噸/日的淡化裝置,每天生產淡水2030萬立方米,到1997年底,單台產量
在100噸/日以上的淡化水日產量已達2300萬立方米。目前海水淡化的日產水量已達到
2700萬立方米,養活的人口多於一億之眾。海水淡化裝置的年銷售額在九十年代達到20
億美元以上,且以每年10%~30%的速度攀升。
我國的海水直接利用已有數十年的歷史,目前年取用海水量達到100億立方米左右,
雖然與國外相比差距明顯,但天津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使用效果表明,用海水代替淡水
作為工業用水技術可靠,經濟合理。海水淡化技術日趨成熟,產業化勢頭很好。
就天津而言,具有開發利用海水的獨特優勢,具備海水淡化產業化的人才、自然環
境、工業基礎等有利條件:
國內唯一專門從事海水淡化以及海水資源開發的專業性研究機構--國家海洋局天津
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坐落在天津市。該所擁有享譽海內外的專家群體。今年12月5
日,該所承擔的"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海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取
得重大技術進展,並已具備產業化推廣應用的條件,其中就包括蒸餾海水淡化技術,達
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該所設計的遼寧長海縣1000噸/日海水淡化工程、山東黃島電廠3000噸/日等工程
看,該所完全具備了1萬噸/日海水淡化的產業化示範工程的設計。
城市用水的80%是工業用水,而工業用水的80%是冷卻用水。天津大港發電廠是國內
最早大規模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和淡化海水作為鍋爐補充用水的單位,年利用海水
量17億立方米,相當節約淡水6000萬立方米,在海水利用以及海水淡化設備的操作運行
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天津大港電廠從1998年開始海水淡化的民用開發工作,現已形
成了月產罐裝水近3000桶的規模,今年上半年累計投放市場淡化海水約3000噸。在水質
保證的前提下,淡化海水產品的成本已經與市場上銷售的純凈水和礦泉水接近,為淡化
海水大規模走向市場創造了條件。天津鹼廠利用海水化鹽,節約了淡水,取得了明顯的
經濟效益。
天津獨特的海岸優勢和雄厚的工業基礎。天津具有海水利用產業必需的雄厚的化
工、機械製造、造船、冶金、腐蝕與防護等工業基礎。國內外專家考察結果表明:天津
的新港船廠不僅有良好的加工能力,且有自備碼頭,便於大型設備的進出,是海水淡化
設備加工的理想場所。
四、來自專家的呼籲
眾多水資源方面的專家一再呼籲:隨著淡水資源危機日益加劇,海水資源的利用應
該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條件日臻成熟,應加大投資力度。建立海
水淡化的示範工程和配套技術中心,以利於海水淡化這一朝陽產業從一開始就步入良性
循環並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以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阮國嶺博士,杭州水處理中心高從土
皆院士和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王世昌教授為代表的專家指出:"發展海水淡化產業,
向海洋要淡水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趨勢。其產業化不僅有助於緩解我國的淡水危機,而且
有可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為國創匯。此方面已有韓國和以色列等國的成功經驗,我國
應奮起直追,有所作為。在很多情況下,過分調水給被調地區經濟帶來的長遠損失遠遠
超過淡水本身的價值,因此一味地從外地調水無異於挖肉補瘡。長時間地等待傳統觀念
中的懥
Ⅶ 天津7個污水處理廠
村鎮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農業廢水組成。生活污水成分比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等有機物,比較適合於細菌的生長,成為細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場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來灌溉農田。農業廢水的成分則多種多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不同發展目標的村鎮,其廢水需要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在處理污水時,為減小污水排放量及其復雜程度,應結合國家正在大力推廣的沼氣池建設,將生活用水中的沖廁用水(黑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灰水)分開。灰水用自然凈化系統處理,黑水以及人畜糞便經厭氧沼氣池處理,不但可以降低污水的排放量、復雜程度和處理費用,而且對發展農村清潔新能源,保護人居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污水處理站的作用是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是保護環境的重要設施。工業發達國家的污水處理站已經很普遍,而我國村鎮的污水處理站很少,但今後會逐漸多起來。要使這些污水處理站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靠嚴格的排放制度、組織和管理體制來保證。
有條件的村莊,應聯村或單村建設污水處理站。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雨污分流時,將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
②雨污合流時,將合流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在污水處理站前,宜設置截流井,排除雨季的合流污水;
③污水處理站可採用人工濕地,生物濾池或穩定塘等生化處理技術,也可根據當地條件,採用其他有工程實例或成熟經驗的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適合處理純生活污水或雨污合流污水,佔地面積較大,宜採用二級串聯;生物濾池的平面形狀宜採用圓形或矩形。填料應質堅、耐腐蝕、高強度、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宜採用碎石、卵石、爐渣、焦炭等無機濾料;地理環境適合且技術條件允許時,村莊污水可考慮採用荒地、廢地以及坑塘、窪地等穩定塘處理系統。用作二級處理的穩定塘系統,處理規模不宜大於5000m3/d。
站的選址,應布置在夏季主導風向下方,村鎮水體的下游,地勢較低處,便於污水匯流入污水處理站,不污染村鎮用水,處理後便於向下游排放。它和村鎮的居住區有一段防護距離,以減小對居住區的污染。如果考慮污水用於農田灌溉及污泥肥田,其選址則相應的要和農田灌溉區靠近,便於運輸。醫療機構的污水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後,才能排入污水管網,並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標准《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2004)的有關規定。利用中水時,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標准《建築中水設計規范》(GB50336-2002)和《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503352002)的有關規定,並應設置開閉裝置,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停止使用。
Ⅷ 什麼是城市廢水資源化實例
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對策之一,國內外對城市廢水的資源化與回用都十分重視,並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以下列舉一些廢水資源化的成功實例,以供我國廣大缺水地區在探索、研究和推廣廢水資源化中借鑒和參考。
(1)美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美國城市廢水的再生與回用起步較早。美國廢水再生與回用的實例為全球的廢水回用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①加利福尼亞州橘子縣21世紀水廠再生水回灌地下。該城市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斷流向內陸,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飲用。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美國加州橘子縣早在1965年就開始研究將三級處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縣為此興建了「21世紀水廠」,該廠設計能力為5678m3/d。原水為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出水,進一步經沉澱、過濾和活性炭處理後回灌地下水。由於回灌地下總溶解性固體的限制為500毫克/升,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還採用反滲透法進行了脫鹽。21世紀水廠的凈化水通過23座多點注入管井分別注入四個蓄水層,與深層蓄水層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該項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廢水經深度處理後能夠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工程經長期運行證明穩定、可靠。
②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斯堡的廢水再生與回用。該市是城市廢水回用的先驅之一。1978年實施了雙配水系統,供給用戶兩種質量的水(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再生水開始用於非飲用水目的的使用。1991年該市向7000多戶家庭及辦公樓提供再生水8×104m3/d,並用作公園、操場、高爾夫球場灌溉用水以及空調系統冷卻水和消防用水。
該市共有4座廢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270×103m3/d,採用活性污泥生物處理工藝,並附加有鋁鹽混凝、過濾及消毒處理,雙管輸水系統管道共長420千米。通過10口深井將多餘的再生水注入鹽水蓄水層,一年間平均約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
由於使用再生水,節約了優質水,因此盡管該市人口增加了10%,但飲用水仍能滿足供應。
③亞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電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卻水。該核電站是美國最大的核電站。第一期的3個反應堆,每個發電能力為1270兆瓦。此外擬再建2個反應堆。核電站地處沙漠,嚴重乾旱,因此採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再生水來自2座城市廢水處理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輸至核電站再經補充處理,使之達到所需水質。該核電站採用冷卻水系統,補給水約200×103m3/d。
(2)日本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日本近20年來在廢水再生和利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開發和工程建設。1986年城市廢水回用量達6300×104m3/d,佔全部城市廢水處理量的0.8%。再生水主要回用於中水道、工業用水、農田灌溉、河道補給水等。各種用途及其所佔的比例為:中水道系統為40%、工業用水29%、農業用水15%、景觀與除雪16%。中水道系統是日本污水回用的典型代表。1988年日本共建有中水道844套,其中辦公樓、學校為大戶:學校佔18.1%、辦公樓佔17.3%、公共樓房佔9.2%、工廠佔8.4%。中水道再生水主要用於沖洗廁所(佔37%)、沖洗馬路(佔16%)、澆灌城市綠地(佔15%)、冷卻水(佔9%)、沖洗汽車(佔7%)、其他(景觀、消防等)為16%。
至1996年,全國有2100套中水設施投入使用,用水量達32.4萬m3/d,佔全國生活用水量的0.8%。再生水中41%被用於工業用水,32%被用於環境用水,8%用於農業灌溉。
(3)其他國家的廢水再生與回用世界上第一座將城市廢水再生水直接用作飲用水源的回收廠設在納米比亞的首都溫德和克市。該回收廠將城市廢水經過深度生物處理之後作為飲用水。深度處理水的水質經嚴格的水質監測,證明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環保局發布的標准。
以色列屬半乾旱國家,再生水已成為該國的重要水資源之一,100%的生活廢水和72%的城市廢水已經回用。據1987年資料,全國廢水總量2.5×108立方米,處理量達2.18×108立方米,處理率接近90%。再生水用作灌溉達1.046×108立方米(佔42%),回灌地下為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排海水量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廢水處理後貯存於廢水庫。全國共修建127座廢水庫,其中地面廢水庫123座,地下廢水庫4座。廢水進行農業灌溉之前一般通過穩定塘系統處理。有些城市將城市二級生物處理出水,再經物化處理後回用於工業冷卻水。此外,廢水經深度處理後回灌地下水,再抽出至管網系統,或並入國家水資源調配系統,輸送至南部地區,或用於一般供水系統,最南部地區甚至將它作為飲用水源。
由於採取了上述廢水回用的措施,以色列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緩和了水資源短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
(4)我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我國長期以來有利用生活污水用於灌溉農田的經驗。先後開辟了10多個大型污水灌溉區,灌溉面積達(130~140)×104公頃。在我國北方乾旱地區,利用污水灌溉農田,可充分利用其水肥資源發展農業生產,確實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於一些污灌區地址選擇不當,設計不合理,廢水預處理不夠,又缺乏水質控制標准和及時的監測,出現了土壤、農作物及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威脅著人體健康和安全。若干年前,曾開展大規模的污灌區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研究與制訂了污水灌溉與污泥用於農田的各項環境標准與規定,已將污水農業利用引向科學的道路。
由於我國不少地區,如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迫切需要把城市廢水作為第二水源加以回收利用,實現廢水資源化。為此,國家組織了有關開發城市廢水資源化工藝的科技攻關,研製成套技術設施,建立示範工程,並逐步推廣應用。攻關內容包括工業回用、市政景觀利用的水質預處理技術、水質標准、衛生安全評價、中小城鎮和住宅小區污水回用技術的研究等。一些成果已在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中應用,並在天津、太原、大連等城市建設了污水回用工程。例如,大連春柳廢水處理廠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經深度處理後用於冷卻水,回用水量300m3/d;太原楊家堡廢水處理廠採用生物填料接觸氧化池處理城市污水用於冷卻水,回用水量為200m3/d;北京高碑店熱電廠亦將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出水作為冷卻水水源。經過10多年來的努力,我國在城市廢水資源化以及回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今後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城市廢水處理廠的普及與興建,廢水再生利用規模和速度亦將迅速發展。
北京水立方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場館之一的「水立方」採用了大量專門措施降低自來水消耗,減少廢水排放。全年可收集雨水1萬噸、洗浴廢水7萬噸、游泳池用水6萬噸。建築物所需的綠化、冷卻塔補水、護城河補水、沖廁、沖洗地面等用水全部通過廢水回用解決,每年可減少廢水排放量14萬噸。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水是生命之源,水不僅是世間一切生物和秀美山川賴以存在的保障,也是人類和經濟社會賴以發展的條件,地球要是沒有了水,它就會像火星一樣絕不會有今日的生機盎然。水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水資源的保證供應和安全,是一個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方面。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工業化的推進,水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相反自然界的水隨著自然界變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而越來越少。當今水危機已經遍布全球,根據聯合國的預測,2025年全球將有2/3的人面臨水的危機,缺水問題不僅會制約21世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可能會因缺水造成國家之間的矛盾沖突,甚至戰爭。
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在開源、節流這兩種戰略中,節流比開源所需的資金一般要少,而且通過節流,可以減少污水排放量,減輕水污染,更可切實保護水資源,可謂一舉多得,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的。
Ⅸ 污水回用的途徑有哪些
目前,污水處理技術盡管很多,但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分離、轉化和利用。分離是指採用各種技術方法,把污水中的懸浮物或膠體微粒分離出來,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或者使污水中污染物減少至最低限度。轉化是指對已經溶解在水中、無法「取」出來或者不需要「取」出來的污染物,採用生物化學、化學或電化學的方法,使水中溶解的污染物轉化成無害的物質,或者轉化成容易分離的物質。總之,污水處理應使水中污染物朝有利於治理的方向發展。污水處理後可應用於農業、工業、建築、地下水回灌、景觀、娛樂、河流生態維持等方面,不同的用途對污水處理有不同的要求。
一、農業用水
農業用水是城市污水回用的一個大用戶,主要包括大田作物、花卉和林地的灌溉。污水回用於農田灌溉時,不僅能給農業生產提供穩定的水源,而且污水中的氮、磷、鉀等成分也為土壤提供了肥力,既減少了化肥用量,又增加了農作物產量,而且通過土壤的自凈能力可使污水得到進一步的凈化,尤其污水回用可控制農村地區無節制地超采地下水。但如果污水水質不能滿足要求,則會破壞土壤結構,使農葯以及重金屬在作物和土壤中積累,降低農產品質量及產量。回用污水中污染物的限度要以作物種類及生長階段以及水文地質條件等為依據,其水質必須符合《農業灌溉水質標准》。
污水灌溉是具有風險的,由於對污水處理程度不夠或長期灌溉風險估計不足,我國的污水灌溉已有很多經驗教訓,如沈陽張士灌區用污水灌溉20多年後,污染耕地2500h㎡,造成嚴重的鎘污染,稻田含鎘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導致2.3萬h㎡農田受到污染;廣州近郊因為污水灌溉污染農田2700h㎡,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約13333h㎡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積佔耕地面積的46%;20世紀80年代中期,對北京某污灌區進行的抽樣調查表明,大約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問題。
二、環境用水
主要用於城市水系補充用水以及綠化隔離帶和園林灌溉用水。一個城市沒有水就沒有靈氣。用中水補充河湖水系,替代其它水源一舉兩得,既達到優水優用、節約用水的目的,又美化了環境。水資源缺乏是北京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充分開發利用中水將為城市水系補充用水和綠化用水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證。隨著北京生態居住區的建設,城市綠化用水將不斷增加,中水將成為城市綠化用水的主要來源。
三、工業用水
據調查,北京工業用水佔全市各業用水的25%左右,在節水方面仍有很大潛力。面對淡水日缺、水價上漲的嚴峻現實,工業企業除了盡力將本廠廢水循環利用以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外,對城市污水回用也日漸重視。工業用水根據用途的不同,對水質的要求差異很大,水質要求越高,水處理的費用就越高。理想的回用對象應是冷卻用水和工藝低質用水(洗滌、沖灰、除塵、直冷等)。當考慮某項工藝是否可以利用回收的污水時,必須滿足需要的水質,並要計算回用污水及其處理的費用,以求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市政雜項用水
主要用於建築施工、噴灑路面、洗車和沖廁等。據測算,北京200多萬輛車如果都用中水洗車,每天能節省近1.3萬戶居民一個月的生活用水。中水回用時應格外注意衛生,以免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此外,中水中不應含有致病菌,應清潔、無臭、無毒,且懸浮物含量滿足應用要求。
五、地下水回灌
近幾十年來由於持續乾旱造成地下水過度開采,北京已形成了超過2500k ㎡的漏斗區,嚴重地影響了地面生態系統和地下水吸取水層的安全。將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後回灌於地下,水在流經一定距離後同原地下水源一起作為新的水源開發。這樣既可以阻止因過量開采地下水而造成的地面沉降,還能利用土壤自凈作用提高回水水質,直接向工業和生活雜用水供水。污水回灌地下水對水質要求很高,回灌前須經生物處理(包括硝化與脫氮),還必須有效去除有毒有機物與重金屬,一旦回灌水質達不到要求,將會對地下水含水層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