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礦山廢水循環

礦山廢水循環

發布時間:2021-02-05 02:14:37

1. 礦山廢水、廢渣綜合治理現狀

(一)礦山廢水綜合治理現狀

西南地區根據各省資料統計,礦山年排放廢水量為1261254.91×104m3,綜合利用量82230.73×104m3,綜合利用率6.6%。但礦山廢水排放及綜合治理利用情況較復雜。從不同企業來看,一般大中型國有企業多具有較為完善的廢水循環綜合利用的設施,因此綜合治理利用率較高,而私有、小型礦山企業廢水處理及綜合利用很少,多為任意排放。

圖6-1 會東鉛鋅礦露天采場西邊坡變形體整治

1—礦山廢渣;2—長石石英砂岩;3—鈣質砂岩;4—泥質粉砂岩;5—泥岩;6—硅質白雲岩;7—條帶狀白雲岩;8—厚層白雲岩;9—R2碳質破碎體;10—滑坡體;11—滑坡滑動方向;12—逆斷層;13—性質不明斷層;14—治理工程之一:水泥護;15—治理工程之一:抗滑樁;16—治理工程之一:錨索;17—下寒武統筇竹寺組二段;18—下寒武統筇竹寺組一段;19—下寒武統麥地坪組二段;20—下寒武統麥地坪組一段;21—上震旦統燈影組二段

從不同礦產類型看,金屬礦產以地表露天開采為主,礦坑排水較少,廢水主要來自選礦的尾礦排水。按正規設計,將尾礦庫排水又回到選礦廠循環使用,選礦水是可以循環使用的,綜合治理利用率很高。能源礦山廢水廢液年產出量最多,約為1130129.42×104m3,佔西南地區礦山廢水產出量的88%;而能源礦山多為小企業,廢水廢液綜合治理利用率很低,僅為4.50%。金屬類礦山的廢水、廢液產出量最少,約占總量的9.0%,但金屬礦山國有大中型企業占的比重大,生產工藝較先進,因此其廢水廢液循環綜合利用較好,綜合利用率為30%~50%。其他非金屬礦中以鈣芒硝為主的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多為井下爆破落礦,水溶抽取,廢水循環使用,因此,廢水廢液的循環綜合利用率較高,大於50%。建材類非金屬礦山用水較少,廢水廢液綜合利用率亦很差,幾乎為零。

西南地區以四川省礦山廢水利用率最高,為19.61%,該省年產礦山廢水量58897.15×104m3,年排放量34226.19×104m3,年處理量8110.44×104m3,年循環利用量11554.45×104m3(表6-6)。

(二)礦山廢渣綜合治理現狀

西南地區礦山廢渣年產量57674.32×104t,年排放量49156.15×104t,累計堆放量332165.50×104t,年綜合利用量為3362.11×104t(重慶881.67×104t、西藏195.22×104t、雲南614.60×104t、四川800.74×104t、貴州869.58×104t),綜合利用率為5.83%。礦山固體廢渣的綜合治理利用較復雜,既與固體廢渣利用價值有關,也與西南地區礦山廢渣綜合利用技術水平和資金投入有關。西南地區能源礦山廢渣綜合利用效率較高,一般在30%以上,如四川為31.85%,貴州為38.37%,重慶為48.94%,雲南較低為20.32%。非金屬礦山廢渣綜合利用率次之,一般為10%以上,如雲南14.52%,重慶31.85%,四川偏低為7.2%。金屬礦山廢渣綜合利用率最低,為1.5%~2.7%。

表6-6 四川省礦山廢水廢液統計 單位:104m3

2. 論礦山環境保護與綠色礦業和循環經濟制度

史登峰余振國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河北三河,101149)

摘要礦山和礦業的可持續發展是解決「四礦」問題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我國當前不僅面臨著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礦產資源大部分緊缺的問題,而且多數礦山也面臨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粗放的礦業開發方式難以繼續支撐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應當大力提倡和發展綠色礦業,在礦業開發和社會經濟生活中建立起循環經濟體系,並進而提出了發展綠色礦業和建立循環經濟體系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綠色礦業循環經濟體系政策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礦業迅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日益重要。目前全國已建成國有礦山1萬多座,集體礦山15萬多座,個體礦山10萬多個[1];我國的礦業規模已居世界第三,每年礦石採掘量超過了60億t,礦業產值占國民經濟總值的5%~6%;我國95%的能源和80%的工業原料都依賴於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但是,在我國礦業開發中,普遍存在著技術水平不高,粗放式開發使資源嚴重浪費,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現象。同時,由於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在礦業開發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也與日俱增。而且隨著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數量、礦點、礦種的增大,我國礦山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礦產資源開發的非綠色化和經濟體系的非節約型使礦山環境保護工作者面臨的難題越來越大、解決的難度越來越大,幾乎到了疲於奔命的程度,但礦山環境的老問題沒解決,很多新問題又出現了。這不僅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也嚴重製約了國民經濟和礦業本身的進一步發展。國內外的實踐證明,只有堅持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走綠色礦業之路,並在礦業開發中建立循環經濟體系,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實現社會經濟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達到「五個統籌」的發展要求。

1礦山環境保護的根本出路在於建立綠色礦業和循環經濟制度

礦山環境保護捉襟見肘、按下葫蘆又起瓢的困難局面說明礦山環境保護僅僅局限於礦山本身永遠走不出被動局面,而應該有大思路和更開闊的眼界。具體地說,就是應該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環節建立綠色礦業制度,改造目前的整個經濟運行體系為循環經濟體系。

「綠色礦業」是指在使礦山環境擾動量小於區域環境容量的前提下,實現礦產資源開發最優化和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的礦業發展模式[2]。具體而言,綠色礦業是在科學規劃指導下和高新技術支撐下,既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又最大限度獲得經濟效益的礦產資源理性開發的系統工程。提倡綠色礦業政策的實質是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在礦業開發過程中,既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又盡力減輕礦業開發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協調礦業開發者與其他社會群體的利益、調節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綠色礦業政策包含三個密不可分、相互關聯的組成部分:

(1)通過開發前的區域環境容量或承載力評價及礦山環境擾動量評價,建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和技術標准,開展環境區劃,制定綠色礦業規劃。

(2)通過技術創新,優化工藝流程,實現采、選、冶過程的小擾動、無毒害和少污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促進礦業可持續發展。

(3)通過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實現開發前後環境擾動最小化和生態再造最優化。

除此之外,綠色礦業政策的實施還離不開廢棄礦產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自然資源支撐,如果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廢棄資源,不僅會造成廢棄物浪費和破壞環境,而且勢必在資源浪費的同時使社會經濟發展面臨日益緊缺的資源壓力,礦產資源的開采規模和開採的礦點將不斷增多,礦山環境保護的難度和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因此,在施行綠色礦業政策的同時必須建立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所謂循環經濟,就是要按照自然生態系統內部物質循環規律和方式,用綠色經濟運行模式來指導人類的經濟活動,利用社會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舊物資進行循環、利用、再循環、再利用,以至形成循環不斷的經濟過程,從而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程度,使資源得到最合理的持久利用[3,4]。循環經濟模式以實現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廢物排放最小化和經濟活動生態化為根本目標,強調在物質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自然資源的循環使用和循環替代,而且能夠通過廢棄物的少排放甚至零排放,有效地減少或避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促進生態環境的循環凈化,從而能夠推動經濟的低代價增長,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循環經濟把環境當作了經濟增長的內生變數,兼顧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是一種可持續的環保型經濟增長模式。其內涵實質是遵循生態學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將清潔生產和廢物利用融為一體,實行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諧循環,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

從物質流動的方面看,傳統經濟是一種物質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由「資源—產品—廢物」的開環式經濟流程所構成,其特徵是高開采、高投入、低利用和高排放。在這種經濟模式中,人們依靠的是高強度地開采和低效率地消耗自然資源,同時持續不斷地排放廢物(污染物)破壞生態環境,以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則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反饋式)經濟流程,其特徵是低開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所有的物質和能量得到了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以實現經濟的質量型增長,從而可從根本上消除長期以來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尖銳沖突,推動傳統經濟向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環保型經濟轉型。德國由於推行循環經濟,20世紀70年代在GDP增長兩倍多的情況下,主要污染物減少了75%,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因此,發展循環經濟,走環保型經濟增長道路,是我們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要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的宏偉目標。如果繼續按照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來帶動經濟增長,必然會對我國現有的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浪費和破壞,削弱我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走發展綠色礦業,建立循環經濟體系,建設循環型社會之路。

2綠色礦業與循環經濟實現的可能性與條件

實現綠色礦業,前提是建立在環境評價基礎上的科學規劃,核心是持續創新關鍵技術。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知識積累,已為「綠色礦業」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1)區域環境承載力和礦山環境擾動評價的理論與實踐,近年來取得突破。通過科學標定區域地球化學基線,建立環境評價標准,進行區域環境評價已在一些國家展開並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通過礦床地質環境模型研製,進行礦山環境擾動評估,已趨於成熟。

(2)科技進步已使得采、選、冶過程的小擾動、無毒害和少污染成為可能。例如,「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理論與技術」已使南京棲霞鉛鋅礦礦山選礦廢水零排放,並節約用水60%~90%;「膏體充填新技術」已基本實現了金川銅鎳礦山少污染和無尾礦;銅多金屬礦的「地下就地溶出」技術研究正在使資源綜合利用與地表生態環境無擾動採掘成為可能。

(3)國內外成功進行礦山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實例不勝枚舉。如我國膠東三山島黃金礦山,通過含氰污水治理與零排放、尾礦資源化利用以及生態再造,變成「花園式」礦山。

因此,從技術上而言,在我國實現綠色礦業,已經具備了充足的基礎條件;而且,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和國內外實踐探索的陸續開展,已經使得綠色礦業的實現由必須變為完全可能。當前需要的是繼續從政策層面上加大對綠色礦業發展的支持和引導。

循環經濟的理論和實踐在發達國家已有一定的發展。目前,全世界鋼產量的45%、銅產量的62%、鋁產量的22%、紙製品產量的35%來自於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4]。相比之下,受觀念、體制、技術、資金等多種因素制約,我國在礦業開發中建立循環經濟體系方面還相對落後。但是,中國是世界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行動最迅速的國家之一,發展循環經濟已經引起有關部門和專家的重視,並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可以說,循環經濟理念在中國實現有著良好的主觀環境和一定的基礎:一是中央提出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這些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推動了清潔生產、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的開展。二是國家對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給予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有力地促進資源節約綜合利用,並取得了較大進展。三是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包括廢舊家用電器和電子垃圾的回收利用,盡量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同時通過綜合利用,使廢棄物最大限度資源化。四是有關部門正在廣東等一些省市建立了循環經濟試點。五是目前國內正在大力研究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思路,並且制定了對策措施等。所有這些都為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我國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在指導思想上,還未轉到體現以全過程式控制制、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和削減污染物排放的清潔生產上來,與循環經濟的理念相差甚遠;二是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三是法律法規建設滯後;四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不完善;五是技術落後,尚未形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六是全民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不強。這些需要政府、企業、公眾的共同努力,通過在理論思維、實現途徑、操作方式等問題上的借鑒與創新,推進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

3綠色礦業和循環經濟實現的政策保障

3.1實現綠色礦業的主要政策

加快實施綠色礦業政策,需要採取必要的措施來加以引導和保障:

(1)加強區域地質環境容量評價和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確定區域地球化學基線,研製礦床地質環境模型,制定區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和完善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2)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科技創新,實現采、選、治,無害無尾礦選礦新技術,選冶介質零排放新技術,以及特殊景觀環境(缺水、缺電、高寒、戈壁)礦山采、選、冶新技術的突破,如采礦就地溶出新技術,力爭突破我國超大型礦床、國家急缺礦種綠色選冶工藝,為我國礦產開發業的大發展提供技術准備。

(3)建立和完善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匹配的政策法規,制定相關生態環境重建與環境保護標准,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和管理體系及技術指標。並在國家「環境保護法」指導之下,建立政府「礦產資源開發環境法規」,以規范並保證礦產資源開發走綠色之路。

(4)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對礦山環境管理和土地復墾的監控。嚴格執行礦山開發「六個禁止、三個限制」的准入條件。新建礦山項目必須評估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復墾實施方案、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並報經政府主管部門批准,依法對礦山生產中的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進行監督。

(5)設立專項治理基金。通過提高礦產資源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利潤留成率、徵收礦業開發環境修復費、提留礦產資源補償費等方式籌措資金,保障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具體措施可以包括:從資源稅、資源補償費、耕地佔用費、礦山超標排污費、水土保持費等稅費中劃出一部分,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土地復墾基金;對於礦業企業,可從礦產品中提取一部分資金,建立礦業企業的環境治理基金;國家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歷史遺留礦山生態問題和損毀土地復墾的治理。

(6)礦山環境治理和土地復墾的產業化:主要通過政府的引導培育和政府的部分投入,建立專業化公司,促進這一產業的發展。

3.2建立循環型經濟體系的主要措施

走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循環型社會的道路,就要求在礦業生產領域,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的要求,用「綠色技術」改造礦產開發利用產業,建立「資源使用最小化、廢物產生減量化和生產過程無害化」的循環生態礦業體系,在工業生產的組織過程中應該主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在產品設計中要將環境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建立物質閉路循環體系,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不使用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原料,積極採用無害工藝和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消除對環境的污染,避免污染轉移,為實現污染「零排放」的目標奠定基礎。

(2)按照商業貿易規律,將礦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作為「放錯地方的資源」進行資源重組,交易給其他企業作為生產原料加以重新利用,而不是簡單地將其當作無用的垃圾處理。這種資源重組技術已在日本、美國、加拿大以及歐盟的一些國家得到了應用。

(3)生產出的產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後,再循環利用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垃圾」。

(4)依靠科技進步和採用高新技術,通過對資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環利用的提高來促進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減少和最終處理廢物減量化的實現。

在礦業企業的管理方面,要調整結構,改善現有礦業布局,建設生態礦業園區。生態礦業園區建設要有必要的技術支持,要有資源和生態環境以及產業特徵的動態分析,要有礦業園區建設規劃,要尋求園區內企業間的關聯度,進行產業鏈接,要建立企業間的生態平衡關系,以實現礦業生產最佳化。生態礦業園區的管理主要從產品—企業—園區這三個層次考慮,即:首先,園區內的企業要盡可能根據產品生命周期分析和環境標志產品的要求,來開發和生產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環利用和安全處置的產品;其次,園區內的企業應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建立環境會計制度,實現清潔生產和污染零排放;第三,園區建設要結合地區經濟結構特點和發展方向,建立高水平、高起點的管理模式。

在社會生活方面,首先,要強化立法,盡快制訂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明確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其次,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生態環境意識。要大力提倡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倡導生態文明。將垃圾分類收集、資源再使用、資源循環利用等變成全社會的共識。

在政府引導和管理上,積極運用ISO14000的環境質量標准及「3R」(Rection、Reuse、Recycling)和「4E」(Economy、Energy、Ecology、Efficiency)原則[5,6]。政府有關部門應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加強監督檢查,根據ISO14000標准和其他相關綠色管理制度,對再生資源企業實施全過程的審核和管理,促進資源不斷流動再生,使我國整體資源利用從封閉經濟狀態轉變為開放的良性循環經濟模式。

在礦業科技進步方面,加大研究開發能力,努力強化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適應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將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作為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重點,支持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積極引進培養科技和管理人才,並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快引進、開發和推廣先進適用的生態循環型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加速改造傳統生產工藝,開發生產再循環型產品,推進企業生產經營的生態轉型。

4前景展望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嚴重的資源壓力和環境危機,已經引起了社會各個層面的廣泛關注,綠色礦業的發展和循環經濟的實踐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成效。有理由相信,通過政策上的繼續支持和引導,經過全社會的持續努力,繼續加大對其在理論、科研和實踐上的投入,綠色礦業政策必能不斷得到完善,循環經濟體系必將得到建立,我國礦山環境問題將會得到有效遏制,礦山環境保護的被動局面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國礦業的可持續發展必能走出一條坦途,從而為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的最終實現提供有力的資源環境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業成,張春山,賈永.加強礦山環境管理促進礦業可持續發展.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2(1).

[2]曾綿華,范宏喜.擁抱綠色礦業——我國礦山環境面面觀.http://www.cigem.gov.cn/html/xgwz/wzl-11.htm.

[3]徐月鳳,黃承武.淺析中國循環經濟的發展.http://www.sdinfo.net.cn/luntan/content/T4057.htm.

[4]楊履榕,祝聖訓.我國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的策略研究.資源開發與市場,2003(5).

[5]隗合明,餘明剛,周軍等.礦產資源與生態環境資源同步開發探討.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4(9).

[6]祝聖訓,謝芳,董生玉.加拿大廢物、廢水和廢氣管理.世界環境,2000(3).

3. 礦山酸性廢水怎麼處理

礦山酸性廢水主要是由還原性的硫化礦物在開采,運輸,選礦及廢石排放和尾礦貯存等過程中經空氣,降水和菌的氧化作用形成的.礦山酸性廢水水量較大,pH值較低,含高濃度的硫酸鹽和可溶性的重金屬離子.

礦山酸性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分為中和法和微生物法2種.中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即向酸性廢水中投加鹼性中和劑(鹼石灰,消石灰,碳酸鈣,高爐渣,白雲石等),一方面使廢水的pH值提高,另一方面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中和劑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氫氧化物沉澱,去除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為了提高處理效果,中和法通常與氧化或曝氣過程(如將Fe2+轉變為Fe3+)相結合使用.王洪忠等人利用中和法對排入孝婦河的礦山酸性廢水進行處理,出水pH值達到7.5,硫酸根和總鐵含量為微量.陳喜紅對江西萬年銀金礦礦山廢水採用中和法處理,出水水質指標優於農灌用水標准.銀山銅鋅礦採用兩段石灰中和法處理礦山酸性廢水得到含鋅量達40%的鋅渣.柵原礦山和平水銅礦分別採用分段中和沉澱法處理酸性廢水,有效地回收了有價金屬.微生物法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硫循環原理,利用硫酸鹽還原菌通過異化硫酸鹽的生物還原反應,將硫酸鹽還原成H2S,並利用某些微生物將H2S氧化為單質硫,同時重金屬離子在微生物體內"積累"起來.國外應用微生物法處理礦山酸性廢水的實例較多,如美國蒙大拿州對某礦山酸性廢水建立(硫化還原菌)處理系統,出水pH值達到7,Fe,Al,Cd和Cu的去除率也較高.隨著科學的進步,礦山酸性廢水的處理技術不斷得到新的發展,如濕地處理法,生物膜吸附處理法和生化材料過濾法等.

4. 礦山環境污染現狀

西南地區不同類型礦產開發過程中,很多礦山沒有建尾礦庫和沉澱池,洗選廠建造也很不規范,大量礦坑水、洗選廠廢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湖泊,尾礦庫滲漏、翻壩嚴重,廢石土、尾礦及冶煉廢渣直接倒入水庫、溝谷、落水洞,污染問題相當突出。據雲南、四川、貴州、西藏和重慶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的有關資料,各省的污染現狀和污染程度有所不同,現分述如下。

(一)貴州省礦山環境污染

貴州省不同類型礦產開發環境污染相當嚴重。礦山產生的廢水量和廢渣量在西南各省中數量最多。礦山廢水年產出量731268.00×104m3,年排放量637842.00×104m3;礦山廢渣年產出量25107.00×104t,年排放量21869.00×104t,累計堆放量86958.00×104t(表3-2)。廢渣綜合利用率19.49%,廢水綜合利用率5.01%。環境污染相對嚴重的礦山有460座。通過對20座礦山23件水樣的21項組分分析,僅4座礦山的4件水樣基本達標,16座礦山的19件水樣都存在超標組分。這表明大多數礦山對水環境造成了污染。貴州礦山環境污染突出的問題是,部分有毒組分已進入食物鏈,造成人畜汞中毒、鉈中毒、砷中毒,加上氟污染、放射性異常及其輻射等問題,已形成嚴重的地方病。

表3-2 貴州省礦山廢渣、廢水統計

該省礦業開發造成地下水污染面積為4121.83hm2,主要為金礦、磷礦、汞礦、銻礦和硫鐵礦等礦山問題突出。如銅仁汞礦形成的大片采空區,造成地表水滲漏、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且多被污染,致使許多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務川汞礦1998年8月山洪期間發生洪水翻壩事故,有毒尾礦渣泄漏及有毒有害組分淋濾下滲,造成礦區下游乃至烏江流域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土壤污染;1999年務川汞礦苟家岩尾礦庫滲漏,造成下游烏江流域至長江涪陵沿岸一市五縣地表水體污染,為此停水一個星期,並受到國家環境保護局嚴令治理。由此可見,礦業開發對區域水均衡系統產生了不良影響,給礦山本身及附近村民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危害。

(二)雲南省礦山環境污染

雲南省礦山廢水年產出量392241.72×104m3,年排放量360005.07×104m3;礦山廢渣年產出量10393.34×104t,年排放量9780.49×104t,累計堆放量105184.08×104t(表3-3)。綜合利用率:尾礦7.27%,廢石土5.18%,煤矸石30.06%,礦坑水14.14%,洗選礦水0.47%。大量礦山廢渣、廢水的排放,導致雲南省79條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污染程度較嚴重的有金沙江支流絡澤河、小江,珠江支流塊擇河,紅河支流綠汁江、南溫河,瀾滄江支流比江。僅玉溪市和文山州就有26條河流、4座水庫受到污染。

雲南省礦山年排放礦坑水190911.27×104m3,其中廢水處理量僅占年排放量的0.7%,回水利用量也只佔年排放量的14.3%,其餘85%以上的礦坑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附近河流、溪溝、水庫、湖泊或岩溶窪地,造成污染。該省6477個礦山企業僅1000個建有一定規模的洗選廠,其中僅25%左右的洗選廠建有尾礦庫和沉澱池,大部分礦山因未建尾礦庫和沉澱池直接將洗選廢水或冶煉廢水排入附近水體,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嚴重污染。該省已建的544座尾礦庫,僅少量進行過設計,且多數不同程度地存在病害問題,時有庫壩塌陷、滲漏、廢水翻壩、漫壩和潰壩等問題,造成庫區環境污染。

表3-3 雲南省固體廢棄物、礦坑水、洗選水排放統計

(三)四川省礦山環境污染

四川省礦山廢水年產出量58897.15×104m3,年排放量34226.19×104m3(表3-4);礦山廢渣年產出量9039.71×104t,年排放量7314.24×104t,累計堆放量67098.80×104t(表3-5)。

表3-4 四川省礦山廢水統計 單位:104m3

表3-5 四川省礦山廢渣統計 單位:104t

礦山廢水以能源礦產排放量最大,佔四川省總產出量的76%。由於能源礦產多數為小型礦山企業和民營企業,廢水綜合利用率僅佔四川省廢水利用總量的33.8%,金屬礦山廢水產出量占總量的19.2%,但由於金屬礦山國有大、中型企業所佔的比例大,生產工藝較先進,廢水循環利用較好,利用量佔四川省礦山廢水總利用量的55.1%,綜合利用率達到55.7%。其他非金屬礦山如鈣芒硝多為井下爆破落礦,水溶抽取,廢水循環使用,綜合利用率高,為58.32%;建材類非金屬礦山用水較少,但廢水綜合利用率最差,幾乎為零。總體上看,四川省各類礦山廢水綜合利用率為19.61%。

四川省礦山廢渣綜合利用量為800.74×104t,綜合利用率8.85%。其中金屬礦山廢渣排放量最多,占排放總量的62%,但綜合利用率最低,為1.2%。能源礦山年產廢渣量占總量的21.9%,年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12.6%,綜合利用率較高,為31.85%。其他非金屬礦山廢渣年產量占總產量的15.7%,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25.4%,綜合利用率為7.2%。

(四)西藏礦山環境污染

西藏礦山廢水年產出量為63215.34×104m3,年排放量10508.37×104m3,年循環利用量46827.41×104m3(表4-6);礦山廢渣年產出量11126.30×104t,年排放量8684.45×104t,累計堆放量35647.54×104t,年綜合利用量195.52×104t(表3-6,表3-7)。礦山廢渣、廢水排放造成了礦山環境的污染。因西藏地廣人稀,雖有污染,但不嚴重。

表3-6 西藏礦山廢水統計 單位:104m3

表3-7 西藏礦山廢渣統計

(五)重慶市礦山環境污染

重慶市約有1805處礦山存在廢水、廢渣污染問題,其中煤礦山1002處,金屬礦山82處,建材非金屬礦山721處。礦山廢水年產出量15632.70×104m3,年排放量15166.43×104m3;礦山廢渣年產出量2007.97×104t,年排放量1507.97×104t,累計堆存量37277.08×104t。其中以能源礦產的產出量和排放量最多(表3-8,表3-9)。礦山廢水、廢渣大量排放,僅南桐地區12條河流有11條遭到污染。此外,1998年前,每年約有1.6×104t礦渣流入渝北勝天水庫,2×104t礦渣流入渝北工農水庫,造成淤積,庫容量逐年減少,嚴重影響農業灌溉;巫溪寨溝水庫,庫容量70×104m3,其上游幾個小煤窯礦渣全部排入水庫,僅幾年將水庫全部淤滿,工程報廢;奉節草堂煤礦開采廢石向草堂河排放,形成了草堂河泥石流地質災害。

表3-8 重慶礦山廢水統計

表3-9 重慶礦山廢渣統計

5. 煤礦廢水處理的幾種方法

煤礦廢水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採煤時遇到了地下水層,通過泵抽上來的地下水回,這種無需處理答,回灌即可。
另一種是洗煤產生的廢水,這種單純沉澱過濾後即可回用
有一種針對洗煤廢水的辦法是壓縮法,較沉澱法省土地,效果也不錯。

6. 廢水循環利用有什麼好處

水是有限的資源,是不能再生的,水的循環利用是一項變廢為寶,節約能源的行動。人人都有責任為我們的生存環境而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水的循環利用就是我們要做的一件事。

7. 關於礦山隧道工程水處理、泥水處理、水循環利用的問題。

我是做水處來理的,關於你的源開挖主流工藝我不太懂,我理解主要就是污水的收集工藝。根據你的回收用途,水處理我覺得屬於中水回用方面,水處理方案主要牽扯去污凈化。如果要回收利用到工人生活用水就牽扯到水質的提純凈化。具體工藝相對簡單。如果需要我可以幫你確定一套方案。

8. 簡述礦山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礦山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1)有機污染物。礦山廢水池和尾礦池中植物的腐爛,可能使廢水中回有機成分含量很高答,選礦廠、洗煤廠、分析化驗室排放的廢水中含有酚、甲酚、萘酚等有機物,它們對水生物極為有害。
(2)油類污染物。油類污染物是礦山中較為普遍的污染物,含油廢水浸入孔隙內形成油膜,產生堵塞作用,破壞土壤結構,不利於植物的生長,甚至使農作物枯死。水面存在的油膜阻礙大氣中的氧向水體轉移,致使水體得不到氧,使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3)酸鹼的污染。酸鹼污染是水體污染中存在的普遍現象,酸鹼廢水排入水體後,使水體pH值發生變化,抑制細菌和微生物的生長,妨礙水體自凈還可腐蝕船舶和水工建築物,破壞正常的生態循環。
4)氧化物。氧化物有劇毒,一般人只要誤服0.1g左右的氰化鈉或氰化鉀就會死亡。敏感的人甚至0.06g就可致死。當水中CN-含量達0.3~0.5mg/L時,便可使魚致死。
天#貓美國進口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閱讀全文

與礦山廢水循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純水運行設備樹脂入水壓力是多少 瀏覽:841
熱水器不除水垢 瀏覽:46
利佰特污水提升泵 瀏覽:293
蒸餾冷水下進上出 瀏覽:316
美的豌豆凈水機怎麼更換濾芯 瀏覽:312
水處理反滲透工藝控制指標 瀏覽:405
30天純水斷加運動可以瘦多少錢 瀏覽:671
凈水機濾芯更換怎麼申請 瀏覽:492
新開源凈水器多少錢一台 瀏覽:206
純水的水勢為什麼比溶液的高 瀏覽:78
完美凈水器價格是多少 瀏覽:200
養殖廢水處理方案百度文庫 瀏覽:397
過濾材料ph升高 瀏覽:433
過濾是不是越強大越好 瀏覽:227
監測污水處理的資質 瀏覽:147
電瓶蒸餾水加滿可以么 瀏覽:912
污水管屬於排水系統 瀏覽:251
飲水機接水處怎麼更換 瀏覽:551
制葯廠濾芯怎麼滅菌 瀏覽:888
污水泵的編碼怎麼看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