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們的循環水怎麼處理的,8T/h,10-15度水溫.分兩級處理么QQ540806157
1、 冷卻水系統
用水來冷卻工藝介質的系統稱作冷卻水系統。冷卻水系統通常
有兩種:直流冷卻水系統和循環冷卻水系統。
1.1 直流冷卻水系統
在直流冷卻水系統中,冷卻水僅僅通過換熱設備一次,用過後水就被排放掉,因此,它的用水量很大,而排出水的溫升卻很小,水中各種礦物質和離子含量基本上保持不變。
1.2循環冷卻水系統
循環冷卻水系統又分封閉式和敞開式兩種。
1.2.1 封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封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又稱為密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此系統中,冷卻水用過後不是馬上排放掉,而是回收再用。
1.2.2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敞開蒸發系統是目前應用最廣、類型最多的一種冷卻系統。它也是以水冷卻移走工藝介質或換熱設備所散發的熱量,然後利用熱水和空氣直接接觸時將一部分熱水蒸發出去,而使大部分熱水得到冷卻後,再循環使用。因此,這樣的系統也稱敞開循環冷卻水系統。根據熱水和空氣接觸方法的不同,可以分成很多類型。敞開循環冷卻水系統的分類見表一。
表一 敞開蒸發系統的分類
自然冷卻塔
冷 卻 池
噴淋冷卻池
噴水式
敞 開 放 式 橫流式
開 點滴式
蒸
發 自然通風
系 點滴式、薄膜式
統 風 筒 式
噴水式、點滴薄膜式
冷
卻 點滴式
塔 薄膜式 逆流式
鼓 風 式 噴水式
點滴薄膜式
機械通風 點滴式
橫流或逆流式
薄膜式
抽 風 式 噴水式
逆流式
點滴薄膜式
冷卻水由循環泵送往系統中各換熱器,以冷卻工藝熱介質,冷卻水本身溫度升高,變成熱水,此循環水量為R的熱水被送往冷卻塔頂部,由布水管道噴淋到塔內填料上。空氣則由塔底百頁窗空隙中進入塔內,並被塔頂風扇抽吸上升,與落下的水滴和填料上的水膜相遇進行熱交換,水滴和水膜則在下降過程中逐漸變冷,當到達冷卻水池時,水溫正好下降到符合冷卻水的要求。空氣在塔內上升過程中則逐漸變熱,最後由塔頂逸出,同時帶走水蒸氣。這部分水的損失稱為蒸氣損失E。熱水由塔頂向下噴濺時,由於外界風吹和風扇抽吸的影響,循環水會有一定的飛濺損失和隨空氣帶出的霧沫夾帶損失。由於這些損失掉的水,統稱為風吹損失D。為了維持循環水中的一定的離子濃度,必須不斷向系統中加入補充水量M和系統外面排出一定的污水。這部分水量稱為排污損失B。
冷卻塔的種類很多,按照塔的構造和空氣流動情況來區分,有自然通風冷卻塔和機械通風冷卻塔兩大類。按照空氣與水在塔內的相對流動情況,又可分為逆流式和橫流式。有關各種類型冷卻塔的結構和特點,可參閱有關的參考文獻。機械通風冷卻塔冷卻效果最好。設計中應綜合考慮循環比,其應在3~5倍為宜。
2、 濃縮倍數
循環冷卻水的濃縮倍數是該循環冷卻水的含鹽量與其補充水的含鹽量之比。
提高循環冷卻水的濃縮倍數,可以降低補充水的用量,從而節約水資源;還可以降低排污水量,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廢水的處理量。此外,提高濃縮倍數還可以節約水處理劑的消耗量,從而降低冷卻水處里的成本。但是,過多地提高濃縮倍數,會使循環冷卻水中的硬度,鹼度和濁度升得太高,水的結垢傾向增大很多,從而使結垢控制的難度變得太大;還會使循環冷卻水中的腐蝕性離子(例如Cl-和SO42-)和腐蝕性物質(例如H2S、SO2和NH3)的含量增加,水的腐蝕性增強,從而使腐蝕控制的難度增加;過多地提高濃縮倍數還會使葯劑(例如聚磷酸鹽)在冷卻水系統內的停留時間增長而水解。因此,冷卻水的濃縮倍數並不是愈高愈好,一般熱電系統可控制5~8倍,化工、煉油2~4倍。
2.1.1節水量與濃縮倍數的關系
現在從節約水資源的角度看一下補充水量M占循環水量R的百分比M/R與濃縮倍數K的關系,以及每提高一個濃縮倍數單位時節約的補充水百分比(以占循環水量的百分比表示)
M /R / K與濃縮倍數K的關系。
為了有一個定量的概念,我們用下面的例題來說明。
例題 設循環冷卻水系統的循環量R為10000m3/h,冷卻塔進口和出口的水溫分別為42℃和32℃,試求濃縮倍數K分別為1.5~10.0時的補充水量M、排污水量B以及補充水量占循環水量的百分比M/R。
解 現以K+2.0時為例進行計算;
蒸發損失水量E=R•CP• t/r
=10000×4.187×(42-32)/2401
=174.4(m3/h)
風吹損失水量(按0.05%R計)
D=10000×0.05%=5.0(m3/h)
總排污水量 Br=E/(K-1)=174.4/(2.0-1.0)=174.4(m3/h)
排污水量 B=Br-D=174.4-5.0=169.4(m3/h)
補充水量 M=E+Br=174.4+174.4=348.8(m3/h)
式中 CP——水的熱容量(比熱)•kJ/(kg•℃);
t——水的進口溫度與出口溫度之差,℃;
r——水的蒸發潛熱,kJ/kg ;
K——水的濃縮倍數。
現把K分別為1.5、3.0、4.0……10.0時的M、B、M/R和 M/R / K的計算結果列於表2中。
2.1.2濃縮倍數的選擇
從表2中可以看到:
隨著循環冷卻水濃縮倍數K的增加,冷卻水系統的補充水量M和排污水量B都不斷
表2不同濃縮倍數下冷卻水運行參數的計算值
K
計算項目 1. 0
(直流水) 1.5 2.0 3.0 4.0 5.0 6.0 7.0 10.0
冷卻水的循環量R,m3/h
進出口水溫差 t,℃
蒸發損失水量E,m3/h
風吹損失水量D,m3/h
排污水量B,m3/h
總排污水量B/R,%
補充水量M,m3/h
排污水量占循環水量的百分比B/R,%
補充水量占循環水量的百分比M/R,%
M/R / K,%
10000
10
0
0
10000
10000
10000
100
100
—— 10000
10
174.4
5
343.8
348.8
523.2
3.4
5.2
—— 10000
10
174.4
5
169.4
174.4
348.8
1.7
3.5
96.5 10000
10
174.4
5
82.2
87.2
261.6
0.8
2.6
0.87 10000
10
174.4
5
53.1
58.1
232.5
0.5
2.3
0.29 10000
10
174.4
5
38.6
43.6
218.0
0.4
2.2
0.14 10000
10
174.4
5
29.9
34.9
209.3
0.3
2.1
0.09 10000
10
174.4
5
24.1
29.1
203.5
0.2
2.0
0.06 10000
10
174.4
5
14.4
19.4
193.8
0.1
1.9
0.03
減少,因此,提高冷卻水的濃縮倍數,可以節約水資源;
但是,每提高一個濃縮倍數單位( K=1)所降低的補充水量的百分比 M/R / K則隨濃縮倍數的增加而降低。例如:
當濃縮倍數K由1.0提高到2.0時,補充水量M由10000 m3/h,降低到了348.8m3/h故有:
M/R / K=10000-348.8/10000/(2.0-1.0)=96.5%
當濃縮倍數K由2.0提高到3.0時,則有:
M/R / K=348.8-261.6/10000/(3.0-2.0)=0.87%
當濃縮倍數K由3.0提高到4.0時,則有:
M/R / K=261.6-232.5/10000/(4.0-3.0)=0.29%
當濃縮倍數K由4.0提高到5.0時,則有:
M/R / K=232.5-218.0/10000/(5.0-4.0)=0.14%
由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到:
① 在低濃縮倍數時,提高濃倍數的節水效果比較明顯;但當濃縮倍數提高到4.0以上
時,再進一步提高濃縮倍數的節水效果就不太明顯了。例如把上述循環冷卻水的濃縮倍數由4.0提高到5.0時,節約的水量僅占循環水量的0.14%。因此,一般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濃縮倍數通常被控制在2.0~4.0左右。
② 與直流冷卻水相比,即使循環水的濃縮倍數比較低,例如僅為1.5倍,但此時補充
水即可節約94.8%(100%—5.2%)。由此可見,從節約水資源的角度來看,把直流冷卻水改造為濃縮倍數不太高的冷卻水,就可以節約大量的淡水資源。因此,直流冷卻水系統的改造與不改造(為循環冷卻水系統)是大不一樣的。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的濃縮倍數可以通過調節排污水量或補充水量來控制。
2.2 補充水量M(m3/h)
水在循環過程中,除因蒸發損失和維持一定的濃縮倍數而排掉一定的污水外,還由於空氣流由塔頂逸出時,帶走部分水滴,以及管道滲漏而失去部分水,因此補充水是下列各項損失之和。
2.2.1 蒸發損失E(m3/h)冷卻塔中,循環冷卻水因蒸發而損失的水量E與氣候和冷卻幅度有關,通常以蒸發損失率a來表示。進入冷卻塔的水量愈大,E也就愈多,以式表示如下:
E=a(R-B)
a=e(t1-t2)
式中 a — 蒸發損失率,%;
R — 系統中循環水量,m3/h;
B — 系統中排污水量,m3/h;
t1、t2 — 循環冷卻水進、出冷卻塔的溫度,℃;
e—損失系數,與季節有關,夏季(25~30℃)時為0.15~0.16;冬季(-15~10℃)時為0.06~0.08;春秋季(0~10℃)時為0.10~0.12。
2.2.2 風吹損失(包括飛濺和霧沫夾帶)D(m3/h)風吹損失除與當地的風速有關外,還與
冷卻塔的型式和結構有關。一般自然通風冷卻塔比機械通風冷卻塔的風吹損失要大些。若塔中裝有良好的收水器,其風吹損失比不裝收水器的要小些。風吹損失通常以占循環水量R的百分率來估計,其值約為
D=(0.2%~0.5%)R m3/h
2.2.3 排污水損失 B(m3/h)B的大小,由需要控制的濃縮倍數和冷卻塔的蒸發量來確定,其計算下面再討論。
2.2.4 滲漏損失 F (m3/h) 良好的循環冷卻水系統,管道連接處,泵的進、出口和水池等地方都不應該有滲漏。但因管理不善,安裝不好,則滲漏就不可避免。因此在考慮補充水量時,應視系統具體情況而定。故補充水量
M=E+D+B+F
3、排污水量 B(m3/h)
排污水量B的確定與冷卻塔的蒸發損失E和濃縮倍數K有關。可以通過下列物料衡算的辦法,找出B和E與K的關系式。
設循環冷卻水系統中,除了有補充水加入和排污、蒸發、風吹、滲漏等損失外,再沒有其他的水流或溶質加入或排出系統,那麼整個系統在循環濃縮過程中,就可以對循環水中某些不受加熱、沉澱等干擾的溶質(如Cl-、Na+、K+等)作物料衡算,得到下面的式子:
MCM=ECE+BCR+DCR+FCR
式中:CM — 補充水中某種溶質的濃度;
CE — 水蒸氣中某種溶質的濃度;
CR — 循環冷卻水中某種溶質的濃度;
當系統中管道聯接緊密,不發生滲漏時,則F=0;當冷卻塔收水器效果較好時,風吹損失D很小,如略去不計,則上式可簡化為
E
B=
K-1
因此循環冷卻水系統運行時,只要知道了系統中循環水量R和濃縮倍數K,就可以估算出蒸發量E,排污水量B以及補充水量M等操作參數。控制好這些參數,循環冷卻水系統的運行也就能正常進行。
第二節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處理的重要性
1、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產生的弊端及問題
冷卻水在循環系統中不斷循環使用,由於水的溫度升高,水流速度的變化,水的蒸發,各種無機離子和有機物質的濃縮,冷卻塔和冷卻水池在室外受到陽光照射、風吹雨淋、灰塵雜物的進入,以及設備結構和材料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會產生比直流系統更為嚴重的沉積物的附著、設備腐蝕和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以及由此形成的粘泥污垢堵塞管道等問題。
1.1循環冷卻水使用後的弊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①對於涼水塔周邊污染物的吸收及累積;
②細菌及生物粘泥大量產生;
③金屬腐蝕性急劇上升;
④泄露介質污染水系統進而造成全部冷卻器管網的結垢或腐蝕;
⑤污染物不易消減。
1.2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產生的問題
1.2.1沉積物的析出和附著
一般天然水中都溶解有重碳酸鹽,這種鹽是冷卻水發生水垢附著的主要成分。
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重碳酸鹽的濃度隨著蒸發濃縮而增加,當其濃度達到過飽和狀態時,或者在經過換熱器傳熱表面使水溫升高時,會發生下列反應:
Ca(HCO3)2 CaCO3 + CO2 +H2O
CaCO3沉積在換熱器傳熱表面,形成緻密的碳酸鈣水垢,它的導熱性能很差。不同的水垢其導熱系數不同,但一般不超過1.16W/(m•K),而鋼材的導熱系數為45 W/(m•K)。
1.2.2設備腐蝕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大量的設備是金屬製造的換熱器。對於碳鋼製成的換熱器,長期使
用循環冷卻水,會發生腐蝕穿孔,其腐蝕的原因是多種因素造成的。
1.2.3冷卻水中溶解氧引起的電化學腐蝕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水與空氣能充分地接觸,因此水中溶解的O2可達飽和狀態。當碳鋼與溶有O2的冷卻水接觸時,由於金屬表面的不均一性和冷卻水的導電性,在碳鋼表面會形成許多腐蝕微電池,微電池的陽極區和陰極區分別發生下列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在陽極區 Fe=Fe2+ +2e
在陰極區 1/2 O2+ H2O +2e =2OH-
在水中 Fe2+ + 2OH- = Fe(OH)2
Fe(OH)2 Fe(OH)3
這些反應,促使微電池中的陽極區的金屬不斷溶解而被腐蝕。
1.2.4有害離子引起的腐蝕
循環冷卻水在濃縮過程中,除重碳酸鹽濃度隨濃縮倍數增長而增加外,其他的鹽類如氯化物、硫酸鹽等的濃度也會增加。當Cl-和SO2-4離子濃度增高時,會加速碳鋼的腐蝕。Cl-和SO2-4會使金屬上保護膜的保護性膜的保護能降低,尤其是Cl-的離子半徑小,穿透性強,容易穿過膜層,置換氧原子形成氯化物,加速陽極過程的進行,使腐蝕加速,所以氯離子是引起點蝕的原因之一。
對於不銹鋼製造的換熱器,Cl-是引起應力腐蝕的主要原因,因此冷卻水中Cl-離子的含量過高,常使設備上應力集中的部分,如換熱器花板上脹管的邊緣迅速受到腐蝕破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如有不銹鋼制的換熱器時,一般要求Cl-的含量不超過300mg/L。
對於碳鋼而言,S2-、油污、酸、鹼的腐蝕是劇烈的,尤其是S2-引發的一系列生化腐蝕極易造成管道的大面點蝕穿孔,其對金屬的腐蝕能力遠大於Cl-、SO2-4等離子。
1.2.5微生物引起的腐蝕
微生物的滋生也會使金屬發生腐蝕。這是由於微生物排出的粘液與無機垢和泥砂雜物等形成的沉積物附著在金屬表面,形成氧的濃差電池,促使金屬腐蝕。此外,在金屬表面和沉積物之間缺乏氧,因此一些厭氧菌(主要是硫酸鹽還原菌)得以繁殖,當溫度為25~30℃時,繁殖更快。它分解水中的硫酸鹽,產生H2S,引起碳鋼腐蝕,其反應如下:
SO2-4 +8H++8e=S2-+4 H2O +能量(細菌生存所需)
Fe2+ + S2 -=FeS
鐵細菌是鋼鐵銹瘤產生的主要原因,它能使Fe2+氧化為Fe3+,釋放的能量供細菌生存需要。
細菌
Fe2+ Fe3+ +能量(細菌生存所需)
1.2.6微生物的滋生和粘泥
冷卻水中的微生物一般是指細菌和藻類。在新鮮水中,一般來說細菌和藻類都較少。但
在循環水中,由於養分的濃縮,水溫的升高和日光照射,給細菌和藻類創造了迅速繁殖的條件。大量細菌分泌出的粘液像粘合劑一樣,能使水中飄浮的灰塵雜質和化學沉澱等粘泥附在一起,形成粘糊糊的沉積物粘附在換熱器的發熱表面上,有人稱之為生物粘呢,也有人把它叫做軟垢。
粘泥積附在換熱器管壁上,除了會引起腐蝕外,還會使冷卻水的流量減少,從而降低換熱器的冷卻效率;嚴重時,這些生物粘泥會將管子堵死,迫使停產清洗。
2、敞開式循環冷卻水處理的重要性及優點
如前所述,冷卻水長期循環使用後,必然會帶來沉積物附著、金屬腐蝕和微生物滋生這三個問題,而循環冷卻水處理就是通過水質處理的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做法的好處如下:
①穩定生產 沒有沉積物附著、腐蝕穿孔和粘泥堵塞等危害,冷卻水系統中的換熱器就可以始終在良好的環境中工作。循環冷卻系統由於能夠有效地控制污垢的沉積和生長,保證了傳熱效率,污垢熱阻值一般定為萬分之三以下。良好的傳熱效率為延長生產周期創造了條件。國內外有很多管理水平較高的工廠可連續生產400天左右。
②節葯水資源 一般合理利用的循環水可節葯96%以上的用水量,循環水裝置的投資6~12個月就可以得到回收。例如在日產千噸合成氨的工廠中,每小時直流冷卻水的用量是22000米3。如果用循環冷卻水,其補充水量一般只需550~880米3/時。因此,循環冷卻系統節約了96~97.5%的用水量。
③減少環境污染 直流冷卻水系統直接從水源抽取冷水用於冷卻,然後又將溫度升高了的熱水再排放到水源中去。將廢熱帶到水源中形成熱污染,用循環水可減95%以上的熱污染。
④節約鋼材 提高經濟效益;處理效果良好的化工企業冷卻器一般使用壽命可達4~6年,遠高於2~3年的一次水冷卻器使用期限。
⑤減少設備的體積:熱交換器的污垢熱阻值若按千分之三設計時,其傳熱面積將比污垢熱阻值,按萬分之三設計時大數倍。因此採用循環冷卻水系統可使熱交換器體積縮小。這也就是為什麼日產千噸的新氨廠比日產三百三十噸的老氨廠產量提高了三倍,而佔地面積卻減少了十倍的原因之一。熱交換器體積減小還節約大量的鋼材。
⑥循環冷卻系統中投加緩蝕劑可以有效地控制腐蝕,降低了對熱交換器的材質要求。
第二章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沉積物控制
第一節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沉積物
1、沉積物的分類
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會有各種物質沉積在換熱器的傳熱管表面。這些物質統稱為沉積物。它們主要是由水垢(scale)、淤泥(sludge)、腐蝕產物(corrosion procts)和生物沉積物(biological deposits)構成。通常,人們把淤泥、腐蝕產物和生物沉積物三者統稱為污垢(fouling)。
2、水垢析出的判斷
在實驗室及生產現場我們常用LangLier指數判斷水垢的形成趨勢並相對應的作配方研究。
前面曾經提到,最容易沉積在換熱器傳熱表面的水垢主要是碳酸鈣垢。當條件適宜時也會出現磷酸鈣垢及硅酸鹽垢。下面就這些水垢析出的判斷作些介紹。
2.1 碳酸鈣析出的判斷
2.1.1 飽和指數(L.S.I.)
碳酸鹽溶解在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存在著下列動平衡關系:
Ca(HCO3)2 Ca2+ + 2HCO-3 式1
HCO-3 H+ + CO32- 式2
CaCO3 Ca2+ + CO32- 式3
1936年朗格利爾(Langelier)根據上述平衡關系,提出了飽和PH和飽和指數的概念,以判斷碳酸鈣在水中是否會出析出水垢,並據此提出用加酸或加鹼預處理的辦法來控制水垢的析出。
早期水處理工作者曾有意讓冷卻水在換熱器傳熱表面上結一層薄薄的緻密的碳酸鈣水垢,這樣既不影響傳熱效率,又可防止水對碳鋼的腐蝕。因此,朗格利爾提出:L.S.I.>0時,碳酸鈣垢會析出,這種水屬結垢型水;當L.S.I.<0時,則原來附在傳熱表面上的碳酸鈣垢層會被溶解掉,使碳鋼表面裸露在水中而受到腐蝕,這種水稱作腐蝕型水;當L.S.I.=0時,碳酸鈣既不析出,原有碳酸鈣垢層也不會被溶解掉,這種水屬於穩定型水。如以式表之,則可寫成:
L.S.I.=PH-PHs>0 結垢
L.S.I.=PH-PHs =0 不腐蝕不結垢
L.S.I.=PH-PHs<0 腐蝕
①計算飽和PH(PHs)的公式 根據電中性原則和質量作用定律,中性碳酸鹽水溶液中,存在著下列關系:
PHs=(9.70+A+B)-(C+D)
式中 A 總溶解固體系數;
B 溫度系數;
C 鈣硬度系數;
D M-鹼度系數;
② 飽和指數的應用 通常設計部門對水質處理進行設計和確定葯劑配方時,往往根據水質資料首先計算一下飽和指數,以判斷水質是屬於什麼類型的,然後再考慮處理方案。
除了朗格利爾(Langelier)指數外,1946年雷茲納(Ryznar),發明了穩定指數(R.S.I);1979年帕科拉茲(Puckorius)發明結垢指數;
上述四種指數均是針對碳鋼材質,預測水中溶解的碳酸鈣是否會析出,或者碳酸鈣在水中是否會溶解而言,因此判斷式中所謂腐蝕的實際含意並不是直接預測水的腐蝕性,而是指作保護層用的碳酸鈣溶解後,碳鋼直接裸露在水中,由電化學作用等原因引起腐蝕。如果材質是鋁、不銹鋼等合金則腐蝕問題就不會像碳鋼那樣突出。
2.2 磷酸鈣析出的判斷
在許多水質處理方案中,常在循環冷卻水中投加聚磷酸鹽作為緩蝕劑或阻垢劑,而聚磷酸鹽在水中會水解成為正磷酸鹽,使水中有磷酸根離子存在。磷酸根與鈣離子結合會生成溶解度很小的磷酸鈣沉澱,如附著在傳熱表面上,就形成磷酸鈣水垢。因此,在投加有聚磷酸鹽葯劑的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必須要注意磷酸鈣水垢生成的可能性。
Ⅱ 鍐峰嵈濉旂淮鎶や繚鍏誨簲璇ユ敞鎰忎粈涔
錛1錛夊仛濂藉悇閮ㄤ歡鍙婂伐浣滄祦紼嬬殑榪愯岃板綍
鐜葷拑閽㈠喎鍗村斿緩閫犳垨瀹夎呭畬宸ユ姇鍏ヨ繍琛屾椂錛岃捐″崟浣嶆垨鐢熶駭鍒墮犲巶瀹跺簲鎻愪緵鍑夋按濉旂殑鎵鏈夌壒鎬ф暟鎹錛氬寘鎷鐑鍔涚壒鎬с侀樆鍔涚壒鎬с佹按璐熻嵎銆佺儹璐熻嵎銆佺幆澧冩俯搴︼紙騫層佹箍鐞冩俯搴︼級銆佸喎鍗磋寖鍥淬佺┖姘旀祦鐜囥佸姛鐜囨秷鑰椼侀庡惞鎹熷け銆佽捀鍙戞按閲忋佽ˉ鍏呮按閲忋佹祿緙╁嶇巼銆侀庢満鍔ㄥ姏娑堣椼佽繘濉旂殑姘村帇絳夛紝浣跨敤鍗曚綅鐨勬湁鍏沖垎綆¢儴闂ㄥ簲鏍規嵁涓婅堪璁捐″崟浣嶆垨鐢熶駭鍒墮犲巶瀹跺簲鎻愪緵鍐峰嵈濉旂殑鎵鏈夌壒鎬ф暟鎹鍙婂悇欏瑰唴瀹瑰仛濂借繍琛岃板綍銆
錛2錛変負媯嫻嬬幓鐠冮挗鍐峰嵈濉旂殑榪愯屾晥鏋滐紝鍜屽叾鍐峰嵈鑳藉姏鐨勫ぇ灝忥紝欏昏繘琛屽ゅ唴璇曢獙鎴栬呭湪鐢熶駭鐜板満瀵硅繍琛屼腑鐨勫喎鍗村旇繘琛岄壌瀹氭ф祴璇曘傝佹兂淇濋殰鐜葷拑閽㈠噳姘村旂殑姝e父榪愯岋紝鏃㈣佹湁鍐峰嵈濉旇瘯楠岀爺絀剁殑縐戞妧浜哄憳錛岃繕瑕佹湁涓鏁村楄緝瀹屾暣鍙堢﹀悎瑙勮寖鐨勬祴璇曟柟娉曪紝鑰屼笖瑕侀厤澶囦竴濂楁祴璇曚華鍣ㄥ強浠琛錛屽傛俯搴﹁°佸井鍘嬭°佸帇鍔涜°佸0綰т華絳夈
錛3錛夌幓鐠冮挗鍐峰嵈濉斿喎姘撮泦姘存睜搴斾繚鎸佹按奼犵殑姘存繁錛岄槻姝㈠彂鐢熸皵鋩鐜拌薄錛岄泦姘存睜鐨勫共鑸烽珮涓15~30cm錛屼互涓嬩負姘存睜鐨勬湁鏁堝圭Н錛屽喎姘撮泦姘存睜鐨勬按浣嶅簲緇存寔鍦ㄤ竴涓鍥哄畾鐨勬按騫籌紝闇瑕佹牴鎹闇瑕佽皟鑺傝ˉ鍏呮按闃闂ㄣ傚逛簬妯嫻佸紡鍐峰嵈濉旇岃█錛屽傝繍琛屾按浣嶄綆浜庤捐¤佹眰鏃訛紝搴斿湪鍘熸按闈浠ヤ笅瀹夎呯┖姘旀尅鏉匡紝闃叉㈢┖姘旀梺嫻併傚喎姘存睜搴旇繘琛屼笉瀹氭湡鐨勬竻鎵浠ュ幓闄ゆ矇縐浜庢睜搴曠殑娣ゆ償鍙婄矘鐫鐗╋紝娓呴櫎濉鏂欏強鍏舵敮鏋舵帀钀界殑紕庡睉錛屼繚鎸佹按娉靛惛姘村彛鐨勬牸鏍呮竻媧侊紝涓嶅畾鏈熷湴媯鏌ラ泦姘存睜鐨勬硠闇詫紝瑕佹敞鎰忛吀銆佹按璐ㄧǔ瀹氳嵂鍓傚垎閰嶈呯疆鏄鍚︽e父榪愯屻傝ˉ鍏呮按閲忋佹帓娉ラ噺涓庡驚鐜姘寸殑姘磋川鎺у埗瀵嗗垏鐩稿叧錛屽簲鏍規嵁緋葷粺鐨勮佹眰鍙婃椂璋冭妭鎶曡嵂閲忎互淇濇寔姝e父榪愯屻傝吘鍢夊垎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