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六大蒸餾酒都有什麼
世界六大蒸餾酒有: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白酒。
1、白蘭地
白蘭地是英文Brandy的譯音,它是以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製成的酒。通常,我們所稱的Brandy(白蘭地)專指以葡萄為原料,通過發酵再蒸餾製成的酒。我們平時所喝的白蘭地就是在葡萄酒釀制的基礎上蒸餾而來的。
而以其他水果為原料,通過同樣的方法製成的酒,常在白蘭地酒前面加上水果原料的名世界上生產白蘭地的國家很多,但以法國出品的白蘭地最為馳名,因為法國盛產好的釀酒葡萄。
2、威士忌
威士忌(Whisky)酒是用大麥、黑麥、玉米等穀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後放入舊的木桶中進行陳釀,勾兌而成的一種酒精飲料。顏色金黃色,紅棕色,琥珀色口味干辣辛烈酒度在40度以上。幾乎所有種類的威士忌都需要在橡木桶中陳年一定時間之後才能裝瓶出售,因此我們可以把陳年這道手續列為製造威士忌酒的必要過程。
3、伏特加
伏特加源於俄文的「生命之水」一詞當中「水」的發音「вoда」,約14世紀開始成為俄羅斯傳統飲用的蒸餾酒。但在波蘭,也有更早便飲用伏特加的記錄。伏特加酒以穀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過蒸餾製成高達95°的酒精,再用蒸餾水淡化至40°-60°,並經過活性炭等過濾裝置過濾,使酒質更加晶瑩澄澈,無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澀,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獨具一格的特色。
4、金酒
金酒有許多稱呼:在中國香港、廣東地區稱為氈酒;台北稱為琴酒,又因其含有特殊的杜松子味道,所以又被稱為杜松子酒。金酒的製造方法一句話可以簡單概括為:在伏特加釀造的基礎上加入了杜松子等香料釀制而成的酒。
最初製造這種酒是為了幫助在東印度地域活動的荷蘭商人、海員和移民預防熱帶瘧疾病,作為利尿、清熱的葯劑使用,不久人們發現這種利尿劑香氣和諧、口味協調、醇和溫雅、酒體潔凈,具有凈、爽的自然風格,
5、朗姆酒
看過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的朋友對海盜喝的酒可能念念不忘,沒錯這就是朗姆酒(Rum),也叫「海盜之酒」。朗姆酒是以甘蔗糖蜜為原料生產的一種蒸餾酒,也稱為「蘭姆酒」。用甘蔗壓出來的糖汁,經過發酵、蒸餾而成。此種酒的主要生產特點是:選擇特殊的生香(產酯)酵母和加入產生有機酸的細菌,共同發酵後,再經蒸餾陳釀而成。
6、白酒
中國白酒自然不用多說,在中國,這已是文化的一種象徵。白酒是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麴、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而製成的蒸餾酒。又稱燒酒、老白乾、燒刀子等。
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後,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澱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
B. 什麼是蒸餾酒
從管道交錯、蒸餾柱熾熱的機器中,朗姆酒神奇般的溢出!酒廠承襲傳統工藝,每到生產旺季, 均採用傳統釀造方法。機器雖好,則不能識別酒香,好酒只能出自好釀酒師之手。釀造工藝代代相襲,釀造經驗點滴積累。釀酒師堪稱藝術大師,不僅能夠駕馭釀酒原料,而且也能隨心所欲地塑造朗姆酒的香型。朗姆酒的傳統釀造方法:先將榨糖餘下的甘蔗渣稀釋,然後加入酵母,發酵24小時以後,蔗汁的酒精含量達5至6度,故俗稱" 葡 萄 酒"。之後進行蒸餾,第一個蒸餾柱內上下共有21層,由一個蒸汽鍋爐將蔗汁加熱至沸騰,使酒精蒸發,進入蒸餾柱上層,同時使酒糟沉入蒸餾柱下層,以待排除。
陳化朗姆酒的年度質控經過這一工序後,蒸餾酒精進入第二較小的蒸餾柱進行冷確、液化處理。第二個蒸餾柱有18層,用於濃縮;以溫和的蒸汽處理,可根據酒精所含香料元素的比重分別提取酒的香味:重油沉於底部;輕油浮於中間,最上層含重量最輕的香料,其中包括綠蘋果香元素。只有對酒精香味進行分類處理,釀酒師才能夠隨心所欲的配對朗姆酒的香味。
革新並不廢棄傳統,酒廠70年代陳釀的朗姆酒使其在市場上成為獨一無二的存有20年陳年佳釀、有鄉土風格的酒廠。它的陳朗姆酒香味細膩。在純的或勾對雞尾酒用的朗姆酒中,Plantation 和 Agricole品牌 的白朗姆酒最受朗姆酒愛好者的青睞。混合朗姆酒、Punch 雞尾酒、利口酒的香型則由所加入調配的植物和新鮮水果所決定。至於釀造的創意和品味,則為你展示出一個五顏六色的味覺世界,一個滲透留尼汪島鄉土氣息的、熱摯的世界。伏特加酒以穀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過蒸餾製成高達95°的酒精,再用蒸餾水淡化至40°-60°,並經過活性炭過濾,使酒質更加晶瑩澄澈,無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澀,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獨具一格的特色。因此,在各種調制雞尾酒的基酒之中,伏特加酒是最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變通性的一種酒。俄羅斯是生產伏特加酒的主要國家,但在德國、芬蘭、波蘭、美國、日本等國也都能釀制優質的伏特加酒。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由於俄羅斯製造伏特加酒的技術傳到了美國,使美國也一躍成為生產伏特加酒的大國之一。伏特加酒分兩大類,一類是無色,無雜味的上等伏特加;另一類是加入各種香料的伏特加(Flavored Vodka)。伏特加的製法是將麥芽放入稞麥、大麥、小麥、玉米等穀物或馬鈴薯中,使其糖化後,再放入連續式蒸餾器中蒸餾,制出酒度在75%以上的蒸餾酒,再讓蒸餾酒緩慢地通過白樺木炭層,制出來的成品是無色的,這種伏特加是所有酒類中最無雜味的。 伏特加流行的牌子有:
Smirnoff,Stolichnaya,Stolovaya,Wyborowa,Moskovskaya,Finlandia Blue,Absolut 伏特加是以多種穀物(馬鈴薯、玉米)為原料,用重復蒸餾,精煉過濾的方法,除去酒精中所含毒素和其它異物的一種純凈的高酒精濃度的飲料。伏特加無色無味,沒有明顯的特性,但很提神。伏特加酒口味烈,勁大刺鼻,除了與軟飲料混合使之變得干洌,與烈性酒混合使之變得更烈之外,別無它用。但由於酒中所含雜質極少,口感純凈,並且可以以任何濃度與其它飲料混合飲用,所以經常用於做雞尾酒的基酒,酒度一般在40°~50°之間。
C. 伏特加是什麼酒
伏特加其實是一種蒸餾酒,它主要是在由水和已經被蒸餾過的酒精混合而成的,它釀造出來後是渾身透明煞是好看,這就是蒸餾酒的美妙之處,一般情況下蒸餾酒是經過了很多次的蒸餾才能達到更美味的效果,也就是說蒸餾酒的好壞是要看蒸餾的次數來決定的。
當然不可缺少的是蒸餾酒也要加些原料進去,如小麥、土豆類的,在傳統的影響下,可以看出在俄羅斯、波蘭等產出的伏特它們酒精的含量是很標準的都是百分之四十的。
像這種蒸餾酒,特別是伏特加,我們要品嘗它時要做好提前的工作的,可以將它先放進冰箱里,先進行冷凍一下這樣口感會更強的,這樣它們也能有更好的粘性,然後再倒進杯子里,不要倒太多不要超過三分之一多,喝前可以先聞一下的,要一口口的抿嘗。
伏特加含義是「生命之水」,最早為15世紀晚期克里姆林宮楚多夫修道院里的修士所釀。
起先,修士們釀酒所用的酒精要從熱那亞進口,後來便逐漸開始採用本地用黑麥、小麥等穀物和綿軟的山泉水生產的酒精。通過重復蒸餾,精心過濾,除去酒精中所含的毒素和其他異物,其酒清洌凈爽,餘味悠長。
伏特加酒之所以能成為俄羅斯民族的至愛,自有其道理。這個民族自形成之日起,不得不忍受著極端嚴酷的自然條件,沒有伏特加的日子是無法想像的。俄羅斯人不僅要與自然斗,更要忍受著一個又一個暴虐的獨裁政權:維京海盜的斧頭,蒙古皇帝的鐵騎,伊凡四世的鞭子,彼得大帝的刺刀。
人們在有錢買酒的情況下把自己灌醉是惟一的樂趣,伏特加酒甚至能起到類似宗教的作用。1942年斯大林格勒會戰前夕,蘇聯最高統帥部下令保證前線戰士每天至少能夠喝到伏特加酒,以利於英勇的蘇聯紅軍打敗德國法西斯。
D. 蒸餾酒是誰發明的中國人嗎
歷代關於蒸餾酒起源的觀點,不盡相同,現將主要的觀點歸納如下: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蒸餾酒元代時外國傳入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說:"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章穆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飲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語也(外來語--著者注),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傳其法於中土"。
3宋代中國已有蒸餾酒
(1)宋代史籍中已有蒸餾器的記載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 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 >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
(2)考古發現了金代的蒸餾器
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青龍縣發現了被認為是金世宗時期的銅制蒸餾燒鍋(<<文物>>,1976年第9期,也有人認為很難肯定是金代製品)。
(3)宋代文獻中關於「燒酒」的記載更符合蒸餾酒的特徵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 >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 "。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蒸酒" 一詞,也有人認為是指酒的蒸餾過程。如宋代洪邁的<<夷堅丁志>>卷四的< <鎮江酒庫>>記有"一酒匠因蒸酒墮入火中 "。這里的蒸酒並未註明是蒸煮米飯還是酒的蒸餾。但" 蒸酒" 一詞清代卻是表示蒸餾酒的。<<宋史食貨志>>中關於"蒸酒& quot;的記載較多。採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種"大酒",也有人認為是燒酒。但宋代幾部重要的釀酒專著(朱肱的<<北山酒經>>,或蘇軾的 <<酒經>>等)及酒類網路全書<<酒譜 >>中均未提到蒸餾的燒酒。
4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光"。陶雍 (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 >>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
5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 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 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 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以降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E. 葡萄蒸餾酒和紅提葡萄蒸餾酒有什麼區別
葡萄酒是抄用新鮮的葡萄或葡襲萄汁經發酵釀成的酒精飲料,普通葡萄酒酒精度低於13度。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兩種。前者是葡萄去除梗與果核,帶皮浸漬發酵而成;後者則是完全去除葡萄皮與梗、果核,然後發酵而成的。
葡萄蒸餾酒則是把葡萄發酵後的汁液,經過一次或多次蒸餾,利用酒精的沸點比水低的原理得到的高度數含酒精液體,濃度一般在60~70度,通常稱為蒸餾酒或烈酒。
冰緹烈焰則是一款以紅提葡萄為原料,經自然發酵與二次蒸餾釀成的獨特的葡萄蒸餾酒。
F. 蒸餾酒的技術是什麼時候,哪裡發明的
方心芳先生認為宋朝已有蒸餾器(《自然科學史》6卷2期,1987年),但他在1934年時曾版說我國唐代即有蒸餾酒(《權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調查報告》第7號)。1975年在河北承德市青龍縣出土的金代銅質蒸餾器,其製作年代最遲不超過1161年的金世宗時期(南宋孝宗時),認為可信無疑。據西方在10或11世紀發現蒸餾法以後,就可能由發酵的飲料中得到較早的乙醇(酒精)。但在16世紀以來,由穀物原料直接制備乙醇,其酒精和水的類似飲料產品,就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