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甲苯和甲醇蒸餾時誰先出來
根據甲苯和甲醇的沸點,甲醛先被蒸餾出來。
甲苯,無色澄清液體。能與乙醇內、 乙醚、丙酮、容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極微溶於水。相對密度 0.866。凝固點-95℃。沸點110.6℃。
甲醇,系結構最為簡單的飽和一元醇,沸點64.7℃。
Ⅱ 甲醇中含有少量甲苯怎樣除去 (含甲苯1%-----10% )
蒸餾即可
Ⅲ 甲醇甲苯共沸嗎
在壓力和組成不變的情況下都是可以共沸的,,,當甲醇:苯=39:61時,一個大氣壓下溫度在48.3℃時,它們共沸,,,
Ⅳ 甲苯與甲醇的共沸物的沸點是多少
甲苯和甲醇的恆沸點,即共沸點是63.5
Ⅳ 求助甲苯和甲醇的分離
甲苯沸點110.6℃,甲醇沸點64.7℃,這兩個物質沸點相差是比較大的,通過簡單的蒸餾(水浴加熱)可以粗略的分離,精細的分離可以採用精餾。
Ⅵ 甲苯溶於甲醇嗎
沒有在實驗室做過實驗 但是根據相似相容的原理 這兩種物質都是極性的分子 所以相容。或者 換一個思路 甲醇和乙醇一樣是常用的有機溶劑,可以溶解大多數的有機物。綜上,甲苯可以溶解在甲醇中
Ⅶ 甲苯怎麼製取苯甲醇
原理:苯甲醛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苯甲酸鈉和苯甲醇利用苯甲酸鈉和苯甲醇在甲回苯中沸點相差較答大,且甲苯和苯甲醇的沸點也相差較大的原因,利用甲苯將苯甲醇萃取出來 用直形冷凝管蒸餾講甲苯蒸出來(甲苯沸點111C,而直形冷凝管迴流溫度在140C以下) 再用空氣冷凝管將苯甲醇蒸出來,(空氣冷凝管適用於沸點在140C以上的蒸餾,苯甲醇沸點為206C左右),注意控制溫度在204-206之間,太高會有副產物(如苯甲酸)
Ⅷ 甲苯怎麼生成苯甲醇 可以分步 要具體公式+反應原理 好的附加50分
【答】2步
第一步: 取代反應:甲苯→氯甲基苯
甲苯 + Cl2 ---->(光照) 氯甲基苯 + HCl
第二步:專 水解反應:氯屬甲基苯→苯甲醇
氯甲基苯 + NaOH ---->(水) 苯甲醇 + NaCl
---------------------
看你的補充,似乎不是高中范圍;上述回答限於高中水平。
下面說另一種途徑(超出高中范圍):
第一步: 氧化反應:甲苯→苯甲醛
甲苯 + CrO3 ---->(乙酸酐) 苯甲醛 + H2O
第二步: 還原反應:苯甲醛→苯甲醇
苯甲醛 + H2 ---->(鎳) 苯甲醇
Ⅸ 甲醇與甲苯混合了怎麼辦
甲醇,又稱木醇,木酒精,是最簡單的醇。純品為無色透明,易燃,高度揮發的液體,略有酒精氣味。是有機合成原料、葯品、油漆、香水、防凍劑、聚丙烯醇、變性酒精等製造業的原料。沸點64.5 0C,密度0.795,蒸汽壓97.30 mmHg(200C),爆炸極限6.0—36.5%,(體積)。能與水及多數有機溶劑混溶。 甲醇毒性中等,可經呼吸道、皮膚、消化道進入體內。職業中毒以呼吸道為主。甲醇為神經毒物,有明顯的麻醉作用,特別對視神經、視網膜有特殊選擇作用。反復接觸中等濃度甲醇可致暫時或永久性視力障礙和失明。甲醇的毒作用帶窄,因此急性中毒後果嚴重,往往造成死亡。其急性職業中毒,有一定的潛伏期,中毒表現與醉酒相似。根據動物實驗結果推至人在接觸39.3—65.5g/m3的甲醇蒸氣中30—60分鍾是危險的。甲醇與其他醇類不同,在體內氧化緩慢,有明顯的蓄積作用。當缺乏防護時,在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環境中工作可漸致慢性中毒。國內資料認為,環境濃度上限在260mg/M3,工業接觸危害不大。另外,皮膚長時間接觸液態甲醇,可導致局部溫熱感,輕度充血或脫脂、發癢,甚至出現皮炎和濕疹。盡管甲醇為神經毒物,但有文獻報道,甲醇中毒可致多臟器損傷。吉林某材料廠工人錯把甲醇當成甲苯在生產中加熱,當溫度達450C時,大量甲醇逸出,加之室內通風不暢,約20分鍾後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動過速以及右腎盂少量積液。此事故共有三人中毒。另外,黑龍江也有職業性急性甲醇中毒致眼的損傷的報道。文獻還報道了除心臟、肝臟、肺臟、腎臟合並損傷外,尚有多發性周圍神經炎。國外也報道了用甲醇反復擦洗皮膚造成人的視覺障礙及失明的病例。許多專家認為職業性甲醇接觸的慢性影響是視覺傳導障礙,是一種神經系統的脫髓鞘病變,且隨接觸工齡的延長而損傷加重,呈正相關。 甲苯 化學品文檔1.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32052 CAS號108-88-3 中文名稱甲基苯 英文名稱methylbenzene;Toluene 別 名甲苯 分子式C7H8;CH3C6H5外觀與性狀無色透明液體,有類似苯的芳香氣味 分子量92.14蒸汽壓4.89kPa/30℃ 閃點:4℃ 熔點-94.4℃ 沸點:110.6℃溶解性不溶於水,可混溶於苯、醇、醚等多數有機溶劑 密 度相對密度(水=1)0.87;相對密度(空氣=1)3.14穩定性穩定 危險標記7(易燃液體)主要用途用於摻合汽油組成及作為生產甲苯衍生物、炸葯、染料中間體、葯物的主要原料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時間內吸入較高濃度本品可出現眼及上呼吸道明顯的刺激症狀、眼結膜及咽部充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步態蹣跚、意識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動、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長期接觸可發生神經衰弱綜合征,肝腫大,女工月經異常等。皮膚乾燥、皸裂、皮炎。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低毒類。 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大鼠經口);LC5012124mg/kg(兔經皮);人吸入71.4g/m3,短時致死;人吸入3g/m3×1~8小時,急性中毒;人吸入0.2~0.3g/m3×8小時,中毒症狀出現。 刺激性:人經眼:300ppm,引起刺激。家兔經皮:500mg,中度刺激。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吸入390mg/m3 ,8小時/天,90~127天,引起造血系統和實質性臟器改變。 致突變性:微核試驗:小鼠經口200mg/kg。細胞遺傳學分析:大鼠吸入5400??g/m3,16周(間歇)。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1.5g/m3,24小時(孕1~18天用葯),致胚胎毒性和肌肉發育異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500mg/m3,24小時(孕6~13天用葯),致胚胎毒性。 代謝和降解:吸收在體內的甲苯,80%在NADP(轉酶II)的存在下,被氧化為苯甲醇,再在NAD(轉酶I)的存在下氧化為苯甲醛,再經氧化成苯甲酸。然後在轉酶A及三磷酸腺苷存在下與甘氨酸結合成馬尿酸。所以人體吸收和甲苯16%-20%由呼吸道以原形呼出,80%以馬尿酸形式經腎臟而被排出體外,所以人體接觸甲苯後,2小時後尿中馬尿酸迅速升高,以後止升變慢,脫離接觸後16-24小時恢復正常。一小部分苯甲酸與葡萄醛酸結合生成無毒物。甲苯代謝為鄰甲苯酚的量不到1%。在環境中,甲苯在強氧化劑作用或催化劑存在條件中與空氣作用,都被氧化為苯甲酸或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Ⅹ 甲苯與甲醇混合物怎麼分離
樓主應該是中學生。
一樓的完全處於最原始的理論中,有興趣的話你可以試一下,一版定量的甲苯是可以權混溶在乙醇的水溶液中的!!這種回答完全誤導祖國下一代,同學!!!
這應該是一個中學化學考察學生對相關物質沸點知識的題。明顯這兩個物質沸點相差是比較大的,通過簡單的蒸餾可以粗略的分離,精細的分離可以採用精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