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剛蒸餾的高粱酒放多久才好喝
達到常溫即可以飲用
② 高粱酒蒸餾完成後,剩下的高粱酒糟如何處理
需要進行發酵處理。 (有條件的最好是先進行粉碎處理,再降解處理,效果極好)。具專體操作如下:酒糟與屬玉米粉(谷粉、高粱粉、麥麩、薯粉均可以)按八比二的比例,民心飼料發酵劑的添加比例為1-2‰,混合攪拌均勻,控制含水量在60%左右最好(即用手抓一把成團,有水從手指間印出,但不滴出為度),混合後裝入大缸或池中用力壓緊壓實後,用塑料薄膜壓邊密封,也可以直接裝入密封塑料袋中將口扎緊。密封發酵3天後喂豬。
③ 中國最早的高粱酒是什麼酒
景芝白乾是中華酒史上最早的高粱大麴酒,1915年代表中國白酒入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該酒酒香幽雅,豐滿醇厚,純凈回甜,以獨特的芝麻香風味佼佼於中國白酒之林,是城鄉大眾公認的大眾品牌。並無其他說法!!
人們從古到今愛飲酒,關於酒也就有著種種傳說。
一.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關於酒的起源,古書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儀狄釀酒
《戰國策》、《世本》等書均記載夏禹的儀狄發明了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流傳較廣,傳說認為釀酒始於夏朝時代的杜康。《事物紀原》則有「杜康造酒」之說;東漢《說文解字》 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但杜康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連古人都難以搞清。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也說:「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也許杜康是一位釀酒的大師,也許他是用高梁釀酒的創始人。杜康釀酒的遺址也很多:伊川、汝陽及白水縣,且至今都在生產杜康酒。
二.最原始的酒
最原始的酒應該是含糖水果自然發酵而成。也有人稱之為帶酒味的水果,而不稱其為釀酒。
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時代用獸乳釀造的酒(自然發酵)。有的書稱之為第一代人工飲料酒。據說至今內蒙、西藏等地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釀造乳酒的習慣。
三.穀物釀酒
我們現在所說的酒,一般都是指穀物釀酒。
當人類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後,穀物逐漸多起來,但由於當時的保管方法所限,穀物難免發芽生霉,這時只要水分適當,就有可能進行發酵。經不斷的模仿和摸索,穀物釀酒就「出世」了(可能在7000年前)。漢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清釀之美,始於耒耜」即穀物釀酒起源幾乎是和農業同時開始的。
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陶制酒器,距今至少四、五千年。這一發現表明:我國的釀酒業起碼在五千年前就開始了。
四.酒麴
最初的穀物釀酒是用發芽生霉的穀物作曲。在原始社會時,穀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後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是最原始的酒麴,也是發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穀物和發芽的穀物是不加區別的,於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穀物稱為曲,發芽的穀物稱為櫱。到了農耕時代的中晚期,人們不斷試制,終於制出了人工曲,曲櫱分家。
「古來曲造酒,櫱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致失傳,則並櫱法亦亡」(中國的「啤酒」從此未能發展下來)
用曲釀酒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獨創。曲的出現,是我國古代發酵技術的最大發明;並給現代工業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有了曲,才由櫱糖化(乙醇很低)發展到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復式發酵)直到今天的釀酒工業。
據說直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法國人從我國酒麴中分離出糖代力強並能起酒代作用的黴菌用於酒精生產,才突破了西方釀酒糖化劑非用麥芽不可的狀況。另外,穀物制曲還是一種用固態培養物保存微生物的好辦法。有人認為,酒麴應與四大發明一起作為五大發明。
五.蒸餾酒的起源
我國的白酒,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餾酒之一。以上所提到的酒,現在看來,都應屬黃酒之列,白酒,必須闖過蒸這一關。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種說法。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宋代已有蒸餾酒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
充分的證據證明宋代已有類似今天的蒸餾器,75年河北出土了一套金世宗時代的銅制燒酒鍋,其構造、原理與我國傳統的蒸餾器很相象(據考證,鑄造年代不遲於1161年)。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設備是蒸餾器。故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為蒸餾器不僅可用來蒸酒,也可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3.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4.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 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出土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現代國內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仍在進行資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隨著考古資料的充實及對古代文獻資料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的起源的認識將逐步深化。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酒的蒸餾,而且還涉及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餾器。
④ 古時候的人為什麼要把酒描繪為綠色
現代人經常會使用燈紅酒綠這個成語來描繪夜晚的繁榮,這個成語出自清代小說家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其中寫道「(玉生)側著頭想了一會道『燈紅酒綠』好嗎?」可見在清朝的時候人們還有一種「酒綠」的看法,而在清代之前,也不乏關於「酒綠」的大量詩詞描寫。
譬如陶淵明的詩歌《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寫道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杜甫的《獨酌成詩》中也有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晏殊的《清平樂》中也有勸君綠酒金杯,莫嫌絲管聲催,又或如紅顏薄命空流水,綠酒多情似故人這樣的詩句。這些都是關於「酒綠」的詩歌描寫,可謂數不勝數。而這些都為後來吳趼人創造出燈紅酒綠這個成語創造了客觀條件。
現代技術釀造的黃酒質地清澈
麥曲、紅曲這些酒麴都會加深酒的顏色偏黃,此外不同的釀酒作坊根據創新也會加入不同的材料,如《易牙遺意》中記載說建昌紅酒、紅白酒葯,橘皮、沉香、木香、檀香可入酒,皆取其香,紅麹入酒取其色。可見,不同的原材料和酒麴都會對酒的顏色發生改變,因此不僅有黃酒、還有紅酒。現在我們看到的純白透明的白酒在古代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其顏色都會發生微微的改變,質地也很渾濁。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的葡萄酒有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區別,其實就是原材料的不同,紅葡萄酒是因為葡萄中含有天然紅色素,所以釀造出來就是紅色的。
因此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造酒之一,另外兩個是葡萄酒和啤酒,其中黃酒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紹興產的黃酒。所以黃酒又有一個接地氣的綽號叫「黃湯」,《紅樓夢》中就有類似描述說你又喝了黃湯,就是這么有天沒日頭的……下流東西,灌了黃湯。
而顏色偏綠的則多屬於果酒,因為以米、麥子釀造出來的酒其顏色只會偏黃,而不是發綠,這是因為其發酵物和酒麴中都沒有綠色成分,因此是不會產生綠色。而在水果中含有葉綠素,所以就會讓酒的顏色微微偏向於綠色,如荔枝、綠豆和梨子以及其它水果釀造出來的酒類其顏色就偏綠。如以綠豆做酒麴釀造出來的酒就偏綠色,黃庭堅在《醇碧頌》記載說荊州士大夫家綠豆曲酒, 多碧色可愛 , 而病於不醇。田子醞成而味厚, 故予名之曰醇碧 , 而頌之。
⑤ 蒸餾釀造純高粱酒天鍋的材質用紫銅好還是錫好
紫銅的好,就是設備成本高。
⑥ 高粱酒或純高粱酒 52度以上的。屬於蒸餾酒嗎我想泡葯酒用
蒸餾酒是乙醇濃度高於原發酵產物的各種酒精飲料。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和內中國的白酒都屬於蒸餾酒容,大多是度數較高的烈性酒。照植物浸泡的理論來看,即使是水也同樣可以把其中的有用成分浸泡出來的,只是白酒中的酒精具有一定的揮發性,可以減少浸泡時間,同時白酒具有一定的熱性,可以促使葯效最大的發揮出來,所以你用高粱酒泡葯是沒有問題的。
⑦ 蒸餾高粱酒怎麼分段存放最合理
"清蒸清(米查)"、"清蒸混(米查)"、"混蒸混(米查)"是白酒釀造的版3個重要的配料工藝權。"清蒸清(米查)"主要用於清香型曲酒的生產,濃香型大麴酒生產採用"混蒸混(米查)、續糟發酵法"工藝。
釀制濃香型大麴酒的原料,必須粉碎,有利於澱粉顆粒的吸水膨脹、糊化,為糖化發酵創造良好條件。生產濃香型大麴酒的主要原料是高粱、小麥、大米、糯米、大麥、玉米、豌豆等。制曲原料均以小麥為主,亦有添加部分大麥、豌豆的。
釀酒原料配比分兩種,一種是用純高粱(最好是糯高粱),現習慣稱之"單糧型";另一種是以適當配比,傳統為"雜糧"酒,現習慣稱之"多糧型"。"單糧型"和"多糧型"因原料及配比上的顯著不同,造成酒質和風格上的差異。
高梁酒的釀造過程分為制曲、釀酒及包裝三大部分
制曲:原料採用本地所產的小麥,經研磨→攪和→制曲塊→培曲→堆曲→磨渠→加入高梁發酵 完成制曲工作。
釀酒:原料採用金門種植高梁為主,經浸泡→蒸煮→冷卻→扮曲→發酵→蒸餾(第一道酒)→再扮曲→再發酵→再蒸餾(第二道酒)完成釀酒生產作業。
包裝:將蒸餾的第一、二道酒調配酒度融合後再存入地窖,經六個月以上時間除去糟味,再經品質品鑒,達到出廠水準再灌裝為成品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