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蒸餾實驗中等鄰水的流向是
考點: 蒸餾與分餾 專題: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 A.依據蒸餾操作需要用溫度計控製版餾分的沸點權;B.冷凝管中的冷卻水遵循逆流原則;C.依據蒸餾需要加熱至沸騰,為防止液體沸騰,需要加沸石;D.蒸餾燒瓶應墊石棉網加熱. A.將溫度計水銀球放在蒸餾瓶的支管口,測餾分的沸點,故A正確;B.冷水從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使冷凝效果好,故B錯誤;C.在蒸餾燒瓶中盛約13體積的自來水,不能加入過多液體,防止液體溢出,並放入幾粒沸石,防止液體劇烈沸騰引起液體飛濺,故C正確;D.燒瓶底面積較大,如直接加熱易導致炸裂,應墊石棉網加熱,故D正確;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蒸餾的原理,基本操作,裝置中的注意問題,實驗操作中的注意問題.
2. 在蒸餾實驗中,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1、升高溫度法;對於一些製取氣體量較小的裝置,可採用手握法,把導管回的一端浸在水裡,答兩手緊貼容器(試管)的外壁,如果裝置不漏氣,
裡面的空氣受熱膨脹,導管口有氣泡放出,手移開後,導氣管內水柱上升,且較長時間不回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液面差法:用止氣夾夾住橡膠導管部分,向長頸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繼續加水形成一段水柱,產生高度差,在一段時間內水柱不發生回落,說明氣密性良好。
氣密性檢驗的原則是,先讓裝置和附加的液體(一般指水),構成封閉的整體,改變這個整體的溫度,導致壓強的變化,來判斷氣密性好壞,由於裝置的不同,檢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2)在蒸餾擴展閱讀:
在升高溫度法中,如果環境的溫度與人體的溫度接近,用手握的方法,現象就不夠明顯,也就是說手的溫度與環境的溫度差不多時,手握改變不了這個整體的溫度及壓強。就應該採用微熱法。
微熱法具體操作為:用酒精燈在容器(可以用酒精燈直接或間接加熱的容器)底部微微加熱,或把容器浸在熱水中,如果水中有氣泡放出,停止加熱後,導管內有一段水柱,且在一段時間內不回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3. 在蒸餾過程中,溫度計有什麼作用
可以監控溫度,讓溫度保持在其中一個物質的沸點,如果沒有溫度計,會導致溫度過高然後可能另外一種物質就會蒸發出來
4. 在蒸餾操作中,冷卻水的流向為什麼是自下而上
冷卻水的流向一定要與蒸餾產生的氣體的流向相反
因為在傳熱過程中 對流時傳熱效率最高 所以冷凝效果最好
5. 在蒸餾水中加濃硫酸是什麼原理
濃硫酸遇水會發過強烈的放熱反應,當把水往濃硫酸中加時水會爆沸,濺出會造成人身傷害,所以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緩慢地倒入蒸餾水中,保證人身安全。
6. 在蒸餾過程中為什麼要控制餾出速度
流量過大時,蒸來汽的溫度實際上是源超過沸點溫度的,這是由於加熱過快,一部分液體受熱過度,溫度直接升到了沸點之上,氣化,這樣測得的沸點偏高;
流量過小時,液面的蒸汽或許剛好等於沸點,在上升的過程中,和環境熱交換,氣體溫度降低,溫度計測得的溫度實際上是降過溫的蒸汽,溫度低於沸點;
綜上,保持一個相對合適的蒸出速度對沸點測定的准確性很重要,而1-2滴是經驗所得的合適蒸出速度。
7. 在蒸餾實驗中,冷凝管中的冷水是上進下出還是下進上出
下進上出
這樣才能讓冷水與熱的管子充分接觸,否則,如果上進下出的話,冷凝水很可能由於重力的原因直接落到底部從出口流出,沒有充分接觸的過程。
8. 在蒸餾裝置中,把溫度計水銀球插入液面上或者在蒸餾燒瓶支管口上,是否正確為什麼
不正確,溫度計的位置偏下了,無法測得蒸汽的溫度,應使溫度計水銀球的上緣恰好位於蒸餾頭支管介面的下緣。
9. 在蒸餾過程中為什麼要控制餾出速度
1. 因為液體加熱的時候溫度並不完全均勻,越靠近熱源溫度越高
雖然有對流作用,但對流本身的動力來源就是溫度差
加熱越猛烈,溫度差就越大,高溫區域的溫度就會越多地超過蒸餾溫度,使更高沸點的物質也氣化逸出,從而對蒸餾效果不利.
2. 加熱過快,沸騰劇烈,蒸氣的裹挾效應也加劇,會使蒸餾產物雜質增加.
3. 加熱過快,沸騰劇烈,對餾出物的冷凝收集效率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