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蒸餾時為什麼冷凝水要從下口進上口出
冷凝水從下部口引入上口,以使冷水和熱水蒸氣之間的接觸面積大,並且接觸時間長。 如果冷凝水從上口供給,則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壁流出,幾乎沒有與水蒸氣的熱交換。
從下部埠進入時,冷凝水緩慢充滿冷凝管。 因此,冷水可以在冷凝管中停留最長時間,冷水與熱氣之間的熱交換主要通過冷凝管壁進行,冷凝管充滿水, 換熱效率比較高。
(1)減壓蒸餾冷凝水擴展閱讀:
在蒸餾操作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 控制好加熱溫度。如果採用加熱浴,加熱浴的溫度應當比
蒸餾液體的沸點高出若干度,否則難以將被蒸餾物蒸餾出來。加熱浴溫度比蒸餾液體沸點高出的越多,蒸餾速度越快。但是,加熱浴的溫度也不能過高。
否則會導致蒸餾瓶和冷凝器
上部的蒸氣壓超過大氣壓,有可能產生事故,特別是在蒸餾
低沸點物質時尤其需注意。一般地,加熱浴的溫度不能比蒸
餾物質的沸點高出 30 ℃。整個蒸餾過程要隨時添加浴液,以
保持浴液液面超過瓶中的液面至少一公分。
2、蒸餾高沸點物質時,由於易被冷凝,往往蒸氣未到達蒸餾
燒瓶的側管處即已經被冷凝而滴回蒸餾瓶中。因此,應選用
短頸蒸餾瓶或者採取其它保溫措施等,保證蒸餾順利進行。
3、 蒸餾之前,必須了解被蒸餾的物質及其雜質的沸點和飽和
蒸氣壓,以決定何時(即在什麼溫度時)收集餾分。
4、蒸餾燒瓶應當採用圓底燒瓶。沸點在 40-150℃的液體可采
用 150℃以上的液體,或沸點雖在 150℃以下,對熱不穩常
壓的簡單蒸餾。對於沸點在定、易熱分解的液體,可以採用
減壓蒸餾和水蒸汽蒸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