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乙酸乙酯制備需要溫度計嗎
A、乙酸乙酯制備的反應條件是直接對試管加熱,加快反應進行,使生成乙酸乙酯揮發,故版不需要溫度計;
B、蒸權餾時,把溫度計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對乙醇和水進行分離,故用到溫度計;
C、重結晶只是對熱飽和溶液降溫使晶體從溶液中析出,故不需要溫度計;
D、加熱促進銅和濃硫酸的反應,故不需要溫度計.
故選B.
⑵ 乙酸乙酯制備時的溫度是多少呢
制備乙酸乙酯時反應溫度不宜過高,要迅速升溫至170℃左右,溫度在140℃時會產生乙醚和亞硫酸或乙烯等雜質。液體加熱至沸騰後,應改用小火加熱。事先可在試管中加入幾片碎瓷片,以防止液體暴沸。
⑶ 實驗室蒸餾乙酸乙酯用什麼加熱方式
一般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大試管中可以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如果是蒸餾燒瓶中需要墊石棉網酒精燈加熱
⑷ 在乙酸乙酯的製取過程中,如果加熱的溫度太高,實驗現象該怎樣
如果溫度過高,會在硫酸的作用下,造成生成物嚴重脫水,會有碳析出,使溶液顏色變深。
⑸ 乙酸乙酯的制備反應過程中為什麼要控制在100到120度之間溫度過高對實驗結果有什麼影響
若不控制溫度,乙酸和乙醇會在濃硫酸加熱的條件下生成其他物質. 另外,控制溫度在有機化學的應用中很重要.
⑹ 為什麼加熱蒸出乙酸乙酯時,蒸餾溫度不得超過85℃
你好!
沸點是77°C,你想超過85°C也不可能啊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⑺ 乙酸乙酯加熱95度可以嗎
不可以,乙酸乙酯的沸點低於95度,溫度過高會揮發的,應用水浴進行加熱
⑻ 乙酸乙酯的蒸餾沸點是多少
乙酸乙酯
化學式CH3COOC2H5。又稱「醋酸乙酯」,無色、有芬芳氣味的液體,沸點77℃,熔點-83.6℃,密度0.901g/cm3,溶於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易起水解和皂化反應。可燃,其蒸氣和空氣形成爆炸混合物。在香料和油漆工業中用作溶劑,也是有機合成的重要原料。
(CH3COOC2H5) 無色液體,有水果香味。沸點77℃。與醇醚互溶,微溶於水,比水輕。易燃,與水在一定條件下水解成對應的醇和酸,在稀硫酸條件下加熱,發生可逆反應生成乙醇和乙酸,反應不夠完全。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熱,水解相當完全,生成乙酸鈉和乙醇。主要用作油漆、塗料、硝酸纖維素、樹脂等的溶劑。實驗室里用乙醇與乙酸在濃硫酸的吸水和催化作用下加熱製取。反應器常用燒瓶或試管,並有迴流裝置,並用冷凝管蒸出乙酸乙酯。接受器里放有飽和碳酸鈉溶液,以除去酯中雜入的乙酸並降低酯在水裡的溶解度。工業上還用乙醛縮合法製取。需催化劑、助催化劑,使2分子乙醛生成1分子乙酸乙酯。
無色、易揮發、中性的可燃性液體,帶有果香氣味。熔點為-83.6℃,沸點為77.06℃,相對密度為0.9003,微溶於水。
乙酸乙酯具有酯的一般性質。它主要由乙醇與乙酸、乙酸酐等合成。乙醇與乙酸的酯化反應為可逆平衡反應,速率很慢,加入少量酸作催化劑可加快達成平衡的速率。此反應平衡常數K=4,經計算可知,平衡時只有66%的醇和酸酯化,為使反應進行到底,可利用增加反應物之一的濃度或去掉生成物水的方法使平衡右移,提高產率。
乙酸乙酯大量用做清漆、硝化纖維、塗料和有機合成的溶劑等,此外,還可以於人造香精、香料、人造皮革等的製造。
⑼ 乙酸乙酯的制備 第二次蒸餾時為什麼溫度穩定在69℃不再上升
A.在實驗室中蒸餾石油,溫度計用於測量餾分溫度,以便控制餾分組成,所以溫度計回應該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答處,故A錯誤;B.製取硝基苯時,需要採用水浴加熱,溫度計應該插入水浴中,不B錯誤;C.乙醇製取乙烯的溫度為170℃,為了控制反應溫度,溫度計的水銀球應該插入反應混合液中,故C正確;D.酯化反應中,不需要使用溫度計,故D錯誤;故選C.
⑽ 乙酸乙酯只加熱能水解么就是不在酸或鹼溶液里,直接在水裡加熱
乙酸乙酯,是無色透明液體,有水果香,易揮發,對空氣敏感,能吸水分,水分能使其緩慢分解而呈酸性反應。
乙酸乙酯沸點低,77℃,加熱要注意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酸的條件下)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鹼的條件下)
在酸性條件下是可逆反應
鹼性條件下不可逆,因為生成了CH3COONa
酯化的時候CH3COOH提供OH, C2H5OH提供H
高中和中師化學教材中關於乙酸乙酯水解反應的演示實驗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6滴乙酸乙酯」相對於「5.5ml蒸餾水」而言用量太少 科學數據表明,15℃時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為8.5g/100g水,而乙酸乙酯的密度為0.901g/ml。據此可以推知,6滴乙酸乙酯(每滴約0.1ml)完全可能溶解在5.5ml蒸餾水中。另外,也因為乙酸乙酯只用6滴,反應中其減少的可見度很小,實驗只能根據氣味變化來判斷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顯然讓人難以置信。
2.乙酸乙酯的沸點(77.1℃)在70~80℃的水浴溫度范圍內,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加熱,乙酸乙酯會因揮發而消失。實驗的說服力不強。
3.無機酸或鹼的存在能增大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在沒有催化劑時,乙酸乙酯的水解也能進行,只是速率很小,對此實驗不能說明。
因此,筆者對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進行了一些改進。
一、操作和現象
1.取型號相同的4支試管,向第1,第2支試管中加入6ml飽和食鹽水,向第3支試管中加入5ml飽和食鹽水和1ml稀硫酸(1∶5),向第4支試管里加入5ml飽和食鹽水和1ml30%氫氧化鈉溶液,再分別向4支試管中各滴入4滴石蕊試液。4支試管里的溶液分別呈紫色、紫色、紅色和藍色。
2.分別向4支試管中加入2ml乙酸乙酯,將第1支試管置於試管架上,然後同時連續振盪另外3支試管1~2min,靜置並與第1支試管比較。可以觀察到第2支試管中水層呈紫紅色,第2,3,4支試管中乙酸乙酯層的高度依次明顯減小(約為1.5ml,1ml,0.5ml)。
二、優點
1.以飽和食鹽水代替蒸餾水,可以減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在水層中滴加石蕊試液能夠指示水層的成份,便於觀察乙酸乙酯與水之間的界面,並且可以根據第2支試管中水層顏色由紫色變為紫紅色判斷水解產物乙酸的生成。
3.增加乙酸乙酯的用量,便於從乙酸乙酯體積的明顯減小判斷其水解程度,從而增強實驗結果的說服力。
4.採用連續振盪的方法代替加熱,不僅能增加乙酸乙酯與水的接觸時間,而且避免了乙酸乙酯受熱揮發的可能。
5.通過與第1支試管的比照,不僅能說明無機酸和鹼促進乙酸乙酯水解的情況,而且還能說明在沒有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乙酸乙酯也能發生微弱的水解。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