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把乙酸乙酯從水中分離的最好方法是蒸餾還是分液
乙酸乙酯與飽和na2co3溶液不相溶,分為兩層,用分液可以直接分離;但要是蒸餾的話,乙酸乙酯與水會形成共沸物,與水一起被蒸餾出來,還是不純凈。
❷ 蒸餾時乙酸乙酯與水形成共沸物為什麼會降低乙酸乙酯的產率
乙酸乙酯是無色透明液體,低毒性,有甜味,濃度較高時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對空回氣敏感,答能吸水分,使其緩慢水解而呈酸性反應。能與氯仿、乙醇、丙酮和乙醚混溶,溶於水(10%ml/ml)。能溶解某些金屬鹽類(如氯化鋰、氯化鈷、氯化鋅、氯化鐵等)反應。相對密度0.902。熔點-83℃。沸點77℃。折光率1.3719。閃點7.2℃(開杯)。易燃。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半數致死量(大鼠,經口)11.3ml/kg。
❸ 配製乙酸乙酯溶液時,為什麼在容量瓶中事先加入適量的蒸餾水
電導水為純水,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易溶於水的雜質,且乙酸乙酯易溶於有機溶液,微溶於水,因此可以更容易分液得到乙酸乙酯的有機溶液
❹ 乙酸乙酯(水)為什麼用無水Na2SO4,水浴下蒸餾
無水Na2SO4是用於吸水,在水浴下是由於乙酸乙酯的沸點較低,直接加熱升溫太快,不好控制,而且在有機實驗室里要盡量避免明火加熱,最好使用電熱套,防止出危險.
❺ 如何分離乙酸和乙酸乙酯
用飽和碳酸鈉溶液,減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於分層),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❻ 求解答: 制備乙酸乙酯時,為什麼乙酸乙酯蒸餾前要除去水和醇
與水發生水解反應,溶於乙醇
❼ 乙酸乙酯(水)為什麼用無水Na2SO4,水浴下蒸餾
無水硫酸鈉是去水用的,是一種乾燥劑啊。
不過這個操作並不標准,乙酸乙酯的重蒸應該用無水k2co3因為乙酸乙酯經常會水解成乙酸,乙酸很難除去,要用弱鹼性的談酸鉀來除
❽ 乙酸乙酯只加熱能水解么就是不在酸或鹼溶液里,直接在水裡加熱
乙酸乙酯,是無色透明液體,有水果香,易揮發,對空氣敏感,能吸水分,水分能使其緩慢分解而呈酸性反應。
乙酸乙酯沸點低,77℃,加熱要注意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酸的條件下)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鹼的條件下)
在酸性條件下是可逆反應
鹼性條件下不可逆,因為生成了CH3COONa
酯化的時候CH3COOH提供OH, C2H5OH提供H
高中和中師化學教材中關於乙酸乙酯水解反應的演示實驗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6滴乙酸乙酯」相對於「5.5ml蒸餾水」而言用量太少 科學數據表明,15℃時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為8.5g/100g水,而乙酸乙酯的密度為0.901g/ml。據此可以推知,6滴乙酸乙酯(每滴約0.1ml)完全可能溶解在5.5ml蒸餾水中。另外,也因為乙酸乙酯只用6滴,反應中其減少的可見度很小,實驗只能根據氣味變化來判斷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顯然讓人難以置信。
2.乙酸乙酯的沸點(77.1℃)在70~80℃的水浴溫度范圍內,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加熱,乙酸乙酯會因揮發而消失。實驗的說服力不強。
3.無機酸或鹼的存在能增大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在沒有催化劑時,乙酸乙酯的水解也能進行,只是速率很小,對此實驗不能說明。
因此,筆者對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進行了一些改進。
一、操作和現象
1.取型號相同的4支試管,向第1,第2支試管中加入6ml飽和食鹽水,向第3支試管中加入5ml飽和食鹽水和1ml稀硫酸(1∶5),向第4支試管里加入5ml飽和食鹽水和1ml30%氫氧化鈉溶液,再分別向4支試管中各滴入4滴石蕊試液。4支試管里的溶液分別呈紫色、紫色、紅色和藍色。
2.分別向4支試管中加入2ml乙酸乙酯,將第1支試管置於試管架上,然後同時連續振盪另外3支試管1~2min,靜置並與第1支試管比較。可以觀察到第2支試管中水層呈紫紅色,第2,3,4支試管中乙酸乙酯層的高度依次明顯減小(約為1.5ml,1ml,0.5ml)。
二、優點
1.以飽和食鹽水代替蒸餾水,可以減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在水層中滴加石蕊試液能夠指示水層的成份,便於觀察乙酸乙酯與水之間的界面,並且可以根據第2支試管中水層顏色由紫色變為紫紅色判斷水解產物乙酸的生成。
3.增加乙酸乙酯的用量,便於從乙酸乙酯體積的明顯減小判斷其水解程度,從而增強實驗結果的說服力。
4.採用連續振盪的方法代替加熱,不僅能增加乙酸乙酯與水的接觸時間,而且避免了乙酸乙酯受熱揮發的可能。
5.通過與第1支試管的比照,不僅能說明無機酸和鹼促進乙酸乙酯水解的情況,而且還能說明在沒有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乙酸乙酯也能發生微弱的水解。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