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米釀酒是什麼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是化學變化。
糧食釀酒多以含澱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麴黴、黑麴黴、黃麴黴等將澱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
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可高達60度以上。直接將糧食(大米、玉米、高梁、稻穀、紅薯等)加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發酵10-15天就可蒸餾製成優質白酒。
原料處理是糧食釀酒中的重要環節,釀酒的原料要求經過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一般細度要超過80目,大小均勻,粉碎機底篩直徑在1mm以下。只有達到這樣細度的顆粒,才能被水充分浸泡,使黴菌廣泛的與澱粉接觸、酶解,使澱粉的糖化率達到95%以上。
在配料順序上,應採用先糧後曲再加水的方法較好,糧水比應控制在1:3,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用量為原料總量的0.6%~0.7%。先按比例把粉碎好的糧食倒入缸中,再加入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攪拌均勻,然後把35℃的水逐漸的倒入缸內,,下曲時溫度不要超過38℃。
糧食釀酒的過程是澱粉先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經發酵作用再轉化為酒精,化學方程式為:
(C6H10O5)n + n H2O ——酶——> n C6H12O6
C6H12O6 ——酶——>2 C2H5OH + 2 CO2↑
釀酒的關鍵在於發酵,發酵做好了,酒的質量、產量都會得到提高。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35℃以下,當高於40℃者易產酸,甚至曲種死亡,低於20℃者,生料難以發酵。因此最佳發酵溫度是25~35℃。 發酵出來就是我們所需要的白酒。
(1)白酒蒸餾是化學變化嗎擴展閱讀:
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釀酒原料與釀酒容器,是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據考古出土距今五千多年的釀酒器具表明: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存在釀酒這一行業,而釀酒之起源還在此之前。遠古時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釀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釀造過程也不一樣。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齊民要術》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後世也有少量的改進。
2. 純蒸餾白酒怎麼樣
純蒸餾的白酒肯定純度會非常的高,而且酒的質量以及口感都很好。
3. 蒸餾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蒸餾屬於物理變化。
拿水來說,首先水經過加熱蒸發轉變為水蒸汽,再經液化得到蒸餾水,水與蒸餾水的區別為水中有雜質以及礦物質,而蒸餾水中沒有,原因是蒸餾水是由水蒸汽液化得到的,所以蒸餾是物理變化。
蒸餾分類
簡單蒸餾,如製造蒸餾水以去處其中溶解的固體雜質;製造蒸餾酒以濃縮酒精,去除部分水分;精餾,也叫分餾,在一個設備中進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以分離液態混合物,如將石油經過分餾可以分離出汽油、柴油、煤油和重油等多種組分。
4. 以糧食為原料釀酒是什麼變化,為什麼
化學變化。因為釀酒是在利用糧食中所含的澱粉經過化學變化能產生乙醇這一化學性質
5. 白酒的蒸餾原理是什麼
白酒蒸餾原理介紹:白酒蒸餾的目的是利用酒醅中所含各種物質沸點不同,將易揮發的酒精、水、雜酯油及酯類物質蒸發為氣體後再冷卻為液體,將酒醅中4—6%的酒精濃縮到50一
70%。
蒸餾過程能將酒醅中的微生物殺死和再產生一部分香味物質。為了使酒醅疏鬆便於蒸餾,常加入少量谷糠。但用糠量過多會有邪味。一般酒頭的酒精濃度較大,醛、酯及酮等沸點物質都聚集在酒頭里,接近灑尾時,酒精濃度急劇下降。雜醇油的沸點雖然較高,但由於它的蒸發系數受酒精度的影響,在酒頭和酒尾的含量均較多。因此,蒸餾出的新酒頭常有邪味。但經長期貯存以後,由於醇類發生轉化,反而能增強香味。
6. 蒸餾屬於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屬於物理變化,拿水來說,首先水經過加熱蒸發轉變為水蒸汽,再經液化得到蒸餾水,水與蒸餾水的區別為水中有雜質以及礦物質,而蒸餾水中沒有,原因是蒸餾水是由水蒸汽液化得到的,所以蒸餾是物理變化
7. 以糧食為原料釀酒是什麼變化為什麼
糧食屬於多糖的范疇.多糖經過化學水解轉化為單糖葡萄糖.葡萄糖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生成乙醇,乙醇即使酒的主要成分,這個過程是經過了一系列的的化學變化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