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氰化物為什麼蒸餾到100ml
這樣才能得到純凈的氰化物,並且要用蒸餾燒瓶。
1.加熱時要墊石棉網,也可用其他熱浴加熱。加熱時,液體量不超容積的2/3,不少於容積的1/3。注意加熱時的溫度,不能無限高,否則蒸餾燒瓶就要炸裂了。
2.蒸餾燒瓶與圓底燒瓶外形上的主要區別:
蒸餾燒瓶用於分餾液體,因此在瓶頸處有一略向下伸出的細玻璃管,可用於引流。蒸餾燒瓶加熱堵住瓶口時,必有另一管伸出。
而圓底燒瓶則無此裝置,瓶頸為普通直管。
3.配置附件(如溫度計等)時,應選用合適的橡膠塞,注意檢查氣密性是否良好。
4.蒸餾時先在瓶底加入少量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暴沸。
5.加熱時應放石棉網上,使之均勻受熱。
6.蒸餾畢須先關閉活塞後再停止加熱,防止倒吸。
7.蒸餾時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蒸餾燒瓶支管口的下沿平齊。
『貳』 分析氰化物蒸餾吋甲基橙顏色退去一是為什麼怎麼辦分析氰化物蒸餾時甲基橙紅色退去是什麼原因,怎麼解決
『叄』 白酒里為什麼會有劇毒物質氰化物
氰化物是什麼東西?
氰化物是指帶有氰基(CN)的化合物,其結構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氮原子通過叄鍵相連接。真正具有強烈毒性的氰化物有三種:氰化鈉(NaCN)、氰化鉀(KCN)以及氫氰酸(HCN)。而其他一些物質,如鐵氰化鉀等,雖然也含有氰基(CN),但因為很難解離出氰基離子(CN-),所以毒性較小。
白酒中的氰化物就與製作的原料有關。過去(上世紀50~60年代)以木薯為原料釀造蒸餾酒檢出氰化物的含量普遍較高,原因就是因為木薯中的氰苷含量很高。現在釀酒原料雖然多為原糧(如:高粱、小麥、大麥、豆類、玉米等)釀造,但這些原糧中多多少少還是含有一些植物氰甙,釀造過程中氰甙經過水解可產生微量氰化物進入酒體中,通常是以氫氰酸(HCN)形式存在。所以說,用糧食為原料釀造的蒸餾白酒中有氰化物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不過,通常來說氰化物的含量是很微量的,遠遠低於國家標准。
需要提醒的是,一些勾兌的低檔白酒,不排除使用氰化物超標的木薯食用酒精的可能。
『肆』 氰化鉀 怎麼檢驗出來
11.1 范圍
本法最低檢測質量為0.1µg氰化物。若取250mL水樣蒸餾測定,則最低檢測質量濃度為0.002 mg/L。
11.2 試劑:
11.2.1 酒石酸(C4H6O6):固體;
11.2.2 乙酸鋅溶液(100g/L):稱取50g乙酸鋅[Zn(CH3COO)2·2H2O],溶於純水中,並稀釋至500mL;
11.2.3 氫氧化鈉溶液(20 g/L):稱取2.0g氫氧化鈉(NaOH),溶於純水中,並稀釋至100mL;
11.2.4 氫氧化鈉溶液(1 g/L):將氫氧化鈉溶液(11.2.3)用純水稀釋20倍;
11.2.5 磷酸鹽緩沖溶液(pH=7.0);稱取34.0 g磷酸二氫鉀(KH2PO4)和35.5 g磷酸氫二鈉 (Na2 HPO4)溶於純水中,並稀釋至1000mL;
11.2.6 異煙酸—吡唑酮溶液:稱取1.5g異煙酸(C6H5O2N),溶於24mL氫氧化鈉溶液(11.2.3)中,用純水稀釋至100mL;另取0.25g吡唑酮(C10H10NO2),溶於20mL N-二甲基甲醯胺([HCON(CH3)2])中。合並兩種溶液,混勻。
11.2.7 氯胺T溶液(10g/L):稱取1g氯胺T(C7H7SO2NCINa·3H20),溶於純水中,並稀釋至100mL,臨用時配製。
註:氯胺T的有效氯含量對本標准影響很大。氧胺T有效氯含量為22%以上,必要時需用碘量法測定有效氯含量後再用
11.2.8 氰化物標准溶液[ρ(CN-)=100µg/mL]:取5.000ml氰化物標准液(2mg/mL),於100mL容量瓶,定容。此溶液1mL含0.1mg(CN-)。
11.2.9 甲基橙指示劑(0.5g/L):稱取50mg甲基橙,溶於純水中,並稀釋至100mL。
11.2 儀器:
全玻璃蒸餾器:500mL;具塞比色管:25mL和50mL;恆溫水浴鍋;分光光度計。
11.4 分析步驟
11.4.1 量取250mL水樣(氰化物含量超過20μg時,可取適量水樣,加純水稀釋至250mL),置於500mL全玻璃蒸餾器內,加入數滴甲基橙指示劑(11.2.9),再加5mL乙酸鋅溶液(11.2.2),加入1g~2g固體酒石酸(11.2.1),此時溶液顏色由橙黃變成橙紅,迅速進行蒸餾。蒸餾速度控制在每分鍾2mL~3mL。收集餾出液於50mL具塞比色管中[管內預先放置5mL氫氧化鈉溶液(11.2.3)為吸收液],冷凝管下端應插入吸收液中。收集餾出液至50mL,混合均勻。取10.0mL餾出液,置25mL具塞比色管中。
11.4.2 另取25mL具塞比色管9支,分別加入氰化物標准使用溶液(11.2.8) 0mL,0.10mL,0.20mL,0.40mL,0.60mL,0.80mL,1.00mL,1.50mL和2.00mL,加氫氧化鈉溶液(11.2.4)至10.0mL。
11.4.3 向水樣管和標准管中各加5.0mL磷酸鹽緩沖溶液(11.2.5).置於37℃左右恆溫水浴中,加入0.25mL氯胺T溶液(11.2.7),加塞混合,放置5 min,然後加入5.0mL異煙酸-吡唑酮溶液 (11.2.6),加純水至25mL,混勻.於25℃~40℃放置40min。於638 nm波長,用3cm比色皿,以純水作參比,測量吸光度。
11.4.4 繪制標准曲線,從曲線上查出樣品管中氰化物質量。
11.5 計算
水樣中氰化物(以CN- 計)的質量濃度的計算見下式:
=
式中: ——水樣中氰化物(以CN- 計)的質量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mg/L);
m——從標准曲線上查得樣品管中氰化物(以CN- 計)的質量,單位為微克(µg);
V1——餾出液總體積,單位為毫升(mL);
V2——比色所用餾出液體積,單位為毫升(mL);
V——水樣體積,單位為毫升(mL)。
這個是我國生活飲用水標准檢測方法GB/T 5750-2006里氰化物的一種檢測方法,希望你能用得到
『伍』 環境監測測定空氣中的氰化物需要將采樣後的吸收液蒸餾嗎
答:
【1】是應該進抄行采樣後的吸收液蒸餾;
【2】由於要蒸餾,所以可以增加采樣體積,即採用50毫升的吸收管采樣;
【3】如果需要大體積的蒸餾條件,可以將采樣管的吸收液,在加需要體積的 「空白稀釋液」,再蒸餾。
『陸』 環境監測中持證上崗的考核樣揮發酚和總氰化物是否和做水樣一樣需要蒸餾急!!!!!
查看水與廢水監測第四版 ,我懶得翻。。。
『柒』 氰化物製作方法
反復蒸餾即可。
可採用低壓蒸餾低溫冷凝最多可以得到約70%的過氧化氫據說國內某知名大學有研究生嘗試制備60%以上的過氧化氫,蒸餾時不慎蒸干,直接炸穿兩面牆,且據說無法找到實驗者和在一旁監督的人的任何部分。
滲濾氰化法的工藝過程:
1.裝入礦砂及鹼:要求布料均勻,粒度一致,疏鬆一致。有干法和濕法兩種裝法。干法適於水分在20%以下的礦砂,可用人工或機械裝礦。濕法是將礦漿用水稀釋後,用砂泵揚送或沿槽自流入槽內。
2.滲濾浸出:裝料完畢後即可把氰化液送入槽中。氰化液在槽中的流向有兩種:一種是上進下出。即氰化液從槽頂注入,並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通過礦砂層;一種是下進上出,好氰化液靠壓力作用自下而上通過礦砂層。浸出完成後用水洗滌氰化尾礦。
3.尾礦排出:有干法和濕法兩種。干法通過槽底工作門排出氰化尾礦;濕法是用高壓水沖刷氰化尾礦,讓尾礦漿沿預先安排好的尾礦管(槽)流出。
可採用低壓蒸餾低溫冷凝最多可以得到約70%的過氧化氫據說國內某知名大學有研究生嘗試制備60%以上的過氧化氫,蒸餾時不慎蒸干,直接炸穿兩面牆,且據說無法找到實驗者和在一旁監督的人的任何部分。
『捌』 181.怎樣測定水中氰化物的含量
嘻嘻!
非常高興為你解答!
使用綜合葯物測定法呀!
望滿意請及時採納!
*^_^*
謝謝啦!
『玖』 蒸餾時加熱的快慢,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加熱過快首先可能引起暴沸,另外由於待加熱試劑中會有的一些雜質沸點不均,加熱過快會使得蒸餾更易代入未分離的雜質,影響純度
『拾』 總氰化物質控要蒸餾嗎
總氰化物質控要蒸餾的。
由於要蒸餾,所以可以增加采樣體積,即採用50毫升的吸收管采樣;如果需要大體積的蒸餾條件,可以將采樣管的吸收液,在加需要體積的 「空白稀釋液」,再蒸餾。
中毒原理
其毒性跟CN離子對重金屬離子的超強絡合能力有關。CN 主要跟細胞色素P450中的三價鐵離子結合,從而使其失去在呼吸鏈中起到的傳遞電子能力,進而使中毒者死亡。氰化物中毒一般都很迅速。
臨床上常用的搶救方法是用硫代硫酸鈉溶液進行靜脈注射,同時使那些尚有意識的病人吸入亞硝酸異戊酯進行血管擴張來克服缺氧。常見的氰化物中毒原因是誤食含氰果仁兒,比如苦杏仁兒、白果等。中毒後會發出一種獨特的苦杏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