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傳統製作白酒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里,食品安全很是令人擔憂,就像為了降低制酒的成本,一些黑心的商販就用甲醇來替代乙醇來製作白酒,讓很多愛喝酒的人士不敢喝商店裡買的酒了,因此有很多人都想自己動手釀白酒,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自己釀白酒的原料配方和製作過程吧。
一、原料配方
凡含有澱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
1.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
2.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澱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
3.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二、原理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澱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酒麴、酒母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麴。以澱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澱粉需要經過多種澱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曲是以含澱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黴菌,積累大量澱粉酶,是一種粗製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麴,小曲和麩曲。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
三、製作方法
1.原料粉碎。
原料粉碎的目的在於便於蒸煮,使澱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佔60%以上。
2.配料。
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澱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澱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鬆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澱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3.蒸煮糊化。
利用蒸煮使澱粉糊化。有利於澱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鍾。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將原料和發酵後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後,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貳』 製作白酒時是發酵時添加稻殼還是蒸餾時添加稻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30
『叄』 釀白酒傳統蒸餾法怎麼提高度數
原料配方
凡含有澱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澱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澱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
酒麴、酒母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麴。以澱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澱粉需要經過多種澱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麴、糖化曲)。曲是以含澱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黴菌,積累大量澱粉酶,是一種粗製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麴(生產名酒、優質酒用),小曲(生產小曲酒用)和麩曲(生產麩曲白酒用)。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菌經過相當純粹的擴大培養,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養液。生產上多用大缸酒母。
我國的白酒生產有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固態發酵的大麴、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佔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
製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於便於蒸煮,使澱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佔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澱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澱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鬆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澱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澱粉糊化。有利於澱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鍾。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
將原料和發酵後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後,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
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採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後,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麴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於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後,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
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並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澱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酵。
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並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
『肆』 製作白酒時為什麼添加稻殼
製作白酒時添加稻殼的作用是:入窖加入谷殼,可以疏鬆酒糟,不致入窖糧糟發粘,還可以降低酸度,利於發酵。蒸餾時加入谷殼,可以使酒糟攤撒均勻,不壓氣,提高出酒率。谷殼需要清蒸後使用。
『伍』 谷殼(不是米糠)有什麼用途。。。急需、、、謝謝
谷殼實際就是稻穀的外殼,加工稻穀的時候把大米和外殼分離。這個外殼就是谷殼也叫稻殼。當前主要做為鍋爐燃料、電廠燃料用。不過經加工粉碎不同的細度後,其作用各有千秋。燃料,作為飼料載體。作為高密度板材的原料等等。現在利用價值越來越高。從當初的廢棄物到如今的再生利用。稻殼根據區域的不同,其價位也不同,200-500/噸不等。現在全中國估計200是拿不到貨了!而且由於谷殼的體積輕。從東北裝一個車皮的谷殼免費送給南方的客戶。客戶也不定會接受。經過粉碎加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如果能把谷殼壓縮打包(據說很麻煩)。相信區域間還是有差價利潤的!我們江西和合公司專業供應稻殼粉。
『陸』 稻殼用於釀酒的那個環節
准備稻殼:稻殼主要功能是使大米等粉碎的糧食在蒸餾過程中透氣和防止其黏結。新鮮的稻殼是稻穀加工廠的廢料,所以稻殼很容易獲得。稻殼使用前在水裡浸泡10分鍾(將稻殼放在編織袋內直接壓入水裡浸泡即可),浸泡後的稻殼倒入蒸酒鍋內蒸至冒氣待30分鍾後鏟除,夏天蒸過的稻殼要在當天用掉,因為溫度偏高,時間長了容易發霉。
2, 發酵料准備:熟料釀酒的原料可以是整粒和粉末兩種。原料在蒸熟前要用水浸泡,方法如下:如果用涼水,大米或碎米浸泡6-12個小時,高粱和玉米浸泡24小時,小麥和稻穀12小時。如果用50-70度熱水浸泡,浸泡時間相對較短(可以用從冷卻器里放出的熱水,不必要另燒水):大米2小時,高粱和玉米6小時。小麥和稻穀4小時。浸泡後撈出倒入酒鍋內蒸熟即可。粉碎的小麥,大米,高粱,玉米等也可不浸泡,但是需要粉碎,不需要粉太碎,粉成顆粒即可.
3, 發酵原料浸泡好後撈出放入20%的稻殼(原料的20%)。或者按上述方法粉碎的原料潤料後拌20%稻殼再蒸熟。
4, 潤料方法:把已經粉碎的糧食放一堆,中間挖一個凹處,放入50%-70&的涼水,慢慢浸泡1-2小時後,再拌入20%的稻殼,再把糧食蒸熟.起鍋後,在攤上冷到38度以下,再拌酒麴.(也可將酒麴活化下再使用:方法如下:用10斤水放2兩白糖或紅糖,然後放酒麴活化30分鍾,在將其撒到糧食上面。)攪拌均勻後可直接放入發酵池內發酵。我公司的酒麴可以不作箱發酵,當然釀酒戶願意作箱也行。作箱方法如下:室內要恆溫20度以上。將酒麴拌入已蒸熟的糧食上後,將糧食按15-30厘米的厚度攤在地面上進行糖化24小時後再放入發酵池,(冬天可鋪厚點,夏天鋪薄點)糖化時要用溫度表測量溫度不能超過38度,如果超過38度要翻動一下。放入發酵缸或發酵池裡,用塑料薄膜密封。發酵的第2至3天要檢查溫度,超過38度要翻缸或者倒缸(從一缸倒入另一缸)。室內溫度20-38度7天就可以釀酒。
5, 檢查是否發酵成功:在釀酒之前要檢查糧食是否發酵好?(1)。用眼觀澱粉是否轉化成酒,糧食就剩空殼,澱粉很少。(2)用手揉不粘手,都是水感即成功。(3)用口嘗:甜,沒發酵好。酸辣即成功。
6, 配糟燒法:目前熟料釀酒最好的方法是採用配糟燒法。配糟燒就是將已經蒸過酒的糟兌到已經蒸熟的糧食裡面繼續發酵(要用新鮮的酒糟,不能用過夜的)冬天每100斤新原料配200斤老糟,夏天每100斤新原料配300斤老糟,酒麴用量不變。但最好按100斤新原料多加2兩酒麴,即0.8%的用量,配糟燒法即大大提高白酒的口感,提高出酒率。不容易燒缸,利用老糟稀釋了新原料的澱粉及後期含糖量及乙醇濃度,使發酵更充分。,想釀出好酒,採取配糟燒法是必要的。
7, 凈化與勾兌:釀出的新酒經過催陳凈化過濾後進行勾調。目前白酒市場向低度發展,但是50度以下的釀造酒容易渾濁,必須經過凈化過濾後進行勾兌,這樣才能滿足消費者的口感要求,其配方之一如下:濃香調酒液0.3% 除苦劑 0.1% 酒質醇和劑0.15% 乙酸0.1% 根據各地人們口感要求的不同,用不同的香料,可以調出不同口感,不同檔次的白酒。請大家根據當地人的口感要求,選擇合適的香料及配方。
『柒』 為什麼釀酒五糧發酵時要放稻殼
釀酒五糧發酵時要放稻殼,稻殼可以保持溫度。釀酒時需要適當的溫度,這樣稻殼放在上面溫度不會揮發
『捌』 釀酒為什麼要用谷殼
釀酒用谷殼一是作為輔料,二是可以起到疏鬆糧糟、酒糟的作用,不致糧糟、酒糟過於發粘,利於發酵和蒸餾。
釀酒是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釀酒原料與釀酒容器,是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遠古時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釀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釀造過程也不一樣。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齊民要術》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後世也有少量的改進。
『玖』 釀酒原理及過程
米酒味甜醇香,風味獨特,很受男女老幼的喜愛。它的製作非常簡單,很容易掌握。
將篩選干凈的糯米,用水洗凈,放入鍋中用猛火蒸1小時左右,待熟透後取出。然後把蒸好的米,倒入一盆溫開水中,進行搓洗(這樣避免糯米相互粘連)再撈起濾干。待溫度降至40℃左右,把一定量(一般甜酒麴每袋做米酒10斤)的甜酒麴研細,將80%的曲倒入米中,拌勻。裝入盆中或罐中,再將餘下的20%的曲均勻地撒在上面。取35℃的溫開水,慢慢倒入盆中加蓋封好放在坑或鍋中,要求溫度保持30℃左右兩天即可。
五香醬油生產技術
一、原料配比 水100公斤,食鹽20公斤,飴糖4公斤,食用酒精1公斤,桂皮50公斤,丁香50克,八角50克,花椒50克,味精50克,按此比例可增減。
二、製作方法先把桂皮、丁香、八角、花椒用白布包紮,大鐵鍋內加水100公斤,把包紮好的香料放進鍋中(水的位置應在鍋邊處作一記號,在熬制中蒸發的水分要進行補充,保持原有水量),加水熬制1小時,然後將食鹽、飴糖放入鍋內再熬1小時。馬上把熬成的原油倒進事先准備好的缸里,同時把食用酒精和味精也放進缸里,缸一定要消毒處理,待冷卻之後,濾去雜質即成五香醬油。
用純根霉、酵母製作甜米酒
甜米酒亦即醪槽兒,它是用米飯和甜酒麴混合,保溫一定時間製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甜酒麴中的根霉和酵母兩種微生物。根霉是藻菌綱、毛霉目、毛霉科的一屬,它能產生糖化酶,將澱粉水解為葡萄糖。根霉在糖化過程中還能產生少量的有機酸(如乳酸)。甜酒麴中少量的酵母菌,則利用根霉糖化澱粉所產生的糖酵解為酒精。所以,甜米酒既甜又微酸還醇香,口感舒適、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
人們通常採用市售酒麴製作甜米酒。由於市售酒麴質量不夠穩定,以致使甜米酒的風味變化較大,有時甚至製作失效,造成浪費。鑒於這種情況,我們在指尋學生進行課外活動時,根據甜米酒的製作原理,採用純根霉、酵母發酵米飯,從而獲得風味純正、穩定的甜米酒。通過該活動,既使學生知道甜米酒的製作原理和製作過程,獲得一些微生物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又為甜米酒的大規模生產以及深加工提供一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 菌種擴大培養我們使用的菌種是來自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根霉3.866,酒酵母1308。
(1)根霉培養:取大米20g,水60ml,分裝幾支大試管中,置0.1MPa滅菌15min。冷卻後,在接種箱內接少量菌絲和孢子於米粒上,28~30℃培養30h左右,待其長出大量孢子時取出備用。
(2)酵母培養:取濃度為13°B×麥芽汁,按需量取6N硫酸調節PH值至4.1~4.5。取50ml裝入100ml三角瓶中,置0.1Mpa滅菌30min。冷卻後,在接種箱內將斜面酵母接1~2環於三角瓶中,28~30℃培養20~24h。
1.2 甜米酒的製作將大米2kg加水浸泡4~8h,待手捏米粒即碎散時,用紗布控干水分,放入帶屜的鍋中蒸30~40min,即成鬆散的米飯。一般食堂賣的撈後蒸的米飯也可以,但要分散成粒。待米飯冷卻後,分裝9個同樣大的飯盒內,每盒裝200g左右,隨意分成A、B、C三組,用3種不同的方式同時進行實驗:
(1)市售酒麴(對照):在A組的每個飯盒內,加入1g酒麴(若是塊狀則研成粉末)與米飯混勻,使其中的根霉孢子分散在全部米飯中。再用干凈的匙壓平表面,中間留一凹洞,蓋上蓋,放入27~30℃環境中。12h後,每隔5h開蓋觀察,看米飯是否結團變軟、變甜,凹洞中是否有水出現。如果米飯變軟,表示已糖化好;有水有酒香味,表示已有酒精,即可停止保溫。這時最好再蒸一次,殺死其中的微生物和停止酶活動,以便放置取食。
(2)先用根霉糖化,後用酵母發酵:取大試管中的純根黴菌種3g,加少量冷開水搗成根霉糟液,平均放入B組的3個飯盒內,與米飯混勻後,按(1)所述處理。當米飯結團變軟、變甜時,再向每個飯盒內加酵母液1ml,封蓋,待有酒味時,再行殺菌,放置取食。
(3)根霉與酵母混合:按(1)所述操作。所不同的是,在C組的每個飯盒內,同時加入1g純根黴菌種和1ml酵母液。
1.3 觀察記錄 在保溫12h後,每隔5h進行觀察記錄。記錄內容包括實驗方式、觀察時間、米飯變化情況、口味等。上述3種方式保溫時間均為30~35h。其中方式(1)米飯結團較差,較甜,微酸。酒味較濃,略帶澀味;(2)保溫30h左右,米飯變軟,凹洞有清水(純甜),加入酵母2h左右有酒味,結團好,氣泡少,甜、微酸、醇香、味道純正;(3)米飯結團好,較甜,微酸,酒味濃。
2.注意事項
(1)接觸米飯的用具要洗凈,用開水燙過。
(2)米飯要有較高的濕度,製作時可灑少量溫開水於米飯上。
(3)不同原料、不同菌種(包括市售酒麴)以及菌種的不同用量,對甜米酒有一定影響。如,糯米較大米所需菌種量略少,保溫時間略短,味道較好。根霉3.866能產生有機酸,生長最適溫度偏低。就菌種用量而言,根霉多糖化快,酵母多酒味重,保溫時間較短。
(4)保溫以27~30℃為佳,溫度低成熟時間長,溫度高時間短。保溫時間應控制在米飯變軟變甜少有酒味即止,時間太長產酸和乙醇過多,吃起來不甜,過酸,酒味過
『拾』 釀酒固態加稻殼好還是不加好
傳統的固態法釀造白酒時,是需要加入稻殼的。
傳統古法釀酒時大多會加入稻殼、玉米芯等輔料,有兩個原因。但都是增加透氣性。
一是蒸料時,如果不加入稻殼,容易出現生料。釀酒原料在發酵前需要先蒸料。糧食原料堆放在蒸鍋內,如果不加入稻殼等,在蒸酒過程中透氣性差,蒸汽不易均衡地通過原料,可能蒸完料後,透過蒸氣的部分過熟,沒有透過蒸氣的部分仍是生料,不能發酵,會嚴重影響發酵的出酒率。
二是在發酵完成後蒸餾出酒時,同樣會因為酒醅的透氣性差,蒸氣容易走「短路」,使部分酒醅過度蒸餾,而另外一些酒醅中的酒因為沒有蒸氣通過而導致酒醅中的酒沒被完全蒸出來,從而影響出酒率。
而在原料和酒醅中加入稻殼,能有效的保證鍋中的蒸汽能夠透氣,使全部原料或酒醅受熱均勻,既保證了發酵效率,也能提高固態釀酒的出酒率。
當然,加入稻殼的量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如果加入稻殼量太多,會帶給白酒很重的邪雜味,加入稻殼量太少,起不到透氣、疏鬆作用。
稻殼除了在蒸料和蒸餾時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外,在發酵過程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稀釋澱粉含量、降低澱粉濃度,不至於使發酵溫度上升過快;稻殼具有彈性,可起到透氣、疏鬆作用;此外,它在發酵過程中還起著托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