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製作葯酒
(1)葯材處理:制備酒劑的葯材一般都要切成薄片或搗碎成粗顆粒。根據醫生處方購於葯店的中葯,多已加工炮製,無須特列處理。來撲克民間驗方的中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規格、要防止因同名異物或異名同物而搞錯葯材,更要警惕假冒偽劣中葯材。鮮葯、生葯往往還需要先行加工炮製。
(2)酒的選擇:所選之酒,應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選擇。一般認為浸泡葯酒以50~60度的米酒及優質燒酒較為合適。因為酒的濃度過低,有效成分不易浸出,會影響治療效果,而且葯酒的易變質。但酒的濃度過高,葯材所含的少量水分反被吸收,使葯料質變堅硬,有效萬分亦難析出。對於不善飲酒者,亦可用低度白酒、黃酒和米酒、但浸出時間及次數宜適當延長和增加。
(3)冷浸法:引法比較常用,系將葯村碎成片或粗粉,置於帶蓋的陶、瓷罐或帶塞玻璃瓶等非金屬的容器中。處方若未規定酒的用量,可按葯物的白酒以1:5~10比例,即100~200克葯材加1000毫升白酒浸入,密閉放置,每天搖盪1~2次,浸漬7天後,可改為每周1次振盪攪拌,1個月左右,葯性析出,酒色濃郁,即可壓去渣取酒,貯入瓶中,慢慢飲用。其渣可加酒再浸泡1次。可採用飲1杯,加入1杯,直至葯味清淡為止。若所制葯酒需加糖或蜜矯味著色,可將砂糖用等量白酒溫熱溶解、過濾、將葯液與糖液混合攪勻,再過濾即可得飲用葯酒。
(4)熱浸法(煮酒法)先以葯料和酒同煮一定時間,然後再放冷貯存,這是一種古老的製作葯酒的方法,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一些成分容易浸出,但煮酒時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可採用隔水煮燉的間接加熱方法,即把葯料和酒先放在小鋁鍋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後再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鍋里煮燉。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酒會揮發,見葯面出現泡沫時,立即端離灶火,然後趁熱淚盈眶時密封,靜置15天左右,吸取上清液,壓出殘渣中的余酒,合並靜置澄清,過濾即可。
(5)煎煮法:將原料碾成末後,全部放入沙鍋內,加水高出葯面10厘米,浸泡6小時,加熱煮沸1~2小時,過濾,再復煎一次,合並兩次濾液,靜置8小時,取上清液加熱濃縮成稠狀清膏(一般生葯5公斤,煎成2公斤左右)。待冷後加入與清膏等量的酒,各勻,放入壇內,密封7天左右,取上清液過濾即煎煮。
(6)釀酒法:將原料加水煎熬,過濾去渣,濃縮成葯汁。有些葯特,如桑椹、梨、楊梅等,可以直接壓榨,取得葯汁,再將糯米蒸煮成飯,把糯米飯、葯汁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內,加蓋密封,置保溫處,盡量少與空氣接觸,保持一定的溫度,約4~6天即成。
以上幾種製作方法中,以冷浸法操作最為簡單,不需要特殊設備,適宜於家庭自己配製,所以較為常用。
㈡ 蒸餾酒和釀造酒的區別,蒸餾酒製作方法
要知道蒸餾酒其實是在酒水的釀造過程中,還採用了蒸餾的方式來濃縮酒精,一版邊提高酒度的,這權樣的酒水酒精一般是在40%以上,所以又會被稱之為烈酒。而釀造酒又稱發酵酒、原汁酒,這種酒水的產生是藉助於酵母作用,把含澱粉和糖質原料的物質進行發酵,產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一般而言,在國際上一般用酒度來進行表示的有三種:首先是標准酒度,也就是法國著名化學家蓋·呂薩克所發明的。這種標注法是指在20°C條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之中含有多少毫升的酒精,由於這種表示比較易於理解,因此使用非常廣泛。
而第二種則是英制酒度,是18世紀的英國人克拉克所創造的一種酒度計算方法;最後一種是美製酒度,這種酒度是用酒精的純度proof來表示,一個酒精純度相當於0.5%的酒精含量。
㈢ 古代葯酒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葯酒製作法,古人早有論述,如《素問》中有上古聖人作湯液醒,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葯酒治病的較早記載。東漢,張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載的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所採取的煮服方法,則類似於現代的熱浸法。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葯酒的製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葯,以絹袋盛葯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渣服酒,大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綱目》記載燒酒的製作即用蒸餾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燒酒,和曲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此種操作方法即與現代基本相同。此外,還對冷浸法加葯釀制及傳統熱浸法等製作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根據歷代的醫葯文獻記載,古人的葯酒與現代葯酒具有不同的特點,一是古代葯酒多以釀制酒的葯酒為主,亦有冷浸法、熱浸法;二是基質酒,多以黃酒為主,而黃酒性較白酒緩和。現代葯酒,則多以白酒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數品種仍用黃酒製作,含酒精量在30%50%,製作方法為浸提法,很少有用釀造的。
一般來說,現代葯酒的製作多選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據是:因為酒精濃度太低不利於中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濃度過高,有時反而使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葯材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溶出。對於不善於飲酒的人來說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採用低度白酒、黃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質酒,但浸出時間要適當延長,或復出次數適當增加,以保證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
製作葯酒時,通常是將中葯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後。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後即可飲用。
㈣ 我自製的外用中葯酒,是用高度白酒浸泡,然後用蒸餾水稀釋,為什麼葯液裡面會有絮狀物沉澱求解!
中葯里的成分來基本上都是非極性大分自子有機物,其中不少溶於乙醇即酒精,但基本上不溶於水(有的可溶於熱水)。
所以當你用蒸餾水稀釋,也就降低了乙醇的濃度,本已 溶解於乙醇的物質就在水中絮聚出來了。
如你想用水稀釋而不想讓其絮狀沉澱,就必須加入助溶劑或增稠劑。
㈤ 蒸餾酒可以泡葯酒嗎
蒸餾酒可以泡葯酒。
葯酒一般用蒸餾白酒浸泡葯材,時間需要20天左右,酒精度一般調整在50度即可,最好不用米酒浸泡,米酒酒精度太低,難以溶出葯材中的有益成分。
泡植物葯酒,最好用清香型白酒或米酒,這樣的酒浸泡的葯酒,酒香與葯香比較協調,互不掩蓋,酒度30-50度,一般兩次浸泡,兩次取液混合後用。
葯酒注意事項
葯酒把想泡的葯物清洗干凈,放在壇子里頭,泡的酒一定是要高濃度的白酒,比如60度、65度這樣高濃度的酒精,泡進去,沒過里邊的葯,然後把壇子封起來浸泡一個月左右,開開之後就可以使用葯酒了。
葯酒就是利用酒精,把葯物脂溶性的成分溶到酒精裡面,水溶性成分也融到非酒精的成分裡面。如果使用酒精的濃度不夠高,起不到這樣的作用,而且高濃度的酒精有益菌的作用,而且里邊的葯材不會爛掉。因此,泡葯酒是要用高濃度的白酒浸泡一定的時間,一個月左右里邊的成分就充分溶出了。
㈥ 蒸餾酒的釀造原理及過程
釀造原理:蒸餾酒是把經過發酵的釀酒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蒸餾酒的製作原理是根據酒精的物理性質,採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純度酒液。
因為酒精的汽化點是78.3℃,達到並保持這個溫度就可以獲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將汽化酒精輸入管道冷卻後,便是液體酒精。但是在加熱過程中,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質也會摻雜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質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數的名酒都採取多次蒸餾法等工藝來獲取純度高、雜質含量少的酒液。
釀造過程:
一、選料。糧為酒之肉,一般是將高梁、大米、小麥、玉米、大麥、豌豆等糧食作為原料,要求作物的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乾燥適宜、無泥沙、無異雜味、無其它雜物。
水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之一,所謂「水為酒之血」、「好水釀好酒」,說的就是水源對釀酒的重要意義。
㈦ 在蒸餾酒時加什麼東西可以增香
白酒香味物質的生成是發酵過程,提取香味物質是蒸餾過程。即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
所以,蒸餾過程是非常關鍵的提取過程,做到緩慢裝甑,緩慢流酒,見氣撒料(見潮撒料),大氣追尾的步驟要領。裝甑時間控制在30分鍾左右,流酒速度控制在2.5~3kg/min即可。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對純糧釀酒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來學習一下,不使用任何香精的方法,純糧白酒如何提香,做法有如下2種:
一、方法1
純糧白酒增香:將白酒蒸餾出來,把度數降度到15到20度左右,可以加水降度備用。用做好的甜酒釀,也稱醪糟,放5天後,倒在一起蒸餾,醪糟放蒸片上(以防糊底),也稱之為串蒸。比例為10斤20度的酒,一斤醪糟串蒸。釀出的酒,口感醇厚,飽滿。
二、方法2
1、原料准備(以100斤的糧食為例,如果製作的是其他用量,自行計算搭配即可,量差不大沒有多大關系)
糯米1.1斤
高梁1.8斤
小麥0.8斤
玉米0.5斤
2、操作步驟:
將以上幾種糧食炒熟,不能炒糊了、炒出香味!再將炒好的糧食粉碎,沒有粉碎機的敲碎,越碎越好,之後用布把敲碎的幾種糧食包好,等蒸酒的時候,放進酒醅裡面(需要注意的是,是發酵好的酒醅),蒸餾酒醅的時候,再加一層香醅進行串蒸加香。可以在酒醅裡面加點醬油,按100斤糧食放2斤老抽醬油放就可以了。
借用先人們對於糧食釀酒的一個總結,各種糧食所釀白酒的特點:小麥糙、糯米綿、大米凈、玉米甜、高粱香。我們知道富含澱粉的糧食作物均可用來釀造白酒,但是為什麼釀出了酒的口感會存在差別呢?道理比較簡單,因為不同的糧食各成分含量配比不同,釀造出的酒風味差異很大。
㈧ 蒸餾的高度米酒可以用來泡葯材嗎
蒸餾的高度米酒可以用來泡葯材。
㈨ 中醫葯酒的古代葯酒的製作方法
葯酒製作法,古人早有論述,如《素問》中有「上古聖人作湯液醒」,「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葯酒治病的較早記載。東漢,張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載的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所採取的煮服方法,則類似於現代的熱浸法。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葯酒的製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葯,以絹袋盛葯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渣服酒,……大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綱目》記載燒酒的製作即用蒸餾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燒酒,和曲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此種操作方法即與現代基本相同。此外,還對冷浸法加葯釀制及傳統熱浸法等製作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根據歷代的醫葯文獻記載,古人的葯酒與現代葯酒具有不同的特點,一是古代葯酒多以釀制酒的葯酒為主,亦有冷浸法、熱浸法;二是基質酒,多以黃酒為主,而黃酒性較白酒緩和。現代葯酒,則多以白酒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數品種仍用黃酒製作,含酒精量在30%—50%,製作方法為浸提法,很少有用釀造的。
相傳另外一種葯酒製作方法——窯制磁化工藝
眾所周知,葯酒配伍物料較多且各物料無論組織結構還是化學成分均有不同,直接納入配方會使各物料之間功能療效產生排異現象。易使產品療效降低,甚至使配方產生化學變化,轉化成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而威脅健康。窯制磁化工藝是將中國傳統的窯制釀酒工藝與現代高科技磁化技術、納米微波技術相結合,利用「三位一體」的融合性原則對配伍各成分進行有機整合,在維護各成分性質不變的前提下促其相互作用,將活性成分、營養成分完整保留並將功效發揮到極致。天師開山鼻祖—張道陵所創 「萬法自然,陰陽相生」的嫡傳佳釀——妙沁葯酒便用此法釀出,治療效果更迅速持久顯著。
一般來說,現代葯酒的製作多選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據是:因為酒精濃度太低不利於中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濃度過高,有時反而使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葯材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溶出。對於不善於飲酒的人來說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採用低度白酒、黃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質酒,但浸出時間要適當延長,或復出次數適當增加,以保證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
製作葯酒時,通常是將中葯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後,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後即可飲用。
㈩ 蒸餾可以增強釀造酒中葯材的有效性還是會降低其所含有效成份
這樣處理後得到的酒中中葯的含量會很低很低。
有些中葯廠在加工成成品葯的回時候,需要對一些中葯進行揮答發油蒸餾提取,它蒸餾提取出來的僅僅是揮發油。也就是說,你這樣處理泡的酒,蒸餾出來的酒中只含有一些沸點低的揮發油,而那些主要的葯物成分不可能被蒸餾出來,這樣,蒸餾酒中的有效成分就沒有了,使用上根本就不會有以前的效果。
在制劑過程中,有種方法叫萃取,它是用酒精或乙醚浸泡,然後把酒精和乙醚蒸發掉,留下的就是葯物萃取出來的主要成分。這個制劑方法很普遍。
不知道你說的這個方法有什麼樣的實際用途。你可以參照下葡萄酒的踉造方式,它是踉造好之後,直接過濾出葡萄酒來,而沒有通過蒸餾。還有唐朝以前的酒,都是沒有經過蒸餾的,是通過過濾而成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