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為蒸餾取酒有什麼步驟
蒸餾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轉化為糖的澱粉等物質。如蜂蜜、甘蔗、甜菜、水專果和玉屬米、高粱、稻米、麥類馬鈴薯等。糖和澱粉經酵母發酵後產生酒精,利用酒精的沸點(78.5℃)和水的沸點(100℃)不同,將原發酵液加熱至兩者沸點之間,就可從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質。
蒸餾酒
用特製的蒸餾器將酒液,酒醪或酒醅加熱,由於它們所含的各種物質的揮發性不同,在加熱蒸餾時,在蒸汽中和酒液中,各種物質的相對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較易揮發,則加熱後產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濃度增加,而酒液或酒醪中酒精濃度就下降。收集酒氣並經過冷卻,得到的酒液雖然無色,氣味卻辛辣濃烈。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釀造酒,酒度低於20%。蒸餾酒則可高達
60%以上。我國的蒸餾酒主要是用穀物原料釀造後經蒸餾得到的。
現代人們所熟悉的蒸餾酒分為白酒(也稱燒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酒、蘭姆酒等。白酒是中國所特有的,一般是糧食釀成後經蒸餾而成的。白蘭地是葡萄酒蒸餾而成的,威士忌是大麥等穀物發酵釀制後經蒸餾而成的。蘭姆酒則是甘蔗酒經蒸餾而成的。
2. 釀酒方法
我國生產白酒方法有固態法、半固態法和液態法。固態法是指固態醅發酵、固態蒸餾;半固態法是指固態醅發酵、液態蒸餾;液態法是指液態發酵、液態蒸餾。
一般情況下用傳統工藝則要把糧食浸泡、初蒸、燜糧、復蒸、攤涼、加曲裝箱培菌、配糟、裝桶發酵、蒸餾、成品酒。新工藝釀酒則直接用生糧食+水+酒麴發酵、蒸餾、成品酒。新工藝比較簡單,主要取決於酒麴(新工藝酒麴可以生料發酵,減少中間環節,節約時間、燃料費、人工費)
新工藝第一步:按配比糧食+酒麴+水(標准配比:100:0.8:280;熟料配比:100:0.6:100-200;甜酒配比:100:0.6)
第二步:發酵7-15天(前三天每天攪三次,後三天每天兩次,第七天加膠袋密封,以後每隔一天攪一次。發酵時室溫應保持在21-26度之間,溫度太底發酵慢不完全,溫度高容易酸敗。發酵好的標准為:無氣泡產生,無爆裂聲;物料分層,液面青黃色透明;用火接近液面不熄滅,手抓物料不發粘,測物料的品溫基本與室溫相同。用低度酒度計測量大米酒度達到8-12度,雜糧2-5度)
第三步:蒸酒(注意控制火候的大小:大、中、大;蒸酒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溫度在78.3度以下,接頭酒100斤糧掐頭0.5斤單獨接出(頭酒不能喝),第二階段溫度在78.3-95度之間,這是理想的商品酒,50度以上;第三階段溫度在100度左右,尾酒可與頭酒放一起。
每個地方的喝酒的口感都不同,可根據當地飲酒情況來調制。
沒有釀酒經驗的可以先選擇一些書藉學習,在這里推薦一下國內有很多釀酒公司,比如一本機械公司主要也是做釀酒設備和新工藝酒的,學習都是免費的,可以去他們公司學習一下。
3. 蒸餾時突然不流出酒 該如何處理
用大型釀酒設備蒸酒,頭酒在68-75度,平均酒度在45-50度比較正常,頭酒度數低,高度酒出得少,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該怎麼解決?
白酒的釀造工藝復雜,耗費時間,如果出酒率低對酒坊老師來說無疑是虧本的,所以我們要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從源頭解決問題,才是上策。
有些朋友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等到白酒設備蒸酒了,本來心情挺激動的,但結果蒸餾出來的酒度數比較低,瞬間又不知所措了。白酒度數低可能是由兩個方面引起的,一個是沒有糖化發酵好,本來就沒有多少酒,一個是在蒸餾過程中由於設備的原因導致跑酒,收集到的酒就少。
一、發酵過程中澱粉沒完成轉化成酒。
原料沒有糖化發酵好導致酒度低,若是固態發酵,我們可以下次下酒麴發酵;若是液態發酵只能下一批糧食發酵時注意了。二次發酵可以讓沒發酵完全的澱粉再次糖化發酵起來,這過程中可以加入新的原料參與發酵,也可以直接蒸餾沒發酵好的原料。
二、釀酒設備問題或蒸餾操作不當。
如果糖化發酵都沒問題,那就是釀酒設備問題或蒸餾時操作不當。蒸餾是利用醪液里的各組分的沸點不同,加熱到相應的溫度,流出物不同而來收集白酒的。
如果蒸餾中火候沒有控制好,火力過大直接把低沸點的物質連同水蒸氣一起蒸餾出來,這樣會把酒稀釋掉,酒的度數就會偏低。再一個選用的蒸餾設備可能密封性不好,容易跑酒。在蒸餾過程中注意觀察看看設備周圍有沒有大量的蒸氣溢出。
有的是採用木甑來蒸的,木甑有一定的空隙,各個部位連接的不是很好,密封性不好容易跑氣,接收到的酒就比較少,要及時處理。建議使用唐三鏡釀酒設備,唐三鏡釀酒設備的組件之間採用輸汽管連接,加水封密,密封性好。在蒸餾過程中酒揮發不出來。
4. 蒸餾酒的火候需要多大
摘要 蒸餾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轉化為糖的澱粉等物質。如蜂蜜、甘蔗、甜菜、水果和玉米、高梁、稻米、麥類馬鈴薯等。糖和澱粉經酵母發酵後產生酒精,利用酒精的沸點(78.5。C)和水的沸點(100。C)不同,將原發酵液加熱至兩者沸點之間,就可從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質
5. 蒸餾在釀酒中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白酒「三高三長」生產的工藝中,有一項就是「高溫餾酒」,因此白酒也屬於蒸餾酒,與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龍舌蘭酒,日本清酒被稱作世界八大蒸餾酒。
蒸餾酒的原理就是把經過發酵的釀酒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而蒸餾技術又分為固態蒸餾法和液態蒸餾法。但固態蒸餾比較少,因為在元代的《飲膳正要》、《軋賴機酒賦》及《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所記載的蒸餾方式都是液態法,因為液態法是最為簡單的方法。元代時的葡萄燒酒、馬奶燒酒都屬於液態蒸餾這一類型。
而關於蒸餾酒的歷史起源也是眾說紛紜,不過可以知道的是在元代,十四世紀初,中國已經有蒸餾酒的存在了,元朝的文獻《飲膳正要》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證明了此觀點。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關於蒸餾技術,蒸餾時,酒汽的冷卻及蒸餾酒液的收集是重要的操作。我國傳統的蒸餾器有兩種冷卻方式:一種是把蒸餾出來的酒蒸汽引至蒸餾器外面的冷卻器中冷卻後被收集。或讓蒸餾出來的酒汽在蒸餾器上部內壁自然冷卻。最古老的冷卻方法見於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的「南番燒酒法」,另一種是在蒸餾鍋上部的冷凝器(古稱天鍋,天湖)中冷卻,酒液在蒸餾鍋內的酒槽中匯集,排出後被收集。如《調鼎集》中記載:「天湖之水,每蒸二放,三放不等,看流酒之長短,時候之冷熱,大約花散而味淡即止。
蒸餾使得酒的酒精度更純,而且通過高溫加熱和冷凝能去除液體中的固體雜質。
這是因為在釀酒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醛類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質,它們是些低沸點雜質,這些雜質的存在會使酒帶有暴辣、沖鼻、刺激性大的缺點。一般通過陳釀貯存,酒液自身的氧化還原和酯化等化學變化、物理變化能有效地排除這些低沸點雜質。大麴醬香白酒工藝的高溫鎦酒同樣可以起到這個作用,按照蒸餾原理,一般易揮發的先出來,不易揮發的後出來,這樣通過高溫鎦酒就能最大限度地排除這些低沸點、易揮發的有害物質。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麴醬香白酒和其他白酒相比較具有易揮發物質少,不易揮發物質多的特點,所以對人的刺激小,不上頭,不辣喉,不燒心。這也是大麴醬香白酒空杯留香,幽雅持久的秘密所在。
6. 釀酒技術
用到的材料有上等糯米、酒麴,清水
1、選用上等糯米放入清水中淘洗幾遍
2-3天以後可以打開蓋子進行檢查,如果發現存在大量酒液,可以按照生米1:1.5的比例加入33度左右的純凈水,進行攪拌,然後繼續封存。每個3-4天需要進行一次攪拌。20-25的發酵,酒液就會開始變清。這就說明已經基本發酵好了。可以打開蓋子,對酒進行過濾壓榨了。
7. 家庭釀酒設備火候怎麼控制,火大了對酒的質量有影響嗎
摘要 蒸餾的原理是釀酒利用酒醅中的酒和發酵產生的水沸點不同,來達到分離的目的,酒精的沸點(78.3℃)和水的沸點(100℃)不同(由於大氣壓不同,以雲南為例,酒精的沸點為72℃,水的沸點為92℃)。這樣一來,原發酵液,即酒醅加熱至兩者沸點之間,就可從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質。
8. 蒸餾酒的釀造原理及過程
釀造原理:蒸餾酒是把經過發酵的釀酒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蒸餾酒的製作原理是根據酒精的物理性質,採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純度酒液。
因為酒精的汽化點是78.3℃,達到並保持這個溫度就可以獲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將汽化酒精輸入管道冷卻後,便是液體酒精。但是在加熱過程中,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質也會摻雜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質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數的名酒都採取多次蒸餾法等工藝來獲取純度高、雜質含量少的酒液。
釀造過程:
一、選料。糧為酒之肉,一般是將高梁、大米、小麥、玉米、大麥、豌豆等糧食作為原料,要求作物的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乾燥適宜、無泥沙、無異雜味、無其它雜物。
水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之一,所謂「水為酒之血」、「好水釀好酒」,說的就是水源對釀酒的重要意義。
9. 釀酒中蒸餾是什麼意思它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蒸餾酒是指把發酵原酒或發酵醪以及酒醅等通過蒸餾而得的高度蒸餾酒液,如酒、曲酒,糟燒,食用酒精等所有的酒都是經過發酵的,而後期工藝分蒸餾或不需蒸餾。只講中國的酒的話,只有白酒、白蘭地是需要蒸餾的,所以白酒、白蘭地的酒精度比較高。啤酒、葡萄酒、黃酒等都不需要蒸餾。發酵過程是微生物生長、代謝的生化過程,所需要的原料和我們人類的需要基本相同,主要是澱粉、糖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