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釀酒的蒸溜方法和步驟
白酒釀造大多是固態發酵,其主要產物是乙醇。分析檢測,白酒中大部分是乙醇專和水,還含有占總屬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質。由於這些香味物質在酒中種類的多少和相互比例的不同才是酒有別於酒精,具有獨特的風格。白酒中的香味物質主要是醇類、酯類、醛類、酮類、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質。
白酒物質的產生過程:
澱粉→糖→乙醇
蛋白質→氨基酸→醇、醛、酮等物質
1、濃香型大麴酒的生產工藝的特點
我國白酒採用固態發酵和固態蒸餾的傳統操作。主要特點為:
(1)雙邊發酵 白酒發酵過程中糖化和發酵同時進行。釀酒生產中採用「低溫入窖、緩慢發酵」的操作工藝。
(2)續糟發酵 採用續糟發酵的優點:第一、調整入窖澱粉和酸度,利於發酵;第二、酒糟經過長期反復發酵,積累了大量可供微生物營養和產生香味物質的前提物質,利於白酒品質的改善。第三、反復發酵過程中澱粉被充分利用,有利於提高出酒率。
(3)甑桶蒸餾 固態發酵的蒸餾是將發酵後的酒糟裝入傳統的甑桶中,蒸出的白酒品質較好,這種蒸餾方式,不僅是濃縮分離酒精的過程,而且是香味的提取和重新組合的過程。
2. 蒸餾在釀酒中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白酒「三高三長」生產的工藝中,有一項就是「高溫餾酒」,因此白酒也屬於蒸餾酒,與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龍舌蘭酒,日本清酒被稱作世界八大蒸餾酒。
蒸餾酒的原理就是把經過發酵的釀酒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而蒸餾技術又分為固態蒸餾法和液態蒸餾法。但固態蒸餾比較少,因為在元代的《飲膳正要》、《軋賴機酒賦》及《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所記載的蒸餾方式都是液態法,因為液態法是最為簡單的方法。元代時的葡萄燒酒、馬奶燒酒都屬於液態蒸餾這一類型。
而關於蒸餾酒的歷史起源也是眾說紛紜,不過可以知道的是在元代,十四世紀初,中國已經有蒸餾酒的存在了,元朝的文獻《飲膳正要》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證明了此觀點。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關於蒸餾技術,蒸餾時,酒汽的冷卻及蒸餾酒液的收集是重要的操作。我國傳統的蒸餾器有兩種冷卻方式:一種是把蒸餾出來的酒蒸汽引至蒸餾器外面的冷卻器中冷卻後被收集。或讓蒸餾出來的酒汽在蒸餾器上部內壁自然冷卻。最古老的冷卻方法見於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的「南番燒酒法」,另一種是在蒸餾鍋上部的冷凝器(古稱天鍋,天湖)中冷卻,酒液在蒸餾鍋內的酒槽中匯集,排出後被收集。如《調鼎集》中記載:「天湖之水,每蒸二放,三放不等,看流酒之長短,時候之冷熱,大約花散而味淡即止。
蒸餾使得酒的酒精度更純,而且通過高溫加熱和冷凝能去除液體中的固體雜質。
這是因為在釀酒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醛類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質,它們是些低沸點雜質,這些雜質的存在會使酒帶有暴辣、沖鼻、刺激性大的缺點。一般通過陳釀貯存,酒液自身的氧化還原和酯化等化學變化、物理變化能有效地排除這些低沸點雜質。大麴醬香白酒工藝的高溫鎦酒同樣可以起到這個作用,按照蒸餾原理,一般易揮發的先出來,不易揮發的後出來,這樣通過高溫鎦酒就能最大限度地排除這些低沸點、易揮發的有害物質。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麴醬香白酒和其他白酒相比較具有易揮發物質少,不易揮發物質多的特點,所以對人的刺激小,不上頭,不辣喉,不燒心。這也是大麴醬香白酒空杯留香,幽雅持久的秘密所在。
3. 高粱釀酒的原理是蒸餾法嗎
高粱釀酒的原理是蒸餾法,蒸餾是高粱酒釀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的釀酒過程如下: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於便於蒸煮,使澱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高粱、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佔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澱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澱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鬆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澱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澱粉糊化。有利於澱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鍾。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採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後,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麴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於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後,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
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並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
高粱酒的主要產品:
金門酒廠所生產的產品包括金門高粱酒、58度金門高粱酒、38度金門高粱酒、28度金門高粱酒、紀念系列金門高粱酒。其中以58度金門高粱酒最為普遍,俗稱「白金龍」,深受消費者喜愛,年銷量高達二千萬瓶以上。
在消費特徵方面,漁家有著暢飲的豪氣,到了金門,豪爽的金門人不僅晚宴上用高度的白酒頻頻和你碰杯,午宴上也必定擺出白金龍高粱酒與客人痛飲。純正的金門高粱酒,晶瑩剔透,清香撲鼻,一口入嘴,甘醇爽口,齒頰留香,久久不散。嘗到酒香後,人們似乎慢慢上癮了,不分中午晚上,有酒就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高粱酒
4. 發酵,釀造和蒸餾有什麼區別
1. 發酵
酒精發酵是在無氧條件下,利用酵母菌或其它微生物將葡萄糖或果糖專加以分解,屬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代謝產物,並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不論是啤酒生產商,還是烈酒生產商,都需要利用發酵原理,將釀酒原料放置於密閉環境中,然後添加酵母將原料中的糖分轉化為乙醇。
2. 釀造
釀造是指將糧食經過自然發酵,而製成酒、醬油或醋的過程。利用酒麴將小麥或高粱等穀物發酵成酒精,再利用醋酸菌將酒精氧化成醋酸,就得到了食用醋。在釀制啤酒時,將發芽的穀物,主要是大麥,經過烘乾、研磨、浸泡、加熱等工序,倒入發酵槽中,添加啤酒酵母進行酒精發酵,發酵完成後還需要熟成數周,以形成獨特的色澤和風味。
3. 蒸餾
蒸餾酒是將釀造而成的酒精溶液,利用酒精的沸點(78.5℃)和水的沸點(100℃)不同,將原發酵液加熱至兩者沸點之間,就可從中收集到高濃度的酒精和芳香成分。
5. 自家釀酒幾天能蒸餾
釀酒來發酵到底要多長時自間,要根據實際而定,你要學會如果判斷發酵液是否發酵徹底,只要發酵徹底了,你就可以蒸餾了。
那麼我們要怎麼判斷發酵是否徹底呢?
生料釀酒發酵徹底後的表現:
眼看:液面原料沉入缸底,料液處於靜止狀態,並由濁變清。
聽:發酵好的醪糟處理靜止狀態,是無聲的。
聞:聞起來香味柔,辛辣、沖鼻、熏眼減弱
嘗:酸而不甜有酒香味
測量品溫:與室溫基本相同。
2、傳統工藝熟料固態釀酒如何判定:
方法與生料釀酒基本相同,就是第1條有點小區別,發酵好的熟料酒壇中酒液豐富,料液處於靜止狀態,用攪拌棍攪拌如果有氣泡產生則說明發酵沒完成。
大米酒發酵徹底一般成茶色或啤酒色。
按照上面的方法來判斷,只要發酵完全,你就可以蒸餾了。
6. 古法釀酒和蒸餾酒區別
人類歷史源遠流長,人類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富的酒文化,可以說白酒是人類文內明的結晶。白酒,亦容稱燒酒、高粱酒、白乾酒,建國後統稱白酒、白乾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白酒就是無色的意思,白乾酒就是不摻水的意思,燒酒就是將經過發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
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酒相比中國白酒有不可比擬的特色,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中國白酒名稱繁多,在工藝上比世界各國的蒸餾酒都要復雜,原料各種各樣,酒名也五花八門。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麴酒等,就是以高梁、大麴為原料生產出來的酒;有的以產地命名,如茅台、汾酒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還有的按發酵、貯存的時間長短命名,如特曲、頭曲、二曲等;有的以生產工藝特點命名,如二鍋頭、回龍酒等。而且五種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酒色潔白晶瑩,無色透明,香氣馥郁;口味醇厚柔綿,甘潤清洌,酒體諧調,回味長久,給人以極大的歡愉和幸福之感。
7. 釀酒二次蒸餾要注意什麼
蒸丟糟黃水後的底鍋要徹底洗凈,然後加水,甑篾也需要用水沖凈,裝甑要求回同上。
開始答流酒時應截去酒頭0.5㎏左右,然後量質接酒,分質貯存,嚴格把關。
流酒溫度,除最熱天氣外,一般要求在30℃以下。
蒸酒是要求緩火蒸酒,火力均勻,斷花摘酒,從流酒到摘酒約15~20分鍾。
酒尾用專用容器盛裝,一般接50~70㎏。
斷尾後,加大火力蒸糧,以達到糧食糊化和降低酸度的目的。
蒸糧時間從流酒到糧糟出甑約50分鍾左右,不得少於45分鍾。
對蒸糧的要求是達到「熟而不粘,內無生心」,也就是即要蒸熟透,又不起疙瘩。
8. 什麼是蒸餾酒
蒸餾酒是乙醇濃度高於原發酵產物的各種酒精飲料。製作過程為先經過釀造,後進行蒸餾後冷卻,最終得到高度數的酒精溶液飲品。蒸餾酒在世界分布很廣,每個地方都各具特色。我國用曲釀酒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其獨特的工藝,傳承至今,獨樹一幟。蒸餾酒被分為六大類:中國白酒、威士忌、伏特加、金酒、白蘭地、朗姆酒。也稱之為六大烈酒。今天我們從原料、發酵、釀造工藝、香味成分等幾個方面,簡單聊一下這幾種酒的區別。
原材料
中國白酒:高粱,大米,玉米,小麥,青稞等為主
威士忌:大麥、玉米
伏特加:黑麥、大麥
金酒:杜松子、麥芽、玉米
白蘭地:葡萄糖或者水果
朗姆:甘蔗汁或者糖蜜
中國白酒主要以糧食為主,主要是國情所致,先進的生產力導致糧食有了剩餘。而用糧食釀出的酒口感,香味等各方面也會優於水果,薯干,甘蔗,植物根莖等非糧食酒。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發酵
中國白酒:傳統發酵方式是固態發酵、固液法、液態法,發酵劑有大麴、小曲、麩曲、葯曲
威士忌:液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大麥芽和酵母
伏特加:液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大麥芽和酵母
金酒:液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麥芽酵母
白蘭地:特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酵母
朗姆:液態發酵,發酵劑是酵母和生香酵母
綜上可知,中國白酒以固態發酵為主,發酵時間最少一年,微生物的生長,菌類的生長遠遠高於其他烈酒。大麴小曲自然曲的發酵,釀造出來的酒的微量成分也高於其他蒸餾酒,對人體有益,以茅台鎮核心區生產醬酒為首。
釀造工藝
中國白酒工藝可謂復雜,醬香型白酒最重要釀造原則可以可以概括為「12987」。即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蒸餾,正是這一項又一項的嚴格規定,保證了醬香型白酒獨特的韻味。這是任何一種酒都無可比擬的。
香味成分
白酒主要的香味成分就是酸類、酯類、高級醇類、羰基化合物、高級脂肪酸乙酯等。就酸來說,中國白酒的總酸遠遠高於其他蒸餾酒,中國白酒以醬酒為例,乙酸、乳酸、單寧、氨基酸為主,而其他蒸餾酒主要是乙酸;
酯是白酒中的主要香氣成分,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是中國白酒的三大主要酯,也決定著白酒的主要香型;高級醇是其他幾大蒸餾酒的主要香味成分;高級脂肪酸乙酯,例如:辛酸、壬酸、十二酸、十六酸、油酸等在中國白酒中含量很高。
中國白酒具有優秀的歷史文化,就醬酒而言,早在宋朝時期就產生了,公元500多年,北齊武成帝隆重推薦美酒「茅酒」指茅台鎮白酒,載入二十四史。從此一個歷史文化脈絡清晰、傳承有序、影響深遠的醬酒文化有了屬於他的軌跡。蒸餾酒的大哥當之無愧為中國醬香型茅酒。
中國白酒正在從文化的挖掘,品質的追求上不斷的提升,全國遍地開花的傳統白酒正規生產廠家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相信中國白酒在未來的市場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9. 釀酒二次蒸餾要注意什麼
小型白酒釀酒設備二次蒸餾也叫復蒸,它是將帶有生料味、邪雜味以及酒體渾濁等品質欠佳的白酒,重新倒入釀酒設備中再次蒸餾一種蒸餾技術。
在平時釀酒工作中,我們用得較多的就是頭尾酒的復蒸,即每次蒸酒時,將頭酒、尾酒單獨接出來,下次蒸酒時再倒入下一鍋復蒸。除此之外,在哪些場景下,我們需要用到二次蒸餾技術呢?
1、用傳統小型白酒釀酒設備蒸酒時火燒得太大,將酒糟燒糊了,從而導致釀出來的酒有糊鍋味。
2、因操作不當而導致酒醅酸味太重,蒸餾出來的中低度白酒酸味重。
3、生料味重。做生料酒時,選擇不不合格的生料酒麴發酵,或發酵管理沒做到味而導致釀出來的酒生料味重。
4、中低度酒升度或者想讓我們釀出來的酒口感更醇正。
5、其他邪雜味比如糟味、白酒渾濁……
對很多釀酒新人來說,因對白酒的工藝流程掌握不夠熟練,從而導致白酒的口感不理想,需通過二次蒸餾處理,那白酒二次蒸餾的具體操作步驟是怎樣的?
將需要復蒸的酒以及酒頭酒尾倒進蒸餾鍋內加入飲用水進行稀釋降度,自來水,井水、礦泉水都可以用來降度的,降度到15~20度就可以點火蒸餾了。
溫馨提示:
1、蒸餾時應遵循掐頭去尾的原則和大火攻頭中小火接酒以及大火掐尾的蒸餾技術去操作。
2、復蒸必須要經過降度後蒸餾,否則蒸出來的白酒度數太高(80-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