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七大蒸餾酒都有哪些
七大蒸餾酒,就是平時說的七大烈酒:
一、白蘭地(brany):法國干邑區的尤為著名,干邑白蘭地(cognac
brandy)是全世界最好的白蘭地,產地是法國康涅克(cognac)。
二、威士忌(whisky):世界著名的威士忌有4種,分別是蘇格蘭威士忌(scotch
whisky)、愛爾蘭威士忌(irish)、黑麥威士忌(rye
whisky)和波本威士忌(bourbon
whisky)。其中蘇格蘭威士忌最為著名。
三、金酒(gin):就是平時說的杜松子酒啦,是荷蘭的國酒,美國、英國也有金酒,不過我個人覺得荷蘭的最好,飲法也比較多。
四、朗姆酒(rum):分白朗姆(white
rum)、金朗姆(golden
rum)、深色朗姆(heavy
rum),白色朗姆酒主要產自波多黎各,金色朗姆酒主要產自海地,深色朗姆酒主要產自牙買加、蓋亞那。一說到朗姆酒我就想起加勒比海盜裡面傑克船長也喜歡朗姆酒,呵呵,有個牌子叫摩根船長(captain
morgan)的也是非常常見的。
五、伏特加(vodka):伏特加起源於12世紀的波羅地的海沿岸,現在俄羅斯、波蘭、美英等等國家都有在生產,常見的牌子有莫斯科紅牌、綠牌(moskovskaya)、波士伏特加(bolskaya)、檸檬那亞(limonnaya)等。
六、特基拉酒(tequila):以墨西哥特有的植物------龍舌蘭(agave)的根莖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而成。特基拉也分無色和金色,常見的龍舌蘭(sauza)、白金武士(conguistador
white)等都是金色龍舌蘭酒。
七、中國白酒:相信這個不用我多解釋啦,有不同香型的就,也可以按酒麴來分類,不過這個不用怎麼分了,現在在國內大家都認准茅台啊、五糧液啊、古井、劍南春、瀘州老窖、雙溝、洋河、汾酒、董酒。。。。
一個字一個字打的
覺得我辛苦就給分吧。。。
Ⅱ 明朝的白酒有多少度
我國白酒釀制,到了明朝才有成熟的蒸餾技術,白酒濃度從以前的3-10度提高到了60-75度。
Ⅲ 清代蒸餾酒的技術有怎樣的發展
在清代
Ⅳ 蒸餾酒的歷史有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蒸餾酒是由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古代居民凱爾特人在公元前發明的。當時的凱爾特人使用陶制蒸餾器釀造出酒清含量較高的烈性,這也是威士忌酒的起源。威士忌一詞出自凱爾特人的語言,意為 「生命之水」。公元43年,羅馬大軍征服了不列顛,也帶來了金屬製造技術,從而使凱爾特人傳統的蒸餾方法得到改進,改善了蒸餾器的密封性,減少了酒精蒸氣的逃逸,提高了蒸餾效率,導致威士忌酒產量大為提高。到公元10世紀,威士忌酒的釀造工藝已基本成熟。
在中國漢代許慎怕著《說文解字》中記載: 「砟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即杜康,秫即高梁,這段話的意思是杜康最早發明的箕帚和高梁酒。這說明中國至少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已使用糧食釀酒了,但當時造的還都是黃酒,直到公元10世紀,中國人掌握了蒸餾技術之後才開始釀造白酒。中國的蒸餾酒大多使用陶缸泥窯釀制,所以酒中不含色素。而國外的蒸餾酒多使用各種木桶釀制,並添加有香料和調色的焦糖等,故呈現不同的顏色。
白蘭地酒是以葡萄為原料的蒸餾酒,含酒清40%─50%,白蘭地的原產地是西亞。公元10─13世紀十字軍東侵時,從阿拉伯人那裡把白蘭地的釀造技術帶回了歐洲。
朗姆酒又譯作蘭姆酒,是糖蜜蒸餾酒。它約在1650年誕生於西印度群島的巴貝多,為美洲人所喜愛。它曾被稱為 「辟邪酒」(rumhullion),1667年起簡稱為朗姆酒(rum)。味道厚重濃烈型的朗姆酒含酒精43%─49%。
伏特加是一種無色透明,沒有獨特香氣和風味的蒸餾酒,含酒精33%─45%。它最早由俄國在14世紀發明,伏特加用最廉價的發酵原料製成,俄國和波蘭用馬鈴薯,其它產地多用穀物。因在加工時除去了香味成分,因此質地非常純。伏特加(Vodka)─一名來自於俄語中的水(Voda)。它最初流行於俄國和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擴展到了美國和西歐。由於伏特加無色無味,歐美多用其代替其它烈性酒配製不帶原烈性酒色味的雞尾酒等混合飲料
Ⅳ 世界六大蒸餾酒有哪些哪個更著名
Ⅵ 我國是什麼時候有蒸餾酒技術的
「所謂「「溜酒」(即蒸餾酒),先秦時代尚未之有。有之,則自唐代始。法萊《世界風俗·酒》載:「中國釀酒,遠在基督紀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紀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竊飲之。稱清酒為聖人,濁酒為賢人。其非蒸餾酒無疑。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十二《谷部》雲:「燒(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人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以「溜酒」起於元代,太遲,亦有問題。「溜酒」之名,早已見於唐詩。《荔枝樓對酒》詩雲:「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唐詩亦有「久聞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長安」之句,可見唐代已有蒸餾酒。(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蒸餾酒元代時外國傳入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說: 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 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 。章穆的<飲食辨>中說: 燒酒又名火酒,《飲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語也(外來語--著者注),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傳其法於中土 。
現代吳德鐸先生則認為撰寫<<飲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當時是用蒙文的譯音寫成「阿剌吉」,而並未使用舊有的漢文名(燒酒)。故不應看成是外來語。忽思慧並沒有將「阿刺吉」看作是從外國傳入的。
至於燒酒從元代傳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縱野先生認為: 在元時一度傳入中國可能是事實,從西亞和東南亞傳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為人們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縱野: 我國白酒起源的探討 ,<<黑龍江釀酒>>,1978年)。
Ⅶ 蒸餾酒的歷史有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蒸餾酒是由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古代居民凱爾特人在公元前發明的。當時的凱爾特人使用陶制蒸餾字》中記載: 「砟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即杜康,秫即高梁,這段話的意思是杜康最早發明的箕帚和高梁酒。這說明中國至時造的還都是黃酒,直到公元10世紀,中國人掌握了蒸餾技術之後才開始釀造白酒。中國的蒸餾酒大多使用陶缸泥窯釀制,所以酒中不含色素。而國外的蒸餾酒多使用各種木桶釀制,並添加有香料和調色的焦糖等,故呈現不同的顏色。
白蘭地酒是以葡萄為原料的蒸餾酒,含酒清40%─50%,白蘭地的原產地是西亞。公元10─13世紀十字軍東侵時,從阿拉伯人那裡把白蘭地的釀造酒,是糖蜜蒸餾酒。它約在1650年誕生於西印度群島的巴貝多,為美洲人所喜愛。它曾被稱為 「辟邪酒」(rumhullion),1667年起簡稱為朗姆酒(rum)。味道厚重濃烈型的朗姆酒含酒精43%─49%。
伏特加是一種無色透明,沒有獨特香氣和風味的蒸餾酒,含酒精33%─45%。它最早由俄國在14世紀發明,伏特加用最廉價的發酵原料製成,俄國和波蘭用馬鈴薯,其它產地多用穀物。因在加工時除去了香味成分,因此質地非常純。伏特加(Vodka)─一名來自於俄語中的水(Voda)。它最初流行於俄國和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擴展到了美國和西歐。由於伏特加無色無味,歐美多用其代替其它烈性酒配製不帶原烈性酒色味的雞尾酒等混合飲料。
Ⅷ 關於蒸餾酒有哪些記載
北宋時期大文學家蘇東坡所撰《物類相感志》中有「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滅」的話,這種可燃燒的酒應是一種蒸餾酒。南宋時期法醫學家宋慈所撰《洗冤錄》說道:毒蛇咬傷人,可令人口含燒酒,吮傷口以吸拔其毒。這種可消毒的燒酒似乎也是蒸餾酒。盡管宋代可能已經有了蒸餾酒,但肯定還十分罕見。即使至明代晚期,宋應星在撰寫的《天工開物》中,也沒有提及蒸餾酒。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固然提到一種燒酒,名叫「阿拉吉酒」,但那是元代時自東南亞傳入我國的一種酒,是利用棕櫚汁合稻米釀造而成的。
Ⅸ 直到元朝中國才有蒸餾酒,以前人都是喝的米酒這樣的釀造酒
蒸餾酒為西方傳入,這也算元朝的一個功績,促進東西方交流。以前中國都是米酒或是葡萄酒的低度酒,要不然咋會有千杯不醉呢?
Ⅹ 蒸餾酒的歷史有哪些
在我國古代,由於歷史悠久,地域不一,留傳下的蒸餾酒的名稱很多,但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白酒"這一名稱卻不是指蒸餾酒。前面已說過它是一種釀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現代,才用白酒代表經蒸餾的酒。 東漢蒸餾酒我國古代文獻中蒸餾酒的稱謂主要有:
"燒酒",燒春",始用於唐代,但是唐代所說的燒酒,燒春是否指蒸餾酒還有爭論。宋代以後,燒酒,燒春才是真正的蒸餾酒;
阿剌吉酒(元代<<飲膳正要>>;
南番燒酒(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原注為"阿里乞");
軋賴機(元代<<軋賴機酒賦>>);
法酒(明初<<草木子>>,原書又稱為" 哈剌基");
汗酒,氣酒(清代<<浪跡叢談續談三談>>中引元代人李宗表詩);
火酒(明代<<本草綱目>>);
酒露(清代<<滇海虞衡志>>);
高粱酒,高粱滴燒(清代<< 隨園食單>>)。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往往是蒸餾酒的統稱。
白酒和老白乾,這是現代才啟用的名稱。 蒸餾酒器皿糟燒或糟燒酒,是黃酒過濾後的酒糟經再次發酵, 並經蒸餾得到的蒸餾酒。有的書將糟燒酒稱為「酒汗」。
據考證,阿剌吉,軋賴機,阿里乞,哈剌基等名稱都是個來語"Arrack" 的譯音。關於"Arrack"這個字,在人認為在語源上它是"汗"的同義詞。本來是指"樹汁",後來發展成植物的液汁自然發酵成的酒。這個字即可指未經蒸餾的樹汁及其自然發酵而成的酒,又可用來指經蒸餾而成的酒。"Arrack"這個字在世界各國古代都通行過,寫法上稍有不同,如法語"Arac",德語"Arrck","Rack", 荷蘭語 "Arak" 或 "Rak",葡萄芽語"Araca"。(吳德鐸:"阿剌吉與蒸餾酒",<<輝煌的世界酒文代>>,成都出版社,1993年)。通過對一些國外酒史資料來看,古代用"Arrack" 等名稱所指的酒一般都是蒸餾酒。
對於蒸餾這一過程的描述,古人及現代人所用的詞彙也有不少。如「蒸酒」, 「燒酒」,「吊酒」,「烤酒」。
對於蒸餾器的稱呼,則更多,有:蒸鍋、燒鍋、酒甑。赫艄?⑸展?⒕臍怠鱟旨純芍肝淳?裊蟮氖髦?捌渥勻環?酵而成的酒,又可用來指經蒸餾而成的酒。"Arrack"這個字在世界各國古代都通行過,寫法上稍有不同,如法語"Arac",德語"Arrck","Rack", 荷蘭語 "Arak" 或 "Rak",葡萄芽語"Araca"。(吳德鐸:"阿剌吉與蒸餾酒",<<輝煌的世界酒文代>>,成都出版社,1993年)。通過對一些國外酒史資料來看,古代用"Arrack" 等名稱所指的酒一般都是蒸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