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蒸餾水對於雞血細胞來說是一種什麼液體

蒸餾水對於雞血細胞來說是一種什麼液體

發布時間:2022-01-01 00:15:06

1. 雞血細胞中加入蒸餾水。這個實驗是高中生物的什麼實驗

DNA的粗提取和鑒定實驗。讓細胞破裂釋放出細胞核。

2. 為什麼加入蒸餾水能使雞血細胞破裂

這是高中生物知識點,雞血細胞是動物細胞,細胞外液濃度接近0.9%的生理鹽水濃度,而蒸餾水濃度過低,會使水分進入細胞內使其漲裂。

3. 在破碎雞血細胞時,要先加入20 mL的蒸餾水,其作用是

答案B
點撥:實驗中首先要將細胞中的DNA提取出來,一般用低滲溶液如蒸餾水使動物細胞過度吸水而破裂,而不是採取機械破碎。

4. 高中生物制備雞血細胞液時加入

檸檬酸鈉,檸檬酸鈉是醫葯工業中常用抗凝劑

5. 「在dna的粗提與鑒定」實驗中,向制備好的雞血細胞液中加蒸溜水的目的是----

總共有兩次加入蒸餾水,其中,第一次是在制備樣本的時候加入的,
目的是為了讓雞血細胞破裂,釋放出DNA,
而第二次是在提取DNA時加入的,
DNA在0.14mol每升的時候溶解度最低,因此把蒸餾水加入2mol每升
的DNA溶液中可以使DNA析出。

6. 為什麼加入蒸餾水能使雞血細胞破裂

加入蒸餾水後,由於細胞內液一直大於細胞外液,所以雞血細胞處於持續滲透吸水狀態,而雞血細胞又沒有細胞壁保護,當吸水量足夠多,細胞膜的結構強度不足以抗衡吸水導致的細胞內液體積膨脹,細胞就會被撐破。

7. 急求:高中生物選修課本《生物技術實踐》的知識梳理(考點梳理),山東用的,謝謝了。

課題1 果酒和果醋的製作
一、實驗原理
1.酵母菌的細胞呼吸
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達式為:C6H12O6+O2→CO2+H2O+能量
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達式為:C6H12O6→C2H5OH+CO2+能量
2.酵母菌發酵的最佳環境
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時,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發酵效果;在無氧時,繁殖速度減慢,但是此時可以進行發酵。在利用酵母菌發酵時最好是先通入足夠的無菌空氣在有氧環境下一段時間使其繁殖,再隔絕氧氣進行發酵。20℃左右最適合酵母菌繁殖,酒精發酵的最佳溫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3.醋酸菌好氧性細菌,當缺少糖源時和有氧條件下,可將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表達式為:C2H5OH→CH3COOH+H2O;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醋酸菌生長的最佳溫度是在30℃~35℃
二、實驗步驟
1.對發酵瓶、紗布、榨汁機、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實驗用具進行清洗並消毒。先用溫水反復沖洗幾次,再用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乾待用。
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爛的子粒。
3. 用清水沖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復多次沖洗。
4. 用榨汁機榨取葡萄汁後,將其裝入發酵瓶中或將葡萄打成漿後,用潔凈的紗布過濾至發酵瓶中,蓋好瓶蓋。如果沒有合適的發酵裝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過塑料瓶總體積的2/3。
5. 將發酵瓶置於適宜的溫度下發酵。
6. 由於發酵旺盛期CO2的產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時排氣,防止發酵瓶爆裂。如果使用簡易的發酵裝置,如瓶子(最好選用塑料瓶),每天要擰松瓶蓋2~4次,進行排氣。
7. 10 d以後,可以開始進行取樣檢驗工作。例如,可以檢驗酒味、酒精的含量、進行酵母菌的鏡檢等工作。
8. 當果酒製成以後,可以在發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後將裝置轉移至30~35 ℃的條件下發酵,適時向發酵液中充氣。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種或醋曲,可嘗試自然接種,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沒有充氣裝置,可以將瓶蓋打開,在瓶口蓋上紗布,以減少空氣中塵土等的污染。
三、注意事項
請分析此裝置中的充氣口、排氣口和出料口分別有哪些作用。為什麼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結合果酒、果醋的製作原理,你認為應該如何使用這個發酵裝置?

充氣口 排氣口

出料口
答:充氣口是在醋酸發酵時連接充氣泵進行充氣用的;排氣口是在酒精發酵時用來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來取樣的。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充氣口;制醋時,應將充氣口連接氣泵,輸入氧氣。
課題2 腐乳的製作
一、 實驗原理
1.參與豆腐發酵的微生物有青黴、酵母、麴黴、毛霉等多種,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種絲狀真菌,常見於土壤、水果、蔬菜、穀物上,具有發達的白色菌絲。
3.毛酶等微生物產生的蛋白酶能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將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二、實驗步驟
1.將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塊。所用豆腐的含水量為70%左右,水分過多則腐乳不易成形。
2.將豆腐塊平放在鋪有干粽葉的盤內,粽葉可以提供菌種,並能起到保溫的作用。每塊豆腐等距離排放,周圍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鋪上干凈的粽葉。氣候乾燥時,將平盤用保鮮膜包裹,但不要封嚴,以免濕度太高,不利於毛霉的生長。
3.將平盤放入溫度保持在15~18 ℃的地方。毛霉逐漸生長,大約5 d後豆腐表面叢生著直立菌絲。
4.當毛霉生長旺盛,並呈淡黃色時,去除包裹平盤的保鮮膜以及鋪在上面的粽葉,使豆腐塊的熱量和水分能夠迅速散失,同時散去霉味。這一過程一般持續36 h以上。
5.當豆腐涼透後,將豆腐間連接在一起的菌絲拉斷,並整齊排列在容器內,准備腌制。
6.長滿毛霉的豆腐塊(以下稱毛坯)與鹽的質量分數比為5∶1。將培養毛坯時靠近平盤沒長直立菌絲的一面統一朝向玻璃瓶邊,將毛坯分層盤立擺放在容器中。分層加鹽,並隨層加高而增加鹽量,在瓶口表面鋪鹽厚些,以防止雜菌從瓶口進入。約腌制8 d。
〔注〕用鹽腌制時,注意鹽都用量。鹽的濃度過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長,可能導致豆腐腐敗變質;鹽的濃度過高,會影響腐乳的口味。
7.將黃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種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製成鹵湯。鹵湯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為宜。
〔注〕酒精含量的高低與腐乳後期發酵時間的長短有很大關系。酒精含量越高,對蛋白酶的抑製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酒精含量過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質的水解,雜菌繁殖快,豆腐易腐敗,難以成塊。
8.將廣口玻璃瓶刷干凈後,用高壓鍋在100 ℃蒸汽滅菌30 min。將腐乳咸坯擺入瓶中,加入鹵湯和輔料後,將瓶口用酒精燈加熱滅菌,用膠條密封。在常溫情況下,一般六個月可以成熟。
三、注意事項
1.釀造腐乳的主要生產工序是將豆腐進行前期發酵和後期發酵。前期發酵所發生的主要變化是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長。發酵的溫度為15~18 ℃,此溫度不適於細菌、酵母菌和麴黴的生長,而適於毛霉慢慢生長。毛霉生長大約5 d後使白坯變成毛坯。前期發酵的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層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體」;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為主的各種酶,有利於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質水解為各種氨基酸。後期發酵主要是酶與微生物協同參與生化反應的過程。通過腌制並配入各種輔料(紅曲、面曲、酒釀),使蛋白酶作用緩慢,促進其他生化反應,生成腐乳的香氣。
2.毛霉是一種低等絲狀真菌,有多個細胞核,進行無性繁殖。毛霉是食品加工業中的重要微生物,它可以產生能夠分解大豆蛋白的蛋白酶,常用於製作腐乳和豆豉。
課題3 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劑效果
一、實驗原理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劑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劑有四類: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鹼性蛋白酶和鹼性脂肪酶。
2.鹼性蛋白酶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跡從衣物上脫落。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也能分別將大分子的脂肪、澱粉和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3.在本課題中,我們主要探究有關加酶洗衣粉的三個問題: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洗滌效果有什麼不同;二是在什麼溫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果最好,三是添加不同種類的酶的的洗衣粉,其洗劑效果有哪些區別。
二、實驗步驟
1探究用加酶洗衣粉與普通洗衣粉洗滌的效果的不同
①在2個編號的燒杯里,分別注入500mL清水。
②取2塊大小相等的白棉布,用滴管在每塊白布上分別滴上等量的墨水,分別放入燒杯里,用玻璃棒攪拌。
③將2個燒杯分別放入同等溫度的溫水中,保溫5分鍾。
④稱取5克加酶洗衣粉和5克普通洗衣粉2份,分別放入2個燒杯中,用玻璃棒均勻攪拌。保溫10分鍾。
⑤觀察並記錄2個燒杯中的洗滌效果
2探究用加酶洗衣粉洗滌的最佳溫度條件
①在3個編號的燒杯里,分別注入500mL清水。
②取3塊大小相等的白棉布,用滴管在每塊白布上分別滴上一滴食用油、雞血、牛奶,分別放入燒杯里,用玻璃棒攪拌。
③將3個燒杯分別放入50攝氏度的熱水、沸水和冰塊中,保溫5分鍾。
④稱取5克加酶洗衣粉3份,分別放入3個燒杯中,用玻璃棒均勻攪拌。保溫10分鍾。
⑤觀察並記錄3個燒杯中的洗滌效果。
3探究不同種類的加酶洗衣粉洗滌的效果
污染物 蛋白酶洗衣粉 脂肪酶洗衣粉 復合酶洗衣粉 普通洗衣粉
油漬
汗漬
血漬
觀察並記錄四種洗衣粉分別洗滌三種污染的洗滌效果。
三、注意事項
1.變數的分析和控制
影響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的因素有水溫、水量、水質、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質料、大小及浸泡時間和洗滌的時間等。在這些因素中,水溫是我們要研究的對象,而其他因素應在實驗中保持不變。選擇什麼樣的水溫進行實驗需要實驗者根據當地一年中的實際氣溫變化來確定水溫,通常情況下,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可分別選取5 ℃、15 ℃、25 ℃和35 ℃的水溫,因為這4個水溫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對現實也有指導意義。
2.洗滌方式和材料的選擇。
在洗滌方式中有機洗和手洗兩種方式,應考慮其中哪一種比較科學?哪一種更有利於控制變數?再有,洗衣機又可以分為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相比之下,採用全自動洗衣機比較好,並且應該盡量使用同一型號小容量的洗衣機,其機械攪拌作用相同。關於洗滌材料的選擇也有一些講究。用衣物作實驗材料並不理想,這是因為作為實驗材料的衣物,其大小、顏色、潔凈程度等應該完全一致,而這並不容易做到;此外,人為地在衣物上增加污物,如血漬、油漬等,也令人難以接受。因此,選用布料作為實驗材料比較可行。在作對照實驗時,可以控制布料的大小、顏色以及污物的量,使其相同;同時,也便於洗滌效果的比較。
3.水量、水質和洗衣粉用量的問題。
水的用量和布料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做實驗用的布料不易過大,水量不易過多,但應該讓布料充分浸泡在水中。水量和洗衣粉的用量可以參考下表。實驗時可根據表中的數據換算出實際用量。如果在實驗中使用手洗的方法,如課本中圖4-4所示,使用1 000 mL的燒杯作為容器,可以用500 mL的水,洗衣粉的用量可以用1 g或1.5 g。
洗滌方式 機洗 手洗
水量 0.5 L 0.5 L
洗衣粉量 0.5 g 1 g或1.5 g
其他相關問題簡述如下。實驗中可以用滴管控制污物的量,待污物乾燥後再進行實驗;布料應放在洗衣粉溶液中浸泡相同的時間;採用玻璃棒或筷子攪拌的方式模擬洗衣過程;模擬攪拌的時間、次數和力量應基本相同。
課題4 酵母細胞的固定化
一、實驗原理
1.使用固定化酶技術,將這種酶固定在一種顆粒狀的載體上,再將這些酶顆粒裝到一個反應柱內,柱子底端裝上分布著許多小孔的篩板。酶顆粒無法通過篩板的小孔,而反應溶液卻可以自由出入。生產過程中,將葡萄糖溶液從反應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過反應柱,與固定化葡萄糖異構酶接觸,轉化成果糖,從反應柱的下端流出。反應柱能連續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果糖的產量和質量。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酶或細胞固定在一定空間內的技術,包括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來說,酶更適合採用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細胞多採用包埋法固定化。這是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固定化酶優點:使酶既能與反應物接觸,又能與產物分離,還可以被反復利用。
固定化細胞優點: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學反應。
二、實驗步驟
1。細胞的活化
稱取lg乾酵母,放入50 mL的小燒杯中,加人蒸餾水10 mL,用玻璃棒攪拌,使酵母細胞混合均勻,成糊狀,放置1h左右,使其活化。
【注】活化:讓處於休眠狀態的微生物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
2。配製物質的量濃度為0.05mo1/L的CaCl2溶液
稱取無水CaCl2 0.83g。放人200mL的燒杯中,加入150mL的蒸餾水,使其充分溶解,待用。
3。配製海藻酸鈉溶液
稱取0.7g海藻酸鈉,放入50mL小燒杯中。加人10mL水,用酒精燈加熱,邊加熱邊攪拌,將海藻酸鈉調成糊狀,直至完全溶化,用蒸餾水定容至10 mL。注意,加熱時要用小火,或者間斷加熱,反復幾次,直到海藻酸鈉溶化為止。
4。海藻酸鈉溶液與酵母細胞混合
將溶化好的海藻酸鈉溶液冷卻至室溫,加人已活化的醉母細胞,進行充分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再轉移至注射器中。
【注】冷卻至室溫的目的:防止殺死酵母菌
5。固定化酵母細胞
以恆定的速度緩慢地將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製好的CaCl2溶液中,觀察液滴在CaCl2溶液中形成凝膠珠的情形。將這些凝膠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 min左右。
【注】CaCl2溶液的作用:使膠體聚沉
6 使用固定化酵母細胞發酵
a) 將固定好的酵母細胞(凝膠珠)用蒸餾水沖洗2-3次。
b) 將150mL質量分數為10%的葡萄糖溶液轉移到200mL的錐形瓶中,再加入固定好的
酵母細胞,置於25℃下發酵24h。
三、注意事項
1.配製海藻酸鈉溶液:小火、間斷加熱、定容,如果加熱太快,海藻酸鈉會發生焦糊。
2.海藻酸鈉溶液與酶母細胞混合:冷卻後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勻,不要進入氣泡
3.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高度適宜,並勻速滴入
4.剛形成的凝膠珠應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時間,以便Ca2+與Na+充分交換,形成的凝膠珠穩定。檢驗凝膠珠是否形成,可用下列方法:用鑷子夾起一個凝膠珠放在實驗桌上用手擠壓,如果不容易破裂,沒有液體流出就表明成功地製成了凝膠珠,還可以用手將凝膠珠在實驗桌上用力摔打,如果凝膠珠很容易彈起,也表明制備的凝膠珠是成功的。
5.凝膠珠的顏色和形狀
如果製作的凝膠珠顏色過淺、呈白色,說明海藻酸鈉的濃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細胞數目較少;如果形成的凝膠珠不是圓形或橢圓形,則說明海藻酸鈉的濃度偏高,製作失敗,需要再作嘗試。
課題5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一、實驗原理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選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分離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學性質的生物大分子。對於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DNA與RNA、蛋白質和脂質等在物理和化學性質方面的差異,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質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這一特點,選擇適當的鹽濃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雜質沉澱,或者相反,以達到分離目的。
此外,DNA不溶於酒精溶液,但是細胞中的某些蛋白質則溶於酒精。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將DNA與蛋白質進一步的分離。
2.DNA對酶、高溫和洗滌劑的耐受性
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但是對DNA沒有影響。大多數蛋白質不能忍受60—80oC的高溫,而DNA在80oC以上才會變性。洗滌劑能夠瓦解細胞膜,但對DNA沒有影響。
3.DNA的鑒定
在沸水浴條件下,DNA遇二苯胺會被染成藍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為鑒定DNA的試劑。
二、實驗設計
1. 實驗材料的選取
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慮,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對較高的生物組織,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 破碎細胞,獲取含DNA的濾液
動物細胞的破碎比較容易,以雞血細胞為例,在雞血細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同時用玻璃棒攪拌,過濾後收集濾液即可。如果實驗材料是植物細胞,需要先用洗滌劑溶解細胞膜。例如,提取洋蔥的DNA時,在切碎的洋蔥中加入一定的洗滌劑和食鹽,進行充分的攪拌和研磨,過濾後收集研磨液。
注意:
①為什麼加入蒸餾水能使雞血細胞破裂?
蒸餾水對於雞血細胞來說是一種低滲液體,水分可以大量進入血細胞內,使血細胞脹裂,再加上攪拌的機械作用,就加速了雞血細胞的破裂(細胞膜和核膜的破裂),從而釋放出DNA。
②加入洗滌劑和食鹽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洗滌劑是一些離子去污劑,能溶解細胞膜,有利於DNA的釋放;食鹽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於DNA的溶解。
③如果研磨不充分,會對實驗結果產生怎樣的影響?
研磨不充分會使細胞核內的DNA釋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變少,影響實驗結果,導致看不到絲狀沉澱物、用二苯胺鑒定不顯示藍色等。
④此步驟獲得的濾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細胞成分?
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雜質。
3. 去除濾液中的雜質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濃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質,不分解DNA;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質和DNA的變性溫度不同。
注意:
①為什麼反復地溶解與析出DNA,能夠去除雜質?
用高鹽濃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鹽中不能溶解的雜質;用低鹽濃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鹽溶液中的雜質。因此,通過反復溶解與析出DNA,就能夠除去與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種雜質。
②方案二與方案三的原理有什麼不同?
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雜質蛋白,從而使提取的DNA與蛋白質分開;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質對高溫耐受性的不同,從而使蛋白質變性,與DNA分離。
4. DNA的析出與鑒定
將處理後的溶液過濾,加入與濾液體積相等、冷卻的酒精溶液,靜置2~3min,溶液中會出現白色絲狀物,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個方向攪拌,捲起絲狀物,並用濾紙吸取上面的水分。
取兩支20ml的試管,各加入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的NaCl溶液5ml,將絲狀物放入其中一支試管中,用玻璃棒攪拌,使絲狀物溶解。然後,向兩支試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試劑。混合均勻後,將試管置於沸水中加熱5min,待試管冷卻後,比較兩支試管溶液顏色的變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變藍。
三、實驗步驟—以洋蔥為實驗材料
1.稱取30克已切碎的洋蔥,放入研缽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助研,倒入10mL 2mol/L的氯化鈉溶液,充分研磨。
洋蔥含有揮發性刺激物,有效減少刺激,才能使實驗順利進行。上課前,教師可先將洋蔥放入冰箱冷凍一會兒,使其涼透但又不能結冰;或將洋蔥切成幾大塊,放入清水泡一會兒,讓其揮發性刺激物溶於水,可以減輕刺激。然後將洋蔥切碎備用。研磨的目的主要是使洋蔥細胞破裂,使DNA溶於2mol/L的氯化鈉溶液,沒必要將洋蔥研成粥糊狀,後者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實驗效果。研磨時,切忌使用攪拌器(榨汁機)。使用攪拌器雖可以提高研磨效率,但攪拌器將洋蔥切成極細小的顆粒,無法通過過濾將洋蔥顆粒剔除。只能將酒精直接倒入濾液中,許多洋蔥小顆粒因為輕會漂浮起來,DNA藏在其中,無法分辨。學生看不到白色纖維狀粘稠物的DNA。
2.研磨後,用漏斗和紗布將汁液過濾到小燒杯中,得到濾液。
3.向濾液中加入95%的酒精溶液20mL,沿燒杯壁緩緩倒入,不要震動或攪拌。
此時,燒杯中的液體分為上、下兩層,下層較渾濁,上層澄清,很快上層溶液中就會有白色纖維狀粘稠物析出,用玻璃棒可將其輕輕捲起。這就是記錄生命遺傳信息的重要物質——DNA。DNA析出的過程中,切忌震動和攪拌(不震動易於分層,我們就能很容易觀察到上清液中的絲狀物;攪拌會使非常柔軟的DNA斷裂成小段,不易取出)。如果用玻璃棒DNA不易捲起,可改用表面打毛的牙簽,DNA提取物就纏繞在牙簽上了。
4.鑒定:取兩支試管,編為1、2號,各加入2mol/L的氯化鈉溶液2mL,向1號試管中加入一些白色纖維狀物,振盪使其溶解,然後向兩支試管中各加入2mL二苯胺試劑,沸水浴加熱5分鍾。
四、注意事項
1.以血液為實驗材料時,每100ml血液中需要加入3g檸檬酸鈉防止血液凝固。
2.加入洗滌劑後,動作要輕緩、柔和,否則容易產生大量的泡沫,不利於後續步驟地操作。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攪拌時,動作要輕緩,以免DNA分子的斷裂,導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狀沉澱。
3.二苯胺試劑要現配現用,否則會影響鑒定的效果。
4.DNA的溶解度與NaCl溶液濃度的關系:
當NaCl溶液濃度低於0.14mol/L時,隨濃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降低;當NaCl溶液濃度高於0.14mol/L時,隨濃度升高,DNA的溶解度升高。
5.盛放雞血細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
雞血細胞破碎以後釋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由於細胞內DNA的含量本來就比較少,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提取到的DNA就會更少。因此,實驗過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燒杯和試管,這樣可以減少提取過程的DNA的損失。
課題6 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
一、實驗原理
蛋白質的物化理性質:形狀、大小、電荷性質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質、親和力等千差萬別,由此提取和分離各種蛋白質。
1.凝膠色譜法(分配色譜法):
(1)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過多孔凝膠顆粒的間隙,路程短,流動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過多孔凝膠顆粒內部,路程長,流動慢。
(2)凝膠材料:多孔性,多糖類化合物,如葡聚糖、瓊脂糖。

(3)分離過程:
混合物上柱→洗脫→大分子流動快、小分子流動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
* 洗脫:從色譜柱上端不斷注入緩沖液,促使蛋白質分子的差速流動。
(4)作用: 分離蛋白質,測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蛋白質的脫鹽等。
2.緩沖溶液
(1)原理:由弱酸和相應的強鹼弱酸鹽組成(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等),調節酸和鹽的用量,可配製不同pH的緩沖液。
(2)緩沖液作用:抵制外界酸、鹼對溶液pH的干擾而保持pH穩定。
3.凝膠電泳法:
(1)原理:不同蛋白質的帶電性質、電量、形狀和大小不同,在電場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方向、阻力不同,導致不同蛋白質在電場中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不同。
(2)分離方法:瓊脂糖凝膠電泳、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等。
(3)分離過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質基團帶上正電或負電;加入帶負電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質-SDS復合物」,使蛋白質遷移速率僅取決於分子大小。
二、實驗步驟
1.樣品處理
① 紅細胞的洗滌
洗滌紅細胞的目的是去除雜蛋白,採集的血樣要及時採用低速短時間離心分離紅細胞,然後用膠頭吸管吸出上層透明的黃色血漿,將下層暗紅色的紅細胞液體倒入燒杯,再加入五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緩慢攪拌10min,低速短時間離心,如此重復洗滌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沒有黃色,表明紅細胞已洗滌干凈。
②血紅蛋白的釋放
在蒸餾水和甲苯作用下,紅細胞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
註:加入蒸餾水後紅細胞液體積與原血液體積要相同。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細胞膜,有利於血紅蛋白的釋放和分離。
2.粗分離
①分離血紅蛋白溶液
將攪拌好的混合溶液離心後,試管中的溶液分為4層。第一層為無色透明的甲苯層,第2層為白色薄層固體,是脂溶性物質的沉澱層,第3層是紅色透明液體,這是血紅蛋白的水溶液,第4層是其他雜質的暗紅色沉澱物。將試管中的液體用濾紙過濾,除去之溶性沉澱層,於分液漏斗中靜置片刻後,分出下層的紅色透明液體。
②透析
取1mL的血紅蛋白溶液裝入透析袋中,將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質的量的濃度為20mmol/L的磷酸緩沖液中,透析12h。透析可以去除樣品中分子量較小的雜質,或用於更換樣品的緩沖液。

3.純化
調節緩沖液面:打開色譜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內凝膠面上的緩沖液緩慢下降到與凝
↓ 膠面平齊,關閉出口。
加入蛋白質樣品:用吸管將透析後的樣品沿管壁環繞移動加到色譜柱的頂端。加樣後,
∣ 打開下端出口,使樣品滲入凝膠床內,等樣品完全滲入凝膠層後,
↓ 關閉出口。
調節緩沖液面:加入20mmol/L的磷酸緩沖液到適當高度

洗脫:連接緩沖液洗脫瓶,打開下端出口,進行洗脫。

收集分裝蛋白質:待紅色的蛋白質接近色譜柱底端時,用試管收集。
4.純度鑒定------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選做)
三、注意事項
1. 電泳技術
電泳技術就是在電場的作用下,利用待分離樣品中各種分子帶電性質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狀等性質的差異,使帶電分子產生不同的遷移速度,從而達到對樣品進行分離、鑒定或提純的目的。
2. 紅細胞的洗滌
如果分層不明顯,可能是洗滌次數少、未能除去血漿蛋白的原因。此外,離心速度過高和時間過長,會使白細胞和淋巴細胞一同沉澱,也得不到純凈的紅細胞,影響後續血紅蛋白的提取純度。
3.如何檢測凝膠色譜柱的裝填是否成功
由於凝膠是一種半透明的介質,因此可以在凝膠柱旁放一支與凝膠柱垂直的日光燈,檢查凝膠是否裝填得均勻。
此外,還可以加入大分子的有色物質,觀察色帶移動的情況。如果色帶均勻、狹窄、平整,說明凝膠色譜柱的性能良好。如果色譜柱出現紋路或是氣泡,輕輕敲打柱體以消除氣泡,消除不了時要重新裝柱。
4.為什麼凝膠的裝填要緊密、均勻?
如果凝膠裝填得不夠緊密、均勻,就會在色譜柱內形成無效的空隙,使本該進入凝膠內部的樣品分子從這些空隙中通過,攪亂洗脫液的流動次序,影響分離的效果。
5.沸水浴處理加入洗脫液的濕凝膠的目的
不但節約時間,還能除去凝膠中可能帶有的微生物和排除凝膠內的空氣。
6.G-75
「G」代表凝膠的交聯程度,膨脹程度及分離范圍,75表示凝膠得水值,即每克凝膠膨脹時吸水7.5g。
7.裝填完後,立即用洗脫液洗脫的目的:使凝膠裝填緊密
8.加入檸檬酸鈉有何目的?為什麼要低速、短時離心?為什麼要緩慢攪拌?
防止血液凝固;防止白細胞沉澱;防止紅細胞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
9.與其他真核細胞相比,紅細胞的特點及這一特點對進行蛋白質的分離的意義
哺乳動物及人的成熟的紅細胞是雙面凹圓餅狀,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其含有的血紅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膠色譜分離時可以通過觀察顏色來判斷什麼時候應該收集脫液。這使血紅蛋白的分離過程非常直觀,大大簡化了實驗操作。
10.如何檢測血紅蛋白的分離是否成功
如果凝膠色譜柱裝填得很成功、分離操作也正確的話,能清楚地看到血紅蛋白的紅色區帶均勻、狹窄、平整,隨著洗脫液緩慢流出;如果紅色區帶歪曲、散亂、變寬,說明分離的效果不好,這與凝膠色譜柱的裝填有關

閱讀全文

與蒸餾水對於雞血細胞來說是一種什麼液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處理池防水國家規范 瀏覽:282
雅馬哈凌鷹空氣濾芯怎麼清洗 瀏覽:702
做濾芯的紙什麼價格 瀏覽:188
高吸水性樹脂處理污水 瀏覽:148
小米凈水器大概多少錢1l水 瀏覽:106
飛度怎麼換空氣濾芯和空調濾芯 瀏覽:383
船公司edi費用 瀏覽:689
廣州污水處理廠地址 瀏覽:619
園區污水處理廠的產業類別 瀏覽:329
雨污水排放許可什麼時候辦理 瀏覽:101
反分裂反滲透反斗爭 瀏覽:950
重新運行污水處理 瀏覽:147
2純水可以裝多少桶水 瀏覽:790
華藝凈水機露芯多少錢 瀏覽:917
怎麼更換污水處理廠曝氣管 瀏覽:236
純水機出來的水為什麼會有白色泡沫 瀏覽:519
高端樹脂產地 瀏覽:353
撫順市哪裡有反滲透殺菌劑銷售 瀏覽:700
日本福島堆積了多少萬噸核廢水 瀏覽:693
簡述離子交換樹脂處理水的原理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