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化學題中出現的餾出物指的什麼
顧名思義,餾出物就是蒸餾或分餾出來的物質。
該題中進行的是雙氧水濃縮,雙氧水沸點150多攝氏度,水浴加熱是不會把雙氧水蒸餾出來的,因此,該題中的餾出物只能是水。
濃縮後的雙氧水在蒸餾燒瓶中。
⑵ 為什麼蒸餾時要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
蒸餾時要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的原因:
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回」.前餾分蒸完,溫度趨答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
蒸餾是慢慢升溫的過程,而產品的沸點是一個固定的值,在到達那個固定值前可能有雜質隨溫度升高被蒸出去了,那一部分要棄去。
蒸餾設備中含有許多雜質,剛出來的水起到了清洗作用.
蒸餾水的制備方法:
搭設裝置。
加熱水蒸汽發生器,同時添加葯品於三口瓶中。
T形夾冒蒸汽後關閉T形夾,同時打開水源,放冷凝水。
三口瓶中澄清後,蒸餾結束,打開T形夾,關閉熱源,關閉冷凝水水源。
⑶ 《水蒸氣蒸餾》實驗,餾出物中被提純物的含量與什麼成正比
水蒸氣蒸餾,適用於與水不溶或難溶物質的蒸餾提純
餾出物一般是與水分層,或者以固體形式存在
因此你問的應該是水中被提純物的含量吧,這個是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的。
⑷ 若兩物質可構成最高恆沸物,不論組成,在精餾塔中蒸餾,塔頂餾出物都是沸點低的嗎幫忙解答,謝謝!
應該說餾出物含有沸點最低的成分,如果精餾塔的有效塔板數不夠的話,是沒法分離恆沸物的,兩個組分都會出來
⑸ 蒸餾提純原理和設備組成結構
主要儀器
蒸餾燒瓶,溫度計,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燈石棉網,鐵架台錐形瓶,橡膠塞
原理
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煉油、化工、輕工等領域。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將液體加熱至沸騰,使液體變為蒸氣,然後使蒸氣冷卻再凝結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稱為蒸餾。很明顯,蒸餾可將易揮發和不易揮發的物質分離開來,也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分離開來。但液體混合物各組分的沸點必須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時,由於大氣壓往往不是恰好為0.1MPa,因而嚴格說來,應對觀察到的沸點加上校正值,但由於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氣壓相差2.7KPa,這項校正值也不過±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將盛有液體的燒瓶放在石棉網上,下面用煤氣燈加熱,在液體底部和玻璃受熱的接觸面上就有蒸氣的氣泡形成。溶解在液體內的空氣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氣有助於這種氣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進作用。這樣的小氣泡(稱為氣化中心)即可作為大的蒸氣氣泡的核心。在沸點時,液體釋放大量蒸氣至小氣泡中,待氣泡的總壓力增加到超過大氣壓,並足夠克服由於液柱所產生的壓力時,蒸氣的氣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體中有許多小空氣或其它的氣化中心時,液體就可平穩地沸騰,如果液體中幾乎不存在空氣,瓶壁又非常潔凈光滑,形成氣泡就非常困難。這樣加熱時,液體的溫度可能上升到超過沸點很多而不沸騰,這種現象稱為「過熱」。一旦有一個氣泡形成,由於液體在此溫度時的蒸氣壓遠遠超過大氣壓和液柱壓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氣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將液體沖溢出瓶外,這種不正常沸騰的現象稱為「暴沸」。因此在加熱前應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氣化中心,保證沸騰平穩。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鬆多孔、吸附有空氣的物體,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幾根一端封閉的毛細管以引入氣化中心(注意毛細管有足夠的長度,使其上端可擱在蒸餾瓶的頸部,開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況下,切忌將助沸物加至已受熱接近沸騰的液體中,否則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氣而將大量液體從蒸餾瓶口噴出造成危險。如果加熱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補加時必須先移去熱源,待加熱液體冷至沸點以下後方可加入。如果沸騰中途停止過,則在重新加熱前應加入新的助沸物。因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熱時逐出了部分空氣,再冷卻時吸附了液體,因而可能已經失效。另外,如果採用浴液間接加熱,保持浴溫不要超過蒸餾液沸點20ºC,這種加熱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減少瓶內蒸餾液中各部分之間的溫差,而且可使蒸氣的氣泡不單從燒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著液體的邊沿上升,因而可大大減少過熱的可能。 純粹的液體有機化合物在一定的壓力下具有一定的沸點,但是具有固定沸點的液體不一定都是純粹的化合物,因為某些有機化合物常和其它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們也有一定的沸點。不純物質的沸點則要取決於雜質的物理性質以及它和純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假如雜質是不揮發的,則溶液的沸點比純物質的沸點略有提高(但在蒸餾時,實際上測量的並不是不純溶液的沸點,而是逸出蒸氣與其冷凝平衡時的溫度,即是餾出液的沸點而不是瓶中蒸餾液的沸點)。若雜質是揮發性的,則蒸餾時液體的沸點會逐漸升高或者由於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了共沸點混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溫度可保持不變,停留在某一范圍內。因此,沸點的恆定,並不意味著它是純粹的化合物。 蒸餾沸點差別較大的混合液體時,沸點較低者先蒸出,沸點較高的隨後蒸出,不揮發的留在蒸餾器內,這樣,可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故蒸餾是分離和提純液態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須熟練掌握。但在蒸餾沸點比較接近的混合物時,各種物質的蒸氣將同時蒸出,只不過低沸點的多一些,故難於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只好藉助於分餾。純液態化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沸程范圍很小(0.5~1℃)。所以,蒸餾可以利用來測定沸點。用蒸餾法測定沸點的方法為常量法,此法樣品用量較大,要10 mL以上,若樣品不多時,應採用微量法。 分餾實驗原理 定義:分餾是利用分餾柱將多次氣化—冷凝過程在一次操作中完成的方法。因此,分餾實際上是多次蒸餾。它更適合於分離提純沸點相差不大的液體有機混合物。 進行分餾的必要性:(1)蒸餾分離不徹底。(2)多次蒸餾操作繁瑣,費時,浪費極大。 混合液沸騰後蒸氣進入分餾柱中被部分冷凝,冷凝液在下降途中與繼續上升的 蒸氣接觸,二者進行熱交換,蒸汽中高沸點組分被冷凝,低沸點組分仍呈蒸氣上升,而冷凝液中低沸點組分受熱氣化,高沸點組分仍呈液態下降。結果是上升的蒸汽中低沸點組分增多,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點組分增多。如此經過多次熱交換,就相當於連續多次的普通蒸餾。以致低沸點組分的蒸氣不斷上升,而被蒸餾出來;高沸點組分則不斷流回蒸餾瓶中,從而將它們分離。
⑹ 對具有最低恆沸點的液體進行蒸餾,則餾出物為 a.純A b.純B c.恆沸混合物 d.
d
要看兩種組分的比例
⑺ 求餾出液和釜殘液的流量和組成
1.1 蒸餾過程概述與汽液平衡關系
1-1正戊烷(C5H12)和正已烷(C6H14)的飽和蒸汽壓數據列於本題附表,試計算總壓P=13.3kPa下該溶液的汽液平衡數據和平均相對揮發度。假設該物系為理想溶液。
習題1-1 附表
溫度 T / K
C5H12
223.1
233.0
244.0
251.0
260.6
275.1
291.7
309.3
C6H14
248.2
259.1
276.9
279.0
289.0
304.8
322.8
341.9
飽和蒸汽壓 p0 / kPa
1.3
2.6
5.3
8.0
13.3
26.6
53.2
101.3
1-2 某精餾塔再沸器的操作壓力為105.0kPa,釜液中含苯0.15(摩爾分率),其餘為甲苯。苯與甲苯的安托尼常數列於本題附表,安托尼方程中溫度的單位為℃,壓力單位為kPa。本物系可視作理想溶液。求此溶液的泡點及其平衡汽相組成。
習題1-2 附表
組分
A
B
C
苯
6.023
1206.35
220.24
甲 苯
6.078
1343.94
219.58
1.2 平衡蒸餾與簡單蒸餾
1-3 常壓下對含苯0.6(摩爾分率)的苯—甲苯混合液進行蒸餾分離,原料處理量為100kmol。物系的平均相對揮發度為2.6,汽化率為0.45,試計算:
(1) 平衡蒸餾的汽液相組成;
(2) 簡單蒸餾的餾出液量及其平均組成。
1-4 在常壓下對苯-甲苯混合液進行蒸餾,原料液量為100kmol/h,組成為0.7(苯摩爾分率,下同),塔頂產品組成為0.8。物系的平均相對揮發度為2.46,試分別求出平衡蒸餾和簡單蒸餾兩種操作方式下的氣化率。
(平衡蒸餾:0.448, 簡單蒸餾: 0.667)
1.3 兩組分連續精餾的計算(Ⅰ)
1-5 在連續精餾塔中分離某理想二元混合液。已知原料液流量為100 kg/h,組成為0.5 (易揮發組分的摩爾分率,下同),若要求釜液組成不大於0.05,餾出液回收率為95%。試求餾出液的流量和組成。
1-6 在連續精餾塔中分離含甲醇0.45(摩爾分率,下同)的甲醇-水溶液,其流量為100kmol/h,要求餾出液中甲醇的含量為0.96,釜液中甲醇的含量為0.03,迴流比為2.6。試求:
(1)餾出液的流量;
(2)飽和液體進料時,精餾段和提餾段的操作線方程。
1-7 在連續精餾操作中,已知加料量為100kmol/h,其中汽、液各半,精餾段和提餾段的操作線方程分別為
y=0.75x+0.24
及 y=1.25x-0.0125
試求操作迴流比,原料液的組成、餾出液的流量及組成。
1-8 一連續精餾塔分離二元理想混合溶液,已知精餾段某層塔板的氣、液相組成分別為0.83和 0.70,相鄰上層塔板的液相組成為0.77,而相鄰下層塔板的氣相組成為0.78(以上均為輕組分A的摩爾分數,下同)。塔頂為泡點迴流。進料為飽和液體,其組成為0.46。若已知塔頂與塔底產量比為2/3,試求:
(1)精餾段操作線方程;
(2)提餾段操作線方程。
(精餾段3y=2x+0.95;提餾段3y=4.5x-0.195)
1.4 兩組分連續精餾的計算(Ⅱ)
1-9 在連續精餾塔中分離某理想二元混合液。已知精餾段操作線方程為 ,提餾段操作線方程為 。若原料液於露點溫度下進入精餾塔中,試求原料液、餾出液和釜殘液的組成及迴流比。
1-10連續精餾塔在常壓下分離含甲醇30%與水70%的混合液,要求塔頂產品含甲醇不低於95%,塔底殘液含甲醇不大於5%(以上均為摩爾分率)。泡點進料。
試計算:(1)最小迴流比Rmin;
(2)若R=2Rmin,求所需理論塔板數;
(3)若總板效率為50% ,所需實際塔板數與加料板位置。(化工原理例題分析與練習P117)
(Rmin=0.78, N理=7(不包括塔釜), N實際=14(不包括塔釜),N精=10, N提=4(不包括塔釜))
1-11 在連續精餾塔中,分離苯-甲苯混合液。若原料為飽和液體,其中含苯0.5(摩爾分率,下同)。塔頂餾出液組成為0.95,塔底釜殘液組成為0.06,迴流比為2.6。試求理論板層數和加料板位置。苯-甲苯混合液的平衡數據見例1-2附表。
1.5 兩組分連續精餾的計算(Ⅲ)
1-12 在常壓連續精餾塔內分離甲醇-水溶液,料液組成為0.4 (甲醇的摩爾分率,下同),流量為100kmol/h,於泡點下加入塔內。要求餾出液組成為0.96,釜液組成為0.04,塔釜間接蒸汽加熱,迴流比R=1.86Rmin。
試求:(1) 所需理論板層數及加料板位置;
(2) 若改為直接水蒸汽加熱,其它均保持不變,餾出液中甲醇收率將如何變化。
常壓下物系平衡數據列於本題附表中。
習題 1-12附表
溫度t ℃
液相中甲醇的摩爾分率
汽相中甲醇的摩爾分率
溫度t ℃
液相中甲醇的摩爾分率
汽相中甲醇的摩爾分率
100
96.4
93.5
91.2
89.3
87.7
84.4
81.7
78.0
0.0
0.02
0.04
0.06
0.08
0.10
0.15
0.20
0.30
0.0
0.134
0.234
0.304
0.365
0.418
0.517
0.579
0.665
75.3
73.1
71.2
69.3
67.6
66.0
65.0
64.5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0.95
1.0
0.729
0.779
0.825
0.870
0.915
0.958
0.979
1.0
1-13 在常壓連續精餾塔內分離乙醇-水混合液,原料液為飽和液體,其中含乙醇0.30(摩爾分率,下同),餾出液組成不低於0.80,釜液組成為0.02;操作迴流比為2.5,若於精餾某一塔板處側線取料,其摩爾流量為餾出液摩爾流量的1/2,側線產品為飽和液體,組成為0.6。試求所需的理論板層數、進料板及側線取料口的位置。物系平衡數據見本題附表。
習題1-13 附表
液相中乙醇的摩爾分率
汽相中乙醇的摩爾分率
液相中乙醇的摩爾分率
汽相中乙醇的摩爾分率
⑻ 物理化學 最初的餾出物的組成如何
恆沸物是會變化的,由於多組分存在,所以恆沸物有最低恆沸物,即組分比例合適時沸點最低的恆沸組成。
⑼ 該蒸餾屬於何種方式餾出物含量如何變化
蒸餾是指讓液體蒸發,將液體蒸汽通入個溫度較低的物體,使蒸汽重新液化為液體, 這個過程就叫蒸餾。因為圖中在加熱液體,液體蒸汽被通入溫度低的試管,所以餾出物含量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