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勾兌白酒與農村穀物蒸餾酒哪個好
白酒的生產過程中有勾兌這個環節,目的是為了白酒口感最佳,同時把回生產過程中不同窖池答、不同生產時期的原酒的質量差找到平衡。使產品更加穩定。所以勾兌這個環節是所有白酒企業生產過程中必須有的過程,包括五糧液、茅台、水井坊、郎酒、蒙古王酒等等。
農村小作坊釀造的白酒受的技術制約、資金制約、管理制約,白酒質量不穩定、隨著釀酒師傅的心情變化。
所以相比較而言,勾兌的白酒要好於農村小作坊白酒。
Ⅱ 我國穀物酒、果酒和蒸餾酒的起源,哪一個起源最早
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長河中,酒有著它自身的光輝篇章。關於酒的記述不勝枚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中國酒的原始發明者到底是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反正可以肯定的是釀酒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根據原料、曲酒和釀造及蒸餾方法的不同,酒的名目繁多,風味各異。但大體說來可分三大類:自然發酵的果酒、釀造酒(如黃酒)和蒸餾酒(如燒酒)。在我國,以上三種酒也正是按照這個順序依次出現的。
Ⅲ 中國白酒與威士忌同是穀物制的蒸餾酒,為什麼顏色不同
威士忌的顏色有復兩個來源,其一制是在窖藏的時候,用的是橡木桶,且是用火烘烤過的快要碳化的橡木桶,還有一些使用裝過紅酒或雪莉、波特一類的加強型葡萄酒的橡木桶,所以在長時間的陳年過程中會從桶上萃取一部分顏色,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二是因為威士忌在裝瓶之前如果顏色達不到釀酒師的預期,是允許人為添加少量的焦糖色進去的。這就是為什麼同為蒸餾酒,威士忌有顏色的原因。剛剛蒸出來的威士忌也是沒有顏色的!希望能夠解答你的困惑。
Ⅳ 白酒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中國是世界最早的釀酒國家之一,釀酒歷史十分悠久。那麼,我國的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人們從古到今愛飲酒,關於酒也就有著種種傳說。
一.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關於酒的起源,古書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儀狄釀酒
《戰國策》、《世本》等書均記載夏禹的儀狄發明了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流傳較廣,傳說認為釀酒始於夏朝時代的杜康。《事物紀原》則有「杜康造酒」之說;東漢《說文解字》 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但杜康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連古人都難以搞清。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也說:「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也許杜康是一位釀酒的大師,也許他是用高梁釀酒的創始人。杜康釀酒的遺址也很多:伊川、汝陽及白水縣,且至今都在生產杜康酒。
二.最原始的酒
最原始的酒應該是含糖水果自然發酵而成。也有人稱之為帶酒味的水果,而不稱其為釀酒。
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時代用獸乳釀造的酒(自然發酵)。有的書稱之為第一代人工飲料酒。據說至今內蒙、西藏等地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釀造乳酒的習慣。
三.穀物釀酒
我們現在所說的酒,一般都是指穀物釀酒。
當人類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後,穀物逐漸多起來,但由於當時的保管方法所限,穀物難免發芽生霉,這時只要水分適當,就有可能進行發酵。經不斷的模仿和摸索,穀物釀酒就「出世」了(可能在7000年前)。漢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清釀之美,始於耒耜」即穀物釀酒起源幾乎是和農業同時開始的。
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陶制酒器,距今至少四、五千年。這一發現表明:我國的釀酒業起碼在五千年前就開始了。
四.酒麴
最初的穀物釀酒是用發芽生霉的穀物作曲。在原始社會時,穀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後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是最原始的酒麴,也是發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穀物和發芽的穀物是不加區別的,於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穀物稱為曲,發芽的穀物稱為櫱。到了農耕時代的中晚期,人們不斷試制,終於制出了人工曲,曲櫱分家。
「古來曲造酒,櫱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致失傳,則並櫱法亦亡」(中國的「啤酒」從此未能發展下來)
用曲釀酒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獨創。曲的出現,是我國古代發酵技術的最大發明;並給現代工業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有了曲,才由櫱糖化(乙醇很低)發展到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復式發酵)直到今天的釀酒工業。
據說直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法國人從我國酒麴中分離出糖代力強並能起酒代作用的黴菌用於酒精生產,才突破了西方釀酒糖化劑非用麥芽不可的狀況。另外,穀物制曲還是一種用固態培養物保存微生物的好辦法。有人認為,酒麴應與四大發明一起作為五大發明。
五.蒸餾酒的起源
我國的白酒,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餾酒之一。以上所提到的酒,現在看來,都應屬黃酒之列,白酒,必須闖過蒸這一關。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種說法。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宋代已有蒸餾酒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
充分的證據證明宋代已有類似今天的蒸餾器,75年河北出土了一套金世宗時代的銅制燒酒鍋,其構造、原理與我國傳統的蒸餾器很相象(據考證,鑄造年代不遲於1161年)。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設備是蒸餾器。故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為蒸餾器不僅可用來蒸酒,也可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3.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4.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 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出土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現代國內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仍在進行資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隨著考古資料的充實及對古代文獻資料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的起源的認識將逐步深化。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酒的蒸餾,而且還涉及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餾器。
Ⅳ 黃酒與白酒有什麼區別啊
區別:
一、口感不同
黃酒香氣濃郁,甘甜味美,風味醇厚。
白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內芳香純正,入口容綿甜爽凈。
二、釀造方法
黃酒採用的是低溫冷發酵的工藝,黃酒一般發酵都是三個月以上,在釀造方面黃酒的比較原始。
白酒採用的是短時間發酵加蒸餾技術,屬於較為先進的釀造工藝。
三、原料不一樣
黃酒釀造所用的原料多以小米、黍米、糯米、大米幾種為主。
白酒所用原料主要以大米、玉米、小麥、高粱等。
(5)蒸餾酒穀物擴展閱讀
白酒除了飲用外,還有其他功能:
減痛:不慎將腳扭傷後,將溫白酒塗於傷處輕揉,能舒筋活血,消除疼痛。
去腥:手上沾有魚蝦腥味時,用少許清洗,即可去掉腥氣味。
除膩:在烹調脂肪較多的肉類、魚類時,加少許白酒, 可使菜餚味道鮮美而不油膩。
消苦:剖魚時若弄破苦膽,立即在魚肚內抹一點白酒,然後用冷水沖洗,可消除苦味。
減酸:烹調菜餚時,如果加醋過多,只要再往菜中倒些白酒,可減輕酸味。
去泡:因長途行走或因勞動摩擦手腳起泡時,臨睡前把白酒塗於起泡處,次日晨可去泡。
增香:往醋中加幾滴白酒和少許食鹽,攪拌均勻,既能保持醋的酸味,又能增加醋香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酒
Ⅵ 關於的酒的傳說
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資料記載,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第五位國王,據《史記·夏本紀》及其他歷史文獻記載,在夏朝第四位國王帝相在位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政變,帝相被殺,那時帝相的妻子後緡氏已身懷有孕,逃到娘家「虞」這個地方,生下了兒子,因希望他能像爺爺仲康一樣有所作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為生,帶的飯食掛在樹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時間後,少康發現掛在樹上的剩飯變了味,產生的汁水竟甘美異常,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反復地研究思索,終於發現了自然發酵的原理,遂有意識地進行效仿,並不斷改進,終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釀酒工藝,從而奠定了杜康中國釀酒業開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為「杜康酒」(《說文解字》註:「杜,甘棠也」)。
明清時期的《白水縣志》中記載「杜康,字仲宇,為我縣康家衛人,善造酒」的記載。杜康溝里的泉水「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
相傳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為證:「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獨醫病。故飲之終日,而無沉湎之患;服之終身而得氣血之和。鄰里百里許,多沽酒於白。先澤之遺,本地獨得其身,至今遺址槽沿存,此其明驗也。」
Ⅶ 純糧白酒執行什麼標准
1、目復前,我國有關白酒質量制、衛生標准有16個,內相關標准5個,另有4個行業標准,容分別為《液態法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及《濃醬兼香型白酒》。
2、不管任何類別的白酒,不論其原料、工藝、香型如何不同,也不論執行國標、行標或企業標准,只要是白酒,都必須符合強制性國家標准GB2757-1981《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准》以及GB2760-1996《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的要求。
(7)蒸餾酒穀物擴展閱讀:
1、純穀物酒是一種完全由穀物製成的葡萄酒,穀物酒的主要風格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音樂製作技術,釀造技術,地窖泥技術,調合技術。
2、酒水,清澈透明,略帶甜味,清爽清爽,白酒的質量主要是通過理化分析和感官檢驗來確定的,人的感官評價必須正確地反映酒的顏色、香氣和味道的含量。
3、主要原料,純穀物固態發酵工藝,根據高粱香味、玉米甜味、大米潔凈、小麥躁狂、糯米、大麥洗滌等特點,選擇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為主要釀造原料。
4、要求,全粒、干、雜質少、無霉變,並經過嚴格分級去除雜質,將高粱碾碎成4-6粒,玉米最大顆粒不超過0.2mm,糯米、大米粉碎成2-4塊,麥皮要求破碎。
Ⅷ 調酒中酒的分類
最為經典常用的區分方式是按照酒的生產工藝性質分為發酵酒、蒸餾酒和配製酒。
發酵酒:
發酵酒,也稱為釀造酒,是將穀物、水果等原材料發酵後直接提取或者壓榨獲取的酒。一般為低度酒,除了含有酒精和香酚類物質外,還有大量氨基酸、活性菌等物質,營養價值較高。我們常見的啤酒、葡萄酒(哎,香檳同學,不要擠上來,你屬於葡萄酒)、黃酒、米酒、日本清酒等都屬於釀造酒;
蒸餾酒:
蒸餾酒是將穀物、水果等原材料先進行發酵,然後將發酵液進行多次蒸餾而形成的酒。這種酒的酒精度往往偏高,大部分在30-60度,也有60度以上的酒;
蒸餾酒種類區分很多,在此不細說,各位親們只要記住世界六大蒸餾酒就可以了,它們是中國白酒(好有存在感)、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金酒(也叫琴酒或者杜松子酒),剩下的蒸餾酒統稱為「其他蒸餾酒」。
配製酒:
配製酒,也稱再制酒,是以原汁酒或蒸餾酒作為基酒,和酒精或者非酒精飲品、水果或食品進行勾兌,浸泡,調和等多種手段調制而成的酒。配製酒的種類非常繁雜,按照飲用時間可以分為開胃酒、甜食酒和利口酒(餐後酒)。
大家經常聽說的雞尾酒就是一種配製酒,光雞尾酒種類就有上千種。比如,血腥瑪麗、新加坡司令、瑪格麗特、深水炸彈雞尾酒、長島冰茶都是著名的雞尾酒。
Ⅸ 歷史記載最早的酒是什麼牌子的
最原始的來酒應該是含糖水果自然發酵源而成。也有人稱之為帶酒味的水果,而不稱其為釀酒。 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時代用獸乳釀造的酒(自然發酵)。有的書稱之為第一代人工飲料酒。據說至今內蒙、西藏等地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釀造乳酒的習慣。
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數有60度以上),白酒經分餾提純至75%以上為醫用酒精,提純到99.5%以上為無水乙醇。酒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
(9)蒸餾酒穀物擴展閱讀:
主要危害
吸收不良徵候群引起各種維他命缺乏間接導致多種神經系統傷害。
肝臟傷害:脂肪堆積在肝臟引起脂肪肝。
胃潰瘍: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神經系統傷害:譬如周邊神經病變。
大腦皮質萎縮:有報告顯示部分慢性酒癮者的大腦皮質有萎縮現象,也有部分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跡象。
酒精性胎兒徵候群:酒精在胎兒體內代謝和排泄速率較慢,對發育中的胎兒造成傷害。